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2-12-28 08:00:49    小编:ZTFB
宁夏宗教化收获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五篇)

  • 上传日期:2022-12-28 08:00:49 |
  • ZTFB |
  • 11页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水洞沟还是我国明代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大峡谷、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水洞沟距首府银川19公里,距机场仅15分钟的车程,银青高速及辅道穿景区而过,交通便捷,有近距城市远离闹市的优势。

如果说文化是水洞沟的魂,那么创新是水洞沟发展的动力,全国遗址类的景区有很多,但是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唯水洞沟有,水洞沟遗址博物院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的生活场景中,三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三万年的穿越。

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已成为水洞沟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神奇还在于它不仅是三万年年前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还是我国明代边赛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在我国有长城的地方很多,但是长城、沟堑、城堡与险峻的大峡谷以及沿峡谷绝壁而凿的藏兵洞共同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唯水洞沟有,遍布整个峡谷绝壁的藏兵洞,场面宏大,设计绝妙,洞内坑道、机关、暗器、瞭望台、兵器库、水井、将军休息室、议事厅、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您可身临其境的参观和体验明代地道战的惊险和刺激,战争的残酷和明代守军的聪明才智在这就可零距离体验和了解,极大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成为水洞沟的又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交通工具也很有特色,游船、驴车、骆驼车,非常悠然,在水洞沟旅游您会忘了城市的喧闹和心灵的繁杂,任时间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宁静、和谐,城市之外,乡村之外的水洞沟,绝对是游客放飞心情,享受自由的休闲旅游圣地。

一个景区半日,从三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文化到边塞军旅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可谓神奇!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距银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国十二年(1920xx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xx年7月,水洞沟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80多年来,经过5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

20xx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制品、动物碎骨和用火遗迹外,这次发掘尤其重要的是还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环状装饰品。装饰品以鸵鸟蛋皮、骨片为原料,圆形,其外径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制结合的方法做成,中间钻小孔,孔径一般在2—3毫米,个别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还被矿物质颜料染过色。

完整、残缺、成品、半成品各种类型都有发现。这些装饰品小巧、规范,为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遗物中制作最为精美者,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光有时会埋没一切,时光有时亦会重现一切。直至目前,水洞沟依然是宁夏已知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其研究的持续深入,新的发现仍将层出不穷。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万里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

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

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水洞沟地区又是中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

水洞沟旅游区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密为一体的旅游区。随着水洞沟遗址博物馆、宁夏长城博物馆20xx年开馆,水洞沟景区又将增添新的亮点。

遗址博物馆

水洞沟遗址博物院,它的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名为石核的石器建造而成,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水洞沟遗址博物院以雕塑、展板、投影、文物展出以及讲解的形式,可以了解人类进化的起源、水洞沟文化的兴起以及水洞沟遗址五次考古发掘的过程与成果,同时,还有12分钟的动态演出,让我们实景体验三万年前原始人生产、生活以及面临山洪暴发、山崩地裂的灾难时被迫迁徙的场景。

实景体验疯狂原始人

实景体验馆将高科技、艺术性、文学性等元素融合,使万年的时光和历史场景倒流,让您亲眼见证远古水洞沟从植被繁茂、动物成群,到气候变迁、环境恶化,水洞沟人不得不远走他乡的过程。与水洞沟远古先民一起亲身体验3万年前远古祖先的采集、打猎、祭祀、恋爱以及围着篝火烤食猎物,载歌载舞的生产生活场景,以及暴雨,洪水,地震等灾难来临时的震撼场景。通过高科技逼真的还原演绎,带你穿越3万年的时空距离。

张三小店

1920xx年,当一阵悠扬的驼铃声从远处渐渐传来时,有家名叫张三小店的车马店主人知道一定是有客人从远方来了。于是,主人张三和妻子早早站在门口迎接,来者是两位黄发蓝眼的外国人,后来张三夫妇才知道他们正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他们这次是从天津出发沿黄河沿岸进行考察,在途经水洞沟时由于天色已晚就住进了张三小店。

