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写景散文名家名篇(模板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4:54:21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所经历和学习的一种检验和评估,有助于我们持续进步。如何提高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一

北京连续一个月的大热,据老辈人说,这种大热在1947年那一年发生过,以后就再没碰到过——这么说来,半个世纪一次的酷暑,一被我一不小心赶上了。

北京大热,大热到什么程度?火笼?蒸锅?还是湖北女作家池莉形容武汉那样:一群人浸在游泳池里听首长的报告?太夸张了,首长虽然爱作报告,但他面对一群赤裸裸的听众和浮在水面上的一颗颗充满期待的头颅,那感觉肯定好不到哪去。

池莉笔下的武汉,是五六十年代的武汉,还没有冷气和空调,“灵台无计逃神矢”,只好浸泡在水中以避酷暑。北京这次持续高温,有一个小小的细节:中午时分电视台的记者到某路口的交通岗,警察同志正挥汗如雨地指挥交通。记者把温度计拿出来,放在警察脚下一测,乖乖,水银柱“噌”地蹿上去,摄氏五十多度!

人在这种高温下生活,您怎么能不浑身冒汗出徘子!然后念叨一个字:烦。

正烦着的时候,电话铃响了,一听,是云南一位朋友的声音,忙打听昆明热不热?这位仁兄一笑,说我们这里很凉快,一早一晚还得穿毛衣。

你说气不气人!

为了安顿自己被高温烤炙得焦躁的心情,放下电话便琢磨让自己凉快的事,一下子想起了云南的雪,三月雪,这是一种意识流,超越时空的本能。

雪如果再起劲地落上几个时辰,地面的热气渐渐被雪花们的努力所遮掩,你会发现一层浅白从天空铺下来,先是染白了绿色的松树、黄色的土墙、黑色或红色的屋顶,高傲的公鸡尾巴似的竹子们,也禁不住弯下了腰,翠绿的竹叶托住高天的白雪,格外有一种楚楚动人的风韵。在雪花的侵袭下,最冷静也最倔犟的恐怕要数仙人掌了,它们举着自己尖刺密布的巴掌,不客气地—一刺破雪花的身躯,一阵风吹过,雪花们委屈地从仙人掌上滑落,也许这种相逢本来就是季节的错误。

雪花们继续飞舞,降落,随心所欲地栖息在自己可心的地方。当傍晚时分暮色被白雪裹挟而至时,浅白的颜色渐渐变成银灰,再过一会儿,银灰色也消失了,一种朦朦胧胧乌乌涂涂的色调掩上来,远处的村落先亮起一星灯花,继而是一片灯火,夜色与雪色借助于迷离的灯光,显出了高原特有的别一种神秘,而寒意与凛冽,也就在这时浮动在夜空,你踩着薄薄的一层积雪走向远方,每一个脚印,都提醒你这是一场罕见的雪,高原三月雪。

这当然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三月雪不同于冬雪,是老天爷恶作剧的一种表现,成心跟人们过不去。联想起北京七月间这场持续高温天气,下意识地,我想起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种种无奈,气温异常不过是小小不言的惩罚。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二

秋雨,没有春雨般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般豪爽热烈,却是如此地宁静、典雅。秋雨中,我领略到了一种烟雾般的渺茫,一种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腼腆的小女孩,羞涩地却又如此静谧地倾听我的心事。当我孤独时,陪我说话。她的声音如南宋女词人的低吟浅唱。走在小巷中,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当我忧愁时,倚楼听秋雨,不禁叹道:“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躺在床上听雨,虽没“倚楼听秋雨”的情调,却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一种撩人心弦的天籁之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缥缈的又是极现实的,像泉水的叮咚作响,像母亲的慈爱唠叨,像贝多芬在演奏乐曲,像朋友在倾诉心事。月光斜射进屋中,这轮明月如“清泉石上流”般纯净、自然。此时我似乎听到了李商隐在秋雨中唱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夜雨寄北》唱出了多少离人的心声,慰藉了多少孤独的心灵!

淋雨

我喜欢在秋雨中扔掉伞,大胆地淋雨。秋天的雨凉丝丝的,像喝过薄荷茶,喉口的感觉,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种淡淡的凄凉,淡淡的忧愁像薄纱般蒙住心灵。时常在我忧愁时,淋到秋雨,会感觉它也如此忧愁,有个伴,心里也好受些。淋雨,让我全身解脱,零距离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脑海中总会跳出一些诗文来点缀她;它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里常会跃出一些感受来修饰它。于是它便成为了我心中独一无二的。

思雨

不知不觉地,秋雨为我的心灵增添了一抹叫多愁善感的颜色。看到师生离别,就感觉眼泪欲出,却见老师还笑容洋溢。我想老师心里一定也很难受,毕竟相处了三年,谁喜欢离别呢?仔细想来,离别是为了更好的团聚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都是人生在所难免的。何必要这样多愁善感呢?情不自禁?也许吧。

今天又飘着秋雨,让我欣喜又暗含了淡淡的忧......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三

到了桂林,每日面对着这胜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看着它在朝雾夕辉、阴晴风雨中的变化,实在是一种很大的享受。于是众心里,羡慕起住在桂林的人们来了。虽然早在二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我在桂林的八路军办事处工作过半年多;但那时候,一来年青,二来也没有看风景的心情,除了觉得这些山水果真奇展品,七星岩里还可以躲躲空袭之外,于它的胜美之处,实在是很少领略的。一九五九年夏天——刚好过了二十年,李可染同志由桂林写生回到北京,寄了一幅画给我看,标题是《桂林画山侧影》。一下子,我就被画幅吸引了,画面把我带了一种可以说是幸福的回忆中——不仅是桂林的山水,连同和这相关联的那一段生活,都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那些先前不曾领会的,如今领会了;先前不曾认识的,如今认识了。桂林山水,是这样逼真地又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惊叹于艺术的力量之大,感人之深。并且惊叹之余,还诌了这样四句不成样子的旧诗寄他:

皴法似此并世无,墨犹剥漆笔犹斧;。

画山九峰兀然立,语意新出是功夫。

这次重到桂林,置身桂林山水之间,使我又想到了可染同志的这幅画。于是就记忆,印证了画与山的关系,艺术与真实的关系;明白了它们怎样地从自然存在,经过画家的劳动,变为有生命的、可以打动人心灵的艺术作品。

桂林山水的宜于入画,古人早已注意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就写道:“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诗人的意思,恐怕不止是说当时画家画桂林山水的少,还在说,即使李成、郭熙在,也还没有画出如桂林山水的这般秀丽来吧?后来元明人多画黄山,到清初的石涛,由于他的出生桂林,才把他幼年的印象,带入山水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到了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便以能“遍写桂林山水”为生平得意,齐白石更说“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了。所以看起来,桂林山水的入画,对于丰富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该是不无关系的。

至于在文学上,为桂林山水塑造出一种形象,为人所公认,并能传之千古,恐怕至今还要推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他把桂林山水拟人化,比喻为一个素朴而秀美的女子,确是有独到的观察。虽然这种形象,在我们时代的生活里已桂林山水的面貌和性格来的。这次到桂林,登叠踩山,攀明月峰,凌空一望,果然,漓江澄碧,自西北方向款款而来,直逼明月峰下,然后向东一转,穿桂林市,绕伏波山、象鼻山,向东南而去。正象一条青丝罗带,随风飘动。而周围的山峰,在阳光和雾霭的照映中,绿的碧绿,蓝的翠蓝,灰的银灰,各各浓淡有致,层次分明;正象美人头上的装饰,清秀淡雅。

概括一带自然面貌,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来,在文字上是不容易的,往往不是过分刻画,就是失之抽象。难怪后来的诗人,包括那些知名的如黄庭坚、范成大、刘后村等等,虽都到了桂林,写了诗,但却没有一个形象如韩愈的这般概括而生动。范成大写《桂海虞衡志》,极力状写桂林山水的奇异,结果是人家不相信,只好画了图附去。可见用语言文字,表现一些人所不经见的东西,是需要一点艺术手段的。

古人于描写山水中创造意境,不独描写自然的面貌,是早有体会的。所以山水画、风景诗,才成为作者思想与人格的表现。柳宗元的遭贬柳州为“摎人”,终日“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结果是写出了寻些意境清新、韵味隽永的散文来。试读众《桂州訾家洲亭记》以下,至《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的十来篇,在描写桂林一带的山水上,真是精美无匹。这些散文虽只记述一次出游,或描写一丘一壑,一水一石,长不逾千,短的不到二百字,但那观察之细微,体会之深入,描绘之精确,文字之简洁,在古代描写风景的散文里,可以说是少见的。柳宗无在这些文章里创造了一系列前人所无的境界,到最后,却自己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而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他对这样的山水得出一个“清”字的境界来,这于他那个时代的桂林的自然面貌,并自身遭遇的感受,是非常确切的。但当他概括地写到桂林的山,便也只有“发地峭竖,林立四野”八个字了。

在散文里面,描写桂林山水的的真实性、具体性上,倒要推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他的散文很少概括和比拟,但却忠实而详尽。读起来你不免要为他的游兴所动,为他的辛勤所感,为他的具体而生动的记游所心向往之。不过你要想从他的记述里去想象桂林山水到底是什么样子,却也不易。他自己就说:“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似也。”他是另一种游法,另一种写法的。他记述自然面貌,道路里程,水之所出,出之所向。人的游记,不独是好的文学作品,而且留下许多有用的科学资料。所以看起来,徐宏祖倒是古今第一个最会游历的人。他的不辞辛苦地游,倾家荡产地游,走遍天下,所到之处,如实记载,即兴发抒,不拘一格,不做规拟,倒成了他的散文的最能引人入胜的特色。

所以从古以来,山水怎么看,恐怕是各人各有心胸的。但一切既反映了自然真实面貌,又创造了崇高意境的,则无论是绘画、诗、散文,都成为了我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富丽山河,赋予了种种美好的形象和性格,启示了和发展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桂林山水,毕竟是美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便有一片灰得发蓝的色扑进房子里来,照得房间里的墙壁、书桌,连同桌上的稿纸,都仿佛有一层透明的岚的照耀,绿得更深,红得更艳了。

当然,这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这时还在山那面,云里边。由于重重山峰的曲折反映,层层云雾的回环照耀,阳光在远近的山峰、高低的云层上,涂上浓淡不等的光彩。这时,桂林的山最是丰富多彩了:近处的蓝得透明;远一点的灰得发黑;再过去,便挨次地由深灰、浅灰,而至于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色的影子。但是,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在这层分明、重叠掩映的峰峦里,忽然现出一座树葱茏、岩石堎增的山峰来。在那涂着各种美丽色彩的山峰中间,它象一是一个不礼貌的汉子,赤条条地站在你面前——那是因为太阳穿过云层,直接照在了它身上。

接着,便可以看到,漓江在远处慢慢地泛着微光,一闪一闪地亮起来了。太阳把漓江染成了一条透明的青丝罗带,轻轻地抛落在桂林周围的山峰中间。

这时,你可以出去了。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有时是转过一幢房子,忽然一座高倚天表的山峰,矗立在你面前。有时是坐在树下,透过茂密的枝叶,又看到它清秀的影子。或者在公园的亭子里,你刚探出身,一片翠幕般的青峰,就张挂在亭子的飞檐上。如果站在湖边,它那粼粼波动的倒影,常常能引起你好一阵的'遐思。

