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生活如何写(优质1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09 22:16:44    小编:ZTFB
学校生活如何写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22:16:44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机会。在写总结时,可以从时间顺序、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等角度入手。看看别人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一

大学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我们努力了十几年,为的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光彩夺目。在这个暑假,依旧会有一大批年轻的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感受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小编也给大家准备了贴心的小建议,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既是集体生活,又是独立生活,要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1.拥有独立的思想:不要嫌学校的条件不够好,不要嫌日常清洁太麻烦,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而且这些事你是为自己做的,没什么可抱怨的。

2.了解学校:学校的风景都去看看,图书馆都去转转,食堂都尝一遍,周边环境多了解一下,这些都是你多彩生活的一部分。学校论坛、贴吧、微博都可以关注一下,学校的一些新鲜事,大多都是从这里这边流出的。军训过后不久,各社团就开始摆摊“招新”了。大学的社团名目繁多,但社团活动会对你的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有一定要求,选择参加时一定不要盲目,也不要过多,太多会分身乏术,建议2个最好。但总的来说,社团活动不但能丰富你的校园生活,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另外,新生入学,朋友也不多,可以参加一些聚会活动,比如同乡会等,不仅可以找到归属感,也能拓展自己的朋友圈。

坚持锻炼,否则好身材一去不复返。

自己洗衣服,没人帮你。

还没能力挣钱的时候,买生活用品,记住货比三家。

别当卡奴。信用卡是个很时髦的东东,如果你没有经济来源,别继续透支你父母的信用。

手机不一定要多贵,别人也不会因为一个多好的手机高看你一眼。花父母的钱,没资格炫耀!

合理规划好你的生活费用,至少留下最低限度口粮费用,大学有太多意外花钱的地方。

给家里亲人打电话或者写信的理由不要仅仅只是“要钱”。

不要对食堂的饭菜期望太高。

刚到学校不久,不要着急去旅游,几个同学同行既安全又有趣。

如果去逛街,请不要尝试所谓的免费美容之类的游戏,进去了就不是免费的啦。

别太着急兼职。你到大学第一要务还是学习,不是赚钱。等生活和学业都安定了,环境熟悉了,再寻找机会也不迟。

如果你和你的同学一起外出坐车吃饭,请记得不要只付自己的费用,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

不要以为抽烟喝酒看起来很男人,别人真的不屑于看你。

不要把酗酒看作一种很men的行为,尤其是喝完酒在别人面前眯着个熊眼,脸红脖子粗的嘞嘞嘞:我喝多了,我怎么怎么样,你怎么怎么样,他又怎么怎么样…………好像这时候全世界都欠你一样,都必须惯着你一样。

记住,不要把酒当作一种像生殖器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不是社交的通行证,更多时候它是流氓、废物的催化剂。父母养你这么大是让你在社会有立足之地,而不是让你毕业后几年就躺在酒桌上一命呜呼。

做不到的事不要随后答应,因为所有人都会当真。

永远不要瞧不起贫困生,贫困不是他们的错,出身贫困不努力只抱怨才是。

做餐馆服务员也好、摆地摊也好,勤工俭学不分贵贱。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二

开学初期,孩子还没能适应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紧张的节奏,因此,在开学前两周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帮助孩子缓解这种心理波动,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

二、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寒假期间,孩子的生活秩序杂乱无序,作息没有规律,通常是晚睡晚起,错过了早餐的时间,用餐时间也没有规律。开学后,家长要督促孩子纠正懒散的生活习性,根据学校的上课时间安排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三、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我们家长与孩子沟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以好朋友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聊聊开学这段时间在学校有没有结交好朋友、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认识了哪些新老师等等,一方面唤起孩子对新学期校园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强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四、积极与老师沟通。

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此外,家长还要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听听老师的指导建议,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三

有不少学生在出国前对留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把海外生活想象的无限美好。在留学梦想实现后,却发现梦想和现实差别很大,自己不能适应国外的生活,产生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例如一些学生在国内时,可能会对吃西餐比较羡慕,可真的等到了国外以后,面临着每天都要以西餐为主食时,又无法适应了。即使是在国内比较爱吃的麦当劳、肯德基,在吃过一段时间后也会感觉无味,开始疯狂想念国内美食和妈妈做的家常菜。

这里提醒大家:如果你住的是寄宿家庭,可以跟寄宿家庭的父母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刚好会做一些饭菜,可以跟寄宿家庭一起来做。这样不仅能吃到美食,而且可以增加与寄宿家庭的感情,快速融入当地的生活。

如果是在学校公寓或在外租房,也可以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些饭菜,做饭用的素材和调料之类在美国唐人街或一些超市内是非常容易买到的。

另外,在接人待物能力,现在的高中生都是被长辈们宠大的,在为人处事方面多少会有一些自私的表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意见,很多留学生由于缺乏接人待物的基本礼貌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会与同学、老师或者寄宿家庭的成员发生出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出国在外就要入乡随俗,了解国外的礼仪习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尽量做到与朋友和同学以礼相待,这样才能为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四

