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大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0:17:01 |
  • ZTFB |
  • 12页

心得体会的书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提升学习的效果。在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和交流,获取更多的反馈和建议。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思考。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危机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不便,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采取实际措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第二段: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首先应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政府、学校和家庭都应承担起这一责任,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组织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环保知识和意识,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加强环保教育也有助于人们形成绿色消费的习惯,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地。

第三段:转变能源结构。

能源的消耗是导致全球气候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转变能源结构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措施。我们应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量。同时,还应该加强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只有通过转变能源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四段: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政府应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激励,引导企业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个人也可以参与到绿色产业的发展中,通过购买绿色产品、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第五段:倡导简约生活方式。

在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倡导简约生活方式。过度消费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还会加剧环境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同时,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倡导简约生活方式不仅能够减轻对环境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结:

全球气候危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应对行动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转变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倡导简约生活方式都是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讯】毕业生求职的失败率一般都很高,除了其自身心理预期过高之外,最重要的还有几点。在最近举行的一次人才中心招聘会上,记者接触了多家公司的招聘主管,他们认为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存在着很多误区,而这些都是直接导致自己求职失败的原因。

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大体为您总结了以下几点:自以为是。

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于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对一些低档次的工作不屑一顾,盲目地追求一些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这种“半吊子”型的人才,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必然要走向失业。

对企业一无所知。

很多毕业生应聘企业很随意,在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化妆品公司的招聘主管让应聘大学生说出几款该公司代理的品牌名字,没想到求职者一个都答不出来。这位招聘主管说:“对公司这么陌生,在求职前不去了解该公司,很难想像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不负责的人,我们肯定不会用。”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招聘单位遇到很多。

应聘职位太盲目。

不少大学生并不知道某个职位的职责分工是什么,只会从字面上去理解。一。

家公司“营业服务部”下属的商品企划室招聘人,结果许多大学生看到“服务”二字,就以为是做服务工作无人应聘。而当公司把“服务”两字去掉后,马上就有很多人投简历。人事主管告诫说,如果对职位不明白可以询问用人单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这样很可能会错过一个好机会。

不愿到基层去吃苦。

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刚进入企业,很难立刻进入角色。一些公司规定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到一线去锻炼一年,有的同学一看不能马上搞设计、搞管理工作,要“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丢掉了很好的工作。

独立性欠缺。

除此之外,世界经理人办公伙伴()还建议应届生求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面试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不要作很花哨的简历。

现在很多毕业生都把简历做得很漂亮,有的甚至是精装,一本简历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更有几百元的。其实这很没有必要,面试的人不会因为你的简历漂亮而录取你,这只会浪费你父母的钱,它的最终归宿是废纸篓,还会让面试官认为你是哗众取宠的人,往往会弄巧成拙,所以简单大方、详略得当的简历时成功的第一步。

现在简历大多有这样一个固定模式:先是一张封面,再是一份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求职信,再是1-2页中文简历,接着是1-2页英文简历,然后是应届生就业推荐表、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计算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更多的证书如中高级口译、剑桥商务英语、托福gre……厚厚一叠简历,让招聘官好不头疼。hr们喜爱的简历不需要花俏的修饰,不用长篇累牍,只需要1-2张纸就行。

正确的简历制作方式应该是:一张纸的中文简历,后接英文简历。若有求职信,可放在最后。此外,证书、推荐表可以在面试时hr提出要求再附上,网上有很多简历模版可以直接拿来用。

记住,没有人会看完你的简历,尤其是去招聘会。好的简历不要超过两页,内容永远要比形式更重要。

第三.学校社团活动,招聘方看重的是什么。

要是你在学校里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不是黑社会),或是担任过什么职务,一定要写在简历里,这是你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综合素质等的直接表现,用人单位往往很注重这些。近年来,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生时,往往要求被聘者有“社团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也会很看重这方面的经验。参加社团活动,尤其是组织几场活动的学生比没有参加或者组织过活动的学生,在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区别。

