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7 08:41:44 |
- 夜紫 |
- 9页
人生是一场旅程,总结是我们在旅途中的里程碑,记录下我们经历的点滴。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具体描述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作者总结的范文,可以作为参考,但请勿抄袭。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一
课程思政,就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等方面教育。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职业教育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因此,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放在首位。国际护士协会指出,护士4项基本职责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因此,护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更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成员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以未来护理职业素养提升及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临床护理专家合作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努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润物无声”地进行育德实践。
笔者作为课程带头人,现将我校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做法报告如下。
1.1德育为先,能力本位。
能力素质是高职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课程团队改变传统的重理论传授、轻能力素质养成的观念,重视能力素质培养,将课程内容合理整合,采用理论与病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2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有效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3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从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课程团队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调整,同时采取病例分析、临床不良事件反思、仿真实训以及临床见习等方式与前导后续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注重其未来可持续发展。
2.1在课程教学文件中强化价值引领功能。
在教学大纲等重要教学文件中充分体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2.2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强调、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独特作用,与思政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产生合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课程组达成的共识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课程思政,但不能把课堂变成思政课程课堂。
2.3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其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儿科护理课程教师应积极通过学校搭建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与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组建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并利用多种途径与其他院校同仁经常性交流探讨,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学中的育德能力。
3.1引入正、反向临床经典案例及社会热点事件。
课程组教师和行业专家一道,不断挖掘《儿科护理》课程的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搜集并精选正向、反向临床经典案例,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加强价值引领,如:敬业、奉献、责任意识、视患如亲等。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这一内容时,正向案例选取“林巧稚与五胎妈妈”,而反向案例选择“关键的24小时”。由此来引导学生要敬業,要有爱心、责任心。
3.2小组协同,团队合作。
教学中采用团队学习法,使得每个人责任扩大化,更加积极进取,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此来促进学生沟通表达、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的提升。
3.3设置情境,角色扮演。
对人的尊重、认可、关心、爱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其必要性、重要性在医疗实践过程中最为突出和显著。教学中,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富含人文精神的情景模拟扮演,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三结合。
3.4多元化评价,凸显德育为先。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纳入德育/素质标准,当素质要求不达标时,总体考核结果即为不合格,强化学生对自身的素质要求。
通过探索和实施“课程思政”,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注重价值引领的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教学文件全方位渗透德育元素,落实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保障全过程育人;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既是经师又是人师;师生更加享受每一节课,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打造了一支专技结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风优良、具有创新精神、较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适合临床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我们也期待,改革成果可以在其他课程应用推广,带动更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最终是社会各用人单位和广大患者受益。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二
疫情是一面镜子,在疫情面前,照见了真正的中国:她有一个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执政党,为人民谋求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她的初心和使命;她有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每个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更有无数勇敢的人愿把同胞挡在身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万千志愿者奔赴战役一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往往是这些最平凡渺小的瞬间,深入人心,刻骨铭心……她有伟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敢于壮士断腕,承受重创而担负起大国责任。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援手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强大,祖国的友好邻邦。我们不仅在为自身的国家抗击疫情,我们都生存在地球上,积极的抗击疫情,为世界贡献了我们的力量,彰显了我们的大国责任。如今,中国已在大考面前交付试卷,而其他国家面对着巨大且严峻的考验,我们的国家也会对其他国家伸出援手,这是我们身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生于中国,愈发自豪,万千志愿者奔赴战“疫”一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未来不免会出国或是与外国同胞交流,但我相信我们无论以后身处何地,祖国永远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她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体验到荣幸!“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
愿: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凯旋归来,世界其他国家可以成功渡过难关,我们一起等武汉的花开!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三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近三年教育界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与情感目标。20xx年9月4日和5日晚,在听完xx副主任xx和北京师范大学xx教授这两堂有情怀、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的线上直播讲座,触发了我心中对于教育的一些想法:
首先,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
其次,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最后,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向同行,共育英才”!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各学科老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研习课程思政教学,中国的教育来日可期!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是摆在高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下大力气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摸索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本报今日起开设“聚焦高校思政教育”栏目,报道其中的典型做法,敬请关注。
“姜老师把亲历过的浦东开放开发、申办上海世博会等故事讲得生动接地气,我从中感受到上海20多年来的变化,这正是中国改革进步的缩影。”听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主讲的“读懂中国”形势与政策课,电子信息专业大一学生方荣耀收获满满,赞不绝口。
近来,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在上海高校涌现:大国方略、创新中国、人文中国、智造中国、读懂中国、中国道路……不仅强化显性思政,将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而且细化隐性思政,深入发掘通识课、专业课的育人资源,以活泼的课堂组织形式、生动的案例和对于国情的贴切把握,赢得大学生热捧。
