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00:13:07 |
  • ZTFB |
  • 9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写总结时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不夸大自己的成绩,也不掩盖自己的不足。请大家参考这些总结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或者200,219就可以看成220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三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步骤中,发觉学生多数喜欢用口算,在笔算时经常忘记进位,有先口算后笔算的嫌疑(部分学生都是先填写横式)错误时又发生。我强调算理,规范学生的表述: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多数学生的表述比预料中的有相当的差距。

2、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我在课上时间有点不够用。

3、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突出重点,学生板演时让他们说出计算过程。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四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第一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五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六

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很顺利,学生反应比较灵活。在计算35+89的计算中学生大致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30+80=110,5+9=14,110+14=124;第二种是笔算。或许课堂太顺利了,于是我忽视了对计算方法清晰的演示,只是利用学生的板演进行讲评,算理的归纳也显得简单,而作业则要求学生全部独立完成,为是了解学生真实的计算水平和状态。

作业批改中发现不够理想,错误情况1:计算基础性错误;原因2:除了做一做的第1题,其它计算全部是看横式直接写得数;原因3:有4个孩子方法未掌握。

提高措施:

1、巩固训练孩子20以内进位加法;

2、课堂上老师清楚的演示过程看似重复学生的板演,但这样的重复还是很有必要的。

3、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要有相应的激励手段。

4、个别困难孩子进行及时的个别辅导。

在自修课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板演、手演了一道笔算计算题,清楚完整地再现连续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算法清晰明确,操作性强,效果非常好。一页的练习作业还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正确率有明显提高,有一半多孩子全对,真的很是安慰。

孩子们作业正确率提高的原因或许还有两个:一是在书本作业批改中对于全对的作业老师打上了笑脸,并且告诉孩子们得5个笑脸就能评一个“作业优秀”,同时让书本作业得了第一个笑脸的孩子举手示意。第二个原因或许是通过书本作业的操练,孩子们也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好好努力,这是说给孩子们的,也是说给自己的。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七

这部分教材主要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主要内容有: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相应的加减法估算。

前两部分内容的复习,教材主要结合教科书第102页的第1、2题进行。通过具体计算,让学生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估算教材结合第3题进行复习,教材创设了学生看木偶戏,需要估算一、二年级同时观看能不能坐下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复习口算时,做完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并说一说口算中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等。

3.复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让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如用口算的,在把几百几十归结为两位数计算后,要注意得数后面别忘了加0;用笔算的,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在加百位上的数时,别忘了十位上进上来的数。

4.复习估算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符。

5.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一个口算练习活动。练习时,可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

第2题,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给出几个几百几十的数,让学生将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可以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也可以学生出数,相互数。

第3题,通过比较上海广播电视塔与中央广播电视塔的高度,既培养了估算意识,又让学生了解两个电视塔的高度。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八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643610。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745867。

a、68b、366c、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课本25页第4题。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九

1、使学生掌握计算万以内数的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别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几种外,在我们的祖国,还存在着这样几种珍奇动物: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生看教材主题图]这几种动物分别属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你想不想知道这四类动物在我们国家存在的具体情况?好,请同学们看屏幕(师点屏出示下表)。

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看看你能从中了解什么?

师:你知道什么是特有种类?

生一脸茫然。

师:中国特有指的是这些动物种类仅仅在中国生产,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

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表,看看你能从中了解什么?

生1:我知道了哺乳类一共有110种。

生2:我知道了两栖类一共有30种,爬行类一共有25种,还知道鸟类有98种。

师:根据你知道的这些,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生2:爬行类比两栖类少多少种?

生3: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自己就能解决,还有一些问题等以后我们再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

师点屏出示:

1、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2、鸟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问题列出两个正确的算式吗?

(生说算式,师板书:98+25=98+30=)。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个算式里面,你喜欢哪一个,就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看看应该怎样做。每组挑选一个,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题的做法。

(生汇报方法。)。

生1:我们小组做的是98+25这道题,我们先用100+25=125,因为多加了2,所以再用125减去2,就等于123。

师:哪个小组的做法和他们不一样?

