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0:37:20 |
  • ZTFB |
  • 9页

报告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受众来调整语言和表达方式。报告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同时要注重段落和句子的衔接和连贯。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可以注意报告的语言风格和论证逻辑,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一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壮族自治区、市财政、商务部门分别印发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家电下乡政策在市实施以来,中标企业和销售网点是否能认真履行中标价格和最高限价?目前下乡家电的种类、定价模式、价位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中标企业、销售网点及消费者在下乡家电销售过程中遇到哪些价格问题,对国家的限价政策有何意见和建议?为此,市价格监督检查分局结合家电下乡价格检查,派出调研组,于4月份深入基层,走店访农,分别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销售网点及农村消费者进行专项调研。此次调查共走访了海尔工贸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分公司4家中标企业,六县两城区的60个销售网点,两个乡镇的24个农户(其中已购买下乡家电的10户,另有购买意愿的9户,不打算购买的5户),发放《家电下乡调查问卷》共330份,其中:向中标企业和销售网点发放90份,向农村消费者发放240份。回收223份,回收率是93.3%,有效率是96.4%。另外,我们还走访了市财政局、商务局等单位,了解我市家电下乡商品的总体销售及补贴情况。

家电下乡是国家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市从2008年12月启动“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家电下乡补贴品种初始有洗衣机、冰箱(包括冰柜)、彩电、手机4类产品,最高限价按商务部、财政部商综发〔2008〕426号文的规定执行,即分别为2000元、2500元、2000元、1000元。2009年4月,根据国家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的要求,补贴已增加到9类,即增加了电脑、热水器、空调、微波炉、电磁炉5类产品,摩托车已经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并将原来每户每类家电下乡补贴产品限购1台(件)增加到2台(件);增加后的家电下乡产品的最高限价按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工信部、发改委等11个家电下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并于2009年4月16日通过下发《家电下乡操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公布的执行(如下表)。

根据《细则》规定,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价格不得高于中标价格及市场同期同类产品的价格,但可随成本下降及供求因素按低于中标价销售。财政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补贴的资金。

对于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把家电下乡列入2009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为了推动我市家电下乡工作,2009年3—4月,开展了以“家电下乡,惠民利国”为主题的家电下乡大篷车活动暨宣传月活动,通过现场宣传、销售、受理、录入一站式服务及各种方式,把家电下乡惠农政策贯彻到农村千家万户,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受到农村消费者的广泛欢迎。下乡家电成为农民购买家电商品的首选。在消费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下乡家电销售喜人。1—3月,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174.45亿元,同比增长18.18%,下乡家电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在县城占家电销量的2/3。据商务部门统计,到2009年5月11日止,市共审核通过备案销售网点665个,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量32189台(其中冰箱16291台,洗衣机9284台,彩电5609台,手机1000台,热水器5台),销售总金额达到5475.20万元,向农民发放补贴的家电下乡产品14190台,发放补贴率44.08%,发放补贴金额达到315.20万元。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及发放补贴位居全区首位。

通过调查并对比2008年统计年鉴数据发现,市目前农村家电消费呈现三个特点:

表二显示,2007年末平均百户彩电、手机拥有量最高,但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拥有量却很低,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被访的24个农户中80%的农户有购置或更新家电的意愿。在问卷调查“有储蓄打算盖房子或买农机、家电、防病养老”选项中,选择买家电的达39.4%,在家电产品购买意愿中,彩电、手机、电冰箱、洗衣机这些较早进入农户生活的家电占较高比例,并呈现出进一步普及态势,而对空调、热水器、电脑等普及率较低的产品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需求开始凸显,潜力极大。

课题组走访座谈的两个村相对富裕,农户普遍认为下乡家电产品档次、价位偏低,能够接受中等偏上的价格水平,尤其是对空调、冰箱、洗衣机价位的承受能力已接近城市的价格水平。

问卷调查中农村消费者认为目前限价偏高、偏低或合理三个选项各占比例为34.7%、44.5%、20.8%。40.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给的13%的家电下乡补贴不算多,农民还是按自己的需要购买,只有15.3%的认为补贴实惠很受欢迎。然而相对收入低的农村消费者则认为,政府补贴太少,农民还是买不起,这部分占受访者的34.3%,还有10.1%的受访者选择“不好评价”。以2007年全年人均纯收入最低(2661.08元)的县为例,如果每户购买冰箱、彩电、手机、彩电四件按原最高限价共7500元计算,13%的补贴为975元,实际需支付的6525元则要一家三口投入近一年的纯收入,农民还是承受不起。13%的政府补贴力度小了些,对农民的吸引力不会太大。也有贫困地区农民消费者表示,有的乡村连喝水用电都成问题,即使再多补贴他们也不会买。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影响农村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的主要因素多选项中,产品质量占76.4%,价格占52.3%,购买便利占41.2%,售后服务占35.2%。

农村消费者都希望买到质优价廉的家电,但进入农村家电市场的杂牌产品比较多。他们虽然对产品质量很担忧,但缺乏品牌意识,产品质量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因而购买时更关注的是价格,购买取向更多的是取决于经销商的导购和推介。

调查发现,在下乡家电销售过程中,由于杂牌家电与一、二线品牌家电相比价格稍低而利润较高,零售商积极推销利润空间大的杂牌家电,因此推行家电下乡前后比较一线品牌的销量下滑了,杂牌家电销量却上升了。

市推广家电下乡5个多月以来,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经济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多赢效果。

一是家电下乡商品不仅质优价廉,农民还能得到13%的补贴;二是促进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通过购买彩电、手机、电脑等家电,及时享受到了现代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拓宽了视野,增进了交流,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观念逐步转变;三是缩小城乡差别,据测算,实施家电下乡,经过四年左右时间基本可使农村主要家电产品拥有率达到城市2000年水平,使城乡家电普及率差距由目前的近20年缩小到10年,从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四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随着农村家电的普及,农村家电流通服务网络不断扩大和完善,需要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来支持,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的一个渠道。

问卷调查显示,90.1%的企业和销售网点认为家电下乡能促进企业发展。推广家电下乡,为企业调整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宽了空间,家电下乡产品的招标过程,也是家电企业产品产业升级的过程,企业通过家电下乡把产品和服务网点向广阔农村延伸,扩大了市场,使企业能够长足发展。

对下乡家电给予补贴,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有10亿农民的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将农村消费者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既拉动了内需,又给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及广阔的市场环境,实现产、供、销产业链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截止5月11日市已销售家电下乡商品5475.20万元,若按国家统计局每实现10亿元的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3.56亿元经济增长测算,通过家电下乡我市目前已经拉动了近1.3亿元左右的经济增长,如果完成目前国家、自治区划给市的补贴款5733万元,即完成这笔补贴款对应的销售额是4.41亿元,则将拉动我市10.39亿元的经济增长。因此,可以说,积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以消费经济为支点,撬动整个链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家电下乡是党和政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民心工程。实施家电下乡,财政直接补贴给农民,降低农民的消费支出,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既顺应了农民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具体体现。通过家电下乡,实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经济得发展的多方共赢局面,这一政策得到农民及各界的赞同和拥护,这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

家电下乡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调查普遍反映补贴申领手续繁琐、下乡家电品类少。由于限价的下乡家电只有9类、档次低、可选择余地小,补贴少,对有购买力的农村消费者吸引力并不太大,加上补贴申领很麻烦,大大降低了农村消费者对下乡家电的购买欲。因此,有69.9%的被调查户希望政府简化补贴申领手续,加快兑付;而希望扩大下乡家电种类和放宽限价的企业、销售网点分别达71.6%、65.4%。

目前农村消费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知晓度仍然较低,在“是否了解家电下乡政策及补贴申领手续”的调查选项中,了解的只占9.7%,大致了解,但不是很清楚的占69.7%,不了解的占20.8%。电视仍然是农村家电消费者获取家电下乡政策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了解“家电下乡”的消费者达到了79%;通过亲戚乡邻朋友介绍的认知途径比例达到25.8%。不少农村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持怀疑态度,认为是商家搞促销的喙头,担心下乡家电都是质次价高或淘汰产品,从而购买意愿降低。因此,在调查中有93.8%的企业和销售网点首选希望政府加大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力度。

目前,下乡家电的价格是采取由政府确定纳入补贴范围的商品种类和最高限价,然后通过向生产企业招标,确定具体补贴产品型号及销售最高限价这样的双重定价主体的价格模式,这种定价模式有利于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维护下乡家电价格秩序,保证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定价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1、以产定销的定价模式制约了下乡家电市场良性发展。

以产定销即由生产企业根据其产品型号的产量、销量及生产成本来制定终端销售价格,统揽了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定价权,《价格法》赋予零售商的价格决策参与权显然被剥夺了一些生产企业为了使产品能中标而压低投标价格,未考虑或不顾流通环节的合理税费和利润(企业利薄,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太小),如果按照省、市、县、乡几级代理的传统营销模式,由于销售环节多,销售链条长,经销商的经营利润难以实现,尤其是偏远地区,零售商将无利润可图,推广下乡家电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有的经销商为此动起歪脑筋,不利于家电下乡市场良性发展,也容易导致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失真

以海信一款限价为1998元的液晶彩电为例,据了解,每台机生产成本是1840元,厂家供货是1850元,代理商的供货价是1900元,零售限价为1998元。那么厂家的毛利空间只有10元(1850—1840=10元),代理商的毛利1900—1850=50元,扣除相关税费,纯利30元左右。零售商的毛利:1998—1900=98元,扣除4%的税后只有18.08元(98—1998×4%=18.08),若再扣除送货费、装机费,员工工资等方面的支出,已无利可图,甚至会越卖越亏。

