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范文(实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0:28:18 |
- ZY1周 |
- 12页
在总结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梳理出自己的思路和逻辑,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在写心得体会之前,我们可以先将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一个清晰的思维结构。请继续阅读是一些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一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合作和定点合作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弘扬脱贫攻势精神,继续奋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是重要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困难。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产业联系,坚持政策领导,利用势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产业联系,加强主体优势。产业繁荣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扩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期能力,为消除贫困的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产业联系方面,应根据各地资源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复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实现村集团和农民双重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时推进人才振兴。要搞好产业联系,必须重视产业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的攻势中实现了消除贫困的帽子,但仍存在发展上的弱点,影响产业发展的后劲,因此消除贫困地区的产业援助不能消除,必须补充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指导。立足现实需求,规划未来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后续支持,建立政策规划联系,推进扶贫政策稳定变革,支持乡村振兴。继续坚持现行的援助政策,将临时援助政策转化为常态化的援助政策,工作不留空白,政策不留空白,为了避免政策取消而返回贫困,必须将援助和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统一推进,坚持蓝图画到最后,以政策为牵引,推进社会市场的合作大众最怕因灾害而返回贫困,必须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兜风责任,保护人民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风,健全防止返回贫困。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
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成绩。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过去一年,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人;同时,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约400个贫困县,近3万个贫困村,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贫困地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正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的,当前脱贫攻坚战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可以说,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整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清除‘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想办法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上来”。代表委员们的呼吁提醒我们,脱贫攻坚必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开对“药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脱真贫、真脱贫,才能确保脱贫成效获得群众认可,才能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咬定目标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消除贫困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但突然的新冠肺炎流行给消除贫困的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消除贫困的工作依然很困难。为了如期顺利完成消除贫困的任务,我们必须提出百倍的努力和信心,统一把握防疫和消除贫困的工作,重视防疫贫困人口,克服疫情的影响,结合彰武自身的实际,用行动实践两项维护,向全县人民提出合格的答案。
加强政治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
以党建项目为载体,领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众多党员干部将党建工作与正确脱贫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服务功能,巩固组织基础,整合各方面资源,为赢得脱贫攻势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抓住镇、村党组织负责同志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要塞的作用。抓住村两委班的建设,以村两委交替为契机,进一步建设村两委班。抓住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庄的工作效果,激发第一书记的工作活力,协助乡镇党委和村庄两委抓住党建、扶贫、发展,完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任务。
抓住党建载体,执行消除贫困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扎实推进一个工程,两个示范带党建项目,建设基层党建示范点,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在消除贫困的第一线干劲十足,成为先驱,表现率,真正扛着消除贫困的旗帜。大力推进党支部合作社贫困家庭、党支部书记示范田等新措施,总结党员志愿者红袖标、党员挂牌明户先驱等新载体,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贫困致富问题。充分利用土地确认权和交换土地成果,坚持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根据土地条件,科学制定一村一策正确消除贫困的方案,正确建立增收财富项目。抓住疫情对策和再生产,全力保障贫困人口生活,有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工厂、农场、扶贫工厂再生产,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千方百计稳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这一项,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这一重要内容。从关心厕所卫生,通过“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这样的“小事”可以看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变还有农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被重视。
目前,乡村振兴热遍及所有农村区域,各地政府热情高涨。在基层扶贫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我认为,在普遍的发展热潮中尤其需要冷静的理性思考:乡村振兴需要的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振兴,不能搞不切实际、不顾长远的无序开发;要克服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短视,立足本地实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在特色上下功夫,在差异化上求突破,在发展增收上谋出路。按照当前三洲的实际,必须突出抓好“三头”:
一.把握一个重头:资源的保护和规划。
在当前三洲的发展中,三洲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三洲的特色在于生态宜居。要实现乡村振兴和融入三洲建设,就一定要牢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农村的优势资源挖掘并发挥出来,只有把农村的生态资源保护好,才会将其变成金山银山。一要对农村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保护。过去,我们对一些地方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消耗,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为此我们应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和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二要深化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全力抓好旧危泥砖屋拆除、村道巷道和屋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群众营造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要抓好资源的利用规划。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强化一个带头:干部的引领和表率。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乡村振兴要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组织,要靠千千万万个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法宝就在于支部是核心,书记是带头人,村干部是服务员。发挥村干部模范表率作用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守好基层组织主阵地。各基层组织要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强化宣传、善于引导,依法办事、规范治理,整合资源、借力发展,进一步地摸门道、找窍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要争当基层发展的“领头雁”。作为村干部,要想方设法帮群众增收,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样才能通过发展来难题,凝聚人心。当前特别是要打好精准扶贫这场硬战,村干部作为“一线战斗员”、“一线指挥员”,必须守住自己的阵地,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举好旗、领好路,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挥本村优势,推进产业扶贫。三是要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作为村干部,不仅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点才节,一碗水端平,而且要善于处理村务,集中民智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成为治村有方、持家有道的当家人。同时,要做到胸有情怀愿担当,做到身真入、心真沉、情真融,帮助群众解决好最盼最难最怨的事情,及时疏导和化解矛盾纠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突出一个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