传统思政课上出新面貌。
上海在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即通识课)及专业课三类课程功能定位,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团队乃至互联网手段载体运用等途径推进改革,着力实现全课程育人。
作为“4+1”思政课中的“1”,形势与政策课在部分高校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上海交通大学推出“读懂中国”课程,把传统的思政课上出新面貌。该课程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6类内容建成100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分别配套文稿与课件,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印象深刻。
前不久,姜斯宪讲授第一课“卓越全球城市上海”,用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和奋斗历程,让学生大呼过瘾。“这是交大学子的必修课,目前已面向大一和大二的8000名学生开展,不久后将推向大三学生,形成全覆盖、不断线的思政育人局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说。
上海市教委面向全市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级大课堂”,问题来自学生、声音来自一线、点评来自权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对话交流,甚至不避“尖锐问题”,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有优势,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用主人翁的态度思考。”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说。
通识课上感受中国自信。
“为什么学生喜欢‘大国方略’课?因为他们喜欢科学家、工程师那种不说教式的讲解,因为他们在内心里渴望理解中国道路,感受背靠国家的那种自信乃至‘霸气’。”上海大学“大国方略”课程首席专家顾骏教授说。
上海多所高校在通识课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配置优质师资,注重课堂互动,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感知现实。这些课程包括上海大学“大国方略”与“创新中国”、同济大学“中国道路”、华东政法大学“法治中国”、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中国”等,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治国理政”课聚焦中国共产党自身治理及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分为国共反腐史鉴、从计划治理到市场治理、文化自信哪里来等15个专题。专家搭建课程框架,主讲教师准备教学提纲和完整的教案,由本校骨干教师或相关领域校外专家担纲授课。如首讲直面学生疑问“为什么治国必先治党”,回顾国共两党治党历史,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上海大学“大国方略”采用“2+1”师资搭配模式,1名授课者为来自非限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工程师,讲述个人科研感想、服务国计民生的历程,2名课程主持人负责串场、点评,把握课堂的主流方向。顾骏这样总结课程的特点:“用故事说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
该课程已开设6学期,受益学生超过1000人。课程还产生带动效应,采用相同模式的第二季“创新中国”也已开设3学期,第三季“创业人生”即将启动。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艳华说:“上海市教委的资助支持为‘治国理政’课程开发提供了‘第一桶金’。课程随即进入良性运作轨道,已进行12个专题,120人的班额无法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接下来我们准备扩容。”
专业课透出人文情怀。
课前向遗体鞠躬,上完课献花表达敬意,学生与逝者这样建立了情感的关联。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原本“冷冰冰”甚至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体解剖课,如今透出温暖的人文情怀,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之外得到人格的历练与提升。
“要是没有德育意识,解惑的工作做得再好也只能算是一个百度输出终端。”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智强一席话,道出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上海高校扭转专业课程教学重智轻德现象,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开展“德育实践专业课程”重点项目建设,将专业课教师也作为育人队伍主要力量。首批10门课程立项,新增13门,另有28门作为院级项目培育建设。这些课程已占全校500多门专业课总数的10%。
“人体解剖学”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近遗体捐献者家庭,与家属座谈,感受捐献者们“宁可医学生在我身上千刀万剐、不希望他们成为医生后在病人身上割错一刀”的奉献情怀。“急救医学”课采用团队合作与角色实践教学模式,在培训急救能力的同时增加医患沟通、换位思考、人文关怀等教学元素。
上海外国语学院开设“中外时文选读”课,将外语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在一起,教学篇目不仅有《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的专家文章,还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李克强总理在20冬季达沃斯论坛的致辞等。
张智强说:“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守住底线,更要主动建构、积极作为,这是落实党委在立德树人中主体责任的举措。学生也喜欢这样的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进自身综合素养。”(记者董少校)。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五
20xx年9月5日晚,我们xx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xx教授关于思政教育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总的来说,我最大的领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我们xx省xx技师学院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xx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对如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所以作为思政教育主战场的学校更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个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更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聚焦青年学生的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培根铸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我一直在为此努力,今后将更加精心备课,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打磨思政课程好课,为立德树人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六
摘要:“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前做好人才教育实践管理布局,提高信息化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水平,从而让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有效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现今,“互联网+”信息应用普及,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紧抓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对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满足多元化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培养需求。
艺术设计是集艺术、技术、科学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教育,其主要课程包括艺术学、史学及哲学等多项教育内容。由于其涉及教育内容宽泛,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必须基于行业发展做好教育布局。互联网的发展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供新的契机,同时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亟需做好“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思考,提高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对接能力。以现有教育发展现状为载体优化教育体系,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时效性、有效性,保障人才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就业环境,为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高质量推进做好充分铺垫[1]。
(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弹性。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其本质是强化学生艺术解析与创作能力,使其能更好发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从而融入艺术设计实践之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更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合理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保持教学课程内容弹性及教育结构弹性化调整,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核心关键,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教育发展新环境的必要条件[2]。除此之外,采取灵活的教育规划布局方案,有利于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理论教育培养的双向推进。
