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大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0:00:35 |
  • ZTFB |
  • 12页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是对未来的一种启示。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不断进步和成长。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词汇,以突出主题和思想。以范文为参考,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总结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一

1、会写“危、敢、惊”三个生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1、小朋友们,你们中间有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二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老师最欣赏刚才几位同学组的词语。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其实和“惊动”相似的还有一个词“惊扰”,今天我把这个词送给大家。)(看看老师给它们组的词语。老师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惊扰”。今天老师就把这些词送给大家。)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3)生齐读这两句诗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设计意图:《夜宿山寺》和《秋浦歌》这两首古诗都是李白写的,都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拓展这首古诗增加学生同一作者的古诗积累。)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18.夜宿山寺

(唐)李白

高百尺

摘星辰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三

《夜宿山寺》是部编新人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18课《古诗二首》中第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山寺楼高,后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山寺楼高。”

1、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宿”“寺”“危”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3、读诗句,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认“宿”“寺”“危”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由杨老师给大家上语文课,在正式开启今天的课程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让音乐开启我们美好的学习之旅。(师播放宝宝巴士唱《夜宿山寺》音乐。)。

(设计意图:音乐性是古典诗词的内在审美特征。由于学界分学科研究的原因,大多老师教学上忽略了诗词的音乐性,也消弱了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我设计这样的激趣导入,是从重视诗歌音乐性,通过构建音乐化诗歌课堂,变革传统诗词教学模式,是应时应景的美育举措)。

师:听完了歌曲,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对!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课题《夜宿山寺》(教师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2、识字写字。

师:同学们都会读课题了,但是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个别学生会说出“夜”和“山寺”的意思,教师给予肯定后,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连在一起理解说。

师:大家再看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们还学过他的哪首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歌,温故知新,积累古诗词)。

师:在课题当中,有两个字宝宝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是哪两个呢?

生:“宿”“寺”

师:对!你知道怎样快速记住这两个字吗?

预设:生会回答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换一换”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给字组词,再放入语境中说话运用。

师:“宿”是一个多音字,你们知道它的另外读音吗?

板书宿的多个读音,组词,学生做笔记。

师:我们一起来读诗的前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生读。

师:这两句里还有两个要求我们会认的字,请同学们教教老师怎么样来认识记住这两个字。

(这里有两个课标要求会认的字“危”和“辰”教师让学生讲识字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危“字,并且把这两句再读一读。)。

同样的方式教授古诗的后两句。

识字检测:

带拼音读。

去拼音读。

师:我们都会认了这些字词,现在我们把这些字词放回古诗原文中再来读一读古诗吧!

(设计意图: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新教材更多地采用了“随文识字”的编排方式。随文识字的编排意图在于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的双重目的。这首《夜宿山寺》句子短,篇幅小,随文识字就是让学生识到生字词后,立即回到课文语境中去朗读。这当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训练,生字词得到巩固,还受到了规范语言的熏陶,进一步加深孩子对字词的理解。)。

3、古诗朗读背诵。

(1)理解古诗大意。

(2)学生复述古诗大意。

(设计意图:当前,古诗文的教学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古诗文往往较难理解和背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为帮助孩子们记忆古诗文,我让学生用白话文复述古诗大意,这种方式类似于讲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联想古诗原文,既能让学生初步学会古诗品悟鉴赏,又能快速记忆古诗。)。

(3)各种方式读古诗(男生读、女生读、唱古诗、表演读……)。

(设计意图:课堂以“读”为本,根据课程需要,我运用多种方式读古诗,让学生在多样方式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古典美”“意境美”,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感受乐趣,多读成诵。)。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在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古诗特点,融朗读、绘画于一体,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学习古诗,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四

1.会认6个生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情感。

3.通尝试用多种形式(如写、唱、画、舞等)再现古诗情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积累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发探究兴趣,入题想象。

1?回忆一下,你们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哪些诗?能试着背一两首吗?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内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全诗,明确探究目标。

1?教师指导学生看图,齐读,初步感知全诗。

2 教师提出探究目标(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3 生探究字词诗意,交流学法。

(三)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2?讨论:你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楼很高?作者又是怎样讲夜静的?