当前,三洲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造成部分农田丢荒,即使有耕作的也是一家一户分散劳动居多,只能基本满足自家日常生活,村庄空心化程度严重。乡村要振兴,必须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成立各种各样的农村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模式,将零散、分块租赁给散户的土地集中回收,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投入、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进来,鼓励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探索村委会以资产、资金、资源入股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直接有效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条件的乡村,可以引进旅游开发公司依托村内山水自然资源、人文民俗风貌条件,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充分发挥乡村节庆、创意纪念品、文创民俗等吸引游客的特点,进一步整合业态、做大规模,使乡村旅游真正具有地方特色;要注重促销,千方百计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影响,吸引客源,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户发展农家乐,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给予全力帮助与指导,发展一家,巩固一家。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二
全党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做好产业衔接、坚持政策引领,乘势而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组织优势,凝聚“红色力量”。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保障。工作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力量,将从事相同农业经济、乡村建设的支部党员组织起来,吸引更多群众、经济能人、行业能手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大展身手,集思广益、聚智聚力。此外,要深化自治实践,成立产业种植特色党小组,推选群众基础好且了解实际经验丰富的能人制定出学习实用科技、传授实用技术、帮助群众发展致富项目、交流致富信息和经验等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职责内容,如防病虫害、市场拓宽渠道、经验讲座等,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借助多媒体宣传、制作微信视频、淘宝销售及精包装进水果商店销售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业提质增量,化被动为主动,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做好产业衔接,增强“主体优势”。“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做大做强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赋能长远,为脱贫攻坚成效提供强力支撑与保障。在产业衔接上,要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步推进人才振兴。做好产业衔接还要注重产业的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脱贫攻坚中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依然存在发展上的弱项,影响产业发展后劲,故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不能“脱链”,要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引导。要立足现实需要、谋划未来发展,持续加强政策的后续扶持,做好政策的规划衔接,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以支持乡村振兴。要继续坚持现行的帮扶政策,将临时性帮扶政策转化为常态化支持政策,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避免因政策取消而出现返贫情况;要将帮扶与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下统筹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政策为牵引,推动社会市场协同发力;要以政策力量守牢底线,做好监管兜底衔接。群众最怕因灾因病因残返贫,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兜底责任,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住、兜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守护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多措并行、多力齐发,做到精准施策,消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三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归功于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数百万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亿万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摆脱贫困;归功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七)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八)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九)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十二)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十三)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十四)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十五)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支持各地在脱贫县中自主选择一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十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间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间结对帮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十七)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各地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他地区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
(十九)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指标不得挪用;原深度贫困地区计划指标不足的,由所在省份协调解决。过渡期内,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
(二十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二十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二十四)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脱贫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考察期间,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这展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中部六省是脱贫攻坚重要地区,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还要考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工作体系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体系应该继续持续下去。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体系,可以进行参考,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包括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等。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无疑也包括贫困地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从工作内容看,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除了极少数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将工作内容及时地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应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贫困户的扶贫,可以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从而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生态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农村的各种污染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在强化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和下乡,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实现村庄和县域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是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符合标准。全区有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即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已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267家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人员和设备配置达到村卫生室基本标准。二是建卡贫困人口大病和慢病患者分类救治。截至4月30日,32大病集中治疗328人,应治疗。全区共建签约队325人,共签约76673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26841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4种疾病规范管理率99.72%。三是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明显减轻。全区建卡贫困人口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口罩保障全面实施,2020年1月至4月全区建卡贫困人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91.54%,有效防止因病贫困。
