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0 08:59:53    小编:ZTFB
近代史第章范本汇总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汇总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08:59:53 |
  • ZTFB |
  • 14页

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自己设定合理的计划。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意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保持真实和客观。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各有特色,但都体现了深度思考和全面总结的能力。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我将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提供一篇关于“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引言。

近代史第七章主要介绍了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较量。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与坚定,并对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的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

第二段: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源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和不正义现象的不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化和系统化。马克思与恩格斯不仅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提出了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而且为社会主义的现实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思想迅速传播并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实践,使人民摆脱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三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较量。

近代史第七章还介绍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较量。资本主义社会以追求利益和竞争为核心,注重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社会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发展。社会主义通过国家的调控和计划经济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有效地打破了社会的阶级壁垒。然而,资本主义在一些国家依然存在并发展壮大,他们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利益的最大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较量,实质上是正义与利益之间的抉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舞台。

第四段: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建设。

近代史第七章还介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予人民以巨大的权利和利益,而且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中国,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倡导“两个毫不动摇”,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中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段: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的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价值观的。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未来的发展需要以全球视野看待,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与学习,吸纳其他制度的有益经验和思想,不断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人的发展和自由,尊重每个人的个体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幸福。

总结。

通过学习近代史第七章,我对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较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建设和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始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我们应该不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近代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深入理解近代史对于我们认识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日在学校进行的近代史微课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于近代史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也增加了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首先,通过微课我意识到近代史对于我们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近代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尤其是近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革命的影响。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又比如,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的发展,为现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其次,通过微课我了解到近代史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历史事实的叙述,更是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入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与循环。近代史中的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就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微课,我了解到近代史的发展不单单是简单的历史事实,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了解历史,就是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程,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再者,通过微课我明白到近代史也是充满暗流和激烈斗争的时期。在微课中,老师生动地讲述了近代史中的一系列战争和冲突。充满了混乱的时期也意味着历史在前进。我们通过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当下和未来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和平的价值。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在暗流涌动的年代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最后,通过微课我深刻体会到近代史的学习是一种眼界的拓展和思维的培养。学习近代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通过微课,我懂得了近代史的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需要我们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历史的知识来解读当下的问题,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学习近代史,我们的思维也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在历史学科中,我们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和综合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微课的学习,我对于近代史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代史不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领域。我明白了近代史对于我们了解当下社会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近代史发展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微课的学习,我不仅仅是增加了对于历史的知识,更是增强了对于历史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我相信,随着对近代史的深入学习,我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思维方法,更好地认识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更好地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近代史是指从17世纪起始,到20世纪末结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近代史中充满了战争与矛盾,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这些战争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战争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引起的,但是战争并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方式。相反,它只会加剧矛盾,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推动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近代史中,很多国家都经历了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这些国家的人民在面临侵略和压迫时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反抗,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比如印度独立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等。在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中,人民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必须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在近代史中,很多国家都经历了社会变革。比如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这些革命都是由于社会矛盾和不公正引起的。革命的发生虽然会带来一些短期困难,但是最终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变革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保证改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近代史中,科技革新是一条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时期内,人类经历了若干次重大的科技革新,比如印刷术、蒸汽机、电气化等。这些科技革新使得文化交流、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这些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更加便利、快捷、舒适。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积极推动科技进步,让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随着交通、通讯等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是一个世界一体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可以促进文化交流、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而全球化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比如不平等贸易、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话和合作,促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互利合作。同时,我们也应该秉持不断探索、合作、共享的开放态度,迎接世界未来的挑战。

总之,学习近代史是深刻认识当代社会的必备知识,这个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东西将会影响我们一生。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学习近代史的过程中深入思考,并从中汲取力量,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做出贡献。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近代史是我们了解和思考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点。第七章着重讲述了近代史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其中涵盖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的背景、原因和结果。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深深感受到了近代史对我们理解过去和展望未来的重要性。

在学习近代史第七章时,我首先被这一时期所遭受的列强侵略深深触动。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次次战争让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列强对我们国家的侵略和割据,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同时,这一系列的战争和侵略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和腐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我们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感到无比自豪,并且深深珍惜我们现今的和平与繁荣。

另外一个让我有所思考的是中国思想的转变。近代中国在侵略中和苦难中逐渐觉醒,一些思想家开始探索新的思想和理论,试图为中国寻找出路。无论是推崇学习西方的洋务派,还是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同盟会,每个人都在运用自己的智慧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次思想的转变使我深感思想解放的重要性。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注重思考和反思,尝试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近代史中也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和团结的力量。无论是义和团抗击洋人,还是义勇军的浙江起义,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坚定和勇敢的精神。这使我对中国人民的团结与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感钦佩,并且学到了在困境中不放弃、奋斗下去的坚韧精神。