大学university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业大学和学院。他们是一个具有独特职能的组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进入了大学校园经历了军训,而且也因甲流和最近社会种种不安全的因素,学校封校了。在这段期间的我,每天只有读书和同学们一起在宿舍里聊天。远离了电脑,电视我发现我的生活平静了许多,不再象暑假那样天天对着电脑发呆,视力也在逐渐的下滑。平静校园生活让我好好的调整了自己。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这不是学校生活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之后我认识了很多的同学,她们人都很好而且我们也相处的很愉快,人生真的很奇妙,前一刻我还在害怕去面对新的生活与同学。如今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我想这就是缘分吧。也许我们前世有什么相互的关联,今世才能相聚在一起。所以我会好好的珍惜我们之间的友情。

大学校园生活教会了我很多很多,我不在任性,学会了包容:不再撒娇,学会了坚强。最重要的我学会了成长。谢谢你,我的大学校园生活。

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也是不容易的。首先是启蒙,现在的幼儿必须接受启蒙教育,否则小学知识他们接受会很吃力的。再者是衔接,孩子们会很自然的接受小学枯燥的学习。所以幼儿学前教育工作,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从实际出发创新课程,实现家园共育,为孩子穿凿良好学习环境,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

学前教育实行素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统筹兼顾,树立和谐的教学理念,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而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简单说就是一切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以全面发展为指导原则,教师要统筹兼顾,以幼儿为本,为幼儿服务,重视幼儿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及时改正错误的观念和态度。提高教师自身的民主意识,教师要适当放权,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倡导教师实行情感教学并且渗透人文,实行鼓励机制,教学适当引入民族文化,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激发幼儿民族自豪之情和爱国之情。当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参考将地方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让每个教师都发挥出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灿烂的职业,教师去平等、爱与尊重的对待儿童,学前教育要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又凭借其独特民族性的艺术文化,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与开发当然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幼儿园课程要挖掘当地优秀民俗文化,推进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当前幼儿教育模式创设现代化本土化环境,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引入民族民间游戏。推进幼儿园教育资源本土化,不能远离幼儿生活,满足儿童实际需求,教师合理合情的选择设置课程内容。

让儿童置身当地自然独特的环境,让幼儿教育回归真实传统多姿的生活,带领儿童了解感悟本土名胜古迹,体验感受民族文化,动手学习制作民族手工艺,参与社区活动体验真实生活,激发幼儿热爱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开发本土化教育资源,第二便是要筑牢基础,确保本土化课程质量,这就需要对幼儿园园长课程开发能力和园所管理,还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专业素质的配偶养,提升教研能力方面做出改革和努力。

教师要多从当地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出发,建立活动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打造促进融合课程的现代教学环境,以幼儿为本,丰富现代化本土化课程活动形式,实现家园共育,打造立体蕴含文化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儿童的一日生活,还存在着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以及自由活动时间少且区角活动形同虚设的问题。所以幼师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活动空间,并且大力提升幼儿德育教育。幼儿园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就要充分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当地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组织幼儿参观、体验当地的春耕播种、水磨、秋收、编织,户外写生等,从而去认识、了解本地特有的动植物、生活用具、传统食物。

丰富幼儿园课程,让幼儿走近传统生活,教师带领组织幼儿回顾历史遗迹,包括参观、名胜古迹,参与春耕秋收等,开展展馆陵园教育,像带领幼儿慰问孤寡老人,参观烈士陵园、消防、部队、甚至去体验当地多样购物形式。幼儿园当然还要和儿童快乐过“六一”,在大举欢庆母亲节、教师节时能感恩母亲养育,感怀教师辛劳,九九重阳节和国庆等节日活动培养爱国,热爱中华传统。

幼儿生活细节上的文明习惯和礼貌用语的养成也要抓实,学前教育让儿童成为优秀文化的文明使者,增强儿童自豪感和责任心。令当地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丽,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儿童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积极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地区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时,也注重提升幼儿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爱乡爱国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里还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那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使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融为一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在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引领方面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文章有的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尊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的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自然之美,如《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有的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如《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还有韵律优美的古今诗词等等。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和浓浓的人文气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传递着真善美的思想。如春雨般滋润着每一个孩子。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理清思路,找寻最佳切入点,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有的放矢,润物无声。

走出教材,走进课外阅读,走进书的海洋。普希金曾说过“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每一本好书,每一篇好文章,都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伟大人物的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成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注意要引领学生广泛地长时间地阅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才会使学生的思想与学识有一个质的飞跃。

正如《学会生存》所发出的警告:“学生不能与生活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学生象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家庭、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到诚信、感恩、勤劳节俭等高尚品质的美好,主动去追求真善美,把道德准则变成自己独立的个人信念,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育人意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应该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言行举止、高尚的节操和博爱之心。教师的人格完美才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感召作用。相对于空洞的说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能起到更加生动形象的榜样作用。

总之,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预期的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时光荏苒,飞溅似梭,仿佛一切只是瞬间,再回首,我们已是学长学姐,不再是那会儿带着童话初涉大学的小学弟学妹,细味思来,颇有几分感慨几分惊!

伴着九月的炽热,我们怀揣着赤热的心,来到这里,欲“九天揽月,五洋畅翔”,开始我们朝思暮想的梦幻世界,欲“大鹏展翅,抟摇直上”,为我们童话般的大学锦上添花,欲“彰显个性,成就自我”,就此奏响我们辉煌人生的交响曲。可是,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干之间擦出的火花却让我们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把我们烧得体无完肤。因此,我们便开始质疑!