一是积极推进卫生乡镇、卫生村的建设。根据《隆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细则》和《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9年10起惠民实事责任分解的通知》,以建设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为载体,广泛动员大众,全面整治混乱、环境混乱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20年4月,全区共建设9个省级卫生乡镇、186个省级卫生村。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了推进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引导众多人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构筑疫病防线。2020年4月,全区开展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发布宣传资料425257份,利用微信群、电子屏幕、广播等媒体播放宣传256318条,悬挂展示横幅展示板2568张。组织群众对家庭卫生、住宅前后、村道、沟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大扫除,继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备行动。共出动25万人以上,车辆2889台,垃圾8398.7吨,卫生死角6734处。结合春夏传染病预防管理,全面开展病媒生物杀戮。投入鼠饵1999公斤以上,投入灭蟑螂药876公斤以上,药物灭蚊蝇3.99万平方米,预防消毒面积达409.09万平方米。
1.健康扶贫帮助乡村振兴。2020年,全区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满足条件享受医疗救助。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改善,服务能力提高。立卡贫困人口大病和长期慢性病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疾病贫困、疾病贫困问题有效解决。一是坚持政策不变,力量不减。对于已经摆脱贫困的农民,继续享受健康扶贫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避免一边摆脱贫困,一边生病一边摆脱贫困,切实进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摆脱贫困。二是坚持正确扶贫,正确扶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基本策略,真正瞄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大病慢病分类救治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目的性和可持续性,使贫困人口更有获得感。三是坚持大众主体,激发动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保障脱贫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扬自我完善自立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重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扶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2.公共卫生服务构筑疾病预防管理屏障。一是统一推进疫情对策的常态化。全区卫生健康系统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预防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联合预防管理机制,根据市区疫情预防管理指挥部的要求,严格执行外部预防输入、内部预防反弹的工作措施,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疏忽、松懈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强责任和工作要求,立足岗位,履行责任,切实把握疫情预防管理的常态化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疾病预防管理。2020年,确保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以下,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全力实现三个90%和两个消除的艾滋病防治目标。完善肺结核三位一体防控服务体系,持续巩固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成果。实施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预防行动,不断巩固慢性病综合预防管理示范区建设和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验成果。切实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巩固碘缺乏病、克山病消除成果。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2020年底全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以上。
3.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补充。一是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地区医疗共同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市二院领导作用,全力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有效缓解农村大众诊察困难、诊察高、诊察困难问题。二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师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训等途径,提高人才培训能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持续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实施学历提高工程和继续医学教育,到2022年,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在编专业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专业以上学历,专业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专业以上学历,55岁以下乡村医生达到专业以上学历。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20年,建设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5个,确保10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甲级卫生院审查标准,基层就诊率提高到65%。四是建设全区医疗卫生信息化一张网。加快市二院、区妇幼保健院领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全面促进、改善乡村二级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在推进人居环境提高工作中履行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打造省级卫生乡镇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致力于创造有益农村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持续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建设成果,按省级建设标准,对标表,有计划、要求、措施开展卫生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大扫除、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乡村、家家户户,共同建设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就是说,在区委、区政府的强烈指导下,全区卫生健康系统一定要切实工作,尽责战斗,迎接困难,掌握疫情对策的常态化工作,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做出贡献。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有些贫困县在脱贫之后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接下来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下和今后除了粮食安全外各方关注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对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标提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我认为就是提的这个问题。
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醒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且与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好。刚才讲守这个底线,就是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因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我们要求,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总的要求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习近平总书记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是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就是一个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因为时间一长没发现,到时来不及。产业帮扶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继续强化,主要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本来就在槛儿上晃晃悠悠,要搞好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我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西部地区继续考虑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刚才是确保一个底线,我们还要推进一个转型,就是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在这期间一共出台了200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要适应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面上来,逐步实现从原来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谢谢。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东西部合作和定点合作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强调全党弘扬脱贫攻势精神,继续奋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是重要的战略任务,意义重大,任务困难。在新形势下,要立足高质量发展目标,发挥组织优势,产业联系,坚持政策领导,利用势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建立产业联系,加强主体优势。产业繁荣是解决农村所有问题的前提。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扩大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期能力,为消除贫困的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产业联系方面,应根据各地资源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产业体系,形成复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实现村集团和农民双重增收,引流更多人才回乡发展,同时推进人才振兴。要搞好产业联系,必须重视产业稳定发展。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的攻势中实现了消除贫困的帽子,但仍存在发展上的弱点,影响产业发展的后劲,因此消除贫困地区的产业援助不能消除,必须补充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发展动能,充分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坚持政策引领,发挥驱动效应。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联系,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指导。立足现实需求,规划未来发展,不断加强政策后续支持,建立政策规划联系,推进扶贫政策稳定变革,支持乡村振兴。