(三)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已经形成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将企业教育、高校教育进行一体化融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联动能力。加之近年来信息化教育发展普及,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因而,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必要结合未来发展形势,从最基础教育管理实践着手,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调整高校、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内容联系,使其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能更好为专业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具备良好艺术感知及艺术创作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将成为衡量专业学生艺术设计能力重要标准。这一过程中,高校教育方向应从满足阶段性人才培养应用需求转向人才教育培养长效化推进,提高专业学生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创作能力,聚焦教育培养核心重点,不断加强“互联网+”教育体系下人才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利用网络教育突破现有教育条件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限制,提高高校专业教育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合理化运用。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实现系统化整合,从根本上将“互联网+”教育思想理念融入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不断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提供多元化教育保障。
(二)掌握各类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及使用。
计算机应用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对提升专业能力建设将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专业学生必须能熟练的对photoshop、coreldraw、fireworks、autocad以及3dmax等软件进行操作。同时,切实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逻辑,可以保障对各类艺术创作软件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功能。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体系的形成,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的应用需求,将朝着更广泛网络大环境进行推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必须达到新的高度[3]。
(三)具有优秀个人道德品质及优良艺术审美水平。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培养之根本。学习能力决定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而个人道德品质则决定学生在未来专业岗位中能否发挥出自身专业学习潜力。传统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主要利用高校教育平台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衔接,从而实现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基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对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学习成果进行考验,并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达对学生个人品质做出评估。该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理解及革命精神文化内涵汲取,将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提供一定教育帮助[4]。
三、基于信息化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育实践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对教育实践的设备建设有严格的要求。以photoshop软件为例,该软件实际操作对计算机设备中cpu、内存及硬盘三项基础构件使用有较高要求。根据adobe官方网站公布的photoshop软件使用要求,中央处理器最低运行主频应达到2.5ghz以上,核心数应达到四核四线程或四核八线程,方能保障photoshop软件使用的稳定性。而内存方面,则应满足数据带宽为12.8g/s的使用效率。硬盘方面,传统hdd硬盘并不适用于photoshop软件稳定操作,必须基于硬盘使用特性采用ssd硬盘方能确保photoshop软件正常使用。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根据单一专业教育需求,投入大量资金资源用于教育实践并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利益诉求,也无法保障高校信息化计算机设备应用实践有效性。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规划布局不合理。
网络艺术创作是未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高校应基于网络艺术创作与教育,充分做好教育实践应用的准备。当前,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院校,对于网络艺术设计重视程度较低,甚至对网络艺术创作在思想上存在歧义。同时,部分高校对“互联网+”教育发展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不足,无法将信息化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育培养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从教育结构方面做好教育体系优化,提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应用理念的实践普及,有效弥补单元化教育管理不足,开辟网络艺术创作教育的新形式。
(三)课程设计的信息化教育互动能力不足。
教育互动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求学生能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融入艺术审美及创作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学习及探究能力。“互联网+”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面的融入,在内容上为专业教育互动创造了新的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互动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对艺术思想进行全面学习。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部分高校仅仅把“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补给方式,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高效化优势,缺乏良好教育互动与教育引导,导致信息化无法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面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作用,使信息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互动能力大打折扣。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及路径。
(一)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其目的在于将企业资源引入高校教育,完善高校教育实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高校与企业之间教育发展联动能力,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能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在此过程中,高校应主动承担起与企业对接,利用互联网平台,聘请专业在岗员工开展辅助教学。同时,采用教育实践方法融入高校课程教育体系,以网络教育培养及线下教育实践为中心,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学习能力,确保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能处于同一高度,为专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奠定良好教育根基[5]。
(二)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结合在教育方法上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要求,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提供必要帮助。产学结合的一体化教育培养实践,可由地方政府部门先做好主动工作,将部分市政项目建设及社区服务工作,纳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体系,提前对部分专业实践内容进行了解,并基于市政工程建设听取部分高校学生设计意见。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设计意见进行分析从而指出高校教育不足;另一方面,亦可帮助学生更好强化自身学习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学习信息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践学习动向,并为其纠正学习错误,从而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阶段进行自我完善创造积极的教育条件。
(三)创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多元化教育培养新形式。
高校必须重视互联网信息体系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影响。同时,将网络艺术设计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推动网络艺术教育及线下课程教学的双向融合,以教育创新为载体,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形式。以网页艺术设计为例,可将高校学生使用较为频繁的互联网网页作为模板,进行网络艺术创作教育延伸。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专业网页设计帮助,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更好贴近实际的教育发展环境,切实以行业发展、学生学习诉求为中心,开展多元化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应以信息化教育发展为载体,开拓新的教育实践路径,提高教育实践课程与理论教育应用课程内容的统一性,加强信息化教育培养实践能力,不断拓展科学教育实践布局,进而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切实与行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倩,路申鹏.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实践与反思———“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中[j].艺术科技,2019,(15):8-9.
