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优质9篇)
- 上传日期:2024-01-06 11:14:02 |
- 紫衣梦 |
- 11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一
为了进一步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盐都区内儿童暑期文化生活,盐都博物馆举办了暑期非遗文化培训班。“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譬如书法、剪纸、戏曲,还有我准备学习的糖画。妈妈及时帮我从博物馆官方公众号报上了名,为期十天的糖画非遗培训班就要开始了。
徐老师是非遗糖画和泥塑的著名大师,培训的第一天教我们画大刀。我本以为大刀应该非常简单,轮到我画的时候,调皮的小勺子总是不听使唤,我想往东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总是少一些。看徐老师做行云流水似的,真简单。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练习。徐老师从细节开始辅导我们,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后控制速度。按照老师的指点感觉豁然开朗,果然再重复画起来就得心应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来真香,真甜呀!每天顶着炎热的天气来盐都博物馆,跟着徐老师学会画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美丽的小鸟、轻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鸡、气宇轩昂的大马和古灵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基本掌握要领了。
学习糖画并不难,但是要画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难了。徐老师说当初他开始学习的时候只用三个晚上就会了,但是成为非遗糖画大师却刻苦训练了几十年。作为非遗糖画迷我们要传承这项文化需要勤学苦练,保护好非遗文化。正如俗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遗文化肯定能很好传承下去,华夏民族文化一定能发扬壮大。
在以前,年糕是过年时才有的美食,传统捣年糕就应运而生,而如今社会进步了,这些传统的文化也就慢慢遗失了。不过,今天我有幸见识了一回。
妈妈说云周有传统捣年糕的活动,我怀着新奇而又兴致勃勃的心情去了云周。来到云周的文化大礼堂,那里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有的人都已经在津津有味地嚼着香喷喷的年糕。我挤到了前面,首先看到一个大石盆,边上放着一个大石锤,这时一位老人端着一锅热气腾腾地米团走了过来,一下子就倒在大石盆里,一个中年人抡起大石锤,在米粉团中来回搅拌四五分钟,接着把石锤举过肩头,再用力朝着米粉团用力砸下来,石锤再次高高举起的空隙,只见老人用双手快手翻面团,说时迟那时快,石锤又刚好砸下来,米团在不断地打击和翻转之下,显得越发柔软。米团制作成功后就可以做香香甜甜的年糕了,另一边早有一排人马在等待制作了,我也突发想要做一做。我拿到一个模具板块,捏一块米团,塞进模形,再慢慢一点一点想要脱模,没想到第一次失败了,拉出来的是一条模糊不成形的面团。于是有人教我要先在按板上抹一点油,再将面团在按板上不断按压,再慢慢塞满模具,原来做这个还有不少讲究呀。我扭头一看只见大人们速度极快,十指齐动,他们熟练的捏、揉、按、压、不一会儿就做出扁长的年糕,或是“金元宝”,或是模型“状元糕”。但是我感觉最好吃的还是“年糕饺子”,那是以年糕米团为皮,咸菜豆腐干为馅的包子,因形状似大饺子,最小的做出来也有我的拳头般大小,真不愧是“大饺子”。
我第一次见识传统捣年糕,我不知这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希望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时,我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年糕,我想这才是过年特有的味道吧。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文化自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为了深入了解和探讨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我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这次调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自信带给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深远影响。在下文中,我将分享我的调查结果,并阐述我对文化自信的个人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参观了几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在这些地方,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文化遗产唤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我意识到只有了解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这也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情感和认同,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责任。
其次,我采访了一些专家和知识分子,听取了他们对于文化自信的看法。他们纷纷表示,文化自信是当前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文化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竞争,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来应对。文化自信是一种自觉的选择,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我们的文化,使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魅力。
调查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一些媒体对于文化自信的宣传和推广。许多电视节目、电影和网络平台都将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关键词来推动和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媒体不仅通过新的表现形式,如影像、音乐和互动游戏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同时,这些媒体也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向世界展示着一个自信、开放和包容的中国形象。这让我深感文化自信是多元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桥梁,也是我们走出去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还与年轻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纷纷表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到其中。同时,他们也表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们更看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他们认为,只有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合和影响世界。这些年轻人的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自信是不同年龄层次人们共同的愿望和呼声,只有唤起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未来。
总结起来,通过这次调查,我对文化自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文化自信是我们凝聚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对于坚定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文化自信也是我们赢得人们尊重和关注的一种良好途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发掘和传承好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唤起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心,共同构建一个多元、和谐和自信的社会。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三
自信是人生的财富,文化自信,则更是一种对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信任,也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认同感。在中国这样一个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积淀了不同的文化风范和思想传承,若没有文化自信的基础,我们将更难捉摸历史演变之迹,更难发现自身的文化价值所在,更难做到文化的积极创造和传承。因此,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自豪感的人,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感体悟。
第一段,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所在,也是人们认识自我与世界的重要渠道。每一个社会都有其一定的文化特质。作为一个带有浓厚人文关怀的国家,中国文化制度成为了中国人内心的“家国情怀”的火种。学经典、习礼仪、诵诗词,文化自信为人们注入了家国情怀和道德操守的崇高理想。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启示人们如何做好德行修养,从中体悟到与历史沉淀的思想对话和文字研究中的思想造诣,更是塑造人的思想品质、灵魂归宿的东西。文化自信让人们获得自身或社群的文化归属感,摒弃自卑情绪以求寻找文化气息的过程,反而让人们深刻从文化的拥有中汲取生命的营养。
第二段,文化自信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体验,也更有益于自我价值认知的建立。每一种文化不仅有其独特的瑰丽,也有着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思辨体系。促使人们不断思考和探究这些文化瑰宝,有助于拓宽自己的视野并深化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对经典精品的探究,人们获得一种动人心魄的体验,并从中感悟到与自我的真正联系。文化自信让人们逐渐形成自己的内心信仰,并从中发掘出自我的真我所在。同时,这也是对思辨能力的深度挑战,以此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第三段,文化自信不仅影响个人,更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文化自信推动了本土文化的自立,鼓励了创新和突破,助力民族文化向全世界传递,是构建品牌的首要因素和驱动力。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显现在民生和事业的各个领域,体现在掀起良好社会风尚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奋斗中,深耕自我文化时代,时刻凸显着民族的精神领袖和文化的“钦定者”,为民族品牌向外传递Confidence&attribution、Asenseofbelonging&innovation,成就了充满巨大生命力的“文化引擎”和我行我素的“文化名片”。
