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精选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8:44:19 |
  • ZTFB |
  • 10页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是思考的结果的融汇贯通。如何充分利用总结的作用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希望以下的总结范文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方向。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一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我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下,运用卓越课堂的教学理论,大胆进行教材重构,打破以往纯理论的教学,以台钻为载体,创新性的引入v带安装与张紧的实践操作,设计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台钻v带传动部分的安装与张紧”的任务中,实景教学,将理论内容实训化,教学过程场景化,定为80分钟教学内容。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在课前准备方面,我对教室进行了大胆的布局创新,设计便于学生小组学习的台钻实训工具台,与教室后面的数字化讨论区共同形成理实一体化钳工实作室。

1.理实一体化钳工实作室。

构建学习小组:将全班同学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为7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立组长、it委员、评价委员、记录委员、实践委员。课前准备好了“学本式”学生任务书、小组操作考核表、台钻、实训工具、表彰最佳团队的奖杯。

二、教学过程及环节――先学、后导、互助、展评。

1.先学――自主学习,明确任务。

“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核心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实践经验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越深,学生对课堂的喜欢程度也就越大。先学就是让学生当堂自学,主动去预习,这是卓越课堂的第一步。

2.“学本式”学生任务书。

2.后导――生做师导,引出难点。

后导是教师“因学利导”,让“教堂”回归“学堂”的本性,让“教师”回归“导师”的角色。学生自学过后,进行自助的练习,将自学的成果运用于实践操作中:请一组学生到教师操作台,结合任务书中的操作步骤对台钻的v带传动部分进行安装示范操作,教师退居二线,进行必要的指导,解析安装要点。其他小组观摩后分别在各自操作台上由实践委员带领进行安装操作。待7组学生均完成安装以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通电试运行台钻。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台钻典型的非正常运行现象后产生疑问,从而迫不及待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学的难点――v带的张紧。

3.互助―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互助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生教生,生帮生,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有助于因人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室难以面向有差异的学生这一教学上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思维交流和智慧催生,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在互助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钳工实作室数字化讨论区的信息化平台,由各小组it委员组织全组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将搜索的相应的资源上传到“各小组网络学习资料包”里,教师针对这些资源进行汇总,并整理成“张紧”的网络课件,上传至各小组的网络硬盘,各小组下载后由教师引导学习,师生共同归纳张紧的知识点。以信息化资源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助、师生互助的过程,学生基本了解v带传动张紧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探究中主动发展,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后他们就希望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对之前安装的台钻的v带传动部分进行张紧的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及评价委员完成任务书及操作考核表自评部分的填写,教师巡回指导,技术纠正。

4.展评――展示评价,总结提高。

本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以达到生生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请各小组展示委员组织小组成员通过多媒体展台展示小组资源包,讲解v带的安装和张紧过程,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其它小组的评价委员依据操作考核表互评部分进行评价。在展示与评价的过程中,小组间交流补充,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接着教师评价,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进行点评,依据台钻运行情况、任务书完成情况及操作考核表操作规范情况,选出最佳团队,颁发奖杯。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以达到生生互学的目的,最后请最佳团队代替教师进行课堂小结,结合ppt、板书及实践操作过程,展示与回顾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体系,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感受。

三、教学效果。

在这一堂课中,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显性”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隐性”主体。在多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尝试放权于学生,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一是通过网络学习,体验到了信息化交互的便捷;二是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慢慢忘记了教师的存在,课堂主角不知不觉地转移到学生“自己”。整节课,学生在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实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总结。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先进的课堂文化引领区域课堂改革,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学本式卓越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其教学模式“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式+各学校变式,由此形成一个容易操作的模式群,形成一个基本稳定的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龙建刚。《从课堂文化出发,构建卓越教育殿堂》。广东教育。06期。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二

学校推行“学导和谐模式”进行教学已有几年。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一、对于“学”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学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我们常说但有时做不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浅尝辄止,导学环节中教师有时起了绝对主导作用,拉拽着学生走,“教”并不是真正地在为“学”服务,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在进行。因此,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积极性。长此下去是可怕的,学生便懒得试学,即使试学也是装样子给老师看。学生也会懒得动脑,因为最终老师还是会讲解的。学习会变得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老师与家长的强迫行为。