[3]胡冰寒.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教学模式实践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2):864-865.
[4]疏梅,张佑民.“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设计与专业的嬗变—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92-93.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七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开始侧重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人经验,逐步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核心素养要求,加强素质资源整合,通过合作探究、多元评价等途径开展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是新课改之下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落实基本育人方案的重要措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新一轮课改以核心素养教育为背景,要求在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思维培养、教学目标、评价依据等多方面升级,探讨课程设计的新原则与新方向。高中语文课程本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强调文化传承,也强调家国情怀,既强调个人修养,也强调社会关爱。为此,开展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是引领新时代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步骤,可为其他学科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提供具有普适性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学生观:由知识储存转向以人为本。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学习体验,这是对传统语文课堂学生地位的颠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知识与技能已不是判断课堂效率的唯一标准,甚至学生个人兴趣与态度的培养也不能算作高效课堂的完全依据。核心素养下的语文课堂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转化与运用,同时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从个人需求与实际体验出发,进行针对性吸收,且不满足于确定的知识和标准性答案,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要,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配合教师开展课程教学,进而收获个性化学习成果,逐步构建自身经验体系。
(二)知识观:侧重典型关键知识构建。
知识的价值判断标准在于其实用性,即能否让人类有所依据并创造新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我知识建构。因此,教师理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关键性与挑•学术2022.1战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与研究,实现由全面覆盖向精准突破的重大转变,使知识内容趋向于典型关键知识构建,通过典型学习、典型接受,做到关键探究、关键培养,形成“少即多、少即精”的知识教学观。
(三)课程观:素质发展取代内容本位。
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各方面的认识,它对课程设计与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支配作用。传统的课程观多为内容本位,注重课程设计的系统、全面与精确,以便为学生提供充分完整的知识与技能。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学生与教师不再满足于传统教材中单元与知识点的简单叠加,而注重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内容结合起来。目前,以素质发展为核心的课程观强调师生在学科探究中的主体地位,迎合侧重于个人体验与主体地位的学生观,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不再以教材内容为唯一标准,而是注重多样化的教学任务、实践活动、探究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不再单纯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更注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一)课程目标——立足素质发展。
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如上文所述,传统的课程目标强调内容本位,而目前课程目标的制定越来越趋向于素质发展,强调“发展即内容,素质即目标”。为此,当下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整合素质资源,迎合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核心素养要求下的课程目标主要是侧重于碎片化的整合,此处不仅指内容的碎片化,也包括素质能力的碎片化,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原有的零零散散的语文能力整合起来,形成系统而全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整合每一年龄段学生的素质资源,迎合能力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特点、社会需求、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应与课堂的内容安排、教师教学形成共生共存、彼此交融的关系。为此,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人经验和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个人经验出发,促进课程目标释放内生经验,转化内生动力,进而使学生通过学习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实现期望。
(二)课程内容——回归语文生态。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高中语文课堂强调的内容本位,是以教材的内容线为起点进行系统整合,突出的是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及适用性。这就导致学生可能机械地接受教材知识。目前,语文教育界对“真语文”的讨论正如火如荼,这一概念对转变目前的内容本位有一定的帮助。在真语文生态教育下,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是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需要师生共同进行探索研究。课堂教学也不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而是借用互联网大数据,与生活密切贴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祥林嫂》这篇文章中人物繁多,情节交杂,传统课堂上多靠教师带领学生逐句逐段分析,而在生态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思考探究“为什么柳妈第二次制止祥林嫂时说的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而不是‘祥林嫂,你放着罢’”。这样的生活化细节探究不仅使阅读教学从教材回归到生活,也使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比不同的文化与生活,从而拓宽视野,提升见识。
(三)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
在传统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导课堂,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知识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自主探究,因而也就缺乏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课堂学习方式,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问题合作探究式课堂模式逐渐流行起来。此处所指的“问题探究”并不等于传统的教师设置问题再进行讨论,而是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环状结构,强调学生在没有传统问题设置的条条框框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接受理解情况发现个人问题,随后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思维碰撞、理解交流、共同促进。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问题设置帮助者与问题后期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分权、放权,激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并形成积极健康的课堂学习新形态。
(四)学习评价——指向发扬人本。
与归纳来发挥其在课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服务终身的素质、品格和能力。它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并非结果导向,而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题、设置问题导入、严格任务落实来不断培养锻炼的。面对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不断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深远持久的阅读分析能力、综合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素养。笔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恒,蚌壳里的沙粒终会变成一颗颗光彩熠熠的珍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刘波,黄鹂.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6).