参加过什么大型社会活动和比赛也很重要,这说明你有社会实践经验,比如你是奥运志愿者,在面试时能加不少分。大多数同学没有相对长期的工作经验,写作简历的第一步,就是要仔细思考,罗列出以往所有的短期实践经历。记住,哪怕做过一天的社会实践,只要和申请的职位有关系,也要把它写下来,这可以成为丰富你简历的良好素材。这里面有一个陷阱,就是在这儿所写的经历,是要和你申请的职位有关系的。比如说,你申请的是“市场专员”这个职位,那么有以下这些实践经验:

1、2001年暑假,在aa外语学校担任英语教师;。

2、2001年11月-12月,为三星公司做兼职手机促销员;。

3、2001年3月,为ss咖啡新产品的上市做前期市场调查;。

4、2002年暑期,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实习;。

5、2003年11月,参与aa学校培训产品的市场推广策划;。

6、2003年3月-12月,辅导三名高中学生数学课程。

经过分析,只有2、3、5这些是和申请的职位有直接关系的,那么我们把它。

提出来,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工作,而那些和这个职位没有直接关系的实践经历,我们就可以大胆省略了。

第四.必要的一些全国性的技能竞赛。

+wcdma手机一部,即使不得奖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不仅有奖金,更有证书,以后找工作就方便得多。人力资源那帮人看不懂代码,证书还是认得的,会很有说服力。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气候变暖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这包括不可持续的城市化、工业化、能源使用和森林砍伐等。我们作为全球公民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计划。

第二段:认识气候变暖。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首先需要我们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会留住大气中的热量,使得地球温度逐渐升高。气候变化会导致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大规模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农业、能源和水资源的供应问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三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步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加强能源效率:采用更高效的电器设备和建筑设计,降低能源消耗。

2)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通过使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低碳出行: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来减少汽车使用。

4)推广循环经济:减少浪费、回收利用和再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之外,我们还需要准备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的措施:

1)改善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包括增加城市绿化、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等。

2)推广气候智能农业:引入新的农业技术,如高效节水灌溉、有机农业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以及食品采购的地方化和本地化。

3)加强自然保护和生态恢复: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防止和治理土壤退化和荒漠化等。

第五段:结论。

应对气候变暖是世界范围内的挑战,需要全球公民共同努力。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发挥市民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的作用来应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地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随着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在不断升高。气候变暖不仅导致了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还引起了自然灾害的频发,如森林火灾、洪涝、干旱等。应对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球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

第二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中之重。

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减缓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首先,要减少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次,应加强能源的节约和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此外,还应大力推广环保意识,提倡绿色生活。

第三段:做好气候适应工作,缓解气候变暖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暖不可避免地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农作物歉收、饮用水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应对气候变暖的同时,还要做好气候适应工作。优先研究和改进适应性农业技术,开发具有抗旱、抗涝、抗寒等特性的作物品种,支持农业防灾和减灾技术研究,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减轻气候变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四段: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参与,构建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机制。

应对气候变暖不是单个国家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参与,构建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机制。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以共享气候变化信息,制定和执行全球气候协议,建立气候变化科技创新平台,共同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同时,需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时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第五段:积极行动,共建美好未来。

面对气候变暖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行动,共建美好未来。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小事做起,少开车、步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用水。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绿化城市、推广低碳生活等形式,为应对气候变暖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使全球气候变暖得到缓解,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美好的未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最顶级的问题之一,其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积极地去应对气候变暖,从自身做起,为地球的未来贡献自己力量。

第二段:控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该尽量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浓度。个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更换能源更加环保的设备等等。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对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企业予以惩罚。

