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故事【精选5篇】

  • 上传日期:2022-09-23 00:02:16 |
  • GC |
  • 11页

{title0}

今天是个很特别的日子,猜猜我又要去干什么啦?哈哈,我们小蜜蜂小队要去鲁迅故里参观!

我们游的地方是:周家老台门、新台门、鲁迅纪念馆、百草园、三味书屋。

一走进周家台门,一股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大堂前的一株四季桂,还是周家的古物呢!

新台门原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石板地面加上青瓦粉墙把古老的房子衬托得更加典雅大方。

我真想看看鲁迅爷爷桌子上的“早”字,摸摸寿老先生的戒尺,感受一下鲁迅爷爷童年时代的情景!可惜有栏杆拦着。

有句话叫“睹物思人”,真的没错,直到现在,我的脑子里还是鲁迅爷爷的影子!

{title1}

游鲁迅故里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了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了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了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了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了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了,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了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了。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了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了一生。

{title2}

鲁迅是民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巨匠,五四运动的总指挥,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主席曾经谈到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奴隶的谄媚。这是殖民地人民比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品质。鲁迅是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的总指挥。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的,鲁迅先生用他的笔奋斗了一辈子。他的目标是整个中国、整个亚洲和全世界人民的目标!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1893年,鲁迅先生遭受苍桑之苦。那一年,鲁迅的祖父周符节因事件被监禁。这时,鲁迅的父亲又病得很重,他的家庭财产也变得很少。两年后,鲁迅的父亲去世了。鲁迅全家都受到了沉重打击,他的家庭变得非常困难。鲁迅的叔叔欺负鲁迅,给他一个又穷又小的房间。鲁迅觉得他的家庭实际上并不好。但这没关系,鲁迅注定是个坚强的人。他开始努力学习,并于1904年被仙台医学院录取。从他年轻的时候,就可以看出鲁迅努力学习的特点。

鲁迅最明显的特点是懂得为国家和人民担忧。当时黑暗旧中国,环境如此危险,社会如此动荡黑暗,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伸向了整个中原。然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使得鲁迅用文字写下了他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他指责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造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然而,鲁迅并不害怕,而是找到了一个竹篮。把书和笔放进去,然后放在被子上。每当敌人来的时候,他拿起竹篮,改变地址,继续揭露社会的黑暗。有时候,人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在街上跑来跑去。在他身后,国民党叛军举着枪追着他,但他们还是抓不到他。原来鲁迅先生在仙台学习时遇到了一个日本朋友。他不同于其他日本侵略者。他同情中国人,在中国经营一家书店。他对鲁迅先生说,“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来找我!鲁迅以此为避难所,继续批判社会。鲁迅先生很少花钱。他经常帮助劳动人民,不管他们是人力车夫、农民还是仆人。他尽力帮助他们。他视人民为儿子,一生追求民主和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他的文章是人类审视自己的镜子,起到了对比的作用。他的文章反映了人性的亮点,也反映了人性的污点。鲁迅也提倡阅读,不是因为他是作家,而是因为他无私。一个叫阎立民的年轻人最喜欢读鲁迅的作品,他给鲁迅写了一封信,说他最喜欢的书是鲁迅的作品。读完之后,鲁迅并没有感到自满,而是严肃地回答:“你说你只喜欢读我的作品,这可能是我经常评论时事的结果。然而,如果你只看一个人的作品,结果不是很好。你不可能得到很多好处。在制造蜂蜜之前,你必须像蜜蜂一样采集许多花。”由此可见,鲁迅的无私品格。

鲁迅珍惜时间。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一生努力工作,工作多,休息少。甚至在他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在记日记,忘记吃饭睡觉,有时甚至通宵工作。他经常在别人工作的时候工作,在别人吃饭的时候工作,在别人做几个梦的时候工作,他还在工作!有时候他太困了,坚持不住。我闭上眼睛,眯起眼睛看了一会儿,又喝了一杯浓茶,继续写。鲁迅先生有一种“坚韧”的精神。他总是相信一个人必须有战斗精神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并有勇气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样明天才会比今天更美好。

