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2:58:06 |
- ZTFB |
- 13页
总结是一种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的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总结时要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这样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整理信息。以下是一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总结范文,推荐给大家。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一
因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因而使得幼儿园与小学在形成和坚持各自的教育教学特点与模式上大相径庭。长期以来,“幼”“小”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大量的幼儿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过渡经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他们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因此,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上的“脱节”现象,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加强相互间的合作,我们幼儿园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
一、进行系列幼小衔接会议、座谈、咨询等活动。
1、组织教师方面的会议和学习活动。
首先组织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座谈会。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如:看录像《小学生守则》,观看小学老师上课、邀请小学老师来园现场指导等,了解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及小学的一些情况。老师还要更新观念,经常阅读“幼小衔接”的有关文章。
2、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
根据家长的需要开展有关幼儿小衔接的系列讲座或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及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还组织了全体大班家长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答辩会及知识竞赛活动。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从语言环境上来讲,珠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方言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有广东话、客家话、潮州话、标准的或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家长的文化素质也参差不齐,这给我们特区的幼儿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如,图文并茂,蒙台梭利的三段式学习法等,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我园,特别是大班坚持开展了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班里有这样的情形,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高。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老师从来不专门设计活动教识字,幼儿识字活动都安排在分区活动里,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迁、选择。要知道,在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而“利用环境、自然习得”则是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样,我们把这条经验介绍给家长。
6、适当向幼儿进行拼音教学。
在与小学老师讨论过程中,小学老师指出幼儿在上小学后学习拼音只有一个月时间,这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所以我们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给幼儿进行23个声母的教学,我们利用各种空隙时间,运用电教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如:小学语文拼音的软件、拼音的磁带等。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的学好拼音。
经过以上的这些活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探索更多的方法,让孩子能更好的过渡这个成长的转折点、困难点。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二
论文摘要: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本文针对目前教育系统中存在的幼小衔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改善幼小衔接的现状的策略。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等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是教育自然的连续过程。在基础教育的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须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简单的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度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教育任务不同,存在着阶段性。幼小衔接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谐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幼小衔接中还存在着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入学后易产生厌学情绪。
许多幼儿园和家长把识字课和数学课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拿到幼儿园,让未入学的幼儿学习。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这种“教材下放”,让幼儿学习入学后将要学习的内容,实际上是让孩子先学一遍,一年后又重复学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后劲,等到“储备”用完,就会出现使用困难。
2缺乏社会适应性能力锻炼。
幼儿园平常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对遵守课堂纪律等非智力因素较少考虑,使得刚入小学的儿童表现得很不适应,如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不知道准时上课等。教师更多地强调知识的培养和积累,其实非智力因素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儿童的感情、动机、意志、爱好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儿童的成绩好坏,还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产生不良学习习惯。
有些幼儿教师由于对小学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儿园本身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儿童在幼儿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入小学后,有些儿童使用过学具后,不能自己收拾还原;书写汉字笔顺有错误,操作活动不规范;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学习方式明显带有幼儿园特点,习惯于依赖教师;有的儿童甚至不懂得按顺序看画面、按页码翻书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三、对幼小教育衔接的实践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动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幼儿入学前的教育,大班老师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长上课时间、小学化摆放课桌椅等,而无法从实质上加深幼儿对小学的认识。因此,小幼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1)互相学学老师都在学习、培训《纲要》及新课标,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老师可借此机会共同学习,互相探讨、交流对新课程观的看法、问题。(2)课堂教学互听互评。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了解小学或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以便双方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育措施。
2与幼儿家长、小学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幼儿园要定期和不定期与家长交流,提高育儿素质,经常保持联系,纠正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家园教育一致。幼儿教师主动与小学教师联系,如通过个别访谈、组织参观活动、座谈会等,倾听意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为小学一年级教师准备一份较为详细的幼儿各方面发展情况表,以便全面系统了解。
3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
(1)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学生刚入学,面对学校、老师、同学等新环境、新面孔,总会有些不适应。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其次,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
(2)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
考分只是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而不是划一的衡量标准。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
(3)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模仿和记忆,尤其是数学,可参照幼儿园的学习方式,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等进行;经常开展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小衔接的途径,帮助幼儿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幼儿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11).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三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一个人快速成长的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指导,能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健康体育运动理念,从而为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鉴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皆不成熟,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还没有具备足够的运动能力,所以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渗透安全教育至关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幼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出现各种运动损伤。本文尝试研究如何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科学规划活动区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教师应对幼儿的活动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器械进行区域划分,这样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要,同时也能避免活动器材可能引发的意外事故。比如踩高跷、走平衡木等活动经常受到其他体育活动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为这些项目划分出单独的活动区域。同时还要为幼儿设计合理的体育活动项目,比如夹包跳、运球走等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容易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碰撞现象,保证幼儿的安全。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切实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包括安全、理论与操作等多方面内容,以此丰富幼儿的活动过程。
其一,教师要制订安全规划。
毋庸置疑,安全是体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幼儿更需要注意安全。教师要结合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制订详细的安全规划和准则,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幼儿听,使他们掌握体育活动的相关安全准则,将危险因子扼杀在萌芽状态。
其二,教师要加强活动方式指导。
活动方式不当是导致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幼儿的不当行为,并加以适当的指导,直到将幼儿的活动状态调整到标准方式为止。
其三,教师要控制幼儿的运动强度。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出现疲劳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当幼儿的`疲劳程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就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有鉴于此,教师要在组织体育活动前,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情况,为他们设置合适的运动量,防止幼儿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
教师要特别关注体质弱的幼儿,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就要中断体育活动,给予他们足够的休息时间,使他们得到休息。进行体育活动前,如果幼儿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则会因为用力过猛而导致不同的身体损伤,比如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大脑缺氧等现象。为了从源头上规避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为幼儿安排一定量的热身运动,让幼儿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应对接下来的训练强度。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活动的场所,要及时清查幼儿的活动场所,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强化幼儿安全意识。
