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气象学小气候观测报告实用
- 上传日期:2023-04-23 10:43:22 |
- zdfb |
- 11页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气象学小气候观测报告篇一
- 相关推荐
资环13-2 史晨璐 学号130224225
一、实习目的、意义
1、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2、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3、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二、实习内容:
1 安装仪器:
安装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高温度表,5cm、l0cm、15cm、20cm曲管地温表,安装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在20cm与1.5m处安装阿斯曼通风干湿表。
2 收集数据:
从早上8点起,每正点测一次数据。辐射的观测持续到下午五点,其他数据的观测持续到晚上七点。
53` 给1.5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因为本组的湿球温度表上的纱布较大,需要更多时间通风才能测出更准确的数据)。
56` 给20cm处的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三圈。并观测云量,天气状况。
57` 先读一次地温表(0,5,10,15,20cm)的读数并记录下来(注:最低温度在早上8点记录,最高位温度在下午3点记录)。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使透过进光筒上方 孔的光点正好落在小黑点上。装上遮光板,使其遮挡住太阳直射光。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 将万用电表与直接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 。再将万用电表与天空辐射表连接起来,连续读数三次。翻转天空辐射表,使感应面朝下,进行地面反射辐射观测,连续读数三次。
1`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
2`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利用空盒气压表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
3`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注意事项:
1、天空辐射表固定,地温仪器不要离观测架太近,以免踩到。
2、安装完仪器后,注意保护地温表;将仪器包装盒等系好、锁好,收拾整齐,以免检定证丢失。万用表用完后关闭,辐射表盖好帽盖。日落后将辐射仪器收回。 3、数据的订正与查算。
三、实习区域概况与方法:
地点:林大气象站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6.3度。 下地面状况:水泥地
北侧紧挨北林气象站的实验楼,据测点不远处有几棵大树,南面有两层楼高的建筑物,观测点周围有低矮的平房,水泥地较为平整,。
四、结果与分析:
分析:
该图应该剔除12时左右时一个较低的值。因为本组观测存在不准确和周围大树建筑物遮挡的情况,恰好影响了太阳直射阳光。所以12时的数据应该被剔除。剔除后可看出,太阳辐射先上升后下降,反射率也是随着时间先上升后下降。
当天有较为大的风力,天空的云量情况一直为0,由此看来影响辐射最重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的相关数据应当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而增加,在13时左右达到最高值。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到达近地面的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的增强。所以相应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越强,反射率也越强。
分析:
该图为干裸地,湿裸地,水泥地的反射率对比,由该图可看出水泥地的反射率最高,其次为干裸地,最后为湿裸地。这是由于水泥地地面光滑,且颜色接近白色,颜色浅且光滑的条件基本可以将光完全反射,反射强于其他两组。而湿裸地在经过水的浇灌后地面颜色会比其他两组的深,较为接近黑色,反射的光少,吸收的光多,所以湿裸地的反射率最低。干裸地居于两组之间。
分析:
该图为0cm-20cm土温的日变化图。地表面受太阳照射影响,温度随着太阳直接辐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在13点时达到最高而不是12点,是因为土壤固体传热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大致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一致的。所以0cm的11时12时数据不准确要剔除。地下5cm的温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地表面向下传导热量,只不过土壤固体的热量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地下5cm的温度变化与地表面的温度变化情况有细微的差别,数据差别较大的原因则是向下传导期间散热较快,上层土壤疏松,容易散发大量的热。而地下10cm,15cm,20cm的温度变化由于距地表面过远,所以受地表面的温度变化影响不是很大,只是由于土壤固体的热量传导,传导的热量大于大地向外界释放的长波辐射,所以10cm,15cm,20cm处的温度变化为逐渐缓慢的增加。
分析:
该图表为本测点9,13,17,19时的土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地表面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所以在0cm处13时的温度最高,9时的温度最低,虽然19时的时候已经没有太阳辐射,但由于经过了一天的辐射吸收,所以19时的0cm处的温度比9点的高。9点时因为大地经过了一晚上的向外释放长波辐射,释放了热量,较深的位置的`变化特点是温度随着深度的减少逐渐降低。地表面只吸收了一小段时间的太阳辐射,热量向下只传导到了地下很浅的部位,温度逐渐降低,所以9点时土温的变化特点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13点时,土壤固体向下传导热量已经持续一上午,所以13点时土温的变化规律为土温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17点时因为太阳辐射已经很少,所以0cm处的温度较低。因为一下午都在降温,所以在较浅的位置温度变化特点为土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较深的位置受的影响不大,所以较深的位置土温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19点是已经完全没有太阳辐射,大地一直在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向外释放热量,而没有吸收太阳辐射,所以19点时变化特点是土温随着深度的增加降低。
分析:
该图为干裸地,湿裸地地面温度的变化曲线。两组曲线变化特点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13时达到最高。湿裸地水较多,而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湿裸地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而且湿裸地的温度由于水分蒸发吸热而低于干裸地的温度。由于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增加,温度就升高,而热传导和土壤升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地表面的温度在13时达到最高而非12时。