继续坚持现行的援助政策,将临时援助政策转化为常态化的援助政策,工作不留空白,政策不留空白,为了避免政策取消而返回贫困,必须将援助和发展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的总框架统一推进,坚持蓝图画到最后,以政策为牵引,推进社会市场的合作大众最怕因灾害而返回贫困,必须建立长期机制,加强兜风责任,保护人民大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兜风,健全防止返回贫困。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考察期间,他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这展示出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中部六省是脱贫攻坚重要地区,目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中部六省除了做好脱贫攻坚、保证如期脱贫以外,还要考虑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有效衔接,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工作,进而促进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从工作体系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形成的工作体系应该继续持续下去。在脱贫攻坚时期,不少地方形成了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体系,可以进行参考,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包括责任体系、动员体系、考核体系、治理体系等。从逻辑上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一脉相承的,打好脱贫攻坚战,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而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无疑也包括贫困地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从工作内容看,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除了极少数需要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外,各地需要将工作内容及时地转移到以下几个方面:在产业兴旺方面,应从对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转到县域内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来,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对贫困户的扶贫,可以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使产业兴旺的结果不仅惠及到贫困户,也惠及到全体农户,从而达到生活富裕的目标;在生态宜居方面,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解决农村的各种污染问题;在乡风文明方面,在强化党建引领村庄治理的基础上,挖掘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和下乡,将先进文明、先进技术、先进经济形式引入到乡村振兴中,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修复因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村庄间和农户间的现实和心理不平衡,从而实现村庄和县域的持续协调发展。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五
五中全会乡村振兴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x年x月x日至x日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会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方面是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这一项光荣使命即将迎来胜利的检验。脱贫攻坚工作这一场持久战,这一项系统性工程,凝聚了党的带领,党员干部的奋斗和人民群众的拼搏使得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扎实基础。
作为农业大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为更多的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优秀传统文化、新乡贤文化共同助力新农村建设的品质追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让新农村拥有新气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六
今年以来,县商信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把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我局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对全县扩大群众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成立消费帮扶专班,助力乡村振兴。县商信局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把消费帮扶作为全局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制订了全县消费帮扶领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具体负责帮扶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督导等工作。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设立商超消费帮扶专柜和专区。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造成的卖难问题,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开辟消费帮扶产品“绿色通道”,广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在多美汇连锁超市、县城扶风老实人超市、陕西多美汇连锁配送有限公司惠鲜生超市、陕西新贸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百合生活馆等超市设立了2个消费帮扶专区,并进行了升级提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联系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组织消费帮扶产品入驻超市消费帮扶专柜,通过消费专柜直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销,拓宽消费帮扶新渠道。发挥陕果集团扶风公司、民香果业、华泰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局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其产销的辣椒、花椒、木耳、香菇及特色设施蔬菜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达到统销统售。
我县共实施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2个,分别是由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宝鸡合力团团长单位陕汽集团牵线搭桥,山东雷帕得汽车悬架板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商用车悬架板簧生产线产业化项目;江苏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县乡村振兴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等为成员的扶风县省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国企合力团帮扶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国企合力团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的落实。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为确保雷帕得商用车轻量化悬架板簧产业化等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及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我局包抓领导和责任股室积极配合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技术力量、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帮助指导企业采用“师带徒”方式,为农民工传授自动化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使农民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壮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陕汽集团在产业布局、技术嫁接、就业带动等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成长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大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陕汽控股集团结对帮扶扶风县的机遇,依托雷帕得、海鹰汽车等现有汽车零部件项目,继续引进汽车电子电器、汽车新材料、模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集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西部一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四是拓展工作领域,实现产业帮扶双赢。支持现有的上通泊车、沃克动力、金泰昊等从事汽车配套产业研发生产企业改造升级,发挥全县劳动力密集等优势,继续加大汽车配套产业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力度和频率,积极为陕汽集团等汽车上下游企业输送一批技术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帮扶和稳定就业“双赢”。
扶风电商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持续推进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充分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1-10月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97.9%,其中网络零售额达9.7亿元,同比增长125.6%。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2.69亿元。
一是项目带动,全面覆盖。依托项目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一是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38家电商企业和创业工作室,免费为全县企业提供网店运营、美工设计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被认定为“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二是升级改造了7个镇级、5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配套电商设备并开展培训和多种增值服务,打造首个“电商助农示范村”,凤鸣村获评“中国淘宝村”。三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建成1200平方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置分拣机等基础设备,整合圆通、韵达、申通等物流快递业务,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二是“三专”建设,筑牢基础。设立了5个消费扶贫产品展柜,共展示了30多种扶贫产品,其中1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产品实现了原产地可追溯管理。扶风强峰贸易等相继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扶风消费扶贫线上体验馆及“扶贫832”销售平台,销售苹果、猕猴桃、桃子、黄桃、甜柿子、红薯等产地应季农副产品水果10多万元。