幼儿的肌肉、骨骼和关节等部位还没有发展成熟,神经系统中的诸多功能尚未彻底发育。所以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感知能力比较差,反应速度不够快,平衡感也比较欠缺。而每个幼儿又都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在运动活动中总想尝试不同的动作,比如看到荡桥就想走、看到皮球就想踩,这样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所以教师要对幼儿不断渗透安全意识,使他们对危险动作保持警惕心,避免危险活动。同时,鉴于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为他们播放生动形象的安全故事片,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掌握安全知识,或者通过讲实例的方式为幼儿灌输相关安全知识。这样的安全教育方式要持续、长期地进行,才能让安全教育走进幼儿的内心,使他们时刻谨慎小心。
总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安全教育要时刻放在首要地位,教师要始终贯彻安全理念,为幼儿营造可靠安全的活动环境,同时还要对幼儿加强活动指导,使他们采用安全、正确的方式进行体育运动,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安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长大。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四
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相邻教育阶段的衔接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世界各国教育界,纷纷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国1990年至1994年,原国家教委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进行了幼小衔接的专项实验研究,并出版了系列丛书。,原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9条要求“幼儿园和小学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总则的第三条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应与小学相互衔接。为适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
作为人生起始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目标强调对儿童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而小学课程则是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各科系统知识的传授。这两个教育阶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都有其差异性,同时又有其连续性。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因此,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五化”课程衔接理念,即课程目标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一)课程目标小步予化。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课程目标应为:使儿童在活动和生活中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简单读写技能,通过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发展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和创造潜能。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上期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为:
课程目标幼儿园语言课程目标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目标。
情感与态度领域1.能主动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感兴趣。
3.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感兴趣。
4.在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能初步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5.乐意学说和使用普通话。
1.喜欢听故事,看音像制品,乐意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热心参加活动,乐于讲述自己的见闻和表达自己的感想。
7.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
过程与方法领域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2.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3.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4.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1,通过对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2.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引导儿童发现事物的异同,以促进儿童对汉字识记及辨析的能力。3.通过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交往、讨论、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涌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5.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6.学习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7.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知识与技能领域1.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2.语文的'文法和结构,大致与成人无异,具备一定的词汇量。3.能和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互相沟通,毫无困难。4.能有条理地重述不久前发生的事情,或描述一幅简单图画。5.能用语言比较清楚地表达喜怒哀乐等情绪。6.具备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3.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4.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5.掌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常用的偏旁部首。6.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50个会写。
可见,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课程目标定位应重点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培养儿童对听说读写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运用语言与人交往,学习倾听别人和表达自己,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并能够主动运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拓展视野,进而促进其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生活化。
1.重视语文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融合。
有关研究表明,认知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只有当儿童能把语词或语句所标志的事物从环境中区别出来时才能掌握相关话语,儿童的句法结构是随着动作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未达到一定的智能运算水平,儿童就不能理解和使用相应的话语。”’儿童语言内容的发展取决于儿童知识与儿童生活内容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时期的语文课程内容不能只是单一地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应将语文知识、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相互融合,使儿童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成为儿童语文发展的有效支撑,同时语文的发展也会反过来促进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在家里》、《登山》、(自选商场)等课文就直接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并较好地把拼音、识字等语文知识与一些认知知识和社会知识融合在一起,浅近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能有效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2.以儿童语文发展的现有水平为起点。
语言是一种社会性符号系统,个体掌握语言是在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要经历两个转换:(1)非语言交际向语言交际的转换;(2)口头语言的使用向书面语言使用转换。”从幼儿园到小学,正是儿童从口头语言的使用向书面语言的使用转换的时期,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衔接也正是为了顺利地实现这一转换。从口头语言转换到书面语言的关键是读写的掌握,读写离不开文字,文字的掌握是读写的基础。进入小学,儿童开始大量接触书面语言,拼音、识字、阅读、写字、写话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幼儿园语言课程内容必须相应选择培养儿童听说读写兴趣的内容,使儿童了解书面语言知识的内容,通过辨认物体、图形、符号为辨认字形打基础的内容,通过游戏、绘画、手工等发展手指肌肉为写字打基础的内容,为儿童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做好情感态度和方法技能的准备。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内容就应该在此基础上略微增加难度提高要求,选择儿童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逐步进入纯抽象文字符号的认写,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开展教学,真正实现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课程实施活动化。
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学方式的活动化、游戏化。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既可以进行专门的语文教学活动,又可以开展与其他活动结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和游戏中让幼儿大量接触书籍,“接近“书面语言,养成热爱书籍自觉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观察图形、符号等激发幼儿对文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绘画、手工等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注意把活动和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增加间接教学的比重,组织学生围绕所学课文开展听说活动,或以角色扮演等游戏方式学习课文,营造适宜的物质环境,动静结合,寓教于乐,把抽象枯燥的文字语言学习过程变成直观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同时,允许儿童在语文学习中犯错,采取比较策略的方式给予纠正,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语文。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五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在孩子们即将完成本学期学习任务之际,回首所做过的幼小衔接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开展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幼小衔接工作。
1、本学期,我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年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幼小衔接”的工作上面。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活动方式相融合,采用兴趣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每一位学生不但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且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我们重点对幼儿进行了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够较认真地完成老师每次交给的任务,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能够用较灵活的方式较好地与同伴进行游戏,遇到困难时能够和同伴们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二、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进入小学,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断层问题,家长配合做了许多工作。
第一、家长协助幼儿习惯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学校的教室,不通同于幼儿园的布置,小学教室的课本、黑板、桌椅等教学设施,可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开学初期,学校即组织家长集中培训,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是不同的。
第二、家长协助孩子适应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学生的主要生活就是上课、完成作业。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孩子面临的是和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四节课,下午一般一节或两节课的课堂教学。因此,家长养成了每天养成询问孩子学习内容的习惯,每天帮助学生学着梳理一天的学习内容,监督并培养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
第三、家长协助孩子适应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小学,老师的角色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的比幼儿园老师要相对减少,与学生个别接触的时间比较少。因此,家长做到了经常与老师沟通,然后将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反馈给孩子,让孩子对老师尽快熟悉。
三、班级教师注重“幼小衔接”,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教师加强了沟通和相互间的联系。联系分为三个层面:1、加强了与幼儿园老师之间的联系,熟悉孩子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2、加强了一年级老师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在不同课堂上的反馈,总结孩子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3、注重不同教师与同一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让家长清楚孩子的长处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协助学校做好孩子的工作。
第二,加强了家长之间的联系。学校帮助家长互相认识,协助加强家长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从而让家长之间互相交流育子经验,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第三,加强了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注意对学生在书写,阅读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培养。