第三段:减少资源浪费。

当前社会,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也加重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如果不及时地停止浪费行为,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制止造成浪费行为,比如不随意开关电器、关闭自来水等等,从而使我们身边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段:鼓励使用绿色能源。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更加绿色环保的能源来取代那些造成污染的燃料,这是采取最简单的环保措施之一。现如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被广泛应用,我们应该鼓励采用这些绿色能源来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第五段:总结。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全人类所需要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的应对气候变暖。这样才能够切实保护我们的地球,为我们人类的未来提供一片更加美好的环境。让我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开始,逐步将环保意识融入我们的思想之中,从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全球气候危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而应对这一危机也成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我个人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我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全球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意识等。以下是我对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心得体会。

首先,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形成全球合作的新机制。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解决。只有各国加强合作,形成全球合作的新机制,才能够真正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例如,各国可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共识并制定共同的行动计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各国之间也可以加强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经济的实现。

其次,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成为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放等等。同时,各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

再次,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是气候变化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资源,才能够有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各国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建设更多的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此外,各国还可以加强土地治理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最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公众意识。公众的认知和行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公众也可以从自身做起,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浪费和消费,提倡低碳生活,如步行骑行、节约用电、合理饮食等。只有通过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而言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是全球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全球合作的新机制;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公众意识。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多方努力,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野蛮到文明不断进化的历程,而反映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正是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臻于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其自身的变迁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近现代以来,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呈现文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的世界性趋势。然而就在诉讼文明化日益得到彰显的今天,刑讯逼供这种古老而又野蛮的诉讼手段却在法治的时代背景下禁而不绝,尽管许多国家都在法律中废止了刑讯逼供,但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有大量的秘密刑讯和变相刑讯存在。如何通过对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其现实成因的透析,探讨、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各国刑事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高倡依法治国的现代中国,由于传统司法观念的影响以及现行法律制度某些方面的缺失,刑讯逼供现象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相当普遍,已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造成了极大损害,这就使得从理论上探讨、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在当前的中国显得更为迫切。

一、刑讯逼供的危害。

我们之所以从价值层面对刑讯逼供作出否定性评价,是因为刑讯逼供作为一种诉讼手段,违背了现代刑事诉讼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目标和原则。

(一)刑讯逼供损害正当程序的价值目标。

国家设立刑事诉讼程序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发现实体真实,即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以正确实现国家刑罚权,维护社会安全,因而实体真实是一切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价值目标。但是任何一项法律制度所追求的都不会是单一的价值目标,而是一个多种目标兼容的价值目标体系。近现代人权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已深深地影响到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取向,现代国家在设计和运作刑事诉讼制度时,不得不更多地关注涉讼公民的基本人权保障。在此基础上,现代刑事诉讼理论提出: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是刑事诉讼制度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

变相刑讯的形式存活,都是对刑事诉讼追求正当程序这一价值目标的极大损害。

(二)刑讯逼供妨害实体真实的发现。

可以说,长期以来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禁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法官员深信刑讯逼供能获取有价值的证据从而有助于实体真实的发现。在此,我们无意否认刑讯逼供对发现实体真实的个案意义,但是,我们需要理性地沉思与审视的是:刑讯逼供是否有助于普遍意义上的实体真实的发现。

