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访事项督办制度(实用14篇)

  • 上传日期:2024-04-07 23:10:25 |
  • |
  • 10页

就业问题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在写总结之前,先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掌握好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一

为进一步促进信访交办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原则。

领导有批示的信访事项;

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涉及群众性利益的;

按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

政策不明确,上访人确有困难的;

需要几个部门处理的;

有关地方或部门不作为的;

处理意见明显不当的;

反映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其它需要交办的信访事项。

三、交办的途径。

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交办;

单个信访事项的交办;综合交办;电话交办等,但都要下达正式公函。

交办部门或机构要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对报告办理结果的汇报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重查再报。

交办部门或机构对信访事项承办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意见:

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其它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单位应当在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交办工作责任追究按《xx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执行。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二

为进一步加大对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力度,提高工作效能和权威,就加强和统筹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对信访事项的实地督查督办,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规范有序、务实高效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第二条督查室负责统筹信访事项督查督办的协调组织工作,主要是:汇总编制工作计划,具体组织实施,掌握督查督办结果,综合分析并报告督查督办工作情况。

办信一司、办信二司、来访接待司、投诉办负责筛选信访事项,提出工作需求,参与或牵头进行督查督办,跟踪了解督查督办建议的落实情况,报告信访事项的化解情况。

第三条督查督办的信访事项主要是,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的信访事项,群众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中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地方已报结案但信访人不服处理意见的信访事项。

督查督办严格遵守逐级办理、分级督办的要求,督查督办的信访事项原则上是已经省级部门办理,但信访人仍不断重复反映的信访事项;涉及有关地方和中央部门,确需由国家信访局或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督查组督查督办的“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

第四条各业务司室原则上在每月底前提出督查督办需求,包括事项、理由、时间、方式和人员等内容,征得分管局领导同意后,送督查室汇总。

督查室对业务司室的督查督办需求综合汇总后,协调提出具体工作方案,由分管局领导审核后,报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

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随时组织。

第五条督查督办主要由督查室牵头组织相关业务司室进行,必要时可协调相关部委联合进行。

经局长办公会研究指定,主办业务司室可牵头组织督查督办。

主办业务司室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信函等方式,督办信访事项的落实情况。

第六条落实“谁牵头,谁负责”、“谁督办,谁审核”的督查督办工作责任制,坚持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成果回来。每一次督查督办都要有建议、有报告、有结果。

第七条督查督办活动统一组织安排,各业务司室不得单独组织,避免同一信访事项多头督查督办,避免到同一地区密集督查督办。

第八条加强督查督办工作情况的信息沟通和共享。督查室要及时将督查督办工作方案及工作情况通报相关司室;主办业务司室对督查督办事项的结果,要及时向督查室反馈并录入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第九条督查督办应由信访督查专员或副司级以上干部带队,每次组成人员原则上不超过4人。

严格执行督查督办工作方案,不得随意改变工作地点和路线。

严格执行廉政纪律,不得接受超标准接待或与工作无关的接待安排,不得接受纪念品或土特产。

第十条信访事项督查督办工作,统一以国家信访局或中央联席会议办公室督查组的名义进行。

本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执行。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三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将信访问题解决在本辖区。依据《信访条例》,制定本细则,望各级各部门遵照执行。

第一章信访事项的受理程序。

第一条受理。

一、信访事项必须进行登记,发生一起,登记一起。

二、受理按照以下原则办理:

(一)对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受理,并告知信访人;

(五)属于政策咨询的,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和疏导工作;

(六)确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应当及时呈报领导或有关部门。

第二条办理。

一、办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二)办理《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时,办理单位应明确信访事项办理的期限;

二、展开信访调查。

(一)调查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绳,做到事实查清、定性准确;

(二)办理单位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天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期,延期时间不得超过30天;延期的理由及时间要及时告知信访人。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作出办理意见。

(一)调查结束后,办理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写出调查报告,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的,予以支持。

2、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定的,不予支持。

(四)若信访人不同意办理意见,应签署不同意的具体理由;若信访人拒不签署意见、也不委托他人代签时,办理单位应在信访人意见一栏中特别说明;遇这两种情况,办理单位要及时向上一级复查机关报送相应资料和情况。

第二章信访事项的复查程序。

第三条复查申请的提出。

一、申请人必须是不服办理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复查请求和事实依据。

三、属于信访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他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

四、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五、应自收到办理意见起30日内。

第四条复查单位的确定。

一、办理单位是乡镇政府(街道办理处)的,由县(市)、区政府援权的行政机关予以复查。

二、办理单位是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的,可以申请县(市)、区政府复查,也可以申请市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查。

三、凡对县(市)、区政府复查不服的,可申请政府工作部门或市政府复核;凡对市政府工作部门复查结果不服,信访人可以申请市政府复核,也可以申请省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核。

四、垂直管理部门的信访问题,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复查。

五、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部门协商解决;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五条受理。

复查单位确定后,应按照第一条的规定,做好受理工作。

第六条办理。

一、办理复查《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复查单位受理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与信访人办理复查《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二、做出复查意见。

(一)复查单位要在认真听取信访人申诉、详细查阅材料、必要时请起始单位汇报后,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

1、如办理单位办理意见事实清楚、依据充分、处理恰当,复查机关应维持原处理意见;

(二)复查单位也可以直接展开调查,并做出复查意见。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举行听证。

