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0:03:10 |
- zdfb |
- 14页
环境保护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让后代子孙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地球上。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略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冀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4、25页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两三步运算的实际问题,以及加法减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学生日后将要学习的是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简便运算,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简便运算,乃至方程。本课内容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脉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抽象建模的活动经验,并形成了相应符号化的思想。
2.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所理解,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加法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发现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
发现、概括乘法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从正反应用比较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结构,清晰深刻地构建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算式102×25)同学们,你们能一眼看出答案吗?姬老师一下就知道它的答案是2550,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咱们赶快来探索探索吧。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既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又为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由此自然地过渡到主体环节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感知模型。
1.师:(播放视频)同学们,国庆前,学校刚刚举行的运动会,大家还记得吗?开幕式的团体操最后一个队形,需要在方队周围拉红色飘带。谁能来说一说图中的已知信息。
生:长12米,宽9米。
师: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需要多少米吗?只列算式不计算。
根据图中的信息,学生会有不同的算法。
生1:(12+9)×2。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的思路吗?
生1: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就是周长。
师:跟他思路一样的孩子请举手。我们一起再说说他的思路好吗?
生齐声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生2:12×2+9×2。
师:你能像刚才的孩子那样来说一说你的思路吗?
生2:先算两条长,再算两条宽,最后相加。
师:跟他思路一样的孩子请举手。我们一起再说说他的思路好吗?
2.师板书两个式子:你们猜猜这两个式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生:相等。
师: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的眼睛已经看出了精彩的一幕,现在赶快在你们的练习本上验证一下。
学生通过计算汇报:两个式子的答案是相同的。
师:左右答案相同,它们中间可以用“=”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里面指出建立模型首先要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抽象出数学问题,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我是让学生回到自己现实的体育艺术节这样的一个情境当中去,然后抽象出我们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旧知“周长”出发,以旧引新,让新知不新。由此,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学习环节。
三、探究算理,初次建模。
(一)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生1:左右的运算顺序是不同的。
师:左边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右边呢?
生1:左边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2:左右参与运算的数是一样的。
生3:左右都有加号和乘号。
生4::左右的结果是相等的。
2.师:为什么相等,你能从乘法的意义上来说一说吗?
生:左边12加9的和乘2是21个2,老师右边12个2加9个2,也是21个2,所以它们肯定相等。
学生组内交流。
师与生共同总结:从左到右是括号内的加数都与括号外的“2”相乘,最后相加了,也就是(板书: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而从右边变到左边,是右边这个相同的因数“2”,到了左边乘了剩下两个因数的和,也就是(板书:一个相同的因数乘其余两个数的和)。这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生:12和9。
师:谁又和谁配对了?
生:12和2配对,9和2配对。
师:原来这就叫分配呀。
(二)举例探索,掌握规律外形特征,灵活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具有这样特征的式子,你们还能再写一写吗?请自选3个数,尝试写一写。
找两个同学板书自己写的算式,并读一读。师讲解左右如何变化。
2.师:同学们,如果老师给你一天的时间来写这样的例子,你们能写完吗?一年呢?
生:不能。
师:这样的式子有很多,怎么也写不完,所以他们中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探究问题的难度层层递进,学生人人参与,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成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了乘法分配律的模型。由此,自然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四、抽象概括,完善模型。
1.师:同学们,你们能用你们最喜欢的图形、符号、文字表示出这一规律吗?
师选择比较典型的答案写到副板书上。可再选择其中一个式子,引导学生从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上来解释。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3.师引导规范学生的说法,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学生回答,师板书。
5.创设语境,加深记忆。
师:同学们,咱们把a和b看成是爸爸和妈妈,c看成我。爸爸和妈妈都爱我,等于爸爸爱我、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妈妈分别爱我。那么反过来,爸爸爱我,妈妈爱我,也就等于爸爸和妈妈都爱我。所以,a乘b的积加a乘c的积肯定等于a加b的和乘c。
设计意图: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渗透了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由此,自然地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五、回顾旧知,验证模型。
师:同学们,这个规律,我们是第一次和它见面吗?
