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集体经济报告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优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0-14 03:07:04 |
- 灵魂曲 |
- 8页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一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
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xx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
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二
我镇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作事关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我镇以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目的,切实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以脱贫攻坚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一年的努力,4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明显增加。我镇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几年来,到各村两委都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全镇共有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其中4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较大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采取土地流转、产业周转金入股分红等模式。
(一)政策扶持,创优环境。镇党委制定了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一是制定发展计划。镇党委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的调研摸底,摸清了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实行逐村“会诊”,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理清发展路子,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并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的扶贫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部门的信息、技术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向薄弱村集中。今年,对发展较快、后劲比较足的村,制定好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结合政策,高标准发展。
(二)开阔思路,选准路子。
一是利用各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依托助力集体经济增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是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既可以把村两委解脱出来,让群众唱主角,也可以让村级组织通过服务增加收入,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
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增收。目前全镇已发展青脆李、猕猴桃、黄金梨800余亩,群众对特色产业的认知程度比较高。
三是搞好对上争取增收我镇引导各村发挥优势,搞好对上对外争取,对有价值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积极申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一)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镇村项目少,农业发展不均衡,底子薄,自然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产业发展积极性弱,部分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创新精神不够,存在畏难情绪等。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人才、缺资金、缺政策支撑依然是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发掘和培养创业致富能人,为此类人才给予最优惠的政策保障。
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和民主理财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民主监督决策制度,避免出现投资失误,实现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力量培训和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投入。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三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村(居)经济合作社财务活动的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业部《关于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路桥区《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
第二条村集体财务实行计划管理和民主管理。
第三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工作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财务制度
第四条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预决算须经党员会议和社员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第五条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主持本村财务工作,并建立资金开支审批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资金开支审批制度须经党员、社员代表会议通过,报街道办事处备案。
资金开支审批制度严格执行分档逐级审核,限额授权的“两笔一章”审批制度,即原则上所有开支均须经正副社长联签,社长审批,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经常性开支参照标准:金额在元以内的开支由正副社长联签,社长审批;金额在2000元至10000元的开支,由社管会成员集体商量,形成会议记录,正副社长联签,社长审批;对于10000元以上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须经社员(代表)会议集体决策形成会议记录,社管会成员联签,社长审批,具体开支审核额度须经社员(代表)会议通过后生效,并报街道代理服务中心备案。经济较发达或较大的村,可适当放宽。
未经班子集体商量(金额较大的须经党员、社员代表会议通过),任何人不得以集体名义签订经济合同。
村(居)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须由村(居)三套班子集体研究,经党员、社员(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各项基建工程,原则上必须取得正式发票,对于确实无法取得正式凭证而数额又较大的开支,须在开支审批额度授权范围内实行分档审核,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审核通过后再予报销,并严格按合同规定的额度实行转账支付。
村经济合作社不得以集体名义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抵押和担保,原则上不得对外出借集体资金,不得对外捐赠。特殊情况确需出借集体资金的,须经村班子集体讨论同意,并由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签订借款协议和办好担保手续,不得将集体资金用于购买股票或从事期货交易。
第六条规范开设银行基本账户,银行存款实行支票户结算,取消存折户,村(居)经济合作社只能在街道辖区内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村(居)经济合作社在其它银行营业机构有货款的,可以开立一个一般存款账户,专门用于还贷结算;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监督管理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村经济合作社也可以申请开立一个专用存款账户,专门用于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和使用。除以上账户外,原则上不得开立其他账户。
第七条村(居)财务人员的任免和调换,必须由村(居)三套班子提出意见,经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街道主管部门批准,报区农业部门备案,财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村(居)三套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该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人员。
街道会计代理中心会计人员,由街道按照公开招考、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任免。
财会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编制交接清单,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要签字盖章,街道业务主管部门验印存档。在未办清交接手续以前,财会人员不得离职。
第八条村经济合作社严格遵守票据管理制度,收款统一使用台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禁止使用其它收款收据,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或代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实行验旧换新制度,设立登记簿,按年核销;统一收据必须连号整本有序使用,作废票据要全份保存,并应注明“作废”字样,不得跨年度使用,年末应剪角作废。
第九条村经济合作社实行帐款、印章分管制度。出纳负责保管现金、有价证券,负责办理收支结算业务,登记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定期核对,账款相符,村经济合作社总账、明细账由会计代理中心核算;另外,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银行预留印章为:社长、副社长、出纳以及村(居)经济合作社财务专用章,社长、副社长、出纳自行保管印章,出纳可同时保管财务专用章。
所有入账票据必须做到“四字一章齐全”,即经手人、证明人、联签人、审批人签字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章齐全,各种预领款项,确实不能在当月结报时,领(借)条必须在当月入账,不得以票据抵现,不准坐支现金,不准白条抵库,不准公款私存私借。
第十条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村经济合作社库存现金的最高限额为2000元,用于日常零星支付和备用金的需要,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的村,可适当提高限额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元。
凡用途不明、字迹不清、有涂改痕迹或经手人、证明人不全以及未经领导审批的开支出纳不予付款,会计不予入账。
会计记账、核算、编制报表要按时、准确、完整。
第十一条村经济合作社必须及时清理回收、应收、应付、内部往来及出纳中的挂宕款项,化解村级债权债务。
第十二条严格控制各类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规范村级接待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推行村级公务零接待,严格规范村级商务接待,接待费用清单上须注明内容、对象、时间、金额等,并实行财务单独列支,定期逐笔公布。另外,严格杜绝村干部报酬“双面”领取现象,对村干部报酬、奖金等实行限额控制。
第三章会计制度
第十三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财政部印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编制会计报表。
第十四条会计凭证
村经济合作社每发生一次经济业务,都要取得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要真实,书写要规范,大小写金额相符,内容、数量、单位、金额、签字盖章真实完整,不得涂改、挖补。
记账凭证内容要完备,编号连续,附件齐全,填制要规范,字迹要清楚、工整、金额数字要符合规定。
第十五条会计账簿
村经济合作社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明细分类账。
现金日记账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根据收、付款凭证,按有关经济业务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登记,一律采用订本式账簿。
总分类账按照总账科目设置,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括分类登记;明细分类账按明细科目设置,对有关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登记。总分类账可用订本账或活页账;明细分类账可用活页账。
账簿登记要做到数字正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各种账簿的记录应定期核对,做到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表相符。要按月结账,结账前应将结账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记入账簿。
第十六条会计报表
村经济合作社应编制月份报表、季度报表和年度报表。月份报表和季度报表包括科目余额和收支明细表;年度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分配表。
各类报表应按规定的格式和时间编制、上报,做到字迹清楚、工整,印章齐全。
第十七条会计档案
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它会计资料按规定整理、立卷、归档,设有专门档案柜,落实专人保管会计档案,档案调阅、移交、销毁手续要完备。
第四章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
第十八条村经济合作社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每村设置固定公开栏,按照浙江省村级财务处理系统规定的格式和程序,在结报后的次月15日前公布,每次公布的内容至少保留15天。
村经济合作社年初的年度财务预算计划、每季的财务收支和库存盘点情况、年末的年度财务决算(包括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等)以及多数成员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都应及时在公布栏上公布。
第十九条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对财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村经济合作社监督委员会由村务监督委员代替行使职权,以村民(社员)代表为主,由村民(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一般由3―5人组成,主任由分管纪检工作的支委担人选。成员应具备一定知识、懂财务、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等基本条件。村(居)三套班子成员(分管纪检的支委除外)及其近亲属不得兼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第二十条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定期对村(居)的财务工作进行一次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收支和单据,提出处理建议,报村党支部审定,必要时,有权向上级部门反映。
对于村务监督委员会提出的质疑和问题,村经济合作社主要领导和财务人员应及时作出核对和解释,不得对提出和反映问题的人员进行压制或打击报复。
第二十一条村经济合作社公布的财务账目必须真实可靠。在进行财务公开以前应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对有关账目进行核实(在年末时还应对全部的财产和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实)。财务公开的内容要有社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和代理会计签字。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街道办事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活动承担指导和监督的职责,村(居)应严格执行《浙江省违反村级财务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本制度的组织和个人有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限期仍不纠正的,将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分。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有文件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四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xx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xx〕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集体经济基本现状
拥有的资产有:耕地亩,水面亩,园地105亩,滩涂亩,山场亩。
20xx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按项目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万元,补助收入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万元),其他收入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xx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
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五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我镇属于农业大镇,居民都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大多数居民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学习,这就致使他们在农作物遭遇病害袭击的时候束手无策或是胡乱用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当邀请一些比较有资历、有经验的农业研究学者到我镇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在农作物受到病虫侵害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不至于束手无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六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19〕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 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调研情况概述
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
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8.04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18.9%。
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10907.3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6%;
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
四、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房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篇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就这项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思路。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管理人口上大的村管理近4千人、而小的村才不到1千人,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村通的道路硬化、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份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而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是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集体经济积累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社区)超过半数以上。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是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是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6.是产权不明晰,利用效率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主要原因
1.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临近县城近郊、集镇、景区景点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位于山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2.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稳定来源,除个别少数村有土地征用、旅游资源等收入,但随着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3.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县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是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1.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针对少数行政村规模与村干部配备拥肿不合理要进行精简缩身减少支出,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
2.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县、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和费用减免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贷款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工商、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税费实行减免和优惠。三是采取县局部门联动帮扶,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联乡、驻村”等活动,按照“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一定三年”的思路,由县直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切实可行的帮扶。
3.是要突破政策瓶颈限制。如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我县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和欠发达、近郊和偏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改造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做强做大古建民宿产业,妥善解决古建保护资金的压力,通过合法利用政策引导,置换村中闲置古民居产权归集体所有,对外统一招租,通过租赁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既保住了民居古建,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明确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牟定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助推牟定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牟定“三农”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牟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决胜全面建成牟定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因此,牟定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一、认识两性
