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大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10:00:48 |
- 储CXY |
- 8页
总结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写好总结还要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总结范文,希望能在写作中找到一些灵感和创意。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一
学习目标。
1、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2、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
3、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2、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2.唐与南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与回纥: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4.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联姻、册封、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平定叛乱等。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吐蕃是 (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饲养牦牛,种植 。吐蕃杰出的首领 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都城在 唐太宗决定将 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2. 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1.六诏是 族和 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 统一六诏,建立以 (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 ,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1.回纥是 的祖先。其首领 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
2.788年,回纥改称为 。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合作探究:
1、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2、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3、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1、南诏一词的含义。
2、唐朝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反映在小字之中。
2、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哪些主要方式?
练习反馈:
a
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先? ( )。
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在 ( )。
3.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的是 ( )。
4.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汗 ( )。
5.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是 ( )。
6.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 ( )。
7.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的是 ( )。
8.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王 ( )。
9.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 )。
10.布达拉宫建造于 ( )。
11.先后两次与唐朝和亲,并立碑会盟的少数民族是 ( )。
12.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
13.松赞干布和皮罗阁的共同点是 ( )。
14.唐和回纥的关系不包括 ( )。
a.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b.帮助唐朝平定内部叛乱。
c.接受册封通婚联姻 d.建立会盟碑,正式结盟。
b
15.识读下图,正确回答问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1)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向西达到了a地,该地名是 。
(2)吐蕃人是今天 族的祖先,其都城在b地,当时该地名为 城,今为 。
(3)唐太宗时,把 嫁给吐蕃赞普 。
(4)唐朝时,居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最南部的是 ,后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1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2)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7.唐朝是怎样加强同国内各少数民族联系的?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二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了解我国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3.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学习重点】。
1.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1.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
风俗习惯少数民族。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个民族,以族人口最多,占%,其他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中以族人口最多。
2、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民族有哪些?
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状况是: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和地区。
4、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5、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设立。
6、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我国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合作探究。
完成p17活动。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三