(三)复查结束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三款第二、三、四项的规定办理。

三、复查单位的复查时间,应不超过30天。

第三章复核程序。

第七条复核申请的提出。

一、申请人必须是不服复查意见的信访人。

二、有具体的复核请求和事实依据。

三、属于信访的范围,并且无法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其它法定途径得到救济的。

四、属于该接收申请机关的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五、应当自收到复查意见之日起30日内。

第八条复核单位的确定。

一、复查单位是县(市)区政府的,由市政府或政府授权的行政机关予以复核。

二、复查单位是市政府工作部门的,由上访人选择,可以申请市政府复查,也可以申请省政府相应的工作部门复核。

三、垂直管理部门的信访问题复核工作,由其上一级主管部门复核。

第九条受理。

复核单位确定后,应按照第一条的规定,做好受理工作。

第十条办理。

一、办理复核《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复核单位受理后,应按照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与上访人办理复核《信访事项受理告知单》。

二、做出复核意见。

(四)复核单位的复查时间,应不超过30天;

(七)若信访人同意复核意见,有关机关要做好落实工作;

(八)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它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四章监督与保障。

第十一条为了维护三级终结制度的权威性,市信访局将对各单位所报三级终结的信访案件进行随机抽查。

第十二条凡造成冤、假、错案者,一经查实将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信访三级终结:同一信访事项,按照法定程序,经过三级行政机关依次做出处理意见、复查意见、复核意见后,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终止受理该信访事项,该信访事项处理终结。信访人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的条例。

2005年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基本信息。

施行2005年5月1日。

公布2005年1月10日。

公布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

发布信息条例内容关闭发布信息(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5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公布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为信访人采用本条例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导致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信访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行政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二)承办上级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三)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四)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六)对本级人民政府其他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严格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

第八条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关或者单位给予奖励。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行政机关给予奖励。

第二章信访渠道。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信访接待场所或者网站公布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以及其他为信访人提供便利的相关事项。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第十一条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为信访人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提供便利。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的信访信息系统,并与上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的信访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输入信访信息系统,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信访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有利于迅速解决纠纷的工作机制。信访工作机构应当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请求。

第十四条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

(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

(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十五条信访人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并遵守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

第十六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有关机关对采用口头形式提出的投诉请求,应当记录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第十八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十九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对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第二十四条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所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受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机关。

第二十五条应当对信访事项作出处理的行政机关分立、合并、撤销的,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受理;职责不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机关受理。

第二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时,可以就近向有关行政机关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通报有关主管部门。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

第二十七条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有关行政机关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不良影响的产生、扩大。

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必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第三十五条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就以下事项向本级人民政府定期提交信访情况分析报告:

(一)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信访事项涉及领域以及被投诉较多的机关;

(二)转送、督办情况以及各部门采纳改进建议的情况;

(三)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及其被采纳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信访事项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机关应当作为而不作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三)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

(四)拒不执行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对收到的信访事项应当登记、转送、交办而未按规定登记、转送、交办,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第四十三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将信访人的检举、揭发材料或者有关情况透露、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第五十条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第五十一条本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99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信访条例》同时废止。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五

为了确保上级重要决定、指示和本单位重大目标和工作部署及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制定本制度。

(一)全系统重大工作事项的督办工作,实行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副职领导对分管的业务条线内有关事项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有关工作事项负具体责任的工作制度。

(二)办公室是全系统重大工作事项督办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部门,负责全系统各项重大工作事项的受理、分解、督办和检查验收、综合反馈工作。

(一)市局和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文件和重大工作部署。

(二)县人大、政协交办的有关建议、提案。

(三)县长热线和县软建办交办的有关工作事项。

(四)重大来信来访和投诉、举报。

(五)县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部署的重大工作事项。

(六)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以及本系统下达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指示。

(七)市局和县委、县政府、县局领导重要批示。

(八)上级督查督办部门指示的有关工作事项等。

(一)办公室和机关各部门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工作事项和地方有关部门提请协办及群众反映的与本单位或部门有关的工作事项必须立即接办,严禁推诿不办或随意逾期接办。

(二)凡是需要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的工作事项,具体承办部门应当及时提请领导研究,严格按照决议办事。凡是必须由单位领导亲自督办的工作事项,具体承办部门应当事先向单位领导请示,严格按领导的批示办事,事后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工作结果,防止失误。

(三)对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以及县长热线、来信来访、投诉、举报和上级督查督办部门交办的工作事项,建立并实行登记、承办、交办、催办和结果反馈台账制度。

(四)对于比较复杂或有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事项,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参与部门要主动配合,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五)因情况特殊,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事项时,承办部门应在规定时限终了前向本单位领导和交办部门说明理由,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

(六)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在接办重大工作事项过程中,要强化责任,强化效率,保证质量。凡接办不主动、不规范以及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交办工作事项的领导和机关检查验收不合格及群众不满意的要追究具体承办人及其本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六

为有效推进工作进度,确保2014经营目标的实现,有效落实目标任务,增加工作执行力,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督办工作方案。具体如下: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目标任务,以“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为总要求,以明确工作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为目标,不断强化督查力度,促进提高工作效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快速开展、高效运行,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工作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准确了解情况,注重摸清实情,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反映问题。

(二)注重实效原则。把抓落实、重实效贯穿于督查工作的全过程,讲效率、求质量、重效果,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一)董事会、总经办、周例会确定事项。根据会议召开后形成会议纪要确定事项,跟踪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对进展缓慢的工作事项进行催办并及时向分管副总经理报备。在跟踪督办过程中,随时对确定需要督查的工作事项进行督查并报告结果。

