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6:27:50 |
  • ZTFB |
  • 10页

总结是一个机会,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首先,在写总结之前,我们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一

论文立足于形势与政策课各专题的学习,反映大学生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与党的政策的认识与体会。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xx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二

我们应了解大学生的暑期生活,从而帮助他们。

20xx年7月9日—20xx年8月25日。

广东省东莞市某鞋厂。

各学校在工作的同学们及新老员工。

自我体验或向同事提问及网上查资料。比如:大学生打工的目的、打工种类、工作的满意程度、学院同学在鞋厂工作情况和生活状况、出现的问题以及分析。

一、大学生打工目的:

增加自己零花钱;自食其力,不完全依靠父母;锻炼自己能力。走进大学,我们就不能再是那个凡是依靠父母的人了,我们得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而且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这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资金。据权威机构调查,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得花63。4万。更何况我们这批即将毕业的人人,更得为明年毕业后的就业着想了。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大学生暑期打工的工作种类:

劳务型:夜总会刷盘子、桑拿浴的服务生、酒店的领班、商场促销员(化妆品、保健品等)、话务员、派发(办公室用品、传单)、快餐店打工、抄写智力型:办公室文员、会计师所审计、家教、翻译、电视台编导、网站版主、网站销售、软件公司编程。

还有一些大学生,挥起了创业的大笔,如办公司、开工作室、书店、经营餐厅等。

三、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三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贻害连连。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乃至欧盟、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冲击力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

1.国际环境的影响。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市场信心普遍动摇,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救危机无良方,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日趋白热化。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2.我国国内环境与经济趋势。

2.1我国国内环境。

从国内环境看,据资料显示,20xx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但基础还很不稳固,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难以根本转变,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加之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因此,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2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

3.我国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可以保持在比较合理的的增长,物价涨幅也将逐步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第一,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经过限购、紧缩货币等一些列的房地产调控,房地产价格终于出现了拐点,但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来看,央行公布的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0%左右,国内银行50多万亿元的贷款中,有30%以上的贷款是流向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话,会对银行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因此房地产调控的最理想的结果是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中国社科院学术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教授在20xx《社会蓝皮书》暨社会形势报告会上表示:

“整个房地产业若出现崩盘情况,会对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如何处理新形势下这一“两难”问题成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

”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20xx年、20xx年发放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集中到期,同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来源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应当值得关注。同时,国内企业因全球经济疲软等因素导致出口增长缓慢,国内投资因房地产调控和政府融资平台资金紧张而放缓,扩大内需艰难,通货膨胀也没有完全消除,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垄断行业挤压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等问题对20xx年的经济发展均将产生很大影响。

4.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对策。

我从政府报告的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要应对经济增长速度低一点、物价高一点可能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从长期看,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xx年世界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关键在于准确、辩证理解和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一经济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5.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大学生,我充分认识到祖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深深感到,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机遇,好好掌握本领,争取早日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四

《形式与政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一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作为一名大学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国内外的形势是非常必要的,而学习这一门课程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和观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学习当今世界的形式与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发现当今世界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思路。我们当前特别要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关系。在校学生专业学习固然重要,这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是理论学习更为重要,是方向和指针。专业学习越忙越艰巨,越需要多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达到成功的彼岸。

关注世界,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赞美他,是因为他优秀,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想说,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因为,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开设形式与政策课是我的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不仅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还培养了我的能力与责任感。它也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五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011年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六

[摘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群众路线;贡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统一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包含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丰富内涵。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一、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内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目标和方向。群众路线不仅是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种历史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一种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与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

第一,进一步明确了人民主体地位和群众路线的价值定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断是否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标准。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我们要随时随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党的报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旗帜鲜明地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写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当中,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原则的高度自觉。这就将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在执政目标的价值层面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

第二,把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领导价值观,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群众路线的本质是如何对待群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修养和锻炼,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在做好群众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贯彻群众路线,首要的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阐述表明,党员干部的远大理想并不是虚无缥缈、好高骛远,而应切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工作中,从而为党员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其次,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价值导向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二、总结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这一论断是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指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理论。

第一,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观点。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3](p11-12)在此基础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切入口,切实推进党群关系。“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他明确表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他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的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认为,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为了避免八项规定流于形式,还特别指出,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抓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二,提出“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在明确提出“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群众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人民内部矛盾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出现新的形式、新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新任务,成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验。对此,强调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不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4](p168)要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注重维护群众权益、注重做好群众工作、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几个方面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多做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确立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思路。