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牟定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对更多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钱办事”。经济薄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往往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集体经济有实力,才能“有钱办事”,才能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村党组织才能不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才有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比较强,村域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当前,在全县极少数贫困村里,“村富民穷”、“村穷民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群众收入依然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着眼“村强民富”,大力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创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提供支持。
二、探索实践
由于牟定县被云南省纳入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12个贫困县之一,云南省财政厅将牟定县纳入2016年全省3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3500万元,以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为抓手,指导和帮助牟定县43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确保牟定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规划,明目标。云南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牟定县农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情况,指导编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展思路、创新发展等方式,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围绕产业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凤屯镇飒马场、戌街乡碗厂等13个村规划新建果蔬保鲜冷库7000立方米,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08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个,黑山羊种羊繁殖场1个等,重点扶持发展牟定高原特色云南红梨、果蔬、花卉、生猪、肉羊等主导产业。二是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采取建设项目集中,形成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选择共和镇周山、戌街乡白沙等11个贫困村,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50亩,生猪、肉牛养殖场3个等,辐射带动全县43个贫困村解决“空壳村”问题。
(二)抓产业,提造血。2016年,牟定县将试点资金重点投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增收亮点突出的5个乡镇的10个村委会,每村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重点发展果蔬、花卉、优质水果、野生食用菌、生猪养殖、黑山羊新品种扩繁等优势产业,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对这些增收亮点突出村的重点扶持,将使10个村委会每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940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00人。对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有困难的贫困村,牟定县结合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在全县选取了戌街乡伏龙基村委会、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安乐乡直苴村委会等11个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村,财政投资1000万元,采取“区域项目整合,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无优势、产业无特色、发展无基础”的困境。选点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将对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资源,促发展。牟定县扶优培强3个“龙头”村委会,打造10个亮点村委会,选点示范11个村委会,带动了43个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结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五网”建设等项目,重点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开发和民族发展资金6900万元,以扶贫整乡和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持续推进村级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等发展条件,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激发村级经济发展活力。
(四)抓典型,带全局。通过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建立健全“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互助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探索出以成立农村居民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盘活集镇资源的“安乐乡猫街经验”,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凤屯镇飒马场经验”,以土地流转牵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公平做法”等一大批典型样本。
三、发展症结
牟定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
(一)资源禀赋缺。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牟定县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差距大。目前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是,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0%集中在城镇周边地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显现。
(三)增收渠道窄。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不足。
(四)刚性支出多。近年来,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村一级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行政运行费用负担沉重。村道路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村容整洁”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资金。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征兵、计划生育、综治联防等社会事务管理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
(五)经营管理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具体误区
集表现在:主观努力不够、思想认识跟不上,领导力量不足等。
(一)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主要是少数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特别是村一级领导片面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必要,也没办法,不同程度不同地存在“过时论”、“无需论”、“无路论”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推动政策不足,资金投放有限,指导引导不够,社会合力不强,发展氛围不浓。
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责任是自己的,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三)发展经济信心不够。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四)村级干部动力不足。主要是支“两委”干部动力不足。村支“两委”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自己要用主要精力发展自己,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同时,长期以来,各级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多、激励少,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经营管理经验不多。主要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经营经验缺乏。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条件差的更是感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长、见效慢,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造血”与“输血”上选择了后者,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救了一时之急却难解长远之难。
(六)经济组织运行不全。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让市场认可,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
五、补齐短板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牟定实际,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个倾向、注重三个着力、强化四个落实、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八个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二)纠正两个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三个着力。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各级要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一要着力管好。要成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二要着力用好。要突出群众福祉,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要采取“各级财政支持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实施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三要着力做好。主要是做好“蛋糕”,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确保“村支两委”说话办事有底气、有力量,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四)强化四个落实。贫困村自然资源差、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一要落实思想。针对全县贫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举措,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二要落实规划。明确提出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结合每个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逐一制定规划。三要落实责任。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要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同时,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要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四要落实典型。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选择一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和明星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六)推进八个转型。牟定县发展集体经济要八个转型,结合牟定实际,一是转型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协会,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转型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转型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荒山、荒沟、荒地、等“三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转型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转型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转型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转型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篇四】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找准我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要求,市政协开展了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研。本次调研由市政协副主席松建华带队,伍绍江副主席参加,邀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组织部分州市政协委员,联合市人民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农业科学技术局、市畜牧局、市生物创新办、市扶贫办等单位参加。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市的3个乡镇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深入到4个典型的村进行走访座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初显成效,在2016年,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97号)和《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通知》(云财农改〔2016〕5号)的要求,安排我市扶持资金1000万元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做好香格里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香格里拉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印发了《香格里拉市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乡村领导干部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把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来抓好抓实。2016年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800万元(包括香格里拉市级各部门整合资金800万元),2017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共计投入2000万元(包括云南省级扶持资金1000万元和滇沪合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我市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11个乡镇62个村都有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做法:一是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全市62个行政村(社区)中,49个行政村(社区)有集体经济收益或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占79.03%,13个行政村(社区)无村级集体经济,占20.97%。以股份合作项目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无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安排了2560万元的项目资金,发放了800万元的致富贷款。三是发展养殖业项目,采取“公司+党组织+农户”或“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的活动模式。四是通过发展壮大集体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等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资金扶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为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民增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一些好的政策还停留在文件层面,缺乏有力的督查和切实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发展思路,没有一个明晰思路。通过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少数乡镇、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想办法,找路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绝大多数的村干部基本没有思考,对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不知道如何利用。家底摸不清,不因地制宜,导致部分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小、散、乱局面。
(二)底子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集体资源现状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些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中心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我市还有部分“空壳村”的存在,另外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只能靠上级划拨经费来维持运转,同时也助长了“等、靠、要”等思想。
(三)困难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起步难。目前我市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优惠政策少。一直以来都是对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支农惠民投入多,对村级集体经济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少,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指导。
(四)管理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由于农村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造成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村级组织对集体“三资”缺乏有效的管理,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市场经济观念淡薄,没有长远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八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新津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三圈层,全县辖12个镇乡,86个村、15个涉农社区、1256个组。近年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进程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特别是组级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然较慢。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村级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绝大多数村(社区)没有经济实体。201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2019年,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目前,我县村级经济发展最好的是方兴镇花碑社区。方兴镇花碑社区与大邑韩场交界,有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81人,耕地3000余亩,距县城9公里。2019年前,村级收入只有20190元,主要是收企业管理费和门市租金。村级经营性资产只有村委会80平方米门市。2019年,社区借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积极鼓励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目前已有156户农民进入小区居住。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新增土地1276亩,其中360亩由社区经营。预计2019年,社区集体收入可达34万元,比2019年猛增32万元,他们的经验是:
1、主动出击抓机遇。2019年以来,随着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区干部一方面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开展土地整理,鼓励农民集中居住。通过格田整理、废沟处理、完善水利设施、撤院并院等,将新增土地中的360亩由社区经营,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
2、依托专合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社区依托川浙花碑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方兴镇创新合作社、方兴镇食用菌合作社规模种植蔬菜瓜果,社区不仅实现了土地流转收益28.8万元,同时也带动当地600户农户增收。
我县经济状况最差的村是金华镇五星村。金华镇五星村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678户,农业人口2028人,耕地面积1116亩,人均土地0.55亩。村集体资产总额3.41万元(均是非经营性资产),负债总额49.73万元,村级无集体经济收入。多年来,村级开支主要是村民小组、农户集资和镇乡的支持,其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砖厂)亏损倒闭,使村上背上了40多万元的沉重债务,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发展。企业亏损倒闭,给干部、群众留下深刻教训,重新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和信心不足。为此,我们建议:
1、该村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债务问题,单靠村级经济偿还十分困难,摆脱了债务,才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起点。