出示ppt:1.两位数乘两位数2.周长3.组合图形求面积。
设计意图:在用旧知验证新知的过程中,加深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六、运用模型,体会价值。
(一)再现分配律,脑灵眼快。
(1)(48+52)×13=——×2+——×2。
(2)27×(16+30)=——×——+——×——。
(3)48×13+52×13=(——+——)×13。
(4)a×38+a×36=a×(——+——)。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的运用模型去完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人人参与,灵活运用定律。
(二)巩固性练习,找朋友。
(48+52)×1348×13+52×13。
40×5+2×55×(40+2)。
74×(19+1)74×19+74。
40×50+50×9040×(50+90)。
27×(16+30)27×16+30。
17×(5+5)17×5+17×5。
设计意图:为简算打下基础。
(三)提高辨析,火眼金睛。
4×(30+25)=4×30+25。
20×5+20×8=20×(5×8)。
(5+24)×8=5×24+8×24。
74×(20+1)=74×20+74。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能辨析各种常见错误。
(四)探究性练习,挑战自我。
(1)102×2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解算导入时的式子,既照应了开头,又使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分配律。
七、全课小结。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验证:18x5-5x8(18-8)x5。
结论:适用。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教学内容:p27:例8。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验证:18x5-5x8(18-8)x5。
结论:适用【2】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和点拨,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质疑猜想。
1、出示口算题:
师: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知道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8+25+7572+493+2825×19×4。
12×125×8168×5×214×2=。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分组计算比赛。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场分组计算比赛,好不好?
出示:脱式计算。
第二组题目:45×12+55×1234×72+34×28。
第一、三组:(45+55)×12(72+28)×34。
师:你们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仔细观察两组算式,大家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结果为什么相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探究。
二、探究新知,验证猜想。
1、出示: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两个长方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8×4+5×4(8+5)×4。
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呢?
左边算式表示8个4加5个4,(一共13个4),右边也是求13个4,所以结果相等。
2、出示:淘气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字178个,他先打了6分钟,后又打了4分钟完成这份稿件。
(1)请提一个数学问题(淘气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2)用两种方法解答问题。
(3)思考:为什么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呢?
3、师:仔细观察,像上面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列出一组吗?在自己练习本上列一列,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的等式列得完吗?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a+b)×c=a×c+b×c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
想一想:这里的分配,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分别配对的意思。)。
师:这道等式反过来写,依然成立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定律。
1、填一填:
4×(25+8)=__×___+___×__。
38×37+62×37=___×(___+___)。
502×19+11×502=___×(___+___)。
48×99+48×1=___×(___+___)。
a×b+a×c=___×(___+___)。
2、判断对错:
8×(125+9)=8×125+9()。
27×8+73×8=27+73×8()。
(12+6)×5=(12×5)×(6×5)()。
(25+9)×4=25×4+9×4()。
3、试一试。
(1)观察(40+4)×25的特点并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4、分组计算比赛。
85×16+15×16(40+8)×25。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五、课外思考。
其实,乘法分配律我们并不陌生,大家想一想,以前在什么时候我们用过乘法分配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习惯!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习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习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小结:变看似不能简便计算为能够简便计算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乘法还有其他的运算律吗?希望今天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有新的发现。
出示问题一、一个长方形的长是72米,宽是2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生1:(72+28)×2。
生2:72×2+28×2(板书两个算式)。
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办法,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选择其中的一个算式计算一下。
生计算。
师:请选择第一个算式的同学,说出你的计算结果。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200米。
师:谁选择的第二个算式,结果又是多少呢?
生:我算的结果也是200米。
师:通过大家的计算,这两个数算式的结果相同,我能不能在这两个算式之间写上“=”?
生:可以。
板书:(72+28)×2=72×2+28×2。
师:这道题你有能用几种方法解答?结果是多少?
(生计算,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32×64+18×64,结果是6400元。
师: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的?
生2:我列的算式是:(32+18)×64,结果也是6400元。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那这两个算式看来也是相等的。
板书:(32+18)×64=32×64+18×32。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两个等式,你有怎样的感觉?
生:可能有规律。
师:真的有规律吗?
二、探索交流,归纳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感觉到这两个等式中含有规律,下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对于可能存在的规律,仅凭这两个等式就能说明它是成立的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
生:找更多的这样的等式。
师:既然找到了方法,那就请同学们,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式子,验证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生举例验证)。
汇报:
生1:(3+2)×5=3×2+2×5。
师:你计算过了吗?
生1:算了,两边的结果都是30.
师:很好,其他同学还有吗?
生2:(30+50)×5=30×5+50×5。
生3:(24+76)×2=24×2+76×2。
……。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式子吗?
生:是。
(生思考)。
生:老师,我能。
师:你说说看。
生:比如(72+28)×2=72×2+28×2,左边括号里算出是100,就表示100个2,右边是72个2加上28个2,也是100个2,所以两边的结果一定是相等的。
师:同学们,你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你能用这个思路说说你举得例子吗?