厂家定这样的价目的是想保市场,但经销商无利就不愿推销下乡家电。有媒体反映外省有的经销售商为了提高利润,隐藏标识卡,不让农民看到限价,将下乡产品以市价卖;有的售后服务打折扣;有的对下乡政策恶意曲解宣传,甚至拿假冒伪劣产品冒充下乡家电等等,结果是扰乱了家电下乡市场价格秩序,损害了农村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导致农民认为被忽悠了,不信任家电下乡政策。

通过检查,市目前尚未发现上述违法行为,也未接到这方面的投诉,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经销商对利润低的下乡家电推销确实没有积极性。

2、限价水平制约了部分消费者需求。

最高限价的规定,抑制了农民对部分适销对路产品的需求。受最高限价制约,下乡家电基本局限于国产中等偏下、低档产品,且品类少,可选择性小,只能满足部分农民的需求。调查显示,相对富裕的地区,农民消费的产品与城市差别不大,下乡家电产品及补贴吸引力并不大,不能满足部分有消费能力的农民购买或更新家电的要求,影响了农村消费的更新换代。而相对贫困的地区,这样的限价即使有补贴依然是杯水车薪,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3、最高限价与法律条款的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对照这一条款,目前下乡家电实行“最高限价”的定价模式,形式上已属于价格干预措施的范畴,但实质上却不是。首先,从实施的前提条件看,价格干预措施是由于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造成某些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已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会使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政府需要采取行政手段对部分价格进行干预,而采取限定差价率或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据此,对家电下乡产品价格实行最高限价的前提条件并不充分。其次,从权限看,作为价格干预措施的最高限价只有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但下乡家电产品的最高限价是由财政部、商务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制定、发布实施的,不具备权限资格。再次,从时效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价格干预措施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行政措施,当规定的情形消除后,政府应当及时解除价格干预措施,否则,也会出现或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价格干预措施有临时时效的特点。而《细则》规定家电下乡在各地区实施的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是一项长达至少是4年的工程,已不具备临时性的特点。

如果说目前下乡家电实行的“最高限价”属于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模式,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九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为依据”的规定,对照《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价目录》、《定价目录》,目前的九类下乡家电商品价格都不在中央和地方的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内,也未有国务院明文授权管理。

家电下乡采取目前这种最高限价形式,无论是划归价格干预措施的范畴,还是划归政府指导价的范畴,当经营者出现超限价行为被查实,价格主管部门进行定性处理时,都将面临如何适用法律条文的困境。

当前“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手里有了钱,才有能力消费,这是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完全鼓励消费,而没有收入政策相匹配,即使消费提高了也是暂时性的,难以长远可持续发展。虽然现在下乡家电是补贴13%,就算补贴再多,农民囊中羞涩,没钱购买,还是拉动不起内需。因此,应加大对农民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搞活农村流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严禁任何形式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依法惩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农害农和价格欺诈、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负担减轻了,自然会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消费水平。

1、建议将最高限价改为政府指导价。

调查发现,80.3%的企业和消费者希望由政府制定下乡家电价格,其中65.4%的希望适度放宽下乡家电限价,19.7%的希望取消限价。政府通过制定下乡家电产品的中准价及浮动幅度,来控制价格水平,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产、供、销企业公平竞争,获取合理利润,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法律规范。

2、采取差异化定价、补贴方式。

一是针对不同区域农村差异化需求和消费能力,分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制定指导价格;二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应根据农民收入制定,采取递减式补贴比率,不同收入水平区域的农民,享受不同的补贴政策。比如:2008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农村地区,享受15%或更高的补贴,又如:下乡产品价格在3000元以下的享受15%或更高的补贴,3000-5000元的享受10%或更低的补贴。高价位产品低补贴,减少对高层次消费的补贴,加大对低价位产品、低收入消费群体的补贴,从而满足农村市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农民的消费能力得到有效释放。

按传统的营销模式,企业产品销售通过省、市、县、乡几级代理进行,而每级代理都会产生或增加一定费用,传递给下一级经销商,最终产品卖给农民时,价格已经高出很多了。家电下乡是一项惠农工程,经营利润低,经销商税费和偏远地区物流成本偏高,国家可制定对经销商降低税率或减免税费政策,同时鼓励和扶持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和成本,在家电下乡补贴中划拨部分预算用于支持必然亏损的远程配送。这样既保证经销商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激发他们推广家电下乡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农民买到物美价廉的家电。

目前下乡家电补贴种类少且都属于与消耗性产品,农民可用可不用,他们更需要的是生产性产品,建议将下乡产品补贴范围扩大到农业生产领域,如农药、农膜、化肥、农用车辆、农机等生产必需品,让农民“生财”,才有能力去消费。

《细则》实施后,大幅度简化了家电下乡补贴审核兑付程序,并对提高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以及加强生产销售企业的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作为价格主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家电下乡价格政策的落实。

1、加强家电下乡的价格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国家家电下乡价格政策,依法查处家电下乡中出现的价格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要从重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取消家电下乡中标企业资格。充分发挥“12358”的作用,畅通农村价格投诉渠道,认真受理家电下乡的价格举报和投诉,及时查处农民群众投诉举报家电下乡中的价格违法案件,保护好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大家电下乡的价格政策宣传力度。

结合开展“价格服务进农户、进企业、进商场”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家电下乡惠农惠企政策;通过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官方渠道和电视、广播、乡村明墙、家电下乡产品手册等传播方式上进行广泛宣传,使家电下乡政策家喻户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配合,对检查发现家电下乡中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价格违法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

3、大力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

加强农村市场明码标价工作,提高明码标价的普及率,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家电下乡企业价格诚信档案,公布价格失信企业名单;充分运用价格服务、提醒、告诫等办法,帮助和督促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诚信经营,合理定价,在家电下乡的产品销售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的家电下乡价格政策,提供质优价廉的家电产品,杜绝超价销售、价格欺诈、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自觉维护市场的价格秩序,积极促进家电下乡市场和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聚焦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社会生态。但存在一些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出现了不适应、不到位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掌握情况,×市通过召开走访调研、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有效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梳理归纳、分析思考,形成了本报告。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干部管理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是影响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干部选拔工作较为重视,但对干部任职后的管理监督不够积极主动,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问题。对监督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心存顾虑,瞻前顾后,担心加强监督会带来种种不利后果。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存在认识方面的问题,认为监督是找岔子、捅娄子,有损于领导威信和单位形象,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对监督采取抵制的态度。

二是制度效应缺位。一是制度缺失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现有政策制度聚焦干部工作圈多,关注社交圈、家庭圈、生活圈的情况少,对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缺乏专门的制度。此外,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的经商办企业情况虽纳入监管范围,但缺少专门的配套制度进行规范。二是制度的操作性有待提高,根据现有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报而不全为漏报、有而不报为瞒报,漏报行为情节较重才给予诫勉以上处理。而定瞒报行为的,不论情节轻重处理起点就是诫”。但在实际工作中,“有而不报”多数是因为年久遗忘的情况,并非是故意隐瞒,因此简单按照“有而不报即瞒报”的标准处理,容易“误伤”干部。三是制度执行上刚性不足。针对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如果领导干部重大事项不请示报告或先实施后报告、请示一套实施一套问题,给制度落实留下了隐患。同时,发现少数单位明知有相关制度规范,但却以打“擦边球”“走偏锋”的形式违规操作。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一是监督力量薄弱。市直单位均未设专职人员,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兼职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要求,对重点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做到及时全面覆盖。二是手段相对单一。组织部门开展调查时,大多采取谈话了解、记录取证等,与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的留置调查等具有威慑力、强制性的调查手段相比,相对单一且“力道”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管理效果。三是监督深度不够。由于人员力量、监督手段等制约,监督工作往往只能发现工作中的“显性”的违规问题,而难以发现那些“表面走程序、背后有名堂”等深层次问题。同时,对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等重要敏感岗位干部的监督局限于信访举报、经济责任审计等,导致监督效果不够彰显。四是查处力度不大。由于一些地方、部门的本位保护主义、好人主义的思想作祟,对违规行为大多采用提醒、警示、纠正的做法,且责任追究有时标准不一,松严不定,使监督约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约束力和公信力。同时,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存在先离任后审计、审改脱节等问题,导致一些问题责任追究、审计整改难以到位。

四是监督合力不强。监督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工作上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虽然各地都建立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是承担干部监督职责的机关和部门都有各自的监督重点、监督内容和监督途径,信息交流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性的信息汇总,缺少详实的情况分析,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一些干部监督成员单位联动意识不强,在工作中发现的重要监督信息没有及时报送,直接影响干部监督的工作合力。

加强干部监督,是解决干部队伍和选人用人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思想引导,进一步优化监督制度,聚焦监督重点,凝聚监督合力,不断提高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和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

一要强化思想引领。一方面,要运用好党校(行政院校)、理论中心组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正确看待干部监督工作,强化“严是爱、宽是害”的意识,自觉树立接受上级、同级和群众监督的意识。同时,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上党课等制度,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推动党员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更好地自律自警。另一方面,要切实激发监督主体主动监督的意识,尤其对党委(党组)“一把手”以及干部监督等负有监督职能的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监督就是本份、监督就是爱护”的观念,明确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强化依法履行监督义务和行使监督权利的意识,做到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充分履行监督职责。

