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精选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6:40:19 |
- ZTFB |
- 10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合理性。以下是一些艺术创作的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你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一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2、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出示口算练习:
2、提问:指出150×370×8400×5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生活情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80÷20。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80÷20=4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b.8÷2=4,则80÷20=4(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说说你的理由。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b.83÷20=4……3(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变式练习:改成有80根,每班19根呢?分几个班?
5、小结:对于整十除以整十的口算的方法:是看成一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口算。对于除数与被除数不是整十的,要进行估算,把除数与被除数估成整十。
这里提供评价:如果全做对的同学可以奖励3颗星星,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进行独立思考:120÷30=学生会能够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口算。
3、想一想:122÷30≈120÷28≈。
1、要求口算:
90÷30=150÷30360÷40=143÷70≈632÷90≈240÷77≈。
2、解决问题:练习十三第2题。
每包有30本书,一共要邮寄240本书,要捆多少包?
3、练习十三第5题:
(要学生说出题目当中隐含的条件:一个月大约30天。这道题目放在课堂上训练,对于优秀学生可以进行提高训练,同时还针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帮忙指导,以便他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80÷20=4(个)。
答:还有4个班级没有领到气球。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二
我们的数学课堂学什么?计算、算理、概念……,是的这些基础数学知识对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是不是惟一决定性因素呢?是不是影响我们学生以后一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中曾叙述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确定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重要吗?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一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
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问题解决”,要解决我们学生过去、现在、将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他们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数学思想。
数学核心思想,是指在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中起核心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观念。基本数学思想有:符号与数的表示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合理化思想和结构思想等。数学观念主要有推理意识、化归意识、抽象意识和整体意识等。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当情境稍有变化时,主体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有数学核心思想来调控数学方法,则往往可以超越这个特定的情境。摘自《学与教的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教学、传播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来分析教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评价教学效果以及修改执行方案的系统过程。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样教(教学组织、模式选择、媒体选用等)所进行的设计。
数学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说基础知识是躯体的话,那数学思想就是躯体的灵魂。数学活动过程是渗透数学思想的载体,而教学设计则应以数学核心思想的渗透为重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本课的数学核心思想,围绕数学核心思想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一)数学核心思想为教学设计的路标
美国学者马杰认为,教学设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即制定教学目标;做为一个教育者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核心思想的确立,教育者会在教学设计中,把这一思想蕴含到教学教学活动之中去,有了灵魂的教学活动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二年级下册《生活中的大数》数学核心思想:十进制,位值制
历史上,无论美国、加拿大,还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数都被认为是数学课程的基石。这学前至十年级的数学都扎根在这块基石上。代数中的解方程原理和数系中的结构特征一致,几何和度量特性是用数字描述的。(摘自美国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这一数学核心思想设计这样一组教学活动:
1、通过数据模型建立“千”和“万”的概念。
出示了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先猜一猜,后分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接着数10个一千个小正方体,认识10个一千是一万,再通过对比一万和一千、一千和一体会1万和1千。通过课件回忆数的过程,发现十进制,从而告诉学生十进制是中国人发明的,现在全世界都在使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测量长度”数一些数量较大实物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练习中让学生数大约一万个豆子,这时孩子肯定不一个一个数,也不会十个十个的数,(学生认为这样比较麻烦)。这时出示二百个豆子,并把它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学生受到启发用,量出二百个豆子的高度,然后画出4个同样的高度,迅速的数出大约一千个豆子,同时可以想到用同样的方法能数出一万个豆子。
3、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通过用10个一百厘米展示一千厘米有多长,利用十进制建立长度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一万厘米有多长?一万米有多长?为后面学习千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三
1、使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实践探索、观察发现、拓展应用的学习过程,掌握探讨知识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感受家的温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吉祥三宝》(点击播放)。
师:喜欢听这首歌吗?就像歌里唱到的,爸爸、妈妈和我们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老师也有一个幸福的家,这是老师住的楼房,一起看看吧!(放课件:小区楼房)这是我们家的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给居者新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卧室的面积是多少?
生2: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出示房间图)。
师:怎样求小卧室的面积?