……。
师:现在我们再来思考,有没有可能像这样的式子两边不相等?
生:不可能,两边的结果一定相等。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由。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7×4×25125×9×848+315+52888+17+83125×8。
(2)、评出胜负,分析原因。
(3)、小结: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1、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问题一:育新学校马上要举行艺术节比赛了,老师准备给他们每人买一套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短袖衫32元/件裤子45元/件夹克衫65元/件。
(1)提问: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付的钱数。
(3)教师巡视,让用65×5+45×5和(6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65+45)×565×5+45×5。
问题二: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4米,宽26米,求周长。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周长。
(2)教师巡视,让用64×2+26×2和(64+26)×2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
板书:64×2+26×2(64+26)×2。
1、板书:(65+45)×5=65×5+45×5。
(64+26)×2=64×2+26×2。
2、体验感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3、类比展开。
提问:你能根据刚发现的特点编几组等式吗。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4、揭示规律。
如果有学生答得比较到位: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的。
(2)谈话: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我们就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
(3)引导:如果在第一个等号的左边我用a来表示65,b来表示45,c来表示5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板书:(a+b)×c。
(4)追问:那么等号的右边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后板书:(a+b)×c=a×c+b×c。
练习课本56页第一,二习题。
(1)出示: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2)思考: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3)如果老师是这样买的,
出示:买5件夹克衫、5条裤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
60×5+50×5+30×5(60+50+30)×5。
(4)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
2小结: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两个加数相加,还适用于两个数相减,甚至是多个数相加或相减。同学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后相信在今后的计算中会更加简便快捷。
你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36页内容,和练习四的第5、6、7、9题。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课件
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一、比赛激趣,提出猜想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两组同学做第一小题,右边的两组做第二小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9x37+9x63
9x(37+63)
(2)、评出胜负。(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右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两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9x37+9x63=9x(37+63)
(3)命名猜想。
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我们就先将他的这个发现命名为xx猜想。(板书:猜想)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我们下面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在其它的题里也是否成立?请看大屏幕。)看到这幅图画,你想提什么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1)谁能估计一下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他的估计是否正确。
3、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
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xx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xx同学,恭喜你!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
(3)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这个算式看起来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大家说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文字表述,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通过大家的表述总结出来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
请看黑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从左到右成立,反过来从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80+4)x2534x72+34x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8x29+3843x102
(4)、小结:通过研究,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如果遇到像刚才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稍做变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
1、请大家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_里填上适当的数。5、6、7题和前面几道题哪里不一样?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吗?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2、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
3、完成连一连。(给一分钟思考时间,然后抢答)
4、完成填一填。(这道题我找表现最好的小组来开火车)
5、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五、全课小结
请你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说说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1、出示口算题:
师: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知道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8+25+7572+493+2825×19×4。
12×125×8168×5×214×2=。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分组计算比赛。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场分组计算比赛,好不好?
出示:脱式计算。
第二组题目:45×12+55×1234×72+34×28。
第一、三组:(45+55)×12(72+28)×34。
师:你们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仔细观察两组算式,大家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结果为什么相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探究。
1、出示: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两个长方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8×4+5×4(8+5)×4。
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呢?
左边算式表示8个4加5个4,(一共13个4),右边也是求13个4,所以结果相等。
2、出示:淘气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字178个,他先打了6分钟,后又打了4分钟完成这份稿件。
(1)请提一个数学问题(淘气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2)用两种方法解答问题。
(3)思考:为什么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呢?
3、师:仔细观察,像上面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列出一组吗?在自己练习本上列一列,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的等式列得完吗?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a+b)×c=a×c+b×c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
想一想:这里的分配,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分别配对的意思。)。
师:这道等式反过来写,依然成立吗?
1、填一填:
4×(25+8)=__×___+___×__。
38×37+62×37=___×(___+___)。
502×19+11×502=___×(___+___)。
48×99+48×1=___×(___+___)。
a×b+a×c=___×(___+___)。
2、判断对错:
8×(125+9)=8×125+9()。
27×8+73×8=27+73×8()。
(12+6)×5=(12×5)×(6×5)()。
(25+9)×4=25×4+9×4()。
3、试一试。
(1)观察(40+4)×25的特点并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4、分组计算比赛。
85×16+15×16(40+8)×25。
68×128—68×2834×(100+20)。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其实,乘法分配律我们并不陌生,大家想一想,以前在什么时候我们用过乘法分配律?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7做一做。
验证:18x5-5x8(18-8)x5。
结论:适用【2】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学生具有很好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知识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有了一些探究规律的方法和经验,只要教师注意指导和点拨,就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质疑猜想。
1、出示口算题:
师:前段时间,我们发现了四则运算中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我们知道利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58+25+7572+493+2825×19×4。
12×125×8168×5×214×2=。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分组计算比赛。
师:下面我们再来一场分组计算比赛,好不好?