第四,利用家长问卷、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幼儿、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取得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六
幼小衔接的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1、终身教育的长远目标。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中,仅将之视为大班后期的突击性任务是错误的。
2、幼儿园阶段全面的素质准备。帮助幼儿为入学作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因此,入学准备不应当是急功近利的,而应当是对幼儿长远发展有利的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准备教育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因而必须作为整个幼儿园阶段的重要而长远的工作。
二、全面而非单项的衔接。
1、衔接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地进行,而不是偏重某方面。幼儿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是比较严重的,一说到衔接很容易就与教认字、教拼音、教数学等连起来,而忽视了衔接应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事实表明,健康的身体、热爱学习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安定的情绪、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等等,对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幼儿入学后的考察发现,其学习上的困难不仅仅是由于“智”的'方面准备不足,更多的是在健康状况、学习态度,包括学习兴趣、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幼小衔接必须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去完成。
衔接中偏重某方面是片面的,而某方面中又再偏重某些因素就更片面了。体、智、德、美各有自身的结构,即每个方面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不能抓其一点,不顾其他。如“智”的方面,不仅指知识点的记忆,技能的把握,它还包括各种能力,按加德纳教授的说法,有语言能力、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七种。而常见的偏向是,衔接中偏重于知识的灌输或单纯的技能训练,对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都非常忽视,更不重视与智力有密切关心的非智力品质,如幼儿学习的动机系统、态度、习惯等等,这是衔接工作中的一个大问题。事实上,忽视基本能力和学习素质培养的训练是没有长远效果的。在幼小衔接的全国性调查中发现,由于重知识、重具体运算技能,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三年的数教育仅只在小学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约半学期多一点)有些作用,之后就显示不出什么优势了,这实在是很不经济的高投入低效益。因此,需要对体、智、德、美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切实保证幼儿个方面全方位的衔接。
幼小衔接是针对儿童发展上的过渡期,在幼儿园和小学所采取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如前所述,过渡期的儿童兼具学前和学龄的特点。因此,完全把小学的一套搬到幼儿园,把衔接变成让幼儿提前上小学,是显然违反过渡期幼儿的特点的。小学化倾向在衔接中的表现有多种,最突出的就是不着眼于培养幼儿长远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无视幼儿学习的特点,在幼儿园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以教师长时间言语教授的方法,进行灌输式教学,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在内容上,把小学的教材下放到幼儿园,让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其密切有关的具体的人或事物,而是抽象的文字或符号;在管理上,生硬地用小学的一套规则来要求幼儿,如上课时不准上厕所,长时间双手背在后面,端端正正的坐着不能动,要求做作业、交作业等等,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样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发展幼儿对入学的适应,反而让其身心发展受到影响,有的幼儿甚至产生怕学、厌学倾向,给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埋下隐患。
综上所述,衔接工作立足于素质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在素质教育轨道上的衔接工作在其着眼点和落脚点、教育的具体目标、手段、方法和评价标准等等方面,是根本区别于目光短浅的小学化衔接的。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七
论文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复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笔者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班主任的支持;要加强对体育干部、骨干的培养;要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并列于课堂教学的两方面之一,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以个人或群体的形式开展的有目的锻炼、健身或娱乐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其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工作复杂,牵涉面广,实施起来相对困难。因此,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争取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场地、体育器械等硬件设施就可以得到添置、更新,从而为正常有序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在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因为课外体育活动的许多工作要靠班主任去实施、配合、检查、督促,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配合班主任共同管理和教育学生,才能得到班主任有力的协助、配合和支持。班主任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开展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培养学校领导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是争取学校领导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之一。每逢学校举行体育竞赛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安排学校领导参与,给其展示体育特长的机会,这样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便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变化。如果学校领导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将会有力地带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二、加强对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的培养。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加强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培养,对顺利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应该定期对体育干部、体育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干部、体育骨干的主观能动性,是搞好搞活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和保证。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为明确,班级和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锻炼,达到引导的目标。
在此过程中,因班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平时的训练中,各自必将准备自己所需的训练器材,这样就缓解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缺陷,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培训或积极的参与,从而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进行。平时的活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解答学生的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学会并习惯于质疑问难,必将使其受益于校外,得益于社会,甚至影响其终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切活动的内动力之一。体育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体育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特点,尤其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其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安排教材内容,合理搭配教材,做到因材施教。第三要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如报纸、黑板报,从而使学生被某类体育活动吸引,产生学习和练习的动力。第四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保护与帮助,避免发生伤害事故。第五课外体育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五、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各方面的素质。
现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育教师仅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也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更难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师要自觉、积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只有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和修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要想持之以恒地把课外活动开展好,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意经常沟通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为原则,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参考文献:
[1]安玉斌,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原则和注意事项[j],中国学校体育,(1)。
[2]马希良,谈班主任的体育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2002(1)。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八
现代的家庭多数居住在高楼里,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幼儿院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户外大型玩具是幼儿园的必备设施。其次,可以适当添置户外体育活动的各种玩具器材,如:小木马、跷跷板、足球、转椅、蹦床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小班得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用各种多于的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来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用破损的光碟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幼儿园也可以因地制宜,一些设施可以依自然环境而设。在园里开辟种植地,大中班的孩子在这里种上青菜、土豆、黄瓜等,并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时常来照料它们,给这些植物浇水,不管是否会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享受户外劳动活动的快乐过程。户外自由活动时,可以让孩子三三俩俩在草丛中捉昆虫,让他们观察这些小生灵的形态、习性。当游戏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时,孩子们会以更自然,更加放松的状投入到游戏中。另外有条件的幼儿院也可参照国外幼儿院的做法,开展木工、陶艺、沙雕等活动,让孩子充分享受多样地户外活动。
二、注重孩子体育活动中的科学化与兴趣化。
我们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穿插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科学的体育活动,能提高孩子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在活动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准备活动,然后要给孩子们化妆-――戴上可爱的头饰,另外给兔子戴上白手套给乌龟背上贴一个塑料袋当“龟背”。“终点”和“领奖台”用大型积木搭建而成,途中用拱门设两个“门”,让“乌龟”练习钻的动作。设置两个路障,让“兔子”练习跳得动作。把孩子分成四组,这样就缩短的孩子等待的时间。孩子也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角色比赛,连平时体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活动中,根据孩子发展与动静交替的特点,控制和调节活动量。活动量较大时,老师穿插分发奖牌,让孩子休息一会。整个游戏中,孩子对活动形式、过程感兴趣。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顽强、自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三、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
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小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又如,进行“投篮”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在地上安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投掷。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每周都有大型玩具对全园孩子开放时间(不同班级的幼儿戴不同颜色的帽子,可借此判断不同班级、年龄幼儿的交往情况),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对孩子的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对于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也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能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进行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发现到的信息。使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的去实践和探索。