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策略和具体的形式方法是根据党的历史方位和任务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党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总目标,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贯彻群众路线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为党的群众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第一,坚持发展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他在阐述中国梦时深刻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所以,为了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发展,就要使人民群众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了发挥人民在重大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多层次、多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意志、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激励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积极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为此,就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众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切实利益,正如邓小平强调的“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所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

第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2月2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这一新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群众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认识新概括。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比较多。因此,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四、明确了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要求。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势下能做好群众工作的干部队伍。这里不仅有职责问题、责任问题,而且有方法问题和能力问题。对于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和复杂性,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对头,出现了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尴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作为对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对于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说,群众工作是全党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的职责,群众工作的主体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己在内的多方主体参与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这些多元主体中,领导干部更重要、更关键。因此,强调,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他还明确提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能否把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水平。针对当前群众工作的需要和特点,特别强调要提高以下几种领导能力:一是必须提高执政兴国的发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作;要学习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要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必须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保证社会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须提高对社会风险的化解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面对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出现,领导干部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矛盾问题,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协调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2]群众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诉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条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适应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适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还根据自己长期领导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概括出了许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如“发扬民主的方法”、“办实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导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法”等,群众利益和群众思想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必然要求群众工作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与时俱进地做好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3].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七

中国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国际竞争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胜出,有的却一败涂地?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诸多豪华车主要生产厂商的大本营?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世界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中国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就可以以此作为跳板,无论在经济或国际地位都会上身一个等级。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有很多的阻碍,因为其他国家会眼红,中国威胁论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外界却把中国比喻为“救世主”。中国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对外国的威胁,中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了解当今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不仅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药,也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种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政治素质教育的必修课,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政治素质修养,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形势与政策课程帮助我们在反思当今世界中国落后的症结,总结当今世界中国进步的原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而发奋图强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当代大学生才能肩负起国家蓬勃发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学所有,实现自我价值,报效祖国,使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的世界,当代的社会需要的是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敏锐洞察力,能够正确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做到“识时务者”,一心只知道埋头苦读,不关心国内外形势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狭隘的目光所束缚,禁锢,最终留于平庸。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环境制约着一个当代大学生成功的机率,试想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发展与进步必然受到其影响,个人寻求更大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减少。当代大学生如果不能认识与把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充分了解决定政策的形势,准确判断政策如何改变未来的形势,逆者社会的大形势而为,可以想象失败是最终必然的结果。因此只有准确灵活的掌握当下的形势与政策,我们才能接着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与劣势,结合自己的目标,制定最终可行的发展方案与计划,并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实现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有了解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发展中国,认识中国,了解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身的大理想,大发展。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八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还有很多应届大学生均缺乏实践能力,对于整个企业的战略来说,没有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不会给公司马上带来业绩或许还要赔上老员工的辅导,便拖了整个公司的后腿。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形势与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篇九

任课教师需以教学院部为单位将成绩纸质稿以及学生论文纸质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本站小编为大学生们整理了20xx年形势与政策的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xx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xx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鉴于朝鲜带来的核威胁和导弹威胁与日俱增,建立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未来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美国与韩国和日本两个亚洲主要盟友进行三边合作的重点。”据韩联社2月20日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安妮塔・弗里特当天在东京的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发表了上述讲话。报道称,美国一直希望与韩日共同建立地区导弹防御系统。但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此举不仅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制衡中国。

事实上,美国宣称的该计划的组成部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已经“提上了美韩合作的日程”,最近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萨德”是什么?

“萨德”是美国“末段高层区域防御”(英文缩写为thaad)的英语音译,这套系统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公里,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该高度实际是射程3500公里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射程比它更远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因此,它与其他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形成双层拦截,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系统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

美国自1987年起研制“萨德”反导系统,20xx年5月开始装备军队。在美国的“末段地面反导”系统中,“萨德”负责高层反导任务,“爱国者”负责低层反导任务。

“萨德”系统以连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萨德”连由拦截导弹及其发射车、雷达和电子指挥控制系统组成。配备拦截弹150枚、发射车9部、雷达1套等。该系统既可由飞机空运,也可装载到地面车辆上机动部署。

“萨德”配备的拦截弹运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动力、材料、电子和控制技术,弹长6.17米,发射重量662公斤,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秒2.5公里,有效射程在40―200公里。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俄罗斯“山毛榉”防空系统的9m317导弹重量与“萨德”拦截弹相当,但其最大射程只有50公里,最大射高25公里。

“萨德”系统的核心装备是an/tpy―2雷达。该雷达是当今最先进的防空雷达,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技术。它主要负责目标探测与跟踪、识别和弹道落点估算,并可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及拦截后毁伤效果评估。据雷达的研制方美国雷神公司公布的信息,该雷达的分辨率非常高,具有跟踪和识别假弹头能力。对战术导弹弹头的有效探测距离为1500公里,对弹体的探测距离更远。“可用于对‘敌方’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跟踪并对其飞行的末段实施拦截。”

中国“没有理由反对”?