分析:
该图为0.2m和1.5m处日温变化图。由于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热,同时也受空气流通的温度影响。所以气温主要与太阳辐射有关,所以气温的变化主要与太阳高度角有关。曲线图的变化特点为先增高后降低。由于大气的增温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13点14点左右温度达到最高值。理论上0.2m离地面最近,所以0.2m处的温度变化受地面影响更大。而事实上当天的气温情况受空气温度影响很大,所以变化情况不完全符合理论,主要是受到空气流通和风力影响。一些客观的因素影响的试验的结果。
分析:
上边两幅图分别为0.2m和1.5m处实际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图。由于风速,蒸发,湍流和对流等原因,所以相对湿度的变化较大,相对湿度与温度呈反比,温度越高,虽然蒸发加快,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反而使相对湿度减小。所以在13点时相对湿度的值较低,而在9,10点时达到最高.温度最高时,蒸发也最强,所以实际水汽压的变化规律与温度的日变化一致。
分析:
该图为0.2m处干裸地,湿裸地和水泥地的气温变化图。三组的变化特点差不多,都是先升高后降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升温,太阳辐射越大,温度越高,因为距地面较近,所以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大。
分析:
该图为1.5m处干裸地,湿裸地和水泥地的气温变化图。三组的变化特点一致,气温先升高后降低。但水泥地的变化幅度最大,是因为水泥地地面较光滑,且水泥地的地表面颜色较浅,所以大地吸收的辐射较少,所以大地释放出的长波辐射越少,所以在太阳辐射较弱的时候,水泥地吸收的长波辐射越少,所以1.5m处的气温越低。变化幅度越大。
分析:
该图为1.5m处干裸地,湿裸地和水泥地空气湿度变化曲线。空气湿度与温度有关,气温增高,虽然蒸发加快,但饱和水汽压增大得更多,反而使相对湿度减小。所以在高温时较低,因为湿裸地水分较多,且0.2m处距地面较低,地表面温度高水分蒸发多于其他两组,所以呈反常现象。由于对流,湍流,风的影响,所以相对湿度的变化不规律。
分析:
该图为1.5m处干裸地,湿裸地和水泥地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图。相对湿度取决于气温,与温度呈反比,所以13点时三组的相对湿度都较低。水泥地的相对湿度均低于其他两组,因为水泥地的实验位置风速较大,考虑蒸发等因素,所以水泥地相对湿度较低。
分析:该图为一天内风速的变化曲线图。由于太阳辐射,下垫面的不同,导致受热不均匀气压变化,空气开始流动。由于周围的建筑物,树等环境的原因,所以风速的变化不规律,但整体依旧呈现一个基本不变的趋势。
分析:该图为本站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温度升高时,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气对大地的压强减弱,所以本地气压减小。所以本站气压的变化特点为先降低后增加。下午的时候太阳虽然落山但余温仍然存在,气压仍是上升趋势。此后太阳下山,气压有开始减弱的趋势。
五、整理总结:
观测点周围小气候受各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各气象要素日变化呈现一定规律。
太阳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的影响,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夏季晴天时一般在中午达到最大值。太阳辐射决定了该区域所接收的热量,决定植被生长状况,影响气温、湿度等其他气象要素,对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
土壤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和地表植被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土壤温度高,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土壤温度低。土壤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气温,而气温是小气候中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此外,土
壤温度适宜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能够调节小气候。
气温主要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和风的影响,太阳辐射强、下垫面粗糙、无风都能导致气温升高。它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也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是小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度主要受气温、植被的影响,湿度大空气含水量多,气候湿润更适合人们生活,干燥的气候不利于植物生长,对人们的生活也有不利影响。
在一日之内气压一般比较稳定,不易受其他气象要素的影响,为该区域小气候的形成创造稳定的环境。
对比发现,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有很大影响。
首先,平坦、空旷的下垫面,有利于散热,气温低,气候更舒适。其次,有高大建筑物的地方,受建筑物的阻挡,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小,当太阳光线不充足时不仅不利于植物生长也不利于人体健康。第三,杂草覆盖的下垫面比水泥地面更具优势,植被覆盖率高,水汽压大,空气湿度大,且地面反射率更低,能起到降温增湿、释氧固碳、调节小气候等生态效应。第四,植物覆盖率高的地方,土壤温度低,5cm深土壤温度下降的幅度比地面更明显;水泥地反射辐射大,反射率高,易使气温升高。
六、思考与反思
为使城市小气候更适宜,更适合人们居住,可以根据这两点,为城市建设提出建议。一是城市中的建筑物不应该太密集,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们居住的环境是极不科学的,建筑物太密集既不利于散热也使太阳辐射减少,加剧城市热岛效应,不利于人体健康;二是城市应增大绿化面积,调节城市的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愉悦城市居民的身心
s("content_relate");【小气候观测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07-09道路观测实习报告05-26关于地面观测实习报告05-30水文观测专业实习鉴定06-04小气候的特点有何特征12-04水文观测专业实习自我鉴定12-31浅谈引力波的观测意义07-30初中地理复习提纲:观测太空06-22初二地理知识点:观测太空06-30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美容院周年庆典感恩精彩致辞简短(汇总11篇)
- 最新我是一名光荣的升旗手作文800字左右优秀(大全9篇)
- 付款委托书图片(模板11篇)
-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初中大全(优质18篇)
- 2023年赞家乡作文450字大全(优质9篇)
- 2023年谈认识体会(精选15篇)
- 最新乡镇征兵工作汇报(精选8篇)
- 分销邀请函文案通用(模板15篇)
- 自我评价作文200字优秀(优秀20篇)
- 2023年幸福的颜色作文初中800字(大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