五、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有些孩子看过《小李飞刀》以后就找来石头练起来。这太危险了,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同时同时也应注意把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引向正轨。引导孩子用纸折成飞标,让孩子练着玩。孩子很乐意接受。这样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也体现了教师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总之,教师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九
摘要:《幼儿园工作章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针对我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活动时间不足、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教师过分干涉等问题进行长达一学期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几点科学有效的教育改革方法:一、因地制宜,利用幼儿园场地,合理安排各班的活动时间以及幼儿最佳活动时间。二、用科学方法测量,调整户外体育活动的活动量。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四、改编操节,利用色彩、音乐提高幼儿兴趣。五、利用废弃材料制作各种玩具,保证幼儿活动中选择玩具的自由。六、一物多玩,充分发挥教育价值。七、建立各种制度,保障幼儿安全。
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中明确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1小时。”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一直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并以条文的形式作了规定。
但是,我园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主要的原因有:1、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场地有限,各个班轮流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导致每个班所能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有限。2、幼儿园开展其他的活动占用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3、教师认为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难以管理孩子而安排过多的室内活动。二、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她们往往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观察是否有威胁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因素,对孩子的动作指导有限,如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玩时,也没有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引与帮助,易降低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三、教师给予幼儿的自由有限,教师对活动的控制还是多了一些。教师的控制体现在:1、对幼儿使用器材的控制。在活动中,教师为了方便往往只提供单一的器械,使幼儿没有了选择的可能。2、对幼儿选择权的控制。包括对玩伴的选择,对活动方式的选择。如要求孩子集中、统一玩。3、对幼儿操作方式、操作规则的控制。如要求孩子只能这样玩,不能那样玩。又如在玩圆圈这一活动时,教师在活动前把圆圈一个接着一个竖着绑好,这样一来,孩子只能一个接着一个钻过去。其实,这就是控制幼儿操作方式和操作规则的做法。教师从方便孩子的角度出发,按自己的方式固定或摆好器械,但无意中已经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样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为了提高我园的户外体育活动质量,改变教师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我们幼儿园进行了长达一学期的体育教学研讨活动,观摩活动,对外开放活动以及体育讲座活动,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实施了科学有效的教育改革。
一、利用场地,合理安排时间。
我园因场地有限,每个班不可能同时出来活动,所以我们在充分开发可利用场地的基础上,协调好各年纪、各班的活动时间,尽可能地利用场地,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一方面,确保了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检查各班户外体育活动完成的情况。其次,还要确保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被其他活动占去。此外,还应安排好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段,尽量不要让幼儿空腹参加大活动量的户外体育活动。如在早餐前跑步,且活动量大。也尽量不要让幼儿在饭后进行大活动的户外体育活动,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科学测量,调整幼儿活动量。
活动量小,达不到身体锻炼的要求,活动量过大又易引起幼儿的疲劳或产生排斥心理,教师要科学、灵活的调整幼儿的活动量。我们一般采用的是观察法测量幼儿的运动密度,这种方法不需要非常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只需通过观察幼儿的出汗、呼吸等外显行为来确定幼儿的活动量。在活动时,要注意幼儿户外体育的`活动量应由小变大,然后由大变小,这样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并注意在活动中缓急、动静的交替,这样不容易引起幼儿疲劳。
三、教师引导,培养独立自主。
幼儿期是幼儿独立性、自主性极易形成的时期,()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也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而言,户外体育活动并不强求集体的、统一的活动,它更能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首先要鼓励幼儿的独立、自主行为,用心上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自主活动。其次,信任幼儿,要信任幼儿在活动中对活动器材、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的选择,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选择,不要替幼儿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他们的活动、器材,学会信任孩子。最后,有耐心的指导幼儿进行自主活动。有些幼儿由于性格或其他原因不会、不敢自主进行活动时,不要急躁的替孩子选择,不妨多点耐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引导幼儿参加自主活动。
四、改编操节,提高幼儿兴趣。
操节活动是户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时、定位,使幼儿身体各部分都得到锻炼与发展。但以往的操节活动,长期使用一种音乐、一种器械,易使幼儿失去兴趣,动作不认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我园对操节活动进行了改编。
首先,为幼儿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器械、玩具、材料。比如,小班幼儿我们用响罐,中班幼儿我们采用花环,而大班幼儿我们以彩旗为主。颇受幼儿的喜爱。第二,玩具材料不是街上卖的成品,而是来自于幼儿日常生活,便于取材,色彩鲜艳(彩旗)或能发出声响(响罐),易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第三,把一物多玩引入操节之后,即幼儿做完操后可利用器械进行各种基本动作练习。孩子们分组合作,协商玩法,使器械的玩法富于多样化,很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也使整齐划一的操节活动增添了许多新的活力。
五、变废为宝,自制趣味玩具。
脚是重要的运动器官,赤足锻炼,脚部穴位会受到刺激,有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并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同时,长期赤足运动不易崴脚,不易形成扁平足。为此,我们铺设了卵石路,供幼儿赤足游戏、锻炼。开始,我们先让孩子们坐在小凳上踩石子,以减少身体对足部的压力。等孩子们渐渐适应后,就通过游戏让他们练习走。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还设置了弓形门和拱桥,以增加游戏的情节、内容。同时不断增加赤足走的难度,由向前走到倒退走、走过障碍物等等,时间也从五分钟延长到十几分钟。我们还发动全园职工、孩子收集墩布把和笤帚把,用铁丝穿起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木排,利用其凹凸不平供幼儿进行赤足锻炼。这些材料既经济又耐用,幼儿非常感兴趣。我们发现赤足锻炼使幼儿的进餐和睡眠质量都有所改善,幼儿吃得多,入睡快,这是一项一举多得的运动。
玩沙、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我园虽有泳池、戏水池、沙池,但全园孩子只能轮流玩。为了充实和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我们又准备了一些大塑料盆、沙箱,供孩子们玩水、玩沙。我们还用废树干埋设了梅花桩,把树干放倒变成天然的平衡木,供孩子们进行平衡练习;利用纸箱、布头、地板革、可乐筒、易拉罐制成各种玩具,如小汽车、小推车、爬板、高跷、挂历纸棍等,保证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选择玩具的自由。
六、一物多玩,发挥教育价值。
玩具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尽其用,使之服务于幼儿的户外活动、幼儿的发展,是值得重视的课题。在户外活动中,没有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即使一种多功能的玩具,幼儿也将很快对其失去兴趣,玩具的价值也就发挥不出来。为此,我园进行了一物多玩的探索,以幼儿常喝的酸奶瓶为例来说明。
第一次活动:人手一个,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玩具材料的特性。如通过自由操作瓶子,幼儿知道了酸奶瓶可以滚动,站立时有一定高度,空瓶容易倒下,装上水则不易击倒……为创造性使用材料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活动:两人或多人使用一种材料,开始初步的一物多玩。教师最初可以启发孩子,做必要的示范,比如把多个酸奶瓶放倒,连接成一条直线,让孩子们活动,并逐渐让他们模仿、学习、创造,变换酸奶瓶的摆放方法。
第三次活动:幼儿个别榜样示范,将新经验加以推广,使幼儿在互相学习中创造出新的玩法。如当大部分孩子都在用酸奶瓶摆成直线练习跳时,有的幼儿则利用其练习爬。教师立即请其他幼儿学习他的经验,让别的幼儿很快的学会了这种好方法,同时并让全体幼儿思考还能怎么玩。得到老师鼓励的幼儿情绪很高,其他幼儿也会产生创造热情。
第四次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会使用辅助材料,也就是几种材料同时使用,拓宽创造的思路。有了前几个阶段的经验,幼儿就容易运用迁移的方式,用酸奶瓶与沙包、球等辅助材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来。
在引导幼儿进行一物多玩时,教师应积极地参与活动,并用语言、行为等多种方法保护与激励幼儿的创造性。
在玩具材料的利用、创设和投放上,我们提出了五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户外活动玩具材料的投放与使用应有目的、有计划,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根据近期目标,有选择地投放,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轻松的得到一定的发展。
2、.兴趣性原则。幼儿的兴趣高,活动的有效时间维持就长,因此,教师要根据玩具和场地的特点,将活动内容游戏化,增加情节、角色,相应提高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3、层次性原则。教师在投放玩具材料时,既要考虑共性,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水平、能力投放玩具。如平衡练习,投放的材料要有高有矮、有宽有窄。
4、多效性原则。即要做到一物多玩。如玩高跷和软棍,软棍的摆法不同,踩高跷的方法也不同,一条软棍可练平衡,用三条软棍可练习走障碍等,从而实现一物多玩。
七、建立制度,保障幼儿安全。
要提高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还要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常规。如建立器材使用常规,让幼儿知道器材使用后要放回原处;建立玩大型玩具的常规,知道玩大型玩具时不推、不挤他人,人太多时,会等待。户外体育常规的建立要靠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常规的建立有利于幼儿学会管理自己,也有利于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当然如何更好地提高户外体育活动质量,还需要你我的共同探究与思考,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幼儿体育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
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幼儿教师规范的教学行为。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的能力。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起关键作用。当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关注广大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活动及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实际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幼儿园教育内容范畴的划分是相对的,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处理,以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设计因其环境、材料等资源的不同,幼儿园教师的活动设计一定要体现农村特有的文化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鲜活、生动的情景进行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准备。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那样:“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能一味的像城里幼儿园看齐,而忽略了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优势。一定要坚持农村幼儿园不是城市幼儿园复制品的原则。
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幼儿、查阅资料、设计方法、形成教案等几个方面。它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学习方式的体现。教师设计活动时要多问自己,即为什么我要设计这个活动?幼儿关注什么事情?幼儿将呈现出怎样的状态?设计的活动要体现什么?或者说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幼儿教师一节活动结束后,居然不清楚活动目标完成没有,更不要谈其科学与否。
要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活动策略的依据,又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唯有目标清楚,内容选择结合幼儿特点,幼儿园的活动才能先成功一半。否则,既耽误幼儿的发展,又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幼儿园教育质量。