2、该村地处金华镇政府所在地,与津华路、金普路、火车站相通,交通便利,有较好的投资环境,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争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鼓励农民到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后,可以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整理、撤院并院后的增加土地,全部留作村集体统一经营或通过招商引资联营等方式,逐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3、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优惠,使该村集体经济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1、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各村(社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开展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2、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结合本村的地理条件、产业优势确定发展项目,制定发展规划。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不同,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也应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不搞“一刀切”要“一村一策”。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加快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增加集体收入;可以依靠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增加集体收入;可以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使农副产品在加工、储藏、运销等环节中实现多次增值,使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可以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
3、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通过撤院并院,新增土地由村上通过调整,集中成片统一经营,其收益在保证组级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村上参与收益分成,增加村级收入。
4、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选好带头人。一是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教育。通过市场经济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应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及农村“四荒”资源,要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以此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二是加强村级债权债务清理。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对各村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村社集体资金“社有乡管”制度。严格规定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6、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加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隽水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显著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各项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总体来看,隽水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偏弱,发展步伐滞后,村级招商引资困步不前,产业结构落后,调整优化乏力,历史债务负担沉重。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村级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培育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新一届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我镇共有21个村、社区,农业人口近4万人。2019年全镇村级收入843.5万元,村平40.17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280万元,仅占33.2%,;实现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8个,仅占38%,不足万元的村6个,占28.6%,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有银城、银山2个社区,占9%。
2、村级集体企业情况。就村级集体企业而言,全镇现共有18家村级集体企业,其中仅宝塔砂布厂和宝塔造纸厂两家年产值过千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6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45.7%。年产值过百万元的有宝塔茶厂、宝塔纸箱厂、宝塔磨料磨具厂、旭红砂布厂等4家企业。由村集体直接经营管理的有宝塔砂布厂、桃源茶叶加工厂2家,其他16家企业均发包或租赁给个人经营。
3、产业分布情况。2019年村级集体工企业收入176.2万元,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的62.9%,退耕还林及其它农林产业收入76.9万元,占27.5%,其它产业收入26.9万元,占9.6%。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镇只有占38%的8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有6个村,占28%,整体经济实力薄弱。8个集体经济收入上5万元的村中,只有宝塔村形成了涂附磨具、铜材及其配套产业,资产及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科技含量较高,其他村集体经济收入则主要来源于砖厂、门店租金、茶厂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性收入等低层次产业,对环境破坏大、管理粗放落后、规模小效益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镇2019年实现的28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中,宝塔一个村就达140.8万,占50.3%,比其他20个村(社区)的总和还多,而宝塔村的经济收入又集中在宝塔砂布厂一家,其每年上交120万,占全村收入的85%。由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单一产业,一旦行业经济效益滑坡,必然会直接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目前,由于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村级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在我镇,特别是10个社区的集体企业发展资金,60%以上靠如土地开发等方式自我积累资金来发展集体经济,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各村在进行土地开发过程中,没有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进行大开发和大整合,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分散。以村一级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实现土地的高标准开发建设,致使土地的开发利用初级化,回报收益最小化,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造成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在上规模、上档次上有所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集体经济集体管,由于管理跟不上,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怕搞砸了受埋怨,思想上有顾虑;部分群众怕搞垮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有障碍。有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个别村干部则存在小富则安、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这些都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村与村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且呈日益加大之势。单就8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的村来说,最高的为宝塔140.8万元,最低的是雁塔5.3万元,两者相差26倍,与旭红29万元相比,两者相差也达5.5倍。从而形成宝塔一枝独秀的单极发展趋势,对我镇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将延滞我镇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至2019年底,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累计达1071.9万元,村均51万元。有债务的村、社区14个,占66.7%,其中白沙、桃源、柳峦、石泉、新塔5个村(社区)债务均超过百万元,共计733.87万元,占全镇村级债务总额的68.5%。形成这些债务的原因较多,主要是经营性亏损、老财贸任务借款、基础设施投资、各类达标升级及非生产性支出等。村级班子很大的精力用于清偿债务,难以全力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我县隽水、锡山等省、县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但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省、县级工业园相比。因此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但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不利于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如下阔去年花很大精力引入的一个肉牛养殖项目,实地考察后一去不返;一位老板有意在石泉投资钟表厂项目,却找不到一块条件适宜的地盘,最后落户麦市工业园。
有没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没有一个敢于创业、善于管理的好班长,是决定村级集体经济能走出多远的关键。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并牢固树立只有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才能为群众兴办各种福利事业,提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群众信赖,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的发展意识。镇党委、政府要经常组织村级班子成员进行思想意识、管理知识的培训,制订政策解决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医疗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在选择发展路子时,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跟风上、盲目投资现象。一是兴办村级集体企业,象宝塔一样,走工业兴村的路子;二是兴建或经营专业市场,走商业兴村之路;三是发展立体林业。比如东港、桃源每年在林业上分别可收入4万元、8万元,可在此基础上,扩大规模、调优品种结构、引入深加工等配套项目,走立体林业的发展路子;四是兴办第三产业,城区内几个社区可大力发展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五是创新资本运营手段。以现有土地、资金、资产入股或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参与企业发展;六是经营集体土地和物业。发挥城区优势,开发建设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和商住楼等二、三产业载体,对外出售、租赁,走物业经营的路子;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村委会可以在技术、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培植集体农业生产基地,走特色农业、服务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路子。
要落实县、镇招商引资政策或创造性地建立招商引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镇一级要在“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招商”的思路下对村、社区实施倾斜的扶持政策,结合各村、社区的优势、特色,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宣传、统一引进、科学布局,充分整合招商的人、财、物资源,集中力量,明确主导产业,重点突破,把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不适宜在省、县级工业园区发展的项目引荐给村、社区。并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村级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上的积极性。
另外,各村组目前掌握着大笔土地补偿金,可否借鉴深圳等沿海地区及宝塔村的经验,鼓励、引导其集中资金开发一批标准化厂房用来出租给企业,既可以避免集体土地的大量流失,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收入,同时解决了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用于投资厂房和设备,导致流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弱,是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并盘活存量资产,使其保值增值,比新增资产投入更为重要。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完善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同时,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分离,并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定期公开帐目。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积累机制,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防止分光吃光,积蓄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大村级债务清偿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九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集体经济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我镇属于农业大镇,居民都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大多数居民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学习,这就致使他们在农作物遭遇病害袭击的时候束手无策或是胡乱用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当邀请一些比较有资历、有经验的农业研究学者到我镇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在农作物受到病虫侵害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不至于束手无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农业发展支点,推进我镇农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依托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支持等措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最后,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最后,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再次,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脚踏实地的落实村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通俗化授课,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一、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
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
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
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
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
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
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
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
本文目录
-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调研报告
-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
走进村委会,值班干部说村党支部书记张久武在道路硬化施工现场。我们随即来到张家坪,施工班子正干得热火朝天。张久武告诉我们,硬化这条3.5公里的通组公路,村里自筹资金30万元,明天就可以竣工。
话匣子一打开,张久武自豪地指着水、电、路,给我们介绍起这几年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情况:xx年投入15万元改造了白沙河、五童两个自然村的电网,老百姓用电从每度一块二迅速下降到5角钱;投入50万元修通5条共计12公里的村级公路,实现了90%以上的农户户户通公路;xx年开始投入70万元硬化9.3公里村级公路;投入20多万元架设5000多米管道,解决了120多户、400多人的饮水问题;投入20多万元安装有线电视,让村民看到了和县城居民一样多频道的节目。
听到我们谈论村子的变化,村民孙鼎先热情地邀我们到家喝茶,自豪之情随之溢于言表:“我家3个老人,没有合村前不属于昭君村,合村后每人每年领到了300元的养老金。”他边说边找出了村委会下发的《昭君村xx年管理办法》:“四无两不欠,五做到六补助”的主要精神赫然在目。
孙鼎先介绍说:“‘四无两不欠五做到’是对我们村民的基本要求,遵守得好,年底就可以享受到‘六补助’。”
哪“六补助”呢?仔细一看,具体内容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养老金300元;60岁以上老人正常死亡的享受安葬费300元;收看有线电视和利用天线锅收看电视的农户补助50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每人补助10元;喂养能繁母猪3头以上和当年出栏肉猪50头以上的补助300至1000元。当年考核,然后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当场发放。看似是“补助”,其实是奖金,以奖代补,既强化了村级管理,又让老百姓得了实惠。
修路、改电、改水、提高老百姓福利,昭君村哪来这么多钱?仅群众福利一项每年就要10多万元。张久武介绍说:“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得好!”原来,昭君村辖区内有国有企业兴发集团的两个分厂。该村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xx年开始组建了集体企业——兴山县高阳镇昭君劳务队,主营装卸和搬运,既解决了300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每年又为集体创收20多万元。还办起了100亩的柑橘场和50亩的茶场,实行租赁承包经营,每年可为集体创收3万元。粗略计算,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5万元左右,加上化工厂的征地补偿费,到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了160多万元。
据了解,张久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5年。在谈到工作体会时,他说:“新时期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主要来自于有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事要钱,光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不行的,还得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昭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经验来看,对接企业,在劳务服务上做文章,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企业装卸和搬运等业务大多靠临时工完成,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劳务队,组织化服务地方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双赢。延伸开去,劳务队不仅仅可以对接企业,还可以对接项目。因为任何一个农业、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都需要“小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有市场。作为村级组织,要看到这一潜在的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正规军”,“集体”抢占市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河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由本站整理。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河南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很关注河南农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对河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为关注。20xx年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研究》课题组,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形式列入重要研究内容。此后课题组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遂成立《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曾多次与河南省漯河市驻京办、新乡市驻京办联系、座谈。
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乡镇企业很重要,要发展,要提高。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农村富起来容易,贫困下去也容易,地一耕不好农业就完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高瞻远瞩,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为了调查和研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20xx年9月17—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马列所邓小平理论研究室组成的《河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课题小组一行5人,赴河南豫北、豫中进行了为期14天的专题考察。走了3个县(新乡县、临颍县、巩义县);5个镇、乡(新乡县小冀镇、七里营镇,临颍县城关镇、杜曲乡,巩义县竹林镇),访问了11个村庄及村办集体企业,例如,小冀镇东街村及京华实业有限公司、中街村及中联总公司、太行振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七里营镇的刘庄村及华星药厂(该厂为我国肌苷生产最大厂家和生产青霉素第三大厂家,拥有8个分厂)、龙泉村及龙泉集团公司、刘店村、南辛庄村及新亚集团公司;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及南街村集团公司、杜曲乡的北徐村及北徐集团公司、龙堂村及龙云集团公司;巩义县竹林村(现为竹林镇)。此外,还考察了一些村办学校、文化大院、卫生院、幼儿园、养老院等。调查组深入农田、车间、农户,先后访谈过40多名县、镇、村级领导、农民企业家、农户、村民和当地居民,还分别与数名带头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共xx大代表等)座谈。
调研活动结束后,课题组分析和总结调研材料,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以下六个方面内容的调研报告: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景;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思考;六、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一、基本运行情况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四、建议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xx】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调研情况概述
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
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8.04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18.9%。
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10907.3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6%;