要依据《干部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制度,对有规不遵、有制不循的人和事,该通报的通报,该处理的处理,以问责工作倒逼制度落实。

三是聚焦监督重点。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要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特别是加强对于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各地各单位“一把手”等重要敏感岗位干部的监督,切实提高监督成效。一是突出用权行为监督。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配合,紧紧围绕重点领域领导和党政机关“一把手”权力运行,厘清权力界限,规范权力运行,遏制“权力变现”冲动。积极推行“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分权制衡的机制,清除“一把手”进行权力寻租的土壤。探索实行权力运作过程纪实管理,强化对权力运行日常管理监督,让重要敏感岗位的领导干部深切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监督就在眼前”,从而自律自省,谨言慎行。二是加强的日常监督。坚持各地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定期了解下级单位“一把手”履行主体责任、履职用权、廉洁自律等情况,推动“一把手”监督“一把手”。探索将县级以上所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单位相关领导以及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均列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报告对象,每年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进行核实,特别是对是否存在家庭财产明显超过正常收入、是否利用手中权力为配偶子女及经商办企业活动进行利益输送等异常迹象进行核查,切实发挥这项制度在严防干部“带病上岗”中的“×光机”作用。三是加强选拔任用监督。开展对重要敏感岗位风险等级评估,根据不同岗位风险责任和业务复杂程度科学合理设置任职期限,加大定期轮岗力度,防控职务风险。坚持定期开展干部配偶移居国境情况摸底工作,巩固“裸官”治理成果,防止将“裸官”提任到重要敏感岗位上。坚持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届中经济责任定期审计相结合,实现“凡离必审”、五年内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抄送、跟踪、反馈机制,推动审计结果运用。

四是强化调查处理。查处是最直接有效的监督,对出现问题的干部敢较真、敢处理就会产生较大的震慑力,就能教育和挽救大多数。一是加大问题发现力度。整理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提交给巡察部门,借助巡察力量发现问题,重点对违规配备干部、干部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干部违规兼职等问题进行清理。同时,要进一步拓宽群众来信来访渠道,特别是要通过网络、纸媒、手机短信等渠道主动广泛了解群众对干部的评价,结合研究蹲点调研、信访举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更加及时、全面地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此外,通过建立购买社会服务制度等,加强审计工作力量并强化后期审计整改跟踪督查,进一步提高审计实效。二是坚持及时提醒教育。进一步加大力度、形成风气,使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干部咬耳扯袖正常化、经常化。坚持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观察干部,深入研究干部日常管理、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要加强跟踪问效,不仅看提醒函询诫勉做了没有、涉及多少人,还要看被提醒函询诫勉对象思想上是否真正受到触动、受到警醒,是否做到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早发现、早提醒,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最大限度地教育、警示和挽救干部。三是推动精准问责。要完善监督检查成果移送、运用失责失误责任追究办法等,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问题线索“凡现必转、凡转必用、凡用必回”,走好监督成果运用的“最后一公里”。要通过完善问责档案、定期横向比较等方式,推动问责的精准化,避免问责时紧时松、时严时宽的问题发生,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应、纪法效应和社会效应。

五是凝聚监督合力。要从制度机制入手,切实解决各相关部门配合力度不够的问题。一要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通报与交流、线索与案件移送、重要问题联合会诊协同监督等有效做法,在严格依纪依法的前提下,实现各监督主体在信息、技术、手段、成果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及时发现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二要强化日常沟通交流。要坚持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通报有关情况,讨论研究有关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综合研判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成因、特点和变化规律,共同研究提出问题查处和源头治理的办法措施,进一步提升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工作质量。三要发挥技术助力作用。可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组织部门配合,共同建立多部门参与的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工作平台,将干部收入信息、车辆、不动产、出入境数据以及巡视巡察、考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查核、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等诸多数据统一进行入库管理,实现有效联网,打通“信息孤岛”,定期分析研判,及时进行预警,力求产生多层叠加网络效应,打造“大监督”格局。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区纪委组织对**区社会事务局、教育局、市政市容局、规划建设局等新区直属的综合管理、社会服务类单位以及各镇街和**个社区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围绕如何进一步拓宽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区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调研。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对新形势下**区群众监督现状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以及对策和办法进行了调研,为进一步强化**区群众监督提供实际依据。

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及相应代表组织,依照法律赋予的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对权力体系、权力运行和权力主体实施的监察、检查和督促的行为。

而强化群众监督,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只有积极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广泛参与监督,才能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端正、作风廉明,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当中,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腐败问题。我们可以从很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只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持同群众的紧密联系,才能保证**区统筹城乡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实现。

二、**区群众监督的现状特点。

**区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各镇街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与社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群众监督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建立起了群众监督体系。根据国家和本地方的立法和政策,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民主参与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信访、举报制度等在内的群众监督体系,群众监督逐步纳入法律的范畴。群众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听证会、开展民主评议政府机关活动等形式,参与**区各项事务的管理,监督新区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群众还可以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人民陪审员制度、社区事务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对所在居住地的组织和相关工作人员实施监督。

(二)落实了群众监督的权利。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居务公开等各种办事公开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群众性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等,使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逐步落实。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也注重机关单位和社区党风廉政的硬件建设,先后设立了各类事务公开栏、宣传栏,使群众有了监督载体。

(三)群众监督形式灵活多样。在监督主体上,既有群众个人对**区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又有群众通过人大、妇联等群众组织实施有组织的监督。在监督客体上,既重视对权力主体个人的监督,又重视对权力机关的决策与执行过程的监督。在监督范围上,从领导的工作圈向生活圈、社交圈扩展。在监督方式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与其他监督形式的配合,监督方式逐步转向快捷、实用、综合。

三、**区群众监督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

群众监督之于**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部分领导干部怕失去权力和信任,不愿接受群众监督;

有的领导干部本身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以各种借口规避监督。

(二)群众缺乏监督条件。广大群众作为群众监督的主体,在权力、资源、信息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对权力的监督往往缺乏必要的条件和能力。一是权力运行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社交往来和家庭状况知之甚少。群众的知情范围狭窄,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群众缺乏实施监督所必需的知识结构。面对党政机关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以及违法乱纪行为的隐蔽性,群众由于缺乏实施监督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往往无从着手,无能为力。

(三)群众监督制度不完善。一是没有相关的制度规范。群众参与和公开办事的相关程序缺乏刚性,或者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没有坚持下来。由于缺乏制约措施和有力手段,执行不力,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无法处理、无权追究,导致群众监督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如社区中的一些与群众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事务,就不严格按程序办事,也不经居民代表大会讨论。二是未能有效整合党内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等其他监督方式对群众监督有利的资源,以致出现“虚监”状况。三是保护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地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信访、举报、控申人遭受打击报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群众监督意识。对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群众监督重要性、必要性的教育和依法行政的教育,使其进一步明确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行使权力,并积极为群众监督疏通渠道、创造条件。对广大人民群众,要着力宣传其享有的各项监督权利,增强其依法进行监督的意识,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行使好监督的权利,保护和调动好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积极性。

(二)增加行政的透明度,创造群众监督条件。继续推进区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对区委重大决策特别是涉及民生和全局性工作,从议题征集、会议决策到结果公开、执行监督等环节都实行痕迹化管理,提高运行质量效果。全面推进部门党务政务公开,要求**区直属机关单位及各镇街设置党务政务公开专栏。大力推进镇社区党务居务公开,让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调动群众对权力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方式上,变事后监督为主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变场外监督为场外监督与场内监督并举。

(四)完善监督保障机制,保障群众监督实效。要进一步深化实施民主决策制度,实行程序化决策,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扩大民主决策范围,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均须经合法的民主程序作出决定。要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抓住任前监督环节,把好“入口关”,实行民主推荐制、考察预告制、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和干部任前公示制等制度。要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举报中心,通过举报网站、电子邮件等手段,方便群众举报,提高信访举报的效率和质量。要强化对群众监督的保护机制,保障监督主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群众监督的激励机制,制定奖励监督有功人员办法,调动群众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党中央和全国人大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对“一府两院”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栗战书委员长指出,在我们的政治体制中,人大就是要对“一府一委两院”起监督作用,人大监督如果不严格、没有力度,那就是缺位和失职。当前,全市各级人大把监督工作摆在履职行权的突出位置,视为关乎权力机关作用权威的重要因素,投入相当精力和资源,但监督的实际效果还不尽人意。问题在什么地方?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围绕做好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我特地选择了“提高人大监督实效”这个课题,目的就想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人大监督职权发挥的主要因素,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切实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这段时间以来,通过对全市各级人大监督工作面上情况的梳理和到基层联系点解剖“麻雀”,我对履行人大监督职责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提高人大监督实效也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思考。

一、监督依然是人大工作的一块短板。

这次调研,我们带着问题而去,接触到的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乡镇人大主席、人大代表也都直面问题、各抒己见。大家认为,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对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及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对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一些没有立法权的基层人大积极探索创新,监督工作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实践经验,扩大了人大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但问题也不容忽视,人大监督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新期盼还有一定差距,监督质量和实效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突出表现为监督工作“不准”“不实”“不严”。

“不准”,就是在监督议题选择上没有抓住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监督准星偏离党委中心工作和地方阶段性重点任务,对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矛盾障碍,如地方债务风险、生态环境制约、国际经贸挑战等重视不足,对一些群众诟病很久的社会焦点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不到位等关注不够,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棘手、敏感的问题不敢较真碰硬,没有顺应内外部环境和中心工作变化去聚焦新问题、拓展新领域,而是凭老经验、按老套路开展监督,把有限而宝贵的监督资源稀释到不紧要不急迫的事项上,给人以避重就轻、脱离实际之感。