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起,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就创造了劳动号子,这一民间音乐的最早形态。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巫术,这一舞蹈的最初形态。《吕氏春秋,古乐篇》中就有关于原始乐舞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阅。”意思是说,在葛夭氏这个原始的时代,就有三人手持牛尾跳舞并唱歌的活动形式。从原始社会起,歌与舞这两种艺术形式就是紧密联系的,歌离不开舞,舞也离不开歌。有什么样的音乐,就要有什么样的舞蹈与之相配合。
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关系,论证艺术上专业分工的加强,并不能否定某种综合艺术的意义。歌舞结合的特点之所以能够保持,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是表达群众情感的需要。
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关系
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舞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音乐可以离开舞蹈而独立表演和传承,但是,任何一种舞蹈形式都不能离开音乐,音乐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舞蹈必须在形式上与音乐相统一,才能进一步去表现音乐,舞蹈的形式是按照音乐来设计的。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两种较为典型的舞蹈:长鼓舞和芦笙舞。长鼓舞是广西瑶族的民间舞蹈,长鼓舞以鼓声为主,舞者右手执鼓、左手敲击,边击边舞。舞蹈中,一人持鼓作连续低音,另一人在缓慢的节奏中敲击出富有变化的节奏,如:咚咚咚咚}咚・咚i。出于音乐上的考虑,表演者的音乐和鼓声要音量平衡并且层次突出。因此,表演长鼓舞的人数经常为两人或四人,均为双数。所以说音乐是人们进行舞蹈布局的重要依据。还有西南苗族的芦笙舞,芦笙舞曲都由引子、主部、结尾三部分构成。引子较为短小,主部一般作多次的反复演奏,结尾多是以渐弱作为终止。因此,在芦笙舞的表演过程中,人们便利用引子部分做舞蹈表演前的准备,以舞蹈造型配合散板的引子作为舞蹈的开始,主部用以丰富多样的舞蹈变化,因为音乐在此时通过芦笙吹奏技巧的运用,对音色和和声都给予更为丰富的变化。芦笙舞的尾声多是在舞蹈队列的渐行渐远中结束,因为芦笙舞是男子吹笙在前面走,女子跟在后面随乐声舞蹈。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淮河以北和黄土高原。民歌的节拍多为一板三眼,有时也用一板一眼,演奏乐器多为高亢、明亮的乐器,如:板胡、唢呐,其他主要乐器有二胡等,同时北方地区的民间音乐还有热情、淳朴、喜悦的特点。在此音乐倩绪的基础上,形成了北方舞蹈的代表――秧歌舞。秧歌舞蹈在北方被称为“闹秧歌,一个“闹”字,足以表现舞蹈中蕴涵的喜悦、热烈的气氛。演员在表演时以多种表现手法将全身配合起来,尤其是手、脚动作的配合,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秧歌舞具有较强的动作性适于结合音乐表演动作,更能够诠释北方民间音乐热情、喜悦的情绪。而南方地区的音乐多采用丝竹乐。丝竹乐的演奏形式是用弦乐和笙管乐合奏,同时也不用大锣大鼓之类的强烈的打击乐器。丝竹乐常用的乐器有箫、笛、笙、扬琴、琵琶、小三弦、二胡、鼓等。笛和二胡常居于主要地位,有时也用箫替代笛。丝竹乐的特点是擅长演奏柔婉、秀丽的抒情乐曲。在这种音乐影响下的南方花鼓舞蹈与北方秧歌舞蹈相比,少了情绪上的渲染和张扬,多以幽雅的舞韵、清秀的舞姿、轻巧的舞步来表现南方 “鱼米之乡”的美丽景色和美好生活。因此,音乐的基本情绪直接决定了舞蹈的清绪内涵乃至作品风格。舞蹈表演者只有在演出时,将舞蹈的情绪和音乐的情绪蹂合在一起,相互统一,才能够创造出成功的作品。
舞蹈的风格是区别舞蹈的最明显的特征,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风格的舞蹈都独具特色。其中风格最独特的当数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了。维吾尔族的舞蹈以变化多样、热情灵活为主要风格。笔者认为,这是与维吾尔族音乐密切相关的。维吾尔族多居住在沙海茫茫的戈壁滩,在戈壁烈日炎炎、干旱缺水的.严酷环境下,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一切感知就不得不披上幻想、神秘的面纱。维吾尔族舞蹈多在连续的旋转中戛然而止,出现一个亮相,既而舞蹈者会运用眉、眼、手等部位以及跃、旋转、垫步等动作配合音乐中穿插的短句以及调式调性的变化。维吾尔族音乐中的手鼓之所以能够成为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核心,是因为典型的、独具特色的切分节奏:咚哒哒、咚哒,在演奏过程中,多是依靠手鼓击出,并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过程中,经常会在一个委婉展转的散板之后,加入手鼓敲击节奏,舞蹈者伴随手鼓的节奏开始旋转。最初的速度是非常慢的,既而伴随着手鼓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烈的节奏,舞蹈者的旋转速度也不断地加快,直至主题音乐的出现。手鼓使无节奏感的连续多次旋转,受到了节奏的控制,调整了舞蹈的速度,把握了音乐的节律,从而使维吾尔族舞蹈具备了形散神不散、一张一弛、松紧结合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艺术形式,“载歌载舞,歌舞结合”是我国传统歌舞艺术的显著特征,直至诗歌和音乐高度发展的今天,歌舞艺术仍在民族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民族舞蹈各有所长、互不排斥,并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歌与舞的结合使歌舞音乐同时具有了民歌的歌唱性与旋律性和舞蹈的节奏性与动作性,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中国民族艺术体系中最有价值的经验。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四
1.能用语言、舞蹈、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祖国少数民族的情感。
2.积极参与“民族大联欢”活动。
3.能与家长共同活动,感受联欢活动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对我国汉、藏、蒙古、维吾尔等主要民族的风俗习惯、代表性歌舞已有一定了解。
2.活动前幼儿已按自己的意愿准备好一种少数民族的服装及歌舞,并绘制好表现各民族特色的'门票。
3.活动前幼儿园准备好各民族的风味小吃,并和幼儿一起将操场四周布置成各民族的场景。
4.发放通知,邀请家长参加“民族大联欢”活动。
过程。
1.智力大冲浪(分班进行)。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祖国之最”的知识问答。
出示相关物品,说出是哪里的特产。
教师或幼儿表演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语言,让幼儿猜测他表现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2.民族联欢舞会(全园大班幼儿)。
做准备工作。教师、家长协助幼儿按自己的角色化妆。
藏族舞:北京的金山上。
维吾尔族舞:掀起你的盖头来。
朝鲜族舞:苹果舞。
蒙古族舞:骑马。
汉族舞:秧歌舞。
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和《爱我中华》。
3.品尝风味小吃。
和爸爸妈妈一起凭自制的门票品尝风味小吃。
边吃边说说是什么民族的风味小吃。
建议。
1.这个活动由大班年级组联合举办,需二课时。组内老师分工合作,分别担任主持及各民族舞蹈的负责工作。幼儿可打破班级界限,自愿参加其中一种民族舞蹈的表演及准备活动。
2.活动中的演出服装可由幼儿与家长共同准备,也可由幼儿园提供。
3.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可由主持人提问,也可由幼儿出题。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五
关键词:文化民族语言。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李世民说过:“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英国大诗人拜伦也说过:“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那么,知其现在,探索未来,让我们追溯一下民族文化、语言、文字的历史吧!