二、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經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就是要尊重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力求活动开展形式的丰富化,能持续吸引幼儿的注意。幼儿园教师要注意,好的幼儿园活动组织一定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是活动的开始。采用贴近幼儿学习特点的多种方法“导课”。比如故事法导入、游戏导入、有趣的提问导入等等,其目的是吸引幼儿关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切莫单一使用方法,避免“小客人”导入法。二是活动的过程。这是幼儿园活动组织的关键,幼儿园一节活动的重难点在此突破和解决。我们的幼儿园教师必须清楚本节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用什么方法去突破?活动环节是否紧凑?幼儿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法是什么?你用什么方式组织幼儿活动?一个好的活动组织一定是有重难点突破,方法一定符合幼儿的特点,让其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找到方法,在操作中发现新的兴趣,从此对此项活动乐此不疲。三是活动的延伸。幼儿园教师一定要科学地、灵活地做好活动的延伸,而非机械地把所有的活动都延伸到家庭。应该根据各领域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特点,既可以延伸到家庭,要求家长配合,也可以延伸到当天的户外活动中,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目标的达成更合理、科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只要组织合理,方法科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良好,教师真正把幼儿放在第一位,关注幼儿的兴趣,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才可谓是有效的教学。
三、幼儿园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活动的艺术。
首先,就如何组织幼儿园活动,有哪些组织技巧等问题,有些幼儿教师是清楚和理解的,也有些教师是不知道的。活动组织的技巧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紧密相连。若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正确,眼里没幼儿,那他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定是高结构、高控制的;相反,幼儿园教师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幼儿为本,那么他所设计和组织的活动一定是低结构、低控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不能完全保证教师行为的相应转变。一些教师虽然能够清楚地讲述教育观念,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常常出现与之相悖的教育行为,可谓“会说不会做”,或者“说得好,做得不够”。我们必须清楚,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以教师的教育行为为中介的。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教育观念中的“应如何”转变为幼儿园实际活动中的“如何做”。
其次,幼儿园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形式,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现代化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融为一体,让它们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唤起幼儿学习兴趣,对幼儿的各种感官提供多种刺激,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因此,广大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除了利用传统的教学活动手段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形式,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
随着国家一期、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也为广大农村幼儿园提供和配备了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设备,缩小了与城市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资源方面的差距,幼儿园教师要会使用并用好它,不能让这些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功能单一,甚至成为摆设。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教师要利用好电视机、电脑、传媒一体机等电教媒介,丰富幼儿园教学活动资源,给幼儿营造逼真、鲜活和有趣的教学情景,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具备的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今天的幼儿是生活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认知和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有趣的、生活化的。幼儿园也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必要的、丰富的教学材料,以丰富教学活动组织。
最后,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把传统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与现代化信息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园教师还要利用专业的教育教学网站,搜集相关教育资源、教学案例运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中,使活动的组织更加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既体现着科学性,更彰显着艺术性,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去执着追求。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一
充分开发和利用林业地区的各种活教材资源,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和人文资源的广度,配合幼儿教学过程的展开,使资源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让幼儿的头脑和心灵都得到发展和升华。形成一整套结合林区教育资源的园本教材,每位研究人员都拥有相应的研究成果,并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等,其研究成果对林区幼儿园发展有引领和指导义意。结语在林区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林区资源十分丰富,将实地资源与幼儿园地方特色相结合,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对幼儿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利用林区的自然资源帮助幼儿认识植物,同时也可以培养家乡的情感。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参与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经常性关于幼儿成长方面进行及时的沟通,全面的掌握幼儿的心里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为幼儿的健康的茁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余继红。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初探[j]。小作家选刊,,(02):438。
[2]祁力红。幼儿园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08):24―26。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二
开展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儿童在幼儿时期身心健康的发展。大量的户外活动不仅使儿童对知识的兴趣进一步增加,而且在团体活动中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为良好的品格、性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大部分幼儿园并不重视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活动时组织懒散,监督不认真,大量活动材料浪费,且对户外体育活动认识不足从而造成诸多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成长的必要性。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以加强幼儿体育锻炼为目的,以促进幼儿体育活动为目标,进而达到提高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对户外多变的环境的应变能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对幼儿户外活动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忽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教师组织活动过程中自身素质能力不足。使其在组织过程中出现没有明确的形式和目标的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没有融入到活动中去,导致幼儿们对规则不了解甚至忽视,严重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进一步影响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的实现。
(二)户外活动方面。
幼儿户外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户外体育活动。现今,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在形式、内容、材料上存在诸多问题。户外体育活动多以简单的集体合作或完全分散的个人活动为主,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使幼儿体能增长不平均,出现差异性。在内容方面,创新性不足、多以传统的跳皮筋、拔河、扔沙包为主。内容单一,缺少户外体育活动应有的趣味性。在材料方面,体育活动的减少导致活动材料的缺失,进而使其活动质量降低,幼儿们失去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好奇心。
(三)指导策略方面。
户外体育活动需要高效,安全的指导策略。而在指导策略方面,教师自身经验的不足,指导能力的低下造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肆意干扰幼儿的户外活动,阻止幼儿间正常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导致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一)确立正确的活动目标和科学的指导策略。
户外体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的活动。要求教师具体到每课、每日、每周、每年且每一天都要总结目标的完成程度和经验教训。同时将提高幼儿体能为目标的具体做法进行分解、拆分、将其充分融入到户外活动中。长此以往,系统、科学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便得以实现。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其策划活动的能力,也会使指导策划日趋科学,从而增加教师对户外活动目标的实现,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使户外活动目标更好地完成和指导策略更加完善。
户外体育活动能够长久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内容作支撑。创新是丰富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必要条件。创新内容要统筹环境与活动的关系,利用环境优势和幼儿的喜爱方向制定相应的户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融入传统游戏如跳房子、捉迷藏,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将音乐、绘画、竞猜等形式加以融入可以增强幼儿文化素养。另外,还可与区域活动结合。设立多种区域、多种游戏增加幼儿的选择性,同时在设立区域对区域进行划分时要考虑体能与娱乐性的关系,尽量使体能与娱乐性相平衡。
更新户外体育互动材料,既要物尽其用又要实事求是。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活动材料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材料的更新有其必要性,但高额的材料制作成本成为多数幼儿园的难题。因此,材料的有效利用和回收便成了重中之重。在面对相似类型的户外体育活动时,注重活动本身的差异性,利用现有的材料尽量满足活动的差异性。还有注重材料本身的差异性如轻重、大小、高低的差异。另外,完善对材料的高效管理体系,使每堂课、每天对材料的使用都有据可循,使有限的材料进行重复的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四、结论。
发展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不仅是幼儿园的职责,还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增加幼儿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是发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根据活动目标策划相应的活动,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丰富户外活动,及时更新户外活动材料,才能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增加幼儿对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三
奖励,作为一种对幼儿积极行为的肯定与强化的教育方法,在幼儿园中被广泛地使用。以上这位教师遇到的问题是教师发现运用奖励后的结果与自己运用奖励的初衷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奖励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并不一定对幼儿的行为都产生正向作用。如何合理、恰当地运用奖励,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关注并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奖励。
幼儿园的奖励是儿童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和塑造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策略。由于3~6岁的幼儿处于“他律”的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的道德认知直接与外部的奖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奖励增强幼儿对是非的判别,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被社会所接受的,是值得赞赏的。当积极的行为发生时,教师给予奖励,让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就会更加愿意重复那些行为,并逐渐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同时,奖励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儿童形成对世界、对他人的正面看法,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情感。
二、何时奖励。