审议各项报告时,发表一般性意见多,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少,审议意见质量不高。如此种种“不实”表现,难免使监督成为隔靴搔痒、表面文章。

对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重视不够,文来文往多,例行公事气息浓,存在会后松劲泄气的情况,即便出现审议意见落实不力的情形,也很少采取问责和处罚手段。人大监督因此也就难以对厉行法治、推动工作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不准”“不实”“不严”是问题的表象,究其原因,首先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准确把握人大监督的政治定位和法律定位,不是把监督视为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国家行为,而是错误地看作与“一府两院”唱“对台戏”,怕这怕那、缩手缩脚,工作动力不强。其次是监督机制还不完善,议题筛选、刚性手段应用、跟踪督查、成果评估等环节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撑,影响了监督的力度。再次是监督能力不匹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班子参谋助手作用不到位,社会力量的引入还停留在低水平上,都掣肘了监督的有效性。

监督结束后,发现不痛不痒,不过如此。正是因为监督中存在的“不准”“不实”“不严”,直接削弱了人大监督的作用,拉低了人民群众对人大监督的评价。以增强实效为核心全面加强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必须切实解决监督什么、怎样从严从实监督、靠谁监督这些关键问题。

二、找准重点,使人大监督与党的主张、人民愿望同心同向。

人大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监督什么,栗战书委员长说得十分明白,就是要围绕大局、贴近民生、突出重点,要深入研究党中央的要求是什么,实践需要什么,人民群众期盼什么,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当前,就是要把握xx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突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指示精神,突出xx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突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xx”新xx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把监督重点放在推动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推动中央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在我省全面落实,是地方人大的重要政治任务。要紧紧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的重大规划实施和重要项目推进情况,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等多种监督手段,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以人大监督的实际成效确保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在xx贯彻落实,保证各项重大战略实施不走样。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地方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生态环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议题作为工作重点,找准了地方人大监督工作服务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对确保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贯彻落实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把监督重点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是人大监督工作的指向。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省委对全市六个方面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就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攻坚、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出要求。人大监督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在推动科技创新、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重大议题上选好题、选准题,精准发力、持续监督,推动省委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xx市人大常委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年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开展对财经局、经信委、行政审批局等10个部门进行工作评议,突出对被评部门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列出问题清单,登门交办问题,督促政府及其部门转变发展理念。邳州市人大把城乡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就此作出决议并持续跟踪监督,成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支点,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创新了社会治理格局。这些举措,都为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也使人大监督有为有位。

三是把监督重点放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不是一句空话,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人大监督工作中。调研中,不少同志都谈到,要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群众反映包括信访提出的意见、调研了解到的线索为基础,深入查找、紧紧盯住那些人民群众关注度高、呼声强烈的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食药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和对“山青水绿天蓝”热切期盼,以强力的监督手段,推动政府解决问题,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换届后,xx市人大常委会首个专题询问选择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仅推动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也有力推进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这些范例启示我们,要多从百姓视角查找民生“痛点”“堵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忧心的事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四是把监督重点放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加强对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是人大监督的应有之义。当前,司法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阶段,人大监督要瞄准这一难点,推动改革积极稳妥实施。还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执行难”等问题加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运行过程中不规范、不严格、不公正的行为,保证司法权力依法运行,维护司法公信力,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xx县人大常委会紧盯法院“执行难”这个难点,制订出台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健全和完善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的决定,围绕决定的贯彻落实开展了听取专项工作汇报、询问和满意度测评等一系列活动,持续跟踪监督,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对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刚刚启动,我们要积极研究、认真准备,适时实施。

三、深察实督,使人大监督凸显法律权威。

增强监督工作实效,树立监督工作权威,就是要不忘初心、秉持公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查清症结,敢于动真碰硬,推动那些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样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大的性质、地位决定了监督调研更需挑刺、较真的劲头,更需善用“放大镜”“探照灯”来查找、评判、分析问题。对监督者来说,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围绕监督议题,多渠道组织代表委员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实际,既到相关部门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讨论,又重视实地考察、同步暗访、随机抽查、网络调查,把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堵点查出来,把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弄清楚,把人民群众的强烈诉求问明白,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底数、讲话有底气,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专利法和省专利条例执法检查中,采取直接检查、委托检查、第三方评估相结合,数据分析、个案解剖、共性问题归纳相结合,历史纵向比较、区域横向比较相结合开展调研检查,问题抓得实、点得准,充分反映了我省专利质量总体偏低的现状和专利保护面临的挑战,使人警醒、催人奋进,对相关方面触动很大,也得到了各方好评。

开展专题询问要突出针对性、增强互动性,对重点问题加强追问、跟进监督;

执法检查报告要以讲问题为主,至少1/2篇幅聚焦在查找不足上,发挥好“法律巡视”监督利剑的作用。追究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有穷追不舍的精神,不弄清不收兵,不解决不撒手。

三是依靠人民群策群力。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是无所不在的监督力量。要把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转化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量,成为无所不在的“天眼”。推动人大监督工作全过程公开,通过各类媒体报道审议、询问、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将人大的审议意见、开展满意度测评的结果、监督对象的整改落实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把工作中的不足、法律实施中的缺陷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评议。多渠道搭建平台,听取社会各方面对监督事项的具体意见建议,邀请市民列席常委会会议审议等活动,更多吸引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人大监督工作,使人大监督工作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xx区人大“互联网+”模式和满意度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做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公众参与人大监督的热情,使问题查得更精准、对策提得更接地气,形成人大监督、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合力。

四、严责重推,使人大监督长出利牙钢齿。

如果人大监督问责不严、震慑不足,一些监督对象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就难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敷衍塞责,之前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因此,要着眼于抓好问题整改、推进实际工作,强化问责、惩戒、推进力度,让人大监督长出利牙、咬合有力。

要求“一府两院”在规定时间内报告整改落实情况,常委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行审议。这样,就能把监督的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动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泗阳县人大常委会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实行“再报告”,紧紧咬住监督中暴露的具体问题、突出问题,看解决的办法是否可行、措施是否到位、整改结果群众能否满意,结合满意度测评并公布结果,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

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审议意见落实不力或是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要责成重新办理、重新报告,并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必要时应使用刚性监督手段,保证审议意见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可以探索把实施法律法规、落实监督意见情况纳入国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范畴,使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结合起来,切实从制度上推动监督意见的执行。xx区人大在整改落实中强化满意度测评,对不满意票高于20%的对象转入下一年度继续监督,并建议区政府取消该测评对象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有效增强了各部门对人大监督的敬畏之心。

根据监督议案审议情况,就相关问题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督促有关方面认真落实。这种综合监督、持续监督力度更大、影响更广、效果更好。

五、多管齐下,切实提升人大监督能力和水平。

制约人大监督实效的一个突出瓶颈,是监督能力建设滞后于使命要求。人员配置长期“欠账”,专业能力相对欠缺,是调研中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此,既要强调强身固体,又要注重借助外力,通过整合联动,使监督主体的能力水平有一个质的提升。

一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能力。代表是人大行使权力的主体,夯实人大监督工作民意基础,增强监督实效,必须发挥好代表作用。人大监督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要注重理论武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举办履职培训、专题讲座、考察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能力。要善于把代表工作与人大监督结合起来,发动代表参与监督工作,更多地组织开展专题视察检查,着力发挥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优势,从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中研判形势、发现问题,使代表闭会期间执行职务与常委会监督工作并行,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

二是加强常委会及机关自身建设。以“两个机关”建设为抓手,优化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完善专门委员会设置,调整充实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力量。人大机关是常委会的集体参谋助手,打造一支充满活力、政治业务作风都过硬的机关干部队伍十分重要。要配齐配足人员,积极引进经济、法律、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建立人大机关与党委政府机关干部的双向交流机制,为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加强人大机关工作人员培训,不断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保障能力,努力使干部队伍状况与监督工作需要相适应。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专业力量的作用。与“一府一委两院”相比,人大机关对监督事项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掌握能力往往并无优势,影响了观察问题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精准度和提出建议的有效性。弥补这一短板,必须借助外脑。对环保、医疗等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专项报告,可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评估,提出独立的专业意见,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参考。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可以向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购买咨询和技术服务。积极培育人大智库,充分发挥社会智库作用,对重要问题、重要政策建议开展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建议。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五

区每年新购置拖拉机200台左右,拖拉机增长速度为2%,新车入户率为50%。从我们掌握的情况表明;近三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从购置拖拉机到农三轮,逐步更新换代,发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轮农用运输车为主,农村运输基本被农四轮所替代,拖拉机变为耕、耙、播等农田作业的工具。

二、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道交法》、《行政许可法》、《农机促进法》、《道交法实施条例》以及xxx签发的412号令、农业部的《两规定》、《两规范》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农机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理顺了拖拉机管理的关系,农机监理机构的行政执法地位得到了认可。然而,农机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在张掖市乃至全国普遍存在,在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机安全生产,影响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生存和农机监理事业的发展。

1、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农业机械特别是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如果管理不严和操作不当将会对周围人员、财产、环境造成伤害。区在80-90年代,农机事故年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不但造成农民家破人亡,而且引发农户之间、家庭内部的矛盾与纠风,也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拖拉机经营户相对都是比较贫困、家庭条件普遍较差,也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无力承担因事故造成的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安全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农机事故死亡人数逐年减少,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引发农机事故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有三分之一的拖拉机常年失修,安全设施残缺不全,无灯光喇叭、制动不灵、方向盘间隙过大、连结不牢等技术状态较差,再加上无照开车、违章作业等,农机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农机事故依然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农机监理责任重于泰山,任重而道远。