院内陈列着四尊雕像,他们分别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这几位都是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水洞沟村

古老的水洞沟村是由北方的先民们创造了窖洞式和地穴式的居室方式。这种居室往往是建在黄土层较厚的山坡或沟岸上,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水洞沟人在此基础上改进了这种居住方式,发展成一种半地穴式建筑形式。其方法是在黄土坡上先挖出一定深度的地穴,然后在地穴四壁确定为墙壁的地基上,用土坯(pī)垒墙,使之达到一定高度,再以桁(xíng)条,木椽搭顶,复以柴草,柴草上面糊以泥土,防止漏水。水洞沟村就是这样一个古老的半地穴式的聚集村落遗址,我国西北地区群众习称其为“地窝子”。水洞沟村聚落共有29处地穴式建筑遗址,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恢复,让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先民们的居住形式。

芦花谷

水洞沟旅游区有三公里长的芦花谷,芦花谷内芦苇摇曳生姿,走在其间的小路上,陶醉在那苇荡丛中,此刻心情一片宁静。湖泊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中鸳鸯湖上修有原生态木桥4座,凉亭两处,湖面上,芦苇丛中百鸟翔集。碧绿的湖水、清脆的鸟鸣、唯美的画面,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红山湖内绿波荡漾,游船往来,水岸长城,难得一见,在游船上观赏雄伟的古长城,别有一番情趣。当你还没有从土林景观的童话世界中走出的时候,下船登上码头,又掉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内,那就是景区内的沙枣湾。沙枣湾里沙枣树丛生,六七月份沙枣花开的时候,那一阵阵的清香又让你流连忘返。

明长城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内明代军事立体防御体系区是由明长城、藏兵洞、边沟、大峡谷、红山堡、瓮城等共同构成的。

旅游区的明长城为土夯长城,是宁夏境内相对保存最完整的一段长城遗址。明长城西至入黄河巨龙的长城小龙头称为两龙交汇处,东至盐池境内。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南边的水洞沟景区地貌尽收眼底。

水洞沟长驰景台

水洞沟长驰景台是一座、一脚跨两省的长驰景台。在水洞沟旅游区您可以闲庭信步于明长城脚下,或者登上新修建的长驰景台,一脚跨两省,站在长城上放眼眺望,北边的毛乌素沙漠,是浓厚西北大漠风貌;而在南边的水洞沟,湖泊湿地、高峡平湖尽显江南秀色,给您别样的体验。

水洞沟长驰景台,是览水洞沟大峡谷和芦花谷美景的最佳观赏地。站在观景台上,沟壑纵横,地形独特的土林景观仿佛就在脚下,跌宕逶迤直达峡谷深处。整片翠绿的芦苇荡随风摆荡,风景蔚为壮观;时而野鸽飞翔,红嘴鸭叫声四起,泉水潺潺发出声响,汇集成溪。

野性草原牧家乐

翻过长城,就到到了520xx年前的鞑靼、瓦剌修养生息、驰骋疆场的蒙古野性草原,在

辽阔旖旎的野性草原体验一下蒙古人的野性豪放的生活,做一回纯正的蒙古人。 野性草原沙漠冲浪车、野性草原骑骆驼、沙漠卡丁车等精彩刺激的娱乐项目等着您!

红山湖

登上坝顶,我们眼前呈现的是“高峡出平湖”的又一奇特景观,这片湖面因位于红山地区,所以名为“红山湖”。“红山湖”也是蓄积边沟之水而成的,丰水期,湖面可于峡谷中向东延伸2公里多,上空常有鹰鹤翱翔,水面上时有鸳鸯、野鸭游弋,山中野草青青,景色非常优美。

乘船荡漾的红山湖中,可以观看水岸长城,体验人与水鸟和谐共处;长城、断崖倒映水中;蓝天白云,映于水底的别样番情趣。这种天人合一,历史文化和当今生态有机结合的塞上江南景观,实是不可多得,真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大峡谷