《彷徨》犹如一股股瘟疫般毫不客气的席卷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身心。所以,大学的“分流说”便就此由理论走向了实践,部分同学“前赴后继”,献身游戏,终于为“分流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部分同学“不忘初心,以求始终”,倾心理想,在《彷徨》之中寻找《庶明的胜利》,坚持着依旧童话般的梦!

睿智者说:“大一是《彷徨》的岁月,大二是《呐喊》的岁月,大三《伤逝》的岁月,大四则只有《朝花夕拾》的资格了”,彷徨》的岁月我们已经品尝,是什么滋味儿,我们都曾躬身亲试,自然深知其性。目下,我们已经带着大一的“经文”,备战传说中的《呐喊》,虽然,结果不尽晓得,但我们绝不要《伤逝》,《朝花夕拾》也只能是、只会是打一个盹儿罢了!

我们虽不敢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奢望,但对于“为人生之辉煌而图强”的追求绝对不是妄想,大一是我们励志的岁月,也是我们迷茫和质疑的岁月,但是绝不是我们颓废的岁月,也是我们大学四年的基石,一朝不慎,四年具尽,那么,人生的棋盘上我们必将损兵折将。所以,大一我们树立起自己理想的旗帜,便是向未来吹起奋进的号角。

蹉跎的时间告诉我们,充满幻想的大一已经是回忆了,在这段记忆的卡片上,我们感触颇深,我们的童话世界遭到寒霜,但让我们的“彼岸花”却开的愈加热烈,我们人生路上的灯塔树的愈高愈亮,也让我们透过蹉跎认晰了理想与现实。

关键字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融入路径;职业院校。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建设,同时也非常重视民族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文化意识的增强。2017年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始终贯穿国民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基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新疆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实际,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点的发展道路,从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注重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增强各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校园文化元素不符合办学特色。

在参观新疆七所有代表性的职业院校时,我发现虽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校园景观建筑、宣传口号等显性文化宣传元素,但一些校园文化元素不符合办学特色。这七所高校以新疆为基础,在交通、农业、建筑、轻工纺织等方面培养高级技工。这些学校要找到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点,突出办学特色。但是当被问及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符合办学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布局时,1354名调查人员中有22.0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符合办学特色的景观建筑。当再次问到你对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满意吗?14.18%的受访者对此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当被问及你所在的学校是否有符合自己办学特点的校园口号时,12.63%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符合办学特点的口号。

与本科院校相比,新疆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财政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弱势。这些因素也导致各大高职院校重视职责,忽视学校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式陈旧。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学校以社区活动或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形式传播。当被问及你所在的学校举办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时,许多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最多,其次是书画比赛和传统节日的宣传。当被问及你所在的学校以什么形式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时,最常见的宣传形式有三种形式:黑板报、宣传口号、海报、社区活动。这类宣传手段属于传统的宣传手法,形式不够新颖,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部分学生自身传统文化底蕴薄弱;

学校只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关键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但目前新疆高职院校学生以本地学生为主,大部分专科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短时间内很难提高文化涵养。当被问及你认为下列文化中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时,少数学生表示,纳妾、缠足、重男轻女等陋习应该继承。当被问及你对封建传统习俗(如裹脚、算卦、看风水、丧葬、烧纸钱等陋习)的态度时,38.63%的受访者表示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继承,6.57%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当被问及你通常在图书馆借那种书时,56.57%的学生说他们在图书馆借专业相关的书,对其他书不感兴趣。通过调查发现,新疆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涵养不足,文化识别能力薄弱,无法有效区分传统文化的质量,更谈不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学生的文化认同度较低;

新疆高职院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各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更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但问卷结果显示,9.67%的学生更认同欧美文化,87.22%的学生认同中国文化,3.11%的学生认同伊斯兰文化,仍存在少数学生文化认同低的问题。当被问及是否有71.94%的学生表示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哈萨克族的《萨里海与萨曼》、蒙古族的《江格尔》等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是否与中国文化有关时,71.94%的学生表示有关系,28.07%的学生模棱两可或不清楚是否有关系。当被问及你是否愿意继承传统技能(如京剧、达瓦孜、武术、刺绣等)时。),59.68%的学生积极表示愿意继承,38.26%的学生表示有兴趣了解,但仍有2.0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继承传统技能。问卷结果表明,新疆部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意识薄弱,文化认同度低,是提高各民族学生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自信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根本原因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新疆高职院校学生五个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导向,构建符合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元素。

新疆高职院校要继续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仁、诚信、正义、和谐等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风建设各族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建设美丽和谐的新疆做出积极贡献。

构建符合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元素,注重校园实体建筑及相关景观的建设。一方面,新疆高职院校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实体建筑如重新命名教学楼,取符合办学特色的名字。将符合办学特色的景观雕塑设置在主校区中央,具有深刻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纸、教学楼走廊、宿舍等实体媒体,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根据每次活动的不同主题悬挂不同的文化元素,达到及时教育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生活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自信心。

构建形式新颖的文化传播途径,发挥主流媒体的协同作用。

新疆高职院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存在形式过于陈旧、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过去,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如今,新疆职业学院已经成为00后的世界,我们应该因时因地而异,采取符合教育主体特点的传播方式。在传统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通过各大短视频平台、创办学校的关伟、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传统文化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比如举办五千年文明我传承校园微视频大赛,关伟实时传播和弘扬正能量,经常通过学校微信平台讨论传统文化。通过更新颖、更鼓励的传播方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形式融入校园文化。