这样,桂林山水,总是无时无处不在你的身边,不在你眼里,不在你心里,不在你的感受和思维中留下它的影响。

但是,如果住在阳朔,那感觉不知会是怎样的?就去过一次印象说,只好用“仙境”二字来形容。那山比起桂林来,要密得多,青得多,幽得多,也静得多了。一座座的山峰,从地面上直拔了起来,陡升上去却又互相接连,互相掩映,互相衬托着。由于阳光的照射,云彩的流动,雾霭的聚散和升降,不断变换着深浅浓淡的颜色。而且,阳朔的山,不像桂林的那样裸露着岩石,而是长满了茂密的丛林,把它遮盖得象穿上了绿色天鹅绒的裙子。这还不算,最妙的是在春天,清明前后,在那翠绿的丛林中,漫山遍野开满了血红的杜鹃。就象在绿色天鹅绒的裙子上,绣满了鲜艳的花朵。这使得人在一片幽静的气氛中,能生发出一种热烈的情感。

到阳朔去,最是是坐了木船在漓江里去。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境界。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没有一条河流的水能有这样清。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长长的、象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顺着水的方向向前流动。

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错,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静极了。这时忽然一欸乃,一只小小的渔舟,从岸边溪流里驶入江来。顺着溪流望去在细雨之中,一片烟霞般的桃花,沿小溪两岸一直伸向峡谷深处,然后被一片看不清的或者是山,或者是云,或者是雾,遮断了。

这时,我想起了可染同志的《杏花春雨江南》……。

但是,接着,“画山”在望了。陡峭的石壁,直立在岸边,由于千百万年风雨的剥蚀,岩石轮廓分明地现出许多层次,就象无数山峰重叠起来压在一起。这些轮廓的线条,层次的明暗,色彩的变化,使人们把它想象成为九匹骏马,所以画山又称“画山九马图”。九匹骏马,矗立在漓江岸边的石壁上,或立或卧,或仰或俯,或奔腾跳跃,或临江漫饮,看上去确是极为生动的。但是,可染同志的那幅《桂林画山侧影》,同时在我记忆里复活起来,而且是更为生动地在我面前出现了。

画的篇幅不大,而且是全不着色的白描。整个画面,几乎全被兀立的山岩占满了,只在画面下部不到五分之一的位置,有一排树木葱茏的村舍,村前田塍上,有一个牵牛的人走来。但这些都不是画的主体,也不引起观者的特别的注意。而一下子就吸引了观者的,正是那满纸兀立的山岩。山岩象挨次腾起的海上惊涛,一浪高过一浪,层层叠竖,前呼后拥,陡直地升高上去,升高上去,直到顶部接近天空的地方,才分出画山九峰的峰峦来,而山岩石壁,直如斧劈斩一样,棱嶒峻峭,粗涩的石灰岩质,仿佛伸手就能触到。于是整个画山,现出一种雄奇峻拔、咄咄逼人的气势。这时,在我面前,画山仿佛脱离开周围的山而凸现出来,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有生命,有血肉,有思想和情感的物体。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限,融为一体。

坐在船头,我木然地沉思着,并且象是有所领悟地想到:人的劳动,人的精神的创造,是这样神奇!它象是在人和自然之间,搭起了一座神话中的桥梁;又象是一门神话中的金钥匙,打开了神仙洞府的门。人们通过这桥梁,走进这洞门,才看清了自然的底蕴,自然的灵魂。

桂林山水,从地质学的观点看来,不过是一种“喀斯特”现象:石灰岩的炭酸钙质,长期为水溶解,而形成“溶洞”地区。除桂林外,云南的石林,也是地质上所谓的“喀斯特最发育”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们本身原无所谓美丑。它些山水的美,和有些山水的不美,或不够美,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观察和比较的结果。而这美丑的观念,正是人对自然界施加劳动和意识作用的产物。人对自然的这种劳动和意识作用,已经是历史形成了,自然美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阶级,不断地改变着人对自然美的观点,而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日益深刻和丰富起来。

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从古以来就成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欣赏自然美,进而帮助人们“按照美的法则”,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力量是建筑的对自然的深刻观察深刻,而且描写具体;因而看起来真实而且有力。结果,就使你从对山水的具体感受中,不知不觉进入了画家所创造的精神境界。无论是雄伟,无论是壮丽,无论是种种可以使你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的爱恋情绪。这时,你会感觉到,你的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有力量的,是饱和着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在内的激昂奋发的情绪。于是,画家的劳动,也就在这时得到了报偿。

可染同志近年来画了不少写生作品,他把自己这种创作方法叫做“对景创伤”。在这些作品中,当然没有凭空虚构,但也没有临摹自然。他总是描写一个具体对象,并且把所描写的对象放在一个具体刻画中,去表现对象的精神世界。这样,就在这些叫做“写生”的作品中,产生了那种人人可以看得见,感觉到的祖国河山具体而又普遍的典型性格。

也许正是在这一点土吧,《桂林画山侧影》成功了。它透过对桂林的石炭岩质的真实而大胆的刻画,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精神面貌。因而对观众,对我,产生一种能以根据自身经验去进一步认识生活的艺术的力量。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四

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黄色,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可以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起。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文明。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不过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伤心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心情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面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希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五

我很喜欢碧波荡漾蓝蓝的海洋,突然发现自己更喜欢这青青的海洋。也许是因为草原歌声的悠扬,也许是因为草原蓝天上白云的飞翔,也许是古诗词中描绘的草原阳光,我一直有着对草原的渴望。今年暑假我们带着梦想,裹着期盼,在这草原最美的季节,如愿以偿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天堂”——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有丰富的美食,草原饭店和百味鲜城让我们感受了当地火锅的特色,“王爷府”的手扒肉让我们感受到蒙古族的风情,俄罗斯餐厅让我们感受到邻国的美味。在王酱面餐厅饱尝了丰盛早餐后,我们便开始融入草原,我们的旅行路线涵盖了所有草原的美丽风景,那白白的云,那青青的草,那灿灿的花,那随风四处飞扬的歌声,那纵马任意驰骋的身影让我们置身于一片充满活力的绿色海洋。到了“巴尔虎蒙古部落”,热情好客的蒙古人立刻迎了过来,为我们送上“下马酒”,浓烈的酒香弥漫在清新的空气中,让我们更加的兴奋。漫步额尔古纳河湿地顶端,俯视着蜿蜒的额尔古纳河像一条镶嵌在草原飘动的白色哈达,美丽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宛若仙境的自然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构成了一道亮丽独特的风景线。白桦林景区有很多被誉为“纯情树”的白桦树婀娜多姿,笔挺的枝干直入天空,树干上仿佛有很多黑色的眼睛,在欣赏着远到的人们。抚摸着白桦树,真切感受到了一道道年轮增长后的升华。