上古时期,在埃及、中国、巴比伦、印度、波斯,农业首先得到发展。冶炼技术,使人类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雅典奴隶制的建立,使古希腊创造了光辉的科学文化,古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建立了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中国高举文明的火炬进入封建社会。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后,什么年代开始出现文化与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从构建文化的生物性前提着眼,生存于晚更新世(距今四万至一万年前)的智人,与现代人在智慧上已无质的差别了,即作为构建文化的思维能力――行为意识能力,在四万年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生物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类在掌握最复杂的现代科学时,仅仅动用人脑全部智力中的一小部份,也就是说人类智能具有巨大的潜在可利用范围。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比智人更早的尼安得塔人(生存于二十万年至四万年前)和早期智人(生存于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前),他们的智力虽低于现代人,但是在较大程度上动用其有限智能时,创造出文化也是有可能性;加上早期文化适应面小,专用性高,所需智能数量上亦相应较小这一情况,在早期智人时代已有文化产生,并有文化维系的人们共同体产生,这是十分可能的事情。
我们明白了文化的产生这一点,读者在本文将处处碰到文化一词,但是却不能将它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文化相混淆。
“文化”这个概念的涵盖面极为广泛,内涵极为丰富。对它的解释和定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学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修订,目前倾向于用下述定义去阐明民族学所讨论的文化,即文化是人类为维系各个具体的社会集团(这里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经由该集团所有成员在其世代延续中以渐次积累和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来,并由后天习得而加以延续与丰富的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独立完整的规范总和。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干1871年在他的名著《原始文化》第一章中,以简明的语言,概括地给文化下了描述性的定义,即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惯的复杂合体。
国内学者肖前、陈志良把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实质与人的发展作统一的理解,认为文化的实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人化的形式的特殊活动。文化通常在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意义上被使用。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广义的文化具有人化形式、社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的构建可作多层次的分析。
[1][2][3][4][5][6]。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六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七
1.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
2.我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源泉。
3.内部团结类:休戚与共,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4.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
5.《夏日绝句》。
6.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
7.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8.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9.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0.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11.诗歌与音乐在文体上的相辅相成性诗歌与音乐来自语言文字的内在支出,只有载着情感的语言,才能将潜藏在语言内部的音乐借节奏、音调、韵律美等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并引起读者们的心灵感应和共鸣,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12.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任继愈。
13.内部不和类:貌合神离,各怀鬼胎,身在曹营心在汉。
14.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
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如这首歌中所描述地那样,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的繁荣,更加的昌盛,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使我们的祖国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16.人人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17.《示儿》。
18.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9.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
20.《出塞》。
2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22.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
23.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24.《凉州词》。
25.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吴仲华。
26.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27.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28.师生欢聚,齐唱民族团结歌;你我携手,共绘民族繁荣图!秀我民族特色,观时代之变迁展我个性风采,创团结之大局!
29.诗歌与音乐意义分析诗歌与音乐,必然是促进了诗的音乐性。
30.正是这种民族主义强迫民族和民族之间相互疏远。它们很像森林中的树要,都想傲然独立,但在地下深处,它们的根却盘结交错,在地面上空,它们的枝叶却相互依偎。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32.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尊严。
33.天时地利,下启上承,一洲之内,家家户户,亲比手足;民富国安,族内族外,大地中华,团团圆圆,结彩同庆!
34.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35.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
36.中华崛起炎黄儿女生百福,民族团结歌舞升平纳千祥!
37.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8.“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正如这首歌中所描述地那样,只有民族团结,我们的祖国妈妈才会更加的繁荣,更加的昌盛,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使我们的祖国妈妈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40.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宋之问。
4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2.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45.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
46.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47.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48.妥协对任何友谊都不是坚固的基础。——泰戈尔。
50.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51.反对xxx,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xxx的活动。
52.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53.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54.华夏子孙根连根,民族儿女一家亲。
55.团结一心,携手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56.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57.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与爱心使人与人之间充满温情。今年台风连连,暴雨侵袭,我国的湖南、江西等地成了重灾区。然而倾盆大雨冲不毁人们的爱心,各地捐款捐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是因为有了这些爱,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
58.xxx各民族一律平等。
59.维护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60.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61.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62.要使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就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吉鸿昌。
63.对!只要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
65.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6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共同奋斗出来的。
67.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68.每一个民族的成员,都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公民,都要为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做贡献。
69.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7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1.种颜色排列,造就了彩虹的美丽;七个音符跃动,奏出了悦耳的旋律;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奋斗,注定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72.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73.依存关系类:唇亡齿寒,覆巢无完卵。
75.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76.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
77.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78.人是要有帮助的。
79.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80.坚持打击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和分裂活动。
8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83.一天一个朝阳,点燃新的希望;一天一个愿望,生活更加美好;一天一个梦想,祖国繁荣昌盛;一天一份祝福,民族必然团结。
84.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8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86.《从军行》。
87.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李白。
88.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的和慷慨地去作。
89.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90.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91.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92.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春日的鲜花朵朵,也是夏日的和风习习;又是秋日的硕果累累,还是冬日的阳光融融。让我们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的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吧!