对于韩国将有可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国驻韩国大使邱国洪曾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称这将严重损害中韩关系。韩国媒体高度关注,称这是中国政府人士第一次发出警告。美国方面则进行辩解,今年2月6日,美国副国务卿布林肯表示,此举完全是为了应对朝鲜,“中国没有反对的理由”。

对此,有中国专家指出,就如同5年前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为防伊朗”(实为挤压俄罗斯)一样,如今说为了防朝鲜,实则针对的是中国。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在太平洋西部针对中国部署数十枚“萨德”及其升级版导弹,可对中国造成严重威胁。卡申认为,美国给出的在东亚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官方理由”太过牵强,因为该国的头号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萨德”反导导弹拦截的目标是超音速导弹。在可预见的未来,朝鲜是无法造出超音速导弹的。

此外,“萨德”系统中的an/tpy―2雷达,除了可以监视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射,还能监控中国境内的弹道导弹发射。中国在华北、东北的导弹发射试验,出不了大气层就会被部署在韩国境内的该雷达系统捕获。该雷达平时能够侦测中国方面的各种飞行参数,可为其他反导系统提供预警。该雷达还具备相当强的反隐形能力,对于探测中国的隐形飞机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俄罗斯社会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耶夫谢耶夫认为。美国国防部正在打造从阿拉斯加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到澳大利亚的“反导弧”,这是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制约中国。

今年2月上旬,美国国防部发言人卡比和宣传负责人杰夫・保尔先后宣称“我们正与盟国韩国(就部署‘萨德’问题)持续进行协商”,“美韩正在就‘萨德’问题进行非官方协商,并且已完成韩国境内的选址调查”。这说明,“萨德”真的已经离中国越来越近。

被威胁方的应对之策。

尽管“萨德”反导系统很先进,但也有其短板。实际上,所谓反导系统,通常指的是反击和拦截敌方的攻击导弹。少数反导导弹由防空导弹演化而来,大多数反导系统都不具备拦截超低空巡航导弹的能力。包括美国的标准―3防空导弹、地基拦截导弹,都只能拦截大气层外的目标。因为这类反导系统拦截弹采用的都是红外成像导引头,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时都会由于气动加热而无法看清目标。“萨德”系统基本也是这样,仍然无法拦截紧贴地面飞行的巡航导弹。因此,巡航导弹或许是对付“萨德”系统的一种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萨德”系统拦截弹的造价为1000万美元/枚,三四枚导弹相当于一架早期三代机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的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因此,这种拦截弹的产量非常有限。如果对“萨德”系统实施大规模的饱和攻击,美国即便有拦截的能力,也没有拦截的财力。俄罗斯战略专家曾称,在欧洲战场,俄可部署空基巡航导弹来化解美国的反导系统。因此,中国大量打造可携带亚音速和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轰―6k型轰炸机,同样可给中方遏制美国的反导系统带来机会。

有军事专家分析称,中国对付“萨德”反导系统还另有方案可选,就是在冲突早期阶段,利用电磁脉冲武器打击该系统的雷达。俄罗斯“卫星”新闻网近日登载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成功研制出电磁脉冲武器,是进行信息对抗的一个重要因素。中程弹道导弹有可能充当中国电磁脉冲发生器的载体。今天,当美国的反导系统距中国边境越来越近之时,此类武器的作用越发明显。电磁脉冲武器的一个可能的优先使用目标,是用于防空和对付反导系统的指挥设施。让敌方的雷达失灵,可保证解放军最有效地利用自己大量的常规高精度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摧毁敌方重要的交通设施、机场和防空武器。这可让中国在冲突的早期阶段占有空中优势,阻止美国向太平洋西部补充军力。

也有专家指出,对付“萨德”系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由弹道导弹发射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飞行器,这类飞行器的飞行高度低,可实施大范围机动,是目前“萨德”系统奈何不了的。因此,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制成功,将能有效反制反导系统。

2

页,当前第。

1

1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