我们陶醉着,很快到了黄昏,落日的余晖普照着大地,给草原涂上了一层金色。透过车窗瞭望远处,草天一线,隐隐约约能看见几匹骆驼朦胧的剪影;遥看近处,成群的牛羊悠闲地踱着步子,甚至顽皮地在公路上“嬉戏”。在这如画的海洋里,连饱尝鲜草的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乐趣。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六

做梦的时候梦见最多的地方就是家乡!待的时候不怎么觉得,而离开的时候又是不得不回头看看,然后是在日记本里写满了关于它的文字,密密麻麻的。当你翻开日记本的时候,那折皱了的纸张发了霉似的,霉味里透着的却是时间记忆下湿湿的想念。

剑川,是我的家乡,遥远、偏僻、小巧玲珑,梦里无数次闯入,弄湿了我的记忆。小城确实很小,或者叫小镇更为贴切。要是你要逛逛,只是买个小物件,也似行者一样的匆匆一瞥,或许不需要多少功夫,一顿饭的来回就可以走完;要是你和我一样喜欢细细触摸这个小城破败了的古老房子、墙壁、土墙,还有那铺着像及了电脑键盘一样的古老街巷,那花的时间会慢慢变成纯酿的酒一样,迷醉的痴迷劲儿那自然是不要我多赘了。离开这个小城尽是那么不可思议的事儿,不是故乡却甚是乡愁!

对于小城,我谈不上特别的熟悉,也就是每次回家路过时偶尔的停留或是下榻留宿,或是偶尔几次的认真的闲逛,我没有在这个小城住过多长时间,也不像土生土长的人一样待久了总是抱怨。小城于我,不及我的村庄熟悉,却是我魂牵梦萦地方,关心她的人、关心她的田园、关心她的街巷,在下雨的时候关心她、在难得下一次雪的时候关心她的美貌、在秋叶红遍山岚的日子里关心她的天蓝,关心她的前世今生,牵挂成了我们在异乡又是揪心又是想念的病症。

家住在乡下,小时候能有一次来县城的机会,那都是年少的我们一个伟大的梦想,懵懂的岁月里关于她的事儿、话语常常筑成一个个发着光环的梦,就像透过叶子折射到在林间徘徊的我们身上的光一样醉人。为此,每次到县城,每次踏上那铺满鹅卵石的巷弄,我都是很认真的样子,看看房子古旧的样子,低俯着端详石子铺成的样子,或是留意溪水流动的方向。次数多了,慢慢的就习惯这样欣赏这座小城的方法了,直到现在每匆匆一次的路过、停留都戒不掉,改不掉的是在脑海深处的记忆、戒不掉的是像根植在森林里的树一样的乡愁!

小城并没有被禁锢一样的城墙围绕着,来来往往的街巷还有缘着街巷流淌着的溪水和吸附着时光味道的老房子、土墙、木门扉就构成了小城的全部玲珑梦。她只是住落在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在很久很久以前,繁华的时候至多也就是马帮落脚的夜晚的吵扰,喧嚣或许也只是栖息的时候马的嘶叫,她只是宁静极了的迎来送往。她就那样静美如湖般的被上帝安置在大理和丽江之间,没有大理那样大家闺秀的幽雅,也没有丽江那样繁华高贵的妩媚,她只是停留在她们之间玲珑娇小的小家碧玉,书生文雅着的藐小不会让细心的你察觉到她的存在。偶然间的误入,涉足,日子呆久一点,你会察觉到她的清馨与那小城空气里沁逸着沉香屑的淡淡香气,刚好刺激着嗅觉的发现。

小城的小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小得让你难以发现她古朴与宁静。虽然处在大理和丽江之间,却显得有些木讷,她的美只有你抽出好些天慢慢阅读着才会惊讶、才会叹服,小城透着的丰富的内涵,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家门对联、牌坊,处处洋溢着这个小城对古老文化的推崇,行走在街巷的石板路上,内心思绪满怀,留下的徘徊与怅惘的心思总不免让你寻个停留的借口。在古城里随处走走、闲谈之余,爱好书法和绘画的人会很轻易的觅着喜爱的字与画,或许字迹寥寥却能苍劲有力不乏有些功夫,或许卷画数笔却能栩栩如生,你会钦佩写字之人笔锋的流利,你也会赞叹作画之人灵动。字、画、门联、牌坊、楼牌,无门不对联、无壁不书画、无楼不成歌,涉足在街巷的幽深里,除了叹惘恐怕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言辞来修饰心中的思绪了吧!

小城里的老房子都是用土墙围成的,数不清的木头和木板,房顶在盖上一层砖窑烧制成的青瓦片,修修补补、堆堆砌砌就成了一户人家,房子不是很大,但足以容得下几口之家,房子与房子紧挨着连成一片,便成了一条街巷,夜晚不知名的人儿嘴唇里吐出沙哑几声白曲调子,便打发了一个个安静的夜晚。时间深处哒哒的马蹄声,慢慢的逝去在三月的春帷里,跫音渐次低沉,小城已老!