(二)每周重点工作落实。根据每周例会重点工作安排,跟踪督促落实重点检查工作,对进展缓慢事项进行催办并及时报告,每周五汇总工作完成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董事会及总经办。

(三)《2014年目标责任书》完成进度落实。对当月的计划目标进行重点督查,每周汇报进度,及时对进展缓慢事项深入了解情况并协调解决,每月对目标责任进展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对推进有力的予以表扬,对进展缓慢的予以通报催办。

四、督查方法。

(一)督办。督办小组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及会议决议事项及时通知承办部门办理。承办部门接到通知后,按规定的承办时限认真及时办理,办理完毕后及时向督办人反馈落实结果。

(二)催办。承办部门对督办事项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办理的,督办小组应催促承办部门及时办理督查事项。

(三)通报。督办小组每周对督办事项进行汇总,对承办部门没有及时办理督办事项,在一楼“白板”上进行通报批评。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督办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办小组要充分认识督办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把督办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督办工作作为推进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督办工作小组要严格按照督查工作程序,做好督查事项的登记、督办、催办、情况报告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创新督办手段,大胆创新和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督办工作方式、方法;要创新督办机制,进一步完善督办的各项工作制度,变被动为主动,增强督查工作的全局性、计划性、主动性、时效性和规范性,使督办工作走上有计划、有重点、有制度、常抓不懈的轨道。

(三)紧密配合,形成推动督办工作的整体合力。承办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明确时限,责任到人;承办人员要克服一切困难,按照“马上办、盯住干、干到位”的要求,跳起来摘桃子,千方百计完成工作。配合部门要加强与承办部门的联系沟通,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五)明确职责,积极有效地落实督查工作任务。董事长秘书负责督办董事会交办事项及《2014目标责任书》完成进度情况;总经办秘书负责督办总经办会议决议事项及执行总经理、副总经理交办事项;总经理秘书负责督办总经理交办事项及每周督办汇总报告的编写工作。

督办工作严格与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考核成绩挂钩,对没有按要求时限完成工作的部门,该扣分的严格按要求扣分,绝不姑息,在年底评先评优中,注重督查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奖罚。督查工作小组要对确定督办的工作事项以电话、现场跟踪等形式进行督办。对于在督查过程中了解掌握的承办部门在办理工作中好的方法、措施和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炼,找出落实不力的原因、症结,褒扬先进,鞭策后进。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七

为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推动退役军人信访问题及时就地解决,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源头预防、注重过程办理,压实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同,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不断提升做好退役军人信访工作能力水平,更好地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使广大退役军人成为自觉维护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积极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联动,构建齐抓共管的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格局。

2.坚持把责任和感情贯穿始终,真诚倾听退役军人诉求、真情纾解退役军人心结、真心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3.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依规及时就地解决退役军人信访诉求。

4.坚持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5.坚持诉讼与信访分离,把退役军人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一)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作为党委、政府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牵头抓总作用。及时掌握退役军人思想和生活状况,跟进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做好信访事项接收登记、分析研判、分类交办工作;加大对全区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推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等政策法规完善和落实。

(二)信访部门。依照《信访条例》规定,受理、交办、转送和督办退役军人信访事项,分析研究退役军人信访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三)政法部门。加强对退役军人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指导,依法登记、转办、督办,督促各级政法机关对符合法规条件的退役军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依法导入程序内处理,对于已经结案,不符合复议、复核、再审条件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不符合受理要件的,及时告知补齐信访材料。将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范围。

(四)公安部门。及时提供退役军人信访稳定有关信息,通报各地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有关情况。依法处置信访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五)民政部门。对符合社会救助政策条件的退役军人,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临时救助范围,切实解决好他们生活困难问题。

(六)人社部门。做好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就业创业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工作。

(七)医保部门。做好退役军人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工作。

(八)网信部门。加强退役军人舆情监控,及时提供舆情动态。

(九)驻区部队有关部门。做好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有关政策的落实,退役后的个人档案、社会保险接转等工作,配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做好退役军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十)其他部门。党委组织部和教育、住建、国资、人民银行、税务、民航、铁路等部门,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退役军人信访工作。

(一)建立首办负责制度。接待退役军人反映诉求的单位为信访首接访单位(部门),要按照规定负责登记、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事项属于本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内可解决的,应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及时答复信访人;信访事项一时难以解决的,要向信访人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并积极协调解决;首接访单位(部门)确实无法解决的信访事项,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上,上报退役军人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属重大紧急信访事项的,首接访单位(部门)要第一时间向信访部门和退役军人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蔓延扩大。

(二)建立交办转办制度。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对信访事项,要认真登记造册。属于盟市解决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信访人所在盟市交办,限时督办,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办理结果;属于相关部门解决的,按照职能职责移交转办给相关部门,承办部门要按期限将办理情况及时反馈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信访部门接到退役军人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程序办理,同时把信访人情况通报本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同步督办。

(三)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级退役军人、信访、公安、网信等部门要加强退役军人信访信息收集、管控和共享,指定专人负责信访信息收集和联络互通工作。对于退役军人信访问题,要定期相互通报并逐级上报退役军人信访动态;对于突发重大紧急信访事件,要第一时间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并逐级上报,确保及时掌握情况,妥善应对处置。

(四)建立分级分类处理制度。根据退役军人的不同信访诉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分级分类处理。属于盟市解决的,由盟市解决;属于自治区相关部门解决的,由相关部门解决。

