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 上传日期:2022-10-25 17:11:36 |
- |
- 7页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一
银行风险述职报告(一)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与风险为伴,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风险的过程,我行开办的小额贷款业务更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业务。20**年,被确定为****银行的“合规管理年”,根据 “合规管理年”活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行严格贯彻小额贷款业务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加强资产质量管理,严格控制风险。现就我行小额贷款业务上半年风险状况和防控措施报告如下:
截止6月*日,我行累计放款330笔,金额1396万元;累计回收回177笔,金额945.88万元;累计结存153笔,金额450.12万元;6月*日所有逾期贷款户数33笔,逾期金额107.74万元,逾期率23.94%。其中有4户逾期贷款为次级类客户,16户为可疑类客户,均产生不良贷款现象,风险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半年来,我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会议和文件精神,适时分析形势,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规范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
严密了贷前调查、审查及审批手续,对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范围及要求,确保信贷调查材料真实有效。
2月份我行对发放贷款先后开展了信贷自查及全面排查。此次排查工作通过调阅客户档案、现场走访客户、拍摄客户经营场地和走访信贷员家庭情况及信贷员思想排查等形式,重点关注逾期贷款客户、联保贷款客户和放款金额较多及逾期贷款较多的信贷员。从排查情况来看,我行未发现与中介合作、编造虚假资料骗贷等现象,也未发现收受客户好处费、代客户收取贷款本息等情况。
我行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日常信贷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管理,重点是制度执行管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贯彻落实。注重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学习,以便能在业务操作中得心应手,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搞好管理的同时,我行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阳光、惠农、方便”的信贷形象,以优质的服务和阳光的品牌促进业务的发展。
我行领导及信贷人员从产生第一笔逾期贷款起,就对逾期催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集丛人之力,尽职尽力开展信贷还款管理及逾期贷款催收工作,并把这项工作长期作为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来抓,最大程度的控制好风险。及早成立了以行领导、业务主任、信贷主任及信贷员组成的催收小组,集中人力、物力,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坚持不懈开展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在做好电话催收、上门催收和联合催收的同时,果断决策,将逾期30天以上的客户依法提起诉讼,申请资产保全,利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贷款的清收,最大程度的控制好逾期贷款风险,防止贷款出现损失。
为有效促进我行小额贷款业务稳健发展,我行要加强小额贷款的合规管理,促进小额贷款经营和操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有效维护我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下一步,我行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对每笔被否决贷款进行详细地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申请信息、否决原因等。二是对联保贷款分行业分用途、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分组调查等控制风险的措施。三完善审查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审查人员在对权限范围内的信贷业务进行审查时,除对资料的完整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外,还须进行电话核实客户信息,在必要时还须进行现场核实。四要严格系统岗位配置制度。严格执行岗位兼职的合规性,规范信贷人员工号及岗位设置、变更,保证系统中客户信息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五要严格落实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办法,对提交审贷会成功的资料要严格把关,认真检查相关资料及贷款信息,并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对于收入、成本等关键信息应尽可能取得纸质单据或书面证明做支撑;关键的财务数据必须进行交叉检验;对于房产或车辆等信息,应查看和复印房产证、行驶证、租赁合同等。调查项目应全面,坚持“眼见为实”原则。二要严把贷中审查。审查人员必须电话核实借款客户的真实性。审贷会必须有2名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且被审查贷款的主副调必须全部参加审贷会。审贷会提问提升质量,问到关键风险点。三是落实贷后检查。信贷员在贷款发放后的四周内,必须到客户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进行首次贷后检查,对资金使用情况和贷款投向进行监控,以后每月不少于一次贷后检查。
对于逾期贷款,除对信贷员进行考核外,还对贷款的逾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不惜代价进行逾期贷款的催收,以防微杜渐,保持贷款的良好回收和质量。
每天晨会及每周例会对信贷所有人员进行信贷业务、操作规范性、法律法规等知识进行集中地学习,同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每半年对信贷员进行一次梳理,同时对信贷从业人员实行年审,年审不合格的调离信贷岗位。要加强对信贷人员良好作风的培养。严格执行“八不准”要求,打造邮储小额贷款品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银行风险述职报告(二)
**年,在总行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全行工作中心,全面履行风险、合规部门的管理职责,扎实工作,以强化信贷管理为突破口,全力抓好全行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贷款监测、清收、考核工作及超权限贷款风险审查审批工作,有效地履行了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职责,较好地发挥了部门的职能作用。现将就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方面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二是做好风险分类相关报表;三是做好不良资产监测报表;四是做好市办要求的业务经营分析报告、风险监测报告及相关报表;五是及时向人行报送风险监测指标报告及相关报表;六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送业务经营风险分析报告及相关报表。
二是每月末,我部均能及时监测全行贷款台帐,督促各网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当月新增贷款的分类确认工作及部分存量贷款的分类调整工作。三是每月初及时收集各网点超权限贷款的五级、十级分类认定表,并认真审核,对其中分类错误、分类理由不规范的认定表一律予以清退并要求重做。以此保证每月新增贷款的准确分类。四是坚持每半年下各网点检查五级分类、十级分类情况。对其中分类不准确、分类未及时调整的贷款及时做出指导和修改。通过以上工作,保障了我行贷款五级分类、十级分类的准确性和分类调整的及时性,为我行不良贷款的管理打好了基础。
根据各网点上报的诉讼材料,我部及时做好起诉材料准备、证据收集、申请诉讼、出庭参诉、执行申请、参与强制执行等工作,极大减轻了基层各网点的工作压力。
根据每月测贷记卡的逾期情况,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和向基层信贷员了解的情况,针对部分信用观念差、多次逾期或资产情况出现明显恶化的贷记卡持卡人提出风险预警,并采取冻结卡片或取消用卡资格、向公安机关报警等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根据银行卡部的贷记卡办理流程,我部负责贷记卡的复核工作。准时按内部规定完成贷记卡的复核工作,为贷记卡的快捷办理和风险控制履行了应尽职责。
根据总行工作安排,做好每日基层上报审批贷款的资料审查和风险审核工作,严格控制信增风险、及时辅导和纠正各基层网点贷款档案资料的合规、合法、风险可控情况以及风险分类的准确性情况。
我部能较好的履行部门职能工作,积极发挥本部门的职能强化作用,为总行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作出了应有贡献,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良贷款清收成绩不理想,贷款起诉后执行难问题依然突出;二是组织开展信贷人员岗位培训及深入基层进行指导的工作仍有待加强;三是还未能实施更为有效的贷款管理,个别新发放贷款仍潜在风险。四是部门职能的强化及作用仍有待于增强。
为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降低我行所面临的各项风险,针对****年度风险与合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部拟在****年的风险与合规工作做出如下安排:
实时动态监测贷款情况,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采取措施,以尽量减少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进一步加强对借款人综合信息的跟踪监测,及时向法院执行局提供借款人实时信息,力争使执行工作进入常态化和及时性。。
加大对基层网点的日常服务、培训、现场辅导和检查等方式,切实提升客户经理的管贷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充分发挥部门职责的工作性质,及时为领导在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决策后的执行落实方面做好各项。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二
某银行风险管理报告
..........................................................2
....................................................................................8
(1) 行长 .....................................................................................................................11 (2) 管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 .....................................................................................11
(1) 总行风险管理板块 .............................................................................................13 (2) 审计部 .................................................................................................................15 (3) 监察室及保卫部 .................................................................................................16 (4) 业务条线风险管理 .............................................................................................16 (5) 分行风险管理架构 .............................................................................................16
..................................................................................18
(1) 信贷政策及指引 .................................................................................................19 (2) 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 .........................................................................................20
(1) 利率风险管理 .....................................................................................................34 (2) 汇率风险管理 .....................................................................................................34
(1)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37 (2) 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37 (3) 本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38
..........................................................41
本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以有效的内部控制持续改善本行的风险管理系统,逐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确保全行在合理的风险水平下安全、稳健经营。
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本行一直坚持进行适当的改革,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全行风险的目的。 2004 年,本行进行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财务重组、架构再造、引资等一系列的改革,其特点为“实现全面风险管理,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2004 年,本行成立了董事会和管理层两个层面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本行风险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决策和管理。
2005 年,本行设立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华西五家区域授信审批中心,建立垂直、独立、专业化的授信评审体系,以统一授信准入,强化总行集中控制力,贴近区域和地方经济特点细化授信投向指导,推进业务发展。
2005 年,本行完成风险管理板块整合,形成全行风险监控、授信管理和法律合规条线,不良资产较多的分行单设资产保全部,放款中心归口风险监控部门管理。
2005 年,本行推行风险经理制度,在全行信贷业务领域建立起高素质的风险经理队伍。推行双线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将个金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纳入整体风险管理体系。
2005 年,本行推行业务单元型市场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监控部和预算财务部履行综合风险管理职能,各业务单元履行具体风险管理职能,建立国际、资金业务的双线监控和报告机制,设定了包括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在内的市场风险限额管理体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运用公允价值评估、敏感性分析、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手段,定期对本行投资和资金交易中的市场风险状况进行评估。2007 年初,本行单独设置资产负债管理部,并内设市场风险管理部,接手全行市场风险的综合管理职能,对全行市场风险实施集中统一的监控管理。
2005 年,本行推行省分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省分行从体制机制、工具技术、管理标准、风险处置、队伍建设方面统一规划布局全省的一体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全行风险管理的集中度大大提高。
2005 年,总行和省直分行单独设置预算财务部和会计结算部。2007 年,总行单独设置资产负债管理部,完成了财务管理板块的整合。总行会计结算部下设会计风险监督管理部,省直分行会计结算部分设账务中心、参数分中心、风险监督中心。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下设综合业务部、市场风险部、中间业务管理部、票据管理部和定价管理部。
2006 年,本行成立总行数据中心,集中处理全行所有账户数据、客户信息和管理信息。
2006 年,总行进行了零售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撤销私人金融部,新成立个人金融规划部、个人金融销售服务部、个人金融产品管理部和个人金融风险管理部。
2007 年,本行将个人金融风险管理部更名为零售信贷管理部,并在零售信贷管理部内下设个贷风险计量部、个贷授信部、个贷产品部和个贷风险部,主要由个贷风险计量部和个贷风险部负责个人金融业务相关风险管理。
1997 年,本行启动审计体制改革,成立稽核监督委员会,所有分支行均单设稽核机构。
2002年,总行对各分支行稽核机构负责人实行委派制。
2004年,本行启动省辖行审计机构改革试点。
2005年以来,本行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实行风险导向审计,利用汇丰银行tsa技术援助项目,以风险为导向配置审计资源、实行持续审计监督、改善审计监督流程。
2005年,本行完成地区审计部设立工作,在北京、沈阳、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分别设立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华西六家地区审计部。
2006年1月,撤销省辖行审计部机构建制,建立起“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部-省直分行审计部”的审计体系框架。
本行不断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建立审计整改台账、进行后续审计、加强日常的整改追踪,重视对严重违规违纪责任人的处理工作。
本行一直致力于引入和完善各项风险管理工具,着力加强精细化风险管理,开发先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不断强化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以持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构建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2004年以来,本行引进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绩效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风险限额管理、内部评级制度等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
2004 年以来,本行推行“一行一策”、“一项一策”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方法,从信贷授权、授信指导、信贷审批,到资产质量监控、不良资产清收、法律合规管理,不再搞“一刀切”。本行建立了分行资产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分行风险管理,构建精细化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4 年以来,全行统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手册编写完成,成为指导全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动态化的管理工具;积极推进内部评级体系的开发,提高信用风险评估水平。
2004 年以来,实施风险过滤、监察名单、迁徙分析、风险提示为主的一系列风险监控工具,基本实现了对信用资产的逐笔、动态、分类风险预报和分析;率先采用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全部减值贷款实施逐笔拨备。
2004 年以来,采取垂直管理、专业管控、提前介入的资产保全方式,使处置效率大大提高;形成集约化经营不良资产的理念,重在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全国实施集中拍卖抵债资产;建立健全风险资产应急处置机制,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突发风险。
2004 年至2006 年,完成了数据大集中工程的各项任务,核心账务系统对公对私部分,集中式信贷管理系统、集中式国际业务系统、基金代销系统、外汇宝系统及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在全行各分支行成功上线,实现了全行数据的安全集中管理,形成了全行一体化的新一代业务处理及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为全行风险管理系统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 年9 月,客户综合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全行公司客户和集团客户信息的共享以及业务分析、营销流程管理等功能。
2005 年11 月底,现代化数据中心交付使用,于2006 年初实现系统平稳切换,投入运行。并实现了数据中心与总行办公大楼间的同城异地实时数据备份和系统备份,能够保障数据中心设备出现故障后系统及时切换到总行备份中心,形成了适应业务变化、发展的信息系统基础技术平台。
2006 年,内部评级法的系统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部分分行上线试运行;同年7 月,业务标准手册系统在全行上线试运行,形成全行标准化、体系化、电子化的文件集中管理与控制平台;同年9 月,“票据凭证印鉴防伪系统”通过试点验收,为大集中核心账务系统与票据凭证印鉴防伪系统的联动控制创造了条件;同年11 月底,全行资产风险管理系统在全行上线试运行,其目标是实现对全行各类资产风险管理的日常操作系统化。
近年来,随着风险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认定成为本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3年,本行制定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认定和追究办法,规定对可疑和损失类信贷资产,必须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次级类信贷资产凡移交风险部门管理的,也应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
2005年,本行对责任认定办法进行了修订,提出了风险定责的理念,即凡授信业务风险评级降为次级类及以下的,必须进行责任认定,且认定对象涵盖整个授信流程的各个环节(授信调查、授信审查、授信审批、放款中心、授后管理、资产保全等)和相关当事人。由此本行的责任认定从损失认定彻底转变为风险认定,鼓励主动报告风险,化解风险。
2005年以来,本行还制定了《会计管理人员风险防范工作职责》、《会计人员违规操作责任追究办法》,并相继出台了《授信工作尽职调查和信贷问责》、《公司业务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个人贷款业务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加强对经济案件案发责任人责任追究办法》等各类内控尽责管理制度,明确界定各类风险管理责任人、相应责任及需进行责任认定及追究的若干行为。
上述风险管理措施已使本行实现了前、中、后台的风险管理职能分离,提升了本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本行相信上述措施的实施改善了本行的整体风险管理环境,并促进了本行资产质量的改善。
本行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架构图如下:
采用国际惯例。2001年,本行作为世界银行指定的唯一受益人在信贷流程方面引进并承办了由世行管理、亚欧基金出资的“加强交通银行信贷流程技术援助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本行的风险管理系统。
界定风险管理责任。本行已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此外,从本行的高级管理层到分行的管理人员乃至相应的职员,均根据其各自的职位及职责范围在风险控制方面承担不同的责任。本行也将个人的表现评价及薪酬与本行的资产质量挂钩,以鼓励全面遵守风险管理指引及程序。
明确划分前台、中台及后台。中台的风险控制职能独立于前台业务活动以及后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控与评估职能。