[2]梁红伟.基于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发展的创新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7).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八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强化立德树人目标,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着力推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每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三、主要内容。
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全面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结合人才培养实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牢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融入课程内容,要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成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红色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教育。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先进文化教育及弘扬传承,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生态文明及海洋文化教育。
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把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和经略海洋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聚焦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生态文明及海洋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打造新时代山东特色海洋文化,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文化强省的责任感、使命感。
(五)创新创业及职业素养教育。
围绕双创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方面,加强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把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更是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成立“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注重课堂育人实效,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根据“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统一发起课程建设立项,推出一批充满思政元素、发挥思政功能、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打造一批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力求“课程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涵盖所有课程,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实现价值引领作用。
1.课程大纲建设。完善现有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在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形成一体化反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方法等思政内容的教案和教学文档。
2.教学方法设计。探索“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融合,依托在线课程建设网络平台,采用专题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融入到学生学习任务中,注重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3.教学团队建设。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教师的选拔要求和育人责任,建立团队教师的培养机制,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交流活动,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4.典型案例总结。总结“课程思政”成效好、反响佳的教学案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借鉴。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三)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强化教师德育意识和能力,明确文化引领、价值引领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把课程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助教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课程督导与交流,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相关专家共同听课、集体备课,对课程内容、形式、效果等加强探讨研究,实现全过程指导。完善激励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投入更多时间精力研究课程思政,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纳入评教指标,注重运用课程思政建设成果,落实育人价值导向,形成全员育人有效机制。
责任部门:教务处、各教学单位。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保障。
“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工作开展。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加强教学研讨,强化集体备课,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工作实效。
(二)加强考核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情况应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指标,推进课程思政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每年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验收评审,将各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情况纳入教学目标考核、党建和思政考核。
(三)加强引领示范。
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及师德标兵、党员教师、双带头人等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典型,挖掘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激发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宣讲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九
在疫情这场大考前,当代青年展现了家国意识。这些天新闻头条脱离不了“90后00后长大了”,看看前线的医护人员,当年非典被保护的孩子,现在来保护大家。看着貌美如花的脸被口罩压出深深痕迹,看一个个年轻的身躯在没日没夜的奋斗,你会觉得心疼,而他们觉得荣耀。新一代的青年长大了,虽然我们大部分的青年不是医生专业,不能在此次疫情中奉献,但是我们会精学自己的专业,为祖国其他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祖国永远是我的母亲,我永远是中国人。保护祖国,为祖国奋斗终生是不朽的目标。疫情面前见人心,中华儿女团结奋战,同舟共济,不仅会跨过这道坎,更会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坚强。中国速度,中国责任,中国力量一定会感动全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
一、教学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刚体的定义;
2、掌握刚体的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思政育人目标:
2、从刚体模型深入挖掘爱国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利用物理之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感,实现育人目的。
二、教学策略。
1、导入新知,剖析新知。
从前面已学习的质点模型谈起,辩证的引出刚体的概念。同一个物体,当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时,可以看作质点模型;当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且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改变时,就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模型—刚体。
刚体定义: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板书)。
通过刚体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辩证唯物主义精神。
2、分析实例,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作为科技大国和科技强国,哪些领先世界的高科技产品可以看作刚体?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在领先世界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095型攻击核潜艇、“复兴号”高铁、东风-41战略导弹、“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嫦娥月球探测器等高科技产品,这些实物都可以看成刚体模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刚体模型理解。同时利用我国在这些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精神和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引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总结拓展。
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强大的科技保障了我国的和平和繁荣,也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力量,但同时也使那些图谋世界霸权的国家开始打压我国的科技发展。而我们学生作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一