第四段,文化自信的价值需在实践中持续提高。文化自信作为一种信仰与价值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保证。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广泛拥抱文化资源,开展各种范式的文化交流,在语言、风俗、艺术、精神、心理层面上推广、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例如,鼓励人们通过全日制学习或学习集中型项目,在学习中对文化重要性真正有所明白;倡导文化旅游,让人们通过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国文化的瑰丽和文化魅力;发挥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学科创新,从语文、历史等栏目入手,以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为标杆,深入实践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认识一系列文化问题。
第五段,文化自信的确在当前世界中彰显更多的精神辉煌与人美的层面,而这种文化价值的传承亟待人们积极拥抱和推进。当前,广大人民已经认识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但是需要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和文化土壤,利用自身优势,构建新型文化的合作平台,拥抱全球范围的文化影响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振兴的长远性和多样性。只有同各国人民一道,拥抱立起一个互通有无的文化社会,我们才能共创生命的光荣。文化自信不仅关乎我们的历史和伟大,也涉及到我们未来的行动和使命。作为一个拥抱中国文化的人,我将时刻拥抱本土文化,坚信文化自信所带来的精神价值深度,争取致力于文化自信的实践和创新活动,为“文化复兴”和“文化中国”擦亮闪烁的颜色。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四
***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人民日报》3月9日)。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构建自信心的关键因素。在学习和生活中,文化自信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笔者通过学习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获得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笔者对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承文化是维护文化自信的基础。
传承民族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因为文化只有得到传承、发扬光大,才能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我们应该重视传承民俗文化,这不仅要求我们尊重传统,更要求我们创新发展。企鹅王国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许多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手工艺等都是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只有当我们真正将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表现出强大的文化自信。
第三段:珍视语言是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语言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本土语言文化不仅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推进民族文化发展,保持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而且有利于增强我们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了,如果不珍视自己的语言文化,老说外语,老看外国电影,自己的国家的文化在心理上会丧失地位,结果自己的文化自信也会受到打击。所以要珍视自己的语言,懂得感恩,用心孝敬,才能真正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第四段:开放包容是促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锻炼。
文化自信并不仅仅是单向的自信,更多的是一种包容和对比。中国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有各自的方式和风俗,而我们要理智地接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体谅不同文化观念,创造有益于文化相互交流的环境。走出国门,去了解不同的文化。认真聆听、尊重、包容、理解,体验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从中认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更好的树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跟比起不习惯我们的那些文化伴侣和友人共同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还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第五段:结论。
文化自信是我们民族自信取得的重要支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传承民俗文化,珍视本土语言,推进文化包容与交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地践行文化自信,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六
在坚守文化自信力上,我们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地差异,这也是我们的文化观念和信念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在一百多年前,我们面临着被殖民化的危险;而现在,无时无刻的文化入侵和文化战争也使我们面临着不亚于百年之前的危险,或许它已悄无声息的潜伏在你身边,只是你从未发现。
清政府时期,洋务派李鸿章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清楚地阐明了当时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我认为这也应该是现在的我们持有的态度。而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力。才能达到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七
伴随着中国崛起的步履不停,文化自信这一概念在近年来越来越引人关注。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铭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实践。在我的看来,文化自信不仅意味着爱国主义,更是对自我的认知与价值观的建立,以及对外输出文化的一种自信。以下将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我对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
文化自信带有浓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如今的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一步步为世界所瞩目,但文化自信不仅仅要表现出自我优越感,更要有团结一心,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仅要热爱祖国,更要有针对性的了解国家文化,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对于文字、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我开始注重学习与了解。每次看到国家在外交场合以文化自信的态度应对不同形式的挑战,我都为之振奋,感觉这种精神实实在在地涵养了我们文化素养,激发了我们追求文化的热情。
文化自信更多地关乎人的内心世界,是人对自己国家、传统与文化进行理性和深度思考,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在我的认知体系中,文化自信成为指引性的信仰和文化自觉性的标志。我从中学时期开始,便在文学、书法等各个方面注重文化修养,不断精进自身品味以及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如此长久地自我实践,让我可以用西方视角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马踏飞燕、草书行书,都是我们深华远雄的绝美瑰宝。文化自信不仅是骄傲本民族的流淌,更是建立人的自我标准,让我们更快速地从外部走向内心,找到忠诚于自我发展的参照系。
文化自信不仅体现在自我或国内表达上,更给了我们更有底气的向外推广。自古中华文明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天安门广场上那众志成城的气象浩荡,荣耀归于祖国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国际安理会上的表态,更是充分说明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自信和地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希望自己有足够的底气,去坚韧地去学、去记录,去输出文化。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会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力求创新,为我国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科学和技术力量,让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重视中国。
对于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我个人认为爱国主义是根、认知与价值观是干,外部输出是枝。一个国家文化面积广阔,前途无限,伟大的文化自信可以引领我们更好地前行。我相信,我们的文化因为每个人的自信,将会越来越丰富、辉煌,让世界在殷殷期盼中,慢慢看到一个更加自信、美好的中国。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八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文化建设首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决防止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倾向,坚决防止打着马克思的旗号和理论创新的旗号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坚持以创新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及时总结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理论的时代价值。