二、活学环节像在作秀,点到为止。不仅是我的课堂,很多老师的课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活学环节推荐的'书目、建议开展的活动,似乎就是为了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的,似乎告知学生便完事大吉,没有真正的引导,没有真正的练习,没有恰如其分地检测交流,做做样子便宣告结束。这样子只会耽误学生的时间,浪费学生的生命。

三、缺乏深入地思考与研究。因为学校要求用这种模式上课,所以只能这样上课。很多老师为模式而模式,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究竟该如何做好。似乎挂上“试学”“导学”“活学”的标签便是“学导和谐教学”了,没有领悟其内涵,没有明白其真正意义,所以很多时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地实施好“学导和谐教学”,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三

视导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大检阅,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次大提升,更是课堂教学的大激励。在这次视导中,我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设计了一节课,课上重点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126策略,遵循严谨预习――喜悦展示――幸福反思教学环节,受到了视导领导的指导和表扬,通过这次视导我尝试到了我校教学改革的喜悦,并有了些许的收获:

1、小组合作学习已成功迈出第一步,课堂教学已渗透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已初具规模。

2、小组的`合作交流已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而是有目标、有效果的交流,学生的小组合作已初成习惯。

3、小组合作已面向全体,而不是只面向学习较好的同学身上,后进生出积极参与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如何更好的对小组进行有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

2、如何更好的设计好教学流程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特长充分展示的平台。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四

肇庆市实验中学姚星海。

【内容摘要】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但,随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广泛开展,逐步暴露出其缺点和不足: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用录音代替范读,用录像代替讲解,用投影代替板书;预设的投影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不利于师生共同探究;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日渐成为时尚、潮流,许多学校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选语文优质课的必备条件。前天看到一则消息说,某地开展语文教学竞赛,由于当天停电,主办者无奈只好把竞赛推迟一天。是否离开了多媒体,我们的语文老师就不会上课了呢,抑或语文课堂离开了多媒体辅助就无法开展了?毋庸置议,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等特点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扩大了课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随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它的弊端也逐渐呈现出来。

一、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视频、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然而语文课是一门艺术学科。她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美,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的事物展现在你的面前,使学生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

听一位教师上姚鼐的《登泰山》。文中描写日出的一段文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绚丽壮美。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领悟作者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上课老师选用一组美丽的日出照片做成一个色彩艳丽的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去体会、理解。很美丽,很具体,但总觉得美中不足,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不出来,未能深刻体会到日出时那瞬息万变的鲜艳色彩和日出的动态。课堂上,学生当然是很兴奋的,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哇!好美啊!”但学生们在很投入地看,他们有没有很投入地想呢?在欣赏的同时,学生们只会告诉自己,原来日出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不能不说,是多媒体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学生的思想中就把它固化为“这个样子”的。

语文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感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来自图片或者动画,他应该来自文字本身,来自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那熔古铸今的无边的意韵,来自上下五千年无数的诗魂、文魂、爱国魂所寄托于文字的那种人文精神。我觉得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二、用录音代替范读,用录像代替讲解,用投影代替板书。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听一位教师上《定**》,她用多媒体反复播放录音,让学生去体会去模仿,但效果不佳。而在广东省阅读课教学竞赛上,一位教师也上也上《定**》,她先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遍,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很快提高,而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断深刻。整堂课就在师生研读朗读中高质量地完成。该堂课获得评委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而且,教师范读时的表情、体态语等,都是录音无法带给学生的。听一位教师上《陈情表》,她以深情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师生。朗读到“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不知怎的,她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课堂一片寂静,学生被老师的情绪深深打动。

教师范读少了,学生的朗读也日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读书声越来越稀小,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

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手段,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读?答案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多媒体辅助中,课堂教学的板书也被预设的投影所代替。教师事先准备好课件内容,忽略板书,甚至舍弃了板书。板书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许多时候,板书是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共同参与的结果,它是活动的,随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不断充实完善的,学生根据板书能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复习课堂教学内容,而预设的投影是无法做到的,它甚至会使师生互动变得僵硬,影响学生对试课文更深刻的理解。