最后,近代史第七章也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在列强侵略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洋务运动就是一次探索新的教育和科技发展之路的尝试。我从中体会到了科学技术对国家和人民发展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注重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

通过学习近代史第七章,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对现代社会的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我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理解现在和展望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要铭记历史,保持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威风凛凛的狮子也只有沦为阶下囚。

建社会的深渊。

凯篡夺了革命成果。辛亥革命最终没能让中国脱离困境。

东方崛起,国际地位蒸蒸日上,成为了今天举足轻重的强国。

历史虽已尘封,但是它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忘却。经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已经走出了那片阴霾,我们再日益的强大,我们会尽力的丢掉过去,但是我们绝不应忘记那段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是这也绝不代表我们会一味的容忍,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因为这段历史,我们紧密的团结,因为这段历史,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爱它的坚韧不屈、爱它的百折不挠。这也更确定了我们要为国家奉献的决心。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拍摄近代史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程。通过镜头,我置身于那些关乎人类进步和沧桑的伟大历史事件之中。每次拍摄都如同一幅幅史诗般的历史画卷,真实地展现了近代史的宏大气象。

在拍摄《凯旋》这一幕时,我感受到了二战的残酷与荣耀。电影通过再现诺曼底登陆战役,生动地展现了盟军最终战胜德军的壮丽场景。亲临历史战场,我深刻体会到了那些英勇战士们所经历的艰辛。拍摄现场仿佛充斥着硝烟与勇气的味道,让我感受到了这场战争的惨烈与恢弘。

二、古往今来的峥嵘岁月。

拍摄近代史也是一次时间的穿越之旅。在拍摄《建国大业》时,我置身于新中国的诞生之时。通过镜头,我看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奋斗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拼搏的热情和信念。

在片场,我和演员们一同饰演着那些伟大的先辈们。我化身成为一名新中国的建设者,参与挖渠造田的艰辛努力。那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重建任务的人们,他们背负着种种压力,却依然坚定地为了国家的繁荣而努力。我的心中涌起了对这些英勇先烈的无尽敬仰与感激之情。

三、骨血深情的谴责与反思。

拍摄近代史让我对历史中的黑暗与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拍摄《南京!南京!》时,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屠杀和摧残。那些历史的血泪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让我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深感震撼。

通过这次拍摄,我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南京大屠杀的谴责。这场战争,让无辜的生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激发起了更多人们对和平、正义的向往。拍摄《南京!南京!》的经历,让我明白了和平的宝贵,同时也让我对那些为和平而付出生命的人们充满深深的敬意。

四、英雄气概的弘扬与传承。

拍摄近代史也是对英雄人物的弘扬与传承。在拍摄《建军大业》时,我饰演了那个崭新时代里的一名红军战士。通过这个角色,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军人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与牺牲。

在战斗场面的拍摄过程中,我与战友们一同体验了那个艰苦的岁月。这些英勇的战士们,为了国家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让我产生了无尽的敬佩之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精神。

五、肩负历史责任的重担。

拍摄近代史也是肩负历史责任的重担。每次走进历史的片场,我们不仅仅是一名观众或演员,更是一个见证者,一个传承者。我们要通过拍摄,向全世界展示那些涉及人类进步和沧桑的伟大历史事件,用影像记录下那些英勇的人们的事迹,让后人能够从中得到启示。

通过这次拍摄近代史的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我们作为当代人,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守护和谐,让这些历史的教训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让历史中的英雄事迹不断激励我们,让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伟大的精神。这是拍摄近代史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体会。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的前辈学者根据种种调查、研究、论证,认定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认识已经为全部革命实践和历史发展所检验、证明。现在一些出版物上有说“两半论”是所谓毛泽东的“失误”,影响了中国反封建任务完成的;有说外国侵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并不能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有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无所谓“两半”的;有说“半封建”不准确,妨害与“境外”同行交流接轨的,等等。对历史上传流下来的学术概念有疑问,应当讨论、阐述,但事实终归无法改变。