其实,刑讯逼供对个案意义上的实体真实的发现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它依赖于两个预设的前提和条件:第一,作为刑讯逼供对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是本案真正的犯罪行为人。刑讯逼供是通过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主要是有罪供述,因而只有本案真正的犯罪行为人所作的口供,才是对真实案情的陈述与回复,才有助于案件事实真相的查明,才能作为破案和定罪量刑的根据;第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讯下所作的口供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从理论上讲,只有在上述两个前提和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形下,刑讯逼供对于实体真实的发现才是可能的;但是从刑事诉讼机制的运作机理来分析,现行刑事诉讼机制并不能确保这两个前提和条件的实现。首先,从侦查机制来看,侦查权指向的对象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罪犯,而仅仅是嫌疑人;侦查权运作的结果既可能是查明案情、查获罪犯,也可能是排除嫌疑人的犯罪嫌疑,因而侦查机制的运作并不能确保犯罪嫌疑人都是真正的犯罪行为人。从侦查逻辑上说,犯罪嫌疑人与犯罪行为人之间的同一性正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侦查程序要予以确认的事实,是侦查机关运作的结论而非前提,将犯罪嫌疑人与犯罪行为人之间的同一性作为刑讯逼供发现实体真实的前提条件,无疑是倒果为因。在司法实践中,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并非真正的犯罪行为人的情形,刑讯逼供就只能是屈打成招,造成冤假错案,正如贝卡利亚所说:“无辜者被屈打成招为罪犯,这种事真是不胜枚举”。在日本每年在侦查阶段有40%多的刑事被疑案件和不起诉处理,试想如果对这40%多的刑事被疑案件中的嫌疑人都进行刑讯逼供,该造成多少冤假错案,可能整个侦查机制都会运转失灵,还谈何发现实体真实;其次,刑讯逼供作为一种审讯手段,其自身机能并不足以确保犯罪嫌疑人在刑讯下作出客观真实的供述。刑讯逼供“是想让痛苦成为真相的熔炼炉,似乎不幸者的筋骨和真话并不那么自由”,软弱的无辜者可能因为经受不住刑讯的折磨而自认有罪,而强壮的罪犯则可能因为抵御住痛苦而拒不认罪,这样,刑讯逼供只能“保证使强壮的罪犯获得释放,并使软弱的无辜者被定罪处罚”。

可见,刑讯逼供尽管可能发现个案意义上的实体真实(比如犯罪嫌疑人正好是真正的犯罪行为人而又抵御不住刑讯的痛苦而招认),但从功能主义的角度分析,刑讯逼供作为一种诉讼手段本身并无发现实体真实的机能,因而在司法实践中采用刑讯逼供不但无助于反而会妨害普遍意义上的实体真实的发现。

(三)刑讯逼供违背无罪推定原则。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重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可以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的变化体现着刑事诉讼文明化、民主化的进程,而表征这一文明进程的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

国的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判决为有罪之前,应推定其无罪。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在刑事诉讼构造中享有与控诉方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以使其能运用以辩护权为核心的各项诉讼权利与拥有强大诉追能力的国家追诉机关相抗衡,并借以自保。作为一项抽象的法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在立法上和司法运作中具体外化为以下几项可操作的技术性规则:(1)证明责任规则,即证明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据此,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保持沉默或者拒绝供述,不能因为被告人没有或者不能证明自己无罪而认定其有罪;(2)审判规则,即当控诉方不能证实被告人有罪,审判者对被告人是否犯罪、罪行轻重尚存怀疑、难以确证时,应实行“疑罪从无”原则,作出对被告人有利的判决。刑讯逼供与封建纠问式诉讼下的有罪推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而与无罪推定原则在内容和精神上存在根本性冲突:刑讯逼供实质上是国家追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刑讯迫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有罪供述,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被告人有罪,这实际上是在强迫被告人自证其罪,是将本应由控诉方承担的证明责任强加给被告人承担,违背了无罪推定原则的责任规则强调控方举证的基本要求。同时,刑讯逼供违背被告人的意志强迫其供述,实质上否定了被告人在诉讼中意志的独立性,从而将其视为不具有独立性的诉讼客体,这就与无罪推定原则保障被告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的精神相悖。

二、制度完善与观念更新: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

探讨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但探讨问题的最终目的仍是要解决问题。前面我们透视刑讯逼供的危害、分析其现实成因,最终目的都是为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十分突出的刑讯逼供现象找寻妥善的应对策略。从背景上分析,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现象突出的原因,既有现行诉讼制度的不健全,也有传统诉讼观念的消极影响。针对此,完善刑讯逼供的应对策略,从宏观上看应包括制度完善与观念更新两方面的内容。

(一)制度完善。

刑取得的口供为证据,但这类口供可用作被控施用酷刑者刑讯逼供的证据。”