2、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难度加大。

一是社会进步、城乡发展、农村综合经济能力上升后,农民对经营农业机械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六、七十年代的手扶机到小四轮拖拉机再到三轮农用车、四轮农用车,农民不再是以满足农田作业而购置机械,而是由农机市场为导向,市场引导农民购置适用的农业机械,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农民的意识中,拖拉机不再是一种先进的机器,只是一件农具而已,所以拖拉机的增速为每年200台左右,农用车的增速为每年280台,因此农民对拖拉机入户、检验和学习驾照的意识不强。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种植青一色的制种玉米,农产品运销没有作业市场,而且农业运输被农用车所替代,拖拉机仅仅作为纯农田作业的机具,一年的出勤率按农民常言说的牛-55用的50天,出勤率低,春种夏收后,刀枪入库,所以拖拉机不上公路,基本活动在田间地头,监管的难度非常大。

3、拖拉机费负较重,机手违规现象突出。由于拖拉机作业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间性,每年上路行驾、作业的时间短,收入低,而且都是自用为主,按现在的负费项目,养路费400元/年,年度检验费25元,第三者强制保险费210元,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有的一年的收入不够交养路费。为逃避交费,加之监管不到位,车主不愿登记、挂牌、考证,也不愿参加年度检审验,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

4、农机安全性能逐年下降,安全隐患加大。目前,机型陈旧、使用年限过长、技术性能差、故障多是普遍现象,由于没有一套具体的适用的报废措施和适当的补贴政策,农民又舍不得卖废铁,于是尽管技术状态差,仍凑合使用,再加上驾驶员安全意识差,重收入、轻安全,重使用、轻保养,带病运行,后患无穷。

5、农机监理手段落后,服务不到位。拖拉机年度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安全责任很重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一直延用一看、二蹬、三听的方式很不严肃、很不科学,导致了农机驾驶人员对监理部门产生误解,认为农机监理的入户挂牌、办证、检验就是为了收几个钱,只管理不服务,特别是驾驶员培训中的办人情证现象,使农机监理工作失去了服务的性质,也失去了农机户的信任,我们的工作也会失去社会的认可。

6、农机管理部门机构臃肿,经费短缺负担重。xx年一来,农用车的兴起和兴盛,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农用车的管理上,而放松了自己已原有的基本的管理对象拖拉机。丢了自己的自留地,种了别人的责任田。在农用车兴盛时期,经济收入年年上涨,农机部门的声望也高了,人员增加、财政统筹、费用削减,但都没有对农机部门造成任何影响,农机部门全员上阵搞监理,全区农用车入户率达到85%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11月16日农用车移交后,农机监理收费大幅度减少,收费总额由去年的98万元减少到今年的10万元,办公经费非常紧张,每年局系统正常运转需40万元,今年缺口在30万元以上,尤其是近年来陆续分配来的8个复退军人全靠业务收费支付工资,再加上其他人员的预算外工资、车辆消耗等,经费非常困难。

7、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名存实亡。八十年代国家支持兴办的乡镇农机站,经过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和企业改制、撤拼等,已没有服务项目和资产了,乡(镇)农机专干归乡(镇)管理后,基本从事乡镇的中心工作,农机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乡、村、社三级管理缺腿。所以目前农机监理工作只靠农机管理部门单兵作战。

8、农村各种税费的减免和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对农机监理收费不愿意,不支持,工作难以开展。

三、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议健全政策、法规。《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农机监理机构承担对上道路拖拉机审查登记、牌证核发、年度检验、操作人员的考证,而拖拉机的道路检查权、违章处罚权、事故处理权交给了公安交警部门,没有明确行政许可监督权,造成许可发放与许可行为监督的脱节。

2、争取早日将农机监理机构明确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人员按国家公务员来管理,并根据事业的需要确定人员编制,人员工资及开展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之内,由财政全额拨款,以稳定农机监理队伍,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六

在新形势下,为提升xx公司各级组织对纪检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实施精准有效监督,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进一步了解全公司监督检查现状,加强廉洁风险防控,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监督检查现状。

(一)在政治教育方面上。

始终将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理论学习和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落实“两个维护”政治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规章制度,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自觉把遵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贯彻到履职尽责全过程。

(二)在责任落实监督上。

x公司各级党组织。

书记。

签订履行责任书,压紧压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纪委履行党章赋予的对党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协助职责,开展监督的再监督。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三重一大”制度,突出上级“一把手”抓下级“一把手”的作用。公司领导班子充分用好谈话等监督方式,抓任职谈话、抓监督提醒、抓早抓小抓苗头、抓违纪处置等,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工作格局。

(三)在融入企业中心业务开展监督上。

对于执行力不到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党纪国法的行为,给公司造成恶劣影响、重大资产损失的,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四种形态”“六考察”给予严肃追责处理,形成高压震慑。

(四)在中央八项规定监督上。

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对反复出现、屡禁不止的“四风”问题时刻防范,对顶风违纪的从严从快查处并及时通报曝光,加强警示教育,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五)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上。

在机构改革方面,撤销纪委监察部,设立执纪审查室与纪委综合室集中办公,各司其职,加强了两室工作的合作交流,使日常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在职能方面,将公司重大事项督查督办考核管理等职能予以清退,重点聚焦监督执纪主业,强化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再监督”职能,加强了对职能部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及对职能部门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情况的监督。在制度上方面,按照审查与审理分离,审查人员不得参与审理原则,将案件审理职能划入综合室,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案件审理工作流程。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警示教育方面。

警示教育频次不多,没有将定期教育和适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常态化一体推进,警示教育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制度建设方面。

虽然从内控机制、内部管理、纪律作风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些制度和规定,但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制度的系统性、全局性不强,对纪检干部监督的责任体系、监督方式、责任追究等缺乏系统安排。

(三)监督检查方面。

对纪检监察干部依规依纪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监督力度仍有不足,且多为事后监督、事后惩戒,主要依靠信访举报、审查调查发现的问题线索,主动发现问题不多,发现有质量的线索不多。

(四)队伍建设方面。

部分纪检人员怕得罪人,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了和气。

(五)监督力量层面。

监督力量的整体性、联动性、协同性还不强,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协作机制,往往是各管一块、各自为战,导致有的区域被重复监督,有的区域则成为“死角”无人监督。

三、进一步强化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警示教育。

在公司微信公众平台刊登典型指导性案列等方式,增强警示教育取得实效性。三是拓展警示教育平台,建好用好警示教育基地,加强网上警示教育建设,突出政治内涵,丰富警示教育呈现形式,完善警示教育效果方式手段,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打造常态警示教育课堂。

(二)健全工作制度。

认真分析本单位纪检组织专责监督的薄弱环节,按照党内相关规定,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一是完善联动制度。全面厘清纪检、审计等监督之间的共同点和侧重点,界定各自职责定位,让监督主体把握好各自监督的侧重点。二是完善督办制度。对于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交办的监督事项,及时跟踪掌握各监督的工作进展,必要时采取电话催办、发函督办等方式,督促及时完成整改。三是完善通报制度。以信息简报、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通报各单位、项目部开展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时指出监督工作中的共性或个性问题,为各单位开展自我监督提供借鉴和指导。四是完善准入制度。严格劳务队伍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劳务队伍台账,完善劳务队伍评价体系。五是完善考核制度。通过日常检查、年度绩效考核方式,做到考核指标制定有依据、过程检查有资料,及时通报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确保各项制度、措施、业务工作落实落地。

(三)从严监督执纪。

另一方面,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置问题,切实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两把尺子”。在问题线索处置中,坚持严管厚爱,审慎精准处置,既要查处严重违规违纪违法的问题,又要持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工作,对办事拖拉、标准不高、怕苦怕累、自由散漫、工作纪律松弛等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三是精准施策治理。利用到各单位、项目部检查工作期间,对主要问题进行指导,重点解决工作中的“中梗阻”问题。对纪检监察干部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行为零容忍,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线索,既要查实澄清,还要精准治理。在常规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加大谈心谈话、专项检查工作力度,对干部队伍纪律作风、遵守执行相关制度规则规定情况等开展监督检查,增强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并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不仅要快查快办、严肃追责,还要以制度治理的思维和方式,推动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加强队伍建设。

教育。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自身“免疫力”;

加强对党员。

领导。

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建立加强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使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建设成为一项经常性。

工作。

严格纪检干部准入,拓宽选人渠道,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坚决避免“灯下黑”。

(五)有效形成合力。

协调重要事项办理并指定牵头部门及联系人建立台账强化跟踪落实实现工作对接、整体联动全方位、多层次了解干部队伍存在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形成干部监督工作合力。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纪委三次***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在履行监督首要职责中突出政治考量,从政治角度出发查找问题,及时校准偏差,是题中之义。近日,xx省xx市纪委监委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了解本地区开展政治监督现状。

注重以整治群众身边问题推动党***决策部署落实。坚持把群众反映强烈、集中的问题作为整治的切入点,严肃查处对党的决策部署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以专项整治推动党***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住典型、坚决问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认真开展“问责+清理”专项监督检查,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和“保护伞”。