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
四、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篇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就这项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思路。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管理人口上大的村管理近4千人、而小的村才不到1千人,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村通的道路硬化、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份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而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是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集体经济积累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社区)超过半数以上。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是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是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6.是产权不明晰,利用效率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主要原因
1.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临近县城近郊、集镇、景区景点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位于山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2.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稳定来源,除个别少数村有土地征用、旅游资源等收入,但随着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3.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县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是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1.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针对少数行政村规模与村干部配备拥肿不合理要进行精简缩身减少支出,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
2.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县、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和费用减免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贷款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工商、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税费实行减免和优惠。三是采取县局部门联动帮扶,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联乡、驻村”等活动,按照“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一定三年”的思路,由县直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切实可行的帮扶。
3.是要突破政策瓶颈限制。如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我县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和欠发达、近郊和偏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改造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做强做大古建民宿产业,妥善解决古建保护资金的压力,通过合法利用政策引导,置换村中闲置古民居产权归集体所有,对外统一招租,通过租赁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既保住了民居古建,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明确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是振兴贫困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牟定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助推牟定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牟定“三农”工作的新课题,是增强牟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决胜全面建成牟定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因此,牟定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一、认识两性
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随着牟定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对更多更好享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期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贫困村村级党组织不仅要“有人管事”,更要“有钱办事”。经济薄弱的村、尤其是贫困村往往容易诱发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有集体经济有实力,才能“有钱办事”,才能积极主动化解矛盾和问题。村党组织才能不断赢得党员、群众的信赖,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才有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对村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更对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起到带动作用。集体经济发展好的贫困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比较强,村域经济发展就比较好。当前,在全县极少数贫困村里,“村富民穷”、“村穷民富”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群众收入依然偏低。这就要求我们着眼“村强民富”,大力发展壮大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各类资本到贫困村投资创业,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增收致富拓宽渠道、提供支持。
二、探索实践
由于牟定县被云南省纳入全省率先脱贫摘帽的12个贫困县之一,云南省财政厅将牟定县纳入2016年全省3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之一,投入农村综合改革资金3500万元,以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为抓手,指导和帮助牟定县43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根本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确保牟定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一)抓规划,明目标。云南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牟定县农村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情况,指导编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展思路、创新发展等方式,多种模式搞活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围绕产业优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凤屯镇飒马场、戌街乡碗厂等13个村规划新建果蔬保鲜冷库7000立方米,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08亩,标准化生猪养殖场2个,黑山羊种羊繁殖场1个等,重点扶持发展牟定高原特色云南红梨、果蔬、花卉、生猪、肉羊等主导产业。二是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采取建设项目集中,形成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选择共和镇周山、戌街乡白沙等11个贫困村,因地制宜规划发展果蔬标准化种植大棚250亩,生猪、肉牛养殖场3个等,辐射带动全县43个贫困村解决“空壳村”问题。
(二)抓产业,提造血。2016年,牟定县将试点资金重点投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增收亮点突出的5个乡镇的10个村委会,每村投入补助资金100万元,重点发展果蔬、花卉、优质水果、野生食用菌、生猪养殖、黑山羊新品种扩繁等优势产业,形成品牌优势。通过对这些增收亮点突出村的重点扶持,将使10个村委会每年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940万元,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00人。对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有困难的贫困村,牟定县结合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摘帽”攻坚战,在全县选取了戌街乡伏龙基村委会、凤屯镇河节冲村委会、安乐乡直苴村委会等11个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村,财政投资1000万元,采取“区域项目整合,村级集体资产、收入共享”方式,着力解决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源无优势、产业无特色、发展无基础”的困境。选点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将对消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资源,促发展。牟定县扶优培强3个“龙头”村委会,打造10个亮点村委会,选点示范11个村委会,带动了43个薄弱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结合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五网”建设等项目,重点整合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扶贫开发和民族发展资金6900万元,以扶贫整乡和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异地搬迁安置、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持续推进村级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等发展条件,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激发村级经济发展活力。
(四)抓典型,带全局。通过村级“四位一体”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建立健全“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互助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探索出以成立农村居民公共管理服务专业合作社盘活集镇资源的“安乐乡猫街经验”,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凤屯镇飒马场经验”,以土地流转牵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公平做法”等一大批典型样本。
三、发展症结
牟定县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县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非常薄弱。
(一)资源禀赋缺。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牟定县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
(二)发展差距大。目前全县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是,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80%集中在城镇周边地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两极分化越来越显现。
(三)增收渠道窄。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不足。
(四)刚性支出多。近年来,随着民生的进一步改善,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村一级工作量显著增加,同时,各级对村级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村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公共财政投入很多是有比例的“以奖代补”,意味着村级组织干事越多、贴钱也越多。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行政运行费用负担沉重。村道路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清运、路灯照明等“村容整洁”方面,村里也需要投入长期后续资金。此外,由于财权与事权的严重不对称,村一级还要承担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等政府职能,征兵、计划生育、综治联防等社会事务管理也需要由村级落实部分资金,各条线的创建活动,也增加了村里的资金支出,各种误工报酬、办公开支等支出也在大幅上升。
(五)经营管理乱。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具体误区
集表现在:主观努力不够、思想认识跟不上,领导力量不足等。
(一)领导思想认识不高。主要是少数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特别是村一级领导片面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必要,也没办法,不同程度不同地存在“过时论”、“无需论”、“无路论”等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造成党委、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推动政策不足,资金投放有限,指导引导不够,社会合力不强,发展氛围不浓。
经营失败了,群众要埋怨,债务难化解,责任是自己的,不愿意去冒风险,思想上有压力和阻力。在机制体制上看也存在矛盾,难于有大的作为。
(三)发展经济信心不够。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缺资源、无资金,无路可走,信心不足。
(四)村级干部动力不足。主要是支“两委”干部动力不足。村支“两委”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力量。村经济合作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主体,无专门经管人员,大都是村两委班子人员兼任。自己要用主要精力发展自己,很难专注于发展经营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力不从心。同时,长期以来,各级对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有多、激励少,现实中往往出现短期行为。一些村干部只顾村级组织的日常开支,不管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经营管理经验不多。主要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经营经验缺乏。有些拥有一定经营性资产、经营性收入比较稳定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所作为。条件差的更是感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过程长、见效慢,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造血”与“输血”上选择了后者,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救了一时之急却难解长远之难。
(六)经济组织运行不全。在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大部分村把资金都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缺少资本积累,部分经济薄弱村连维持运转都有困难。同时,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不够健全、经济法人地位很难让市场认可,加上缺少有效抵押担保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很难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
五、补齐短板
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牟定实际,以建好一个班子、纠正两个倾向、注重三个着力、强化四个落实、坚持五个原则、推进八个转型为抓手,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充分发挥“领头雁”培训优势,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小组长、全体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进行专门培训,不断增强致富带富能力。加大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力度,切实发挥好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帮助所驻村理清思路、争取资源、拓宽路子,不断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转化提升步伐,真正做到“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
(二)纠正两个倾向。一是纠正账上有资金就算有集体经济的错误倾向。村集体经济是村里通过发展服务型产业、经营性产业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各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二是纠正个别村“两委”主干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由谋取个人利益,损害村集体发展的倾向。要防止部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借发展集体经济的名义,发展个人产业,造成集体资源的流失,阻碍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三个着力。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各级要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于民。一要着力管好。要成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村民理财小组,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状况晒在阳光下,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管好村集体每一分钱,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二要着力用好。要突出群众福祉,把集体经济收入花在刀刃上。要采取“各级财政支持一点、包扶单位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的方式,大力实施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三要着力做好。主要是做好“蛋糕”,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确保“村支两委”说话办事有底气、有力量,真正成为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四)强化四个落实。贫困村自然资源差、群众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必须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一要落实思想。针对全县贫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以及部分村干部不愿发展、不会发展、不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要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找准问题,研究思路、举措,引导基层干部破除“等、靠、要”思想,解决畏难情绪,树立敢闯、敢试的新观念,增强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二要落实规划。明确提出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结合每个贫困村实际,因地制宜,逐一制定规划。三要落实责任。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乡村党组织抓基层党建项目,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三级要签订责任状,分解目标任务。同时,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要建立绩酬相符的激励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四要落实典型。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选择一批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村,集中投放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总结提炼经验,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和明星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四坚持建管并重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既开源又节流、既能建得好又能管得好。五坚持遵守法律原则,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六)推进八个转型。牟定县发展集体经济要八个转型,结合牟定实际,一是转型产业带动。因村制宜、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兴办交易市场、专业合作社,协会,开展产、购、销、加工一条龙服务,拉长产业链条,将周围企业或产业优势转型为经济优势,增加集体收入。二是转型筑巢引凤。对人员密集地处交通要道、具有区位优势的村,采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出租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转型资源开发。对具有水面、林地、荒山、荒沟、荒地、等“三荒”资源的村,村集体通过自主创业、合作开发、公开发包、对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资产盘活。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认真核查闲置的校舍、厂房、工业用地等资产和征地补偿费、集体预留款、结余积累等闲置资金,通过承包、转租、拍卖、资产对换、年限抵债或理财、投资、入股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闲置资产利用率和资金的周转率,增加集体收入。五转型是股份经营。对集体资产、资金、土地、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相对集中的村,村集体选择项目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六是转型服务创收。村集体围绕群众生产生活,突出服务功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民间文艺团体、“一站式缴费”服务点及综合服务中心等,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委托代理、设施维护、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种微利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七是转型民俗旅游。对具有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条件、历史人文资源、农特产品优势的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和服务,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落,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红色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八是转型联合发展。对资源丰富、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边远山区村,实行产业集聚、人口集中、集约开发,鼓励村与村联合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共同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篇四】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新阶段对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找准我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市政协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要求,市政协开展了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调研。