随意叩开一家的房门,待上喝杯水的功夫,屋檐、墙壁上爬满的文案,栩栩如生又带着生动意愿的样子,动心的你,无不被这雕刻者的手艺所倾倒。木头加上随意的雕琢,木屑飞溅处,各色各样的文案就像幽灵一样的附在了墙上、门框上、柱子上,此时木讷的就不止是这个小城喽。

在外久了的人,很轻易叩开故乡的味道就数小城街巷深处,老房子里飘出一缕缕饵丝的香味,一碗鲜汤、一把饵丝、一勺肉酱就成了小城的人不变的乡愁、家乡的回忆。不是有人说过:佳肴山珍不及一碗饵丝的诱惑。

小城的东边有一片水,在时间的羁旅里倒映过无数云彩的影子,载下了无数只飞鸟掠过和嬉戏的音容,水草丰满、小船偶尔的划过,久而久之这变成了湖,她接纳着坝子所有的美,虽处在现代却仍然保留着她的宁静之美,这湖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湖水清的可以看见划着船经过的你那天真的脸,湖中游鱼细石像是摊在岁月里的容颜,时间不老、湖光清涟!任性的人儿骑个脚踏车,三两好友围着湖肆意的飞驰,然后觅一个湖边水草鲜美的地方放歌、畅饮,也许那是最惬意的事儿了!

小城不是很大,刚好能盛得下一座城的故事

街巷墙壁很老,刚好赶得上茶马道上马帮的跫音,马蹄声渐次远逝,小城归于宁静!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七

十二月的雪花风吹流苏般飘洒,雪北香南,季节的容颜等待在一场寂静无声的凝眸中。

南国梦远,细雨难觅,春闺遥望,痴痴如醉。思念无语,琴弦无声,音符跳动水涟漪,惹得一帘寒风送残泪。

雪满天下,尘埃消隐,雪若含香,天下满溢。雪纳红尘,缱绻万千,隔雨飞雪遥北国,只盼一刻静语心安时。

静语心安?如何能静下来,还没有看到期待已久的雪,怎能让屋子里的一点温暖隐去期待。

当我意识到该出去走走,手中的相机便已满是雪水。怕会弄坏了相机,又怕拍不到最好的雪,心情的矛盾让我感觉有人在嘲笑。

一直向前走,脚步并没有停下,但是,走来走去,总也走不出诺大的城市……。

“一个人看雪,没有人打扰,独自走在荒凉的街角。

一个人看雪,思念谁明了,过去纷扰该不该计较。”

伫立凝望,远方天空有似曾相识的渺远歌声,一抹微笑寒风拂面,陌生的城市也有暂时心醉的期待。

我走过的地方,并不诗情画意,但十二月的飘雪,让脚步永不停息。城市的街灯不必记得我的背影,因为我是过客,梦在远方。

现在的我,还是八年前的我,还是会像那时候一样,一个人偷偷跑出去,把自己交给漫天的雪。

那里有坚定的脚印,有曾经的梦,有不知该飘向何处的思念,有着对未来充满热情的期待。

走进雪的视线,忘掉一切烦恼,选一支只属于自己的歌谣,默默祝福那些忘不掉的人。我还在这里,还在原来的起点。

时间和空间早已变换,执着的气息却一如从前。一个人看雪,一个人守侯,不怕雪飘满衣襟将呼吸冻结,只怕找不到很久以前的眼神,可以收尽这片灰色天空之后的蔚蓝。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八

林子中,鸟轻鸣,树轻摇,树皮上的纹理记录了自然的沧桑,地面上的新芽展现出生命的瑰丽。自然的美,告诉我们生命的神奇、生存的残酷。

美或是大漠里一捧粗硬滚热的黄沙,或是在那风沙后静静矗立的金字塔,在狂风中依旧挺立,在千年后依旧不倒。美来自历史,来自历史的古老。古时的大殿至今仍富丽堂皇,诠释了历史的美,只有那无人注意的屋檐一角、台阶上一方青苔仍散发着那种神秘的美丽。

美也是在阳光下、简陋窗前的一幅油画,画师缓缓为那旧画布抹上油彩。美也是翠竹林间一张薄纸上的水墨画,是隐士悄悄点好的丹青。

艺术并不遥远,它诉说着生活的宁静之美,生活的复杂之美。并非只有挂在化工中的木框彩画,只要渲染上了真情,一切作品都是艺术。

房屋的檐角、墙上的壁画,无论是中国飞天,还是西方火龙,虽为静止,为何至今仍如活生生一般引人神往?传说的遥远产生的神秘感散发着未知的光芒,就如世外桃源一般,从古至今令人深醉。神话之美,在世界上永远不会消失,因为人们美好的想象永不消失,它承载着这些遐想,光辉不灭。

去发现种种令人愉悦的美吧,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历史、神话之美,足以感受人生的丰富了,而你也会发现,是美的存在让世界有了活力,让生活有了可敬之处。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九

十月的季气,秋高气爽,阳光灿烂,趁国庆长假,我来到森林公园散步,顺便放松一下压抑的工作心情。

来到山下,抬头远望,见那山坡上的枫树林红得像一团团火。一丛丛,一簇簇,点缀在翠绿丛林之间,红绿相映,色彩鲜艳。像一幅绚丽的秋景画。山径曲幽,逶迤盘旋,拾级而上,步入了枫树林。林中阳光斑斓,树影摇曳,秋风飒飒,无数的枫叶,像雪片一样纷纷扬扬,漫季飘落下来。小小的枫叶飞舞在空中,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翩翩起舞,又像一只只火红的鸟儿在展翅飞翔,你看,它们在风中打了几个旋,便悄悄地落在了地上。随手一伸,便有一片红叶飘落于掌中。拿住仔细端详,只见可爱的叶子火红火红的,呈手掌状,像熊熊燃烧的火柜,像美丽精致的王冠。更像金鱼的那小巧玲珑的尾巴,真是美不可言,用手抚摩,它的全身光滑细腻,像擦了油一样,通身发红发亮。粗粗的叶柄像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红色中透出绿意,白色的叶脉从叶柄中伸展出去,呈放射状,深深嵌在红红的叶面中,整片红叶红艳精美。