3.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提高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疆职业院校多为本地学生,学生来源相对单一。有些学生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甚至少数学生分不清什么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什么是糟粕。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有限,文化素养相对较低。所以职业院校不能局限于专业课的教学。在教授专业课的同时,要深入挖掘可追溯性,加入专业课的文化渊源。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授专业技能,还要起到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实现思想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结合。新疆高职院校可以开设诗歌鉴赏、书画鉴赏、历史典故等相关难度不大、易于理解的选修课。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

加强五个认同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意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回答我们是谁?问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仍存在少数学生文化认可度低的问题。新疆高职院校要不遗余力地加强各民族大学生的五个认可教育,坚持以五个认可教育为长期工作,用真情实意感动人,用真理说服人,向学生讲述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支持军队、爱人民的生动案例。比如可以就近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非遗传传承人等校外活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联动,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意识。

参考文献。

[1]同国斌.师范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07。

作者简介。

张敏(1991.5-)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在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月15日至16日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同月29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张**、俞正声、刘云山、王**、张高丽等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参观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总书记同时强调指出:“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同时也属于“个人梦”,因为这个梦还是每个人的所期所盼所愿。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梦想,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名服务基层的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将党的十八大所做的重要部署,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发挥自己的价值,坚持为社区居民服务,为社会建设添砖添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遵纪守法,讲文明、懂礼貌,讲道德,共同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活环境,就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我们写好“人”这个大字,是中华民族历代传承的人文精髓,要求我们行为有节制,办事有策略,说话有尺度,交往有分寸,才能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才能作为实现真正意义的民族复兴的推动者。

实现中国梦,我们都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要铭记历史,铭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饱受的屈辱和磨难,了解“中国梦”的来龙去脉,感受祖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之情,体悟“中国梦”的伟大。要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树立高度的自信,相信我们的梦想定能实现。

“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实现梦想的能力。要加强对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工作中要树立实干精神,不能好高骛远,辛勤工作,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能做的事。最后,要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来带动更多的人,形成上下一心,团结奋进的局面,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中国梦”需要行动和实干,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踏实肯干,务实创新,在本职岗位上创新思想,不断实践,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依法表达诉求、维护社会稳定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加强院落综合治理,创造整洁有序安居乐业的居住环境的实践者和促进派;要做立足本职工作,凝聚居民力量,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的实践者和促进派。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这三者中,韩愈把“传道”放在了首位。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有着强大的育人功能。现行《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在语文课程中,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它不仅传递学科知识,更关注道德与人格的养成。”

的确,语文课程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饱满的思想情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人在中学时代学的课文,读的书,极有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甚至其审美情趣、文化胸襟、人生的价值取向等都会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意识,另一方面注重在阅读及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广泛的德育因素。这完全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人文性,寓德育于语文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宗旨,这也是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在常规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鼓励学生独立反思,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形成对真善美的自觉感受能力,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作品蕴含着至善至美的情感,这是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精心设计导语,创造最佳学习氛围。用设问的形式,或巧设悬念,或猜一个谜语,或朗诵一段诗歌,或观看一个表演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二)设计巧妙,注重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趣味性。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课本剧表演,习作展示、背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我做主持人、观看影视经典等,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创设受熏陶感染的环境和气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主动愉悦地去探究它,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自然进入到文本文字之中,也便主动走进了思想教育的氛围中,这才谈得上对其进行德育渗透。否则,德育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是根本的特性。因为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在阅读中感染人,从而对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但大部分教材内容所描写的生活情景、思想情感,与学生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育过程中要抓住形象,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思想产生共鸣,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围绕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学生会陆续接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赤壁赋》等经典作品。仔细阅读品悟,就会发现,在这几部作品中不仅写出了作者不同的人生境遇,更活化出作者令人叹服的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开阔的胸襟,给我们极其深刻的人生教益。尽管有人戏谑地说,“苏轼不是在贬官的路上,就是在即将被贬官的路上”,但是,时光的流逝也无法抹去他的人生光芒。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态度告诉我们:身处逆境不要气馁,困难并不可怕,它只是暂时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苏轼身处逆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的那样:“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古人遭遇如此大难,尚且志存高远,我们有什么理由在遇到挫折时退缩或采取极端的方式呢?就此,可以非常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不惧困难,战胜挫折”的教育。

语文教材文本中蕴含着人类的高尚情操和真挚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志和志向,潜移默化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要立足文本,寻找语文学科与德育教教育的渗透点,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发愤求学,报效祖国。

例如,在《离骚》的教学中,提倡反复诵读,尽管文字拗口,但是在一遍遍的回顾之中,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意志,就会深深感染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就会在学生心中挺立起来!学生会进一步体会到屈原为实现祖国富强所做的不屈斗争,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屈原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献身祖国的精神为学生健康道德形成树立了榜样。

在《苏武传》中,学生通过梳理情节,看到苏武在出使过程中由“求死”至“求生”,看似矛盾但又格外坚定地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北海牧羊、坚守十九年,这是何等的毅力!看到结尾“须发尽白而回”,不由得令人潸然泪下。学生在体味文本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与人物同爱同憎,同喜同悲,收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阅读《时间简史》,学生们叹的是霍金那令人不可思议的大脑,赞的是他执着坚定的科学态度,让理科生瞬间对物理的兴趣又加浓几分。