生2:我们是先十位和十位相加,90+20=110,然后个位和个位相加,8+5=13,最后,用110+13=123。

生3:老师,可以用竖式。

(当学生说出几种方法后,老师重点讲万以内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和注意的事项。)。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想出了几种方法解决98+25这道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想说一下98+30这道题的做法。

(生汇报98+30的计算方法后师小结。)。

[截选原教案,流程大致相近,学生使用的口算方法多数为相同数位相加的,或是先加个位,或是先加十位。这真正要思考的是小组合作该如何有效得实施。我认为再这个环节的小组交流的任务是:组内同学相互介绍自己的算法,不要求多种算法。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而不是比“拿一小组的算法更多”。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

教材简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建议: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课时安排: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熟练程度,提高计算正确率。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口算。

二、基本训练。

1、练习五第5题。

估算。

竖式计算。

集体评议。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思考。

同桌交流。

集体交流。

3、练习五第6题。

自己算一算,用线连一连。

同桌互评。

交流。

三、技能。

1、练习五第8题。

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

发现规律。

汇报。

2、练习五第4题。

独立尝试。

同桌交流。

集体评议。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看图思考。

同桌交流。

集体评议。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二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主题图的教学。

教材在第91页呈现了二年级同学准备坐船“去鸟岛”的热闹场景。图中给出了二年级四个班各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供现实背景。

教学时,可用挂图、投影或课件形式出示该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给出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

(2)例1的教学。

例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其情境图是主题图的继续:二(1)班、二(2)班两个班正在上船,老师在问:“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小精灵也在问:“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教材从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入手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并通过对话形式给出了两个学生的不同口算思路,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老师和小精灵的问题,由此列出算式23+31和32+39。然后让学生试算23+31,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可适当提示:怎样才能改成已学过的口算呢?23可以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那么该怎样加呢?引导学生探索出口算方法。可能学生会想出不止一种算法,对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对于32+39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试算。之后,让学生解答自己对主题图提出的问题,并交流计算结果以及思路。

(3)例2的教学。

例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其情境是例1的发展:二(1)班、二(2)班全坐下后,船上还剩一些位置,教师问:“还能上几人?”之后小精灵问:“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由此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和退位减,并呈现了学生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包括在脑中想竖式计算),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由于两位数加、减算理基本相同,通过例1,学生已了解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思路,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探索解题思路,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要给予鼓励。

“做一做”中的题目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巩固练习,教学例1之后可以选择其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其余的题可以配合例2练习。

(4)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开始学生可能比较慢,所以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不要强求速度,还可以适当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步骤,以后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如准备一些式题卡片)经常带着练习。

(5)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通过生动的保龄球击球瓶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说明题意,再让学生计算。

第3题,是实际应用的问题。教材给出了4件商品的价钱,让学生计算买两件商品要用的钱数。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按教材给的示范,计算阿姨买一个台灯和一个闹钟一共用的钱数,然后再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计算。

第5题,通过抽拉学具练习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练习用的学具,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式样自制。练习时,可以两个同学一组,每人1题轮流进行练习。

第6题,采用活泼的小动物接力赛的形式,练习两位数加、减法。这种练习可以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师让两组学生进行接力比赛。

第7题,通过一个收集易拉罐的情境,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同时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第8题,结合学生打篮球的情境,让学生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除了计算教材上提出的问题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科书第96页上面呈现的是一幅学生爱护环境,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图:学生有的在捡矿泉水瓶,有的正将收集的情况记录在表里。教材通过解决从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引出例3、例4。

(1)例3的教学。

例3教学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教材以上面的情境图为实际背景,从“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引出解决“第一周、第二周共收集了多少个”的问题,列出算式180+340。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以两位数加为基础的几百几十加的口算、笔算方法,并以一个学生的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引起对笔算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思考。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例3上面的情境图,描述一下图中展现的活动内容,看一下小朋友们都说了什么,“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要计算什么,由此列出算式180+340。然后分小组讨论怎么算,教师也可适时点拨: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由于前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接触过转化的方法,这里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能有的会想到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两位数来口算,也可能有的会想到列竖式计算。不管哪种方法都应让学生说说算理,同时提醒学生各种算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笔算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百位上为什么是5,而不是4?”引起学生对进位时应注意的问题的重视。之后,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出适合自己的算法。