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开始,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而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每解答一个难题就奖励1美元,另一组则没有任何奖励。德西发现,被奖励一组的学生在有奖时解题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却很少有人自学答题,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无奖励一组中的许多学生仍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在自由活动时间热衷于解答未解出的难题。
这个实验对于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运用奖励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当儿童本身对某一行为或活动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时,外部的奖励反而削弱了其内在动机。这时候如果外部奖励消失了,幼儿之前相应的行为也就减少了。德西效应正好解释了话题中出现的`这个问题,小男孩庆庆本身自主自发的亲社会行为――帮助老师拉窗帘,由于教师不合时宜地给了糖果的奖励,削弱了其为大家服务的内部动机,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获取奖励物上,结果奖励起了反作用,“老师不给糖,我就不拉窗帘了”。
因此,奖励的运用一定要适时。适时具体来说是指要根据需要给予奖励,当行为或活动本身对幼儿具有激励意义和吸引力时,运用奖励尤其是物质奖励反而不利于幼儿专注于行为与活动,减弱了幼儿出现相应行为或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当幼儿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投入一定时间、精力才能完成某一行为或活动时,奖励能够更好地强化他的胜任感和满足感,从而起到积极的作用。
奖励什么。
奖励从类型上主要分为两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幼儿园中运用较多的物质奖励包括直接给予激励物(如糖果、小玩具等)和代币制代币制: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矫正方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托班、小班的幼儿由于有意注意时间短,在积极行为后需要及时给予强化,所以更适宜用直接奖励物。中班、大班幼儿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对自我行为的调控能力进一步发展,合作与竞争行为也逐步增多,因此可以选择用代币制进行奖励。如幼儿园常见的印章墙、奖励栏等,孩子们可以通过累积小奖励换取最后的大奖励。但是总体而言,应该谨慎使用物质奖励。有研究表明,频繁的物质奖励容易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对奖励物产生依赖和贪求,造成幼儿过分关注奖励物而非积极行为本身,从而让奖励变了味,失了效。
因此,我们建议幼儿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精神奖励,具体包括点头微笑、眼神关注、亲近拥抱、口头表扬等。幼儿都渴望教师的关注与亲近,因此教师对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牵手、一个拥抱往往比小红花、小印章更能够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起到正强化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口头表扬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奖励。但是在运用口头表扬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表扬的语言要真诚,符合实际。其次,表扬的内容要指向过程,具体到行为,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内部归因。比如大班幼儿在科学区反复尝试一个实验终于成功了,教师可能会说:“你真聪明,好棒!”“太好了,终于成功了,你太棒啦!”“你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多种方法,始终坚持探索,没有放弃,老师觉得你真的很棒!”以上三种表扬中,第三条更多地指向幼儿的行为过程,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什么行为受到了老师的赞赏,是因为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不是聪明或者实验成功的结果,从而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科学活动中更加勇于尝试,不断努力,不轻易放弃。最后,表扬应该注重增加幼儿的自主感和胜任感,减少对幼儿行为的控制。如针对上面庆庆小朋友的自发行为,教师可以在集体中提出表扬:“庆庆你真能干,帮助老师把睡眠室的窗帘拉好,为全班小朋友服务,老师代表小朋友们谢谢你!”这样的表扬能够让庆庆更多地体验到自我效能感――“我很能干,可以帮全班小朋友做事情”,这样的精神奖励比糖果的物质奖励更能强化庆庆为集体服务的行为,使其萌发为集体做事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奖励标准对于奖励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确立了明确、科学的奖励标准,才能促使幼儿不断地按照要求积极改善自己的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目前幼儿园的奖励标准通常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成为奖惩的权威,正因如此,奖励常常演变为教师管理和控制幼儿的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手段。建议教师能够将奖励的主权回归儿童,带领幼儿共同讨论、制定奖励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判别哪些行为是被集体所接纳的,哪些行为是要受到约束的,制定标准的过程就是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幼儿作为主体参与了奖励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理解、内化了标准要求,从而加强了幼儿实践积极行为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2奖励标准区分集体与个体。
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儿童,关注个体。因此既需要面向全体的统一奖励标准,又需要针对个体的差别化奖励。在集体中,那些相对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总是能更多地获得教师的奖励,而其他幼儿相对易受到忽视,因此关注个体差异的奖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针对个体奖励时,教师应该将幼儿原有的能力水平作为参照标准,将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及时发现每一个幼儿的进步与发展,让更多的幼儿获得认可。
3奖励标准保持家园一致。
奖励的标准还应该尽可能做到家园一致。因为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幼儿行为影响最大的两个环境。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奖励标准一致,有利于幼儿形成统一的价值判断,其积极行为也就更具稳定性。如果家长和教师的奖励标准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那么幼儿就容易产生观念认识上的混乱,从而导致幼儿道德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影响幼儿道德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要明确奖励是一种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帮助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认知的教育策略,而非控制幼儿行为的手段。在运用奖励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当幼儿在从事一件需要付出较大努力、不容易完成的活动时,奖励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幼儿的道德认知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应当更多地使用精神奖励,避免造成幼儿对物质的贪恋。在制定奖励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与幼儿共同协商、制定标准;其次,在一个集体中,标准应具有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两个维度,尽可能让更多的幼儿获得奖励;最后,为了让奖励发挥更大的效用,应尽量做到奖励标准家园一致,共同塑造幼儿的积极行为。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四
幼儿阶段的教育要把合作精神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让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学会团结合作,看到集体的力量,知道彼此间的协作是多么重要。教师要多开展一些体现合作的有益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例如,分组合作、互助游戏以及谦让故事的渗透,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分组合作的开展,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要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分组合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分组让幼兒产生团队精神,并在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中学会你帮我、我帮你,从而体会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让幼儿享受这种合作关系,受益于这种合作关系,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快乐。分组合作是体现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组之间的互动是让幼儿快乐成长的法宝,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一有效方法。首先,教师把幼儿的座次安排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然后给他们每个小组命名,这个名字可以让他们自己来起,从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种小组合作的安排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如手工课,教师让幼儿们合作完成一幅贴花作品,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并且作品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这样,幼儿们的想象空间得到了解放,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作品完成的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让幼儿们合作去完成一个舞蹈的表演,并让小组内的成员扮演音乐作品中的不同角色。如《三个和尚》这首歌的表演过程中,幼儿们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分别扮演和尚、扁担、水桶等人物及物品。有的小组成员还把自己想象成一口井或路边的小草、小树、野花等,让音乐作品变得丰富多彩,这就是团结合作精神的体现。幼儿们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合作当中的互助精神。因此,教师要在分组合作的活动中多用鼓励式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快乐中合作,在合作中享受快乐。
二、谦让故事的渗透,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情操。
要让幼儿学会互帮互助,更要学会互助中的谦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渗透谦让方面的故事,让幼儿们形成这一美德,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所体现。教师要对幼儿学习生活中这种精神的点滴体现进行及时的表扬,形成校园环境的正能量。教师要搜集有关谦让方面的故事素材,并通过有效的手段传播给幼儿们。例如,教师可在幼儿的音乐课中教他们一首有关谦让的歌曲——《过桥》,通过山羊公公过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应该怎样做,从而让他们知道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谦让、懂礼貌的好孩子。故事的展示,让幼儿们懂得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如,教师在幼儿的故事课中讲述了许多有关谦让的故事,最为典型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师既可以通过媒体播放动画故事视频,也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来讲述,从而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些故事,在班里边开展“谦让宝宝”活动,激发幼儿的谦让精神,提高他们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教师通过讲谦让故事,让幼儿们学会了小伙伴之间要互帮互助,并把这一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下去。除了讲故事、学习歌曲这种方式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展示故事片段、判断对误来让幼儿进一步巩固谦让精神,知道怎样的行为是美的,怎样的行为是丑的,从而做一个有谦让美德的好孩子。
三、互助游戏的加入,培养幼儿注重协作的习惯。
你帮我、我帮你的合作精神也可以体现在游戏中,合作游戏能让幼儿们学会协作,并在欢愉的游戏过程中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教师要帮助幼儿们选择一些安全有益的游戏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能帮助幼儿形成协作的习惯。互助游戏有很多,如乒乓球投篮、绑腿竞走、背靠背运球等,这些游戏都是很有趣的。教师在游戏进行中要充当好裁判的角色,引导幼儿安全且愉悦地游戏,并在游戏中给他们灌输团结协作的精神理念,让他们知道只有你帮我、我帮你,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要培养幼儿相互协作的精神,要让他们善于与人友好地相处合作,改掉任性、自私的坏毛病,从而愉快地融入到和谐的大家庭中。游戏能带给幼儿们愉悦的心情,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他们会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这种互助游戏贯穿于教学当中,会让幼儿们的相处越来越友善,使他们的校园生活更快乐。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谦让、学会互助、学会合作,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彼此帮助的好习惯。同时,这样的教育也会让幼儿逐渐明白学习生活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合作,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人生的真理。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五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去完善:
一、“开场白”要精彩。
记得我在参加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的时候,上了一节小说课――《心声》。当时我上交的一份教案上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互动的开场白,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我经过走廊时,看见了一幅宣传画,上面是老师的画像和他的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尊重爱护着我的学生。”我看了之后,心里很震撼,也很受启发,我为什么不能用这句话作为我这节课的“导入”呢?因为《心声》恰恰是呼吁老师要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真情。上课时,我就运用了这句话作为我的开场白,学生能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所以让他们明确这篇小说所表现的主题,和这一主题在文中的体现,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把握。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想象“如果小说的情节就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在面临这一情节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心理和动作”时,竟然有学生自告奋勇地用表演的方式来完成,效果极好,博得了所有老师和同学最热烈的掌声。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上课前那一个小小的震撼,使我运用情绪的感染让学生能首先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二、“提问题”要精当。