这样的作品,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人生态度和生命精神,无需说教,思想教育自然渗透其中,使人受益。

文学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优美的诗文字字珠玑,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净化学生的灵魂。而诗文的意境美,表现在作者描绘的千姿百态的意象及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美感,体验文本意境,融入其中,触及作者的情感世界,领悟作品深邃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巧妙创设情境,设置分层次的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词语言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形象可感的情景,让学生真切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在这壮阔的赤壁景色中,一个儒雅的年轻将军的形象浮现眼前,一边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边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不由得让人感叹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美人相伴,但更多地是为苏轼的命运悲叹;但是苏轼偏抒发出积极进取又超然物外的复杂情绪,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文学的魅力,猛然令人想起“人,就应该诗意地栖居与大地之上”,人生似乎都美好了许多。学生通过品味精美的文辞,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增添了对生命的珍爱。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渗透上,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篇文质兼美的诗文,就是一片情感天地,探索同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体味人间真情。

李密的《陈情表》是至孝之文,文章以情感人,表达作者对祖母的至孝之爱,情真意切,千古传诵。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所描述的人间真情,激发学生爱生活、爱亲人的情感,作者以“乌鸦反哺”为切入点,报恩情,尽孝道,对祖母扶养予以报答。面对“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这个二难命题,李密说“尽忠日长,尽孝日短”“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发自肺腑的心声,终使“以孝治天下”的晋武帝折服。作者既要尽忠又要尽孝,要做到忠孝两全。这种情感和精神在当今社会极具教育意义。因为许多同学不懂感恩,只想索取,不想回报,教师恰好可以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谢父母养育之情,感谢师长培育之恩,感谢同学互助之义,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做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版块,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认知能力、品德情感、心理活动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教学,透过文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思想有问题的学生需要及时找到学生本人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针对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只问个人学习,不管他人状态”的不良现象,我以“我的朋友我的心”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反映自己生活及心声的作文。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刻的思考了“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我该怎样结交到新朋友”“我该怎样对待我的朋友”等一系列问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甚至让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的同桌之间多了交流……我想,学生们一定明白了:学习和生活不矛盾,竞争和友谊可以并存。

在作文讲评课上,除了必须在写作技法上给予指导,我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对学生习作中表达出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和思想给予肯定。诸如此类的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对于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社会生活是一本学不完的书,所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体现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自觉自主性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让健康高尚的道德意识转化为学生的自然情感,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

作为老师,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莫过于自己的行动。所以,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断完善自我,力争成为学生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突出“育人”的目的。高中语文教材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很好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摘要: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具体包括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底气和依据。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学校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推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建设、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力量[1]。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校园文化内容得到丰富。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文资源。因此学校应对这些文化中的智慧、神韵等深入挖掘和弘扬,以便与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合。通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这些含有深刻思想与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使校园文化得到丰富。

(一)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合理布置环境,重点打造建筑、雕塑、喷泉等校园元素,促使校园环境的整体立意、人文气息得到增强,学生不断增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2]。校园环境承载着校园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设计的优化。例如,在校园绿化规划过程中,学校要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传统思想体现出来;将名人警句张贴于校园墙壁上,对历史人物雕像科学树立,以历史人物命名校园建筑等,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等内容充分彰显出来。再如,学校还可以对传统节日场所进行开辟,以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纪念和弘扬,这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化、具体化将会得到实现,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也能够得到显著增强。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科学开设,能够促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学生也能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个人的才能和特长充分展现出来[3]。在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要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校园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切实感悟,进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人员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对接形式深入思考,对校园活动合理设计,促使校园活动的文化底蕴得到增强。例如,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实施下去;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我爱经典”等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相融合,将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发挥出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总之,学校要在校园精神提炼过程中积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

制度文化支持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属于潜在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行为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需要在校园制度文化构建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优势,将校园制度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要想将校园制度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校需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依据平等、公正等理念,对校园规章制度体系大力完善,鼓励那些正确行为,惩戒不良和错误行为,引导学生能够对自己、他人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作用,在增强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贯彻人文关怀,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以便促使学生的认可度得到提升,能够自觉地将制度规范落实于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需要学校积极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采取科学的措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效果,还可以有效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首先,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也是我们每一名青年学子的梦,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需要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但心中要有梦,更要坚定这个梦,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紧跟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锤炼出高尚的品格,成为祖国栋梁。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练好本领,提升道德品格和人文素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和力量。吾辈青年应时刻铭记“少年强则国强”的警言,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其次,明确个人目标,成就自身价值。作为年轻人,在基层工作,要满怀激情,敢于担当,敢于创造,用‘两个百年’的目标激励自己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发挥生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再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国梦而贡献青春,这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富有创造性、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实现建党建国“双百”目标的宏伟蓝图,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最后,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陈旧的思想已经适应不了只要广大青年胸怀理想,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最终实现民族复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着朝气的民族,新时期的中国是我们实现梦想的时代,所以年轻人的梦想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要勇敢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并付诸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增添新的活力。

忧患增人慧,艰难玉汝成。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艰苦奋斗,自觉磨练自己,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我们的青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人会实现他们的“中国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做实事、做好事,我们的中国梦也终将会实现!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对现时代具有真正价值和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追求功利,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文化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故在大学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必要的。本文着重阐述在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以及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