刑事司法的国际标准对我国而言,具有两方面意义:

二、刑事司法国际标准的“最低限度意义”可以确保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对本土资源的充分关注,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世界化目标建立在本土化的基础之上。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例,在证据制度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是世界性趋势,但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各国有不同的认识,美国主张证据排除的范围应包括言词证据和通过违法搜查、扣押获得的物证;而德、日等国则主张言词证据应绝对予以排除,但物证具体是否排除应加以权衡。这样,在求同存异的“最低限度意义”上,《宣言》和《公约》中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仅将证据排除的范围限于言词,证据并未包括违法搜查、扣押获得的物证。从社会文化背景和法律传统上来看,我国显然更适宜于接受德、日等国的主张,《宣言》和《公约》的“最低限度意义”就为这种本土化努力提供了保证。

正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主张我国完善刑讯逼供的制度防范的基本方向,是向刑事司法的国际标准接近和靠拢。具体而言:

1、应确立“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规则,并建立相应的程序保障机制。包括:(1)取消我国刑诉法第93条关于犯罪嫌疑人有如实供述义务的规定,赋予犯罪嫌疑人沉默权和拒绝供述权;(2)建立讯问前的告知规则,对讯问前告知权利的内容及程序作出统一规定;(3)规定讯问时律师有权在场。我国刑诉法第96条第1款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但并未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有权在场。我们考虑到犯罪嫌疑人与侦查机关相比在诉讼地位和力量上的差距,如果让犯罪嫌疑人单独面对侦查机关接受,就容易受到侦查机关的强制包括刑讯逼供。律师于讯问时在场,一方面可以协助犯罪嫌疑人行使“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对侦查机关的讯问,哪些可以回答,哪些回答了可能自我归罪而有权不回答,律师可以在旁提醒甚至代答;另一方面律师于讯问时在场也可以监督侦查机关的侦讯行为,防止侦查机关刑讯逼供;(4)确保犯罪嫌疑人与律师的会见、联络权。我国刑诉法第96条和第36条规定了犯罪嫌疑人与律师会见、联络权,但从立法与司法上看,这种权利受到了一些不合理限制:一是刑诉法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造成司法实践中大量案件侦查机关都派员在场进行监督,这就给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心理压力而不能向律师自由陈述案件情况以及是否受到侦查机关的不当对待,也就不能及时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二是刑诉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由于何谓“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立法上并未加以界定,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往往以此为借口拒绝批准犯罪嫌疑人与律师会见。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上对犯罪嫌疑人和律师的会见、联络权的不合理限制不但使律师执行辩护职能受到影响,而且也使律师对刑讯逼供的制约难以实现。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取消这些不合理限制,使犯罪嫌疑人和律师能有充分机会、时间和便利条件进行会见和联络。

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应该说,这一司法解释已经体现了排除非法证据的精神,但是我们认为,基于诉讼规范化的要求,自白任意性规则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还是应当在刑事诉讼立法中得到确立。

(二)观念更新。

观念与制度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一项制度的变革往往是观念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一项创新制度的正常运作又有赖于与之相应的观念的支持,这又提出了观念更新的要求。我国当前防范刑讯逼供,不仅应着眼于诉讼制度的完善,还应重视诉讼观念的更新,即建构与现代诉讼制度相适应的以“正当程序”为核心的现代诉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程序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应批判“程序工具主义”,认识到程序不仅有发现实体真实意义上的工具价值,也有实现程序正当化意义上的独立价值;另一方面应重塑刑事诉讼价值目标体系,认识到实体真实与正当程序是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刑事诉讼不仅应控制犯罪,也应保障人权。

然而,从结构上看,诉讼观念是诉讼文化结构中内隐性、深层次的内容,它相关于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国家制度、民族传统、社会心理等社会大系统,这就使得:一方面诉讼观念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大系统的调整、转换;另一方面诉讼观念的更新、转变将有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和较长的文化沉淀过程。这也许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刑讯逼供这种“暴行”(贝卡利亚语)仍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隐密或半公开地存在,这也正是我国的司法改革任重而道远的原因之一。

