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2:29:54 |
  • ZTFB |
  • 7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教育应该怎样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些总结范文的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优秀的写作参考。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一

小学教育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坚持“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首先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1】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民主教育研究。

摘要: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思想与时俱进。

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时,他就喊出“民主第一,民主至上”的民主教育主张。

他要求“大家学习民主,创造民主的新中国;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新中国”。

他的民主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思想,也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曾对民主教育如此定义:“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

在反民主的时代或是民主不够的时代,民主教育的任务是教人争取民主;到了政治走上了民主之路,民主教育的任务是配合整个国家之创造计划,教人依着民主的原则,发挥个人及集体的创造力,以为全民造幸福”。

1具体案例。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生活教育理论的创始人,对于民主教育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他有很多论述。

民主教育,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对老师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民主教育。

1.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不断完善,教师已经不再如过去般是课堂中的主导角色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除去课堂上的老师角色外,更多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地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凡事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和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亲其人,信其道”,逐渐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老师,他刚才打我!”“老师,是他先打我的!”对于一个一年级的班主任来说,类似这样的告状每个课间都在上演,在大人眼中也许是件无所谓的事情,可在孩子们的心里,这就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儿了。

每一天,除了备课上课以外,我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处理这些“小事”了,甚至有的时候,一个孩子还没说完,另一个就来了。

在当教师以前,我以为对专业的研究、教学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然而实际工作以后,很多观念都改变了。

教育必须随着新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方法。

要“在民主的生活中学习民主。

在争取民主的生活中学习争取民主,在创造民主的新中国的生活中,学习创造民主的新中国。

这是客观形势的要求。”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我总是亲力亲为,绝不会因为成绩或长相而有所偏袒,必要的时候还会找一些“见证人”还原事件真实,不听片面之言。

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

教育必须投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学生总有一天会走出学校踏入社会。

民主教育的首要品格是求“真”,讲真话、做真人、过真实的生活,在学习中培养真性格,在生活中培育真性情。

1.2同学相互之间的民主。

在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对学生缺乏了解,我采取学生自我推荐的形式选取了一名暂时的代理班长,之后这位代理班长的学习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好,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班长一职,我便直接确定她为正式班长。

然而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个个都充满了自信,即便这位班长已经足够优秀,依然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服气。

于是下学期开学,我让学生进行全班投票决定班长名额,这让学生们十分踊跃,大家纷纷上台来“演讲”,最后选出的班长也是让全班信服。

令我奇怪的是,“前班长”竟然没有来竞选,我找到她询问原因,问她是否想当班长,她说有一点点想,我不解的继续问道:“既然想当,那为什么不竞选呢?”她说:“我妈妈说了,我已经当过一次班长了,应该把机会留给其他没有当过的人。”此话一出,让我感到自己实在是低估了一年级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在中学或是小学高年龄段中,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关系更容易被建立,因为学生的心智都趋向成熟,而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不少教师把孩子想的太幼稚了。

也许在课堂上以“亲爱的小朋友们”开头可以积极地调动气氛,但在课后,某些问题依然不需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说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我们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让他们有自由的想法和创造,如若硬要强加老师以为正确的想法,那便不能称之为民主教育了。

1.3本地生与外地生之间的民主。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乡镇农村小学,招生范围较广,生源较杂,班级通常都是本地生与外地生对半分。

照理来说应当一视同仁,然而一些必然因素总会导致两者的差异。

比如名单的分配,本地生在前外地生在后;开学以后外地生需要交纳各种信息材料以证明其合理、合法的学籍身份,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外地生潜移默化地感到自己的不同。

如若合理指引,这将是两者共融共成长;如若教师再出现一些偏袒现象,极易形成小团体、导致两极分化等不良后果。

陶行知指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阶级信仰,城乡远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有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创办学校和管理教育的权利。

按照他的理论,民主教育的对象是全民,从这一点上说,民主教育就是全民教育,全民机会均等的教育。

本地生与外地生在受教育的权利上是均等的,他们所受到的对待也应当是均等的,然而这之间的权衡,依然需要教师和社会整体的认知改变。

2小结。

民主教育是是当下中国的重大议题,也是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的潮流。

陶行知在去世前不久畅想到:“民主的时候已经来到。

民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对于民主的生活还不习惯。

但春天已来,我们必须脱去棉衣,穿上春装。

我们必须在民主的新生活中学习民主。”作为一名刚刚不久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自己要走的教育之路还很长很长,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任重而又道远,且行且努力。