一堂高效率的语文课,问题的设计必须精当,不是毫无关联的若干问题的综合,更不能随意地抛洒问题而让学生毫无头绪、一头雾水。我觉得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不能太难,使语文课堂成为仅是学习优秀学生的“主秀场”,而忽略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的存在;也不能太简单,那种不用思索就脱口而出、异口同声地回答的问题又显得太幼稚。问题设计时最好能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这样既能调动中等偏下学生的积极性,也能满足优秀生挑战难度的需求,同时也避免了问题的无序性。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背影》一课,上课时方法较灵活,借鉴了崔永元“实话实说”的方式,确实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可是在问题设计时有一些不足。她在活动结束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组:请同学们用一个字形容这位父亲、用两个字形容、用三个字形容一直到用七个字来形容。学生最初参与活动时的激情慢慢隐退,一下陷入了冷场,我估计学生一时摸不着北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完全可以更灵活、更简单――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个家庭,完全不需要用字数来限制学生的思维。问题设计得精当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相反,如果不合理,就适得其反了。
三、巧设活动添活力。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是学生积极参加、完全投入的一堂课,教师讲得再精彩,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还是很欠缺的。所以,在语文授课时,教师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说,在很多时候,学生不仅仅在上课听讲过程中能掌握知识,在亲自参与活动时,同样也能收获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语言,在活动中用语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玩等形式学习新知、巩固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曾经听过外国语学校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课,当时上的`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苏教版八年级的课文,是用初一的班级来上的这节课,留给我们听课教师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所设计的“小导游”活动。学生可以从文章中任选片段、任意场景作导游词的内容,在参与这个活动时很兴奋,也很积极,把文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魅力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传达了出来,很多学生所拟的稿子言辞优美,无不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陶冶了学生的性情,这不就是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目标吗?我个人觉得,一个设计合理的活动能让学生精神振奋、更投入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四、注重评价露真情。
这里所说的评价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语言中产生的理解错误,需要纠错,但纠错方法要巧妙恰当,要使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看到你的鼓励、看到你的肯定,此时,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真诚和友爱,对于他的学习信心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学生就会像向日葵一样,始终向着你激励、欣赏的目光和言语灿然如霞地开放,并且从你的这种目光和言语中吸取能够给自己带来发展的营养。即使是一个“大拇指”,一个搭肩的安抚,或一次击掌等表示肯定的肢体语言,都会使他回味无穷。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地挑剔和过度地批评,只能让学生变得胆小畏怯、不知所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干脆走向反面。尤其是相对于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的学生而言,教师的鼓励和适时的赞扬能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获取语文这一学科的知识与魅力,让他们能如沐春风般喜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每一个语文教师而言,这个责任任重而道远,而提高每一堂语文课的效率是关键。让我们用“有效”来装点我们的每一堂课,真正让语文这一门学科绽放异彩!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六
明年,我们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的大门,家长朋友一定会想起两三年以前给孩子选择第一个幼儿园的时候,有一种即激动又兴奋,既高兴又紧张的心情。考虑的事情很多,谁都希望给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和好的老师。其实,我们不要有太多的顾虑,不管什么样的学校都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来,是金子在哪都发光。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培养孩子性格和习惯发展的摇篮。我们做家长的要在这一年里做些什么呢?我认为很简单,从习惯和性格来帮助和培养我们的.孩子就可以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又是孩子的妈妈,应王老师的邀请在这里和家长朋友谈谈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方面的注意事项。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和观察到的小学生的生活环境,给大家介绍介绍,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我认为在孩子上小学前,我们家长朋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遵守作息时间、养成孩子按时起床,按时入园、离园的好习惯。因为上小学后,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上学时间比较固定,老师按课程表上课,落下的课程老师也补课但时间不允许,除非自习课,其他课时都有别的课,老师也比较忙。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二,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使孩子进入小学后能适应小学的紧张生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收拾抽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多的情况是学生最容易忘记作业本等)。
第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认真听讲、边听边看边思考,教育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培养孩子提问题的习惯,并将学到的知识主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四、培养孩子上小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带孩子参观小学校园,看小学生上课、游戏等,介绍小学概况。欢迎大家到新建路小学参观。
第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帮助孩子积极克服困难并懂得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打闹等。有的孩子不如实向家长反映作业情况。在家长与老师之间钻空子。)。
第六、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家长要引导孩子多想自己的明天,有目标、有理想。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了。
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幼年,即将进入小学,这是孩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让我们用心地关注孩子,使他们带着欢乐与自信奔向新的生活。我们很感谢大一班的每一位教师,你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本领,让他们从牙牙学语的小不点长成现在的好儿童,让我代表所有的家长向你们真诚的说一声谢谢。教育孩子是家庭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谢谢!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七
学前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是否能很快的接受从幼儿园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所在。
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特点、社会环境等特点的衔接。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幼儿园末期和小学初期幼儿的特点是有着细微的相同和不同的,所以在幼小衔接时尽量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懂得年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承上(幼儿园)启下(小学)的作用,所以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正确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基础。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从各方面提高幼儿能力,实现加强幼小的衔接。
一、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二、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日常生活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三、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还要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
五、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小学和孩子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总之,通过加强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家园沟通,让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认识,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好的提高幼儿园整体的工作质量,让幼儿更好的渡过幼小衔接这一转折点。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八
摘要:纳米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材料,从整体上分析了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主要性能,制备工艺和当今对纳米材料研究趋势。纳米材料有许多特殊的性能,可以运用到航天、医疗、生物技术等领域。在未来的研究里,纳米材料将会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纳米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从概念来说,纳米材料是由无数个晶体组成的,它的大小尺寸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一种固体材料。主要包括晶态、非晶态的金属、陶瓷等材料组成。因为它的大小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有着特殊的性质。这些特殊性质所表现出来的有导电、导热、光学、磁性等。目前国内、国际的科学家都在研究纳米材料,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新技术材料,将来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纳米科学技术也引起了科学家的重视,在当代的科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纳米技术的范围包括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其中纳米材料技术主要应用于材料的生产,主要包括航天材料、生物技术材料,超声波材料等等。从1861年开始,因为胶体化学的建立,人们开始了对直径为1~100纳米粒子的研究工作。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为了战争的胜利进行了“沉烟实验”,由于当时科技水平落后研究失败。
1纳米材料的性能。
研究表明,大多纳米金属的室温硬度比相应粗晶高2~6倍;纳米材料的强度是普通材料的10倍,比如,8nm的纳米晶体的强度比普通晶体高15倍,硬度提高了4~7个数量级;韧性更大,比如美国argonnel实验室制成的纳米csf2陶瓷晶体在室温下可弯曲100%。室温下的纳米tio2陶瓷晶体表现出很高的韧性,压缩至原长度的15仍不破碎。纳米材料的热学性能是普通材料的5倍一般纳米材料的热容是传统金属的2倍;直径为10nm的fe、au和al熔点分别由其粗晶熔点的1500℃、1263℃和700℃降到35℃、30℃和20℃。2nm的金的颗粒熔点仅为330℃,比通常金的熔点低700℃以上,而纳米银粉的熔点仅为100℃;此外,纳米材料的热膨胀可调,可用于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的连接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当所有的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晶粒之间的铁磁相互作用开始对材料的宏观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就使得纳米材料具有高磁化率和高矫顽力,低饱和磁矩和低磁耗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普通金属的20倍,而饱和磁矩是普通金属的13倍。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各种纳米微粒几乎都呈黑色,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将显着降低,一般低于1%。粒度越细,光的吸收越强烈,利用这一特性,纳米金属有可能用于制作红外线检测元件、隐身飞机上的雷达波吸收材料等,还可以运用到生物技术领域,比如激光检测仪、电子显微镜等。
2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