半殖民地指民族不独立,国家领土主权遭到破坏,重点讲的对外一面;半封建指长期的封建制度开始崩溃,但没有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重点讲的对内一面。它们互为表里,密切不可分,取消其中的一面就不存在另外的一面。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中国社会历史要前进,必须反帝反封建,取得民族解放独立,打开走向近代化的道路,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指出这个历史真理,这就是它的意义。说什么提出“半封建”延误了中国反封建任务的完成,那么,这个“全封建”除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废除了的封建土地制度和推翻了的蒋介石政权又是什么呢?说外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不能改变社会制度,那么,英国占领香港、日本占领中国台湾和东三省,是不是对那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说辛亥革命以前为封建社会,以后为资本主义,那岂不是说,辛亥以前以后都不存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踪影了吗?这一些,不管出于什么设想,实在是不通之论。科学研究只追求对事物的客观认识,与“境外”境内是否接轨全不相干,就像中国革命、中国历史走自己的路,与“境外”态度如何,毫不相干一样。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其他任何社会一样,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民族压迫与近代工业同时存在的下降与上升两条线,两个走向的矛盾运动,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运动的两个方面,两种方向。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结合,把中国推进了黑暗深渊;民族工业、新的社会力量出现,给中国前景带来了光明。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那既是否定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统治下在黑暗深渊里下沉,也是否定经济基础变化、新的社会力量出现,以及中国开始朝着光明的前景行走。照那些否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看来,中国近代120xx年的正反两面,实际上什么都不再剩下,只剩下了漆黑一团或者白茫茫一片。

革命与改良方面的问题,报纸上有专文论述,不去重复。有两点在这里强调一下: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脊梁或者说是贯穿于其中的主旋律?回答是革命运动,人民起义。中国严肃的历史著作是这么叙述的,西方严肃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也是这么讲的。因为事情的本来面目就是那样。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学者费正清于80年代出版的一本主要讲孙中山、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书,题目就叫《伟大的中国革命》。他出版的另一本书题目叫《观察中国》,叙述中国革命,一直讲到“四人帮”垮台。他说,美国人不了解中国,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近代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是革命。“基调是革命”确实讲到了中国近代史的点子上。谈论革命与改良,首先必须抓住中国近代历史的脊梁或者基调。人们不管赞成与否,对此是无法否定,也无法王顾左右而言他的。

(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把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独立国。但中国除了部分地区,到底又没有变成外国殖民地,这与历史的脊梁即革命运动、人民起义又是什么关系?在此且看看义和团这个由农民群众掀起,一直受人贬责的历史风暴。义和团抱着排外思想,带有不少封建愚昧的东西,最后被地主阶级统治者出卖而告终。尽管如此,它却起了阻止了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列强瓜分,变为殖民地的历史作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前后,对于是否要或者如何瓜分中国,讨论和争论不休。这时,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已经37年的西方侵略中国的谋主、代言人赫德说,瓜分中国行不通。“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要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话讲得相当透彻。换一个说法,侵略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协同一致来反对中国人民,而不是瓜分中国,把它变为一块块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赫德又说,义和团“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简单说来,这是一个纯粹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其目标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运动对于世界其余各国不是吉祥之兆,但是中国将有权力采取行动,中国将贯彻它的民族计划”。(《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第152、145、146页)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中国人民的反抗,对帝国主义是“不祥之兆”,但又是无法加以阻止的。

中国近代历史上自有革命起,就有反对革命的声浪起。革命残酷流血呀,革命不如改良、不如开明专制呀,革命破坏稳定呀,革命过激呀,等等。革命者的态度从来是相应不理,向着时代指引的目标、道路前进,曲折反复,直至达到某种解决。中国革命是这样,其他国家的革命也是这样。所谓时代目标的某种解决,是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实现一定的或者非常深刻的变革,旧的制度、秩序靠边或者消失,新的制度、秩序树立起来。革命于是宣告胜利了,历史由此再展开一个新局面。因此,世界上没有哪个伟大民族、先进国家是不把自己历史上的革命引以为光荣的。美国隆重的国家节日是独立纪念日。法国的国庆是大革命中群众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俄国有十月革命节,有卫国战争胜利日。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的光荣,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妄自菲薄。一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及其代表人物的假丑恶,像变戏法一样,描绘成为真善美的化身,而对于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运动则说成仿佛是中国穷困落后、黑暗纷乱的祸首与根源。它与学术研究不沾边,但确实是一种在讲历史的名义下制造的社会舆论。“历史无用论”被人们说了很久似乎已成定论,现在看来也不尽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不独立,社会落后,无法工业化、近代化那两个基本问题,现在发生了以前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变化。

关于民族独立。从150年前开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世界列强,如今不再是与旧中国那样的关系了。再过100多天,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日本政府首脑去年“八一五”对日本侵略中国表示了道歉;前此,日本天皇也特地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中俄两国边界条约和一系列有关协定的签订,把双方的关系建立在长期互利合作基础上了。德国、法国与中国早已不存在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也是核俱乐部一个成员。这就是中华民族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状况。