坚持以务实学风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有以经济崛起为重要标志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标志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要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推进文化创新,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断推出文艺精品力作。要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为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双创”方针,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坚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胸怀,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坚定文化自信,最核心的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现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高度重视。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首先是各级党委(党组)的责任。要加强对党委(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勇于担当、敢抓敢管,勇于发声、敢于亮剑,旗帜鲜明反对错误观点,不断弘扬正能量。
坚持正确方向导向。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旗帜鲜明地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明确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要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防范意识形态渗透。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不断加紧对我国的思想文化渗透。要进一步加强防范,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坚决反对“去意识形态化”等错误论调,绝不允许那些攻击我们党和国家的言论在新闻媒体、商业网站及自媒体等信息平台上出现,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坚定文化自信,最急迫的是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是新形势下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培育健全的国民文化心态。近代以来,封闭落后的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略,在一些国民心中留下自卑畏葸或盲目排外的阴影。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因此要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世界贡献和当代价值,大力宣传革命文化的优秀品质与优良传统,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进展与美好未来,按照“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求,在培育健全国民文化心态中增强文化自信。
加强理论总结,构建立足于中国实践、中国道路的中国理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必须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要把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作为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打造中国学术范式,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的学术地位、学术话语的世界影响力仍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太相称。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充分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内涵反映了时代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系统完整的党建理论体系。
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时代特色。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意味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达到了新高度。
在党的奋斗纲领和历史使命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在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都要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制。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党的根本立场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在管党治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打铁必须自身硬。党的全面领导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能不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这就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党一定要保持战略定力,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强调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强调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强调从严治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标准,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在党的作风建设上,强调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党的优良作风,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干部抓起,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在党的纪律建设上,强调严明党的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挺在前面。既要加强纪律教育,也要强化纪律执行。
在党的制度建设上,强调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构建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增强制度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反腐败斗争上,强调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实现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使命的规律的科学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和建党学说的奠基者。列宁在总结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取得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讲了许多新话,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进一步明确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这一重要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指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
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决定性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升到治国理政重大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在实现战略目标、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统一。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科学指明了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方向。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包括“两个坚持”的根本方针、“四个以”的工作思路、“5+2”的总体布局和“五句话”的总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内涵丰富,集时代性、原创性、系统性于一体,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总纲领和总遵循。特别应看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创新。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既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更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住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关键。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党的组织路线内容作出科学概括,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同志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首先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其次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他还强调,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开创性贡献,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党的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上提出许多重大创新观点。比如,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制度问题。又如,提出坚持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使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的“四自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再如,提出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也要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
