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20:59:19 |
  • ZTFB |
  • 13页

写心得体会是对个人情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表达和反思的机会。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采用逻辑分析、对比对照等方式进行组织和展示。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示。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课程思政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摩思政课堂,我深刻体会到了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引言、课程设置体验、师生互动感悟、课后思考与反思以及总结与展望。

引言。

在参与课程思政课堂观摩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思政课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思政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观摩思政课堂,我受益匪浅,对思政课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在观摩课堂中,我看到了思政课的特点与魅力。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设计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个人观点。我觉得这种设置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让他们培养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师生互动感悟。

在观摩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教师们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了双方的成长和进步。同时,我也认识到了作为学生,要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去,主动提问、思考和表达。

课后思考与反思。

观摩后,我深入思考了思政课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思政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增强自觉性和使命感。同时,思政课能够加强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这些能力和素养是每个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总结与展望。

通过观摩思政课堂,我深深感受到了思政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但是,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有些思政课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着局限性。在未来的思政课堂中,我希望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倡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并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加大对思政课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和有质量的思政教育。

总之,观摩思政课堂让我对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全面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紧紧抓住落实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的两个中心环节——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

各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必须深入梳理和准确把握各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机结合其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不断探索和拓展各专业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之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实际效果。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各专业类课程的特点分类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因课施策:

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分类指导:

对于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逐步推进体系化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要绘好“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各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有机构建从学校党委、学院党委一直到教师党支部“三线联动”的课程思政的工作格局,实现从学校大脑中枢到每位任课教师神经末梢的一体化联动,压紧压实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全体任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体活力。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各高校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统筹各类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多元、多维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

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观摩其他教师的思政课堂,则是提高我们自身教学水平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思政课堂的观摩活动,让我对于课程思政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于这次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

首先,观摩的课堂真正打动了我,是那种为人师者所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堂课里,教师并没有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引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不仅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掌握了理论知识的核心要点,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和现实问题,使得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生动、鲜活,进而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他们主动参与到讨论中,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而教师则以开放的心态,耐心引导学生,促使他们更深入地领悟和研究思政课。

其次,观摩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那种富有情感、温暖人心的教育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思想变化,并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帮助他们。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教师都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关怀是由内心真诚而发出的,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教师都能够给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支持,让学生在求知的路上感受到真情和温暖。

再次,观摩课堂给我启发深远,是那种思维启迪和价值触动。在这堂思政课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理论知识,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和互动环节,学生深入思考了自己对于幸福、成功和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这种思维启迪和价值触动,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社会责任,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观摩课堂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动力和信心,是那种教学激情和育人期望。在这堂思政课中,教师不仅是理论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他们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寄以了很高的期望,并倾注了自己的教学激情和智慧。教师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和价值,只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培养,他们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这种育人期望和教学激情,激励着学生不断奋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而努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课程思政课堂观摩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思政课堂的重要意义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情感关怀和真诚支持,思维启迪和价值触动,以及育人期望和教学激情,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我希望能够把这次观摩活动的收获应用到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思政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用心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要全面深入学习。“深”学,就是要从多个方面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对不能止于讲过了,集中学过了,心得体会交了,就算完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基层党组织必须把深入学习纳入重要议程,组织集中学,更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学,同时注重辨析讨论,真正将新思想学精,将新精神学透。

要坚持实学实干。“实”干,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工作当中,以此为重要工作指南,在实干中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从真从实,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要经常思考紧密结合。“常思”,就是要经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在实践中多思多想,总结提升,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关键在于全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各级党组织平时要做到日常学习、主动思考,要把学习的成果思考应用到日常工作中,提高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真正做到讲政治、有作为、树功业。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几天前,著名物理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给学生上了一节思政课,100多张ppt,近1000个知识点,17本参考书目,75分钟演绎……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讲起,张杰用严谨的公式推导,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自信从何处来”。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而今的上海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华丽转身——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所有课都上出了“思政味”,所有老师都挑起了“思政担”,正在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

思政课重引领,更要触及灵魂。

现在的大学生上思政课,最想学到什么?

“过去的讲课方式太老套,老师照本宣科,很多内容和中学教材大同小异,大学生兴趣不大。”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已经上了快40年的思政课,他说老师不死按教材上课,更注重解释力,是“课堂思政”吸引学生的妙招。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洋务派的“对外和戎”主张、如何把握现代化与西化的辩证关系……一个个面向全校学生征集的问题被精心编撰进复旦大学一套名叫《难点解析》的辅学读本中,教师专门编撰的文章,针对课程有所涉及,但教材又未能充分解释的重要问题作出权威解释,让学生大呼解渴。

“我们挑选的问题都是学生真正想弄清楚的问题,比如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科学家、伟人、名人信仰宗教?自媒体传播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网络道德?”复旦大学马院教授陈金华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思政课堂的吸引力。

为了加强思政课的价值引领,让答疑解惑触及学生灵魂,上海市教委还面向全市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级大课堂”,以“问题来自学生、声音来自一线、点评来自权威”的生动形式,面向大学生征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由一线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交流。

复旦大学学生吕承说:“这样的‘生问师答’课,让我们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讨。老师讲授循循善诱,所有问题一一解答,让人豁然开朗。”