而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是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与充分运用的,如何实现教育教学民主最大化,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民主如何去开展,民主教学课堂该如何去打造,这都是笔者需要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

以上试论,是自己半个多学期的教育教学切实体悟,与君共勉。

作者:樊小纤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小学。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强调教师转变思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小学教育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都要坚持“以学定教”作为核心理念。

首先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要求;策略。

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教育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小学教育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

采取有效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能够更好地行使学校对教育的管理职能。

能够贯彻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相比较新课改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要求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育教学正在一步步迎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这要求代表社会、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后,小学教学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的需求展开。

不再单一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追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现在的小学为了实现这些转变,对于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要求的精髓,就是“以学定教”。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可以这样说,新课改的内容既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基本保障,是培养满足新时期标准人才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针对性以及服务性,以便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分析。

观念是行动的心理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管理过程当中,要时刻追踪教学管理效果,保障教学管理的连续性、综合性。

运用创新的管理手段,增加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分量。

保障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监督权,让教师帮助形成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系。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管理原则,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从创新的角度推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

这就需要学校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以及安排给学校的基本任务,并不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向。

例如,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评价策略。

对每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处理,再进行质化评定,将“自评”与“考评”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办法,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将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高度,具有很大的规范作用。

要想增强师生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视,落实各项教育管理措施,就要将其关进制度的“笼子”当中。

在完善的教育制度之上,提升学校和教师的执行力。

这就需要学校对自身具有的教育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剔除不适合新课程改革的部分,转变落后的陈旧观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新的教育管理目标指引下,制定新的管理制度,缩短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距离。

除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提升教育制度的执行力。

在执行力上,学校要设计一套可行的奖惩措施,树立良好的管理榜样,杜绝不良的管理行为。

学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只有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效果,提升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发挥其最大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凸显了十分重要的价值。

以此为出发点,为小学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因此,我们要端正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态度,认清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创新的管理策略。

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以此为重点研究对象,寻求有效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1]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5(15).

[2]郭开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缺位”与“补位”: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1).

[3]吕月青.小学教育管理中侵权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6(15).

作者:李桂荣单位:吉林省柳河县孤山子镇政府。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二

论本雅明艺术救赎思想。

论作家的超越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探究。

费耶阿本德的“增生原则”探析。

论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学说。

论中国民本伦理思想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作用。

论残雪小说的超验写作。

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神秘现象研究。

魏晋时期卫氏家族书学研究。

论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当代意蕴。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三

您好!

我怀着十分真诚和坦率的心态,向您展示一个学子的心路历程和不倦追求。或许,这短短的几页文字不足以概括我的全部,但是,我期待着您能给我一个展示才华和能力的机会。

我叫xxx,出生在xx省xx市的一个郊区农村。,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xx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学专业。回首十几个春秋的求学历程,由农村跨入城市,在我的身上既保留了农村孩子的.坚韧和朴素,也经历了现代文化与科技的冲击和洗礼,使我养成了自重、自信、自强的性格。

钻研专业,博览群书,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标。几载寒窗苦读,我收获颇多。在基础知识方面,我重点学习专业课程所需要的知识,翻阅大量的历史书刊,熟练掌握了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脉络。同时,我又广泛阅读文史哲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素质。面对知识时代的冲击与挑战,我还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之中。,我一次性通过了日语国家四级考试。目前,我已能熟练地操作windows、word等软件,并且能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开发工具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

大赛。,我组织历史系舞蹈队参加学校举办的“大学生交谊舞大赛”,获得了团体优秀奖和个人展示奖。工作上的踏实勤恳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19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进入大学后,我参加校内各种协会,多方面发展自己。我曾参加历史系话剧团,担任剧中的主要演员。作为实践活动,曾多次到长春附近的中小学参加“与中小学不断线活动”,课余时间,我又不间断地担任家教,这些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而且也使我了解到当代青少年的特点,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实习期间,我认真备课,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课堂气氛十分融洽,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

感谢您耐心地阅读了上面的文字,再次期待您能给青年人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成绩和敬业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您的无悔选择!

诚心切切,急盼回音!