全面的风险管理覆盖。本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覆盖本行所有业务的风险,并且覆盖了各种类型的风险,例如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操作风险。
矩阵式风险报告结构。在本行目前的风险管理结构内,分行的副行长负责管理各自分行的风险及资产质量,并直接向有关分行行长及负责本行风险管理的副行长报告。
本行董事会是负责本行风险管理及审批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最终机构。通过其下属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对本行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并评估本行的总体风险。
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本行的风险管理、评估本行风险,以及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完善本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同时,本行根据相关法规在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立了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直接向该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本行的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负责审查单笔交易金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百分之一以上,以及交易余额占本行资本净额百分之五以上的重大关联交易,并提交董事会审议。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管本行的内部审计系统及其实施、审查本行的财务报告及对本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此外,本行的董事会还检查本行的合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本行是否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要求。
本行的监事会履行检查本行财务,监督本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履行本行职务的行为等职权,其下属的监督委员会根据监事会授权承担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1) 行长
本行行长负责有关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包括制定及执行风险管理策略和政策,并直接向本行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风险管理事宜。本行行长亦委任本行其中一名副行长协助有关风险管理事宜。
(2) 管理层下设专门委员会
本行已成立四个专门委员会,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信贷政策委员会及贷款审查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协助本行高级管理层制定和完善本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信贷政策和指引,以及在本行各职能部门执行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指引。这些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由本行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本行也聘请具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人士担任这些委员会的成员。在该四个委员会中,本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资产负债委员会直接向行长报告,其它两个委员会则向指定的副行长直接报告。
本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要根据董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确定本行的整体风险策略、风险控制目标、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措施,对本行风险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风险事项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管理违规事项的处理意见,听取内部控制委员会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有关重大事项的报告,以及确定全行风险管理的其他事宜。
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内部控制委员会及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负责研究及批准全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年度目标、中长期规划以及方针政策,对全行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和监督,对造成内部控制重大失效、重大经济案件和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以持续改善本行的内部控制,把经营风险减至最低,确保本行各项业务的安全经营、稳健发展。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本行风险资产保全和处置业务,以及向有权审批人提供审查意见。
本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检查本行业务营运、制定有关本行风险管理的业务目标、检查本行内部规定的实施及制定上述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政策。
本行信贷政策委员会根据董事会、高管层制定的业务发展计划和风险管理战略目标,研究分析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信贷业务运行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评估和审议信贷政策、管理制度和营销策略,为高管层提供工作建议。
本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是对“正常类公司授信客户”进行授信审查的机构。通过集体审议,向本行有权审批人提供审查意见。各省直分行及辖属分支行均设立贷款审查委员会。
(1) 总行风险管理板块
作为本行组织架构重组的一部分,本行总行层面的风险管理板块包括授信管理部、风险监控部、资产保全部、零售信贷管理部及法律合规部,其中授信管理部下设授信审批中心,以改善本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系统。风险管理板块连同本行的审计部、监察室和保卫部,共同负责本行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程序。
①授信管理部
本行总行授信管理部负责制订本行有关授信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指导和检查区域审批中心及各分行授信管理部门的工作。总行授信管理部内设总行授信审批中心,总行授信审批中心和华北、华东、华西、华南、华中五家区域授信审批中心负责权限范围内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审批,并做好集团授信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工作。
②风险监控部
本行总行风险监控部负责制定本行风险监控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并承担风险监控条线辅导、检查和评价工作,同时实现对各类业务性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统
③资产保全部
本行总行资产保全部负责制定并完善本行有关资产保全业务的政策和制度,对各分行资产保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组织全行进行问题类资产的保全和处置。
④零售信贷管理部
本行零售信贷管理部负责调查、研究和制定个贷业务产品管理、授信管理、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的政策和制度;组织、指导、检查全行个贷条线产品管理、授信管理、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工作;督导全行完成个贷业务风险控制指标;研究开发和管理个贷授信工具和内部评级系统等风险计量工具;预警、监控、识别、化解个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
⑤法律合规部
本行总行的法律合规部负责制定本行法律合规管理工作制度,对分支行的法律合规工作进行指导、管理、检查监督和评价,对本行适应各项法规和监管要求的情况进行持续的合规评估。本行现正建立内部合规管理工作体系,积极开展合规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工作。此外,本行总部的相关部门和各家分行必须每年最少一次提交合规报告给法律合规部。
⑥资产负债管理部
本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全行的市场风险管理,包括拟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识别、计量、监测和评估市场风险,检查和指导相关业务部门的市场风险管理情况。 (2) 审计部
本行审计系统实行“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部-省直分行审计部”三级架构,实行垂直、统一的条线一体化运作,由总行审计部对全条线的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本行审计部负责监督和评估本行的内部控制及对本行的业务活动进行审计。审计部向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监督委员会报告。审计部决定对本行经营和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估的频率和范围、对任何业务部门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重大风险或内部控制问题进行独立的检查或评估,特别是检查与评估以下各项:
遵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
遵守本行内部政策或指引及这些政策或指引的有效性;
本行风险管理(包括授信管理)及会计系统的有效性;
本行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
本行内部控制和程序的优良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对发现的问题,本行审计部负责跟进,对补救行动进行监督及促进风险防范。
本行的审计部每年一次详尽审核本行的财务和经营表现、信贷风险管理、会计事项、科技应用,以及内部控制,包括审核本行的分行和支行。此外,审计部就新事项进行特殊审核,审核可能以现场审核及/或非现场审查方式进行。 (3) 监察室及保卫部
本行的监察室主要负责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遵守法律和规定情况的监管,以及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发生舞弊和违反内部规定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或采取防范行动。本行的保卫部主要负责实施并执行本行内部保卫规定及防范刑事案件和意外事故。监察室及保卫部已经制定了一套防范和处理违规行为的从业规范和纪律,还建立了一套报告、监管及调查违规行为的制度。 (4) 业务条线风险管理
本行各业务部门根据内部控制总体目标与原则,负责各自条线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同时接受内部审计条线的检查。由各部门负责人承担本条线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责任,并在各业务部门内部设兼职合规管理员,在法律合规部门的指导和本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结合与本条线相关的外部法律规则和各自实际情况,组织协调本部门合规管理工作。
(5) 分行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实行省分行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由省分行对省辖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实行统一管理,总行则按照“下管一级、监管两级”的原则进行管理。总行向省直分行下达各项政策和计划指标,并同时监管省直分行和省辖行的政策执行情况。
本行各省直分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同时承担内部控制委员会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的职责。该风险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该分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政策的执行。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分行行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风险监控的分行副行长担任。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时承担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的职责,集体审议风险资产的管理处置等事项。
本行各省直分行单设授信管理、风险监控、法律合规部门和个贷管理中心,根据不良资产金额情况在部分省直分行单设资产保全部门,上述部门共同构成各省直分行的风险管理板块。分行授信管理部门负责权限内正常类公司授信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审查和授信管理。分行风险监控部门负责对各类业务性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预警、监测、检查和评估。分行风险监控部下设独立的放款中心,负责分行客户授信业务额度使用控制、放款账务处理和信贷法律文本档案的集中管理。分行法律合规部门负责为分行管理层提供法律顾问服务、进行合规管理和反洗钱工作。分行资产保全部门负责不良资产的保全和处置。分行个贷管理中心对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本行各省直分行单设预算财务和会计结算部门,上述部门共同构成分行的财务管理板块。分行预算财务部门负责分行的综合预算、财务、固定资产、信息统计、管理会计核算和分析、股权以及人民币资金业务管理(不单设资金部的分行)。
会计结算部门负责分行本外币(对公、对私)会计结算工作统一管理,会计结算部下设账务中心、参数中心和风险监督中心,共同承担会计操作风险管理职能。
本行各省直分行设置监察室。负责对监察对象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党纪党规、法律法规、行内规章等的情况进行监督,查处和防范违纪违规和经济犯罪案件,并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本行所有分行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由各部门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责任。各业务部门内部设兼职合规管理员,在法律合规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外部法律规则和本部门实际情况,在本部门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协调本部门合规管理工作。
本行将各海外机构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纳入全行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由总行国际部承担海外机构牵头管理职能,并负责协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总行各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海外分行内部控制建设、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指导。
信贷风险是指客户或交易对方不能或不愿履行与本行达成的承诺的风险。本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风险收益最优化。为实现这个目标,本行已制定并实施了全面的政策和程序以识别、衡量、监控和控制本行的信贷风险。
按照本行总体风险管理策略,本行已采取以下主要行动,以确保在本行经营中实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
保持信贷审查过程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对单一客户实行统一的综合授信额度管理;
对同一集团内的客户实行集团授信管理;
在贷前信贷分析时,强调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并结合考虑其它各种因素,包括还款、纳税和商业信用记录;
避免在授信过程中过度依赖抵押品和保证;
按需要继续实施贷中和贷后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措施;
将明确界定的信贷风险管理职责和责任分派给风险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相关环节和岗位;
在不同地区、行业、产品、客户、期限和货币中合理分布本行的贷款组合;
正确衡量和披露所承担的信贷风险敞口;
保持一致的信贷政策。 (1) 信贷政策及指引
在本行目前的风险管理系统下,本行总行的授信管理部就本行公司授信客户的信贷政策和指引提出建议。如属重大信贷政策和指引建议,需经信贷政策委员会审查批准,在其它情况下需经本行的行长或有关副行长审查批准。总行的零售信贷管理部就本行零售客户的信贷政策和指引提出建议,需经本行的行长或有关副行长审查批准。分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贯彻执行这些政策及指引。在必要时这些信贷政策和指引会进行修订,以反映人民银行或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政策指引、规定或法规,以及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不同行业的趋势及其它相关因素。
2005年,《交通银行信贷政策手册》和《交通银行信贷业务手册》编制完成,为信贷政策的传导、更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2) 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
①概况
本行的贷款审批程序涉及贷款申请的评估和分析,以确保本行对借款人、贷款目的和结构以及借款人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和还款能力有深入了解。为避免利益冲突,本行致力保持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中各职能的相对独立性,本行的贷款审批及监控程序主要分成三个功能环节:贷前信用调查;贷款申请的审批;贷款监察和管理。
②企业贷款
本行采用多级授权授信审批体系,即主要根据拟授信额度及期限,根据授权,经本行有权审批人审批后,放款中心将向符合各种文件和法律要求的客户发放贷款。
a.贷前调查
所有的企业贷款申请,不管是采取新贷款的形式还是采取现有贷款续贷的形式,都要接受贷前信用调查,该调查主要由本行的客户经理执行。贷前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企业借款人的背景、贷款的目的和结构、行业风险、企业借款人的经营和管理风险以及企业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包括其盈利能力、财务比率、现金流量、流动性和还款能力)以确定一个适当的贷款限额,了解担保人(如有)的总体信贷风险及其还贷能力,并制定企业客户信贷评级的初步评级。调查结果和分析及建议评级,反映在本行客户经理撰写的授信分析报告中。此外,在作出发放授信决定前,也会考虑本行的整体信贷风险、适用法律或法规限制和其它因素。
为进一步优化本行对贷款相关信贷风险的评估和监查,本行已采纳一套内部十级信贷评级系统(该系统为本行于2001年起实施的世行项目的成果)来评估本行的国内企业客户和贷款。在本行的内部十级信贷评级系统下,根据人民银行的五级贷款评级系统的相应信贷评级,一至五级的信贷评级为“正常”、六至七级的信贷评级为“关注”、八级的信贷评级为“次级”、九级的信贷评级为“可疑”及十级的信贷评级为“损失”。
根据此十级信贷评级系统,本行不仅评估本行贷款的信贷风险,同时亦评估企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这使本行可进一步完善有关贷款的信贷风险评估。本行在评估企业客户的信贷风险等级时会考虑一些定量或质量因素,包括:
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包括现金流量、资产和负债以及获取其它资金来源的能力;
分析借款人的非财务状况,主要包括管理和经营,以及受外在因素和不可预见事件的潜在影响;
借款人所从事的行业和借款人的市场地位。
信贷评级处于本行内部十级信贷评级系统下一至七级中到期未还款记录不超过90天的客户被归类为“正常类客户”,而信贷评级系统下八到十级或至少有一笔90天以上的到期未还款记录的客户被归类为“问题类客户”。当本行评估某一贷款的信贷风险评级时,本行主要考虑该企业客户的信贷风险评级和其它因素,例如:
贷款担保(如有);
贷款拟定目的、用途或结构;
国家风险;
拖欠贷款记录(如有)。
各贷款申请是根据借款人承担的全部现有未偿还贷款进行审查的。如果借款人贷款未收回,则任何新申请必须经过适当的审批管理人员或贷款审查委员会根据借款人的债项总额及贷款类别决定审批。在评估信贷风险时,本行还要考虑本行在贷款组合水平上的总体信贷风险,并遵守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b.贷款审批
在完成调查后,企业贷款申请将由本行分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进行进一步的审查。本行客户经理提交的贷款申请经分行授信管理部审查后,提交分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或有权审批人审批。本行分行的贷款审查委员会由七名委员组成,由本行各分行负责授权管理的主管副行长担任贷款审查委员会主任。为确保本行分行的前台及中台部门职能分隔,分行的主管副行长不得主管前台部门,例如市场营销。各贷款申请必须得到5名委员的批准才能通过,主任委员有一票否决权。分行行长有权否决分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授信决定,但无权批准被贷款审查委员会否决的任何贷款。本行分行的贷款审查委员会一般每周开一次会议。分行超越权限授信业务均需提交区域授信审批中心或总行审批。
分行提交的贷款申请经总行授信审查后,提交总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审查或有权审批人审批。总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包括总行副行长,来自授信管理部、公司业务部、风险监控部、预算财务部、国际业务部、资金部、法律合规部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并由副行长担任贷款审查委员会主席。提交给本行总行贷款审查委员会的所有贷款申请都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委员的批准。本行行长有权否决本行贷款审查委员会作出的授信决定,但无权批准已被总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否决的申请。
c.针对某些客户的特殊程序 问题客户
与高风险客户相关的任何贷款申请或任何贷款重组计划,均需提交资产保全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和审批。本行各分行根据授权取得贷款重组限额,任何超出该限额的重组计划需提交本行总行的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审批。
本行总行的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由9名委员组成,包括本行一名主管资产保全的副行长,及来自资产保全部、授信管理部、公司业务部、风险监控部、法律合规部、国际业务部、预算财务部及监察室的代表,并由副行长出任主席。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可以担任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的顾问。
在分行层面,所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委员会及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的职能通常由各分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行使。本行分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由9名或7名委员组成,并由该分行的行长出任主席,以及由该分行负责风险管理的副行长出任副主席。风险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必需得到由9名委员组成的委员会的6名委员或由7名委员组成的委员会的5名委员的批准,并且主席有权否决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决定。然而,该分行副行长、主管风险管理的执行副行长或本行行长均无权批准风险管理委员会之前已否决的申请。本行分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必要时召开会议。
集团客户
为了更好地管理客户授信集中风险,本行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规定,结合本行管理需要确定了集团客户范围,对同一集团内的客户采取集团授信管理模式,并按照“分类管理、厘定职责、优化流程、强化监控”原则加强集团客户的授信管理。集团客户的主办行牵头组织或协助总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做好集团客户信息调查汇总、集团关系确认、授信业务办理和授后监控管理等工作,协办行协助主办行进行集团客户的授信分析及管理,办理集团客户在本行的授信业务。一般情况下,主办行由集团总部所在地分行担任。在授信审查时,本行将根据集团客户的特点对集团客户的股权结构、经营管理和资金运作模式、对外投资、集团主营业务、关联交易行为等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和审核,并注意防范集团内部互保风险。本行相信,这些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更有效管理集团客户风险。