通识课植信念,还需润物无声。

“19世纪中国的沦落从海上开始,21世纪华夏振兴也必须在海上立足。”讲台上,一幅地图被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教授展示出来:中国的海岸线如一张弓,长江似一枚箭,而上海则是等待射向浩渺西太平洋的箭头。当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清晰地向学子们发出召唤,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同济大学“中国道路·名师讲坛”的思政课堂。和张杰一样,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此时也成了人气爆棚的“思政课教师”。

“显性的正面教育,是我们德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但这还不够完整。”如何拓宽高校思政工作的空间,一直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的心头大事,“课堂思政要成功,既要把显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又要把隐性教育做足做深。”

在这样的理念下,上海不仅牢牢抓住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还积极探索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推出了《中国系列》品牌课程。从复旦大学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论与实践》、同济大学的《中国道路》、上海大学的《创新中国》到上海交通大学的《读懂中国》、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一大批大家名师走上通识课讲台,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

专业课有情怀,勿忘播撒信仰。

不仅是思政课、通识课在变身,曾经被不少人视作和思政工作没啥关系的专业课,如今也在“课程思政”的推动下开掘出更多的精神养料。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教授张黎声被学生们亲切地唤作“黎哥”。他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不是一门“冷冰冰”的解剖专业课,而是被打造成“一堂有温度的生命大课”,更注重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审视。

在这里,张黎声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和学生一起尊称遗体捐献者为“大体老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遗嘱、病历及与疾患抗争的图文影音资料,还带领学生与遗体捐献者座谈、慰问捐献者家属、参加追思会,引导学生敬畏生命。

经历了这样的思政教育,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吴毅感慨:“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你让我们知道以后要为了谁。”

“体育课教师可以把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融入体育课中。临床教学中,可以体现‘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思想,不同岗位的老师都可以做出表率,引领学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智强说。

而这样的全员、全课程育人,不仅为青年学子打牢了思想根基,也激发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没有德育意识,授业工作做得再好也只是一个教书匠、手艺人。”一位参与“课程思政”项目的教师说,“我感觉自己从一名授课老师转变成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课程思政建设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落实,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有三点需要做好。

首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高校要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实到位。其次是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特别是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第三是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改革创新,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深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业评价方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教师。《纲要》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方面明确了五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广共享”,建立健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分区域、分学科专业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二是要“强培训”,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内容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三是要“重合作”,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四是要“树表率”,鼓励支持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是要“深研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积极支持课程思政类研究选题。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介绍,兰州大学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高度融合,集育德育才于一体,始终坚持老中青“传帮带”,积极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将兰大特色的育人经验传承创新,将励志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等融入课堂教学,激励和带动广大教师树牢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既当好知识传授的“经师”,更做好价值引领的“人师”。

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国人民大学探索实施“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要求每个学院每年至少培育1个课程思政教师团队,5年内培育5-8个课程思政教师团队,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全校建成一批“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发挥课程思政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主动性,使思政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为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提供保障。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只是教授课业知识和能力的‘授业者’,还应该成为传播品德和价值的‘传道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说。

据了解,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教育部建立了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一是“上下”同步齐动。“上”到战略精心谋划,教育部将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研究重大政策,指导各地各高校开展工作。成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下”到一线落地生根,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切实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要明确经费支持,加强课程思政经费保障。二是用好评价这根“指挥棒”,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或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三是抓好课程思政示范典型,持续深入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建设国家、省级、高校多层次示范体系,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在全国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

“教育部将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将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媒体融合发展是当今世界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是传统媒体在数字革命冲击下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全媒体的创新发展道路。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____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____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全媒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__大以来,____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的__届三中全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从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等方面出发,作出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他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目前,媒体融合发展从相加阶段已经迈向相融阶段,向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阔步迈进,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加快全媒体建设,实现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转变观念,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受众思维。____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新兴媒体平等交流、互动传播的特点,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树立受众观念,注重受众体验,满足受众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适应新兴媒体即时传播、海量传播的特点,树立抢占先机意识,高度重视首创首发首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适应新兴媒体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立足全球视野,强化受众观念,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行之有效的媒体融合方案。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的“一体化发展”方向,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传统媒体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____指出,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策略上,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技术上,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体系上,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组织管理上,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全媒体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此外,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不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____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大力提升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增强“四力”,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了解第一手材料,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精神和深刻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形成精品力作。由此,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____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全媒体建设,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课程思政课堂观摩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近年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推广,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项重点工作。作为大学生,我们要通过课堂观摩的方式,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在进行课程思政课堂观摩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同时也体味到了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魅力。

首先,思政课堂观摩使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的价值和使命。思政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不同于学术科目的知识传授,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观摩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大量关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思想的讲解,看到了这些思想如何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政课不仅仅是一门教学内容,更是一种育人的理念,通过感染和启发,引导我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其次,在观摩中,我深切体会到了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魅力。观摩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令人信服的思政课教师,他通过自己深厚的理论素养、富有激情的演讲方式,引起了我们学生的浓厚兴趣。他教授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通俗易懂,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讲解,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此外,他还创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我们积极参与课堂,增强了互动性和参与感。

再次,在思政课堂观摩中,我感受到了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拓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思政课则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观摩中,我看见了老师们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热情。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好地将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思政课堂观摩还给我带来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课堂上,老师们时常向我们灌输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激发了我们对于家国的热爱之情。通过观摩,我明白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具备远大的胸怀和志愿,主动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课堂观摩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并认识到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教学方法的魅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我会更加珍惜思政课的学习机会,自觉积极参与进去,不断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