于监督的全过程,严肃查处违反党章党规、违背党的政治路线、破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推动构建“四个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工作力量,加强衔接配合,实行信息共享,全方位收集掌握联系地区和部门及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政治监督情况,通过综合运用巡察成果、问题线索移交、督促整改落实、以案促改等工作,集中研判“森林”状况。

思想认识不足。有的干部对强化政治监督理解不透彻、不深入,“反腐拐点论”死灰复燃,认为聚焦政治监督,就是只抓小事、虚事,不再抓办案了,反腐败开始转向、纪委要“拉闸放水”了。有的干部片面地认为政治监督要围绕党在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开展,思想又回到了过去无所不管、包打天下的状态,定位不精准、把握不到位。

监督手段不足,目前,政治监督的方式主要还是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看台账资料等常规途径,容易造成重复监督,监督效果也不好。调研显示,在落实政治监督方面,当前查找和解决政治立场问题研究的力度还不够,政治生态像画得不准,精细化、精准化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够。同时,一些基层单位受限于信息化、技术化水平,向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移送问题不全面、不及时,缺乏协作配合,没有扭住关键点。

政治素养不足。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政治敏锐性不高、鉴别力不够,监督普遍是就事论事,看不到背后隐藏的政治问题。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只熟悉党纪条规,但对如何把监督执纪问责与深挖背后的政治问题结合起来,显得很茫然,不知道监督什么、如何监督。

压实“两个责任”。将开展政治监督内容细化为具体条目,融入到市县乡三级组织的“两个责任”清单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政治监督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监委要协助同级党委(党组)共同抓好政治监督。完善责任考核办法,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评中,突出落实“两个责任”开展政治监督的情况,强化对落实过程的控制、对执行结果的考核,对地方或单位出现严重政治性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加强日常监督。纪检监察室要加强对联系单位的了解,检查各单位党员干部遵守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依法行使职权和廉洁从政等情况。同时,通过定期督导、专项督导、通报曝光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生态研判,把压力层层传导到基层。明确各派驻纪检组、各单位纪检委员在参加同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会议、研究“三重一大”事项的会议、集体学习会议、党内政治生活等的同时,要形成监督报告,定期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汇报。

加强部门协作。通过与税务、审计、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合,完善线索移送机制,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大数据”平台。利用信息化建设,完善检举举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监督、大数据应用等工作平台,把纪委监委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效贯通起来,对涉及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同时,健全跟进机制,将问题线索的接收、办理、处置过程分门别类完善到所涉及干部的廉政档案中,提高监督效率。

加强政治巡察。深化政治巡察监督,紧盯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解决“七个有之”问题,尤其是把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作为重点对象整治,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同时,及时开展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督促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对又发生新问题的,严肃查处,把“巡”与“改”联动起来,把巡视巡察的结果作为当地政治生态的研判依据,作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依据。

加强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组织与政治监督相关的业务培训、讨论交流等活动,不断拓宽纪检监察干部的思维和视野,加强对开展政治监督的研究思考,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把监督什么、如何监督作为学习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开展政治监督的能力和自觉。积极探索“以干代训”“业务比武”等实践培训的有效方式,让纪检监察干部在实战中练兵、在竞赛中成长。同时,对涉及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查处,不护短,不遮掩,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自查自纠主要问题,政治思想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弱化。注重具体业务工作,对党和国家政策、政治大局关注不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有时对一些不当言论,不敢当面反对,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在工作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有待提高。二是理论学习虚化。对政治理论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有要求就学,无要求就不学,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对一些法治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表面理解层次,存在“实用主义”现象,学用脱节,学用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

工作作风上有差距。一是认为自己是工作多年了,有时产生松口气、想歇歇的念头,致使工作有时不够主动,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自身建设上有差距。虽然注重加强了自身建设,注重了各种场合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但有时还是有随大流的思想,认为自己已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热忱,可以暂时应付一下目前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一个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和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有力措施。

整改措施,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另是非的具体标准。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真正统一。

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的事业是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发展和前进的,这是保证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中永远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法宝。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已有的经验,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拿出新举措,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

树立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要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甘愿奉献毕生精力;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对我而言,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干净干事的模范。坚定廉洁信念,牢记廉洁、文明执法是队伍的生命线,牢固确立人民授权为人民的观念,坚持做到公正执法,清正廉洁,不以权、以岗谋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八

11月4日至8日,市政协主席刘春桥陪同省政协副主席杨冠军一行赴榆阳、靖边、米脂及部分乡镇街道办和社区就我市平安建设及扫黑除恶和社会治理工作展开充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2019年4月1日全省平安陕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后,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的决定》要求,迅速进行了安排部署。

4月24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榆林市关于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平安榆林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戴征社担任组长,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从严从实从细分解责任,确保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林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我市存在的。

“管党治党不严、干部管理不严、社会治理不严”的问题,细化落实“社会治理不严”的问题,戴书记5次专题听取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工作汇报,4次出席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并作重要讲话。市长李春临3次听取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工作汇报,在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刘春桥主席和政协人大的领导更是通过委员视察、座谈交流、政协提案等方式对平安建设工作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6项重点工作25个具体指标,全部落实了责任单位及追责办法,织密了责任体系。

按照中省要求,着力树立。

“大平安”理念,紧紧围绕省委对榆林提出的“三大目标”和“两个更大”要求,健全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形成了“党委政府+专家+社会组织+群众+互联网”的“五位一体”平安建设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平安矿区建设专项活动,在所有煤矿设立了平安信息员,健全完善了视频监控系统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靖边县探索建立了“135”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聚焦。

“五个再一遍、三个大起底”,紧盯“一个重攻方向”调整工作重心。截至11月20日,全市共打掉涉黑组织13个、涉恶犯罪集团36个、涉恶犯罪团伙33个,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4.23亿元;依法起诉涉黑涉恶犯罪案件44件314人,一审、二审分别判决27件96人和8件32人;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124件,已查结81件154人,查处“保护伞”问题56件,包括榆林市公安局白玉功、艾宝三等县处级干部5人、乡科级52人。中央督导组向我市移交涉黑涉恶线索282件,全部进行了认真核查,核查率100%,办结245件,办结率87%。其中,移交市纪委监委101件,办结68件,处理58人,正在办理33件,办结率67%;移交市委组织部82件,办结率100%;移交市公安局99件,办结95件,办结率96%。先后召开5次新闻发布会,曝光典型案例12批,兑现群众举报奖金46.7万元,195名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人员投案自首。17个重点行业领域摸排涉黑涉恶线索220条,责令停产停业228家,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469个,查封场所(设施)96个,罚款7073万元,清收违规公积金贷款9709万元。

“七大工程”。8月7日,全省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交流会在我市举办。二是注重统筹兼顾。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以103个基层平安建设联系点、12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为基点,聚焦扫黑除恶、安全生产、能源矿产、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统筹开展专项整治,发展完善以“三考三查两述职两点评一鉴定”为内容的考核办法。2019年,对2个县、2个市级成员单位、15个乡镇进行了挂牌整治。三是注重实践创新。与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调研合作机制,多方位、多角度、多领域展开广泛的探索实践。主动与市政协工商联创新开展“政法进商会”活动,推出重大项目服务联系直通车等19条便民利民措施。米脂县作为全市校园及其周边安全试点县,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青少年安全研究所启动了榆林市校园安全合作研究课题。榆阳区大河塔镇“四三”工作模式做为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区,在全科网格精细化管理和枫桥经验的探索实践上形成了一系列可学习借鉴的经验做法。靖边县杨桥畔镇“三包、四定、五访”工作法受邀在深圳向全国同行介绍经验、绥德县郝家桥村“两引领两培育”、子洲县张家沟“德农基金”等工作被法制日报报道。

1.“大平安”治理理念还没有形成普遍共识,个别县区和部门还认为平安建设就是政法、应急管理等部门的事情,没有深刻认识平安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放到同等重要地位去推进。

2.综治中心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市综治中心还在选址论证中。县乡二级综治中心还没有全覆盖,实体化运行的也不多。

3.公众参与平安共建的主动性不强。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足,存在“上重下轻、内紧外松”现象。

1.思想认识有待深化。一是一些县市区和部门还没有深刻领会到中省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战略意义,对开展专项斗争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从资源型城市实际出发总结规律、完善策略不够,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同于一般性工作。二是部分行业部门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政法机关的事,扫黑除恶还停留在整治本行业本单位乱点乱象层面,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对榆林特殊的地域情况、本地黑恶势力的危害性、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研判不深不透,谋划不到位。四是基层单位和重点行业领域对中省市部署没有完全吃透,制定工作方案不细致,有针对性的部署不多,刀下见菜的措施较少,影响了打击效果。

2.责任扛得不实。一是一些县市区和部门扫黑除恶责任未压紧压实,存在“上热中温下冷”情况,一把手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到位,在工作谋划上与各自实际、巡视整改、“以案促改”融合度不高。二是公检法司协调联动不到位,对个别涉黑涉恶案件定性不统一,导致个别案件推进缓慢。三是部门行业没有完全形成扫黑除恶“一盘棋”,涉黑涉恶线索深查不到位,治乱自查自纠力度和主动性不够。四是各级扫黑办对专项斗争研究不深,对“两高两部”的指导意见把握不精准,参谋协调、督导检查、推动落实作用发挥不力,成员单位扫黑办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对本地区、本部门典型案件挖掘不深。