所谓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在文明演化中所沉淀的反映民族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特征的并对民族历史起积极作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融合。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德”、“善”、“和”三个方面。如:《大学》中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德”指人的本性、品德。《尚书·皋陶谟》对“德”有明确的要求,提出“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善”指好的行为、品质,是内在的德性主导下的外在良好行为。“和”是指相安,谐调,“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和”的概念体现了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共生、长远发展。三个方面的结合,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换个角度思考,即“道德观”、“价值观”、“人际观”三者的相融合。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上的,传承是国家发展的源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现实社会中道德观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和人际观的变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际观”。当今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甚至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的现象越来越多,崇尚美国大片、韩剧、日本动漫、洋快餐甚至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缺乏对多元文化的批判分析能力;另外,社会中存在道德失范的行为令人难以置信,如很多人面对路边跌倒的老人有“恐惧症”,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近年来过圣诞节的人越来越多,而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却倍受冷落;近期又有报道称,教师节变成“送礼节”;人际交往中见利思义、诚实守信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和人际观的变异现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不足。

(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不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但是历史发展至今,我们继承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少,尤其大学生认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发人深省。据《中国教育在线》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兴趣,20%的大学生持无所谓态度,20%是中间派,仅有10%的大学生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自豪。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占大量时间的是应用型书籍和娱乐休闲性书籍,而对于古代经、史、子、集的阅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知识很少涉猎,对于传统文化不甚了解。这些现象充分表明我们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的不够。

(三)民族高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双重特殊地位。

民族高校学生在地域经济、民族习俗、宗教信仰和人格品质上都具有明显的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生中有65%以上是少数民族,与其他一流大学相比,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双语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极少。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受地域、宗教、风俗习惯影响很大,使他们很难接受一些新的、积极向上的观念和思想,其观念也很难转变。可见,在民族高校校园文化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水平较低,民族高校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国55个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构成元素之一。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应更好地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民族高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学习、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所以,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族高校有着双重的特殊地位。

(一)加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规划。

校园制度文化环境是依据学校有意识选择的、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如培养目标、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以及相应形成的严密的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而其内在机制建设是保障。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秀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德育建设,提高了学校的发展层次,形成了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但是,在校园文化内在机制的规划中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方面,双语少数民族班中开设古代文化课的很少,例如《论语》、《易经》等;汉族学生班中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基础课也很必要,能使汉族学生了解更多的少数民族语言及其文化。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增加更多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如成立社团,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做好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的团结和文化交流。

(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并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来进行。物质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主要表现在特色建筑、服饰等,将其文化内涵赋予实物之上以表现其魅力,给人们以视觉美。精神文化方面传统文化从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等表现出一种内在美,使得我们能在人格塑造、道德情感、价值取向方面树立崇高的目标。目前,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忽视了精神文化方面,这也是导致社会上出现“怪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在开发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拓宽领域,学校开设有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的本科学院并有其硕士点、博士点。但有很多少数民族有语言,其文字却在传承中被丢失、遗弃,如:土族、东乡族、侗族、哈尼族等,我们觉得民族院校有义务去挖掘这些资源,挽回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损失。民族院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更应责无旁贷。

(三)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得到认可,而被认可的传统文化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和熏陶。西北民族大学坚持德育为先,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价值追求,汇聚各民族优秀文化,发挥多元文化共生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努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曾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为此,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广泛运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开展讲座、会谈、民族教育月等,在校外,应让学生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亲身体验其文化,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一)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底蕴丰厚,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社会总体道德素养提升的标志。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市场经济和物欲突显、而社会道德相对缺失的今天,坚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提高校园文化的综合实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使学校校园文化底蕴丰厚,以便更好地实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在充分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的基础上,使之全方位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强大的校园文化软实力。大学是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则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民族高校地位和文化的特殊性更需要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先进性体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上,而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和高校的文化底蕴就很好的反映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可见,在当今国际竞争力极强的形势下,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使我们国家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迫在眉睫的要务。

[1]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齐景爱.对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01):3.

[2]郑鹏,黄朝文.关于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04).

[3]郭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学生素质[j].甘肃农业,2006,(11).

[4]李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04).

[5]张承凤.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公明素质培养的作用[a].见: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摘要: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教学融合,尤其是将美术及手工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融合在传承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贯穿于学前教育美术课堂,从欣赏、实践、拓展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将对开展传承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传统文化\。

历史反复证明,引进和吸收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护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也十分重要。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极其丰富与辉煌。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摇篮,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五

悲伤是一片海,一片无边无际的,忧郁的,蓝色的海。我站在悲伤的海岛上,地平线的尽头没有快乐的影子。荒凉的小岛上,只有浪花拍打礁石的声音,悲伤如我,孤独而颓废。

那些初春的日子,天气乍暖还寒,明明是万物复苏的时刻,我却是极其憔悴的。学业一落千丈,人际关系一塌糊涂。老师对我失望透顶,父母认为我无药可救。病入膏肓,量最好的朋友也离我而去。为什么一切都与我格格不入?我很悲伤。漠视与鄙弃没有尽头,悲伤就没有尽头,我想逃避这一切的一切,可又发现,我其实无处可躲啊。那个午后,阳光还是那么慵懒的洒在林荫小道上,投下大片阴影,枝叶的罅隙里斜斜的透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落满一地清幽。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飞翔的欲望,想要飞过那片忧郁的海。