经过了这些日子对思政基础的学习,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简单的法律的制度,增强了法律的修养;了解婚姻家庭,为以后奠定幸福基础;懂得了努力学会感恩,须真情回报社会;理性对待爱情给我的人生增添了动力;我会去弘扬社会公德,去倡导校园文明;我还要坚守诚信原则,去创造人生价值,绽放我生命光芒;我知道该怎样爱国,实现民族复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环境,让我树立理想信念!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除此之外,明白了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我很认同“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的观念。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不是死的知识,而是锻炼学习的能力,学习要伴随着人的一生一世,要学会学习。没有智慧,知识本身是没有用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事,要创造学习化的社会,我们个人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通过学习可以获得文化知识,掌握到必要的生活技能,摆脱蒙昧无知的围困,提高做人的品位和素质。人从出生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有句话是真么说的:“每个人都是两手空空地来,最后也将两手空空着去。”要知道,两手空空来到这个世界的人们,不仅带来了一颗可以为使世界变得更完美而坚强搏动的心,而且还带来了为实现美好心愿担当保驾护航重任的无穷智慧,更其重要的,人们还带来了超乎寻常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不同程度的学习,人们掌握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才能,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同程度地出了力,添了光,加了彩,心灵和精神世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净化,这一切都成了人们留给世界的无价财富,生活沃野上从此留下了人们一面学习,一面求索,一面拼搏奋斗,一面进取奉献的闪光足迹。
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前为了考试不断的做题目,现在发现,分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如何走进社会。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则这才是最实在的。
以上是我对学习思政基础课的一些体会与感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98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纲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表述精准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领航作用。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确定了宏伟目标,又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高远眼光和科学谋划。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把国家发展战略讲得如此清楚,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98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纲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表述精准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领航作用。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确定了宏伟目标,又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高远眼光和科学谋划。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把国家发展战略讲得如此清楚,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文档为doc格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我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梦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纲要》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载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擘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高扬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表述精准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领航作用。这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既确定了宏伟目标,又明晰了时间表、路线图和方法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视野、高远眼光和科学谋划。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把国家发展战略讲得如此清楚,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接近目标越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交织的挑战,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繁重艰巨。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五
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复兴梦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指导思想,作为信访单位,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学习实践。
提高思想认识,畅通信访渠道。一是认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利用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好学习讨论活动,通过“三会一课”、学习辅导会、交流会等等多种形式,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重点学习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二是丰富学习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注重将学习过程与发挥职能、服务发展的过程相互融合,及时将全体党员干部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三是学做结合。在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搞好开门接访、主动下访、信访平台完善,让老百姓进得了门、办得了事,让群众反映的诉求有回应。
组织专题讨论,提升工作效能。在学习上,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和亮点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年”以及“聚焦脱贫攻坚提质增效”专题大讨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质,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好、落实好,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支持和加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在工作上,要进一步强化属地和部门责任落实,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要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对待群众诉求要做到“听清楚、问清楚、讲清楚、办清楚”四个清楚。
积极撰写体会,营造赶超氛围。在认真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党员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撰写学习体会,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围绕信访部门职能发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善始善终抓好“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全力推进“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妥善解决到位”。进一步发挥“窗口服务”职能,着力提升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办理水平,搞好中央、省、市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要将各个领域的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树立信访干部良好形象,为建设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谋划来年思路,下移工作重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认真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研究对策,狠抓工作推进和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要做好年度总结,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深化作风建设、脱贫攻坚、追赶超越等重点领域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的落实,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落实,把群众吸附住、把矛盾化解好,确保矛盾不上交、不出村、不上行。对个别缠访、闹访、无理访、恶意访的人员要进行依法处置,切实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有效推动来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将对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将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今后工作中,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各项任务落实好,立足岗位、拼搏实干,为信访工作贡献自己最大力量。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六
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学习的时间也无限。学习书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贯穿学习始终,贯穿人生始终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则是:阅读。通过阅读书籍,人们了解世界,获取各种信息,掌握不同技能。地理阅读,则是专门针对地理学习过程的阅读方法。与其他的阅读内容相比,专业性明显,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但也不失与其他阅读的共性。
本课题解决的问题:
一、首先要解决阅读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阅读?阅读有哪些方法?如何分类的?