此致

敬礼

xxx。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四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件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交互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政府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兼职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1。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五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方法论研究。

·论毛主席《矛盾论》中的易学思想。

·哲学大师尼采的思想。

·论培根的哲学思想。

·《孟子》思想在当代的理解。

·从“乌合之众”一词浅谈“思想霸权”

·由《论语》看交友之道。

·雷锋精神如何化解现实的道德焦虑?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六

西方哲学流派迭出,理论丰富,要做好历史性的研究就必须根据其演变历程,追根溯源,梳理出脉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教条主义哲学史观的影响,我国的西方哲学史研究一直遵循着这一基本模式,即哲学史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发展。实际上,西方哲学的演变进程包括许多哲学要素的发展,常常显现出一定的脉络。这些思想的脉络在历史上相互交织,成为了西方哲学史特定的研究对象。把握西方哲学史的脉络可以有许多维度,只有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去透视历史才能从各个侧面去把握西方哲学史的整个图景。这也是追寻西方哲学史线索的意义之所在。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这个维度强调的是“哲学”,而不是“历史学”或其他。例如从哲学家的师承、学派、哲学的概念、问题、体系、方法等视角来把握的脉络就是突出了“哲学”的维度。

首先是以哲学概念、范畴和哲学问题的变化发展为线索。西方哲学史家们在这一方面早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就是以哲学家们的种种“问题”为基点来展开对各个哲学体系的阐述的。作者叙述哲学家的哲学体系时,大都先讲其“问题”,“探讨的问题”、“注意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思考的问题”等等。但是梯利只是以问题作为体系的开始,不是始终以它为线。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则算是一部经典的问题和概念的历史。虽然伽达默尔曾以文德尔班没有针对问题提出新问题为由,判定其哲学史为假问题史,但是从对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性研究上看,我们不能否认《哲学史教程》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概念、范畴是哲学的基本元素,研究哲学离不开对概念、范畴的哲学史梳理,而每一个哲学概念、范畴又都与某些哲学问题相关。至于为什么要强调寻找哲学问题的历史脉络,笔者认为有必要说明。的确,哲学史常常令人觉得哲学似乎总是在重复着那些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问题,那种无休止的批判和探索在一些人看来根本毫无意义,与其在这里兜圈子,还不如去找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做。但是,哲学本身就源于惊奇,没有对世界、对人生的追问,就不会有哲学。为什么从泰勒斯至今这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史中,总有一些问题是哲学家们无法回避的,这就说明哲学问题看起来虽然玄妙,实际上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只要有人类,这些问题就会相伴而生,成为永恒的问题。这些根本的问题在思维的历史运动中不断重复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谋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的理论不断更新,这也就使得寻找问题的主要路线成为哲学史研究的必然。

其次是要理出哲学学派、体系及其相互关联和发展的脉络。这不是水獭祭鱼式地按照编年体的模式罗列哲学派别,而是重在西方哲学史理论、体系发展的内在逻辑必然性。黑格尔第一次揭示全部哲学史是必然性的有次序的历史,提出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但是他夸大了“历史中的理性”因素,为了解决个人思维的偶然性混乱,以自己哲学上先验预设的内在逻辑次序为标准,忽略了历史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时间次序,对历史进行主观剪裁和拼凑。历史本身是经验的事实,历史研究虽然加入了主体的因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毕竟是一个融入“创作”与“写生”的作品,它最终不能脱离经验历史,历史图景的描绘更不能忽视对“生”的还原的努力。黑格尔把对哲学史发展的内在理路的寻求当做一种哲学创造。所以,要批判地吸取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首先就要跳出其唯心主义的桎梏。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定逻辑的、内在联系的因素在哲学史脉络梳理中的重要性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否则,我们就会像黑格尔所批判的“某些动物”那样,只听见音乐中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透进头脑。

有了对理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的梳理,才能理解一种理论是如何发展的,是什么矛盾使这一理论最终走向困境,同时另一种理论又是如何诞生的。哲学家之间常常产生跨世代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如果缺乏对思想内在必然性的认识,缺乏对事物逻辑的自觉,就无法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几次转向,也就不能更深入的了解西方哲学史。从哲学维度来追寻西方哲学史脉络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这里得以凸现。所以,大多数西方哲学史的编写都以哲学学派、体系及其相互关联和发展为脉络。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就是极具代表性的著作。

“做哲学史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历史科学地’做,一种是‘哲学地’做。”〔3〕哲学史虽然定义了其“哲学”的领域,但它终究还是“史”,所以哲学史的研究始终离不开历史学的方法。把哲学史还原为历史而加以考究是必要的。笔者从葛兆光教授的《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视野、角度、方法》一书中获得了许多启发。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书中曾以哲学史研究的困境来反思思想史研究的出路,得出了不少新方法。本文又以此为出发点,回到哲学史研究的层面上去重塑哲学史脉络。