(五)建立会商研判制度。信访事项涉及多个单位(部门)的,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召集相关部门会商,提出解决意见。由单位(部门)牵头负责的退役军人信访事项,本部门无法解决的,应及时向退役军人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视情召集相关单位(部门)会商研判,明确办理分工和责任,协调处置解决。

(六)建立矛盾排查化解制度。各盟市、各单位(部门)要加强退役军人信访隐患矛盾排查梳理,每季度排查分类汇总一次,实行“一事一账、一案一册、一人一档”登记造册。排查发现的退役军人重大信访隐患苗头,要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及时化解,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对于退役军人赴呼进京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问题,当地政府要及时派出相关职能部门全力做好劝返工作。

(七)建立督办通报制度。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要通过联合督办、专项督办、个案督办等形式,督导退役军人信访事项办理情况,定期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信访部门,每季度对各地党委、政府办理退役军人信访情况进行通报,分析研判形势,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地、各单位(部门)要加强退役军人信访工作领导,切实把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是退役军人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单位(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信访工作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负具体领导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权范围内的退役军人信访工作负责。层层传导压力,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体系。

(二)加强考核评价。制定自治区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围绕退役军人相关政策落实、信访突出问题解决、信访秩序维护等情况,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退役军人信访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纳入自治区对有关单位(部门)和盟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三)严肃追责问责。对退役军人信访稳定工作不够重视或领导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单位(部门),对有关单位(部门)和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对于不按规定要求落实首办负责、交办转办、信息通报责任,不落实会商处置意见,或者应当履行督办职责而未履行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并追责问责;对于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不到位,因失查、失管、失控等造成退役军人越级赴呼进京上访,产生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处理相关单位及责任领导、工作人员。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八

为进一步促进信访交办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为民、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原则。

1、领导有批示的信访事项;。

2、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可能会引发;。

3、涉及群众性利益的;。

4、按现行法律政策规定应该解决的;。

5、政策不明确,上访人确有困难的;。

6、需要几个部门处理的;。

7、有关地方或部门不作为的;。

8、处理意见明显不当的;。

9、反映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10、其它需要交办的信访事项。

1、上级信访部门交办;。

2、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交办;。

3、县信访局交办。

单个信访事项的交办;综合交办;电话交办等,但都要下达正式公函。

3、交办部门或机构要按照“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规范,手续完备”的要求,对报告办理结果的汇报材料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重查再报。

交办部门或机构对信访事项承办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意见:

1、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2、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3、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4、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5、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其它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单位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交办工作责任追究按《xx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执行。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信访督查督办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行政机关工作职责等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督查督办的原则。

1、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原则;

2、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原则;

3、督促检查与指导帮助相结合原则;

4、完善程序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原则。

二、督查督办的范围。

1、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信访件;

2、市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件;

3、有关组织和市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提交的信访件;

4、20人以上的联名信件;

5、其他信访件。

三、督查督办主体。

市信访局作为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主体。

内设各业务部门对各自经办的信访事项具体承担督查督办职责。

四、督查督办的主要方式。

1、查询反馈:对责任单位办理信访件的措施、进度、效果进行跟踪查询,并向相关领导反馈。

2、提出建议:支持责任单位依法按规、合情合理处理信访件,对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3、综合协调:对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的信访件,会同有关部门理顺关系,协调、明确和推进事项的处理。

4、督促落实: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处理信访件,对进展缓慢的进行督促,对久拖不决的限时处理。

五、督查督办的程序。

1、信访件转办、交办后,经办部门和经办人应认真做好督办工作,重要的信访件要重点督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1)督查督办可采取电话督办、发函、听取报告等形式。

(2)对涉及多个部门或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可联合市委督查室等有关单位共同督查督办。

(3)对超过法定期限不回复办理结果的、或者1次督办后仍不回复办理情况,又不说明原因的责任单位,将实行书面通报,指定办结时限,并纳入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2、信访件的办结,要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手续完备、材料齐全、处理意见明确。

(1)符合办结要求的,作办结处理;不符合要求的,退回原责任单位重办或补办。

(2)需复函上级机关、有关领导或信访人的,应及时回复。

(3)信访件办结后,经办人应将督查督办资料连同结案材料一并整理归档。

六、对各业务部门应当督查督办的事项未按时督办的,分管领导交由办公室调查了解,由局长办公会明确责任。

七、督查督办职责纳入各业务部门年度职责目标考核。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十

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心政务管理,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机制,确保上级机关和中心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督办工作,是指负责督办工作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制定的工作制度,对承办督办事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办理、执行督办事项的进展情况、办理结果所进行的专项督促、检查、催办工作。

第三条督办工作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务求实效,认真办理、及时报告”的原则,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办事项,抓好事项落实、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各部门负责人是承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督办工作内容包括:

(二)厅交办并要求定期上报的事项;

(三)厅领导批示的重要事项;

(四)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点;

(五)中心工作任务抓落实台帐的重点事项;

(六)中心领导批示、指示交办的各项重要工作;

(七)中心各类文件、会议作出的重要决策及工作部署;

(八)其他需要督办的事项。

(一)立项登记。对督办工作内容的事项,由办公室研究提出拟办分工意见,经中心领导批示后立项登记,并加盖督办专用章。登记的内容包括:督办事项、主办部门、协办部门、办理时限及要求等。