三、预设的投影使教学过程变得机械化程式化,不利于师生共同探究。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参考书上对课文的分析设计成若干张投影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而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导到预设的答案上,从而顺利地展示预设的投影,完成教学。又以前面上《定**》的教师为例,她在备课时可谓做足功夫,做了大量准备。她把对苏东坡的介绍、对《定**》的分析理解等等大量信息预设成若干张投影片,然后想方设法要引导学生得出预设的理解,以便出示投影片。谁知学生并未按教师预设的答案对理解课文,教师反反复复“启发”“引导”都无法出示投影片,最只好说“现在我展示我对这首词的理解”,把预设的投影展示完毕就下课了。这样的机械化程式化的投影展示,是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效果,也违反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人们经常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观念、想法不同,每个人的体会也不同,作品在每个人心目中所塑造的形象也不同,我们不能用预设的答案去“引导”学生。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这就避免不了一些同学提出比较个性化的问题,也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显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这也是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而多媒体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限制,尤其是老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步引导学生去理解自己设计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埋没了一些有创意的见解,这种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其“实施建议”中进一步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预设答案的投影正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拦路虎。现在许多所谓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正充斥这类预设答案的投影,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反思。

四、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不利于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一直以来都是较为提倡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扩展,又有感情的交流。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等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d语言、动作、神态,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中“人”与“机”交流缺乏能动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看的是荧屏上的图象。教师忙着操作机器,播放课件,既不深入学生中间,又不去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显然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学生对学习本学科的兴趣自然大减,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我提出以上弊病,不是要否定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是要语文教师回到一张嘴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中,只是提醒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在设计课件时,更想想新课标的要求,要估量自己学生的实际,要更灵活,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发展空间。毋庸置议,多媒体辅助给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也给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在不断摸索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新路子,在不断的探索、反思中有些许个人体会,希望得到行家的指教。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渴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适当利用多媒体有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祝福》的一个教学难点是祥林嫂的眼睛。鲁迅先生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睛的刻画,可谓别具匠心,叹为观止。祥林嫂眼神的变化反映出祥林嫂命运的变化,我们读样林嫂的眼睛,就读出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磨难,正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刻画祥林嫂眼睛的时候,鲁迅先生仅仅借用了几个动词“顺”“直”“瞪”“瞥”“轮”,就体现出旧社会是怎样让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力量的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的;即便是同一个动词,也有丰富而不同的含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我在教学中把电影《祝福》里表现祥林嫂眼睛的几个镜头进行了剪辑,组成一组教学片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将来自投影仪、录音带、录象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象以及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它还能对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建立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了起来,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通道,而且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容易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更多信息,使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教学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葛朗台的形象,我把果戈理《死魂灵》的泼留希金的形象、莎仕比亚《威尼斯商人》的夏洛克、《儒林外史》的严监生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透过细节描写理解各个吝啬鬼形象,并从中获得对他们各自生活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各自所属的那个阶级的某些侧面的认识。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阅读分析文章时,往往会“卡壳”,这是因为在大量枯燥的文字面前难于理解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所致。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学、声音、图象等方面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形象、直观的功能,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这样难于理解的也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讲解文章的重点内容时有时候用语言描述的话也很难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这时候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优势,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把握重点,使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写作文时,学生如果对该作文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会束手无策,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这一难点,用软件的形式将作文的素材展示出来,或文字或图画,或三维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生动、鲜活的素材面前,有话可说,有感而发。

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很难理解贾府的平面布置,从而无法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有个教师上公开课,把贾府的平面布置图以及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设计成动画,难点就迎刃而解。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之后,也对广大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一工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怎样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快乐王子。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五

优点:

1、活动题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将《愤怒的小鸟》这一款非常流行、有趣的游戏人物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象,孩子们既熟悉又喜爱,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欣赏、创作兴趣。最后环节教师给孩子欣赏了大量动画形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验到动画形象给生活增添的美好感受,整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就是课程生活化的很好体现。

2、活动设计游戏性、趣味性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整个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寻找关系、观察不同、发现特点、设计制作等环节展开,游戏式的活动方式让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其中,迫不及待地完成任务。