【思想宣传范文】三。
19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28岁的毛泽东是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名代表之一。代表们的平均年龄,正好也是28岁。当时全国只有58名党员,在4亿人口的中国,无疑是沧海一粟。但这个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硬是像原子裂变般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经过28年的艰难曲折,终于夺取了全国政权,创建了一个新国家。
时代灵魂性人物。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灵魂性人物。
1949年,即将担任新中国政府总理的周恩来,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毛泽东》的讲话,开头就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能够带着我们前进。三十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就是毛泽东”。
然而,毛泽东不仅是在那个披沙拣金的悲壮历程中脱颖而出的领袖人物,也是被他所处的时代选择的灵魂性人物。灵魂性人物超越一般政治领袖的地方在于,要有大信仰大担当、大判断大选择,以及非凡的号召力感染力,具有超常的战略眼光,能够代表人民的意志,在大历史中担当领导责任。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和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之间有过下面这段对话:
蒙哥马利:如果一个领袖为了取得很高的地位而牺牲他的原则,他就不是一个好人。
毛泽东:我的意见是这样的,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
蒙哥马利:但是他也不能牺牲他的原则啊!
毛泽东:这就是原则,他应该代表人民的愿望。
毛泽东曾多次说过,他心目中的“上帝”是人民。最有名的是人们都熟悉的《愚公移山》那篇文章。毛泽东说,古代寓言中那个每天挖山不止的愚公,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两个神仙下凡,把挡在愚公家门口的太行山、王屋山背走了。如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我们要下决心“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大众作为“上帝”,既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唯一群体,所服务的唯一对象。信仰人民大众这个“上帝”的人,当然会把自己的政治原则定位在“为了人民的利益”。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此,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喊出的口号是“人民万岁!”
肩负时代使命。
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是时代灵魂性人物的历史使命。任何时代的灵魂性人物,都不可能跳出历史条件的限制来做决策。
毛泽东那代人是带着过去惨痛的经历和教训进入新中国的。在此前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抗日战争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这就是毛泽东当时所面临的那个时代,这就使得毛泽东时代的治国理政,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并且有着挥之不去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
新中国面临的主要课题或者说肩负的历史使命,一是巩固新政权,革新旧国弊。通俗地讲,就是通过社会改造让新中国“立”起来,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得住。二是按既定目标,让新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要为中华民族赶上时代潮流,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构筑基本制度,提供政治前提,开辟全新航道。三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长期以来“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四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这四大课题,也是四大任务,环环相扣,相互交织在一起,主题词就是两个字“建设”。所以,今天的人们把毛泽东时代称为“建设时期”。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时代的全新要求。
那么,在时代提出的使命面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如果从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概括,起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制度基础和行政体制。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确立为我们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形成“一竿子插到底”和“全国一盘棋”的体制。在今天,这样的体制依然适用,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政治优势,并且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和前进方向。就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
二是塑造不同于旧中国的新的社会关系和文明价值取向。比如,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强调社会平等,实现妇女解放;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推崇艰苦奋斗、劳动光荣的价值观,等等。这些事实上都属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前提和文化准备。
三是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进而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做了一些初步思考和理论探索。比如,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论述,还提出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目标。
当然,毛泽东时代在现代化问题上也有教训,因此才有改革开放。毛泽东说过,“建设比革命更困难”。这平淡如水的感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虽然不着意渲染,后来的中国人还是理解毛泽东时代的。
为了道路和梦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梦想,时代的灵魂性人物就是要带领人民寻找到一条实现梦想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时代的梦想,是通过实现“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此相应,毛泽东时代的实践探索,从根本上说,就是为实现这个梦想找到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道路和梦想是统一的。
近代以来,中国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充满悲情的被动追赶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导权,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正是在新中国成立那年,毛泽东宣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学会”,即结合中国实际来运用马克思主义;一是“主动”,即自觉地走中国自己的路。走中国自己什么样的路呢?在毛泽东那个年代,先是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然后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两条道路里,看似没有“现代化”三个字眼,实际上都是中国走上自己的现代化道路的前提,或者说,现代化梦想是这两条道路中的应有之义。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时代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社会制度基础、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提供了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必要的物质基础。
今天的中国,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在这条路上大踏步地赶上时代潮流,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融入世界,进而影响世界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如今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已经朝气蓬勃地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这个新时代是在毛泽东时代基础上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回顾历史,我们要衷心感谢毛泽东这一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而且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献。要自觉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自力更生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开创新时代网信工作新局面。
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好、贯彻好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而真正将网信工作更加明确地置于党的绝对、全面领导之下,为在新时代实现新目标、创造新辉煌提供坚强可靠的政治保障。