从水洞沟到红山堡之间,有长约4公里的峡谷,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明代时,这又成了长城“深沟高垒”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经常年的风雨剥蚀,沟壑纵横,深厚的黄土经长期的雨水冲刷,土柱突兀壁立,造型奇特,形成了“土林”。“土林”又经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般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形像。有的像僧人登高远眺,似在期待来者;有的宛如一对恋人,相亲相依;有的如夫妻相敬,

双方对拜,琳琳总总,各具形态,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峡谷的两边的崖壁上有明代将士修建的藏兵洞,它充分显示了古代人民的军事智慧和聪明才智。

藏兵洞

在峡谷两侧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入地下,隐蔽,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在我国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在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把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防御系统,全国这是独一处。 奇特的藏兵洞高出沟底10多米,蜿蜒曲折于悬壁之上中,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洞中分叉路口颇多,左右盘旋,犹如迷宫久久不见尽头。洞内辟有居室、粮食储藏室、水井、灶台、兵器库、火药库、炮台、陷阱、暗器孔道等设施。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位于宁夏平罗县,距银川市区56公里,是全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沙湖拥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盛产鱼类、鸟类,这里栖居着白鹤、黑鹤、天鹅等十数种珍鸟奇禽。你可在观鸟塔上遥看群鸟嬉戏的场景,在水边苇杆间、芦丛底部更有鸟巢无数,每年春季,五颜六色鸟蛋散布其间,堪称奇观。

除了品种繁多的鸟类外,沙湖还盛产各种鱼,在湖南岸的水族馆里,可以看到几十种珍稀鱼类,包括北方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鲵)和体围1米多的大鳖。

湖西四周有滑沙、骑驼、骑马、游泳、垂钓、滑翔、沙滩排球、足球等游乐设施,还有旅游飞机空中观光节目。

沙湖是我国首批4a级生态旅游区之一,它位于平罗县境内,距首府银川市46千米,它的北面30千米处是宁夏著名的工业城市——石嘴山市,乘车由银川出发沿石中高速公路只需40多分钟便可抵达。

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连,苇鸟相依,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令人神往的美丽画卷。l991年6月19曰,原0中央-同志在宁夏视察工作时,来到沙湖,并亲笔题写“沙湖”二字,使沙湖更加享誉中外。景区开发建设十年来,还先后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如今,这里已成为我国西部旅游和投资的热点,是对外宣传宁夏、展示西部风情的窗口。

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由于不远处有贺兰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时,便有山洪下泄,经多年积蓄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天然湖泊。湖泊形成之初,这里的人们利用它养鱼,增加收入,为了保证水源,便引来黄河之水做补给水源。这里的湖水清澈,鱼虾鲜美,没有任何污染,是真正的绿色食品。特别是沙湖的大鱼头,进了中南海,成为国宴佳肴。沙湖的水面约1333.3余公顷,它的东南方还有大片的湿地,加起来,总面积不低于3333.3余公顷,远远大于杭州的西湖。

说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随风摇曳,独具特色的芦苇上,在这辽阔的湖面上,分布着286.7多公顷芦苇,迎风招展的芦苇,像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我们说,沙湖胜似西湖,就是在于沙湖拥有如此旖旎的芦苇的原因。正是这些星罗棋布而又疏密有致的绿色风景,才将沙湖装点得绚丽多彩,芦苇还担负着净化水质的重任。

沙湖水产资源丰富,常见的鲤鱼、草鱼、鲢鱼,还有北方不常见的武昌鱼和娃娃鱼,每年3月,当万物苏醒之时,这里的芦苇和白洋淀的芦苇一样开始绽放新芽。于是,沙湖的草鱼伴随着芦苇生成,成片的嫩芽成为草鱼的美食。同样,经过草鱼修剪的芦苇也变得错落有致,东一丛,西一簇,成为沙湖迎风荡漾的绿色旗帜。

目前沙湖旅游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0多万人。已开发的景点和旅游项目有:游乐园、了望塔、荷花苑、水族馆、苇荡迷津、湖心鸟巢、西部大漠、大漠旱舟、水上滑梯、水上摩托、滑沙索道、湖中荡舟、天然浴场,还有划船、观鱼、赏鸟、垂钓、滑沙、水上降落伞、骑骆驼、跑马等等。