本次调研由市政协副主席松建华带队,伍绍江副主席参加,邀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组织部分州市政协委员,联合市人民政府、市委组织部、市农业科学技术局、市畜牧局、市生物创新办、市扶贫办等单位参加。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市的3个乡镇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深入到4个典型的村进行走访座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初显成效,在2016年,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财农〔2015〕197号)和《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6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通知》(云财农改〔2016〕5号)的要求,安排我市扶持资金1000万元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做好香格里拉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市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香格里拉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印发了《香格里拉市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在全市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乡村领导干部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把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来抓好抓实。2016年共计投入扶持资金1800万元(包括香格里拉市级各部门整合资金800万元),2017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共计投入2000万元(包括云南省级扶持资金1000万元和滇沪合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在各级共同努力下我市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11个乡镇62个村都有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做法:一是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全市62个行政村(社区)中,49个行政村(社区)有集体经济收益或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占79.03%,13个行政村(社区)无村级集体经济,占20.97%。以股份合作项目来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无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安排了2560万元的项目资金,发放了800万元的致富贷款。三是发展养殖业项目,采取“公司+党组织+农户”或“合作社+党组织+农户”的活动模式。四是通过发展壮大集体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等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总之在市委市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各乡镇共同努力下,我市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资金扶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为我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农民增收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但一些好的政策还停留在文件层面,缺乏有力的督查和切实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发展思路,没有一个明晰思路。通过调研座谈的情况来看,少数乡镇、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不善于想办法,找路子,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绝大多数的村干部基本没有思考,对上级拨付的扶持资金不知道如何利用。家底摸不清,不因地制宜,导致部分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小、散、乱局面。
(二)底子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后劲不足。集体资源现状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些由于地处山区,远离中心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较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我市还有部分“空壳村”的存在,另外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只能靠上级划拨经费来维持运转,同时也助长了“等、靠、要”等思想。
(三)困难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起步难。目前我市鼓励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优惠政策少。一直以来都是对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和支农惠民投入多,对村级集体经济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少,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指导。
(四)管理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由于农村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造成管理水平低,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村级组织对集体“三资”缺乏有效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二
内容提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减免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后,布尔津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乡(镇)村(社区)依托自有优势,围绕土地、林地、畜牧养殖、旅游服务、劳务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但在集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济、资源优势、科学经营、奖惩激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布尔津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得到了不断壮大。
一、发展的基本现状
据我们调查资料显示,截止xxxx年底,全县辖x乡x镇x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目前,万元。其中:村(社区)万元,集体地面积xxxxx亩收入xxx万元,集体林面积xxxx亩收入xxx.x万元,万元,集体畜xxxx头(只)收入xx.x万元,其他经营性收入xx.x万元。x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居委会中:x万元-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集体经济收入xx---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
二、呈现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从全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仍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亩,平均每村xxx.x亩;集体林xxxx亩,亩;草集草场xxxx亩.亩,总数收入xxx.x万元,占总收入的xx.x。特别是杜来提乡耕地面积大,各村预留机动地相对较多,周边宜农荒地也较广,在全县集体经济收入x个到十万元以上的村中,该乡就占了x个,其中最多的杜来提乡草原新村集体地xxxx亩,万元,集体林xxx亩,x万元。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集体所有,农户竟价承包经营办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依托集体资产优势,实行多种经营,仍然是乡、村级集体经济最普遍的经营方式。我县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这些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集体资产经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增加集体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统管的荒地、荒滩、林场、草场、养殖场(集体畜)、房屋等资源,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xxxx年全县各村集体畜xxxx头(只),万元。杜来提阿肯齐村集体林xxx亩,收入x.x万元。窝依莫克乡托洪台村水费收入x.x万元。禾木哈纳斯村房屋租赁一次性收入x.x万元。
(三)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按照“围绕旅游办基地,办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靠城、靠路、靠景点的优势,修建饭店、市场、出租门店等设施,围绕第三产业求发展,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由各乡镇村自主开发建设了“阳光沙滩”、阿合贡盖提民俗风情园、白桦林休闲园等xx多个旅游景点和配套服务网点,使乡村集体年增收xx多万元。例如,窝依莫克乡养殖示范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旅游沿线建起了“大药房”,一部分用作村办公室,一部分用于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xxxx元。
(四)依托资源优势,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村集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新点子壮大集体经济。例如,托洪台村积极兴办农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托洪台湖股份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获利的“双赢”效果。窝依莫克村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把村办公室的临街处全部建成了门面房,增强了集体经济。
(五)依托帮扶共建,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下联动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滚动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制度,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并选派了xx个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县直部门滚动帮扶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在圆满完成第一轮帮扶目标任务的基础上,xxxx年又启动了第二轮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xx万,为x个重点帮扶村购买了xxx只生产母畜、新建了村级办公阵地及配套设施、安装了有线电视等。针对部分村资源匮乏、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采取强乡帮弱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扶持“后进”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杜来提乡采取牧业村给农业村借畜、农业村给牧业提供草料的方式,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格孜托别乡通过给村集体借畜、划拔集体畜的方式,确保了“空壳村”不出现反弹。
三、当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虽然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从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经济大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收渠道不宽,年全县农村(社区)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xx.x万元,万元。
全县年收入超过xx万元的村只有x个,超过xx万元的只有x个。而一些地处偏远,而又无资源优势的村,年经营性收入只有x万元,可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干部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尽管目前乡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较底,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发展需求出发寻找路子,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基层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很小。加之县、乡两级对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乡村的集体经济扶持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二是一些乡、部分村的发展思路不清,缺乏长远规划,增收路子窄,发展点子少,短期行为多,滚动发展慢。
(二)主要原因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县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只能靠机动地获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县、乡、村三级联动,各级领导及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积极培育和扩大集体财源,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扩大乡村集体生产资料规模。
各乡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也可以发展第三产业,购置农业机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
第一、抓住农区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农牧区的载畜潜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禽养殖规模。
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乡(镇)村的内在潜力,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群的数量。
另一方面,把扶贫项目购进的牲畜作为乡集体扶贫基础畜,无偿转借分配到各重点贫困村,由村集体负责承包经营。每轮帮扶任务完成后,基础畜如数返还乡集体,形成“牲畜轮借,帮扶轮茬”的滚动发展机制,在滚动发展中增加集体的生产资料。通过x-x年的发展,使每个村集体畜达到xxx头(只)以上,有条件的村达到xxx头(只)以上。
第二、结合退耕还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在保证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稳步增加集体林面积。
借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资金,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开展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除将不宜耕种的土地还林还草外,把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一起纳入了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国家和集体出资,农民出力的方式大幅度增加集体林面积,在农民受益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种植业扶贫项目主要以低产田改造、发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为主。万亩,万亩。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实现低产田改造,扩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建设。
第三、积极利用喀纳斯旅游资源优势,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谋求一席之地。引导乡镇立足本地优势,在全县旅游开发的大框架、大规划下,积极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方面创收,增加集体收入。如禾木喀纳斯乡、冲乎尔乡、窝依莫克乡、布尔津镇都可以借助旅游的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三)明确奖惩,加强激励,督促乡(镇)村、帮扶单位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合力。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一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乡(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职责,按照百分制量化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每年把各乡(镇)、帮扶单位、下派干部落实责任状情况与乡村综合评比、帮扶单位评优定等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和单位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党政“一把手”、下派干部,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与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一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那种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工作机制。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的代言人,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代表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特殊群众,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通过引导和制定激励措施来实现。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县制定并实行了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把村干部工资划分为基础工资、奖金和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奖金部分由各乡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的集体收入状况和每年年终考核情况确定。在此基础上,按照集体经济依靠自我投入和滚动发展增收的部分核定一定比例作为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发放给村干部。
(四)加强监管,科学经营,引导乡村集体经济步入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加大对乡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每年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乡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专项审核,乡(镇)负责组织人员对各村进行一次审核,全面排查掌握各乡(镇)村集体资产的数额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摸清各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强化村账乡管制度,建立乡、村集体资产专门台帐,定期进行登记更新。
二是完善乡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对现有集体耕地和集体畜,坚持扶优扶强的承包方向,结合养殖示范区、种养示范户建设工作,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发包,确保规模经营。发包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根据集体资产安全运营的需要,明确规定经营能力、赔偿损失能力等承包条件,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发包。对大规模承包经营集体资产的,预收部分承包费或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所有承包行为必须签定书面承包合同,并经过公证部门的依法公证后,才能承包。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五个”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中通盘谋划,实行“五个”结合:一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三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
四是发展与管理相结合。五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对经济落后村的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局面。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三
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在省站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宗旨,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己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为目的,从增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查处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有效的保障和防止了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和流失浪费,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区六县一区1529个行政村、9136个合作社共计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止二00八年底已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行政村151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9.2%;实现村级会计电算化的村数14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4%。市、县(区)、乡(镇)三级已成立审计机构116个,配备专职审计人员146名,其中:持证人员18名。
一年来,我市上下共抽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9个审计组,对全市10565个会计核算单位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以及农村土地征占补偿费、支农惠农补贴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详细的内审外调工作。审计资金总额106707万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资金434.2万元,追回贪w挪用资金120.9万元。查处追究任期届满和离任村社干部责任38人,收回各类违规违纪资金11.10万元,结算移交离任村社干部经济手续223人(次)。
二、具体工作
(一)财务审计不留死角
二00八年我市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在强化财务混乱村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乡镇自查自审、县区就地复审、市站以县区为单位集中送达核审”办法,计划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实际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累计审计资金60431万元。审计核实全市村社集体固定资产34007.2万元,较上年净增128.72万元;负债总额17506.5万元,较上年减少10021.58万元;所有者权益42942.5万元,较上年净增7418.84万元。查处违纪未违规单位348个会计核算单位,清理出不合理开支730笔183万元,不规范条据123张,金额98万元,未入账资金114笔10.8万元,现金白条顶库131张49万元。对于审计出的问题,工作组进行了及时处理,对一些记账出现的差错进行了纠正;对部分不合理开支进行了账务注销,票据退还有关当事人员不作报销;对一些不规范条据,及时督促有关人员规范手续;对收入没有入账的重新作了入账处理。