将坚持、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高度重视网信工作,将其纳入重点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同时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发挥好企业、科研院校、智库等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推动网信工作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网信事业发生历史性巨变。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推动新时代的网信工作再上新台阶。
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多措并举努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在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的今天,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能否有力维护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安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牢记意识形态安全在整个网络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中的极端重要地位,大力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努力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
“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年多前的“4·19”重要讲话中提出的目标,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特别强调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等。这就要求我们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更好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多措并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努力更好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自力更生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努力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
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第一位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瓶颈不突破,是无法真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习近平总书记在“4·19”重要讲话中就特别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他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这就必须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尽快采取有力举措强力推进核心技术突破,这是努力实现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关键,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举措。
要突破核心技术,就必须狠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深刻剖析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根源,清醒认识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努力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发挥好国家队的主力军作用,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努力在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的进程中打造强劲的“中国芯”,以自己的核心技术突破建好数字中国,坚决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来牢牢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4·19”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他更是进一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切实增强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而且让人民网信为人民成为更多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网信事业,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并再次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要求我们,在网信事业发展中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又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人民群众作为开创新时代网信工作新局面的主心骨,真正让人民成为网信事业的主人。
【思想宣传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绘就进军世界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着眼新的历史方位,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肩负神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培养中国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新思想引领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阐明科技工作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重要作用、方向目标、战略举措、任务要求,鲜明提出“六个坚持”的科技发展总体方略,系统总结“五个着力”的科技事业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统筹布局五个方面的科技未来发展重点任务,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世界科技强国的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科技强国、怎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事关我国科技创新未来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新时代进军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共同思想基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工作者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筑牢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共同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在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巨大实践伟力。新思想集中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和世界责任,饱含着关心关怀关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真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强调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舞台。这些都是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迸发报国热情和创新活力的强大动力。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神气质涵养对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深刻指出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阐明爱国、创新、求实、协同、人梯等精神要素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中国科学家是一个充满理想情怀、献身精神、有着优良传统的优秀群体。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中,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报国实践,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塑造者。“航天之父”钱学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说:“我们的工作能振我国威,振我军威,我们为这个事业献身是值得的!”“两弹一星”烈士郭永怀说,“我愿以身许国”。长征二号总设计师屠守锷说:“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国家事业重于一切。”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表示:“国家需要,我就去做。”铮铮誓言,响彻寰宇。众多前辈科学家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为共和国托起无数星辰,他们展现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西迁精神”等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是新时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和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工作者要坚定创新自信。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迎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面对全球范围创新博弈,突破“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等弱项,补齐“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等短板,摆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状况,形成发展长板,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等,这种挑战前所未有,国家和人民的期待前所未有。“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当代科技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勇做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者,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发力主战场、打赢攻坚战、勇闯无人区、开拓新赛场。要拓展全球视野,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的位势,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伟大的精神以其强大感召力薪火相传并愈加焕发出勃勃生机。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当代科技工作者,接过前人的精神火炬,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突破战略高技术瓶颈和重大工程难关,以丰硕的创新争先成果,诠释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黄大年以战士般的豪情,展示出和平年代创新者的英雄气概。“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30年“水下长征”无怨无悔。“太行愚公”李保国扎根山区30余年,用生命书写了“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人民情怀。“芳林新叶催陈叶”,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时代涌现出大批青年科研和创业者,正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