比如葛教授在书中提到思想史要眼光向“下”,要与社会史、文化史、生活史、宗教史等方面携手。这颇类似于他介绍的日本历史学家丸三真男的史学方法。这一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丸三真男分别借用了地质学和音乐学的两个概念“古层”和“执拗低音”来说明其历史研究方法。他强调,在古层的上面是儒、佛、自由民主主义等外来思想,但底层也就是日本本身的文化却一直延续着。在近代日本,虽然欧美近代思想居于主旋律的位置,但也常常被低音部也就是日本自身的文化思想所修饰。这种低音有时成为背景存在,有时甚至压倒主旋律,有时又被主旋律掩盖,但它始终存在。所以在历史研究中他强调重视“古层”和“低音”。这一方法如果借用在西方哲学史脉络的重塑上就是要重视每一种哲学思想形成之前的文化积淀。任何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决不仅仅属于哲学家本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虽然处于古层之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主旋律,但那古层之下和低音部分的东西应该值得哲学史家去探究。比如不研究古希腊的神话、诗歌就不可能更好的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不研究古希腊晚期的民间犹太教等各种宗教的流传、融合以及教义的变迁,也就不能把握中世纪的经院哲学。

文德尔班也认为,内在联系的线在哲学史上经常被打断,所以,还有一条线是值得探索的,那就是“来自文明史的因素”。“因此在哲学史中,除开对于对象的基本特性有经常性的依赖性(内在联系因素)以外,起作用的还有从文化史中或从当代的文化现状中产生的一种必然性,此必然性说明了:为什么思维结构本身的历史存在权利不是持久不变的。”〔4〕这就说明了时代文明背景也限制和影响着哲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这些观点与哲学观念史派的观点如出一辙。哲学观念史派主张哲学史是文化史、观念史,而不仅仅是哲学范畴、哲学流派的历史。

从这一维度来重塑哲学史脉络,在以往的哲学史研究中曾有过一个范例。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就尝试过“文化史”的写作模式,在时代社会政治的广泛联系中去分析、把握哲学论辩的生成条件。“我的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5〕可以说,哲学家们思考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来自他的时代,来自当时社会的需求,任何一个时期的哲学发展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如科学发展的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等。哲学家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甚至是自然条件的改变都有可能造就富有个性的思想。这些改变不但给哲学发展以动力,同时也在引导哲学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常常可以从某一哲学体系中看到它身后的时代烙印,甚至还能从哲学思想的斗争中看到其他社会矛盾的影子。

又如,葛教授还认为思想史“推陈出新”的模式值得怀疑,它和“道统”的意义一样了,这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因此他首倡思想史研究不应该只做加法,还要注意那些被历史和历史学家减去的东西。一些东西是历史中渐渐减少的,还有一些则是史家们有意识地渐渐少记了的。而后人只能通过史书来了解历史,这样的历史我们的确不能说真正接近了历史原貌。

从史学的“减法”维度出发去重塑哲学史的脉络有特殊的意义。虽然至今还没有哲学史家从这一维度去开展研究,但是问题却是明摆着的。西方哲学历史之丰富毋庸置疑,所以每一个史家都必须用一个筛子去筛选他需要的东西,如果筛子的漏洞越大,那么历史所剩下的东西就越少。一旦史家们所用的筛子具有了普遍性――就如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为筛子一样,那么哲学史上的一些思想也许就会人为的消失在后世的史书当中,结果是一些历史被永远的漏掉了,余下的渐渐变得单调。如果史家们选择了形式各异的筛子,别人筛过的我们用不同的筛子重新筛一遍,那么,我们收获的就是另一种思想。一种思想较之另一种思想与米和米糠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别人筛下的米糠也许我们不屑于理会,而如果这些米糠换作一些思想,那么,这些思想对于恢复历史全貌而言,它们的价值就不是米糠所能比拟的了。且把这些形式各异的筛子当作不同维度的西哲史脉络去重塑它们,那么历史原貌保留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对于那些已经被筛选掉的或者即将被筛选掉的思想,那些在今天看来是过时的、没落的、甚至反动的哲学观念,也许应该引起哲学史研究的注意。