缕缕阳光,穿过稀疏的枫叶,洒落在林间,金黄灿烂,枫叶如火如荼,它们相互辉映,我站在林中,仿佛我也变了红色的了,林外,秋风飒飒,吹得枫叶哗哗作响,枫叶便随风片片落下,飘落到我乌黑头发上,飘落到我穿着t恤衫的肩膀上,片片红叶,红得像火,红得像霞,红得像季际的火烧云。这不由我想起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爱秋季的枫叶,因为她有顽强的意志,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这肃杀的深秋里,百花凋零,树叶枯落,唯有她一枝独秀,熬过了春风的肆掠,夏雨的摧残,经严霜愈红愈鲜艳,那犹如火,如花,如降帐,如红巾的红叶,将人们仿佛又带回了繁花似锦的春季,给荒凉的大地增添了生机,把秋季妆扮得诗情画意。即使她随风飘落于地化作泥土,那也是为明年开出更美丽的花,“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泥土更护花”。

秋季的枫叶是一幅画,不需要浓墨彩笔,如季边的彩霞,就能装点出秋季的浪漫,撑起秋季红色的梦。秋季的枫叶是一首诗,写出了深秋的生机盎然,写出了深秋的诗情画意,编织出了人们的绵绵情思。秋季的枫叶是一首歌,秋虫的私语和鸣唱,总在秋的枝头响起,飘荡在夕阳牧童的笛声里。秋季的枫叶是十月的诗言,它那似红色的雨浸透了深秋的湛蓝,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美丽秋季。

我爱你,秋季的枫叶。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十

九年四月三十日,晨九时,舆出杭州候潮门。轮渡钱塘江,潮落沙夷,浪重山远。渡江后弥望平衍,约十里许至西兴,巷陌湫隘不堪并舆。桥下登舟,凡三舱,乌篷画楫,有玻璃窗。十时行,并橹连墙,穿市屋树阴而去。小眠未成寐。正午穿萧山城过,河面甚狭。泊舟威文殿下,庙祀文昌关帝。饭罢即行,途中嘉荫曲港往往见之。埂陌间见一树。年久乾枯,绕以翠萝,下垂如云发。八时泊柯桥,绍兴名镇。晚饭后复行。夜半泊柯岩下。

五月一日晨七时,步至柯岩。有庙,殿后有潭,石壁外覆,色纹黑白,斧凿痕宛然。有一高阁,拾级登之。殿傍又一潭,小石桥跨其上,壁间雕观音像。岩左一庙,大殿中石佛高三四丈,金饰壮严。审视,殿倚石为壁,就之凿像。庙后奇峰一朵,镌“云骨”两隶字,四面珑玲,上丰下削,峰尖有断纹,树枝出其罅,谛视欣赏不已。稍偏一潭,拨草临之,深窈澄澈,投以石块,悠悠旋转而下。

十时返掉,移泊雷宫,道中山川佳秀,左右挹盼。午后二时,以小竹兜游兰亭,约行七八里,沿路紫花繁开,而冈峦竹树杂呈翠绿。四山环合,清溪萦回。度一板桥,则兰亭在望矣。亭建于清乾隆时,新得修葺,粉垣漆楹,有兰亭流觞亭竹裹行厨鹅池等,皆后人依做,遗址盖久湮为田垅。然以今所见,雷宫兰亭之间,所谓“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则风物故依然也。流觞亭傍有右军祠。张宴小饮,清旷甚适。归途夕阳在山,得七律一首:缕缕霞姿间黛痕,青青向晚愈分明。野花细作便娟色,清濑终流激荡声。满眼千山春物老,举头三月客心惊。苍峦翠径微阳侧,凭我低徊缓缓行。

舟移十里,夜泊偏门。村人方祭赛演剧,云系包爷爷生日,四乡皆来会。其剧跳荡嗷嘈,而延颈企足者甚夥。傍舟观之,盖别有致。枕上闻雨声,入睡甚早。

二日清晨登岸,不数武抵快阁。乃一小楼,栏杆蔚蓝,额曰“快阁”。屋主姚氏,就遗址缔权。通谒而入,阍者导游。先登小楼,供放翁像,联额满壁。屋主富藏书,殆佳士。有图圃三处,虽不广。而池石花木颇有曲折。白藤数架,微雨润之,朗朗如玉璎珞。亭畔更有紫藤,相映弄姿。挪舟会稽山下,谒大禹庙,垂旒"|笏,容像壮肃。殿上蝙蝠殆千万,栖息梁栋间,积粪遍地。据云,蝠有大如车轮者。殿侧高处有窆石亭。石高五尺如笋尖,中有断纹,上有空穴。志载石上有东汉顺帝时刻文,已漫漶不可辨。宋刻文尚可读。石旁有两碑,一曰“禹穴”,一曰“石纽”,篆势飞动。出庙门,访峋嵝碑,系乾隆时摹刻。又谒禹陵,墓而不坟,仅一碑亭楷书曰“大禹陵”。后出林木苍蔚。

午食时天气炎热,移泊大树下。饭后以山儿入出,三里至南镇,庙宇新整,神像威武,茶罢即行。七里至香炉峰绝顶,山径盘旋直上,侧首下望,山河襟带,城镇星罗。秦望天柱诸山,宛如列黛。野花弥漫郊垌,如碎紫锦。中途稍憩小庙。又逾岭冈数重,始见香炉峰。峰形峭削,山径窄而陡,旁设木栏以卫行客。有石梁跨两崖间,逾之不数武,路忽转,两圆石对峙,舆行其间,乘者须敛足曲肱而过。绝顶仅一小庙,绝湫隘,闻值香汛,香客来者以千数。峰顶尖小,故除庙外无立足地,仅可从窗棂间下窥,绍兴城郭庐舍楚楚可辨,钱江一线远亘云表,群峰多如培土娄,惟秦望独尊。天色欲雨,舆人催客,匆促下山。至南镇,见疏雨张盖。

返舟,移舟十里,见绕门山石壁。过桥,桥有闸,泊舟东湖,为陶氏私业。潭水深明浓碧。石壁则黑白绀紫,如屏如墙,有千岩万壑气象,高松生其颠,杂树出其罅。山下回廊间馆,点缀不俗。绣球皎白,蔷薇娇红,与碧波互映。风尘俗士,乍睹名山,似置身蓬阆中矣?细雨飘洒,石肤弥润。雨乍止,拿舟行峭壁下。洞名仙桃,舟行其中,石骨棱厉,高耸逼侧,幽清深窈,不类人间。湖中大鱼潜伏,云有长逾丈者,天气郁蒸方出,虽未得观;而尺许银鳞荡跃水面,光如曳练,是日数见之。晚饭后易乌篷小艇而出,篷可推开,泛月良宜,并放棹外河,约半里许方归。是夕宿东湖舟中。