93.传承爱国爱疆精神,开创察布查尔科学跨越。
94.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95.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96.高举民族团结大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98.单麻不成线,双丝搓成绳;单麻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阵,独木不成林。
99.讲团结首先要讲风格,讲奉献,讲责任,老黄牛越多,我们这个民族就越充满希望。
100.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101.中国人民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命。
102.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
10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这首xxx的爱我中华表达了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民族团结!
104.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武汉。
105.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106.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108.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
109.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处处盛开民族团结之花。
110.师生欢聚,齐唱民族团结歌;你我携手,共绘民族繁荣图!秀我民族特色,观时代之变迁展我个性风采,创团结之大局!
111.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
112.三个离不开展现民族团结真情,四个认同反映共同心声。
113.中国人是富于美感的民族。——蔡元培。
114.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李希仲。
115.民族团结相亲相爱,共创和谐同德同心。
116.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
117.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118.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119.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服务。
120.只要民族之间团结一心,祖国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昨天的悲惨现象才不会发生;只要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走向国际社会,走向真正的辉煌。
121.维护促进民族一团一结。民族一团一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一团一结,也包含一着民族内部的一团一结。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八
1、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2、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
3、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2、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2.唐与南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与回纥: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4.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联姻、册封、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平定叛乱等。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1.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饲养牦牛,种植。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都城在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2.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回纥是的祖先。其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合作探究:
(一)唐与吐蕃的关系。
1、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2、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3、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南诏一词的含义。
2、唐朝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反映在小字之中。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1、唐朝与回纥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2、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哪些主要方式?
练习反馈:
a
1.唐朝时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人是当今哪个民族的祖先?
a.藏族b.白族c.维吾尔族d.苗族。
2.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政权,其都城在()。
a.洛阳b.逻些c.安西d.北庭。
3.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的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4.唐玄宗册封谁为怀仁可汗()。
a.骨力裴罗b.尺带珠丹c.松赞干布d.皮罗阁。
5.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的是()。
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
6.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7.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和同为一家”的是()。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8.唐玄宗册封谁为云南王()。
a.尺带珠丹b.皮罗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
9.唐朝时的回纥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a.藏族b.维吾尔族c.白族d.黎族。
10.布达拉宫建造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1.先后两次与唐朝和亲,并立碑会盟的少数民族是()。
a.回纥b.突厥c.吐蕃d.南诏。
12.下列遗址、遗迹、文物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布达拉宫b.唐蕃会盟碑c.崇圣寺三塔d.大昭寺。
13.松赞干布和皮罗阁的共同点是()。
a.都向唐皇室求婚b.都派人到长安、成都学习。
c.都受到唐的册封d.都统一了本民族或本地区。
14.唐和回纥的关系不包括()。
a.进行经济文化交流b.帮助唐朝平定内部叛乱。
c.接受册封通婚联姻d.建立会盟碑,正式结盟。
b
15.识读下图,正确回答问题: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
(1)唐朝时期的疆域辽阔,向西达到了a地,该地名是。
(2)吐蕃人是今天族的祖先,其都城在b地,当时该地名为城,今为。
(3)唐太宗时,把嫁给吐蕃赞普。
(4)唐朝时,居住在今云南洱海一带最南部的是,后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16.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二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书中说:“……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文成公主入藏时,唐朝在位的是哪位皇帝?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2)材料一、二说明文成、金城两位唐朝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7.唐朝是怎样加强同国内各少数民族联系的?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九
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
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讲解、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有关史料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并看图。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三、巩固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四、学习与探究: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
提要: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教育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打破文化不连续性的关键要素,是民族文化转型的动力。教育创新既是民族创新精神的一部分,又是民族创新精神之基础。