西哲史的脉络除了从以上两个维度去追寻和重塑之外,还可以从更广泛的维度来探索。各种脉络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并行不悖,甚至互相支持,只有这样,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意义才不会落空。从不同的维度去寻找脉络使哲学史具有无限的重塑性,哲学史研究的创意空间和意义深度才得以大大开拓。我们研究哲学史,除了原著也就只能从史书到史书,有时候,越是通行越是普及的脉络就越有可能成为我们思想的障碍物。而对西方哲学史脉络进行开放性重塑就要走出传统模式的限制,多视角的诠释西方哲学史,拓宽它的研究视野。历史不能做成万花筒,它再好看也是事先设定好了的,就在一个筒子里,这不是历史。

笔者认为人的维度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这一点在文德尔班看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哲学历史进程之所以形形色色,是由于“观念的发展以及一般信仰成为抽象的概念,都只有通过个别人物的思维才能完成;而这些个别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深深地扎在该历史时期的逻辑联系和流行观念之中,然而他们总用他们自己的个性和生活行为添上某种特殊因素。”〔6〕因而在哲学概念的发展中会打上个体因素的烙印。他还特别强调在哲学史发展中占主导作用的人物的独立特性对他们思想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个人因素值得重视的原因。尽管哲学家们的思想受到其所处时代的限制,但他们总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不同的成长历程,这使得他们的哲学思想又独树一帜。哲学史的世界也就是哲学家自己的王国,他们通过思考一些人类无法回避的共同问题来展现自身。没有一种哲学体系能够脱离其哲学家来考察,所有的哲学体系都是个性的创造物。大哲学家们毕竟不等于哲学概念、问题或者哲学体系,他们是思想者,不是思想本身。每一位哲学家都是唯一的,在某一无法定义的点上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他们通过自身的展现而与时代紧密相连,形成了永恒的客观形象,他们超越了由他们所塑造的时代精神,他们可以在以后对所有时代都产生影响。

从人的维度来讲其实还不够具体,因为从人的维度还可以有许多取向。不同的取向得出的内容相差很远。在这一问题的探索上,笔者认为有几本书颇值一提。一是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以哲学家为线索,并不突出其概念、体系,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去阐释他们的思想,描绘他们鲜活的形象,赋予知识以人情味。二是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虽然算不上是一部严谨的西方哲学史,但它却做到了将读者置身于哲学史之中去直接面对哲学家。他像是在讲一个侦探故事,实际上他已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他的脉络去穿越西方哲学史,与众多的哲学家们对话。这是许多哲学史家所没有做到的。三是雅斯贝尔斯的《大哲学家》。在导论里,他很明确地说了,这只是三卷书的第一卷,遗憾的是雅斯贝尔斯生前只完成了他哲学史计划的第一卷。他把历史上众多的哲学家分成许多大组、小组,如思想范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等等。雅斯贝尔斯从人的维度出发,借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承认并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无限性,并设法把人的这种无限性从各种理论的践踏中解放出来。另外,雅斯贝尔斯还研究过从其他角度去把握哲学史脉络,比如实用的角度、动力学的角度等。

史无定法,但有成例。真正富有启发性的哲学史并不在于其没有缺点,而是以其独特的视野去理出哲学史的脉络,去诠释和描绘历史。因为任何一部哲学史都有史家的取向,史家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们只能在众多的线索中进行选择。就如文德尔班的“忍痛割爱”――确定了对哲学的历史发展作纯粹主题的处理,就不能够对哲学家的品格做同他们的真实价值相称的深刻描述,就不得不牺牲赋予哲学史更广泛阐述特殊技巧的艺术魅力;也如罗素的“大刀阔斧的选择原则”――在他所讨论的人物中,他只提到与他们的生平以及社会背景有关的东西,对于那些他认为似乎不值得详尽处理的人物他就完全掠过不提。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部哲学史是绝对完美的,也正因如此,对西方哲学史脉络的多维度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七

·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论析。

·论东西方核心价值体系之比较。

·论基督教对于中国传统宗教的影响。

·爱德华·赫伯特自然神论思想论要。

·生命倾向与科学性要求间的张力。

·从姓名特色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最新相关主义研究。

教育哲学论文参考范文简短篇八

张君劢宪政哲学思想探究。

过程哲学与中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关系研究。

老子政治哲学与现代公共管理建设。

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思想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理科班教学中对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

“经验”与“成才”

德性和知识的分野。

牟宗三对张载哲学思想的诠释。

马克思实践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路径。

艾思奇《大众哲学》及其价值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