生1:小卧室地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2: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
二、合作实践探究新知。
问题一: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呢?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
学生展示。
生1铺一铺:我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长方形纸片全部铺满,共用了20个。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2摆一摆:我沿长摆了5个,沿宽摆了4个,就说明可一摆四行,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生3量一量:我量出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就能想出沿长能摆5个,沿宽能摆4个,共用了54=20个正方形,知道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问题二:你会求下面长方形的'面吗?
师:回顾刚才的探索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
生2:我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小卧室的面积:54=20(平方米)。
答:小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米。
问题三: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生1:餐厅地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
生2:长方型的的长和宽相等时,就是正方形了。
生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总结: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餐厅面积:44=16(平方米)。
答:餐厅的面积是16平方米。
三、自主练习。
师: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解决生活中、家庭中的许多问题。(出示题目)。
师:爸爸、妈妈看到这张充满祝福、充满收获的贺卡,一定会很高兴的!在这里,老师也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放歌曲《吉祥三宝》)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四
鸡兔同笼问题设置在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与常规课有所不同。区别之处在于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数学用书》中说道:“数学广角重在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鸡兔同笼问题作为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之一,正是教材注重渗透思想方法,关注学习过程的重要体现。教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应用列表、假设、方程等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1)教材首先通过“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
(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此类问题题意,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用图示法、假设法、列方程法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能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尝试、比较、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研究成果。
4、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经。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3—105页。
创设游戏,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三大数学趣味题之一,“鸡兔同笼”。下面,先让我们来玩个接龙游戏,我说动物的数量,你们对应说出他们的头的个数和脚的只数。如:
师:一只鸡。
生:一只鸡,一个头,两只脚。
师:一只鸡和一只兔。
生:一只鸡和一只兔,两个头,6只脚。
……。
师:那反过来如果有5个头,16只脚,该有几只鸡几只兔呢?
……。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很自然地引入课题。
出示问题,学习模式。
已知:鸡和兔共有5个头,16只脚。
问题:鸡和兔各有几只?
画图法:
结合教材,生自主用画图法理解完成。
列表法(枚举法):
一一列举出鸡有0到5只及兔有5到0只时的脚数。
文字说明:
1.画图法:先画出5个头和16只脚,然后先给每个头配2只脚,剩下的脚再两只两只地加到每个头上,分配完后,4只脚的是兔,2只脚的是鸡。
2.列表法:假设4只鸡,1只兔,那么共有12只脚,与题目条件不符;假设3只鸡,2只兔,那么共有14只脚,也不符合条件;假设3只鸡,2只兔,那么共有16只脚,刚好符合题目条件。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以画促思,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题讲解。
那现在我把数量增加一点点,你们再来算一下?(出示例1)。
1.尝试与猜想(分小组合作,活动后汇报、交流)。
四人小组,仿照引例中的按照表格模式,探讨方法,并把讨论结果综合在表格里,组长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并推荐一位组员上台展示成果并分享方法。
画图法:
8个头,26只脚。
兔有()只,鸡有()只。
列表法(枚举法):
兔有()只,鸡有()只。
经过同学们的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你们善于观察和总结规律,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以上的方法属于一种猜测和推算的过程,这些方法在对于一些数字简单的题目还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数字较大,以上两种方法操作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我们能不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假设与探究。
假设全是鸡。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兔子都用2只前脚捂住耳朵,用2只后脚站了起来,这时每一个头就对应着有2只脚站在地上(即可假设8个头都是鸡头),此时站在地上的脚的个数是8×2=16只。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结果的16只脚是什么的脚?