教育是人类进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方式的每一次改变,都对人类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变革和创新不相适应的教育活动方式,对民族、对国家和对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创新的基本概念。
1.教育创新之基本立论如何推进教育创新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创新的教育论著和实验很多,本文讨论的教育创新与国内正在推行的“创新教育”虽有联系,但却存在重要区别。创新教育强调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要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这些研究比较重视学校和课堂中的具体教育行为,强化创新能力培养。而教育创新则强调对整个教育活动方式的转变,以求转变文化机制、营造一个激发社会创新和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即先求教育制度的转变,再进一步推动学校和课堂的变革。当然,创新教学方法也很重要,应当研究。但是,从历史实践看,陈旧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不改变,就无法孕育新文化,这个民族就无法用新思维来应答新的历史提出的新问题,就会导致民族的落后。因此,教育的创新乃为最根本之根本,惟有教育创新方才有创新教育。其次,陈旧的教育充当旧社会的护卫士和复制旧制度的工具,使教育无法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育创新乃为最本质的关键变革,惟有实现这种变革,方法的变革才有可能,才有意义。再次,许多发展中国家,并不是没有发明、发现,就是中国数百年来各种发明创造亦不在少数,如闻名四海的四大发明,但并未产生相应社会创新,挽救中国于衰败。笔者认为这种衰败与教育的创新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当下中国更应重视教育创新。
2.教育创新的基本定义人类学家伍兹把创新作为文化变迁过程,经济学家熊彼得等人认为创新是把新函数引入生产的过程,依据这些研究,笔者认为,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上第一次推行一种新的观念和体制或方法,促使教育发生进步性的结果的过程。主要有六种方式:(1)推行一种新制度、新体系或新教育模式;(2)采用一种新教育观念或新理论;(3)开发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领域;(4)发现并应用新的教育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5)发现或推行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手段;(6)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投入体系。教育创新引发教育进步,研究表明,一种教育创新至少要引发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与文化包括经济作用方式的演进,或在作用方式、方向以及作用的水平上的转变或变革;二是教育内在结构的演进,如教育制度、专业结构等作用方式的转变;三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学生和学业方面的转变。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二
1.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2.你好我好大家好,社会和谐最美好;你亲我亲大家亲,民族团结一家亲;你喜我喜大家喜,我们同为团结喜;你愿我愿大家愿,共同繁荣是心愿。
3.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繁荣民族经济。
4.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5.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
6.促进民族团结,打造和谐昌吉。
7.人们都羡慕球星,球星在一个球队里的作用可谓大矣!但是如果离开团结的球队,他们又将怎样呢?美国大名鼎鼎的“篮球巨人”率“公牛队”四夺总决赛冠军。人们都说是“飞人”乔丹创造了公牛队,乔丹却说:“是公牛队队员的团造就了我。”是啊,离开了篮球队员的团结,球星不仅个人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连队员也不能成为了。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10.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11.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12.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13.“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无不说明团结的神力,团结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结晶,是实现宏伟目标的源泉。
14.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後胜利。
15.团结就是力量,进步就是方向。
16.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揽民族工作。
17.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起的。义和团是爱国者。他们爱自己的国家胜过爱别的民族的国家。我祝愿他们成功。义和团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义和团。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国家。
18.我无论作什麽,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19.民族团结的祖国最强大,民族团结的人民最幸福。
20.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2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2.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
23.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5.河流注入大海,才有了波澜壮阔;群星一齐闪烁,才有了璀璨夜空;秀木连成一片,才能拼起整座森林;56个民族携在一起,才能撑起锦秀中国。
26.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堡垒。
28.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29.崇尚文明,尊重科学,反对xxx。
30.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31.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
32.我国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33.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3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36.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37.一坯土的成功,尚且需要十指的力量,中华民族的强盛,依靠整个民族的团结。
38.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39.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40.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41.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婴。
42.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
43.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44.五十六枝花朵娇艳芬芳,编织成这繁花似锦的灿烂节日。不同的民族,同样的情怀,让我们在这流光溢彩的民族节里,凝聚我们的笑与爱,拥抱生活,拥抱祖国。
4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
46.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支彩笔,少一支,就少一份色彩。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颗星星,少一颗,就少一份光明。世界因中国而改变,中国因有你更精彩!
47.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48.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9.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
5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51.只有热爱祖国,痛心祖国所受的严重苦难,憎恨敌人,这才给了我们参加斗争和取得胜利的力量。
52.一个强大的家,需族团结起来来维护,一个昌盛的民需要各民心连心。
53.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54.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民族团结起来来维护;一个昌盛的民族,需要各族人民心连心。
55.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6.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绽放于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星座,闪耀于祖国的每一片晴空!
57.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
58.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三
摘要:随着民族品牌一个个被国外企业并购于旗下,引发了人们对民族品牌价值的思考。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民族品牌的经济价值,从人类学角度给予解释并阐述民族品牌发展对制度的依赖性。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民族品牌;经济人类学?