我想到了很多很多足以令我悲伤的事,我想到我的数学测试不过关,我想到我的作业没有好好认真完成被老师批评,我想到朋友指责我的懒惰,我想到父母批评我的漫不经心。我的翅膀负荷了太多,在看着竞争对手越飞越远的同时,我绝望的站都站立不了。

我绝望而又空洞的走着,好像是具没有灵魂的木偶。我走出了春意盎然的树林,走进了人来人往的繁华。各种风格的音乐交织在一起,纷乱而嘈杂。我走过一家装饰简约,但充满花香的花店,温馨而又美丽。花店的门前摆满了满天星,芬芳而又梦幻。花店播放着一首安静的歌,那淡淡的旋律与这喧闹的气氛极为不符,却又似曾相识。我猛地止住脚步,聆听这空灵美好的旋律如潺潺流水般泻出。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是的,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悲伤,飞过绝望。

这首歌唱了多年,但那双隐形的翅膀却洁白如初。

不管经历了多少挫折,也仍要不忘初心。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六

掌声,也许比不上自然天籁般纯净美好;也许比不上笑声那般温馨;也许比不上读书声那般激昂壮阔。它有时甚至会让人觉得刺耳聒噪,但就是掌声,指引着我通往光明。

记得刚上初一时,因为还不适应初中生活的节奏,第一次段考鲜红的分数似一盆冰水浇熄了我的满腔热情。周围同学们洋溢着笑脸,挥舞着卷子,好似拿着一面红旗正在骄傲地向世人展示一般。

我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真的不如人家聪明吗?我是不是真的很没用?恰好此时音乐老师过来,敲了敲我的桌子:“跟我来一下。”尾随老师来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老师坐下后和蔼地说:“你唱首歌来听听。”虽然我不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我还是唱了起来。

一首完毕后,老师笑意更深:“不错,明早你到博高体育馆等我。”我不解,忙问老师为什么。“是这样的,最近全国中学生文艺汇演要开始排演节目了,我打算安排一个四重唱,还差一个同学,所以我打算选你了。”接着,老师便叮嘱了我几句后便走出了办公室。

我一颗心在胸腔内砰砰直跳,似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理所当然的,我成为了四重唱中低音部,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学习开嗓练声、唱歌、站姿、表情还有动作,几乎占去了我早读和晚自修的全部时间。

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再继续,一边是自己的学业,一边是学校的荣誉……老师似看破我的心事,对我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是我们已经练到这儿了,不能放弃,平时学习上课,你更要认真努力,争取两边都抓得住,对不对?”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我也渐渐更投入。

到了比赛的日子里,即使冻得瑟瑟发抖,我们也要在舞台上展示最好的状态,再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镁光灯下,我收获了许多掌声,那掌声包含着太多,有鼓励,有赞许……不负众望,我们收获了玉林市第一名。

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在舞台上的画面已经模糊,然而哪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掌声,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的耳畔响起,湿润我的眼睛,温暖我的人生。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七

当我跨入中学的门时,我感到我好像长大了,不在是以前的傻丫头,中学的生活。给我的第一影响是:“完美。”好像置身于一个大的世界,从不认识。

当我在中学的第一天时,我感到所有的面孔好陌生,但又好新奇,好可笑。我并没为这而感到自卑和失望,我想办法走入集体世界,和他们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在一天天的熟悉起来,我渐渐变得大方,不在拘束,也正应为我是英语学习委员,我和他们渐渐熟悉了,了解了。

进一步的,我又熟悉了中学生的环境,我总感觉是那么的奇妙,好玩,有意思。在小学,从来都不上晚自习,可在中学有加了晚自习,我很好奇。但有的人问:xxx为什么好奇,好奇什么?”我总觉得有趣,我决定每天晚上都来上晚自习,在学校把作业写完,回家神什么都不带,好轻松。

在新的学校我交了好多朋友,我又认识了好多人,好快乐。我对学习又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这个大的世界里我感到无比快乐,我对自己的理想又有了信心。

在小学,我也很有时间去玩,但在中学,一切都在赶时间,好紧张,课程增加了,作业多了,一切都多了。但我不会再用小学的那种态度对待中学的学习。

在中学,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更加努力,更加刻苦学习,超越自己。

在中学中,会有许多的困难面临着我们,这都是平常事,不要认为压力太大,而使自己的自信心失落,我们要努力勇敢去面对,战胜重重困难,开心的面对未来,迎接新的事物。

中学的我一定会更加努力!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八

中学是我向往的地方,而正因为向往,所以我心中的中学生活应该是由多味的——“酸、甜、苦、辣”。

中学生嘛难免要被家长骂或是被老师骂,还有就是和朋友闹矛盾呀!我是一个女生,我肯定会哭的,可是我不会哭出来,只会让鼻子酸着,眼泪却不感流出来,哈哈!酸真是让我在校园中体会倒让泪水倒流的感受啊!