d.贷后监控
本行对个别及组合性的对公贷款在银行内部的各层次进行监控。本行客户经理负责对客户进行贷后监控,已移交的问题类授信客户的贷后监控由资产保全清收人员负责。授信管理部门负责对正常类授信客户的监控报告进行审查,资产保全部门负责对问题类授信客户的监控报告进行审查。风险监控部门对贷后监控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这些定期贷款监控检查的目的是:
获取每名借款人财务状况的最新资料;
获取每笔贷款的履约和还款状况的最新资料;
及早发现拖欠的警告信号以便于采取快捷的补救行动;
获取总体贷款组合承担的信贷风险的最新资料;
容许信贷政策委员会及风险管理委员会监控本行贷款组合的总体质量、识别重大趋势和评估本行信贷风险策略和政策的适合性。
根据各客户的信用等级、贷款规模和还款历史的不同,本行对各笔企业贷款的监控频率也有所不同。例如,对本行十级信贷评级系统下任何信贷评级为一至五级的企业客户,定期监控每年进行一次;对信贷评级为六或七级的客户,定期监控每六个月进行一次;对信贷评级为八级或以上的企业客户,定期监控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根据受监控信贷产品的性质,本行可能会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法来监控本行贷款和本行客户的信贷风险,包括:
检查对信贷条款的遵守情况;
通过现场拜访和会议与客户保持定期接触;
及时跟踪文档缺失情况;
按借款人类型、业务类别和内部信贷评级进行定期的组合风险评估。
在运用这些方法发现客户有拖欠的迹象时,本行将对相关客户的信用质量和还款能力进行更详细的审查并采取适当的补救行动,如采取要求提前还款等措施。
e.风险预警及监控系统
本行已经实施一套风险预警及监控系统,已经运用包括三层风险过滤、风险监察名单在内的多种风险管理工具,旨在尽早发现风险,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及确保本行有足够的拨备和使损失减到最低。
为及时发现风险,强化对“正常”类和“关注”类信贷进行一致、审慎、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本行风险监控部实施了“三层风险过滤”和“风险监察名单”制度。全行风险经理通过“三层风险过滤”的筛选,对出现风险预警信号的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符合“风险监察名单”定义和风险特征的客户纳入 “风险监察名单”重点监控和分类管理。
如果一笔贷款存在借款人或担保人可能无法履行其义务的风险,该客户将被列入“风险监察名单”。本行将“风险监察名单”涉及的风险进一步划分为风险可逆、风险较大和风险严重三类。“风险可逆”是指虽存在潜在风险,但经采取一定的防范或改进措施后,极有可能转为“正常”类的授信业务。这一类风险主要在本行风险监控部门的监管下由客户经理进行管理。“风险较大”是指存在潜在风险,并且可能会一定程度地危及本行信贷资产安全的授信业务。这一类风险主要在本行风险经理的重点监控和指导下,以客户经理为主体进行管理。“风险严重”是指风险趋向恶化,在六个月之内很有可能降为“次级”类的授信业务。这一类风险由资产保全部门提前介入,直接管理。
③个人贷款
本行分行的零售部主要负责对相关分行的个人贷款信贷管理,而在本行分行零售部内设立的个人贷款管理中心,则主要负责审核、审批和管理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个人贷款。
a.贷前调查
零售客户表明有意申请消费贷款或营运资金贷款后,本行支行的销售人员会亲自会见客户,收集有关贷款申请资料,确保申请数据准确有效,并且以书面及电子方式将申请数据发送至本行分行的个人贷款管理中心。
当审查贷款申请时,个人贷款管理中心的审查人员需根据若干因素对信贷风险作出评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
申请材料的完整性,以及这些材料是否符合规定;
贷款的拟定用途;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贷款额与价值比率;
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抵押品的估值以及登记抵押品或按揭的可行性。
b.贷款审批
本行就个人贷款采用多级信贷授信审批程序,即主要根据拟授贷款的本金金额和贷款类型,在分行由低级至高级逐层审批。此外,以政府债券和存款证明担保的个人贷款可由本行任何一家有信贷经营权的支行审批。
c.贷款监控
本行的消费贷款主要通过每月偿还本金和利息方式进行监控,而本行向个人作出的营运资金贷款则主要通过在支付贷款15 日内审查贷款的用途方式进行监控。当本行发现零售客户有还款困难时,将进行调查和采取适当补救行动。
(3) 不良贷款管理及收回
为统一管理本行的不良贷款,并致力于改善不良贷款的收回水平,本行已建立一个资产保全部,专门管理和解决不良贷款,提前介入和化解潜在贷款风险,并向本行负责监督不良贷款管理的副行长报告。
在总行层面,资产保全部对本行的不良贷款提供统一管理,并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建立和实施解决不良贷款的统一政策和程序。在本行的分行层面,部分分行设有资产保全部,而其他分行在风险监控部下设有专门人员负责分行的不良贷款管理。在本行的架构内,本行约有320名资深的专业人员负责解决不良贷款。
本行制定了一套不良贷款的管理模式,对于风险程度较高,处置难度较大的不良贷款,由资产保全部经理直接负责不良贷款保全(即移交模式);对于风险程度低,债务人有还款意愿的不良贷款由资产保全经理和授信经营部门客户经理共同管理(非移交模式)。根据不良贷款的具体风险状况,采用移交与非移交模式,充分利用授信经营部门的客户关系基础,并发挥资产保全部门的专业化处置优势。在具体不良贷款的处理过程中,资产保全部亦会咨询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部、风险监控部、法律合规部,以至(如合适)外部的专业人员解决不良贷款。
本行针对不良贷款的管理开发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问题类客户子模块,实现了不良贷款管理与正常授信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保障了不良贷款管理权限和管理流程的集中统一。本行正在开发的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中也专门设计了分析不良贷款信息的功能,该系统有利于提高本行对于不良贷款管理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深度。
本行资产保全部负责实施并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管理的流程与方法,本行不良资产的主要管理程序如下:
①保全不良贷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法院和/或非通过法院程序,包括现金收回、协商和解、变卖抵押品或其他资产,以及重组债务。如果本行在竭尽所有司法及非司法程序努力后,仍不能收回贷款或其部分,则未能收回的款额将会被核销。
②还款通知。本行会定期向不良贷款债务人发出还款通知,作为本行收款努力的第一步,要求债务人现金还款,收集并了解有关借款人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的信息,有助本行在不能收回现金还款的情况下,建立本行的收回战略。根据借款人及其担保人(如有)的合作程度,本行可能会启动法律程序与借款人及其担保人(如有)协商解决不良贷款。
③协商和解。若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在本行作出收回款项努力时和本行合作,并且其业务营运情况无重大恶化,本行可能会与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达成协商和解。协商和解可能以贷款重组方式进行,本行可能要求增加抵押品或其他担保,或者更换借款主体。若本行认为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改善机会渺茫时,协商和解通常包括部分还款再加变卖抵押品或其他资产。
④法律程序。如果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在本行作出收回款项努力时不与本行合作,或缺乏还款意愿,或若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的业务营运正在恶化,若不迅速反应便会危害本行资产安全时,本行会提起诉讼,以便通过法律程序收回不良贷款。法院裁决后,则要求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按照法院判决偿付贷款,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的资产(包括抵押品(如有)),或在法院监督下本行和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合作重组该不良贷款。
⑤重组。重组是一项自愿或在某程度上由法院监督进行的程序,通过重组程序,本行与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可重新修订借款人的信用条款,避免进行诉讼,防止出售抵押品时招致损失,以最大限度地收回款项。只有在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经营业务为正常或有良好前景的情况下,本行才会重组不良贷款。重组过程中,本行会要求借款人及/或其担保人(如有)偿付部分本息,或要求额外的抵押品,降低重组贷款的风险。本行会对重组后贷款(转换借款主体的重组除外)实施六个月的监视期,期内借款人的业务营运及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偿付会被本行的资产保全部密切监视。六个月监视期过后,若借款人的业务营运正常,能够按重组条款定期偿付本息,并且经重组的不良贷款其他方面符合贷款分类原则下“关注”或“正常”类别的规定,经重组的不良贷款便可能被提升为“关注”或“正常”类别。
⑥变卖抵押品或其他资产。变卖抵押品或其他物业是法院强制执行的一项法律程序,或者是协商和解的结果。本行可通过公开拍卖或非拍卖协议转让,最大限度地收回款项。
⑦抵债资产管理和处置。本行在法院强制执行或协商和解过程中,可能依据法律规定和协商接受借款人及/或其但保人(如有)的实物资产抵偿贷款。本行已经针对性地制定了一套程序,包括抵入作价,日常管理及资产变现。本行自2004年开始对全行主要地区的抵债资产实施集中处置,由总行统一委托评估机构和拍卖机构,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处置抵债资产。在某些地区,抵债资产抵入及变现时可能会遭遇干扰,增加本行管理抵债资产的困难,从而给本行带来损失。
⑧核销。本行会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后,对未能收回的不良贷款予以核销。核销一项贷款本金债权须由分行指派专人进行实地复核,经分行资产保全部门、预算财务部门、审计部门、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分行行长、以及(总行层级的)资产保全部、预算财务部及审计部批准。贷款本金在3,000万元以上的核销,将由总行派员进行实地核实,并须经总行风险资产审查委员会特别批准。
⑨除上述不良贷款管理政策及程序外,本行还建立了应对信贷类风险突发事件的处置组和处理程序,处置组由本行分管风险监控的行长负责,总部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以便监督及快速解决所有须实时注意的重大不良贷款。
此外,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面,本行采用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了信贷全流程集中处理,该系统以客户管理为中心,与核心账务系统联动,通过五个统一来控制信贷业务风险,即:统一授信管理政策、统一风险额度控制、统一业务流程操作、统一客户关系管理、统一业务档案管理、统一数据信息来源。
本行还利用客户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反映全行客户信息。此外,本行已自行开发逐笔拨备系统、信贷监控系统、非信贷监控系统、风险信息系统等,实现了全行迁徙分析、监察名单、责任追究的系统运作。为进一步扩展系统功能,本行在数据大集中基础上,开发资产风险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资产风险的全面管控。
市场风险是指未来收入、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可能由于利率、汇率变化,及会对市场风险敏感产品有影响的其他市场变动而遭受潜在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的主要类型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强化市场风险的计量和监测。本行已经实现按月计算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久期、基点价值等利率敏感性指标,由业务单元内设的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在本业务单元管理范围内进行包含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压力测试,对有重大影响的情形提出应急处理方案,动态监控市场风险限额执行情况。
第二,实行市场风险限额管理。本行按交易限额、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对交易账户实施限额管理,对超限额情况及时进行监控和处理。
第三,加强资金业务风险控制。本行根据风险管理需要,相继出台了《交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人民币利率互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人民币同业融资授信管理办法》及《关于规范票据业务发展的意见》等制度,不断加强同业拆借、同业债券、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各类资金业务风险控制和防范。
第四,加强国际业务风险控制。汇率风险控制方面,通过路透kondor+系统进行外汇风险集中式管理,自动监控额度使用情况、报告敞口的异常状况;代理行风险管理方面,建立代理行评分评级模型,作为同业授信的基本依据。同时本行将非财资业务同业授信额度整合为贸易融资和担保两类,既满足新业务使用需要,又体现不同业务种类的风险属性。 (1) 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是指本行的利息收入或本行的资产值由于利率波动而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本行利率风险主要来自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或再定价期间的不相配以及利率的波动。此外,不同产品采用的不同定价基础也可能会导致本行同一再定价期间内资产和负债产生利率风险。
本行已在内部开发出一套人民币资产/负债缺口管理和分析系统,对本行的人民币资产和负债承担的利率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测量。该系统已在本行的各分行应用。此外,本行利用该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压力测试,就本行调整人民币资产和负债组合的到期日和期限提供指引,以管理本行承担的利率风险。本行最少每月进行一次缺口分析。
本行通过控制各时间段的利率缺口来管理本行的资产和负债。本行通过模拟利率情景衡量这些缺口以确保利息收入变动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此外,本行还通过调整人民币计值负债的到期日及分配对人民币计值负债进行管理。
本行主要通过以下措施管理本行的外币资产及负债:集中剩余的以外币为货币单位的资金的投资,主要投资于短期融资,包括银行同业市场票据及短期债务、控制本行以外币为货币单位的固定利率投资的比例及进行利率掉期交易。 (2) 汇率风险管理
本行向客户提供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和外币交易服务。本行在外币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和其它一般银行活动使本行承担汇率风险。本行主要通过在银行同业市场上的对冲活动来管理汇率风险。特别是,本行通过制定风险限额和止损限额来降低汇率风险。
本行已建立了一套风险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指标,包括敞口限额、止损限额和其它交易参数。本行还实施了路透kondor+风险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一般市场风险限额进行监控。
流动性风险是指不能及时以合理价格将资产变现从而为本行的负债提供资金的风险。本行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于借贷、交易、投资等活动以及对流动性资金头寸的管理。流动性管理的目标是使本行能够履行本行的所有还款义务并以较低成本及时为本行的所有投资活动提供资金。
本行资金部负责制定有关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指引,其中包括限制可由本行分行进行的交易类型,以供本行风险监控部进行监控,本行分行须在总行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交易,且须实时向资金部汇报这些交易以进行风险监控。
本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理想的收益率,同时保持适当的流动资金水平。
改进本行的管理数据系统以提供本行每日、每周和每月流动资产变化的实时资料;
依照法规及本行内部要求,监控流动性比率的情况,特别是所需的人民币备付金比率和存贷比率;
进行定期的期限缺口分析以使管理层能够及时评估和监控本行的流动资金头寸;
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战略。
本行利用广泛的流动性来源来满足本行的融资需要。本行主要通过接受个人和企业存款为本行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这些存款的平均期限一般短于贷款或投资期限。除百分之十法定准备金外,本行主要通过在人民银行保留本行存款约百分之四点五作为备付金,以及保持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银行间货币市场交易及债券回购,来管理以人民币计值资产的流动资金;本行还利用大部分存款资金提供贷款、从事债券投资或进行银行同业资金拆借。本行还持有一个由资金部和国际业务部管理的具有流动性以及高信贷评级的证券组合。此外,本行通过设定存贷比率,如备付金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资产流动性比率等指标,来监控和管理本行的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和系统不足或失灵、人为误差或外部事件而遭受损失的风险。本行在业务运作中面临着多种操作风险。本行致力通过继续施行内部控制系统及内部控制评估系统来管理这一风险。在风险监控部的监督下,本行业务营运部门经理负责监督本行经营人员遵守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控制标准和适用法律法规的情况。 作为本行致力于增强内部控制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本行将继续制定新政策和程序以在本行全行范围内更加系统地管理操作风险。本行将会根据环境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定期地评估和调整这些政策和程序。目前本行已经采取以下措施:
(1)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监控
针对会计风险,本行结合“票据凭证印鉴防伪系统”、“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督系统”等系统的开发使用,将开户、预留印鉴流程进行切割,实现前、后台分步操作、相互牵制,对重大风险环节进行有效控制,通过优化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会计操作流程的职能独立、分离和互相牵制;本行从2005年开始实行会计主管委派制,对符合条件的会计主管由上级机构向下级机构委派。同时,实施了会计人员轮岗、轮调和强制休假制度,并由总行按季监控全行会计条线的执行情况;同时,本行启动了会计操作风险量化工作。本行正在制订“会计操作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对会计风险导致或可能导致的破坏水平、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相应的会计风险进行分级分类,提供会计操作风险的定性和定量依据。
(2) 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依托数据大集中工程,本行将操作风险因素的重要管理控制流程固化到了相关业务系统中,流程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了以技术手段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在业务系统和风险监控系统中加强了对重大事项、重点账户、重大金额和重要交易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监督检查,不断强化对各个重点领域操作风险的非现场动态识别、预警、分析和监控。
为了加强本行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本行成立了信息安全保障领导小组,并在信息技术管理部下设信息安全管理部,负责全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本行已建立了一个集安全事件的采集、汇总、过滤、压缩、关联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其具有如下功能:及时有效监控总行现有的安全设备,包括入侵监测系统、网络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对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设备日志信息进行采集、汇总、范式化、过滤、压缩;对各种事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真实事件;将安全信息事件的级别与资产的价值进行加权计算,从而得出风险评估的结果,协助进行安全决策。
(3) 本行的流程银行建设,强化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本行正在大力推进流程银行建设。本行流程银行建设的目标是:建成以客户为中心,条线垂直运作管理和考核为主,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前中后台分离又制约,以流程强化内控的便利化、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业务流程,以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运作管理效率,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本行初步形成了企业与机构业务、个人与零售业务、资金与国际业务三大前台业务板块和风险管理、财务、审计、人力资源、行政和信息技术等六个中后台职能板块;初步形成了总行层面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单元框架,前中后台划分清晰;信用卡中心初步推行了事业部制的运作模式;在全行范围内积极推进后台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成立了地区授信审批中心和地区审计部,实现了授信和审计的条线垂直化运行,分行层面基本建立了账务中心、后督中心和放款中心等;已建成的数据大集中工程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实现了系统管理、运行维护的集约化。本行与流程银行建设相关的以上成果,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强调各个部门在流程中的职责,并将各个部门职责贯穿起来,有效地加强了本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操作风险管理的其它重要职能由本行的会计结算部、风险监控部、审计部、法律合规部、监察室和保卫部完成。
合规风险是指本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以下简称“外部法律规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健全全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监测并报告合规风险,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合规风险,从而使得本行的经营活动与外部法律规则相一致,避免遭受由于违规而引起的监管惩罚、经济损失以及信誉损失。
本行采取了法律合规部归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本行法律合规部门在高级管理层的领导下制定全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其他相关部门在此统一工作机制下开展具体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等主要方式,有效落实外部法律规则的合规要求。审计部门对相关部门执行内部规章制度和外部法律规则的情况进行独立审计。监察部门对于违规事件进行责任追究。
本行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具体实现合规风险管理职能:识别外部法律规则更新带来的新增合规风险,并且据此制定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对内部规章制度和业务创新进行合规审查,确保其符合外部法律规则;向各业务条线和分行提供合规咨询;对授权、证照和印章等事项进行归口管理;组织开展合规培训等等。此外,本行总部的相关部门和各分行必须每年最少一次向总行法律合规部提交合规报告。
汇报和监察违规事宜
本行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员工问责制,开展全行范围的依法合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为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不当行为设立内部汇报程序,确保及时向总行汇报任何员工不当行为事宜。此外,本行还需要向中国银监会汇报员工行为不当的案件。
反洗钱的措施