1劳动价值理论的评述。
1.1劳动价值理论观点描述?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劳动价值理论由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和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三部分组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其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其所凝结的抽象人类劳动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商品所包含的抽象人类劳动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转化变成的结果。抽象人类劳动的凝结表现了主观具体活劳动耗费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的劳动的含量。
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是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起着支配作用,通过价格的运动来表现。而价格的运动又离不开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市场的调节产生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这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的调节机制的消极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1.2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对价值理论的评述?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工业化、市场化的初期,其目的是为划清劳动与剥削的界限,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除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外,先进技术、科学知识、经营管理和信息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生产因素。尤其是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它的不断创新与推广对社会财富积累的贡献越来越大。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的“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已造福于民”。科学技术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具有重大的作用,通过人这一劳动主体把科学技术融入到其他生产要素当中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从而产生出多倍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创造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也即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类的劳动不断地起着自乘的作用。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立足,更需要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制度作为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的产生不过是把社会价值共意得到一种稳定性存在的保证,把道德秩序转化为一种权利秩序,它为社会的共同价值标准和交换行为规范、组织原则以及知识技能等等的人类发展的创造物,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世代承续的社会机制,保存了人们交换行为和关系的模式,并且通过使价值共意合法化和固定化,而扩大了社会交换的范围。这种外部意志的强加力协调着人们的行为动机,并促进或阻碍价值的创造。例如,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股份制逐渐成为公有制主要形式,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劳动者创造价值有激励作用。
2民族品牌的价值来源及构成。
2.1从商品的二重性看民族品牌的价值来源?
(1)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马克思在这里就强调了满足人们需要的是物的客观存在。物的这种“有用性”离开了商品实体就不存在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层次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既包括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还有社会的。从另一角度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从另一角度分析了商品对消费者的满足。“一个人”对一物所付的价格,绝不会超过,而且也很少达到他宁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因此,他从购买此物所得到的满足,通常超过他因付出此物的代价而放弃的满足;这样,他就从这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他宁愿付出而不愿得不到此物的价格,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是这种剩余满足的经济衡量。这个部分可成为消费者剩余”。这种消费者剩余既可能是商品本身所具备的,也可能是消费者的“发现”,还可能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
民族品牌的“有用性”承载于其产品上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在买方市场的今天,消费者购买民族品牌更多的集中在精神和社会需求层面。人们在购买民族品牌享受其基本的“有用性”的同时,更能够感受到爱国主义,振兴民族产业,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品牌走上全球化品牌的趋势的欣慰。可以说,消费者在购买民族品牌所得到的精神和社会层面的上满足,远远高于他所为此支付的价格,也远远高于一般商品所提供的“消费剩余”。
(2)从商品的价值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人的筋肉、神经、脑等的一定生产消耗”。这种劳动耗费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的,即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这里说的商品的价值高低对来说,既表现在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基本功能上,也表现在商品的外在质量和辅助功能、美学功能上;既表现在商品带给人们物质需要满足程度的差异上,也表现在商品带给人们精神、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差异上,也表现在商品带给人们的精神、社会需要满足程度的差异上。民族品牌与非民族品牌以及其他非品牌商品的本质差别即在于劳动投入量与数量的差异。由于人们对民族品牌商品投入的劳动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都高于非民族品牌商品的投入,因此品牌商品就包含更多的价值和交换价值,就能满足人们更多、更高从层次的需要。
2.2民族品牌的价值内涵与构成?
(1)民族品牌的价值内涵。
品牌价值的内涵可以界定为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所赋予产品的物理功能上的情感和体验附加值。由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所以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总资产的著称部分之一。在既定的劳动投入条件下,民族品牌价值取决于生产者特殊劳动投入和市场认可的契合程度。本文主要谈及民族品牌的文化内涵。
品牌文化的积累使得产品不仅仅作为实用价值的载体而存在,更使得产品在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品牌文化更是以一种价值符号来传到产品的理念、价值观念和特殊效用,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进而转化为品牌的经济价值。
(2)民族品牌的价值构成。
从传统的角度看,民族品牌价值的构成要素不仅包括资源组成、技术工艺、文化特征、广告与形象等也包括安全性、实用性、特殊性所带来的效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民族品牌价值和其他品牌价值一样,生成过程本质上并无差别。所不同的是,民族品牌价值中更多的包括劳动者的复杂劳动。本文主要讨论民族品牌的经济价值。
王成荣在其著作《品牌价值论》中运用品牌经济价值曲线分析了品牌价值的构成,认为品牌价值大小取决于生产者者特殊劳动投入量与市场与社会认可程度的契合点。当两者值较高时,经济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亦然。但是当前者值较大,后者值较小时,民族品牌经济价值较小,甚至为负;当前者值较低,后者值较高时,民族品牌经济价值较大。所以,我借鉴王成荣的品牌经济价值构成理论来说明民族品牌经济价值构成,并认为民族品牌价值在其经济价值构成方面与传统品牌的经济价值并无差异性,只是民族品牌更能使消费者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得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效用(民族自豪感、荣誉感等)。
3民族品牌发展的制度性依赖。
制度作为价值共意合法化或者说一种社会的游戏规则,必然会对经济过程产生影响。经济主体行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等约束下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制度要素在经济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核心地位。
3.1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对制度的依赖?