生:8表示“假设8个头都是鸡的头”,2表示“每只鸡有2只脚”,16只脚是站在地上的脚。而之前数有26只脚,少了26-16=10只脚,这10只脚是兔子捂耳朵的前脚,而每只兔子有2只前脚,所以兔子的只数是:10÷2=5只,鸡的个数是:8-5=3只。
师:“10÷2=5”式中的10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生:10表示兔子抬起捂耳朵的前脚,2表示每只兔子有2只前脚,
10÷2表示兔子的数量。
师板书:假设全是鸡:
脚的总数:8×2=16(只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的脚数:4-2=2(只脚)。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师:以上的方法就是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先算出脚的假设总数,然后对比实际总数,再用少了的脚数除以2(4-2=2)就可以算出兔子的数量了。
假设全是兔。
(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再交流)。
生2:我们是这样想的:鸡都把翅膀撑到地上当“脚”了(即可假设8个头都是兔头),这时地上的脚的总数是8×4=32只,但实际上只有26只脚,多出来的“脚”32-26=6只,多出来的这6只“脚”实际上是鸡的翅膀来的,每只鸡有2个翅膀,所以鸡的个数有6÷2=3(只),兔的个数有8-3=5(只)。
师板书:假设全是兔:
脚的总数:8×4=32(只脚)。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的脚数:4-2=2(只脚)。
鸡:6÷2=3(只)。
兔子:8-3=5(只)。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可以把刚才的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假设法”——假设怎么样,然后怎么样。经过这两道题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假设全是鸡,就会先求出兔的只数;假设全是兔,就会先求出鸡的只数。
设计意图:拟人化的比喻,让学生兴趣盎然。
渗透文化,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回到1500年前。在一间学堂里,一位先生拿着一本数学名著《孙子算经》,摇头晃脑地读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几种方法帮帮古代的学生们吗?谁来先翻译一下这个古代数学问题的意思?然后,请各位同学用刚才学过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交流,并进行板书汇报、)。
师:对了,这道题的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同学们都做得很好,板书的两位同学做得更加精彩。
试想:古代的人又是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呢?同学们,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设计意图:渗透古代数学思想,适时适地进行思想教育,创设课堂数学文化氛围。
畅谈收获。
师:今天的课堂学习有趣吗?大家有哪些收获?
生1:……。
生2:……。
……。
师:今天,我们通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了用画图、列表和假设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巩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时候的解法,使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的小结梳理一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已经预想到了学生理解方面可能会存在偏差,同课室同事谈到往届学生对鸡兔同笼这类问题的解决途径很是模糊。我有意识细琢磨了一下课堂课堂会出现的情况。于是,课堂上先游戏引导,再通过画图、列表法的展示,学生们一下子眼界开阔,思路瞬间明朗化,直到后面的假设法的出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都不难理解了。假设法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给学生讲通讲透,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解决此类问题就足够的。本计划课堂上渗透用方程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四年级学生未接触方程和课堂时间关系,未提及这一方法,希望学生们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拓展更多的解决途经。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基础知识练习。
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六
1、通过设计“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的活动方案,累计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手机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交流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1、利用数的计算、收集和处理等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愉快的学习中,保证良好的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象征性”长跑问题。
二、探究活动。
1、确定主题。
2、要设计长跑方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有多少千米?
(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途径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
(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方案?
(4)向大家征集活动主题,确定一个最受欢迎的。
三、知识的运用。
1、分组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设计象征性长跑的方案。
2、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象征性长跑方案,同学们真了不起!
长跑,教学,日常生活,数学好玩,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七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八第1题。
4、完成练习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习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p。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九
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挂图、小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略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
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的认识过程,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建立厅性的高的概念,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学流程:
一、生活导入。
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
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
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
根据学生回忆板书:
(1)探究特点。
(2)认识高、底。
(3)多种练习。
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
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组活动。
(一)探究特点。
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二)认识高、底。
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
三、练习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桌间说说看。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设计篇十一
1、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模拟片段教学:说教学程序。
2、说课的“说教学程序”:复习铺垫、新授、巩固、综合运用、拓展延伸、小结等;模拟片段教学的“说教学程序”:一般说“新授”部分。
3、说课主要说“为什么这样教”,模拟片段教学重在“怎样教”。
2、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学课本等。
3、要体现课堂评价的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评价适时、恰当。
4、要展示板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课堂教学同步(及时);有所选择;字体规范;布局合理。
5、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如:《平行与垂直》《认识几分之一》《连续退位减法》。
6、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体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8、要关注学生方法多样化,体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时板书。
2、空间与图形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解决问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1、如何开头?
2、教学目标要说吗?
3、复习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商的变化规律》。
4、如何小结?
5、要充分利用资源—————没有三角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汇总(模板20篇)
- 2023年减轻作业负担实施方案汇总(精选10篇)
- 最新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教案汇总(实用17篇)
- 2023年家乡广西(通用8篇)
- 如何写在学校实习的实习报告范本(5篇)
- 情绪压力管理培训心得(精选10篇)
- 最新人生路上坎坷多简短(通用14篇)
- 社区医生的岗位职责范本(汇总19篇)
- 最新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汇总18篇)
- 最新美丽的海南三亚(模板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