三日晨五时,船开,舟人喧笑惊梦。七时起看山,晓雾未收,初阳射之,与黛色银容相映,蔚为异采。遂泊舟攒宫,此名殆自宋已然,相沿未改。以山兜子行,道中密箐乔松,苍翠一色中,晓日侵肤都无炎气。挑柴者络绎于道。继而畦亩间黄绿杂呈,牛郎花遍山,数里不断。映山红犹未尽凋,错杂炫目。谒南陵(宋孝宗)北陵(宋理宗),树木殿宇尚修整。又访度宗陵,仅存碑碣而已。归途经郭太尉殿,乃护陵之神,不知何许人也,殆南宋遗臣耶?殿中比附灵迹,如送子降纸等,甚夥。

归后船即行,移泊吼山下,一名狗山,拾级而登。一庙正当石峰下。峰之怪诡不可状,逼视而怪愈甚。左峰笔立,上置石圆锥形。右者尤奇,峰顶两石如倚,中有罅,罅有殿宇在。闻昔有僧居之,以缒汲通饮食,坐关行满而后下。复至庙后仰观,见峰颠庙榜曰“灵霄”,峰势欹侧如欲下压。凝盼移时,神思悚荡。

午食于沈氏庄,临水石荡,荡为其私业,蓄鱼甚多。饭后以小艇遍游之。岩壁高耸,萝薜低垂。有青狮白象之目,狮肖其首,象状其鼻。幽峭微减东湖,而弘深过之。安巢舅氏即在象鼻峰下题名,词曰:庚申三月长沙张显烈约游吼山,风日晴美,山川奇丽,谈宴画欢,醉后题记。同游者德清俞陛云铭衡,钱唐许端之之引之贤之仙宝驯。钱唐许引之题记。

五时后舟歇绕门下,换舟而游。山正在开凿,皑皑似雪。一潭正方而小,其深骇人,下望懔然。投以钜石,半晌始开声轰然。又燃爆竹,回响如钜雷,亦一奇也。仍返泊东湖,晚饭后月色明洁,荡小舟至西面石壁下,形似小姑山,尖削如笋。泛月直至西郭门外。小步岸上,见铸锅者,熔铁入范时,银彩四流,伫观移时,始返舟睡。

四日早六时,附轮开船。下午二时到西兴,二时半渡江,至长桥,晚潮方至,厉涉而过。三时半返严衙弄许宅。综计是游,东湖最惬心,以为兼擅幽奇丽之妙,吼山奇伟,柯岩幽秀,炉峰峭丽,各擅胜场。爱略记梗概,以为他日重来之券。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十一

红松小镇——五营,浩瀚的林海中一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绿色是它的主色调,那绿色的底模上,所有的颜色都恰到好处地进行着艺术天成般地点缀。

冬季的滑雪,更让人迷恋。小时候经常到野外去玩的,那时滑雪是自己动手制作的滑冰鞋,虽然很简单,却玩得很尽兴;或是玩飞机爬犁,从山顶上向下滑,不是撞上前面的人,就是滑入树林里,撞到树上。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既感觉好玩、刺激,又感到很后怕。从山顶上向下滑真是撞得“人仰马翻”,庆幸的是没有出现大的危险和伤亡。

现在,五营森林公园已经有了冬季滑雪项目,新修的滑雪道就像电视上看到的滑雪场的样子。

冬季也有很多游客前来旅游滑雪,有时陪同客人去公园,看到那些在洁白的滑道上疾如飞燕的灵巧身姿,脑海中自然会联想冲浪者飘逸潇洒的表演,心下也有种急不可耐的冲动。也禁不住上去试着滑,攀上滑场的高坡,套上滑板,身体微曲,刷地冲了出去。那一瞬间,腿脚恍惚有些僵硬,身体有种悬空的感觉,心跳加速,耳旁风声猎猎,欲停止已无可能,终于在中途一个失衡,身下飞溅起一片细碎的雪尘,像一艘触礁的船,搁浅在光滑的雪场上。

这时心里尽管有种窘迫滋生,可起身向四周一望,很快释怀了,因为失去重心的摔跤者接二连三。于是便坚信滑雪运动是种练习的过程,用信心支撑着爬起,再次向上攀去。数不清摔了多少跤,脚下渐渐有了感觉,人在滑雪板上不再前仰后合左摇右摆,胆气也异常地壮了起来,摔跤时的紧张与沮丧,被飞驰而下的惬意刺激的快感所取代,一次次顺利地从中级雪场上滑了下来……这时你或许会突然顿悟:原来成功的过程是这样的,只要你不怕摔跤,勇于尝试,它并非遥不可及!

与家乡的山水树木依恋日久,便自然难舍难分,就连童年时代的一些玩耍都成了时常想起的趣事,经常浮现在眼前,成为我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也自然成了我热爱她的缘由和真实写照。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十二

雪说来就来了,飘飘洒洒,带着压倒一切的欲望,强烈掩饰着灰色的天空,抚摸着冬的萧条,亲吻干涸的大地。萧瑟的风吹在脸上刀一般划过,悄悄的雪就落在脖子上,透心的凉,化做一颗晶莹的水珠慢慢流入身体的最深处,留下彻骨的痛。不知道为了什么?一年一年的冬天都那么的晦涩。轻轻的一路走来,大雪拂平了身后的脚印,没有回忆的生命不再鲜活。站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是梦是幻?几十年难遇的暴风雪涤荡着污浊的空气。一颗心小小的却在不经意间落满伤痕,浅浅的伤淡淡的愁,风雨却在弹指间灰飞烟灭。人生已如秋,落下似水年华,留下衰老容颜,叹亘古未变的传奇,哀日渐衰败的人生。