时间:2002年4月26日来源:北京检察院第一分院。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全球气候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加剧,引发各种灾害。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面对这一危机,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只有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改变当前的局面,保护地球家园。

第二段:认识气候危机的原因和影响,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气候危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过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都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过量的温室气体会造成地球大气层温度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台风、洪水等增多,对农业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冲击。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我们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第三段:个体与全球气候危机的关系,呼吁每个人参与到应对气候危机的行动中。

面对全球气候危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推卸责任。个体行为虽然微小,但却是构成整个气候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节约能源、低碳出行、减少浪费等个人行动,我们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气候危机做出贡献。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参与公益组织、环保活动,提高公众对气候危机的认识度,推动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多的环保措施。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危机。

个体行动固然重要,但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解决全球气候危机。政府和企业在应对危机中有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政府需要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引导,推动全球气候危机治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我们应当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与援助,帮助其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也是应对危机的关键。我们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利用。此外,推动公众教育,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也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途径。

总结:全球气候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通过认识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个体和政府、企业共同行动,我们有希望应对危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合作、创新和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保护地球,共享美好未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九

作者:xxxxx大学xx学院。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行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有40个左右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领土。它们面临着许多不利处境,包括资源种类缺少、经济上被孤立、土地和海洋环境退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可能引起的海平面升高的问题。应地球问题首脑会议的要求,联合国于1994年在巴巴多斯召开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全球会议”。会议强调了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生态脆弱性问题,并通过了一个议程(即《关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巴巴多斯议程》)。该议程阐明了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需要采取的各种政策、行动和措施,以支持这些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丕远:“全球变暖”已经引起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首先,“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雨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变暖”破坏和影响了生物链、食品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中国东北过夏天。由于全球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晚,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另外,有关环境的极端事件增加,比如干旱、洪水等等。

政治: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等于是限制了对能源的消耗,必将对世界各国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应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讨论的焦点问题。发展中国家如同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儿童,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促生长,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2013年后的“减排”问题必然会集中再发展中国家。有关阻止全球变暖的科学问题必然引发“南北关系”问题,气候问题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政治问题。

气候:降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大陆地区尤其是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非洲等一些地区降水减少。有些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的出现频率与强度增加。

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云层:全球变暖会导致云层中的含水量增加,吸收更多的红外辐射。但科学家又观察到热带的暴风云会在较高温度下升到高海拔处,产生大量的降雨,使对流层的湿度降低,减缓变暖趋势。人体健康:(1)全球变暖直接导致部分地区夏天出现超高温,因为心脏病及引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每年都会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其中又以新生儿和老人的危险性最大。(2)全球变暖导致臭氧浓度增加,低空中的臭氧是非常危险的污染物,会破坏肺部组织,引发哮喘或其他肺病。(3)全球变暖造成某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当蚊子叮咬一个带有传染病毒的人时,这种病毒就会跟随血液进入蚊子体内开始繁殖,并通过下一次叮咬进入某个健康人体内完成病毒的传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蚊子的繁殖速率和叮咬速率都大大提高,其体内病毒的繁殖和成熟速率也将随之提高。夜晚和冬季温度上升,大大延长扩展了蚊子的生活期和地域,使得靠它传播的疟疾、猩红热、黄疸、脑炎等恶性传染疾病的发病率提高。(4)全球变暖会在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粮食减产,也使当地居民遭受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威胁,同时会加速某些靠水传播的病毒的扩散速率,如脑炎、痢疾、高烧等。

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物地化循环,它支配着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动态及其反馈效应密切相关。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因此,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素我们有以下措施: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有实现的可能性。(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5)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做出无谓的浪费。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8)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9)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借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作者:xxx。

时间:xxxx年xx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