部门或责任人。

(三)承办。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接到督办事项后,应明确指定专人按时限和要求认真承办落实。办理完毕,主办部门应将办理情况和相关材料经本部门负责人审改同意并签名确认后送中心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后呈中心领导审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办结的,主办部门应在办结时限前及时向中心领导说明原因,请示延期并提出加快办理措施,经中心领导同意后顺延办理时限并报办公室备案。

(四)催办。办公室应根据督办事项时限安排,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并加强协调,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话等口头形式进行催办,紧急事项要随时催办,并做好催办记录。

(五)反馈通报。建立每月通报和动态通报相结合的机制。各部门要定期和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办公室报送督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对于工作周期较长的重要督办事项,承办部门应在每月1日前定期向办公室书面报送落实的进展情况;在办理期间,凡是取得阶段性成果或中心领导直接参与的重要事项,承办部门应在2个工作日内以工作动态等形式向办公室书面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在推进重点督办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各部门可不定期以书面形式报送。各部门报送的材料应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名确认。办公室整理、汇总、综合相关材料后,及时呈中心领导审示并编报信息报厅。

(六)归档。督办事项办理期间及办理完毕后,办公室、各部门要将全部材料按编号存放备查,年终统一归档。

第七条办理时限。凡上级来文要求或领导签批(交办)件有明确办理时限的,应以领导批示(交办)要求时限为准。如没有明确要求时限的,原则上一般办理期限为7个工作日,需要协调解决的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经说明后,可以适当延长。

第八条奖惩。中心将督办事项完成情况与考核评优相结合。中心督办通报是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中心对及时办理督办事项、工作成效显著、反馈信息及时的承办部门,予以通报表扬或物质奖励。对贻误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给予批评,部门负责人和承办人要向中心领导或在中心办公会议上作出书面说明,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实行各项评比一票否决。承办部门人员接到督办任务后,要及时向承办部门负责人汇报,按时办理,对积压、拖延、造成督办事项不能按时办结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九条本工作制度由中心办公室负责解释,并逐步健全完善。

第十条本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十一

第一条结合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信访条例》,为进一步规范信访督查督办工作,建立职责明确、协调统一、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提高督查督办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信访工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信访条例》的各项规定得到贯彻实施,确保督查督办的信访事项得到妥善处理。

第三条实行信访事项重点督查督办和一般督查督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省信访局督查室负责国家机关立案交办、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本局领导交办的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来信受理处、来访接待处、领导专办处负责本处交办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

第四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求真务实,察实情、说实话,准确、全面、客观,经得起检验。

第五条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严格工作程序和制度。

第六条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提高站位,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督促解决信访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信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七条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一盯到底,狠抓落实,不留尾巴。

第八条坚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原则。既要结合案情独立进行分析和判断,又要尊重地方、部门的意见,共同努力,保证督查督办事项的落实。

第九条立案。

(二)在执行党的政策中出现偏差,需要纠正办理的事项;

(三)群众集体上访或多人联名信反映强烈、需要深入调查处理的事项;

(四)历史遗留的政策性信访事项;

(五)跨地区、跨部门协调困难的重要来信来访事项;

(六)信访工作机构或上级行政机关交办和转送的信访事项;

(七)上级和本级党政领导批示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

(八)其他需要立案处理的重要信访事项。

第十条交办。

(一)省信访局对立案信访事项的交办以“两函一书”形式为主,即《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信访局信访事项交办函》、《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访任务交办函》和《吉林省人民政府信访任务通知书》。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采取其他交办形式。市州、省直部门以下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可根据工作实际,本着遵照《信访条例》和有利于问题处理的原则自行规范和确定交办形式。

(二)信访工作机构的交办函件可直接发至下级党委、政府和信访工作机构及本级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应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的时限提出报结时间。

第十一条查处。

(一)对信访工作机构及上级行政机关交办、转送的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要决定是否受理。决定受理的,要及时立案,并进入查办程序;决定不予受理的,要向交办机关书面说明理由。自收到该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承办机关无论受理与否,都要将有关意见反馈给交办机关。

(二)在调查处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承办机关应当认真听取信访人的投诉请求及相关机关或人员的意见,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并明确办理期限,督促处理意见的落实,同时还要做好回访工作。

1、事实清楚。对信访事项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当事人,起因和发生的过程,造成的后果,有关机关是否做过处理等,要清楚明了。

2、处理意见恰当。处理意见必须根据调查核实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没有政策规定或政策规定不明确的信访事项,既要充分考虑历史背景,又要从实际出发,妥善处理。

3、处理意见要落实。因条件所限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落实处理意见的,必须有落实方案,明确落实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限,并征得信访人的同意。

4、程序规范。受理、办理、审核、报送等工作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有关材料完整、手续齐全。

5、期限明确。所承办的信访事项自承办机关立案之日起,60日内办结。确需要延期的要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并报交办机关备案,延期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上级机关或领导有明确时限要求的,应按照要求办理。

6、出据《立案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并搞好回访工作。原则上,《办理意见书》要当面送交信访人并进行回访,在向信访人讲清基本事实、政策依据、处理意见后,请信访人在《立案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上签署意见。同时,要告知信访人如对处理意见不服,何时向何机关提出复查、复核请求。

7、《立案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同时报送交办机关、上级复查机关。

(三)对情况复杂的信访事项,受理机关在60日内不能办结,确需延长办理期限的,按以下规定办理。

1、本级直接立案的信访事项确需延期的,由本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批准。

2、交办的信访事项确需延期的,应在要求办结时限前20日向交办机关写出延期申请,并书面报告工作进度,经同意后方可延期。

3、告知信访人,说明延期理由。

4、延期时间不得超过30日。

5、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二条复查。

(一)信访人对有关行政机关做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立案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