3.线索挖掘深度不够。一是虽然确定了“十大摸排渠道、十种摸排方式”,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层层排查黑恶势力线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重点领域的突破还不够,能源矿产、房地产市场、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挖得不深,违规入股、高息放贷问题突出,有价值线索不多成为影响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二是线索核查周期长,群众希望借扫黑除恶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而举报和摸排出的线索多为一般性矛盾纠纷,工作量大,核查慢,反馈慢,影响群众对扫黑除恶的满意度。三是摸排手段较落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不充分,对线索信息的比对分析、相关分析、判别分析、串联分析不够,预警预测能力不强,未能从线索中提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4.打击力度还不够大。一是查办大案要案数量还不多。与群众举报线索占比情况不匹配,办案数量与榆林形势的特殊性复杂性相比有差距。二是案件办理还不精准。有的政法单位将一般性刑事案件作为黑恶势力案件进行立案侦查,将涉黑涉恶案件作为一般性刑事案件进行侦办。三是打财断血成效还不突出。“打财”方面,战果主要集中在个案上,查封、冻结、扣押的恶势力集团(团伙)涉案资产少。“断血”方面,有的黑恶势力虽然被打掉了,但由于相关单位联动机制不健全、配合不紧密,对财产早已转移隐藏的很难依法有效作出处理,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没有被彻底摧毁铲除。四是专业打击本领和能力较为欠缺。随着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不会打”的问题更趋突出。目前,全市政法系统的一些领导干部,虽然认识较为深刻、工作积极主动,但是由于基层经验不足,系统思维运用不够,对特点和规律研究不透,指导领导的能力跟不上专项斗争需要;而且警力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强,影响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部分办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特别是破大案、攻难案的专业人员和新型技术人才不足,面对黑恶势力向新业态、新领域不断扩展,案件的定性、取证、法律适用难度较大,这些工作保障上的具体问题给扫黑除恶带来新的挑战。

5.打伞破网还在突破。一是深挖彻查力度不够。一些“洗白”和隐藏较深的黑恶势力还没有被打掉,对“保护伞”“关系网”还没有做到一查到底。二是问题线索成案率低,所反映的问题又不够具体,可查性不高,调查取证难,成案率低。三是巡察问责手段不硬。执纪、监督、问责作用发挥不够,与基层“拍蝇”结合不紧,对发现的问题没有做到紧盯不放、一督到底。四是一些领导干部担当意识不够,怕惹人思想严重,打伞破网突破难,致使黑恶势力难以连根拔起。

6.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宣传覆盖不均衡。宣传内容与地域、行业、领域特点结合不紧密,精准化的宣传方式方法少,机关单位和城镇社区宣传力度大、效果好,但偏远山区和农村群众知晓率低。对重点涉黑涉恶典型案件总结性宣传、诠释性报道少,群众对打击黑恶犯罪力度感受不深。二是宣传形式简单。传统媒体运用多,发传单、贴标语、挂横幅等宣传方式多,新媒体平台创新少,下组入户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的少。三是发动群众不充分。有些群众顾虑多,不敢举报的情况仍然存在。现在侦办的涉黑涉恶案件都是提起公诉,很少有人敢或者愿意站出来举报、指证。

7.长效机制比较滞后。一是双向移送机制不完善。纪检监察和政法部门双向移交、共同协查的调查机制不够完善,移送后双向跟踪督办问效不力。政法机关和行业监管部门对问题线索“双向移交、双向核实、双向整改”机制落实不到位。二是行业监管机制不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日常监管不够严、整治措施不够实,源头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三是治安管理有待加强。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黄赌毒、聚众斗殴等治安问题也没有做到打早打小,演变为涉黑涉恶案件的几率增大,以扫黑除恶牵引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好转还需加力。四是抓党建促基层治理的成效不明显。基层党建还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导致政治功能弱化,村民自治机制落实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不够,社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深入,法治保障、德治教化作用发挥不充分,客观上为基层黑恶势力滋生提供了空间。五是考核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仅限于通报、点评、排名等,对责任落得不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问责约束不够。六是对表现突出,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激励不够,把扫黑除恶成效与目标责任考核、评先评优、干部提拔任用等有机结合不够,导向性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1.目前,我市智能化建设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还比较滞后。雪亮工程项目推进缓慢,运用科技手段预警预测预防能力不足,利用大数据对警情、线索缺乏深度挖掘和整合。

2.社会组织的活力还待有效激发,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进展缓慢。我市社会组织整体实力小、资金缺乏、内部管理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公益、慈善、城乡社区服务类较少,且活动开展不够,服务社会水平较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进展缓慢,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相关指导文件没有出台。各项社会服务均有政府部门承担,极少向社会购买。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购买社会服务方面很少有创新动作。

3.基层村(居)民服务和自治工作有待完善。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许多行政事务下沉到镇街、社区,镇街和社区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在本区域内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多重职能和巨大责任,但是现行体制下镇街以及社区承担的责任与拥有的权限出现不对等、倒挂现象,没有真正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现有村级组织出现行政化趋势,且任务重、工作多,“权责利”三者不统一。

认真总结大庆安保维稳经验做法,深入开展校园安全、社会治安、反恐防暴、信访矛盾、生产安全、民爆物品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处理各类问题隐患。

加快建设市县综治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党建引领工程、

“五治融合”工程、全科网格工程、智能信息工程、基层维稳工程、多元共治工程、媒体融合工程、队伍建设工程、平安智库工程、“百千万”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选取。

100个试点(南北各两个县、12个乡镇、36个行政村),先行先试,打造一批试点样板工程,形成榜样示范效应,及时组织推广,逐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全覆盖,整体提升榆林平安建设水平。

“费随事转”,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公益创投等多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形成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城乡社区为平台、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强化社会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进一步完善思路,建立健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长效机制,努力提升社会治理的实际成效。

严格落实。

“一案三查”“两个一律”,以“黑恶积案清零、问题线索清零”为目标,全面梳理、深挖彻查,对能源、交通、金融、物业、新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依法开展专项整治,加强行业监管,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进一步健全完善线索摸排核查、反馈回应机制,公检法部门之间研判会商机制,政法部门与行业监管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机制,政法部门与银行、税务、金融证券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纪委监委的协调联动和高效对接,坚持公安机关与纪委监委同步上案,侦办案件与打伞破网同步进行,确保打伞破网高效推进,为更高水平平安陕西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九

乡纪委监督同级党委,既是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有效预防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探索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的途径”。针对当前乡纪委在监督同级党委中存在的监督体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监督发挥合力等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以探索和改进。

一、当前现状。

纪委与同级党委属于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也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工作体制的特殊性,决定了纪委必须正确处理好党委中心工作和纪检工作的关系,既坚持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又要依照党章赋予的职责,围绕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围绕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同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做到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纪委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努力与党委、政府决策“合拍”,争取同级党委支持,为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正人先正己。纪委要监督同级党委,纪检干部首先自身要过得硬。作为纪委书记,在实施同级监督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担当,始终保持疾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始终顶住权力的重压,顶住金钱的诱惑,顶住利益的引诱,顶住“关系网”、“人情网”的困扰,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在工作中,对群众来信和案件查办中发现的线索和情况,要认真调查核实,该警示谈话的警示谈话,该督办整改的督办整改,该移交的移交,该上报的上报,决不姑息纵容。

积极创新监督载体,广辟监督渠道,实行多元监督、立体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效果。一要强化考核监督。细化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党委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制约。二要加强公开监督。大力推行党务、政务和信息公开制度、民生问题的决策等情况及时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三要完善制度监督。完善纪委监督同级党委重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加强对同级党委的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监督。

二、存在问题。

各级纪委都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并主要是对同级党委负责。在这样的体制下,纪委很难有效地履行其监督同级党政组织和领导成员的职责。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独立性不强。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的监督机关,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使得它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同级纪委的书记只是同级党委的常委,这实际上就使纪检委的监督权受制于党委的执行权。各级纪检干部的配备、任免、调动,同级党委的意见起主导作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工作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主要由同级党委、政府决定。上级纪委的领导,实际上主要是业务工作的指导,领导的力度、作用相对较弱。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各级纪委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很难监督同级党委的主要领导。

二是权威性不够。在现行监督体制下,纪委的双重领导难以落实,同级党委领导往往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导致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当纪委与党委意见不一致时,作出让步的往往是纪委,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纪委实行党内监督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权。党内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目前监督机构一般没有直接的参与决策权,没有对被监督的同级领导干部直接的考察权,在对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立案审查时,没有独立的行使权。这样的监督体制,难以实现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四是乡镇纪委班子专职人员少,业务不强,在具体办案过程中暴露出查办案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对策。

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从我们实际情况来看,不经常的问题比较普遍。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存在时有时无或时紧时松现象。在党委的权力运行过程中,没能履行纪委的监督职能,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应立足现行体制,针对存在问题,围绕保证经常性,增强有效性上下功夫。

提高加强党内监督责任感和主动意识,是搞好监督的前提条件。监督工作不落实,主要是思想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好的自觉性。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有关廉政制度规定,掌握党委内部监督的方法和原则,牢固树立“监督就是责任”的观念,认清监督是对自己负责、对同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真正把监督作为增强班子凝聚力,提高班子战斗力的重要环节。党委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自已做起,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委班子成员的监督指导意识,切实加强党委对党内监督的领导。纪委要认真学习党章、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加强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规定要求,认清职责,明确范围,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克服“难以监督”、“监督无用”等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以对党的事业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的监督。