鲁迅先生绝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次,他出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人力车司机。他的脚受伤了,无法回家。鲁迅急忙扶他上了车,半跪着帮司机包扎伤口,把他所有的钱都给了司机,结果,鲁迅先生连续走了三天三夜,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因为他没钱,然而,他并不后悔,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认为这是他的职责和他的使命。鲁迅先生一直把拯救处于困境中的劳动人民视为自己的任务。鲁迅先生非常关心年轻人。他相信,无论他那一代人有多强大,他们都不会再成为国家的主力军。他关心社会上的年轻人,经常免费给年轻人送书,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阿蕾。他的《一面》被选入小学六年级语文第一册教科书。

一张瘦削的脸和锐利的眼睛射出两道闪电,可以穿透黑暗。一头平头,一根根精神直起——这是我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他不断追求自我完善,既不相信命运,也不向命运屈服。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切关心国家和人民。他关心后代,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巨人。

{title3}

我最喜欢的中国作家鲁迅先生,用他顽强的意志在中国文坛上刻下了他的名,留下了他的魂。

黑瘦的身躯中却有着铮铮烈骨,泛黄的面容中却流露出刚强的精神。他在作品中用自己的肺腑之言呐喊,唤醒了彷徨的华夏人民;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燃尽了枯黄的精神野草。

千古文章仰北罡,先生风骨世无双。一句发自肺腑的言语警醒了世人的思想,一篇篇铿锵的文章填充了世人的灵魂。在《呐喊》中,鲁迅义正辞严地否定了中国旧有的制度和陈腐的观念,呼喊出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在《彷徨》中,鲁迅那颗在革命征途中不断探索的心在跳动,于文坛上推动着革命的前进,为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野草》中,鲁迅写出了他对于生命的体验和认识,更写出了一位革命时期文坛领军人物独有的思想哲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不知疲劳地活跃在文坛上,一切为了人民着想,一切为了国家着想,用自己的文字引领了人们正确的思想,指明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前进方向。但一些腐朽的文人和思想上的保守势力却同作着鲁迅斗争,企图将新思想扼杀于摇篮之中,把封建思想这颗毒种子保留下来。鲁迅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敌人,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重塑国人的灵魂。为了这个理想,他弃医从文,执死了那只领敌人胆寒的的笔,书写着一篇又一篇具有启示性的文章,去推动国人从思想上站起来。他为人民去做的一切,犹如太阳的光芒,照进了我们的胸膛,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已经逝世,但他的品质、他的精神和他为人民所做的一切,都将不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将鲁迅精神和品质与生活融汇贯通,去认识他那强烈的平等意识和人文主义情怀;去实践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去体会并继承他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应该把鲁迅先生作为我们的精神榜样,去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走的再远,走到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站在时代转折点的我们,更应该接近鲁迅,去继承他的理想和信念,去开辟更多的可能。

{title4}

迎着风,我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体验了一番旧时兴旺大家族的风采。

我跟着堂姐到了大门口,买好票,挤了进去。来参观的人可真多呀,可见大家都很敬重鲁迅先生。我们顺着栏杆走进去,先看见鲁迅先生的塑像,他严肃地站在那里,好像在嘱咐我们要认真学习,将来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接着我陆续参观了鲁迅先生家里的一切,充分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兴旺。我又吵嚷着要去看百草园,但堂姐说百草园只不过是一片菜地罢了,这马上给我倒泼了一盆冷水。可是我想为什么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百草园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呢?

最后我参观了三味书屋,我很想去看看里面鲁迅先生的课桌上有没有刻着一个“早”字,但因为三味书屋暂不开放,所以我们只好怏怏地走了。临走前,我还和闰土的塑像和了影。

游览了鲁迅故居让我在新年里过得更充实,我还会再去一次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