(二)专项审计逐年拓展
1、粮食生产直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2008年中央、省财政拨付我市粮食直补资金252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513万元,两项合计全市农民人均98.92元。分别为崆峒区451万元、3104万元,泾川县339万元、2561万元,灵台县459万元、2687万元,崇信县125万元、991万元,华亭县175万元、1373万元,庄浪县435万元、2493万元,静宁县538万元、3304万元。为了补贴公平合理,全市各县区均以20核产定税面积和常产为依据,分解到乡、计算到户,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各乡(镇)资金核算中心粮食补贴专户。各乡(镇)信用社给每个农户办理存折,由乡(镇)政府、资金中心、信用社共同监督,在各村社设点集中发放存折,农户凭身份证、印章领取存折,然后再到信用社取款。从审计监督情况看,全部兑现到42.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
2、退耕还林补贴。从20开始,退耕还林补助由粮、款并用改为全部发放现金,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由所在地信用社采取存折直接发放,由退耕农户直接领取。今年我市拨付20农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682万元,其中:粮食补助20722万元,现金补助2960万元,全部兑现到29.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受益农户人均收入191.30元。
3、良种补贴。2008年国家安排我市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试验示范面积147万亩,亩均补贴标准10元,共计1470万元。其中:崆峒区25万亩、250万元,泾川县250万亩、250万元,灵台县250万亩、250万元,崇信县8万亩、80万元,华亭县9万亩、90万元,庄浪县25万亩、250万元,静宁县30万亩、300万元。经审计,各县区均严格按示范区农户播种面积核发购种卡、农户凭卡在良种专卖点低价购买良种、种子专卖部门再凭卡与财政部门核兑资金规定落实到农户、地块,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元、泾川县60万元、灵台县100万元、华亭县30万元、静宁县150万元。其补贴内容和对象为以农户购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作业机械为主,兼顾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作业机械;补贴标准为大型农机具买价的10%——30%。受益农户9.77万户,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5、“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二00八年我市“一事一议”筹资涉及33个乡(镇)586个个行政村72.4万人,筹资总额679.27万元,人均筹资9.40元;筹劳涉及29个乡(镇)554个行政村50万人,筹劳总数191.2万标准工日,劳均3.8个标准工日,其中收集以资代劳资金589.69万元。从审计情况看,各村级组织都能严格履行农民筹资筹劳项目、数额和事项议事、审批、备案等程序,实行“报审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制”,没有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户下达任务和强行以资代劳现象发生。
6、村级财政补助。二00八年全市各乡镇农经站收到各级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2195.4万元,村均1.44万元;村内开支2118.95万元,其中:干部报酬1655万元、办公费用351万元、五保户供养98.5万元、其他支出14.45万元;所有支付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因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欠发展,低收入村及“空壳”村较多、尚有521个行政村正常运转相当困难。
7、征地补偿费。二00八年全市未发生新的农地征占事项,但收回历年补偿费54.44万元,兑付历年应兑付农户土地补偿费1220.76万元、安置补偿费67.59万元;年末集体土地补偿费账户余额3724.02万元。账务记载清晰、支付手续齐全。
8、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审计。二00八年我们对全市223个任期届满或离任村,414名村社干部进行了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查处违法违纪干部49名、违法违纪4.5万元,追究经济责任38人,建议当党政部门谈话戒勉15人。提出审计建议书1200份,目前已全部采纳。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四
为加快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我局根据《关于开展贵州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有关事宜的通知》(黔财农发〔2016〕74号)文件精神,联系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安排各开发县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
1.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根据调研资料显示,六枝特区木岗镇、岩脚镇、平寨镇50个行政村中,有集体经济村个数45个,无集体经济村的个数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共1811.0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中,一万元以下的村数0个,一至百万元的村数41个,百至千万元的村数9个,千万元以上的村数0个,亿元以上的村数0个。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主要是征地收入提留,经营收入,政府拨入;主要支出主要是公共基础设施支出,群众困难补助及其他;集体经济经营的主要模式是组建互助基金和存放在金融机构。
2.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偏少。平寨镇、木岗镇、岩脚镇50个行政村中,有41个行政村的收入都是一至一百万元,只有9个行政村的收入是百至千万元,发展极不平衡,村级收入偏低。
(2)从调查的过程中得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较好的村,依靠工业园区,通过土地承包,租赁经营的方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自然资源有限的开发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进一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
(3)对上级政策补助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政府的拨入,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产生了“等、靠、要”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大部分村所报村集体经济收入与当年实际收入相差甚远的虚假情况。
(4)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实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确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征用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确分文不留。
(5)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委主要领导文化年龄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多数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更谈不上魄力和胆略。
(6)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征地收入提留和政府拨入,很少有村级经营收入和集体资产入股分红。集体经济的经营模式大都是存放在金融机构和组建互助基金发展后劲不足,依靠政府的思想严重。
1.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盘县民主镇大厂荫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709户,总人口2149人;村组干部17人,党员44人。耕地面积为5000亩,天然草场3000亩,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该村传统农作物种植主要是玉米、小麦、大豆、油菜、土豆等;经济作物种植有茶叶、烤烟、核桃、板粟、葵花、水果等。有黑山羊养殖基地一个,饲养能繁母羊532只,存栏930只;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有茶叶基地3000亩。2013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为5000元。
2.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两缺”(缺资金、缺人才)、“一差”(农村基础设施差)和“两制约”(土地政策制约、规划制约)。
(1)该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村集体资产租赁,只有几百上千元收入;农户土地流转协调费因区位和配套服务的限制也只有100元/亩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固定的微薄收入很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种植生产有特色的村组因道路、引水等基础设施太差,交通不便,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并且很难引进农产品加工、销售、种植企业。村级有限的收入很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基础设施不配套,成了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必要启动资金。一些村组在种植、养殖或其他副业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也在抓紧筹建农民自身的合作经济组织,但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
(4)土地征占带来的土地流转收益减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一定的收益,但大部土地被城镇规划或工业占地征用后,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收益呈逐年减少趋势。
(5)农业产业发展种植、养殖周期时间较长,农户在短时间难以获得收益,难以维持经营周转。
(6)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村集体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在发展思路上难以形成一致决定,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现代管理理念,外出培训机会太少,思想不开放,创新意识不足。
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农村集体化运动中诞生的,伴随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级组织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履行。
因此,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二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水果蔬菜基地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三要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整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二是增加存款收益。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与开户银行通过协议存款形式,适当上浮集体货币资产利率。也可采取适度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或与经营稳定、信誉度高的资信企业融资获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收益。三是开发“四荒”资源。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村集体统一牵头,招商引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区直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鼓励结对帮扶。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区直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万户行”、“创先争优”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深入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五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杭州市网络经济发展现状,从政府服务监管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措施,促进我市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杭州网络经济行政服务监管部门,组建了网络经济调研组,从20xx年4月份开始,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杭州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网络经济,可以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网络经济是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大力支持和发展网络经济,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在20xx年至20xx年四年间,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工业企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多项政策,大力推进了杭州市经济、社会信息化基础建设,扶持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杭州市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信息化硬件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20xx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纲要(-20xx年)》和《关于促进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首次直接针对杭州的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了稳定和具有阶段性、科学性的政策规划。20xx年以后,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大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和《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等,提出了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目标,并采用直接财政补助、优化服务、设立企业荣誉等手段和方式,促进和引导企业应用电子商务。20xx年9月,杭州市建立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据了解已为15000多户企业提供了财政资金补助,共发放专项补助资金3700多万元。20xx年8月,杭州?v康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被杭州市政府授予“20xx年度杭州市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的称号,并进行了资金奖励和广泛宣传。数年以来,杭州市出台的诸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点面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杭州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繁荣。
杭州市的网络经济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发展环境优越。杭州拥有一批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it产业人才济济;杭州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社会需求旺盛,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杭州市政府深入实施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进企业、网商培训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又为杭州市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20xx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互联网经济激励、扶持措施,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企业融资方面的财政奖励、资助资金达3亿元以上。二是聚集优势明显。杭州拥有以“中国化工网”、“中国钢铁网”等为首的众多行业性电子商务网站,在20xx年,在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有31户杭州企业入选。全国3000多家领域电子商务平台中,1/6落户于杭州,位居全国第一。20xx年,淘宝网以2083亿元的交易额占据了全国c2c交易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是模式创新突出。近年来,以移动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经济模式在杭州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期望能通过反馈消费者数据给中上游制造业,让他们生产出更好、更适合市场的产品。20xx年6月,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杭州市宣布将要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力争到将物联网产业培育成千亿元产业。
二、杭州网络经济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和问卷的形式,对杭州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进行调查。调研组成员与阿里巴巴、淘宝网、博库书城、老板集团等33户参与网络经济的典型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召开了2次网商代表座谈会。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了1000份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4份,并对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登记数据、经营型网站备案数据及经营情况信息进行了分析。经由上述几种手段分析显示,杭州网络经济的基本状况为:
(一)网络经济产业分布:
全市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涉网企业”,指依托网络发布产品相关信息或从事网上交易的企业。)42288户,有效网址65328个。涉网企业占全地区188664户企业总数的22.4%,其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为25336户,占所有涉网企业的59.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为16566户,占39.17%;第一产业企业数量为386户,仅占0.92%。
全市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涉网个体工商户”,指依托网络发布产品相关信息或从事网上交易的个体工商户。)1729户,占全地区290979户个体工商户总数的0.594%。
全市涉网企业注册资本共有349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注册资本总额最高,达到2266.63亿元,第二产业注册资本总额为1188.92亿元,第一产业注册资本为38.45亿元。
(二)网络经济行业分布:
全市42288户涉网企业中,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是涉网企业的主体。数量位居第一的是“制造业”,有15224户,占全部涉网企业的36.00%,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078.89亿元;数量位居第二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有13151户,占31.10%,其注册资本总额为516.99亿元。
(三)网络经济交易模式分布: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直接通过网络交易的主体15916户,其中企业15800户,个体工商户116户。从交易模式看,大多数网络交易的主体同时开展b2b和b2c交易,共有11057户,占总数的69.48%;只进行b2b交易和b2c交易的企业分别位居二、三位,为3160户和1580户;只进行c2c交易的主体相对较少,为118户,其中116户为个体工商户,2户为网络交易平台举办方企业;同时有b2b、b2c、c2c交易的企业是网络交易平台举办方企业,为1户。
(四)涉网企业规模分布:
全市涉网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有32930户,占涉网内资企业的80.75%,其中注册资本在50-100万元的涉网内资企业最多,达到14665户,其次为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涉网内资企业有9815户,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涉网内资企业有8450户。
全市涉网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下的有1098户,占全部涉网外资企业的77.11%;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下的涉网外资企业数为549户,50-1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71户,100-5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位378户,500-10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48户,1000万-1亿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67户,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涉网外资企业为11户。
(五)涉网企业地区分布:
从涉网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全市共有5个行政区内的涉网企业数在4000户以上,3个行政区内的涉网企业数在500户以下。萧山地区涉网企业数最多,达到6706户,占全市涉网企业的15.86%;拱墅区涉网企业数为5745户、占13.59%,西湖区涉网企业数为4936户、占11.67%。
(六)网络交易平台总体情况:
全市共有网络交易平台23个,主要分布在以下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其中只提供b2b交易的平台9个,只提供b2c交易的平台2个,只提供c2c交易的平台2个,同时提供b2b、b2c交易的平台9个,同时提供b2b、b2c、c2c交易的平台1个。
20xx年度,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生交易笔数共有150504.5451万笔,交易金额为2101.35893亿元,其中只提供c2c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最多,达到150000.08万笔,交易金额为2083.05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139元;交易笔数位居第二的是同时提供b2b、b2c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为475.5万笔,交易金额为4.8415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102元;交易笔数位居第三的是只提供b2b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为20.55万笔,交易金额为13.47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6553元。
(七)企业关注问题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情况来看,受访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政府服务、政府监管、信用建设、自身经营等几个方面。