实践证明,对同级党委监督的质量,与纪委成员自身素质和监督能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十分重视抓好纪委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一要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在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上切实搞好监督,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政治路线的正确方向。二要提高政策水平,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纪委成员要熟悉党纪条规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党委决策当好参谋。三要提高办案能力,提高办案工作人员的办案素质,通过外出培训、以干代训、加强自觉学习等方式解决;同时要充实审计、财会、税务、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进办案人员队伍,整体提升办案能力;加强办案工作后勤保障,保证办案人员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提高办案效率。四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注意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培养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对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坚持真理,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不怕牺牲个人利益,始终忠于党的事业,履行好监督职能。

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应以经常性的预防、提醒、检查为主,把侧重点放在有效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上,并通过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努力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增强监督效果。一要把决策监督作为工作重点。纪委书记要积极参与党委集体领导,认真履行经常性监督的职能,改变决策监督薄弱的状况;要发挥对本单位和班子内部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为党委决断重大问题把好政策规定的关口。二要把监督渗透到党委工作的方方面面。纪委应充分利用组织反腐倡廉检查和参加下级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参与考核班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下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对党委“一班人”的反映,并将情况反馈给党委。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在党委会上及时“敲警钟”;属于个别性的问题,通过找本人谈心加以解决。三要把监督与执纪办案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执纪办案实施监督,可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纪委要通过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查办违纪案件线索等途径,发现工作上、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及时提出加强党风党纪建设、加强管理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党委修正失误,改进工作。

监督立法调研报告完整范文怎么写篇十

xx年以来,xx市纪委围绕学习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突出抓早抓小,提高监督执纪问责实效,在实践“四种形态”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此作了调研与思考。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认识。结合“xxx”专题教育和“xxx”活动,把强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重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意识,切实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乡镇和市直部门通过各种培训形式,将“四种形态”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传递给每位党员、干部,使之对“四种形态”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市纪委通过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会等形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四种形态”重要论述精神,清晰“治未病”、“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四道防线,明确推进监督执纪问责的具体要求并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立足学思践悟,促进各项工作。

(二)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一是重部署明确内容。每年都专门召开会议部署“两个责任”落实工作,还以市委文件形式下发落实“主体责任”监督办法和检查考核方案,明确具体工作事项。二是重督查传导压力。市委、市纪委主要领导、市纪委分管领导分三个层面带领相关人员,深入全市各个乡镇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并下发情况通报。三是重实效严格追责。严格按照《主体责任问责规定》、《落实主体责任监督办法》,进行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极大提高了各级党委和纪委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使乡镇、部门主体责任真正落地生根。xxxx年以来,先后对x起案件进行责任追究,对负有领导责任的xx名干部进行追责,其中正科级干部x人,副科级干部xx人。

(三)多措并举从严监督执纪。主要从健全机制方面进一步加强了监督执纪工作,使“四种形态”运用效果得到很好发挥。一是创新办案机制。在完善“领导分片包案制、全员办案制、首办责任制、阳光办案制”、“责任分解制”、“安全办案制”和“四访三阶段”等办案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案件任务重的特点,又实行了“案件日调度制”、“案件每周通报制”和“信访跟踪提醒制”等机制,为完成全年任务提供保障。二是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在反腐败领导小组中的作用,协调好各成员单位做好案件协作配合及人员抽调工作,形成纪律审查工作合力。三是拓宽信访机制。注重发挥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全方位受理电话举报、网络举报、电子邮箱举报。发布举报专线,建立xxxxx网络举报平台,极大地拓宽信访举报渠道。今年截止到目前,共受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xxx件,其中来信xx件、来访xx件、来电x件,网络举报xx件。

(四)挺纪在前贯彻“四种形态”。重点从抓早抓小、规范程序方面贯彻落实“四种形态”,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一是超前抓早。严格执行xx市纪委《关于建立实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廉洁从政“四早”台账制度的暂行办法》要求,及时提醒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及早纠正一般性错误,防止小错变大错。县区一级,一方面是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在婚丧嫁娶、子女升学等容易违反***八项规定等事宜。另一方面对各部门重大工作项目的实施,上级重大政策的落实,提前介入,超前监督。截至目前,xx已开展“四早”谈话xx人,其中警示谈话x人、批评教育x人、诫勉谈话x人。二是常态抓小。抓小不是指问题小,而是指一个问题在没有发展到严重时,就要纠正和查处。抓小,应主要抓好“四风”问题的查处,确保八项规定的落地生根。抓小,贵在经常,也难在经常。为此,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全市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四风”问题常态化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和《机关作风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常态检查,全方位对干部进行监督。三是程序抓严。在严格落实《xx市纪委监察局谈话函询工作规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谈话函询责任分工。由分管案件的副书记具体负责谈话函询工作,由信访室和案管室具体负责实施,严格把握谈话函询流程,确保谈话函询运用得当。截止到目前,开展函询xx人。

(五)从严要求打造反腐“铁军”。认真组织开展“xxx”常态化活动,增强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意识。一抓学知践悟。在集体学习日中,重点学习《廉政准则》、新《处分条例》、优良家风和家训,使干部时刻守住廉洁底线。二抓内控外评。编发了《xx市纪委监察局纪律手册》,让委局所有干部提高自身纪律意识。制定下发了《乡镇、部门主要领导民主评议委局中层干部活动方案》、《委局内部全体干部相互民主测评方案》,从工作、生活多角度测评,最大限度反映干部真实状态,强化干部自律意识。

一是认识理解不到位。“三转”以来,纪委一改以往战线过长,力量发散,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实的情况。全力聚焦主责主业,突出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执纪监督问责,这是回归党章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模式,一时间难以改变。比如,有的干部仍然满脑子装的是线索和案件,有的地方依然重视大案要案,等等。因此,在认识和运用“四种形态”上,还需要在思想上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二是尺度把握不准确。“四种形态”是新时期党***立足高远,提出的新的尺子,要想完全掌握,灵活准确运用,对于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来讲也需要一个学习领会的过程,因此,目前,在实践“四种形态”怎样衡量纪委履职理念和成效的标准、如何体现纪律检查的特质等问题上,还存在认识模糊,在思想认识上还不能完全跟上的问题。

三是压力传导不够强。践行“四种形态”,单靠纪委落实监督责任是不够的,必须要党委真正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把主体责任担起来。从目前基层实际情况来看,市委和市纪委在落实“两个责任”上,能够做到认识准确、执行到位,但个别乡镇和部门在落实“两个责任”上还存在不平衡的地方,存在主体责任落实力层层递减、监督责任落实力度不够大等现象。

四是方式方法待转变。基层目前在信访举报受理、问题线索管理、纪律审查和案件审理等环节,还没有完全将“四种形态”贯穿到各个环节,不能完全体现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动辄则咎。比如,在线索处置环节,存在对党员干部问题线索管理尚未做到全覆盖、对问题线索处置不及时、对线索处置跟踪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在执纪审查环节,存在以抓大案要案为主、处理方式把握不当等问题;在执纪审理环节,存在审理工作重心偏离、审理文书纪律特色不鲜明、案例剖析不深刻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把思想观念转过来。要牢固树立“党委用干部,更要管干部”的观念,真正做到干部管理全面从严,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运用好“四种形态”,着眼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局,抓早抓小,既盯少数“烂树”,更放眼整个“森林”,善用党章党规党纪,通过常警示、常提醒、常告诫、常约谈,真正把队伍管起来,体现市委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要用一把尺子量下去。要严格按照“四种形态”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执纪监督问责尺度。一要紧紧抓住“绝大多数”,该咬耳扯袖的就要及时提醒,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二要狠狠抓住“大多数”,该轻处分的就要轻处分,体现组织的厚爱。三要严格抓住“少数”,该严肃处理的就要严格执纪,宽严相济,对违纪行为“零容忍”,体现纪律的权威性。四要坚决不放过“极极少数”,重典治乱、警示震慑,既盯住少数“烂树”,更放眼整个“森林”。

(三)要把责任真正担起来。要践行好“四种形态”,就要把“两个责任”牢牢的担起来。“四种形态”是执纪监督问责的具体体现,既是问题清单,也是责任清单,既需党委在净化党内关系等方面主动担当,也需纪委在纪律审查等方面积极作为。因此,必须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四种形态”、“六大纪律”落实到教育提醒、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去,发现苗头马上去管,触犯纪律及时处理,增强履责主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及时阻断从前一种形态向后一种形态发展的路径,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

(四)要在执纪方式上求转变。要从以往查办大案要案为主向全面监督执纪问责转型,紧紧扭住纪律不放,抓早抓小,动辄则咎。要紧扣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三个环节,紧紧围绕“六大纪律”,在从严执纪、分类处置上下功夫。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纪律审查既要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也要重视审查轻微违纪行为,逐步加大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比重,真正起到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的作用。

(五)要将长效机制建起来。针对目前基层普遍缺乏“四早”预警问题,在探索实践“四早”台账制度过程中,积极完善“四早”预警五项制度。一是问题线索筛查制度。对“四早”问题类的举报,报请领导批办转办,确保“四早”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初核了结案件转办制度。对因证据不足或查无实据初核了结案件,一律转办涉事干部所在单位纪检监察组织,对涉事干部进行警示谈话。三是重要时间节点预警制度。针对升学宴、参军当兵宴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全市下发排查预警通知,主动开展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四早”问题,及时进行预警谈话。四是重要事项指定排查制度。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补助、机关财务管理等重要事项,指定乡镇、部门开展专项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四早”问题及时处理。五是重点监督责任倒逼制度。对自查没有发现“四早”问题的乡镇、部门,市纪委进行重点监督,随机开展监督检查,一经发现“四早”问题,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纪检负责同志的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