产品和服务是民族品牌的载体,也是民族品牌经济价值增值的核心。产品创新是民族品牌提升的第一组成部分,它主要集中在新产品的开发、新包装的设计与运用、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等方面。服务价值也是构成民族品牌价值的有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使产品因良好的服务而增值。
民族品牌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生产资源、技术、资金和信誉保证等以使民族品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因素无不为民族品牌提升给予支持和保障。制度是以对努力成果的承认和保护,来建立激发努力的激励机制,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来源的。在一个封闭性的制度模式中,最重要的发展基础,或许就取决于经济主体的努力程度;而在一个开放的制度模式中,其他因素的介入,或许在某些情况下,会比努力程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如政府对先进技术引进的激励、对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及其他的政策性支持和财政倾斜。
这些年来,大家目睹了我国众多民族品牌如健力宝、活力28、乐百氏等等本土品牌一个个被外资收入囊中之后,汇源的举动确实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这些民族品牌的消失殆尽无不反应了当前国内民族企业发展的艰难和政府对民族品牌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政府应基于民族品牌发展更好的环境和关怀,以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护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1)政府应主导国家品牌计划,扶植优势产业区域、产业集群重点突破。(2)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性保护和扶植措施。(3)政府从长远利益考虑有必要干涉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与外国品牌的并购。
3.2民族品牌营销传播创新对制度的依赖?
除了民族企业产品本身的创新,对民族品牌进行有效的营销传播活动同样是提升民族品牌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民族品牌营销也需要投入资源,而资源是价值转换的前提。制度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民族品牌传播过程中也担任重要的角色。制度对信息资源获得的可能性以及获得的效率直接影响了民族品牌传播的速率和传播广度。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信息平台,为民族品牌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借鉴很多发达国家在利用首脑外交渠道为自己的企业在海外拓展市场的做法,开放国家外交资源,扶植企业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
3.3民族品牌文化创新对制度的依赖?
民族品牌文化是民族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核心。民族品牌物质文化是民族品牌文化的实物体现,民族企业通过产品、品名、标示、包装等方面体现民族品牌文化的是想和品牌价值观。民族品牌文化战略是民族品牌精神贯彻、品牌价值提升和顾客品牌忠诚的实现过程。
那么,作为文化“三层次”中的制度的文化使价值共意合法化和固定化,既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化,又是精神文化的物质化。制度文化的这种两面性质促使了价值观共意在民族品牌文化中的实现和创新。制度要素在强化或淡化因民族文化差异而致使的经济主体出发点差异上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民族企业内来看,经济主体成员对民族品牌文化创新的努力程度及其效率大小的状况,依赖于制度要素的动力机制塑造,因此,一个落后的制度模式,在强化民族品牌个性和品牌文化创新出发点差异的同时,也就压抑了人们的经济努力,闲置了人们的选择范围和对随机因素的利用可能,使整个民族品牌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呆滞的特征。因此,政府应给予民族品牌文化创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得民族品牌文化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品牌的国际化更具有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郑怡然.有效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新解释[j].江汉论坛,,(2).
[2]陈庆德.经济人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四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
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讲解、阅读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有关史料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并看图。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三、巩固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四、学习与探究: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教学后记: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五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决定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一方面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相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而言,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内容;另一方面世纪之交以来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已经对我国的安全和政治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民族关系能够促进政治稳定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有的调节民族关系的方式和手段体系已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所以在当前形式下必须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建立起以法律调节为核心的民族关系调节体系,促进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加强民族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以法律调节为核心的民族关系调节体系的重要性。
1、社会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给我国民族关系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机结合,两只手都会对民族关系产生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仅给我国民族关系带来了新的影响,也决定了民族关系调节体系必然有所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现,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大约有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给民族关系带来了新的影响。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具有开放性,这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截然不同。可以说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特征表现为封闭性,封闭性的存在使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类型处于平稳的状况之中,按计划的生产调拨方式,不仅使经济发展缺少活力,也使民族间的交往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民族之间的表现在人才、技术、交通、能源、资金等方面的差异性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比较小,即使产生矛盾也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民族关系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本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要适应市场经济这种开放性的冲击,比起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发展较早的地区来说要困难的多,民族之间的表现在人才、技术、交通、能源、资金等方面的差异性就比较容易产生矛盾,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越发广泛,这种矛盾也教容易传播和扩大。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也给民族关系带来了新的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竞争性。在计划经济时期,竞争性并不突出,民族之间由于经济产生的矛盾并不多,也不是主要问题。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竞争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竞争给民族关系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竞争可以提高民族地区落后的经济实力,可以优化民族地区各种经济形态和资源优势,还可以提高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观念素质,可以开拓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等等。同时通过竞争还能够使民族和地区间的交往增多,并能够使这种交往向纵深层次上发展,使民族间的相互了解认识更为全面深刻。促进民族关系向良好方向发展。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一些民族和民族地区对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竞争机制准备不足,应付能力不强,同时由于自身参与市场竞争条件的先天不足,势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就制约了这些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给民族关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了某种阻碍作用,在一定范围甚至激化了已有的民族矛盾。
[1][2][3][4]。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六
知识目标:
1.明白我国有56个民族。
2.明白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明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明白各民族的散布特点。