(二)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要在收到复查请求后,通报原办理机关、交办机关,并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复查完毕。

(三)复查意见以《立案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答复信访人。

(四)将复查意见书面告知原处理机关,并将《立案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送同级信访工作机构。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系统内的上通下达。

(六)信访人无正当理由,自收到《立案信访事项办理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没有请求复查,再就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不再受理。

第十三条复核。

(一)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立案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请求复核。

(二)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要在收到复核请求后,通报交办机关,并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复核完毕。

(三)复核意见书面告知原受理机关和复查机关,并以《立案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告知信访人,同时抄送同级信访工作机构。由信访工作机构负责系统内的上通下达。复核意见为终结意见。

(四)信访人无正当理由,自收到《立案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没有请求复核的,再就同一问题信访,不再受理。

(五)受理、复查、复核机关可视情况举行公开听证,经过听证的意见可依法向社会公示。

第十四条报审。

(一)交办的信访事项,要按照时限向交办机关报告办理结果。直接交办的,直接报告;逐级交办的,逐级审查,逐级报告。办结报告必须经报告单位分管领导审查同意并签字。通过信访工作机构交办的信访事项,要有信访部门的审查意见。

(二)办结报告内容要做到,信访人反映问题表述清楚、全面;调查过程完整、清晰;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注明确;处理意见和落实情况明了;有关材料要附全。办结报告的报送份数一般为3份,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办理。

(三)信访事项的交办机关要认真审查报告,凡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改进意见或退回办理机关重新调查处理。需要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报告的,要及时报告。

第十五条督办。

(一)县级以上信访工作机构要对交办信访事项的办理全程督查督办。

(二)在规定时限内承办单位未办结交办事项的,应及时进行督办,并要求其说明理由或书面报告进展情况。

(三)督办主要采取电话督办、书面督办、约请督办、实地督办和联合督办等方式。

第十六条归档。

督查督办事项结案后要及时立卷归档。有条件的要建立电子档案。

第十七条改进工作建议权的使用。

在督查督办工作中,发现有关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经有关领导同意后,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事项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改进建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改进建议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完善政策建议权的使用。

对于信访人反映的有关政策性问题,需要提请有关地方或部门研究完善的,经有关领导批准后,送请有关地方或部门研究处理。重要的政策性问题,及时向本级政府报告,并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十九条行政处分建议权的使用。

在督查督办工作中,发现有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有违反法律法规和《信访条例》有关规定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应当受到行政处分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

第二十条建议采纳情况的了解和报告。

有关建议发出后,要及时了解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适时向同级政府报告采纳建议的情况。

第二十一条督查督办工作纪律。督查督办工作人员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因公出差,确需要携带含有国家秘密、工作秘密的文件或其他载体,按照《国家保密法》履行批准手续,并采取严格的安全保密措施。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规则自二〇〇五年五月一日起施行。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十二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督查督办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情况、新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局督查督办工作由局党组统一领导,局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督办工作。局机关其它科(室)配合局办公室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业务的督促检查工作。

二、督查督办的内容。

(一)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研究确定的事项;

(二)局领导交办、批办、查办的事项;

(三)上级单位和领导安排部署及批办、签转的工作落实执行情况;

(四)市直有关部门及乡镇党委、政府需要卫生局办理的事项和公文会签的事项;

(五)基层单位报送卫生局的需要审批答复的事项。

(六)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需回复事项;

(七)其他需要督办事项。

三、督查督办程序。

(一)责任分解。办公室督办人员对需要督办的事项按其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并确定承办科(室),在有关公文上注明“普通件”、“急件”或“特急件”等字样,明确承办人办理落实。

(二)办公室督办人员详细填写任丘市卫生局督办通知单。

(简称督办单),并将填写好的督办单附在督办件上。

(三)承办科(室)签收。

(四)办公室督办人员根据督办事项的工作时限,通过电话催办、登门催办或书面催办等方式,了解承办科(室)办理情况,确保督办事项按时完成。

(五)承办科(室)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承办工作后,及时填写督办单并送交办公室;若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能按时完成承办事项的,应在督办单上说明原因,报至办公室。

(六)需要几个科(室)协办的事项,由主办科(室)填写督办单,协办科(室)必须积极配合。

(七)办公室督办人员将各科(室)承办事项的办理情况汇总,定期向办公室主管局长、局长或局党组汇报。

(八)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年初确定的局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局其它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向局有关领导汇报。

(九)对市委、市政府和省厅、沧州市局安排部署与上级领导的重要批示及交办的重要事项,办公室将重点督办,随时了解交办事项的办理情况,并及时向局领导汇报。

四、督查督办要求。

(一)领导负责。承办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有关领导指示,认真组织完成被督查的工作,并及时向局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完成情况。

(二)相互协助。承办人要按照领导批示和要求及时办理。涉及多人承办的事项,各承办人在各自负责办理的同时搞好相互配合,并由主要负责人协调综合。

(三)讲求实效。督办检查工作要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切实防止和克服敷衍塞责等现象。

(四)注重时限。所有督办检查事项都要及时办理,按时完成,不得相互推诿和拖拉延误。

1、对督办检查事项的办理,凡明确规定时限的,要按照要求的内容和时限及时报告。

2、对领导批示需要查办落实的事项,未规定时限的一般自承办科(室)接到承办事项起7至10个工作日内完成;急件办理,承办科(室)自接到承办事项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急件办理,承办科(室)能即办的应立刻即办,最迟不超过2个工作日内完成。