到了中学的我可能最喜欢这种味道了,有了“甜”让生活更加精彩。如果在中学的运动会上,或什么比赛中靠自己的努力得了个第一名的话,那肯定会让我闻到中药的味儿,那也是甜的。所以我上了中学一定要让这甜的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好让我的中学生活更开心。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是中学生们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吃了苦,才能有收获。中学的学习任务很繁重的,如果你想超越别人,那么就必须付出的汗水比别人多,比别人累,比别人苦。那么你收获的将是前面说到的甜,所以我的中学生活也应该有苦,因为有了苦才会有甜。

人生中有许多羞愧,中学离家那么远,未免会迟到的,而迟到后等待的是“暴风雨”的来临,而被“暴风雨”淋过的我当然脸上是火辣辣的,唉!辣真不好受,可是辣能让我的中学生活更有秩序。

“酸、甜、苦、辣”这就是我的中学生活,“酸”让人敏感,“甜”让人回味,“苦”让人体会,“辣”让人激情。真实的中学生活却是变化莫测的。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九

一眨眼功夫,孩子们开学快两周了,但有的孩子还是没能适应新学期的学校生活,这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接下来要怎么样帮助孩子融入校园生活,适应学校的环境呢?下面小编给家长们支招了,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艾米。

一、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

开学初期,孩子还没能适应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紧张的节奏,因此,在开学前两周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发现孩子有异常反应,要及时帮助孩子缓解这种心理波动,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

二、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

寒假期间,孩子的生活秩序杂乱无序,作息没有规律,通常是晚睡晚起,错过了早餐的时间,用餐时间也没有规律。开学后,家长要督促孩子纠正懒散的生活习性,根据学校的上课时间安排给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三、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我们家长与孩子沟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以好朋友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与孩子聊聊开学这段时间在学校有没有结交好朋友、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认识了哪些新老师等等,一方面唤起孩子对新学期校园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强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四、积极与老师沟通。

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此外,家长还要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听听老师的指导建议,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学校的生活如何写篇十

经过五年的发展,xx正一步步向她的办学目标迈进;打造一流名校。作为xx的一名生活老师,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老师懂教育,懂孩子,需要时时刻刻的耐心细心关注每一个孩子,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慈母般的爱心。所以,作为生活老师的我们肩负着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责任,其地位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做好生活老师,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清晰工作流程,牢记神圣职责。

清晰工作流程,明确工作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这样我们工作开展起来就会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本身就是对学校、对老师的信任,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就有义务、有责任照顾好学生的衣食住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生活习惯,使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从了解我们到信任我们,最后信赖我们。

二、常规管理,严要求,高标准,使学生的行为更加规范化。

常言说的好:严是爱,松是害,不严只松要变坏。大量事实证明,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带着家长的殷切期望来到学校,就是求真知,学做人的。“教不严,师之惰。”我们生活老师应该在内务卫生、两休纪律、就餐秩序等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对老师敬而爱之。在生活区对学生的教育,是从日常琐事着手,从细微的点点滴滴开始的,不可能像代课教师那样以学科知识来吸引学生,甚至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学生轻视存在的问题或者产生抵触情绪,给教育的开展带来难度。因此作为管理的主导者,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结合学部生活区制定的考评制度,严格落实学生一日常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奖罚分明,尝试将管理的权限下放到宿舍长,让他们负责学生生活常规的检查,做到天天有记录,周周有总结,让每一个学生在评比中得到进步,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在鼓励中得到规范。

三、对学生加强正确的思想引导,上好生活指导课。

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常常躲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周边的事情不管不问,而自己稍有点不痛快,就夸大痛苦,怨天尤人,他们缺乏坚强的意志,缺乏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精神,情绪时好时坏,取得好成绩就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做事不够完美,受到批评时又如同世界末日来临,惶惶不可终日。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首先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激励他们,鞭策他们,其次要加强心理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情绪,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解除重大危机,使学生能够战胜脆弱,让他们真正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另外,作为我们生活区老师,必须定期给学生上好生活指导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熟悉一日常规,知道自己在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做事标准和要求是什么,让他们在生活课堂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样更有利于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我们的威信。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生活区。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任何教育都难以进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对学生需要平等与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家庭条件的优劣,心理素质的高低,在老师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应该做到“不以个人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在师生的双向交流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次,对孩子需要理解与宽容,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作为我们生活老师,887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要求他们,更不能追求他们的绝对正确,而应以一颗宽容之心,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地给予一个暗示的眼神,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给予一个台阶,一个机会,促使学生自我反省,同时宽容能够营造和谐的群体,形成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严以律己,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表率。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古人云: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假如一个老师整天衣衫褴褛,却要求学生衣着得体整洁,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却要求学生每天整理好衣柜床铺,自己留着长长的指甲,却常常要求学生勤剪指甲,自己常常吞云吐雾,却跟学生大谈抽烟的害处,这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至少教育效果要打折扣。

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去做的事,自己首先去做,时时为人师表,处处率先垂范,不断地完善自身,谨言慎行,用自己的善言善行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标本,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技能。

广博的知识,较强的能力从哪里来?其实都是从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来,是从忘我的劳动中锻炼而来。“艺高为师”,作为一名老师,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不断地用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不但要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生活百科知识,这样,我们对学生的传道才能不断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技能,这样才能面对学生的提问而应对自如,才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

有关生活老师的教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但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明察秋毫,洞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有一双倾听学生心声的耳朵,和一个善于分析思想,追求科学完美的大脑,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其次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遵循教育规律,,求真求新,善思善导,相信在xxxx学校一定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