阅读的方法和需要通过阅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渠道很多,本课题是地理阅读方法指导研究,地理知识,使我们学习的各种知识中的一种,地理知识既贯穿于各学科之中,又独立成一门学科,其学科自有其特点和专业独特性,因此,需要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找寻出适合地理知识和地理课堂学习的一些方法。
二、寻找适合地理阅读的方法。
适合地理学习的阅读方法有哪些?地理阅读有哪些使用的方法?本课题力图从调查中,从教师实践中,摸索出适合地理学科的有效的阅读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初中生成长的需要,一生习惯培养的需要。
初中是学生成长期最关键的时段,处在由孩童向成人的过度阶段,其认识问题的能力正在扩大,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不断扩大的对世界的认识需求,正好通过阅读地理知识相互对接,因此,许多孩子对地理课对外部世界非常感兴趣,但是,受到我国教育中长期形成的对地理学科的一些做法影响(其中在有一时段为减轻学生负担,去除地理高考学科地位),同时,学校和家长对地理学科的见解不同,以及孩子们不断加重的学业负担,往往出现学生没偏见,家长有偏见;学生不偏见,学校做偏见;学生无偏见,课业时间没法办的现象;初期很喜欢,中期没时间,后期出偏见的现实。因此,初中阶段需要有好的地理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地理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而且,课外地理阅读,就是一个轻松、自由、随意的学习。也是一个不受时间约束,不受年龄限制,不被别人约束的学习。一旦学生形成习惯,会对他们终生产生影响。这就需要通过兴趣的引导,并给以科学的指导,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很好的让地理阅读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四、初高中知识衔接的需要。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关高中课程性质中谈到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关系: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教育部考试中心印刷的,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关于谈到: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有关内容。
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的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学习和高考地理试题对文科学生有这么高的要求,可是,受陕西初中地理不中考的因素影响,初中地理在家长、学校、最后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副科,不中考科目的印象,所以,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到高中后,文科学生地理基础太差,地理阅读习惯不好,使他们的地理学习大受影响,也使高考地理成绩上升困难,因此,如何从地理阅读入手,培养学生学习、阅读地理的习惯,也为地理教育和地理教育科研提供一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是本课题要研究的第四个问题。
五、地理学科特殊的阅读方法的探索。
地理学科有其科学的特殊性,它和文学性的阅读不完全一样,尽管文学中包含一些地理知识,但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学习学会各种地图的阅读尤其是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图表的阅读、获取相关地理信息,是需要进行专门训练和指导的。
本课题主要进行问卷调查法和结论分析法,另外,还有部分资料需要查阅文件和上网查找资料。这三种方法都是课题研究通常使用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把研究的有关问题设置成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取得相关信息数据和为定性分析问题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当然,受问卷范围和试题设置的影响,问卷调查也有一些局限和不完全。但使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初中地理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课题应当包含:初中地理,这是对研究对象的研究范围的限定,一是说明这个科研课题研究的是有关地理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学科;二是限定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获得方法。知识的获得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在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尤其是学习书本知识,成为主要的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今天,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许多知识的获得,就是通过阅读书籍,通过学校教育获得。阅读成为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三是方法(查寻方法的概念)。
阅读方法。阅读是有方法的,但是,此处的阅读不是该课题研究的重点,阅读方法也不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在课题名称中已经包含一个基本范围框架,即就是地理阅读方法必须是我们熟悉的,尤其是初中地理阅读方法我们必须清楚。清楚了地理阅读方法,我们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指导。
指导和研究,是两个动词词组,前者对所知方法给学生加以指导,要求对方法类型、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效果有所了解,后者要求对指导的过程和结果能够做出相应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改进,或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课题的研究主要分成三部分:
一、查阅文献资料阶段。主要是对有关阅读及阅读方法、地理阅读方法的相关资料的掌握和了解。并从中选择适合地理学习的阅读方法。
二、调查分析阶段。对初中学生阅读范围、阅读时间、地理阅读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三、实践指导阶段。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类,(年龄段、学业段、学情段、时间段),并且开出书目,进行阅读指导(学期段和假期段、课内段和课外段)。
四、结果调查和分析。对于指导的学生,进行再次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和取得一些数据。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课题成果的表述,在研究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阅读调查,需要设计调查卷试题,这在研究步骤中已经叙述。调查结束,还要进行分析和记录,以便给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相应基础。
同时,查阅资料,需要通过网络和书籍,这些工作利用工作间歇就可完成。两次问卷,需要年级组及班主任提供配合。也可以利用我们的课堂课余进行。
最后,需要对两次调查,和其中的地理阅读指导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分析报告。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篇十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和风吹拂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吹遍和润泽了祖国的大地。一直以来,自己与全国人民一道沉浸在这和风细雨里。作为央企基层单位的党群工作部负责人,自己一方面通过参加专题培训班、网络报纸学习以及深入的思考,系统的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组织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书记培训、视频宣讲会等方式,组织公司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化了思想认识。总体上,感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对于科学客观认识我国当前国情、解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对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取得未来的胜利、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绘就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为我们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企业如何适应新时代作出新作为和党群部门如何做好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群工作部今后的工作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抓出成效。下面,就将这段时间所学所思所悟分享如下:
一、深学细研,全面理解了新时代思想内涵。