出示:脱式计算。
第二组题目:45×12+55×1234×72+34×28。
第一、三组:(45+55)×12(72+28)×34。
师:你们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仔细观察两组算式,大家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是相等的,结果为什么相等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进一步探究。
二、探究新知,验证猜想。
1、出示:用两种方法计算这两个长方形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8×4+5×4(8+5)×4。
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呢?
左边算式表示8个4加5个4,(一共13个4),右边也是求13个4,所以结果相等。
2、出示:淘气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字178个,他先打了6分钟,后又打了4分钟完成这份稿件。
(1)请提一个数学问题(淘气一共打了多少个字?)。
(2)用两种方法解答问题。
(3)思考:为什么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呢?
3、师:仔细观察,像上面这样的等式,你能再列出一组吗?在自己练习本上列一列,算一算,验证一下。这样的等式列得完吗?用a、b、c代表三个数,你能写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吗?(a+b)×c=a×c+b×c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然后把乘积相加)。
想一想:这里的分配,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分别配对的意思。)。
师:这道等式反过来写,依然成立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定律。
1、填一填:
4×(25+8)=__×___+___×__。
38×37+62×37=___×(___+___)。
502×19+11×502=___×(___+___)。
48×99+48×1=___×(___+___)。
a×b+a×c=___×(___+___)。
2、判断对错:
8×(125+9)=8×125+9()。
27×8+73×8=27+73×8()。
(12+6)×5=(12×5)×(6×5)()。
(25+9)×4=25×4+9×4()。
3、试一试。
(1)观察(40+4)×25的特点并计算。
(2)观察34×72+34×28的特点并计算。
4、分组计算比赛。
85×16+15×16(40+8)×25。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五、课外思考。
其实,乘法分配律我们并不陌生,大家想一想,以前在什么时候我们用过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多媒体课件。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4+2)×25。
=6×25。
=150(人)。
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1、p27做一做。
验证:18x5—5x8(18—8)x5。
265×105—265×5265×(105—5)。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中,近一半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比较广,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参与数学探索的意识也很强,并能够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但有的个别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占班级人数三分之一多,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注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前面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规律的掌握是比较牢固的,而对于一些有规律的数字也只是进行简单的竖式计算,没有发现有些数字相乘之后积的特点,没有发现简算的意义。因此,要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出简算的必要和方便,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三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一、设疑导入。
生:可以使计算简便。
师:同意吗?(同意。)接下来我们做几道口算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其他同学快速判断。(生口算。)。
二、探究发现。
1。猜想。
师:同学们算得很快,看看下道题你们能不能很快算出来。(出示:(10+4)×25。)。
师:这道题算得怎么不如刚才的快啊?
生:它和前面的题目不一样。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它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的题都是乘号,这道题既有乘号还有加号。
生:前面的算式都是3个数相乘,这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师:这道题含有不同运算符号了,有能口算出来的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10+4)×25=10×25+4×25。
师:为什么这样算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知道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吗?
生:我是从书上知道的,我知道它的字母公式(a+b)×c=a×c+b×c。
师:你自学能力很强,但对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不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乘法分配律好吗?(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2。验证。
师:同学们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如果可以这样计算的'话,那可简便多了。到底能不能这样计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看看是否相同。(生活动计算。)。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说明这两个算式关系是什么?(相等。)。
3。结论。
生: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结果不变。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分配律的意义。)。
师:如果老师用a、b、c表示两个加数和乘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a+b)×c=a×c+b×c。
师:回到第一题,看来利用乘法分配律,确实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接下来,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几道题。
三、练习应用。
(生练习应用定律。)。
师: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既可以从左边算式得到右边算式,又可以从右边算式得到左边算式。但遇到实际计算时,要因题而异。
四、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军转座谈会上的代表发言(大全8篇)
- 银行工作总结个人(精选20篇)
- 2023年竞选卫生委员演讲稿400字(模板18篇)
- 最新村级备用金管理制度(通用17篇)
- 假期中游览的一处美景作文十三篇(优质)
- 最新简单的青春励志语录34条内容优质(通用14篇)
- 2023年家人比喻成动物写人作文550字(大全16篇)
- 有你才幸福作文500字(优秀15篇)
- 最新人生感悟的好句十字十(通用19篇)
- 主管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