三是广泛发动,助农兴农。引导电商企业、农户联通合作,通过就业用工扶贫、帮销产品、电商认养的方式开展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吸纳3100多名贫困户就业,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6万余元;与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电商帮销、认领协议,平均每年帮销贫困户红薯、李子、土鸡等农产品逾千万元。先后举办樱桃采摘节、柿子节、电商消费扶“苹”销售季、双十一网络直播等60多场电商助农活动,20-年电商平台和微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达2.69亿元。
四是培训帮扶,直播“催化”。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标准化创业中心,免费面向全县群众提供网店运营、直播、美工设计以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成功打造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举办多场大型直播带货培训和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带货逾700万元。挖掘、培育县域电商达人、电商致富带头人达50余人,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销售扶贫产品,传授扶贫技能。培育了一支30多人的直播带货团队,一支本地化电商服务团队以及一支20人规模的讲师团队。
虽然我局已设立了消费帮扶专柜,但扶贫产品入驻率低;国企合力团扶贫前期设备流动资金投入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电商培训转化率低。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高质量消费帮扶活动促进增收,加大“志智”双扶力度深挖消费帮扶潜力,发动“爱心帮扶”践行“e”心助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口帮扶,助力我县农产品“走出扶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加快国企合力团帮扶步伐,巩固建成项目产业帮扶成果,通过项目赋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产能;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将以20-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县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七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有些贫困县在脱贫之后还存在一定的返贫风险,接下来关键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个问题恐怕是当下和今后除了粮食安全外各方关注的又一个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对今年和“十四五”工作的目标提了“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粮食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我认为就是提的这个问题。
其实***总书记早就提醒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以后,“三农”工作重心要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且与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好。刚才讲守这个底线,就是为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因为脱贫地区脱贫群众虽然总体上已经脱了贫,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他们发展的基础,尤其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也包括产业这个支撑的根本,它的基础也不那么牢固。所以,下一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很重。我们要求,今年和“十四五”期间,要把巩固拓展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摆在首要的位置,继续压实压紧责任,一定要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总的要求是,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五年的过渡期,***总书记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保持主要政策总体稳定,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具体来讲,对脱贫的群众,关键是要做好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就是一个要求,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因为时间一长没发现,到时来不及。产业帮扶还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巩固成果的根本之策,要抓住这个关键,继续强化,主要是补上技术、设施、资金等等短板,推动脱贫产业能够提档升级。对易地搬迁的960万人口,继续做好后续的扶持,关键还是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尽快富起来。同时,还要做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搬迁群众融入社区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常态化帮扶,本来就在槛儿上晃晃悠悠,要搞好常态化帮扶。
对脱贫地区,要作为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加大支持力度,我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西部地区继续考虑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这些方面,集中予以支持。另外,也支持各地自己再选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帮扶。
刚才是确保一个底线,我们还要推进一个转型,就是推进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中央有关部门在这期间一共出台了200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在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协作帮扶、考核督导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们要适应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转移,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体系有效衔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面上来,逐步实现从原来集中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谢谢。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八
昨(21)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波前往马边彝族自治县调研。他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强化党建引领,夯实产业支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安逸,实现“十四五”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来到劳动镇福来村党群服务中心,马波看望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详细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他指出,马边成功脱贫摘帽,成绩非常令人鼓舞,发展今非昔比,这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决战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一个缩影。当前,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建强基层、服务群众,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谷雨时节,茶园飘香。马波前往小荣丁茶园,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他充分肯定基层干部、企业主与广大村民有目标、有干劲、有精气神。他指出,马边党员干部带领各族群众发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感恩奋进、团结拼搏,依靠勤劳双手创造了幸福生活。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马边特色资源优势,完善区域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上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增加现金收入。
深入民主镇小谷溪村,马波亲切看望驻村帮扶干部和基层干部,对定点帮扶工作予以点赞。他指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务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看到满目青山、溪河水净,马波说,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争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样板。
在小谷溪村,马波还检查了森林防灭火工作。他强调,要坚持“镇村为战、林区为战,划片包干、网格管理,群防群控、科学防范”,把“防”放到第一位来抓,切实将责任落实到林区、落实到山头、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做到钉钉子回头、终端见效,守护好绿水青山,守护好美丽家园,守护好一方平安。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在已有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再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领导喻在岗、郭正强、陈长明参加调研。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九
县乡村振兴局:
今年以来,县商信局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把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举措,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我局消费帮扶、国企合力团帮扶、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对全县扩大群众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推动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成立消费帮扶专班,助力乡村振兴。县商信局高度重视消费帮扶工作,把消费帮扶作为全局一项政治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及时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制订了全县消费帮扶领域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消费帮扶领导专班具体负责帮扶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服务、督导等工作。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设立商超消费帮扶专柜和专区。针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造成的卖难问题,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开辟消费帮扶产品“绿色通道”,广泛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在多美汇连锁超市、县城扶风老实人超市、陕西多美汇连锁配送有限公司惠鲜生超市、陕西新贸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百合生活馆等超市设立了2个消费帮扶专区,并进行了升级提升。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积极联系消费帮扶产品供应商,组织消费帮扶产品入驻超市消费帮扶专柜,通过消费专柜直销,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三是实施龙头企业带销,拓宽消费帮扶新渠道。发挥陕果集团扶风公司、民香果业、华泰果蔬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我局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对其产销的辣椒、花椒、木耳、香菇及特色设施蔬菜进行收集、分级、包装、检测、品牌设计、商标注册,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销渠道实现农产品、畜产品与市场需求方的精准对接,达到统销统售。