(2)例4的教学。

例4教学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教材仍然以例3上面的情境图为计算的实际背景,从解决“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的问题,引出340-180。计算方法探索的过程教材采取了与例3相同的方式,仍然呈现了口算和笔算的两种方法,同时以启发性的问题提醒学生笔算减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做一做”中的两道题,是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混合练习。第1题,教材直接列出竖式让学生笔算。第2题,只给出了横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教学完例3,可以选择两题中的加法题进行练习,剩下的题可以配合例4。

3.估算。

例5教学估算,仍然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教材给出一个表,表中呈现了学生四周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数量,通过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引出估算(见下图),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500个可以送一次)。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估算,再进行交流,教师尽量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到:(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估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的个数,如果把192看成200,219看成200,估算结果是400个;如果把192看成190,219看成220,估算结果是410个。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种稍微粗略些,一种稍微精确些。(2)在解决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如,解决“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时,可以用估算;在解决“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时,可以精确计算。

最后,教材还提出:“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提示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培养合理运用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做一做”是加、减估算式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估算时,可以把估算结果写在书上。交流时,要说一说估算过程。

4.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题,是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第5~8题是加、减法估算,第9~12题是混合练习。

第1题,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笔算,要注意学生在对位、进位方面的问题。

第2题,以种树为题材,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只有一个问题,练习时,还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如今年比去年多植多少棵),或者改变题中的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增加了练习的密度,同时又使学生受到绿化环境的教育。

第3题,用开小火车的形式,练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第4题,借助小明在一年间眼镜度数的改变,练习几百几十的减法,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爱护眼睛。此题应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其中的用意。

第5题,以富有兴趣的小猫分鱼的形式,练习加减法估算。练习时可先让学生估算出鱼身上算式的得数,再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

第6题,通过计算从北京到大连的火车票比飞机票便宜多少钱,让学生体会估算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7题,给出两种商品的价钱,判断妈妈的钱买这两种商品够不够,让学生通过解决这种实际问题,学习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估算策略。此题有多种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将两种商品的价钱245、187,看作250,190或200,200甚至是250,180,其中看作200,200的估算结果是400,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时需要通过交流、讨论,判断结果的合理性,调整估算策略。

第8题,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题,让学生估算一本书大约还有多少页没看。教材通过学生的自言自语给出全书的页数,通过翻开的书上显示的页码给出已看的页数。此题的第二个条件比较隐蔽,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

第10题,计算两个年级共需要多少个一次性的注射器,其内容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能对一次性注射器不太熟悉,练习时,教师可作适当说明。

第12题,是联系生活实际的估算题,要求估算冷饮店一天卖出的冰棍和矿泉水的数量。学生估算出结果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三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要求:

2.会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口算。

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

看,谁先上船了?(二(1)班和二(2)班)。

(2)怎样口算?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方法二:32+39=71(人),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现在船上坐了54人,看一看,船上还能不能再上乘客?按班级顺序,该哪个班上船了?

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1)二(3)班还能上几人?谁会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计算?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指名汇报,并说出各自不同的算法。

(2)小精灵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二(3)班上了14人后,还剩下多少人?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自主学习,指名汇报,并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32-14=18(人)先算32-10=22,再算22-4=18.还可以怎样算?(用竖式计算)。

3.归纳小结,揭示课题.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两位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做一做.(教材第93页)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

2.练习十九第1题.(课件出示)小组比赛。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四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壳”。因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同步进行。

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时,课堂上要求孩子把计算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一开始基础好的孩子能说出来,而有些孩子会算却不会说。于是,在练习时,我有意识地让好孩子当小老师,边算边说,说给其他孩子听,慢慢的,基本上都能把计算过程表述出来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不能数学化地阐述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不能运用统计图分析客观事物等,这些现象都表明,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已不再只是纯语文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语言表达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科技语言表达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相对忽视此项教育的当今学校中越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说”本身就是思维的进一步加工。要培养学生各种数学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离不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以内数的加法说课稿篇十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