3 请用一句话说出诗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2?自由朗读,指名读。

3?参照插图试背古诗。

4?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体情入境。

a 以《夜宿山寺》为题,小组合作,写一首诗,再表情朗读。

b 还可以用“画”“唱”等方法来表现诗歌情境。

5 表情背诵,总结巩固。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三选一)。

1 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 给诗配画。

3 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教学反思:

诗人李白的《夜宿山寺》是一首语言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我在导入部分用回顾旧知的谈话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再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初步感知古诗的情境。在设计学习字词、理解诗意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互评价等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而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在体会诗意部分,我让学生采用写画唱等多形式再现诗歌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课堂气氛由此特别热烈。

由此可见,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再积极引导,就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

(3)生齐读这两句诗。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六

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指读)。

3、同学们,古寺墙壁有的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课件点击)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课件五))。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

出示齐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七

1.学习6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1.学习6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组织:同学们好,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自我检查,抬头,挺身,脚放稳,两只小手不乱动。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了解作者。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触的是一位非常牛的人,他有什么牛本事呢?请大家看介绍。

2.引入新课。

前半学期我们读了《望庐山瀑布》。从诗中知道李白去江西庐山欣赏了气势磅礴的的瀑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首李白的旅游小诗。

3.板题、解题。

(1)读题。强调两个生字的读音,都是平舌音。

(2)板题。认识“宿”和“寺”。“宿”表示什么意思呢?夜里睡觉的意思。谁来用“宿”组词。寺,上面土,下面寸,寸土不离。“寺”指什么?你能想起哪个字上有寺?齐读(持诗等待)。

(3)解题。题目中告诉我们李白什么时候?来到到什么地方?要做什么?(晚上来到山上的寺庙里住宿)。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努力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对照生字条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2.检查生字认读。

(1)领读易错读音。

(2)考查生字。

危,什么危?学生组词。上下结构角字头,下面是个厄。

辰,什么辰?组词。辰是星星的总称。减一减。

恐,什么恐?组词。加一加。

惊。什么惊?组词。换一换。

3.正确读出诗句。

(1)指名读。认会了生字,下面谁能把整首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听录音。有节凑的读诗,读出诗的停顿,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表达读诗感受和心情。所以大家先听听高手是怎么读诗的。听完之后我们也模仿他们读读。

(3)模仿读。按老师画的节凑线,有节凑有停顿地试读。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4.了解大概内容。

现在大家读懂了吗?诗人在寺院之中看到了什么令他诗兴大发?(看到了一座高楼。)。

四、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问题。

哪行诗句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很高的楼?

2.引导说出诗意。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根据老师给的提示说说)。

(1)危楼是指高楼,而不是危险的楼。高百尺(不是指只有一百尺,而是指很高很高。)。

(2)语是指说话。

(3)恐惊是指害怕,担心,惊动,惊扰。天上人是指神仙。

3.小结。

诗中句句都在告诉我们楼宇的高耸。

五、品读诗歌,感悟情怀。

1.谁能读出一座很高很高的楼?谁还能更高一点?大家能惊叹地读吗?