我县共实施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2个,分别是由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宝鸡合力团团长单位陕汽集团牵线搭桥,山东雷帕得汽车悬架板簧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商用车悬架板簧生产线产业化项目;江苏海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签订了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我县高度重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将国企合力团产业帮扶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全县乡村振兴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室长等为成员的扶风县省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修订国企合力团帮扶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国企合力团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导国企合力团帮扶工作的落实。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为确保雷帕得商用车轻量化悬架板簧产业化等国企合力团帮扶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及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我局包抓领导和责任股室积极配合企业不断扩大产能,从技术力量、科技研发、物流配送、电力保障、天然气供应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帮助指导企业采用“师带徒”方式,为农民工传授自动化操作技能,通过企业内部培训,提升职工的业务水平,使农民工快速成长为公司的技术骨干。
三是创新工作模式,壮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陕汽集团在产业布局、技术嫁接、就业带动等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优势,持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成长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大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陕汽控股集团结对帮扶扶风县的机遇,依托雷帕得、海鹰汽车等现有汽车零部件项目,继续引进汽车电子电器、汽车新材料、模具、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生产项目,形成集研发、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打造西部一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四是拓展工作领域,实现产业帮扶双赢。支持现有的上通泊车、沃克动力、金泰昊等从事汽车配套产业研发生产企业改造升级,发挥全县劳动力密集等优势,继续加大汽车配套产业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力度和频率,积极为陕汽集团等汽车上下游企业输送一批技术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产业工人,促进产业帮扶和稳定就业“双赢”。
扶风电商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持续推进电商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充分利用各大电商平台,广泛动员电商企业,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1-10月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11.34亿元,同比增长97.9%,其中网络零售额达9.7亿元,同比增长125.6%。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2.69亿元。
一是项目带动,全面覆盖。依托项目建立了覆盖县、镇、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一是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38家电商企业和创业工作室,免费为全县企业提供网店运营、美工设计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被认定为“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二是升级改造了7个镇级、5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配套电商设备并开展培训和多种增值服务,打造首个“电商助农示范村”,凤鸣村获评“中国淘宝村”。三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建成1200平方米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置分拣机等基础设备,整合圆通、韵达、申通等物流快递业务,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和“最后一公里”的贯通。
二是“三专”建设,筑牢基础。设立了5个消费扶贫产品展柜,共展示了30多种扶贫产品,其中10多家电商企业入驻产品实现了原产地可追溯管理。扶风强峰贸易等相继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扶风消费扶贫线上体验馆及“扶贫832”销售平台,销售苹果、猕猴桃、桃子、黄桃、甜柿子、红薯等产地应季农副产品水果10多万元。
三是广泛发动,助农兴农。引导电商企业、农户联通合作,通过就业用工扶贫、帮销产品、电商认养的方式开展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吸纳3100多名贫困户就业,可实现户均年增收2.6万余元;与5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电商帮销、认领协议,平均每年帮销贫困户红薯、李子、土鸡等农产品逾千万元。先后举办樱桃采摘节、柿子节、电商消费扶“苹”销售季、双十一网络直播等60多场电商助农活动,2021年电商平台和微商销售农副产品累计达2.69亿元。
四是培训帮扶,直播“催化”。成立县级电子商务标准化创业中心,免费面向全县群众提供网店运营、直播、美工设计以及人才孵化等电商业务指导。成功打造宝鸡市电子商务直播基地,举办多场大型直播带货培训和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带货逾700万元。挖掘、培育县域电商达人、电商致富带头人达50余人,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销售扶贫产品,传授扶贫技能。培育了一支30多人的直播带货团队,一支本地化电商服务团队以及一支20人规模的讲师团队。
虽然我局已设立了消费帮扶专柜,但扶贫产品入驻率低;国企合力团扶贫前期设备流动资金投入较大,存在一定的资金短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电商培训转化率低。
下一步,我局将开展高质量消费帮扶活动促进增收,加大“志智”双扶力度深挖消费帮扶潜力,发动“爱心帮扶”践行“e”心助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口帮扶,助力我县农产品“走出扶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加快国企合力团帮扶步伐,巩固建成项目产业帮扶成果,通过项目赋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产能;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将以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县电商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十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提出如下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增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完成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不仅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和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伟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推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归功于全党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努力,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归功于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数百万干部战斗在扶贫一线,亿万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摆脱贫困;归功于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脱贫攻坚政策体系覆盖面广、含金量高,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完备、上下贯通,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系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党务必站在践行初心使命、坚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紧迫性,举全党全国之力,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彰显党的根本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脱贫地区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防止松劲懈怠;摘帽不摘政策,防止急刹车;摘帽不摘帮扶,防止一撤了之;摘帽不摘监管,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健全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准确性,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结果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基础数据库。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等多种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聚焦原深度贫困地区、大型特大型安置区,从就业需要、产业发展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促进社会融入。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加快脱贫地区农产品和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精准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继续优先支持脱贫县。支持脱贫地区培育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