1.政府服务。有30%(143户)企业关注政府服务,他们主要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推出更多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推出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开展并完善行政指导等工作。有9.3%(45户)企业关注资金支持性问题,希望政府能为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有8.5%(41户)企业关注信息共享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完善政务公开,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和信用信息向公众开放查询,提供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资信认证平台,以促进网络经济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政府监管。有35.1%(170户)企业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规,加快自身信息化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监管工作机制。细化分析之,被调查企业主要关心政府监管网络经济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市场准入监管,包括主体准入和商品准入。被调查企业基本认可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各类企业和个人应当进行实名认证,并在经营性网站上开展“网上亮照”,公开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和个人实名认证信息,确认交易主体的合法身份和资格资质,以降低交易过程中信息不确定的风险。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表达了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带来管理手续繁多、产生管理费用和对网店进行征税等问题。商品准入方面则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对网上经营的商品进行经营资格、产品质量等进行审查。二是开展经营行为监管,主要是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打击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宣传、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的力度,净化网络经济竞争环境,推进网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信用建设。有16.7%(81户)企业关注网络经济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包括消费维权、市场规范性、企业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在消费维权方面,企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培养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完善异地消费维权体系,加强对商家售后服务的监管。在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反馈意见主要着眼于企业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和行业自律方面,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引导工作,开展企业间培训、交流,建立行业诚信自律体系等。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六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3 篇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 1 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乡西北边,属半农半牧村,距县城 50 公里,地处打更沟草地和乡交界处,属丘状高原山地和草甸地形,平均海拔 3060 米,为典型高原寒带湿润气候。全村耕地面积2676 亩,林地面积 10708 亩,草地面积 38799 亩。人口 842人,户数 160 户。党员 19 人,其中:女党员 3 名,占党员总数的 15%,党员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 6 名,党员平均年龄 46 岁,年龄在 45 岁以下的党员 6 名。入党积极分子 2人。
二、发展现状 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现已成立运行的乡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油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雏形成立于2009 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乡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该村于 2011 年正式成立了村高原优质油菜种植加工合作社,并于 2012 年建成了榨油厂。2012年,合作社通过加工销售菜籽油,使村民的每斤油菜籽售价提高了 0.8 元,有效增加了油菜种植户的经济收入。2013 年,乡、村两级又向上争取资金,对榨油厂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经过四年的运营完善,本社现已拥有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并成功申请注册菜籽油的商标。专业合作社运作按照合作社章程通过收取会费、管理费、争取国家和社会赞助,合作社财务管理依章程进行,受各社员监督。目前合作社主要由村村长索科为主要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会计协助其工作。通过对油菜籽的改良,对菜油的加工及包装的改进,现在村的菜籽油销量非常可观。据统计,目前,该村每亩可收油菜籽 260 斤,2015 年共种植 1478 亩,油菜总产量近38.428万斤,以 100 斤油菜籽可榨 30 斤菜籽油计算,全村可榨油11.53 万斤,按照 2012 年每斤 18 元的市价出售,今年全村菜籽油收入可达 207.51 多万元。
打好了第一战。村村两委会认真作好科学种植宣传和技术指导,在压榨、加工及品牌包装上进一步完善改进,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进行宣传。
油菜加工厂的利用率,不断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我村农牧民经济收入,将我村打造成全乡甚至全县的油菜示范基地。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 2 篇 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基层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对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发展是我经常思考的课题。根据街道人大工委的安排,我就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从了解掌握全街道 12 个村居社区的总体情况、下村与村居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街道共有 12 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约 4.6 万。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
从调查情况看,一是街道 12 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有固定年收入的情况为:年收入 0 万元以下 2 个占 22.2%、年收入 5 万元以下 2 个占22.2%、年收入 20 万元以下 2 个占 22.2%、年收入 30 万元以下 2 个占 22.2%,年收入 100 万元以上 1 个 11.1%。所有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征地及青苗补偿、固定资产租赁和山林地租赁等。二是村居委会之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区域位置、管辖面积多少、村干部人员配置及相应的工资报酬等。
区域位置靠近城区所在地的村优势明显;管辖面积大的村管理近3平方公里、而小的村才不到 1平方公里,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 5-10 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 3 到 4 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 1 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各项政策展板宣传、基础设施修缮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分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街道负债村与百万元村并存,靠土地征收补偿和固定资产补偿的畴口居委会集体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而茅家岭村、车头村的村级集体不但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民各类惠民性补贴而到处举债,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地处棚改区域的村能通过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没有棚改的村虽有集体资产、水库鱼塘租赁等收入源,但是普遍存在着租期过长,约定租金还是 90年代的市场价格,与当前租赁市场价差距极大,产生的收入无法让村集体更好的运转,且秀美乡村建设、办公楼建设、村庄日常维护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村集体只能依靠贷款、政策扶持等手段维持,缺乏有效解决困境的途径。
3、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分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分村单纯依靠征地拆迁补偿款,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完成,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到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和较为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的村集体经济均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实施区征地拆迁项目、无村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的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
2、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配齐配强班子。通过群众推举、公推民选、组织下派等多种形式,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的人选进班子。注重从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加强干部培训。采取办班、上党课、以会代训、参观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干部思想观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增强村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恒心和本领。
2、坚持因村制宜,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一是要盘活土地资源。四吉居、塔水、车头等村可以依法开发经营好村级集体留用地,进一步整合土地资源,积极争取预留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对于有留用地的村,在土地开发经营上做到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确保效益最大化。二是要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畴口、汪家园、同心、解放等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是依托重点项目开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周田、茅家岭村等村开展征地拆迁工作时,给村集体保留部分土地和工作经济,用于建设停车场或以土地入股门面、楼房等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
民主管理制度决策;固定资产增添按金额大小实行不同层次的集体决策;对破旧损坏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办齐报废手续。二是要健全村级经济收入管理制度。对于群众最为关心的土地征用费、拆迁费实行专项核算、专项管理。对各类经济收入的管理,通过财务会计核算,不准坐支,严禁私设小金库,一经发现按违反财经纪律严肃处理。三是要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要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定期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通报,在公开栏公布,并分别上报街道备案。
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 3 篇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章岳定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区农业局、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以及转塘、留下、三墩、双浦等镇街和近20 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2009 年开始连续 8 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1.36 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16 年安排资金 856 万元支持 11 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2011 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15 年对龙坞茶镇 10 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2016 年又启动周浦片 5 个村、三墩镇 2 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周浦、袁浦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三阳等 7 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三墩、双浦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 2.52 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双浦、三墩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西湖大学、云谷产业园、云谷国际公学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山联村和双桥村,铜鉴湖景区打造和双浦新区建设将覆盖铜鉴湖村、浦塘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部分村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收支难以平衡;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 10 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 2017 年全区 36 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2016 年有所降低,约为 5507 万元,但总支出较 2016 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 9839 万元,预计将有 33 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 4332.4 万元,其中 21 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二)村级集体组织造血功能相对不足,收入来源单一。一是政策因素对村集体收入影响较大。房屋、土地租赁收入普遍为各村集体的主要收入。但随着近年来土地、规划等政策的调整与收紧,原先部分村打擦边球搞违建提高集体收入的行为难以为继,部分村集体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甚至出现负债难还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行。二是保值增值缺乏有效途径。大部分村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的能力不足,自我营收能力较弱;有些村有资金却因缺乏有效投资的渠道和方向,难以实现资金向资产的转变。三是项目落地较为困难。根据《杭州市区村级留用地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村集体可预支 15 亩留用地指标,但该指标绝大部分村都未能落地;双浦地区被划为杭州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三)村级集体组织刚性支出逐年增加,村级运行压力
增大。一是村级日常支出负担加重。村集体经济除承担村组织的管理运转费用外,还需要承担本村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和公益福利事业的供给,各项开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部分村因账上无钱导致村干部工资长期无法发放的情况。2016 年 36 个村总支出较 2015 年增长约 10.1%,预计 2017年较 2016 年增长 11.3%。二是长效管理支出大大增加。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庄环境面貌大大改善,而需要开支的公益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路灯电费等费用也大幅度上涨。据了解,转塘外桐坞村的长效管理费用支出从风情小镇打造以前的每年 41.5 万元上升到 2016 年的 156 万元,是原来的 3.7 倍;三墩 2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 24 万方,公共绿化面积 25 万方,庭院河道绿化 35.5 万方,路灯 1746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 38 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2016 年共有25 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 7972.2 万元、村均 318.8 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 1000 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 50 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 50 万元。
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三、对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
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五)加强基层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 一要强班子。加强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调研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
较多困境。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年收入、积累存量“双破零”,其中年收入1-1000元的村47个、占14.6%,1001-10000元的村190个、占58.8%,10001-20000元的村36个、占11.1%,2万元以上的仅有50个,占总村数的15.5%;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二是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推行“三变改革促动型”发展模式。以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房屋、场地、设备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摸清理,并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把11513亩村集体可经营性耕地、8927亩四荒地等资产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并将10907.3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和300万元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金、169.9万元农民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年底分别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不低于股金的8%、6%和1.5%进行分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已实现123个村集体收益114.6万元,平均每村0.93万元,带动1042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0.09万元以上,15454户群众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如八里铺镇沿川子村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采取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入股模式,估算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三是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分类引导有集体资产的村对现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已经盘活的持续扩大规模,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新添镇崖湾村,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利用50亩蔬菜综合营销市场,村集体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仓储费中获得收益15万元;同时,崖湾村利用3355平米村级集体办公用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0.4万元,目前该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存量17万余元。再比如,洮阳镇南街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辐射南部乡镇的南苑蔬菜、水果、鲜肉综合批发市场,通过收取承包费、铺面出租费,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8.04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18.9%。