2.谁能把摘星星读很轻松很轻松,能摘到星星当然很高兴,大家一起高兴地读。

3.该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天上的神仙呢?低声小声读担心地读。

六、背诵古诗,积累知识。

1.配上自己的动作表演朗读。

2.配图背诵。

七、教学生字。

1.教学“敢”。

(1)指导观察。

一看外形,二看部件,左右两部分宽窄一样,齐头平脚。三看笔画,主笔捺要向右舒展,其他笔画,左边提和右边撇的穿插。

(2)师生评价。

(3)对照修改。

2.教学“惊”。

主笔竖要挺直。左点和右横的穿插。

3.教学“危”。方法同上。

八、布置作业。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生字各写两遍。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八

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

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

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2)这座楼有多高呢?(有百尺高。)。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危楼之高。

(3)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高百尺”只是一个夸张的写法,形容楼非常的高,而不是说这座楼有一百尺高。以前我们也学过类似的句子,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并不是说就是三千尺,而是指瀑布非常非常的长。

(4)作者为了说明这座楼非常高,还写了一句“手可摘星辰”。引导学生说一说“手可摘星辰”的大概意思。(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

(5)是不是真的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在这里却形象的表现出了这座楼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一伸手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6)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的前两句,体会山寺之高。

(1)出示古诗的第三、四两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的朗读古诗第三、四两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

(2)全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站在高楼之上,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天上的神仙。

(3)教师引导:李白是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里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4)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第三、四两句,引导学生读这两句话的时候,要读得轻一点,把作者“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情读出来。

(5)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两句。

四、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小结:在《夜宿山寺》这首诗中,李白通过站在高楼之上之所见,借助大胆的想象,把一座高百尺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的写出了山寺楼阁的雄伟。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这首诗要求书写的“危、敢、惊”三个生字。

2、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这三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

“敢”是左右结构,左右宽窄相当,左低右高。右边是反文旁,四画,不能写成三画。

“惊”也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竖心旁的笔顺是点、点、竖。

3、教师示范书写“敢、惊”两个字,边书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4、学生练习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的作品,交流评价。

六、课后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抄写本节课学习的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加上拼音抄写四遍。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九

诗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理解每一个词,再把意思连起来。相机学习生字:宿寺。

照着理解诗题的方法,理解诗意。不懂的词语可以猜一猜,问同桌,问老师。

自己练说。

同桌互说。

指名说。你懂了一句就说一句,全部懂了可以全部说。

学生:你认为他解释得怎么样?

相机强调:危高百尺星辰恐。

百尺:桃花潭水深千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白发三千丈。

相机学习生字:危百尺惊。重点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组词。记忆。

如果要你把这首诗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景物?

看课件品读。

第一句:读出楼的高。

你登过高楼或高山吗?什么感觉?

回忆:铁塔高,铁塔尖。尖尖铁塔入云天。

第二句:读得轻柔。

为什么诗人写“恐惊天上人”而不是“地上人”?

表演背诵。

《登鹳鹊楼》。

百尺:注意把字写好,占格位置。

摘:注意右边不要写错了。

惊:忄的写法。形声字。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

1、看课件。

2、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1、看看、说说。

(1)故事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2)观察交流,你觉得山寺怎么样?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说题意。

(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拼拼、读读。

(1)自由的拼读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同桌想办法帮你解决。

(3)指名试读古诗。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3、认认、写写。

(1)课件出示生字。

(2)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的?

(3)生字去掉音节后,怎指名读。

(4)指名带读。

(5)齐读生字。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样子?

(7)同桌先说,后指名汇报。

(8)游戏——《猜字谜》。

(9)齐读古诗。要求读流利。

(10)学习生词,学生读生词,用生词组词。

(11)利用课件指导书写“危”、“尺”。

4、读读、议议。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楼吗?

(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5)学生自由体会读。

(6)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7)齐声朗读古诗,要求读出感情。

5、背背、赛赛。

(1)创设情境。

(2)指名试背古诗。

(3)自由背。

(4)比赛背——看谁记性好。

(5)除了这首诗,你还能背哪些诗?

(6)比赛背——看谁能当小诗人。

板书设计:

夜 宿 山 寺

【 李 白 】

楼 高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的景象,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猜谜语等形式巩固了生字。使学生注意力感高度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4、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5、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它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觉到朗读古诗与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6、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民主、可怜的气氛中学懂古诗,增长技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