3、问题设计开放巧妙,师幼互动好。启发性、开放式的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递进性、追问式的提问提升归纳幼儿的经验。本次活动中,吴老师善于用追问的方式提醒幼儿仔细观察、深入欣赏,帮助幼儿用完整语言进行表述。每次幼儿回答之后,老师能给予有效、积极的应答,既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又进一步概括总结提升,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4、注重幼儿的整体发展、关注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孩子们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语言、数学等经验,如:让幼儿说完整的话“我喜欢………因为………”、让幼儿说出第几排的第几个等等。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老师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发言表达、制作交流的机会。老师很好地在一个活动中体现了《指南》的实施原则。

建议:

1、进一步突出对鸟类明显特征的欣赏与分析,如:鹈鹕的嘴巴、猫头鹰的眼睛等,为创作做铺垫。

2、小组合作操作阻碍了部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是否能改为个人创作。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六

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节课上不在状态呢?其实每一周的开始上课的状态都不是太好。这可能与双休日的休息有关。在家还没有休息够,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愿。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师也有这种表现。其次课前的注意力没有在备课上。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还有,在课堂开始时导语没有做好。开头很重要,它甚至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在上课时我说:“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大师出现了。大家说他是谁?”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么政治主张呢?”我接着问。这下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中国古代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70多个学生中就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令我比较失望,影响了接下来的上课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

我串讲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几个问题只要略动脑筋都能回答上来。因此,我没有让学生讨论,而是引导大家把答案说出来。这也是课堂上做得不足之处。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七

反思课堂“得”“失”: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八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学生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今天我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着写教学反思的机会,我就谈谈在这次开课中的“得”与“失”。

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富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安排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并指导他们分类整理。这样活动就能为文本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中可以质疑,互相解决问题,交流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用读书卡片的形式归纳整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温故而知新”,这样可以巩固学习的成效。

4、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1、学生在汇报自己的翻译情况时没能注意形式的变化,使得气氛较沉闷,学生注意力没能高度集中。

2、文言文应该在诵读中理解,但我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没有充分的让学生接触文本,朗读不到位。

3、我设计的整理活动形式很好,但学生要有时间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学完后做效果会更好。

4、在学生讨论中心论点时,没有紧紧围绕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得学生的理解还不够到位。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务实,把每个问题都要讲透,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设计才会出彩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鉴于是诵读欣赏篇目,在设计教案时,注重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备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以诵读为主线,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采取诵读、点拨、讨论、质疑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由几个板块内容构成: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诵读训练”;第二板块“深入文本,品读赏析”,具体又分合作探究、疑难字词释义,探究文章主旨、赏析论证艺术,吟哦讽诵、积累经典;第三板块“古为今用,拓展迁移”,设计一道开放性思考题谈谈“和”的新意,力争让学生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运用现代观念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文章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文言经典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吸取民族智慧;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底蕴,应当成为所有教师在教授经典文言文时的终极追求。

助教教学反思范文汇总篇八

水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每天都需要用水,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每次让孩子们去入厕,我总能发现她们没有拧紧水龙头,本主题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从日常生活中学会节约用水,保护、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认识水的特征及对人类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熟悉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探索欲望。

为了让孩子了解水的重要性,能够节约用水,所以我选择《来玩水》来开展这次活动。以下是我通过这次活动的几点反思,首先在活动目标上,我制定三点:

1、在游戏中感知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特性及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2、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现象。

3、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在活动中这三点目标基本达到,感觉还是比较好。

其次在活动准备上,我准备了装水大脸盆1个,一次性塑料餐具若干、杯子若干,各种小石子、小玩具。这些玩具都是来自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幼儿很感兴趣。但事先本人只准备一个大脸盆,担心多个看不过来,可只有一个大盆,全班幼儿太拥挤了,场面有点混乱,有的小朋友只顾自己看,所以这点没有考虑好。

最后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了几点优缺点:

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了解到,低幼的孩子大部分都喜欢玩水,对水特别感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幼儿兴趣很高。

2、我在让孩子自由玩水探索的时候,有水洒在地上,而我没有急于干涉,只是在观察,给予孩子更多的探索时间,这样才能使幼儿自主探索动性时欲得到满足。

3、在引导孩子感知水的流动性时,我把一个杯子里的水向空杯子里倒,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孩子们都能很快的说出水是动的,他们不会说水是流动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还是不足,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的表达出来。在以后多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