四是以整合产业资金为渠道,推行“产业资金撬动型”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保等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财政奖补资金的形式投入具有法人资格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一定的股金投入标准和股权收益标准,实施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康家集乡汤家川村有效整合2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入股会成购销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出以种植紫斑牡丹为主的花卉产业,每年通过股息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全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4212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产业扶贫,带动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28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对年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31个2018年拟脱贫村,每村安排互助资金25万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照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村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10907.3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村级党组织组织领导不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乏力。受市场经济、村干部待遇等影响,大多懂经济、有闯劲的人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市场头脑和经营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村干部1027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有475人、116人,占比分别为46%、11%;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6%;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四)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尽管政府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要是受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有能力但无集体观念和认识落后的农村能人在思想上绝对地、片面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看不到或无视集体经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往往只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认识不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内外联动,多方式多路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跳出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向内夯实基础、凝聚力量,向外寻求合作、打造特色。统一经营,整合各方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按照县乡村三个层级,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和限制,大力推行平长扶贫模式(新添镇梁家村、潘家坡村、驹山村将120万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统一入股到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联旅游模式(由双联村、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联合,整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狄道乡韵”建设项目,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实现分红)、车刘家产业基地模式(由优秀人才曹佰平建成兴旺牡丹园基地,以旅游产品、饮食等多种经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沿川子村办企业模式(村党组织领办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等发展模式,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社会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一村一品,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坚持立体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挖潜增收相结合、一村一品与多元发展相结合、做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村级自主发展与县乡统筹指导相结合,依托蔬菜、花卉、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清洁能源、农机、旅游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村,在产业发展中形成比较优势,着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下功夫开阔广大村民眼界,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更具体更全面更鲜活的认知,从而使广大村民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前景,点燃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其它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和具体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到我县举办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与运营讲座;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三)招商进村、实体带动,尽快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招贤进村、招商进村”计划,积极营造投资置业、振兴乡村的良好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空间,带动形成一大批有实力、有组织、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体,不断激励和引导村级班子发挥经营实体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和农民合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在全县已经形成一批招商进村、实体带动的先进典型。比如,沿川子村作为贫困村,通过引进环保企业、环保理念,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清洁能源利用+营销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发展模式的新路子;双联村与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合作,建设“狄道乡韵”,已经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完善政策,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一要制定、完善助农产业政策,构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等农业产业财政,着力吸引更多的有实力、有成功模式的涉农、涉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企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业发展项目,从而较好较快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完善“回乡创业”政策,为吸引有意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搭建绿色通道。制定有效措施,对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小微企业,严格按照《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初创企业免费政策,加大力度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企业补助,进一步吸引临洮籍乃至整个甘肃籍“在外地创业”人士回乡创业,投身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建立返乡创业者跟进服务制度,为他们参与和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绿色通道。三要多种培训形式并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着眼提升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依托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经常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致富能人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论坛等方式,解放思想,转变落后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光伏扶贫项目资金,加快落地农村“三变”改革、村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有效整合村集体现有存量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折股量化的形式,投入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承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股份合作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激励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来源渠道通畅、资金运行安全高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五要共享发展成果,完善村级集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分配体系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一定盈利后,可提取股份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份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房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五)舆论先行,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既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也离不开舆论宣传和氛围的营造。要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整体趋势、目的、意义、方法、路径以及各种配套政策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为我县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寻找和宣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成功模式、创业故事,为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树立标杆,从而有力的引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要广泛寻找和甄选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挖掘他们的故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八
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我国农村集体化运动中诞生的,伴随农村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农村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级组织的组织功能,该办的事办不了,所承担的公共职能无法履行。
因此,面对新形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现实所迫、发展所需,既势在必行、又大有可为,妥善解决好眼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刻不容缓:
一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人才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等有利条件,在发展二、三产业上走出新路子。一是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集体投资办市场、商场,以场生财。二是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
二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要开发好。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二要管理好。改造好、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针对“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返租倒包,把农户的责任山以及长期失管荒芜的山地,通过规划,向农民返租,统一开发后重新承包给农户经营,获得发包收入。二是合股经营,通过水果蔬菜基地等项目开发,村与农户或投资公司按一定比例合股开发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重视科技投入和产品营销,发展优良品种,开展产业化经营,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三要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
一是整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的办公楼、厂房、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二是增加存款收益。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与开户银行通过协议存款形式,适当上浮集体货币资产利率。也可采取适度购买国债等有价证券,或与经营稳定、信誉度高的资信企业融资获息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加资金收益。三是开发“四荒”资源。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可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也可由村集体统一牵头,招商引资或联合农户参股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
三、要落实政策,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林业、水利等区直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鼓励结对帮扶。加大部门帮扶力度。区直部门要结合“千名干部万户行”、“创先争优”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对联系村发展集体经济进行结对帮扶,指导、扶持其盘活集体资产。深入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四、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发展活力。
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十九
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在省站的精心指导和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宗旨,管好用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己任,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为目的,从增强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查处了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违规违纪问题,有效的保障和防止了集体“三资”保本增值和流失浪费,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和有关部门的肯定。现将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辖区六县一区1529个行政村、9136个合作社共计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止二00八年底已实行会计委托代理的行政村1517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9.2%;实现村级会计电算化的村数14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4%。市、县(区)、乡(镇)三级已成立审计机构116个,配备专职审计人员146名,其中:持证人员18名。
一年来,我市上下共抽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39个审计组,对全市10565个会计核算单位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财务收支、债权债务以及农村土地征占补偿费、支农惠农补贴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详细的内审外调工作。审计资金总额106707万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资金434.2万元,追回贪污挪用资金120.9万元。查处追究任期届满和离任村社干部责任38人,收回各类违规违纪资金11.10万元,结算移交离任村社干部经济手续223人(次)。
二、具体工作
(一)财务审计不留死角
二00八年我市村级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在强化财务混乱村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乡镇自查自审、县区就地复审、市站以县区为单位集中送达核审”办法,计划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实际审计1529个行政村10665个会计核算单位,累计审计资金60431万元。审计核实全市村社集体固定资产34007.2万元,较上年净增128.72万元;负债总额17506.5万元,较上年减少10021.58万元;所有者权益42942.5万元,较上年净增7418.84万元。查处违纪未违规单位348个会计核算单位,清理出不合理开支730笔183万元,不规范条据123张,金额98万元,未入账资金114笔10.8万元,现金白条顶库131张49万元。对于审计出的问题,工作组进行了及时处理,对一些记账出现的差错进行了纠正;对部分不合理开支进行了账务注销,票据退还有关当事人员不作报销;对一些不规范条据,及时督促有关人员规范手续;对收入没有入账的重新作了入账处理。
(二)专项审计逐年拓展
1、粮食生产直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
中央、省财政拨付我市粮食直补资金2522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6513万元,两项合计全市农民人均98.92元。分别为崆峒区451万元、3104万元,泾川县339万元、2561万元,灵台县459万元、2687万元,崇信县125万元、991万元,华亭县175万元、1373万元,庄浪县435万元、2493万元,静宁县538万元、3304万元。为了补贴公平合理,全市各县区均以核产定税面积和常产为依据,分解到乡、计算到户,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各乡(镇)资金核算中心粮食补贴专户。各乡(镇)信用社给每个农户办理存折,由乡(镇)政府、资金中心、信用社共同监督,在各村社设点集中发放存折,农户凭身份证、印章领取存折,然后再到信用社取款。从审计监督情况看,全部兑现到42.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
2、退耕还林补贴。
从开始,退耕还林补助由粮、款并用改为全部发放现金,补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由所在地信用社采取存折直接发放,由退耕农户直接领取。今年我市拨付农户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3682万元,其中:粮食补助20722万元,现金补助2960万元,全部兑现到29.4户农民手中,兑付率100%,受益农户人均收入191.30元。
3、良种补贴。
20国家安排我市实施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试验示范面积147万亩,亩均补贴标准10元,共计1470万元。其中:崆峒区25万亩、250万元,泾川县250万亩、250万元,灵台县250万亩、250万元,崇信县8万亩、80万元,华亭县9万亩、90万元,庄浪县25万亩、250万元,静宁县30万亩、300万元。经审计,各县区均严格按示范区农户播种面积核发购种卡、农户凭卡在良种专卖点低价购买良种、种子专卖部门再凭卡与财政部门核兑资金规定落实到农户、地块,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4、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年国家安排我市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专项400万元,其中:崆峒区60万元、泾川县60万元、灵台县100万元、华亭县30万元、静宁县150万元。其补贴内容和对象为以农户购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作业机械为主,兼顾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作业机械;补贴标准为大型农机具买价的10%——30%。受益农户9.77万户,未发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5、“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二00八年我市“一
事一议”筹资涉及33个乡(镇)586个个行政村72.4万人,筹资总额679.27万元,人均筹资9.40元;筹劳涉及29个乡(镇)554个行政村50万人,筹劳总数191.2万标准工日,劳均3.8个标准工日,其中收集以资代劳资金589.69万元。从审计情况看,各村级组织都能严格履行农民筹资筹劳项目、数额和事项议事、审批、备案等程序,实行“报审制”和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制”,没有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户下达任务和强行以资代劳现象发生。
6、村级财政补助。
二00八年全市各乡镇农经站收到各级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2195.4万元,村均1.44万元;村内开支2118.95万元,其中:干部报酬1655万元、办公费用351万元、五保户供养98.5万元、其他支出14.45万元;所有支付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因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欠发展,低收入村及“空壳”村较多、尚有521个行政村正常运转相当困难。
7、征地补偿费。
村集体经济报告篇二十
1.基本村情:**村位于********,距镇政府0.8公里,平均海拔高度2870米,属高半山。幅员面积124.8平方公里,现有3个村民小组,全村87户,总人口365人,全村党员24名,其中妇女党员7人,45岁以下党员11人,60岁以上党员6人;村两委成员10人,其中女同志3人。
2.自然资源: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村草场面积54825亩、森林面积10501.6亩、确权土地81户、耕地面积810.15亩,退耕还林面积613.3亩、牲畜720余头,地貌广阔,土地资源较丰富,挖虫草、羌活等中药材是村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村集体经济:**村2016年10月种植赤芍80亩,2017年养殖牦母牛45头。
4.弱势群体:全村贫困户20户83人(2015年脱贫4户21人、2016年脱贫6户29人、2017年脱贫10户33人,2018年脱贫1户4人),贫困发生率0%,五保户8户9人,低保9户10人,残疾23人。
2016年集体经济项目为赤芍种植,赤芍种植项目总投资24万元,购进优质赤芍品种种苗40万株,分散到户方式进行种植,种植面积80亩,赤芍生长周期为5周年,赤芍种植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为原则,产业化发展为模式,政策扶持为动力,科技支撑为关键,产品销售为重点,增加收入为目标,全力打造赤芍种植,提升全乡产业发展水平。目前赤芍还未见成效。待收成后按照销售收入除去每亩本金3000元,毛收入(包括群众投工、肥料)2000元、交集体100元,2500元、交集体200元,3000元、交集体300元,3500元、交集体400元,4000元、交集体500元;2000元以下不用交集体,4000元以上再多收入上交集体也不能突破500元,在同等条件下,由于管理不善,毛收入低于2000元也要参照别人产量高的执行,河坝和高山据实际产量而定。
2017年发展高山牦牛养殖45头,投入资金20万元,通过与有意愿承包的承包养殖大户签订承包养殖协议,承包户根据承包协议每年向村合作社上交一定的承包费,目前两年上交集体产生盈利总共0.32万元,实现每年贫困户5元、非贫困户4元的集体利益收入。
村党支部以“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精神,全力抓好集体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老百姓在集体经济中存在“不愿搞”和“无力搞”倾向,从抓宣传教育入手,把发挥和调动老百姓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在首位。通过召开大会、农牧民夜校、专栏等多种途径,宣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让村民认识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使农民在心理上和行动上接受集体经济;鼓励群众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自觉支持、参与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个人致富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村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与外界联系相对闭塞,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可发展利用资源较少,信息不通畅,经济发展空间小,交通不便利,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低。牦牛养殖缺乏专业养殖指导,无法实现养殖牦牛的最初目的,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2.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一定两议三监督”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1.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坚持村务公开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人,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三是加强村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四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采购合同补充协议书 采购合同补充协议(实用8篇)
- 最新高一美术课本 高一美术教学计划(精选16篇)
- 最新工程人员工作计划和目标 工程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大全13篇)
- 电气工程专业技术总结 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 安全月活动总结和体会 安全月活动总结(优质12篇)
- 小学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汇总16篇)
- 支部纪检委员履职情况报告 纪检委员履职情况报告(大全8篇)
- 最新土木工程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3篇)
- 如何做到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心得体会(优质9篇)
- 个人工作月总结(优秀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