3、情况特殊需要延长查办时间的,须经局相关领导同意,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办理时限。

4、对有特殊要求的事项,要特事特办,及时报告查办结果。

(五)有查必果。凡是领导交办的事项,都要“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对办结的承办事项,承办人应及时反馈,有具体要求的还应写出书面查办报告。查办情况报告必须事实清楚、结论准确;对不符合要求的,将退回重新查报。

(六)注意保密。根据督查事项内容,对需要保密的事宜,有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相关规定和制度。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十三

为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2008年第16号令)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全县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积极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逐级表达诉求。来访群众应依法到县乡两级各部门各单位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信访事项。首个接访的机关应先行受理,发放由县信访局统一印制的《临武县人民群众走访一册通》(以下称《一册通》)和《来访登记表》,指导来访群众填写好《一册通》,将来访事项详细登记或录入信访信息系统,并按规定做好信访事项的办理。其中属于县政府或县政府工作部门有权作出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按《信访条例》规定程序、时限办理,并书面答复来访人,同时按要求在《一册通》上填写处理意见;群众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持《一册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提出诉求。属于乡镇政府处理的信访事项,首个接谈机关告知来访人向乡镇政府提出;属于县级其他行政机关受理范围内的信访事项,首个接谈机关应开具由县信访局统一印制的《来访事项转送单》,告知来访人持《来访事项转送单》向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提出。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属于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受理范围的,应当直接办理;属于乡镇政府办理的,县直有关单位要及时交办,由乡镇政府在规定时限内书面答复来访人,并将办理结果报交办单位,然后在《一册通》上按规定填写办理意见。对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信访事项,县政府、乡镇政府及县政府工作部门应积极履行职责,及时安排接谈,了解相关情况,并依法采取措施,防止因信访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

(一)全面建立信访代理代办工作网络。在全县村(社区)一级组建信访代理代办工作站,由村干部或信访维稳联络员(或调解员)任信访代办员,负责到乡镇一级走访的代理代办。各乡镇建立信访代理服务中心,由乡镇分管领导任主任,专、兼职信访干部为代办员,负责到县级走访的代理代办。县直单位成立信访代理室,明确1至2名工作人员代理代办信访事项。县级代办代理机构由县信访局安排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从县司法、公安、信访等部门抽调干部,负责到市级以上走访的代理代办,代理群众到有权处理问题的部门反映诉求,咨询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对属于代理范围的信访事项,信访人必须提出代理代办申请,提供有关材料,填写《信访代理委托申请表》,并承诺代理期间不自行上访、越级上访。信访人对处理意见不服的,代办员应引导其按照规定程序申请复查或复核,同时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信访代理工作经费及村级代办员报酬列入县、乡(镇)财政预算。

(二)全面推进乡镇、县直单位主动作为和逐级汇报工作制度。乡镇对依法受理和应当解决的信访事项,县直单位对职能范围内和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信访事项,受职能、职权或经济条件等因素限制,确实解决不了的,亦不得将信访人直接推到县级以上上访,乡镇、县直单位要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全力做好人员疏导、稳控工作,乡镇、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要及时向有关县领导汇报、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问题解决在属地。

(一)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完善县领导信访接访日制度,每周一、周三由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政府副县长轮流到县信访大厅接访。接访领导负责当场疏导、化解处理一般性信访事项,对当场化解处理不了的、涉及自己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作出批示意见,明确责任单位或责任乡镇,再由县信访局交办给责任单位或乡镇。对于接待群众来访事项反映的问题,接访领导要作为首办责任人,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直至问题最终处理解决。轮值接访领导要按照《县委常委及县政府副县长信访接待日安排表》的要求按时到岗到位接访。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由本人与有接访安排的领导相互调换时间,并将调换情况提前告知县信访局。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减少越级上访。

(二)领导约访制度。县接访管理中心要坚持每日常规性接访、接谈,对初访对象,由县接访管理中心根据诉求涉及的事项,通知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接谈和协调处理;对曾越级到市级以上集访群体代表、有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治安问题信访事项的信访人以及涉及全县政策层面的信访事项的信访人,由县接访管理中心预约分管县领导或包案县级领导接访、接谈,县接访管理中心提前一周将约访对象及诉求汇总上报接访领导分析研判。对缠访、闹访户由县信访局向包案领导报告,由包案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接谈处置,尚未确定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的缠访、闹访户,县信访局及时报县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调度应急接访处置工作。到县委、县政府领导办公区上访的群众,分别由县委值班室、县政府值班室引至县信访局安排预约接访。领导接待约访程序详见附件1。

(三)重大信访事项县级领导包案制度。县联席办、县信访局每周五对本周以来省市交办的信访问题和县领导接访批示件进行梳理汇总,撰写《重要访情呈阅》报县委书记、县长及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阅示,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越级非访隐患,按照“一事(案)一报”的原则及时撰写《重要访情呈阅》报县委书记、县长批示,经县委书记、县长阅示并确定县级包案领导后,再由县委督查室或县政府督查室在第一时间直接交办给包案领导及相关责任单位办理,做到“一包到底,案结事了”。