本行在2004年成立了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行的反洗钱工作,制定全行反洗钱工作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并对全行重大反洗钱事项作出决策。目前,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本行副行长出任,其余小组成员包括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本行在法律合规部内设立反洗钱部,负责组织、管理、监督和检查全行的反洗钱具体工作。各级分行均设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并由专门机构承担反洗钱管理职能。 本行已根据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包括了解客户、留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报告可疑交易和大额交易等内容。本行已经建立了反洗钱系统,旨在加强本行识别和监测异常交易,并向监管部门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的能力。本行定期为员工提供反洗钱培训,加强员工对反洗钱有关规定的了解,提高员工的反洗钱意识和技能。此外,本行亦要求本行境外机构根据所在地相关的反洗钱法律法规制定并执行有关反洗钱内控制度。
通过推进风险管理转型,进一步深化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实现资产水平优质、风险要素可控、风险管理全面、资源配置合理和资产市值最大化五大风险管理战略目标。
风险文化是风险管理的基因,通过实实在在基础工作,落实风险文化的载体,不失时机地把先进风险文化和理念扩散、传导,进一步提升全行风险管理意识。
2006年,本行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mow帮助下,以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advanced irb)为目标,建立了两维的基于计量模型的公司授信内部评级体系。
2007年,内部评级体系将按照“先局部试运行后整体推广”的模式逐步推广到全行范围。本行将以内部评级法在全行的全面实施、推广为契机,充分利用内部评级法的先进成果,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提升全行信用风险识别、预警、监控、化解能力。
进一步完善市场风险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市场风险计量工具和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依托“业务标准手册”系统,以合规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对业务流程中的各类操作风险的自我评估与控制,对重点操作风险,实施集中动态管理。
作为本行致力于增强内部控制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本行正在制订“会计操作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对会计风险导致或可能导致的破坏水平、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将相应的会计风险进行分级分类,提供会计操作风险的定性和定量依据。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垂直化管理,推进集约化经营,引入新的风险资产处置手段,拓宽资产保全工作思路,提高风险资产处置效率。
进一步加快系统建设,完善风险管理的系统功能的合理扩展,提高系统的关联程度,进一步提升科技对风险管理的支撑作用。
未来几年,本行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分步推进流程银行建设:开展业务单元制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新业务流程的系统开发,推进全行业务处理中心体制,完善业务操作管理体制;在全行全面推行新型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推进后台业务集中化;对流程银行建设的总体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夯实流程银行建设的基础。
以风险经理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全行风险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总体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三
银行风险管理
)。
a.将流动性管理权限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b.将最终的监督和控制全球流动性的权力集中在总部或分散到各分行
c.制定各币种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d.制订外汇融资能力受到损害时的流动性应急计划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针对特定时段,计算到期资产和到期负债之间的差额,以判断商业银行
在未来特定时段内的流动性是否充足。
a.流动性比率/指标法
b.现金流分析法
c.缺口分析法
d.久期分析法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 ),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
a.75%,25%
b.75%,15%
c.50%,15%
d.50%,25%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
a.公司治理结构
b.合规管理文化
c.信息系统建设
d.外部控制体系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
a.内部欺诈
b.文件/合同缺陷
c.知识/技能匮乏
d.核心雇员流失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 )。
a.控制派生风险
b.人力资源配置不当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操作失误风险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来进行操作风险缓释。
a.提高电子化水平以取代手工操作
b.制定连续营业方案
c.购买电子保险
系统灾难备援外包
【您的答案】 a
【正确答案】 a
a.现金头寸指标
b.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
c.大额负债依赖度
d.核心存款指标
【您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a.华尔街第二次数学革命
b.《巴塞尔资本协议》
c.华尔街第一次数学革命
d.欧式期权定价模型
【您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
a.基本指标法
b.高级计量法
c.标准法
d.产量法
【您的答案】 d
【正确答案】 d
)。
a.声誉风险的识别
b.声誉风险的评估
c.监测和报告、内部审计
d.声誉风险的修订
【您的答案】 a, b, c
【正确答案】 abc
)。
a.银行内部有效的制衡关系和清晰的职责边界
b.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c.与股东价值相挂钩的有效监督考核机制
d.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
a.压力测试
b.交易限额管理
c.风险限额管理
d.止损限额管理
【您的答案】 b, c, d
【正确答案】 bcd
)。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c.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d.交易标识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
a.交易账户划分的目的、适用范围、交易账户的定义
b.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应符合的条件
c.列入交易账户的金融工具种类
d.明显不列入交易账户的头寸
【您的答案】 a, b, c, d
【正确答案】 abcd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错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资本是风险的第一承担者,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
【您的答案】 错
【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风险评估原则是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您的答案】 对
【正确答案】 对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四
●风险管理部
风险管理部是负责全行风险控制的职能部门,内设综合管理处、风险监测处、公司业务风险管理处、零售业务风险管理处、市场风险管理处、法律事务处。主要负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和设计,拟定全行风险管理规划和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对全行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汇总,逐步建立以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和本行有关工作部署;负责全行业务授权管理;负责拟定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和操作办法;负责全行信用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负责组织全行信用资产五级分类的工作;负责风险管理技术及工具应用、研究及完善;负责对信用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进行日常分析监测和检查监督;履行资金业务风险管理中台职责,监控资金营运中心有关风险指标执行情况及相关业务的合规性;协助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对市场风险的管理工作,监测、评价市场风险状况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负责全行法律事务管理。
●授信审批部
授信审批部是负责本行信用业务独立审查审批的职能部门,内设综合管理处、信用审查一处、信用审查二处、信用审查三处、信用审查四处,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授信审批中心。主要负责各分行权限以上的信用业务的独立审查工作,并根据授权规定审批权限内的信用业务,对超权限的信用业务按规定程序报批;组织全行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审查工作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配合拟定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审查有关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并贯彻落实。 ●公司业务部
公司业务部是负责全行公司金融业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职能部门,内设综合管理处、市场营销处、产品开发处、外汇业务处。主要负责组织贯彻执行本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及有关工作部署;组织、指导、协调全行公司业务发展,负责全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的拟定、协调和考核;拟订公司业务行业信用政策指引和区域信用政策指引,并负责组织实施;负责全行公司业务动态管理,进行行业发展动态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研究;负责全行性公司业务营销组织、策划,负责公司业务产品营销方案策划、制作、推广;负责全行性系统、行业客户营销方案的策划、编制和直接营销;负责全行公司业务产品开发;负责全行公司业务产品的市场进退管理;负责全行公司业务产品开发、运用的指导与培训。
本行的风险管理目标模式是: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及时更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是指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以及其他各类风险全面纳入风险管理的范畴,实行统
同时,除风险管理人员外,各部门、各机构、各岗位都负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是指通过制度安排、程序设计、岗位设置、职责分工、流程设置等方面的改进,使风险管理贯穿于各项业务的整个流程、生命周期和操作环节。
●及时更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指本行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技术。
●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是指本行积极倡导和建设风险文化,力求在机制、体制、制度的建设中融入风险文化的精髓,把风险意识贯穿到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理念、自觉行为和准则。
本行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制度,对影响客户未来偿付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趋势进行全面系统考察,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揭示、评价受评客户的信用风险、偿债能力。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是制定信用业务政策、调整优化信用业务客户结构、确定单个客户信用业务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行要求办理信用业务时应根据信用业务可能发生的损失程度大小测算风险度,测算时将涉及的主要相关要素转换成相关系数,综合测算可能发生损失程度的大小,测算的结果作为授信调查、审查以及收益与风险平衡决策的重要参考。
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本行制定了《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标准》等制度,对各类信贷资产严格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此外,为准确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合理反映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状况,引导经营机构优化资本及信贷资源的配置,强化经营机构的风险意识,本行对信贷资产进行事前分类评级,对五级分类中的正常、关注类贷款实施细项划分,把正常类细分成三项,关注类细分成三项,并对细分后的各项信贷资产相应加提一定比例的模拟专项准备金进行绩效考核。
本行制定了《行业投向管理办法》,按照“比例控制、合理分布、区别对待、阶段调整”的原则,对国家政策支持发展的行业、已经开始进入稳定成长期的行业,适当增加投入;对于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趋于饱和的行业,谨慎对待,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决定增加或减少资金的投入量;对于前景趋于弱化的行业相应压缩投入,逐步退出。
在行业的选择上,坚持资源的优化配置,重点发展符合国家主导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行业。
在区域的选择上,将资源重点投向经济活力强、发展后劲大、社会信用、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重点支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发展迅速的城市以及中西部区域内的中心城市,实现对经济发达区域分行资源配置的倾斜。
在行业选择的基础上,对行业内客户的选择坚持“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方针,将行业内企业划分为行业领导者、挑战者、跟随者和补缺者,根据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予以不同的支持,支持行业领导者,注意发展行业挑战者,审慎选择行业跟随者和行业补缺者。
坚持“客户不分所有制,不分大、中、小,唯信誉、唯市场、唯效益”的原则,重点发展能带来经常性、长期性收益和本外币联动的优良客户和基本客户群。
本行制定了《客户授信管理办法》、对客户授信遵循“统一授信、区别对待、信用高限、合理核定、适时调整”的原则。此外,本行制定了《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办法》,要求对集团客户、关联企业实行统一授信管理,选择有实质资产的企业、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作为授信主体,并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本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核定总体授信额度。
本行各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管理和监测授信业务风险;信用审查部门负责对授信业务实行专业化审查;总、分(支)行业务经营部门负责授信业务的市场开拓,对授信业务进行尽职调查、贷后跟踪检查和贷款回收,各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形成上下联动的授信管理体系。
本行制定了《业务授权管理暂行办法》及《业务转授权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有限授权、区别授权、及时调整、权责一致”的原则,根据分支机构的业务发展状况、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实行区别授权,并适时调整。受权人及转受权人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授信业务,超权限事项报上一级审查审批。总分行均设立信用审批委员会,负责审批、审议一定范围内的信用项目,委员会实行“集体审议、独立表决、多数通过”的审议决策方式,信用审批委员会主任委员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委员会否决的项目,行长不得进行审批。
本行编制了《风险管理手册》,制定了授信工作尽职系列制度,从授信的前、中、后台全过程规范尽职行为,对授信前调查、授信审查、审批决策、放款审核、授信后检查、不良贷款清收化解、以资抵债、贷款核销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尽职要求,对授信业务过程实行全程管理,使风险管理覆盖授信业务的整个流程,使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制度规定、操作规范和风险防范措施。其中:放款审核方面,本行在全行推行了集中放款审核工作,在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内设放款中心进行放款审核操作,确保信用业务审批意见得到有效执行和依法、合规的办理;授信后检查方面,本行按照“集中检查,分类管理”的原则,实施双线贷后检查,在信贷业务人员进行贷后检查的基础上,风险管理部设立专职贷后检查管理岗位,配备相应人员,专职进行贷后检查和管理。
目前,本行的授信前尽职调查、授信审查与审批决策流程图如下:
本行制订了《信用风险预警处置管理办法》,通过内、外的信息来源渠道获取各种信用风险信息,在全行范围内进行预警通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化解风险;本行开发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系统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和本行信贷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时预警和事前控制,随时提供管理信息和建议,及时发现与防范信用风险。
本行制定了《信用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信用责任,强化内部监督和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并按照“民主公开、客观公正、宽严适度、有责必究”的原则,对办理信用业务过程中发生的信用业务人员的违规或失职行为进行责任认定并予以处罚,增强授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授信工作人员执行本行授信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信用风险方面,一是借鉴同业经验并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的积累情况,提出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有关需求并逐步完善,通过外包方式构建相应的量化风险管理模型;二是推进压力测试,对相关模型进行修订,考虑更多参数,使测试能够进一步逼近现实情况,并根据测试情况逐步推广到本行贷款的各重点行业。市场风险方面,一是借鉴国际银行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建立适合本行特点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加强对利率变动及其影响的分析,提高对全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专业化分析、预测和管理的水平;二是建立总行统一管理、分行多渠道支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式,强化总行统筹管理能力,并逐步推进由余额管理为主转向以期限管理为主,合理把握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期限,控制流动性缺口。操作风险方面,在不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各种业务的操作及管理流程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通过持续推动,逐步将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全行业务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从而有效控制操作风险。
改革和创新信用业务管理模式,防范信用业务风险。从2003年初开始,兴业银行杭州分行率先在全行系统内实行异地支行信用业务风险管理垂直委派制。这是继该分行实行项目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放款操作的专业化四分离后又一创新的信用业务管理体制,也为该行与银行同业加强信用业务风险集中有效控制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实行信用业务风险管理垂直委派制,是指该分行根据内控管理的要求,建立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独立负责的信用业务风险管理体制,统一信用业务风险管理标准;实施“专家办行”战略,率先聘请中介机构专家担任分行信用审查委员会独立委员,探索建立全新有效的信用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全面实施信用业务项目组长负责制,以及主办和协办人员对调查材料真实性负责制,强化、落实经办单位与经办人员对项目调查材料真实性的责任;全面推行信用业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健全信用业务制约机制,强化对信用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发放与发放后管理等各环节的所有相关人员实行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追究制;该分行风险管理部设立专门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对各经营单位信用项目贷后管理进行抽查和直接介入检查,形成了“双线检查”的贷后管理机制。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五
运行风险状况评估报告
分行运行管理部:
按照总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分理处对运行管理业务核算质量情况,业务运行质量及风险控制能力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监督中心下发的查询查复总计 笔,均在规定的时限内核实后查复。其中交易真实性核实 笔,错帐冲正业务 笔。
本期差错内容多数是凭证审核及记账信息核对方面的问题。今后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好风险分析工作;针对本行实际情况,组织学习培训活动,提高网点业务经办及主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减少错账冲正及反交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
通过报表系统及业务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监测,会计科目使用、账户管理中不存在问题。不存在私设会计科目现象,不存在串用、错用会计科目现象。
经查我行能够正确使用表内、表外科目。1-2月份未开立表内、1 表外户。核对内部对账,返传报表中上存备付金户、一般借款户余额与清算中心每日下发余额核对表逐日勾挑相符。
开立对公和个人结算帐户能够严格执行实名制和反洗钱制度要求,柜员对大额存取款业务能够按照反洗钱制度规定进行仔细甄别和确认,每日总会计登陆风险监控系统对大额交易、可疑交易进行甄别补录,无逾期数据。
通过对各项业务操作的现场监督检查情况分析,分理处在各项业务的开展上,基本上能够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规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各项业务处理,无重大差错事故及经济案件发生。但在具体业务操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习惯代替制度、重营销轻核算的问题,存在不规范操作现象;二是个别柜员业务操作不细致的问题,特别是办理业务时对凭证内容与机内录入信息未进行认真审查核对,一直出现差错问题频次较多,在各级业务检查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核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检查,分理处的营业经理能够做到按规定履行监督授权职责,在进行业务审核授权时无论多忙都能认真审核每一笔业务,切实履行事中监督授权、守关把口的职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重要业务事项的检查,按照规定的频次 2 加强对库存现金、会计要素、人员交接、日常业务进行检查,防止和杜绝各类案件的发生。