服务科技发展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作出重要指示,明确科协组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要求科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强调群团组织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科协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主动服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需求,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统筹谋划,以“1-9·6-1”工作布局打造科协系统改革发展“升级版”,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科协的生动实践。“1”即坚持一条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科协组织打造成为新时代创新先锋,充分彰显科协组织的政治性,这是科协工作的“纲”与“魂”。“9”是围绕主线的工作布局和新举措,指通过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外向拓展、纵横融合和网络活跃“三维”聚力,全力推动科协工作格局重塑、流程再造和组织重构,增强组织活力,实现提升“四服务”效能、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倍增效应;“6”是组织实施“凝心聚力”“智汇中国”“学术引领”“科普品牌”“外交助力”“数字科协”六项重点工程,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中国特色科技创新高端智库、世界水平科技创新高地、支撑国民素质提升的战略力量、世界一流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和智能泛在的智慧科协。“9”和“6”是工作格局和任务部署,充分展现科技群团的先进性,是科协工作的“形”与“体”。最后一个“1”是为科技工作者精心办好一批实事。彰显“四服务”的成效,是知行果合一的落脚点,是科协工作的“本”与“旨”。
深化规律认识,不断提升科协组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遵循创新发展规律,突出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首启中国科技峰会,创设中国科技智库论坛和世界科技期刊论坛,研讨一流期刊建议,发布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引领学术前沿。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发展问题,聚焦信息、生物、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关键领域集中研讨,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短板”,探索未来竞争的“长板”,健全科技产业变革持续研判机制。围绕营造有利于潜心研究的宽松环境、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等问题,研讨推动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长远之计。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扎实做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基础工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突出抓高端、抓后备、抓环境。聚焦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需求,广泛搭平台、拓渠道,引导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多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办实事、解难题,培育科技后备力量。寓政治引领于联系服务之中,与科技工作者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做好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推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营造广聚天下英才的良好生态环境。遵循科技管理规律,突出抓跨界、抓系统、抓生态。着力构建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科技生产关系,加强与产业、教育界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服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开展绿色开源共享平台试点,组织院士专家开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导论教材和科普读物。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协同发展组织生态,推动省会合作,开展基层组织力提升试点,探索“三长”(即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等)进入县乡镇科协机构兼挂职,发挥“关键人物”带动作用,建设普惠、全域、共享科普服务体系,增强落地能力。推动开放合作,努力打造覆盖全球的科技创新“朋友圈”,培育有效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巧实力”,建立引导科技工作者走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并担当主角的“助推器”,积极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党有号召,科技工作者有行动,科协组织必须有新担当、新作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又恰逢中国科协成立一甲子,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永葆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传承、创新、发展,更有效地融入大局、聚焦靶心,全面提升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联系广泛、服务群众能力,为我国科技工作者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不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光辉业绩。
文化自信的心得体会篇九
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态。当前,中国正飞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在这一进程中,文化自信是推动我们前进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体会。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只有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才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模式。文化自信不仅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吸引外界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自信更是跨越发展之路的重要支撑。
第三段:文化自信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文化自信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创造更适应时代需求的文化形态。在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推动了我们在各个领域的进步,不断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文化自信也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方向,使我们能够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是不忘初心,坚定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逐步形成和加强。同时,我们还要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传统,让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保护。作为一名文化人,我们更要承担起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吸收其他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贡献。
第五段:结尾。
文化自信是我们自主创新、走向世界的重要动力。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丰富文化的国家,我们更要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坚守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呵护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成果,实现文化传统的创新和交流。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医疗事业单位年终总结个人(实用8篇)
- 最新大学寒假打工实践报告(通用11篇)
- 2023年房屋短期租赁合同(大全13篇)
- 国培研修总结报告(汇总13篇)
- 最新北京故宫导游词(优秀15篇)
- 最新承包土地种植合同书(优质12篇)
- 六防六促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总结(汇总16篇)
- 2023年房屋租赁合同文档(汇总19篇)
- 护理督导工作汇报(精选12篇)
- 最新阅读心得体会(精选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