(四)领导干部大下访制度。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根据日常工作中掌握的信访热点难点情况和包案情况,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定期深入信访事项发生地或信访人家中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现场调处矛盾、解决问题。对于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依照有关政策文件,法规、法律现场给予处理和解答,对一时解释不了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带回研究后再作处理或答复。与现行政策不相符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对在下访中发现的重大或疑难案件,要及时向县分管领导或县主要领导汇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县联席办、县信访局不定期对全县各类信访隐患和县级领导接访批示件进行集中交办或单独交办。责任乡镇、县直单位接到县信访局交办件后,在第1个工作日及时登记,明确责任领导和办理责任人,在第2个工作日予以会商、研究,在第3个工作日对一般问题予以答复、解决,在4个工作日对较大问题予以答复、解决,在5周内对重大问题答复、解决。并在1个月内向县信访局和该信访事项的批示县领导书面报告化解处理结果或工作进度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件解决时限可延长为2个月,最长不能超过3个月;对无理诉求、要求过高的信访事项及其他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责任乡镇、县直单位要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和稳控工作(乡镇、县直单位直接受理的信访事项参照此程序办理)。对不按时办理、答复的单位由县联席办通报批评,经督办、催办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且无充分理由的由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通报批评,经县联席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通报批评后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结且无合理解释的交县作风办问责处理。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详见附件2。

严格执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和《湖南省信访事项听证暂行办法》,进一步健全信访事项听证制度,保证和监督各级各部门依法、公开、及时地处理信访事项。听证由有权处理该信访事项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上一级职能部门受理实施。对信访人要求举行听证的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举行听证的受理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开展听证活动,根据信访事项的具体内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新闻记者、信访人亲友和其他社会人士参加,把信访人的要求与现实法律法规作充分对比,让听证员评价其合法合理性,促使信访人回归到合理的期望值,教育引导其通过正常途径来解决问题。

发生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后,责任单位在接到接访、劝返调度通知后,必须尽快组织力量、安排经费,在规定时间内(到京24小时、到省6小时、到市3小时)赶到现场接访、劝返或开展必要的协调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将上访人员劝离现场。其中发生到县闹访、缠访或其它涉访群体性事件的,其相应专项工作组(另行文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武源、万水、大冲、镇南、香花、麦市、金江、水东等乡镇1小时内,其他乡镇30分钟内)赶到现场共同接访或协调处置。

县联席办与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信访工作专项督查督办活动。督查督办主要内容:县委、县政府领导批示、交办信访事项的化解稳控情况;县联席办、县信访局调度的应急接访劝返开展情况;重要信访事项举行听证后,做出的听证决定的执行情况;其他重要信访工作开展情况。县联席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及时单独或联合将督查督办情况进行通报。加大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力度,对因信访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或决策失误,导致引发群体性事件、越级非正常上访而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社会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相关部门根据信访、综治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中共临武县委临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武县非正常上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临办发〔2012〕10号)及上级有关文件从严追究责任。

县信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由县委专职副书记担任,第一召集人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县政府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担任召集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信访局,由县信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任务:一是研判信访形势;二是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提出建议;三是协调督办重大疑难信访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对各专项工作小组的指导;五是完善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预警和善后处理工作机制。如遇紧急情况,也可由召集人提议,临时召开。

为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化解处置信访积案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信访积案化解奖励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资金作为专项奖励资金,对经县信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报县主要领导批示、交办的信访积案,县联席办按照“五个一”的机制,根据信访积案的化解难易程度、完成时限和处置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报请县信访联席会议研究确定,根据考评结果按每一件信访积案给予5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标准予以奖励,专项用于奖励积案化解工作组人员(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把信访部门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选派拟提拔或新提拔、重用的干部到县信访局挂职锻炼。每年选派不少于3期,每期不少于3人,挂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由县委组织部和县信访局负责实施。挂职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由县信访局负责考核,挂职锻炼期满后,县信访局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做出客观公正的鉴定,考核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选拔任用和奖励的重要依据。

高度重视信访部门队伍建设,切实配齐配强领导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信访干部队伍。把信访干部的任用、交流、培训纳入组织人事工作的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优秀信访干部跨部门交叉任职、下基层锻炼和换岗位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对在信访部门工作达3年以上的优秀信访干部,积极创造条件提拔或交流到其他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网络建设,确保信访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与形势任务相适应。乡镇和各职能单位要设立专门的信访机构,明确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并按《关于调整国家信访局信访岗位津贴实施范围和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77号文件)落实信访岗位津贴待遇。

信访事项督办制度篇十四

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纪委、监察室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质量和效率,达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要求,维护信访举报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等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属纪委、监察室业务内转办的信访件一经发出,即列入督办范围。

第三条信访督办件分重点信访督办件和一般信访督办件。

(一)重点信访督办件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结果、要情况的;个人或集体上访的;超过报结期限的;久拖不决或互相推诿,意见不一致的;需要尽快反馈情况的;反映处级干部问题的;其他需要及时了解查处的。

(二)一般信访督办件是指: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转办的。

第五条对重点信访督办件原则上每月督办一次,一般信访督办件原则上每季度督办一次。

第六条对重点信访督办件,主要采取电话督办、发函督办、派员督办、会议督办等方式督办。

第七条督办应事先拟定工作方案,并将拟督办意见填入《信访件督办情况登记表》,经纪委、监察室领导同意后实施。

序办理。

第九条对已移交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处理的信访案件,要定期了解处理情况,有关机关作出结论后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条对重点信访件不按规定报结的,对承办的部门给予通报;对转办的信访件不按规定办理或调查不清、处理不公,导致信访人再次信访的,除通报批评外,视情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