分理处能够高度重视日常风险管理,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案防及内控分析例会,总结分析业务检查及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业务相关风险点进行剖析,能够切实解决业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检查人员能够按内控制度要求对业务及时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指正和落实整改。坚持晨训制度,对日常业务、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对本行和上级行检查的问题能够及时纠正和整改。年初对本行内控制度职责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补充修改,使分理处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
管理人员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夯实内控基础,加强内控建设,反交易、错帐冲正等风险事件没有构成对资金及其他的风险。对反交易及差错业务重要风险事件营业经理能认真核对并进行整改、核实。运行管理人员能够认真履职,确保各项业务健康稳健运行。
特此报告。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六
姓名:某某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90年8月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 2012年6月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学院: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所修专业: 金融学(中加合作)
籍 贯: 浙江省 宁波市 镇海区
求职概况 / 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期望地点: 上海市 市辖区 浦东新区
期望职位: 风险管理
意向概述: 有意致力于金融行业,尤其是风险管理领域,对于风险管理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并即将在2011年11月中旬参加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考试。正直、诚实、学习能力突出、独立工作能力强、有团队协作意识、喜欢篮球、桌球、网球以及旅游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保障稳健经营,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18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公司及受托管理公司(以下总称为“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集团公司所属上市公司、公众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三级及以下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工作,由所属各公司负责。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在集团未来经营管理中,各种不确定性对集团实现其战略及经营目标的影响。集团风险分为集团层面的常见风险与业务流程控制风险两个方面。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集团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各部门、所属各公司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围绕集团总体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对集团运营中要面临的内部的、外部的可能危及集团利益的不确定性,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获得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第五条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评估影响集团战略和经营目标实现的内外部风险,建立和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第六条集团全面风险管理遵循全面、重要、制衡、适应、成本效益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一)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集团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
(二)重要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风险管理应当与集团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以及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风险管理应考虑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的匹配,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七条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涵盖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活动中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
(一)公司治理环节:主要包括“三会”运作,“三会”和管理层的职权等。
(二)重大资产购买和出售环节:主要包括重大资产自建、购置、处置、维护、保管与记录等。
(三)对外投资环节:包括投资有价证券、股权、金融衍生品及其他长、短期投资、委托理财、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执行、保管与记录等。
(四)对外担保与融资环节:包括借款、担保、承兑、租赁、发行新股、发行债券等的授权、执行与记录等。
(五)日常经营环节:主要包括:生产、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财务会计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产品研发、人事管理等。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八条集团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执行层(公司内部各层级)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避免职权交叉、缺失或职权过于集中,明确责任,减少内耗,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第九条集团公司董事会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决策领导机构,对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负最终领导责任。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公司组织架构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二)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集团风险管理目标,有效规范集团经营行为。
(三)审批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四)审定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五)审批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六)监督、评价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转的有效性。
第十条集团公司管理层负责日常风险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年度预算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确保集团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年度预算的有效执行。
(二)拟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报董事会审批。
(三)拟定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报董事会审批。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和考核机制,对风险管理实施有效的日常监督检查与评价,并进行严格考核。
(五)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六)组织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和集团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七)落实集团公司董事会决定的有关全面风险管理的其它事项。
第十一条集团公司设立风险控制总监,负责集团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集团公司成立风险控制管理总部作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并向集团公司风险控制总监汇报工作。
风险控制总监的职责如下:
(一)拟定集团风险管理制度,参与集团重大经营决策以及经营目标、预算目标的设定。
(二)拟订风险管理工作具体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
(三)指导集团风险管理与其他经营计划和管理活动的整合。
(四)提出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建设建议方案。
(五)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贯彻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流程情况。
(六)推动集团整体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以及风险管理技能的提高。
(七)组织起草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
(八)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全面风险管理是集团各层面、各岗位、每位员工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集团各部门、所属各公司以及每位员工,应充分认识自身的风险管理责任,履行风险管理工作职责,自觉防范和控制风险,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集团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和业务流程的各环节。
第十三条集团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风险管理责任人,并指定一名员工为风险管理联系人,负责组织本部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及风险控制等工作。
第十四条所属各公司董事会是本公司风险管理的决策领导机构,所属公司董事长或授权风险控制总监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执行风险管理制度,履行风险管理职能。
所属各公司应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所属各公司风险控制总监由集团公司委派或任命,负责所属公司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未独立设置风险控制总监的所属公司应指定分管风险管理的领导,并报集团公司批准。
所属各公司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或指定资产财务部门作为本公司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
第十五条集团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执行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二)研究提出本单位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并配合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开展与本单位有关的风险评估工作。
(三)研究提出由本单位负主导管理责任的重大风险的管控措施。
(四)对本单位的相关风险进行管理监控和分析,向风险管理主管部门提交风险日常监控信息和风险预警信息。
(五)做好本单位有关建立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工作。
(六)做好本单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有关工作。
(七)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第三章风险管理流程
6
第十六条集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督、改进与报告。
(一)风险评估包括:收集信息、梳理流程、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
(二)风险控制包括:修订完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三)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包括:定期对风险管理流程及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定期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对集团的风险管理进行检查;逐步建立符合集团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建立风险提示机制;督促风险管理问题的及时改进。
(四)评估报告:风险管理部门每年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发生重大风险事项应随时报告。
第四章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风险评估是集团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包括收集信息、梳理流程、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等几个方面,并通过对风险影响程度的分析,给出集团风险控制的优先次序等。
第十八条收集信息。集团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公司应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与集团经营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建立有效的风险收集与管理系统,对初始信息进行筛癣提炼、对比、分类、组合等必要的管理,以便进行风险评估。这些初
始信息主要包括与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相关的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经济运行情况、产业与金融政策、市场供需、行业及竞争对手情况、集团战略与内部运行、财务状况以及法律法规等。
第十九条梳理流程。就是对涉及集团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各项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分类,确定现有流程体系现状,为集团识别风险,优化流程创造条件。
第二十条风险识别。集团应当查找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管理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识别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
(一)集团公司各部门、所属各公司为风险识别的主要实施单位。
(二)风险识别方法主要包括:风险清单识别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识别法、现场调查法等。
(三)风险识别的步骤包括:阅读风险清单、辨识公司常见风险、访谈、绘制流程图、撰写流程说明、识别流程风险点、提出控制措施、填写风险控制矩阵、整理风险识别文档等。
第二十一条风险分析。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确保评估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第二十二条对各种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发现各风险之间的自然对冲、风险事件发生的正负相关性等组合效应,对风险
8
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第二十三条风险评价。在风险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评价风险可能产生损失的大小以及对集团实现经营目标的影响程度。
第五章风险控制
第二十四条风险控制包括修订完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第二十五条修订完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集团成立制度建设小组,根据调整确定后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机构、三定方案(定岗、定编、定职责)以及各项管理及重要业务流程优化方案,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18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结合集团实际情况,对集团现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审阅、修订与完善,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第二十六条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集团根据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一)解决该项风险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二)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
(三)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
(四)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第二十七条风险控制措施的组织实施。根据风险涉及的职能部
门和业务单位进行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十八条建立健全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一)根据经营战略与风险管理目标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集团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项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集团制定合理、有效的内控措施,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四)授权审批控制要求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常规授权是指集团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集团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集团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五)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集团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务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六)财产保护控制要求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公司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七)预算控制要求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严格预算考核,强化预算约束。
(八)运营分析控制要求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管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九)绩效考评控制要求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集团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十)集团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六风险的监督、改进与报告
第二十九条风险管理的监督包括集团公司监事会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集团公司董事会对管理层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集团公司管理层以及风险控制管理总部对其他部门以及所属各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三十条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理层及风险控制管理总部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独立检查评价。
第三十一条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总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
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总部要以公司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集团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二条集团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要定期对其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自查报告应及时报送给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总部。
第三十三条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总部要逐步建立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并将其作为搜集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风
险管理信息的基础,用以量化评价考核集团各方面风险管理情况,对风险评估所确定的由其管理的重大风险和其他需关注的风险进行持续的日常监控。
第三十四条建立风险提示机制。对在经营过程中,通过监测、检验、检查发现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以《风险提示函》的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或所属公司发出风险提示,并促进其改进。
第三十五条建立风险评估报告制度。集团风险评估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定期风险报告是对某一个阶段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纠正的情况进行的综合报告;不定期专项风险报告是对监控中或风险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或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的专项报告。风险报告要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报送集团公司领导、相关职能部门。
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集团总体经营与运行情况;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基本流程的建立与维护;公司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各类风险的评估方法及结果;重大风险事件情况及未来风险的预测;公司日常经营与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第三十六条集团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在对重大风险的日常监控中,要建立重要事件快速报告制度和报送责任人制度,就业务经营、财务管理、资金运用、工程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与集团有关的敏感问题、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违法违纪事件等情况,在所监控的风险达到预警条件时,相关部门或单位应当立即报告集团公司。所属各公司的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在