5.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懂得我国的民族政策: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敬少数民族的风俗适应。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华民族散布”图,解释我国民族散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散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敬、团结友爱,共同保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散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散布状态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关心学生认识和懂得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懂得,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一般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按照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华民族散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础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辨认我国少数民族散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散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巧。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能够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明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尽管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华民族散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接着再懂得民族的散布情况。在这个地点能够关心学生通过阅读“中华民族散布”图,认识我国民族散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来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能够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础内容。接着,通过展现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解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能够让学生自个儿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标都是为了关心学生认识履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懂得,会引起学生特别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个儿的语言而没有自个儿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一般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如今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运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能够让学生视察一下,教师还能够让学生视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能够按照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能够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能够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懂得是一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散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许多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想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占,为抗日战争的成功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解释了各民族人民共同抵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占,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视察“中华民族散布”图,考虑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散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散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散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
(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履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个儿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个儿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能够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个儿的风俗适应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爱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按照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治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态。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关心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点履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个儿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个儿的风俗适应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适应。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个儿的风俗适应、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个儿的风俗适应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爱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散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敬各民族的风俗适应。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能够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七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一万五千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00字。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无穷。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的人物却是那么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从小处着眼,作者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从平凡中而来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难中的信心,不能夺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爱,平凡中的苦涩,以及今生的骄傲。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基础上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点:
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幻灯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新疆、蒙古、西藏三个地方的音乐片断。
2、提问。
采用分组进行抢答方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列举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3、展示亚洲地图,设置情景,组成“音乐文化交流团”赴亚洲各国交流传统音乐文化。
4、确定“游览”方向。
教学设想: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新授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山和日本的樱花。
(2)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篮曲》。
(4)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
(5)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和中国的哪种民间乐器相似?
(二)、东南亚――――印尼。
(1)出示课件一段印尼的海滨风光图片和印尼的民间歌舞画面。
(2)欣赏印尼歌曲《鹦鹉》。
(3)提问:同学们讨论下歌曲的音乐风格,试试说说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
(4)哼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设想:在欣赏图片的基础上,引导表现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讨论思考,得出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探索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南亚――――巴基斯坦。
(1)播放一段巴基斯坦影片,让学生说说巴基斯坦的服饰特点。
(2)介绍巴基斯坦著名的歌曲《美丽的国土》。
(3)播放歌曲。
(4)学生学唱歌曲。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同时通过影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将大有收获。
(四)、西亚――――沙特阿拉伯。
(1)播放沙特阿拉伯舞蹈音乐《阿拉伯舞曲》。
(2)提问:音乐中有几种什么乐器。
(3)分发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4)全体学生随音乐旋律歌唱。
(5)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阿拉伯音乐的风格?
教学设想:在理解阿拉伯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三、整合与拓展。
1、听辨竞赛。
(1)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
(2)听歌曲片段,学生做出反应。
2、整合。
3、拓展。
请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国家,搜集该国的风土人情及图片,下次课交流。
教学设想:通过听辨竞赛、整合与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比较,学生互相引导,你追我赶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学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了解了它们不同的体裁特征,尤其是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老师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大家对这几个国家音乐体裁都把握得十分出色,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国家的音乐资料,下节课上提供给我们一起来欣赏、鉴别。同时,还请大家留意一下书本,看看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几个国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国家的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并且收集有关的音响或文字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民族的与世界的关系议论文篇十九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基层公务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500字左右(大全13篇)
- 迎建团百年促青年担当活动总结范文精选(模板14篇)
- 2023年小学作文我的植物朋友300字(通用12篇)
- 走过_____的半命题作文600字(通用9篇)
- 别担心,我可以的作文600字(汇总15篇)
- 最新短视频的火爆是精神文化丰富的体现辩论稿800字(通用13篇)
- 短视频的火爆究竟体现了精神文化作文800字
-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赏析 顾城最经典的十首短诗及感悟
- 人生两问我的答案作文800字演讲稿 人生两问我的答案作文800字高中
- 三有原则有为有守有趣作文2022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