古人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物的长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知识也是一样,靠的是日积月累,起初感觉并没有什么,时间长了,说话、办事、思想、行动忽然之间就有了进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是一样,初学感觉粗枝大叶没有深入理解,再学感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三学如在大海行舟、如沐浴春日阳光,学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学的不够、不深。经过深学细研,全面理解了新时代思想内涵。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进一步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大船航海靠舵手,中央领导集体是8900万党员的舵手,共产党员是全国人民的舵手,过去革命战争的胜利、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党中央这一舵手。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依旧要靠中央领导集体。作为国有企业不仅有市场赚取利润的使命,还有社会主义国家为民服务的使命,必须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确保旗帜不倒、道路不偏。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完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后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有关社会主义理论论述的深化实践,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扬,是对新时代发展潮流的把握和汇总,是引领我们国有企业各项工作大步朝前的鲜明旗帜,是指引党群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标”。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全面规划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绘就了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描绘了光辉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国有企业有平台、有机遇、有市场,我们必须把握时代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
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自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体会,对过去五年历史性变革,感同身受。过去五年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突破性的,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上,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使全党提高了思想认识,查摆了和整改了存在问题,转变了党风政风民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全国上下,电视、网络、报纸,街头民巷都在谈论学习,有利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国情、党情和时情,明晰今后的大政方针,为今后工作找到遵循、提升自信、坚定信心。
二、学思践悟,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鬼谷子》载:“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我们国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做好党群工作提供了“司南之车”。
(一)丰富了理论知识。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了党章,是重大理论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这次系统的学习,作为一名党员来讲,党的政治理论与时俱进更加丰富,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对党的指导思想、现阶段主要矛盾、未来布局方向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用理论武装了头脑,把牢了自己的“总开关”。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来讲,深入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为做好公司的党群工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二)坚定了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的信仰是过去革命成功的强大动力,也是当今建设、国企发展的不竭源泉。通过学习自己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立场更加明确,时刻保持忠诚意识、服务意识,带头做到追随和服从组织,在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上,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三)感到了责任压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所有的党员和青年提出了新要求,号召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呼吁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舞台,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无论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是作为青年一代,倍感责任重大。此时此刻,自己异常激动愿意投身于为祖国发展的大潮中去。
三、勇于担当,全面争当公司发展时代先锋。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弄懂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新时代思想转变为具体的工作思路、行动措施和成果成效。作为党群工作者,就要立足岗位职责,争当同行业的时代先锋,通过为公司作出贡献,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在与时俱进中争当时代先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时移世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潮流、应对时局变化,不断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对我国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三大任务目标进行了展望和安排,这是时代的潮流,作为国有企业必须适应这一潮流。一是认识国有企业的历史潮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经济体制改革、供给测结构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系列重大战略论述,特别是有关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优化布局、战略重组、防止资产流失等具体要求,为我们今后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是今后国家发展的导向,我们要先知先觉、及早部署、避免被动。二是认识国企党建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不折不扣的落实党中央的任务要求。三是认识自我更新的现实需求。党群工作者无论是思想,还是工作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学习精神、融入潮流,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转变思维习惯、突破思维定势,强化问题导向,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方式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在与时俱进中争当时代先锋。
(二)在宣传贯彻中争当时代先锋。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公司的思想凝聚起来是贯彻落实的前提。一方面,继续组织好公司的深入学习。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中层干部“深入学”、广大党员“普遍学”为主要形式,以集中学和分散学、专家辅导和学习讨论、普遍学习和重点学习相结合为主要方式,继续组织好学习。另一方面,做好宣传。充分利用公司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外出场地等宣传新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公司营造学习宣传的浓厚氛围。同时,主动与主流媒体对接将公司的党建工作宣传出去,争取打造出自己的党建品牌。
(三)在党的建设中争当时代先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主动为党委书记出谋划策,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的盘子,将党建工作进一步分工细化,落实到领导、到部门,强化对党建的督促考核,提升全员抓党建的能力。二是着力提高各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党支部书记是各支部的负责人,党的建设工作怎么样,与支部书记关系大,以党的建设为主要内容,提升党支部业务水平和素质。三是组织好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党员,从严组织生活程序,过好组织生活,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
(四)在群团组织中争当时代先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做好群团工作,当好职工的“娘家人”,统一安排走访慰问职工家属,关心关爱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通过关爱凝聚人心。广泛组织好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外出集体活动为基本载体,创新形式内容,组织好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公司发展的潜力。以青年思想动态为焦点,重点关注青年素质和能力提升情况,让他们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将新时代思想转变成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动力、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效,让新时代思想在企业生根开花。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教案表格(通用11篇)
- 2023年成长工作总结(实用9篇)
- 2023年公司年会策划价格(精选12篇)
- 检察院岗位实践报告(优质8篇)
- 印刷厂实践报告千字(通用20篇)
- 最新我最敬佩的人王二小作文450个字实用
- 我爱我的家乡800字初中作文精选(模板19篇)
- 最新高一语文作文记叙文素材(通用20篇)
- 最新师范生教育实践报告3000字(精选16篇)
- 最新大学生毕业典礼策划方案流程(汇总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