发出风险预警报告时,应立即启动风险应急预案,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并及时向集团风险控制管理总部报告。
第三十七条对于重大突发风险和跨所属公司并可能对集团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所属各公司的风险管理部门应在发出风险预警报告后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尽量控制风险,并随时向风险控制管理总部报告当地重大风险变化情况、原因、趋势及下一步对策建议。风险控制管理总部应立即组织分析情况、统筹制订、实施风险应对方案,尽量降低突发风险对集团的影响,并报董事会。
第三十八条集团风险管理要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或组成部分。
对因工作失职、渎职而迟报、漏报重要事件,甚至有意见隐瞒不报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管理程序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章全面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建设
第三十九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包括风险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各项功能。
第四十条风险控制管理总部负责提出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功能需求,并与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门配合,根据集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提出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建设规划方案,同时配合集团信息技术专
业机构等相关力量,进行集团风险管理信息体系的具体开发、建设和应用工作。
第四十一条集团各部门和所属各公司应确保输入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特殊的批准程序不得更改。
第四十二条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应确保风险管理信息体系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有效性,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系统改进、完善或更新。
第八章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第四十三条集团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促进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十四条集团将风险管理文化融于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在各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的氛围,在企业文化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中明确规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要求和内容。
第四十五条集团公司和所属各公司的负责人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力量。
第四十六条集团定期对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以及控制方式等内容的培训,以增强风险管理
意识和能力。
第四十七条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应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合理利用机会风险的意识,发扬光大“人人都是一道屏障”的风险控制文化,树立岗位上的风险管理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
第四十八条集团公司和所属各公司将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道德诚信准则和风险意识,进行风险管理案例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开展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风险控制管理总部负责解释。第五十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八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公司法》、《会计法》及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经营和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公司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公司风险一般可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也可以能否为公司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
(二)进行风险评估;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五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系统,指围绕风险管理策略目标,针对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制定并执行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
第六条 公司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和危害,把机会风险视为公司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公司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七条 公司本着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对重大风险、重大事件(指重大风险发生后的事实)的管理和重要流程的内部控制为重点,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与框架
第八条本制度旨在公司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 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
3. 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4. 确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九条公司风险管理应当遵循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一) 健全性:风险管理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风险管理的空白或漏洞。
(二) 合理性:风险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三) 制衡性: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一线业务运作与二线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四) 独立性:承担风险管理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
第十条公司的风险管理通常应涵盖经营活动中所有业务环节,包括公司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运营、业务运营、财务、内部审计、法律事务、人力资源、采购、加工制造、销售、物流、质量等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
第十一条公司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除涵盖对经营活动各环节的控制及风险管理外,还包括贯穿于经营活动各环节之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印章使用管理、票据领用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质量管理、职务授权及代理制度、定期沟通制度及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三章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十二条 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公司总裁办公会、审计部、风险管理部、法律顾问、各部门内设的有风险职能的部门或岗位构成。
第十三条总裁办公会负责提出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防范风险的指导意见,审定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对公司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及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完善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第十四条 审计部独立于公司各部门,负责协助公司识别和评价重大风险问题,帮助公司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系统;通过评价控制的效率与效果、促进其持续改善等工作,帮助公司维持有效的控制系统;评价公司治理过程并提出改进公司治理的恰当建议,履行检查与评价、咨询与服务的职能。
第十五条风险管理部,全面负责公司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公司风险防范、监控体系,负责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并监督执行情况;负责公司各业务风险的日常管理,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类风险实施有效的事前评估和过程监控,有效化解和降低公司运营风险。
第十六条 法律顾问承担公司的政策法律事务,为领导决策和公司业务开展提供法律参考意见;审核相关法律文书及合同,防范法律风险;负责牵头处理公司诉讼事务和经济纠纷事务,代表公司对外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第十七条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风险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履行风险控制职能,执行具体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部门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职责和部门内全面、合理的风控制度,并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
第四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八条 公司应建立风险管理综合信息的收集与积累机制。风险管理综合信息包括与风险及风险管理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市场状况、技术革新、公司资源、财务状况、人力配置、管理措施、工具应用、信息报告等方面的信息。公司及各部门应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与公司风险及管理相关的信息,并送交风险管理部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修订,以建设和更新公司的风险管理综合信息库。
第十九条 公司对公司各项业务管理及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第二十条 风险评估由公司组织各部门实施。
第二十一条 风险辨识是指查找公司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风险分析是对辨识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评价是评估风险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第二十二条 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评价时,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方法可采用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情景分析、政策分
析、行业标杆比较、管理层访谈等。定量方法可采用统计推论(如集中趋势法)、计算机模拟(如蒙特卡罗分析法)、事件树分析、压力测试等。
第二十三条 进行风险定量评估时,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并通过测试等方法,确保评估系统的假设前提、参数、数据来源和定量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对假设前提和参数进行复核和修改,并将定量评估系统的估算结果与实际效果对比,据此对有关参数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二十四条 风险分析包括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以便发现各风险之间的自然对冲、风险事件发生的正负相关性等组合效应,从风险策略上对风险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评估多项风险时,根据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目标的影响程度的评估,绘制风险坐标图,对各项风险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对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
第二十六条 公司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实施风险辨识、分析、评价,以便对新的风险和原有风险的变化重新评估。
第五章 风险管理策略
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所称风险管理策略,指公司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管理有效性标准,选择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等适合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总体策略,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资源的配置原则。
第二十八条 一般情况下,对战略、财务、运营和法律风险,可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换、风险控制等方法。对能够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理财的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风险补偿等方法。
第二十九条 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公司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防止和纠正忽视风险,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认为风险越大、收益越高的观念和做法;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第三十条 公司根据风险与收益相平衡的原则以及各风险在风险坐标图上的位置,进一步确定风险管理的优选顺序,明确风险管理成本的资金预算和控制风险的组织体系、人力资源、应对措施等总体安排。
第三十一条 定期总结和分析已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合实际不断修订和完善。其中,重点检查依据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控制预警线实施的结果是否有效,并提出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
第六章 风险的监控报告与预警
第三十二条 公司建立风险报告和预警制度。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使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公司业务和资产的风险状况,相应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和管理措施。
第三十三条 风险管理部对各部门的经营计划、方案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保留风险管理记录。各部门或岗位向风险管理部报送本部门业务风险情况。各部门所有涉及风险管理的相关资料必须向风险管理部报备,或向风险管理部开放信息系统。风险管理部有权检查原始资料。
第三十四条 公司的风险报告分为定期风险报告和不定期的专项风险报告。定期风险报告是对一个阶段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纠正的情况进行的汇总报告;不定期专项风险报告是对监控中或风险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风险或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的专项报告。风险报告要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报送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和履行垂直管理职责的管理部门。
第三十五条 在风险监控中发现问题时,风险管理部可以进行风险专项检查,必要时可进行重点审计或组织专项审计。对其它不属于审计监察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风险管理部可以向公司有关部门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第三十六条公司相关部门应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以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 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公司的财务中心,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进行预测预报。
(二) 建立经营管理预警系统: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根据各个业务环节特有的性质来设计不同的风险控制机制,彻底掌握风险的来源和可能的影响。
(三) 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各部门有责任及时、无保留地向公司风险管理部报告有关风险的真实信息。
1、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
2、公司须采取措施确保向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输入的业务数据和风险量化值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对输入信息系统的数据,未经批准,不得更改。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对各种风险的计量和定量分析、定量测试;能够实时反映风险矩阵和排序频谱、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监控状态;能够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能够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公司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
4、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须实现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集成与共享,既能满足单项业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能满足公司整体和各部门的风险管理综合要求。
5、公司确保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第七章 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第三十七条 公司根据风险管理策略,针对各类风险或每一项重大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方案一般需要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领导,所涉及的管理及业务流程,所需的条件、手段等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如:关键风险指标管理、损失事件管理等)。
第三十八条 制定风险解决的内控方案,满足合规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要把关键环节作为控制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三十九条 公司制定内控措施,一般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 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
(二) 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三) 建立内控批准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四) 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部门、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五) 建立内控审计检查制度。结合内控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
(六) 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把各部门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七) 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八) 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由公司决策层主导、公司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完善公司重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九) 建立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职责的分离。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职责。对内控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双人、双职、双责,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或人员对其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将该岗位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等。
第四十条公司建立灵敏高效的危机处理和应急管理机制,以降低风险损失。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风险管理部应立即与公司相关部门协调,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并报公司总裁办公会审批后实施。
第四十一条 当风险已经发生,风险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向公司风险管理部报告。风险管理部应及时对风险进行初步的评判,确定是属于一般性内部风险,还是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的企业危机。对一般性风险,责成负责人或有关人员负责组织处理;对企业危机,必须按照下列程序处理:
(一) 第一时间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该小组应由公司总裁或副总裁担任组长。小组成员至少应包括:发生危机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公司法律顾问、财务中心、总裁办公会成员、人力资源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及其他相关人员,小组应配备小组秘书及后勤保障人员。公司董事会应授权危机处理小组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协调机构,有权调动公司可用资源,有权独立代表公司作出声明、承诺或妥协。
(二)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情报,以及企业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来制订危机处理计划。计划必须体现出危机处理目标、程序、组织、人员及分工、后勤保 障、行动时间表以及各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还应包括社会资源的调动和支配、费用控制和实施责任人及其目标。计划制订完成并获通过后,应立即开始进行物 质资源调配和准备,展开全面的危机处理行动。
(三)危机应按如下程序处理:
1. 对于尚未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在对危机事件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和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和公理,果断做出处理决定,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2. 对于已造成社会影响的事件,应保持与社会各方的良好沟通,及时披露事实真相,以有助于对事件做出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
3. 在处理过程中,应处理好与危机事件对方当事人的关系,及时按抚,避免出现纠纷。
4. 在事件处理的全过程,危机处理小组均应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及时通报事件进展。
(四) 危机事件处理完成后,危机处理小组应及时提交总结报告,如实反映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映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发生。
第四十二条 对因决策失误、管理失职、行为失当等原因致使公司出现风险或危机,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责任人及部门负责人,公司应追究其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司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章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第四十四条 公司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采用压力测试、返回测试、穿行测试以及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等方法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第四十五条 公司建立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连接各上下级、各部门的风险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完整,为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奠定基矗
第四十六条 公司各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其检查、检验报告及时报送公司风险管理部。
第四十七条 公司风险管理部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要根据本制度第三十条要求对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公司总裁或其委托分管风险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
第四十八条 公司审计部至少每年一次对包括风险管理部在内的各部门能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直接报送总裁办公会及董事会。此项工作也可结合年度审计、任期审计或专项审计工作一并开展。
第九章 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十九条 公司须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公司文化,促进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五十条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须融入公司文化建设全过程。大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促进公司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第五十一条 公司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从董事会开始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总裁负责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日常工作。高级管理人员须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
第五十二条 大力加强员工法律素质教育,制定员工道德诚信准则,形成人人讲道德诚信、合法合规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法及违反道德诚信准则的行为,严肃查处。
第五十三条 公司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须通过多种形式,努力传播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严格防控纯粹风险、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意识和理念。
第五十四条 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的发生。
第五十五条 建立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采取多种途经和形式,加强对风险管理理念、知识、流程、管控核心内容的培训,培养风险管理人才,培育风险管理文化。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六条 本制度由公司总裁办公会组织制定并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九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建立规范、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健运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旨在实现公司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1)将风险控制在与公司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实现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
(3)确保遵循国家法律法规;
(4)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5)取保公司建立针对各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使其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第三条按照公司目标的不同对风险进行分类,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五大类。 第二章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四条 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公司设立三级风险责任体系:
(1)风险决策机构: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负责重大风险决策和制度发布。
(2)风险专职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设在企管审计科,负责具体和日常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组织工作,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工作。
(3)风险执行机构: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应设置兼职风险员,开展日常风险工作,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建议及时向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反溃
2
第五条 公司成立全面风险领导小组:
组长:赵庆民
副组长:裴光旭薄其山 王欣 马兵范
张金波黄新生王洪涛
成员:副总工程师、副总会计师、各单位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第六条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职责
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职责:
(1)对年度风险管理提出总体目标和要求;
(2)审议全面风险管理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
(3)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4)审议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或判断机制,以及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报告;
(5)审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6)确定、审核风险管理考核方案;
(7)审议签发风险管理制度;
(8)审议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综合报告;
(9)办理有关风险管理其他事项。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职责:
(1)拟定和修订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2)组织年度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3)研究提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
(4)做好风险信息汇总;
3
(5)负责组织协调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6)负责指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工作;
(7)办理全面风险管理其他工作。
风险职能部门职责:
(1)执行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和基本流程;
(2) 研究提出本业务部门重大决策、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要业务流程的判断标准和机制;
(3)负责本部门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4)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和完善工作;
(5)及时按规定提交上报风险管理信息、工作报告等;
(6)做好本部门风险预警和监控;
(7)办理风险管理其他有关工作。
第三章 风险信息的收集和评估
第七条 战略风险信息收集的内容:
(1)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运行情况,本行业状况、国家产业政策;
(2)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有关内容;
(3)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和要求;
(4)公司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
(5)与周边对手相比,公司实力差距;
(6)公司战略规划、投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以及相关编制依据;
第八条 财务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1)负债、负债率、偿债能力;
4
(2)现金流、应收账款及其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资金周转率;
(3)产品存货及其占销售成本的比重、应付账款;
(4)制造成本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
(5)盈利能力;
(6)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7)与公司现行的行业会计政策、会计估算、税收政策等信息。
第九条 市场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1)公司煤炭价格及供需变化;
(2)能源、原材料、关键设备、配件等物资供应的充足性、稳定性和价格变化;
(3)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
(4)税收政策和利率变化情况;
(5)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情况;
第十条 运营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1)产品结构
(2)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
(3)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
(4)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的流程和环节;
(5)企业内外部人员道德风险知识企业遭受损失或业务控 5
制系统失灵
(6)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情形;
(7)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第十一条 法律风险信息收集内容:
(1)国内外与本企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2)影响公司的新法律和政策;
(3)员工道德操守的遵从性;
(4)本企业签订的重大协议和有关合同;
(5)本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
第十二条 风险评估内容
公司内部风险识别:
(1)公司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战略目标制定、执行和战略评估以及考核因素;
(4)市场变动、价格变动、信用管理;
(5)研究开发、技术投入、设备采用、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6)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7)营运安全、员工健康、食堂食品、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8)法律法规执行、政府公共关系、政策变动执行因素;
(9)外委工程及外部施工人员管理等因素;
6
(10)其他内部风险因素;
外部风险识别: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颁布和注销等法律因素;
(3)政治形势、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等社会因素;
(4)科技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发展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6)其他外部风险因素。
第十三条 风险评估的方法
(1)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和风险职能部门应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公司和本部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排序,形成风险信息数据库;
(2)劳动人事科和各职能部门应准确分析和掌握关键岗位各级管理人员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4)风险评估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风险评估的流程
(1)各风险职能部门开展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估等工作,形成本部门风险信息数据库;各单位和部门收集本部门的风险信息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职能范围,进行风险收集和评估,并要 7
求提出采取的预防措施,整个风险信息的收集要具体化,实事求是,符合现场实际,不能出现空话、套话。
(2)各风险职能部门将风险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结果报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
(3)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将风险信息和评估结果审核汇总形成公司风险信息数据库;
(4)各风险职能部门风险信息收集和评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第四章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策略内容:
(1)由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提出并制定公司总体策略,主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有效性标准,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并配备与风险管理相关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2)各风险职能部门制定各自重大风险策略:根据公司总体目标,结合本部门实际和职能,险确定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风险有效性标准,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报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审核,经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3)风险管理策略工具包括风险承担、转移、对冲、转化、补偿、规避、控制等策略形式。
第十六条 风险解决方案内容:包括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组织领导、涉及的管理和业务流程,手段和资源配备,以及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
第十七 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制定流程
8
(1)公司总体策略由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制定;
(2)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由各风险职能部门根据公司目标策略和各自职能制定,形成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草案;
(3)各职能部门将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草案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审核汇总;
(4)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对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进行审核汇总,重点检查风险应对策略的完整性和可行性,管理策略是否涵盖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是否明确责任人,并上报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五章 风险预警和风险监控管理
第十八条 公司风险预警体系为五级,分为绿色(安全)、蓝色(关注)、黄色(提示)、橙色(预警)、红色(危机响应)五个预警空间并分别设定域值指标;
第十九条 风险预警指标可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加以确定,应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
第二十条 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流程
(1)各风险职能部门年初确定预警指标及指标数值范围,并报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
(2)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对年初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后,报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审议;
(3)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对重大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审定,并批复执行。
第二十一条 风险预警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预警。对于
一般风险预警各风险职能单位按照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将监控和预警情况及时报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 对于重大风险预警,指标值超出蓝色预警范围,应将预警情况按照制度要求进行上报;指标值超出黄色预警范围,应将情况直接上报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指标值超出橙色预警范围,应将预警情况直接报总经理和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指标值超出红色预警范围,直接上报总经理和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并启动重大风险危险处理预案。
第六章 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
第二十三条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包括持续的风险管理监督和风险管理活动评价。
第二十四条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各风险职能部门风险信息库是否完善加以改进;日常监控是否及时并加以改进;风险信息报告是否真实,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是否有效;检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大决策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完备性。
第二十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和各风险职能部门应加强自查工作,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流程,完善风险信息库和风险管理策略,加强风险指标的监控和预警,每季度至少进行自检一次。
第二十六条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向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提交各项重大和重要风险管理的策略和解决方案的落实情况,并接受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的监督和考核。
第七章 风险管理考核
第二十七条 风险管理考核原则:
(1)公正原则
(2)可控性原则
(3)适度激励原则
(4)年度考核与日常考评相结合原则
第二十七条 风险考核内容
(1)风险管理组织运行系统:包括组织建立、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日常运行等;
(2)风险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情况:包括风险信息收集完备性、信息真实、信息提炼和风类详细性、风险评估流程完备性、评估分析工具方法的科学性,风险信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等;
(3)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解决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
(4)风险预警和监控情况,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准确性;
(5)风险管理自查和报告情况:风险自查工作、自查报告上报、风险管理改进和整改工作情况。
(6)风险管理实施阶段性评估报告制度。每季度首月中旬,,由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主任组织各成员,召开全面风险信息与评估报告会。根据各单位提报的风险信息及评估报告,由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形成书面评估报告,报全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
第二十八条 风险管理考核方法采取日常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方法。考核过程要同全员业绩考核体系相结合,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对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进行考核,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对每月对各风险职能部门进行考核,主要从风险信息的报送、信息质量、评估报告、预防措施等几个方面考核,并将考核
结果向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汇报。
第二十九条 年度风险考核采取现场调查、人员询问、资料抽查等方法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考核评分采用百分制。
第三十条全面风险管理应结合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开展工作。切实防范日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类生产经营风险,确保公司各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安全运行。