对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前进的道路打开了,尽管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小康已经在望,举世共认,不需要细叙。但是,如果以为中国近代史那一页一经翻过去,就再也没有必要加以回顾,加以过问了,再也没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了,或者即使回顾,那也无非是历史的过去,任凭你去怎么解释,怎么编造,与我们今天也没有多大关系。说不说由他,信不信由你,何必大惊小怪,小题大作。如此等等。但是,我们知道,新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昨天即从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任何其他什么决定的,是近代120xx年历史反复斗争,反复选择而来的。你认为它合理也罢,不合理也罢,你无法去改变历史。事实上只有了解过去的历史,才能认识我们所走的道路总体上的合理性。我们只有知道近代,才知道今天前进了多少,只有知道近代也才能了解应当如何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这与我们经常说的爱国主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存在直接的重要的关系,一点也不假。这是现代史与近代史关系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但还不止这个方面这个部分。

现代的中华民族独立了,国家近代化的道路打开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行之有效的一切对外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坚持接受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事物。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可改变的。历史和一切其它事物一样存在于矛盾运动中,旧的矛盾克服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而且有些旧的矛盾也可以在新的形势下存留下来,兴妖作怪。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仍有继续捍卫民族独立,不受外敌侵犯的问题,仍有保卫国家现代化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而且这种斗争还会在相当的时间里继续下去。举世共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抱着霸权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也对待中国。有人公开宣布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宣布要所谓“遏制中国”。某些势力在中国领土中国台湾、西藏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制造两国间的麻烦和事端,妄图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使中国沦为国际资本主义的附庸。日本在侵略中国的8年或20xx年战争中遭受失败投降。50年过去了,现在日本随着经济势力的增强,不甘心于当经济大国,要当政治大国。军国主义势力又蠢蠢而动,越来越嚣张,妄图重温“皇军赫赫战果”的旧梦。前人早就说过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尽管不会一模一样地重演。我们切不可以忘记,与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基本问题有关的斗争今天还在继续这个现实,不要自我麻痹、自我陶醉。历史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种种不可预料的情况。近代史领域美化帝国主义侵略,美化封建阶级统治的议论愈出愈奇,其中有些来自两个继续的背景,恐怕是无法否认的。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经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让本人进一步理解到了近代的中国社会历史,理解到中国近代的根本国情,理解到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昨天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以艰辛卓绝的斗争,博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0xx年"五四"运动前夕,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史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20xx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史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这风云变幻的一百零九年中,从中国绚烂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无论从肉体文化还是物质文化,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的抢先位置.但由于中国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让中国走向了落后的道路.由于中国的糜烂,落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狂潮使古老的中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中国最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场面.中国的社会阶级也发作了深入的变动,旧阶级的变化,新阶级的产生也由此而产生.因而中国的茅盾就产生了,主要是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茅盾,中国人民遭到了外来帝国主义残暴的压榨,面临着亡国的阴影.为了让中国人站起来,无数的爱国志士,为此百折不挠,英勇顽强与侵略着斗争,争取了本人们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入入近现代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耻辱的深渊,造成了近现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农民运动都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20xx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20xx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世纪60—90年代,以弈欣为首的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使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现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入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如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戊戌变法,意在使中国走资本主义君主立宪道路,最终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实在中国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20xx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颠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维护国家主权,1920xx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在1920xx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抵触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触;农夫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了,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曲折的斗争,颠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1937年7月7日,小日本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民族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于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但邪终究还是不能胜正的!争取本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争是正义的,而正义的战争是必胜的!经过了八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战,中华民族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主的信心与决心。

抗日战争的胜利虽使中华民族的独立大大的向前迈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华民族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更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现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历史虽已尘封,但它不应该被淡却,更不能被淡忘!“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今的我们更要有这种精神,以史为鉴,进一步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九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同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知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究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转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勇敢斗争、艰苦探究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华昌盛、充斥生气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消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珍稀的阅历教训是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并牢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中学、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终究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但是我相信通过高校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思想。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鸦片战役起,中国开始慢下了进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很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拓、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

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高校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超卓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控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事,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受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坚韧拼搏,为国家的繁华和人民的富有贡献自己的能量。

近代史第七章的心得体会范本篇十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他们贪生怕死,投降。相反他们外交本事突出,才在当时能够与外国拟定和签订条约。

我固有的认知此时好像所以变的更加客观了一点。以后我也许会尽量避免带有任何主观偏向讲解历史事件。我要做的可能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是非功过,自有人内心评说。

书中还说到每当出现无法解决的事情,清政府总设法使他成为悬案。书中还详细披露了东北出现争议的根源和过程。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从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书名给人一种纯理论知识的错觉,其实资料却十分具有可读性,作者的个人见解无时无刻不显现期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