(七)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八)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谋划建设一批高速公路、客货共线铁路、水利、电力、机场、通信网络等区域性和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一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加强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脱贫地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支持脱贫地区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
(九)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脱贫地区普遍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县级医院诊疗能力。加大中央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力度,继续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脱贫地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十一)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大低保标准制定省级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十二)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重点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十三)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十四)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十五)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按照应减尽减原则,在西部地区处于边远或高海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县中,确定一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支持各地在脱贫县中自主选择一部分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跟踪监测机制,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定期监测评估。
(十六)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继续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保持现有结对关系基本稳定和加强现有经济联系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将现行一对多、多对一的帮扶办法,调整为原则上一个东部地区省份帮扶一个西部地区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帮扶关系。省际间要做好帮扶关系的衔接,防止出现工作断档、力量弱化。中部地区不再实施省际间结对帮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在继续给予资金支持、援建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行业对口支援原则上纳入新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强化以企业合作为载体的帮扶协作。继续坚持定点帮扶机制,适当予以调整优化,安排有能力的部门、单位和企业承担更多责任。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继续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定期对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成效进行考核评价。
(十七)做好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适当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各地要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地方可支配财力,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过渡期前3年脱贫县继续实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此后调整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其他地区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确保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落实到项目,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现有财政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对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效果明显的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在调整优化基础上继续实施。过渡期内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十八)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期间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农产品期货期权和农业保险联动。
(十九)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按照应保尽保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用地需要,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专项指标不得挪用;原深度贫困地区计划指标不足的,由所在省份协调解决。过渡期内,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内交易政策;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下,对现行政策进行调整完善,继续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岗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银龄讲学计划、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先满足脱贫地区对高素质教师的补充需求。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全科医生特岗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优先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探索“县管乡用、下沉到村”的新机制。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鼓励和引导各方面人才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层流动。
(二十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十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脱贫村党组织建设,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二十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二十四)做好考核机制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脱贫地区开展乡村振兴考核时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做好衔接,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十一
乡村振兴是农村治理的新时代,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对于刚刚脱贫奔康的贫困地区而言,解决群众所关注的痛点难点,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谋划和致力的焦点重点。
注重规划的衔接与结合。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幸福美丽乡村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增强规划的持续性和衔接性。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总体规划与其他各类规划统筹联动,防止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注重政策的支撑与结合。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在坚持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前提下,以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准绳,寻找到脱贫攻坚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对农民扶持的支撑点、对农业发展的交叉点、对农村治理的结合点,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梯次推进。同时,要抓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构建起适应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乡村行政管理体制。
注重愿景的统一与结合。受自然、历史、经济的制约,落后地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相对长远的过程。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推进。正如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一样,乡村也不可能同步全覆盖振兴。要深入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攻坚质量等综合因素,基于发展基础的渐进式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十二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全省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111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27%,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解决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篇十三
对部门体现单位职能差异化设置乡村振兴考核指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分解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形成“考核委领导、考核办统筹、牵头单位推进、责任单位落实”的一体化考核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全方位建立乡村振兴考核压力传导机制。
二是狠抓“四项措施”提升乡村振兴考核质量。首先要做实平时考核监督。逐季组织重点业务主管部门对乡村振兴指标开展排名通报,引导各责任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盯重点、抓关键、破难题,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指标任务完成。其次要加大群众评价分量。设置一定比例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社会调查评价赋分权重,扩大基础群众直接评价考核参与度,引导被考核单位眼睛向下,工作重心下沉乡村振兴工作一线,以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印证、核实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再次要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一流标准,优化指标任务确定流程,提升指标任务下达质量,建立业务部门平时考核台账记录与考核组综合实地考核结果“双印证”制度,以务实的考核结果认定办法传导考核压力,树立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考核导向。最后要强化结果综合运用。坚持“优绩优奖”原则,强化乡村振兴考核监督和正向激励导向发挥,精准锁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突出及时性、针对性重奖激励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党政干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硬约束。