第三十一条,公司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行专项奖惩,对考核结果前三名的分别实施3000元、20xx元、1000元奖励,后三名者分别给予同等处罚。为了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季度对顺利完成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第八章 风险管理报告
第三十二条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各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向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报送本部门风险管理报告;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定期向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上报公司风险管理报告。
第三十三条 风险管理报告内容:
(1)风险信息收集和风险信息数据库建立完善情况;
(2)风险评估基本情况以及重大风险确定情况;
(3)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的确定;
(4)风险管理策略以及风险解决方案制定情况;
(5)风险预警和监控情况;
(6)风险管理方案执行情况;
(7)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
(8)风险管理方案调整以及方案整改情况;
(9)其他风险管理信息。
第三十四条 年度报告各风险职能部门应对上年度本部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回顾上年度风险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下年度工作安排,风险管理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并对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每年年底,对各风险职能部门年度管理报告进行审核和汇总,形成公司年度风险管理报告,报公司风险管理决策委员会审议,并对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三十六条 本管理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同时亭南煤业公司发〔20xx9〕113号文同时废止。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十
即墨市地方税务局税收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税收工作属于高危职业。税收执法和廉政风险的预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所能够解决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新思路,新举措。国家税务总局、省局和青岛市局先后出台了加强内控、规范税收执法监督管理的文件,为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即墨局在实践中以此为指导,紧密结合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从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的运行机制入手,实现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突破,取得明显成效。
一、税收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情况。
即墨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以风险防控为核心,以岗责明确、流程规范为基础,通过对表面和深层次风险点的查找,并积极实施预防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职责不清、工作监督不到位、执法随意粗放、疲软等问题,达到了风险防范、规范执法、避免干部出问题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特点:即紧紧围绕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突出了三个重点,明确了四个目标。
(一)突出了税收管理风险、税收廉政风险和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三个重点。税收管理风险是指税务机关或税务人员未依照或未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给国家或纳税人造成的损失所应承担的责任。
纳税遵从风险指纳税人不遵从税法产生的风险。
税收廉政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的不廉行为所承担的风险。
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是税收廉政风险生存的土壤,税收廉政风险是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产生的思想根源和后果体现。
即墨局在开展风险防范工作中,突出税收工作特色,将税收管理风险、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和税收廉政风险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加强税收廉政风险防范,提高税收执法质效;通过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税收执法的规范,消除不廉行为生存土壤,促进税收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开展。
1、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制订了《即墨市地方税务局开展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暂行实施意见》及《即墨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点识别及评估》,对地税工作人员在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执法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执法风险信息进行了识别,从发生机率、危害程度、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评估,并划分高、中、低三级。共计查找出执法风险点44个,其中高风险点25个,中风险点13个,低风险点6个。从风险点描述、执法依据、防范措施、执法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四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做到人人规范执法,廉洁从政。
2、按照加强两权制约和监督的要求,实施税收廉政风险防范。一是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即墨地税局将工作中可能引发不廉洁行为甚至违纪违法问题的廉政风险界定为四类,即思想道德风险、规章制度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工作流程风险,进行重点防范。二是针对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特别是具有干部人事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财务管理权的部门,结合个人目前的岗位、职务安排定位等情况,对照履职、执行制度的实际,采取“自己找、同事帮、科长审、群众评、班子定”的方法,着眼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分类查深、查透、查清、查准岗位廉政风险点。通过查找,共找出风险点56个,其中:思想道德风险5个,岗位职责风险44个,工作流程风险4个,规章制度风险3个。
三是根据风险发生机率或危险严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通过查找和提示每一个岗位流程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将廉政风险具体化、公开化,使税务干部、职工强烈感到廉政风险无处不在,防范风险不可松懈,做到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3、信息管税,重点关注纳税人遵从度风险。分税种、分行业、分事项、分区域设臵预警指标,明确纳税人遵从度风险防范重点,通过案头分析查找疑点,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风险点,提高征管质效。
(二)明确了“职责明确、环节流畅、制衡有效、监督到位”四个目标。
1、职责明确。职责明确是风险防范的基础。从税收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职责明确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
一是按事分岗,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户向管税源信息、管事的转变。
二是人机结合,过程控制。
三是强化岗位衔接。
明确业务的发起人、各环节承办人、各层次的风险监督人。
插入:2、环节流畅。我们建立了“数据采集→发布预警指标(风险点库)→案头分析评估(风险点)→派工核实→风险点消除及数据增值应用→结果反馈及评价考核”的信息管税流程。
这是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流程。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岗位,均制定了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层层监督的流程。
特点:一是始终以风险点体系为主线,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纳税人遵从度风险防范和税收廉政风险防范融合在信息管税的流程之中;二人机结合,分析查找内部管理漏洞和外部不遵从的疑点,明确工作重点;三是以工作岗责的衔接为保障,实现权力制约和内部监督到位。
效果:既促进了税收征管业务的顺利开展,又防范和化解了风险,同时也督导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3、制衡有效。围绕着税收执法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通过岗位分工、协作,达到有风险的事项有人处理,管理上的漏洞有人解决,上一环节工作落实不到位有人监督,化被动为主动,建立制衡有效的税收风险防范运行机制,达到动态防范的效果。
4、监督到位。
一是在监督对象方面,从领导岗位、中层岗位和一般岗位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重点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岗位风险;监督科所负责人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行使业务处臵权和内部管理权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监督一般岗位风险在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制度和行使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内容。
二是在监督方式方面,从内部流程考核、监察科日常考核和市局风险防范小组考核三个层次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监督。层层防范,监督到位。
二、税收风险防范工作举措目前,我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以此为指导,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成立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加强对风险防范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为切实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的领导,即墨地税局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局长王琦任组长的风险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党组成员、纪检书记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局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考核以及整改完善等各项工作,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系统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科,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同时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对本单位、本部门风险防范工作负总责,并将风险防范工作纳入党风建设责任制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年终与党风建设责任制一并考核。
风险防范中的责任层次
第一责任人:局长主管责任人:纪检组长分管责任人:分管局长直接责任人: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组织协调:监察科
(二)建立风险防范实施意见,明确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方向。
我局制定了《即墨市地方税务局实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暂行意见》和《即墨市地税局构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明确了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实施内容和基本步骤,为全局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d:mydocuments插入:风险防范工作暂行意见张敬先\20xx年工作风险防范\即墨市地方税务局实施廉政风险暂行意d:mydocuments张敬先20xx年工作风险防范\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三)建立风险库,明确风险防范重点。
根据税收管理风险防范和税收廉政风险防范的要求,我们建立了全局性的风险点库。明确了的风险防范重点。以风险点库为源头,分单位、分岗位明确职责,建立税务登记、税款征收、税收管理、税务稽查、税收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工作流程图。要求各单位、各岗位结合各自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风险点,实施自行查找,动态防范。d:mydocuments张敬先20xx年工作风险防范\执法风险监督管理(汇总).doc插入稽查工作流程图d:mydocuments张敬先20xx年工作风险防范\稽查局廉政风险防范winrarzip压缩文件税务稽查设立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图建立了科室个人风险识别和自我防控图表填写了廉政承诺书(四)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下的多层次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1、纳税评估是专业化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有效实施税收风险防范的主要途径。纳税评估就是通过对税收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比对,发现内部征管和外部遵从度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风险点,有针对性的改进征管质量,提高纳税遵从度。
IT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报告十一
各省辖市、苏州工业园区国税局、常熟市、张家港保税区国税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我省国税征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省局决定借鉴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为全面推进这项重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对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纳税户急剧增长,与税务干部人数持续维持低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基层税务机关“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尖锐。
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难以推动税收管理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落实责任与监督制约难以协调统一。
有限征管资源一方面短缺不足,一方面配置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等等。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真正落实,制约着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税收风险管理为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有效路径。各地要紧密联系税收征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影响税收征管工作全局的主要矛盾,统一对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思想认识。
其次,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有利条件。20xx年,全省国税系统借鉴流程再造等现代管理理论,建立了覆盖纳税服务、税收执法全过程的税收征管业务流程运行机制。20xx年以来,以ctaisv2.0综合征管软件为基础,开发完成了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基层管理平台三位一体,外部信息交换顺畅的综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2.0江苏优化版。20xx年以来,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税源联动管理机制等。这些重要举措不仅表明,风险管理的一些具体要求已经存在于税收征管实践中,同时也为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进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并运用好这些有利条件。
税收风险管理涉及各级各部门和税收征管各主要环节,专业化分工要求高,统一协调性要求高。因此,各级要十分重视加强对实施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管理。各级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的领导小组直接承担实施风险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税源联动管理联席会议直接承担各级风险管理的协调管理工作。
各级各部门和税源管理的各环节,要在联席会议的框架内,按照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统一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通过调整完善管理职责和运行流程,使联动机制迅速融入到风险管理的新格局中。经过努力,全省国税系统按照风险管理战略规划、风险识别、风险排序、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监控评估等程序架构,形成以提高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控管为导向,以信息平台为依托,征管资源优化配置,专业分工清晰明确,上下互动、衔接有序、运行顺畅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体系。
二、转变管理职能、发挥资源优势,细化省市局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能配置,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省市局在实施风险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信息资源优势。
省市局的业务管理部门要从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体制,向行政管理加实体管理的职能体制转变;要从政策制度管理为主的职能导向,向政策制度遵从管理的职能导向转变,努力使省市局直接融入到风险管理的大流程格局中,逐步承担起风险管理运行流程中的“风险目标规划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应对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等重要职能,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具体工作任务重点包括
建立风险分析识别管理工作机制。
要筛选、整合监控决策系统中的税源预警监控指标和税源管理联动指标,建立省级风险特征指标库。
计统部门牵头管理日常税收风险分析识别工作,主要从事税收风险的宏观分析,包括经济与税收、跨税种、跨部门以及重点税源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税种管理、专业管理的特点、难点和热点,深化各税种管理中、各专业管理中的税收风险分析;征管部门主要从事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稽查部门、税种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还要通过对税务稽查、纳税评估等典型案例解剖,开展微观风险分析。
建立适应风险分析识别要求的风险信息情报管理机制。
征管和信息中心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基于监控决策系统的信息查询分析模块,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是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采集地税、上市公司报表、工商、统计、行业管理部门和管理协会等部门信息;提升跨地区信息交换、查询功能,形成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
建立协调统一的风险应对管理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做好年度专项检查、行业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分部门风险应对的计划安排。
省局本级开展各税种、各专业管理联动纳税评估,由征管处牵头负责。年度专项检查工作,由稽查局牵头负责。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为基层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审计指南等,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这项工作,由省局征管处牵头负责。对基层一线遇到的复杂政策和征管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
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联系部分大企业直接实施以风险控制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这项工作主要由大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部门负责。
建立风险管理工作目标管理和保障机制。征管和计统部门要发挥联席会议秘书部门作用,做好全系统风险管理的规划管理工作,对规划期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作出系统性安排。
对规划期风险管理工作作出及时的总结评估,为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持续完善提高提供依据。
省辖市局要按照省局的统一安排部署,做好本地区风险管理年度规划工作。
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根据本地区纳税人产业分布结构状况,及遵从风险发生的主要特点,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参照省局的部门分工,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工作。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根据本地区税收风险发生的特点和人力资源分布状况,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相关参数的调整维护,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制定本地区年度联动纳税评估、整合专项检查等规划部署工作。
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一线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
做好全年风险管理总结评价和绩效评估工作。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城市节水工作情况总结(大全10篇)
- 钢铁企业职代会工作报告
- 大学生就业协会工作总结(优秀8篇)
- 县财政预决算报告(大全13篇)
- 在整村推进会上的工作报告
- 在共青团团员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度市信访局信访工作总结(优质11篇)
- 县委办公室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情况汇报
- 最新文体局文化工作总结(优质10篇)
- 最新城建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模板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