暴戾的风雪夹杂着古老的叹息重重的打在依旧川流不息的土地,却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踪。清晨推开窗户看见干净的马路上跑着欢快的汽车真的不敢相信,不相信那一场悲壮的白雪的生命礼战那么快的消失在夜宽容的怀抱。懒懒的阳光撩拨凌乱的头发,呼出的热气急切的换成另一种方式升华。忆起儿时也有那么一场浩瀚大雪,皑皑白雪覆盖了苍茫大地,嬉闹在雪地里的场景历历在目而今却物是人非。远去的人生安静的躺在记忆里,似乎没有留下痕迹却依旧清凉,那升腾水滴在心的最深处。想起年少的轻狂就有一丝丝若隐若现的水蒸汽滋润着久旱的心。

落雪时节!埋却一整个春天的花朵,塚与苍白的心底。如果活着只是为了生存,那么哀怨人生苦短的或许是那凄短一生的花或朵,人生如草木,一世一秋,苦涩、坚强,豪情、无奈,温暖、幸福,一次一次的轮回,爱着、疼着、恨着,都如雪。走过去,一世不再,呵呵。谁说往事都如烟?那烟火般的青葱岁月熄灭在飞快流逝的生命里,消失殆尽。一小段人生的城墙上,随意搬走几块历史的砖,是否也能铸就那斑驳而永恒的大运河畔的不朽?呵呵,半生癫狂、半生醉,筱明月,啸风雨,实乃别样人生啊。

落雪时节,颠覆那柔软的梦,染白黑色的土地和灰色的人生,诸多感慨啊一场大雪,呵呵。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十三

飞雪月夜心寂凄,大江山河妖娆景。

家乡的冬季就如老舍笔下的济南:美丽、可爱,还充满一丝丝寂然与落寞。

家乡的冬变幻莫测,有时整日干风呼燥;有时天地叫寒却无风雪纷飞;有时,一夜之间梨花开遍大地,山川风月一片寂寥、枯凄。

在腊月的一个夜晚,电炉旁一家人具吃着瓜果,聊着家常,手机不停地嗡鸣;此时的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天边,一道玉盘发出柔和而又璀璨的光,没有寒冷的风,不见苍凉的冰霜,反而此时的天地还有着丝丝暖意。

玉挂长空花千里,雪月相映一番奇。

正当我心生悲凉,感叹古人时,天边的月景变了。一丝丝的落下,起初两两三三轻盈而飘;渐渐地,仿佛雪中带霜冰一般,一块块落地无声,吻着大地,拥着万物,在苍白的月光下,铺满黧黑的土地。

雪月奇景难遇之,三年十载不得闻。

月光照着纷飞的雪花,似是雪灵在空中乱舞,又如妖魔远瞧而心惊,一片纯白的冰晶飘在我额头上,一个洁白无瑕的精灵抚摸我的额首,一股清凉之感透入心房,这是大自然母亲地抚摸与一腔柔情。

雪一直下,月一直照,好似多年的知己在红尘中相遇;若情侣一般缠绵痴然,相依相靠;犹如多年后相见的夫妇,相濡以沫。

祖国山河飘絮年,烟飞火起神州乱。

再次想到祖国百年屈辱时,月光就是指引人们前进的启明星,是驱逐寒风森然夜的一丛熊熊火焰;而那飞雪,就是无数觉醒战斗的英雄们,在风的战鼓声中逝去,雪水渗入大地,刺激并唤来更多飞雪在黑暗中不屈不挠的战斗。

惨烈的战场上无数英雄的遗体缓缓融入大地,回归祖国大地的怀抱,天边越看越亮的月光,预示着来年之春无数新芽争鲜斗艳、大地激情四溢的壮丽景观。

雪月奇景,愿你常落锦绣山川,愿你为他年带来更盛的舞台,也愿你永属祖国独特景致。

写景散文名家名篇篇十四

我不喜欢冬天,但我喜欢冬天有雪的日子,我不喜欢冬天,是因为太冷,太冷的天气,会使冬日忙碌的父母更苦,手上的裂纹会比额头的皱纹更深;我喜欢冬天有雪的日子,因为有雪的日子,象征年末的到来,而年末是农民一年最闲的日子,而闲了的日子可以缓解父母弯曲的脊梁,头上白发和飞舞的白雪连成一片,不再像夏日与周围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看过去刺得双眼迷离,刺得心头发热……最清晰的回味,最愿看到的,是父母,眯眼扳指,细数一年收获的喜悦。只记感恩的日子每天都是,可是这么多年却总未有过话语的表达,抑或切实的行动。那天,电话的那头,电话的这头,“吃了吗?吃了!好着吗?好呢!注意身体!最近很冷”……重复多年的经典旋律,回响耳边,而后生生的就那样沉默,默契到用心灵交织对白,然后站成南北两岸,那天后的今天,放在心里,刻入记忆……。

雪是美的,在照片里、在电视里、在人们的心里。雪带给人以生命的内容,带给人以生活的情趣。那漫天的恣意,满目的潇洒,陶醉了这个世界。仰望雪舞飞扬的天空,心儿也成了一片空白,你可以什么也不想,也可以思接千载、神游八荒。自由的心灵在那刻变得毫无约束那是一种意境,更是心灵的一种净化。雪就像人类一样,一起在自然界里展示着各自的生命轨迹;可人生也像雪花一样转瞬即逝,没有人可以不朽。人生的过程就是活着的短暂时刻,难怪佛说“活在当下”。

活在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日子里,就如雪花从天空飘落,分分秒秒都在认真地经历着,从遥远的天穹到我们的生活视野里,雪花仍就是那般的洁白无瑕,虽不能获得阳光炽热的爱,就是化做水珠也渴望着爱,这是雪花坚贞的向往,这更是雪花执著精神的体现。回味父爱,抑或母爱,我喜欢冬天有雪;我喜欢雪,我希望所有的灵魂如白雪般无瑕,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丝丝暖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