沙湖的神奇,又体现在沙与水的巧妙结合上,我国南方多水而少沙,北方多沙而少水,但在这里湖傍金沙,沙水相连,南北合一,巧夺天工。因为沙湖地处季风的低洼地带,季风,不断将沙尘从远方带到这里,久而久之形成了如此大的沙漠。踏上这连绵起伏的沙丘,才能真正体会它的神韵,当我们赤脚走在细软的金沙上,一种软绵绵,麻酥酥的惬意感觉传遍全身。沙湖的金沙不仅有着观光旅游价值,还有许多医用神奇之处。夏日里,沙湖的沙子是接受日照最奢侈的豪富,阳光中许许多多对人体有用的元素,都积聚在金沙之中。因此,它既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又可以为人体补充部分微量元素,还可以舒筋活血,为人们解除疲劳。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着“宁夏敦煌”之称.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观。

千百年来,须弥山石窟造像长期遭受了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坏和人为的损坏,致使许多精美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虽然如此,须弥山仍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石窟造像比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国内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可多得的宝贵实物资料。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须弥山石窟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十分珍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雄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

须弥山石窟最著名的造像,就是景区入口处的弥勒大座佛造像。这是一尊高20.6米的露天弥勒佛坐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大佛造型比山西云冈第19窟大坐佛还高7米多,也比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唐代须弥山造像风格,已明显地表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即以丰满为美,以雍荣华贵为美。无论佛还是菩萨,弟子、天王还是力士,都雕凿得丰满圆润,栩栩如生,内着僧衣,衣薄透体,自然流畅。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络涎,下着贴腿裙,腰间系带并折出大裙一角,显得体透轻纱,多姿多彩。力土袒露上身,下着短裙,采取束扎带,光脚,攒拳怒目,表现了男子的健康之美。天王身着铠甲,下着战袍,手执兵器,脚踩夜叉,显得十分威武。

2022宁夏宗教三化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各位游客:

在银川市的西北部,有一座雄伟峻峭的山脉,它峰峦起伏,装入一批奔腾的骏马,由东北向西南驰骋于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间,这就是著名的贺兰山。

“贺兰”一词来自于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之间,是宁夏和内蒙古的分界线。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250余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最宽处60公里,在浩瀚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乌兰布和沙漠,南连卫宁北山,西傍腾格里沙漠,东临银川平原,俨然是银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贺兰山又大小山峰46个,较大的山口38个。贺兰山平均海拔在20_米以上,“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就是赞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贺兰山巅的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祭神的地方。他是贺兰山顶峰的标志。贺兰山主峰也就以此为名。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域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有诗写道:“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榭交驰日夕闻。”以“阵如云”、“羽榭交驰”形象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岳飞《满江红》“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名句,也曾激励过众多热血男儿奔赴沙场,报效国家!

贺兰山的动植物和地下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植物种类约有670种,其中不少为贺兰山特有的种类,如贺兰山西花紫堇、贺兰山翠雀花、贺兰山丁香、贺兰山棘豆和贺兰山麦瓶草等。此外还有云杉、油松以及山杏、山桃等果木和灌木,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

贺兰山的野生动物有170余种,其中蓝马鸡、马鹿、麝、盘羊、猞猁、斑羚、灰鹤等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为我国特有鸟类,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1983年被定为宁夏区鸟。山下有丰富的煤炭、锰、铁等矿产资源,山中还盛产贺兰石,是制作势头工艺品的名贵原材料。

贺兰山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其境内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风景游览点,如避暑胜地小滚钟口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兰山岩画,以及具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西夏古塔——拜寺口双塔等等。游客们可以从中尽情领略这座古老山脉自然、历史和人文的风韵之美,一定会回味无穷。

下面请大家随我从苏峪口北侧进山,前往参观具有“游牧民族艺术画廊”之称的贺兰山岩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