【篇二】丁真的世界—理塘,位于康巴地区,属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文化、游牧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岁的丁真那天和往常一样,去村口买个泡面,被摄影师拉着拍了一个十几秒的视频发布在网络上,没想到就真的火了起来。清澈而明亮的双眼,高挺的鼻梁,天然的黝黑肌肤再加上纯真无邪的笑容,无疑让人心动。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甘孜理塘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草原、寺庙和白塔被看到了,人们看到了中国大地上还有这样的大好河山。在仅9天的时间里,四川甘孜州纳入监测统计的13家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了112.31%,某旅游平台目的地为甘孜州的旅游团订单量增长了66%。
丁真的笑容很美,但他身后的家乡—甘孜理塘更美。理塘曾经作为一个贫困乡村,他们的脱贫之路走得格外艰难,有太多的扶贫工作者为理塘的建设作出了努力。理塘今天的成绩虽是偶然却也是必然。其不仅曾是商贾云集的茶马互市重镇,还在革命战争年代书写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往事。除了理塘,还有太多乡村,太多的扶贫工作者在我们国家的各个角落为了自己的家乡努力着,还有更多美丽的乡村,美好的地方需要被看到。
丁真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但我还是最爱我的家乡,我想就这样,待在我自己的世界里。他的那份纯真,那份质朴,那份对家乡的炙热情感,最打动人心。通过丁真的爆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乡村,关注到中国乡村扶贫系统的工程和那些在扶贫道路上洒下热血的人们。这正是丁真的世界出现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
希望通过丁真,我们能看到祖国更多美丽的地方,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乡村工作和生活,为乡村的发展献一份绵薄之力,让乡村建设越来越好!除此之外,我们更要关注国家的脱贫攻坚,以及关注脱贫攻坚的后续工作。按照中央部署,贫困县摘帽后,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而要做到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贫困帽子摘了,攻坚精神不能放松。”正是这样,百姓生活才能红红火火。
【篇三】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并举,用好人才“杠杆”,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让乡村涅槃重生,焕发勃勃生机。
输血加造血,立足需求“发力”。各级党组织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原则,为农村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开展拓展渠道。一是着重从乡村产业发展出发,提供一系列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和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引进一批管理型、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紧缺人才。并加强与有意愿落地农村的企业合作,让有意愿返乡的青年和外来人才有工作机会。二是整合党校、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等资源,采取集中培训、项目参与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等加强思想政治、政策法规、产业技能等方面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素质。既把村“两委”干部发展为人才,又把人才吸收进村“两委”中,带领村民实现乡村振兴。
平台加机制,筑牢用才“支点”。人才引进来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着力构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依托本地特色资源、优势产业,为人才搭建政策扶持、创业发展、投资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让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有舞台、创新发展有空间。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需求,做好统计分类,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在体制和机制上寻求突破,探寻现有体制和机制中的不足并坚决破除,做到兴利除弊。要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给予人才更多的包容和关怀,使他们能够在岗位上放开手脚,大胆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严管加厚爱,增加留才“砝码”。长期以来,基层面临着“引才容易、留才困难”的尴尬局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让人才留得住。建立人才评价机制,立足乡村全面振兴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乡村人才评价体系,突出不同职业、专业、岗位区别,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制定适合乡村人才实际和特点的评价标准。加强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让“庸者下能者上”,激起“一池活水”。多方位关怀人才“厚爱”,建立定期交流、走访慰问、集体谈心等制度,倾听基层干部队伍的意见建议,同时在人才的人文关怀上用心筹划,用真心为人才解决生活、工作、家庭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人才真正能够感受到温暖。
【篇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我国下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一大顽疾。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术语,指组方配伍的基本原则。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困扰我国下一步发展的顽疾开出的组方药。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从“组织、产业、文化、生态”四个方面,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则,抓准主次分明的四味药。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党的组织建设”这味君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农村基层,农村党支部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与实践主体,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否敏感、毛细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全面落实到基层。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将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中,定期滋养神经、清理血管,始终保持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敏感度、毛细血管通畅度,以此保证党支部在产业培育、文化复兴、生态保护等农村各项事业推进中始终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乡村振兴”打牢组织基础。
而须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传统文化保留较完整、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的强项上做文章。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村级经济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回乡大学生、乡贤等有理想、有能力的创业群体下大力气培育传统文化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打牢经济基础。
传统文化日益被边缘化,面临“失根”危机。文化复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培育乡村文化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文化复兴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广泛宣传乡村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自信”,让传统文化不再是“土”的象征,同时,大力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及其文化传承人,培养文化继承人,为“乡村振兴”打牢文化基础。
配好“乡村振兴”这方药,需抓准“生态环境保护”这味使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融入生态环保理念是新时代发展所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和谐共振,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是培育乡村绿色产业的基本前提。因此,农村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本地环境容量,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及绿色产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科学配置其他中间产业,坚决不发展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业,使整体产业布局建立在自然环境禀赋之上,为“乡村振兴”打牢生态基础。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反对党八股心得体会2021(实用12篇)
- 最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总结(优秀16篇)
- 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演讲稿(优质10篇)
- 2023年初中名人传读后感(优秀8篇)
- 幼儿园防震减灾安全应急预案(精选10篇)
-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上学期(模板11篇)
- 最新个人研修总结报告(精选18篇)
- 2023年寒假放假国旗下讲话(优秀15篇)
- 2023年党校办公室工作总结与展望(汇总10篇)
- 2023年销售人员年度工作计划提纲(大全14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 大学申请书写作技巧(热门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秘书工作总结(精选20篇)
- 大学生申请书范文分享(精选14篇)
- 教育工作者的电影观影心得体会(精选12篇)
- 手术室医生述职报告(热门19篇)
- 教师的电影观影心得体会(优质18篇)
- 教师工作总结与经验分享范文(21篇)
- 幼儿园总结表彰会主持词(优质20篇)
- 学生会干事工作计划(汇总16篇)
- 教育顾问的工作总结范文(15篇)
- 教育工作者学校工作总结(优质17篇)
- 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总结(通用22篇)
- 20-50岁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总结(专业21篇)
- 幼儿园消防演练总结(专业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