研究表明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不仅可以除去异味和消毒。还使得衣服不易出现折叠的痕迹。很多衣服都是纤维材料制成的,通常衣服上都会出现静电现象,在衣服中加入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消毒。利用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可以在商场买到了。另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快速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这个技术可以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可以运用到化学工业中。比如污水处理厂、化肥厂等,一方面使得水资源可以再次利用,另一方面节约资源。纳米技术还可以应用到食品加工领域,有益健康。纳米技术运用到建筑的装修领域,可以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可提高11倍。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材料,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根本不用擦洗。这样就可以节约成本,提高装修公司的经济效益。使用纳米微粒的建筑材料,可以高效快速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纳米材料可以提高汽车、轮船,飞机性能指标。纳米陶瓷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重要材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发动机性能、还可以延长工作寿命和增强可靠性。纳米卫星发射升空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宇航员安全驾驶。在生物医疗领域里,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大型药物输送器,可以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可以准确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仅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还可以减轻疼痛感并减轻药物的不良的反映。
纳米材料的.运用市场是十分广的,纳米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根据国际上的一些权威机构预测,2012年由纳米技术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会达到15000亿美元,纳米技术在未来几十年的应用范围将会超过互联网。纳米材料、玻璃、带来的技术进步,纳米涂料的运用和发展,将会给传统建筑公司、装饰公司造成巨大的技术冲击。很多传统行业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国内科学家指出,传统的建筑、化学、生物医药、工业制造,通讯设备等领域,将会迎来新的一次“技术革命”现在国际上用纳米技术注册的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同时这些企业建立了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工厂和标准化的生产车间。纳米玻璃、纳米涂料,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技术将会进一步打开一些陌生领域的大门。纳米材料纳米技术的出现,拥有着无限可能,纳米机器人、纳米计算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人们也可以享受到科技的乐趣。未来我们身边都是纳米材料制造的产品,不仅环保、而且价格低廉。人们在商场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这是科学技术在生活领域的运用。未来可能我们坐的汽车、飞机等都是纳米材料制造的。纳米材料属于材料学的一个分支,应该加大研发力度,让更多的学者投入到研究纳米材料的队伍。另外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支持,不断派遣这方面的专家出国考察、深造。为国家、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同时,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纳米技术将会颠覆很多传统行业。
3纳米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它开辟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是知识创新的源泉。由于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度(1~100urn)与物质中的许多特征长度,如电子的德布洛意波长、超导相干长度、隧穿势垒厚度、铁磁性临界尺寸相当,从而导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物理、化学特性既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体,从而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在纳米领域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为构筑纳米材料科学体系新框架奠定基础,也将极大丰富纳米物理和纳米化学等新领域的研究内涵。世纪之交高韧性纳米陶瓷、超强纳米金属等仍然是纳米材料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纳米结构设计,异质、异相和不同性质的纳米基元(零维纳米微粒、一维纳米管、纳米棒和纳米丝)的组合。纳米尺度基元的表面修饰改性等形成了当今纳米材料研究新热点,人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按自己的的意愿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利用新物性、新原理、新方法设计纳米结构原理性器件以及纳米复合传统材料改性正孕育着新的突破。
4结束语。
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自从这个科学概念被提出来后,一直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向。在未来的时间里,它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医疗、交通、娱乐。纳米技术会带来新的技术革命,不断为人类创造福祉。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在信息化、智能化的今天,由纳米材料制造的产品已经面世。纳米材料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是能够改变人类生活的新技术。随着国家对高新技术的越加重视,纳米技术有望成为推动人类向前进步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如璋.功能材料学概论[m].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
[2]gleiterjapaninstmetalsuppl[j].1986(27):43.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十九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在学习与生活制度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导形式的教育,后者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导形式的教育,这种客观存在已造成幼儿入小学后的不适应,因此,为了处理好幼小衔接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我们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和个体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一、关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从而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每天早晨要求幼儿做到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创设了生活墙:我的好习惯,让孩子逐渐养成晚上早睡觉,按时到园,不迟到。培养幼儿遵守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升入小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还创设了我能干的主题墙,内容有穿脱衣服比赛、自己系鞋带等。
二、关注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养成。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力所能级的事能按时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性的动力。幼儿做事很随便没有计划想要做什么就去做,要他们有条不紊地做事很难,于是在各种活动中,运用故事、儿歌、歌曲等方式取得幼儿们的强烈兴趣,从而做到按时完成不拖拉。给幼儿布置小任务:今天我来播新闻。回家准备几段新闻,让孩子轮流学当播音员。
每个班级都有小小值日生,他们每天为大家服务,在每天的值日生工作中逐渐建立起的任务意识。
三、关注幼儿能力、兴趣的培养。
重视幼儿情商的发展在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爱好,帮助幼儿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得成功的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如我们利用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情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角活动中提供资料库,让幼儿自己查阅,使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教育就不成合力,教育就难以真正影响和实施。因此,为增加衔接工作的实效性,做好家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学期初召开专题家长会,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吸引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心理、学习物质的准备。《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然而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因此幼小衔接工作也为大班教师所重视,在大班后期有意识的增加有关内容,但是还存在脱节的现象。此次,在教育局下达的有关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下,我们幼儿园及时调整部署安排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得到一些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幼儿园教师观论文如何写篇二十
当前,多媒体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教师怎样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幼儿学习,让多媒体课件成为幼儿发展的台阶呢?本文从几个多媒体教学活动的案例出发,探讨flash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一: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动研究。
(1)提出问题。在一次园本课程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语言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能够围绕一个中心说一段话。教师在活动开始部分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幼儿玩自制纸球的游戏,并围绕各自的玩法说成一段话。在研讨中,教研组的教师们肯定了活动的价值,指出幼儿亲身体验的活动形式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但从中也看到了一些弊端,对幼儿后续的表达不利:幼儿的活动过度刺激导致幼儿过度兴奋,容易分散注意力;在探索中幼儿只关注自己的行为,不能看到别人的游戏,对后续的表达不利;幼儿的讲述过程没有可参照的内容,影响了幼儿的表达。
(2)解决问题。教師通过反复讨论和查阅资料,将课程环节进行了调整。原来的活动开始环节是让幼儿玩自制纸球的游戏,现在的改进办法是在活动开始环节给幼儿观看玩纸球时的录像(幼儿玩自制纸球的游戏情景),然后根据幼儿观察到的玩法,教师用flash小动画进行展示,将单独的画面提炼出来,帮助幼儿观察。
二、案例二:第一次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动。
(1)提出问题。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将幼儿的体验放于课前准备环节,先让幼儿通过录像来观察、回忆,然后教师用小动画展示出相应玩法,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兴趣较高。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将幼儿的前期活动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更有针对性,不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第一次利用课件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全神贯注、积极踊跃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幼儿只能看,不能互动;幼儿的操作过程影响了自己的表达,只能用绘画的方式将各种玩法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的记录方式不仅费时,而且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讲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解决问题。针对这些意见,教研组的教师们展开了一次讨论,提出是否可以利用课件来代替幼儿画的过程。如可以将制作的flash课件转换到了幻灯片中,幼儿就可以通过拖动每一幅小的画面到表格中的方法代替绘画。教师将课程的操作环节进行了调整。原来的活动操作环节是让幼儿绘画玩自制纸球游戏的情景,为说一段话做准备。改进的活动操作环节是让幼儿在幻灯片中将想要选择的小动画拖入电子表格,在播放状态下一边看一边讲述。
三、案例三:第二次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活动。
(1)提出问题。教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采用动画和幻灯片结合的方式,让课件代替纸笔,解决了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更高了,有趣的flash动画在幻灯片中动起来,他们将自己想选的画面拖进表格,然后看着小动画,并按照表格的顺序完整地讲述出来。这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挖掘多媒体更多的价值,教研组还邀请了其他组的老师一同观摩讨论,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幼儿的活动都是成人为他们准备好的,他们只要选择就可以,怎样能够让幼儿更加主动,提高幼儿的主动性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出了一些办法:可以让幼儿参与收集资料;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文件夹,把所需的材料都放进去,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要的;幼儿可以先在家中收集资料,带到幼儿园,这样就有了自己的文件夹;还可以把大家的资料都放在一起,用的时候打开选择就行,这样资源就可以共享了。
(2)解决问题。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们收集到各种各样的资料,有录像、照片、自己画的简笔画、网上收集的图片等……幼儿们主动做准备,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的教学形式还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使教学信息形式更加多样化,便于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各有所获。因此,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可适当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保护黄河倡议书范文(优质18篇)
- 个人安全反思总结简短(汇总10篇)
- 2023年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范文(通用11篇)
- 责任担当意识心得体会(优质8篇)
- 最新分家协议书电子版简短(实用20篇)
- 2023年关于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记录教研内容(优秀12篇)
- 2023年谋划工作思路(通用16篇)
- 2023年感恩教师节日记范文汇总(汇总17篇)
- 2023年活动方案模板文字汇总(优秀15篇)
- 2023年青年榜样事迹材料(优秀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