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汇总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6:02:49 |
  • zdfb |
  • 13页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等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深入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和思维,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学作品。读后感是我们与作者的一种对话,是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回应。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整理自己的思绪,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先对书籍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进行把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读后感,可以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一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小时候我家门联上的一句话,也是父母恪守一生的家训。

现在四十多岁的人,对五六十年代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会记忆犹新。那时候,父母对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定下了许多规矩,比如说,吃饭时要吃得干干净净,碗里不剩一粒米。

记得小时候,我三婶家的女儿到我家吃饭,吃过后刚放下碗,一看,别人的碗里干干净净,只有她自己碗里还有几粒米,她吓得赶快拿起碗把那几粒米扒到嘴里,又一低头,看见桌子上掉了几粒米,马上偷偷把米粒捡起,抹到嘴里。那个小模样,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一幕,也是长大后,我们常常笑谈的一件事。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夏天都穿着塑料凉鞋,刚买的凉鞋光鲜漂亮,可是没穿几天,塑料凉鞋就老化断裂,父亲就会把炉钩子烧红,接着把一块废旧的塑料放到凉鞋断裂的地方,用炉钩子一烫,塑料就粘在一起了。就这样,粘粘补补,夏天就过去了。

后来,日子好过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之道,已经“如影随形”了。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可是每次包饺子,往往不是剩面就是剩馅。怎么办呢?如果剩面了,我就学着母亲的样子把剩下的面擀成面条,如果剩馅了,就打个鸡蛋,和馅拌在一起,上锅一炒,就成了一盘菜。这俨然成了我家饺子宴的保留曲目。

衣服旧了,就成了工作服,收拾家务还真得有几件“不像样”的衣服。有的衣服不时尚了,找裁缝改改,换个式样,可以继续穿。鞋子坏了,找修鞋师傅修修,换个底,打点蜡,照样穿得出去。

孩子小时候有一件绿色的棉大衣,从三岁穿到了十岁。三岁时,大衣盖到了脚脖子,走起路来像个小企鹅。过两年,袖子短了,我再给他接了块袖子,孩子就又穿两年。从他的身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穿着凉鞋蹦蹦跳跳的我。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二

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历史上有许多名人都有关于勤俭节约的感人小故事。小编收集了关于勤俭节约的。

名言。

故事,欢迎阅读。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赵匡胤教女俭朴"天上神仙府,人间帝王家"。作为一国之主皇帝应该说是人间最富有的,金银财宝任其享用。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不但生活俭朴,反对奢侈浪费,还严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讲究俭朴。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这个故事至今听来让人觉得很有教育意义。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一些先阔起来的人已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

谚语。

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三

家庭是社会及国家的基础,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及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每个人又是生活在具体的一个个家庭中,一个人的成长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家庭。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家风又是家庭环境的灵魂。因此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几代人共同奋斗和呵护,有了良好家风积聚了正能量,家族才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家的家风,归纳起来就是勤谨持家、宽以待人。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以下我们家的一些事迹,也算是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个家的家风对一个家族健康发展的影响。

我们家也跟全国千百万个家庭一样,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家庭,我们祖辈几代都在山区农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家既没有权倾朝野的大官,也没有富甲一方的家产。我从小就在山区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只有两间茅草房,兄弟姊妹十三人,中途过世四人,建在的也有九个人。缺衣少穿、忍饥挨饿不用多说。但是,我们一家过得和谐美满幸福。其乐融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家有一个慈祥的父亲和勤劳善良的母亲,有一个勤谨持家、宽以待人、尊师重教的良好的家风。

我的父母没上过一天正规学堂,但是他们讲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哲理。父亲教导我们做人要慈悲为怀,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他经常爱说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此,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劳致富,不能要不义之财。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品交易中不允许短斤少两、强买强卖,要做到公平公正交易。他不允许我们用网捕鸟、不允许伤害任何动物,包括飞禽走兽,蜻蜓蚂蚁。他说任何动物都有生命。同时,不允许酗酒闹事等等。另外,他经常讲郭巨埋儿、董允卖身葬父的事迹,要求我们在家要尽孝道,在单位要爱岗敬业。同时,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个懂礼貌有学问的人。他常常举祖父为了结婚而耽误考科举,祖父为此遗憾终身的事。当然,父母的那些话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从我家祖辈哪儿听来,然后再来教育我们子孙的。

说起我家祖辈,还有一些来头,但很少有文字记载,只不过父辈们口耳相传罢了。因此,作为晚辈的我,姑且作为一种传说,在这里聊聊罢了,读者不必认真。

据父亲讲,我们是云南三大土司之一的蒙化(巍山)左土司的后裔,先祖为顺宁府同知左青罗(蒙化第一代知府左禾之父),明清时间开祖左盖物从巍山坝子搬迁到五印蒙新禄满库(古名路固细),到父辈至少有六代以上。据说,高曾祖左庆泰曾任满清吏部吏员、国子监太学生,领五品俸禄、曾祖父左庭魁世袭五品,领蓝翎总兵衔。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家族先前也算是滇西名门望族。

父亲经常爱讲如何尽孝的事迹:祖父左国贤,弟兄八个,排行老大,生于十九世纪末,七岁离开家乡到县城、州城求学,直到22岁,曾祖父为他找了一门亲,要求当年完婚,祖父听从曾祖父的安排,跟刚好十八岁的当地很有名望的左富春将军的孙女结婚,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准备来年参加科考,遗憾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废除科举考试,因此,祖父没有获得功名。他深知自己读书花了许多钱财,却一事无成,心里感到内疚。据父亲讲,祖父读书花了跟自己一样重的黄金。可想而知,一般人家是无法供养得起的。一次,太奶奶病危,祖父心急如焚,自己读书那么多年,花了家里万贯家财,可是自己一事无成,自己还没有为父母做几件令人称道的事,还没有尽几年孝心,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培育之情。于是祖父到处寻访名医,可是,所访名医都没有办法。在这关键时刻,有个过路的郎中,跟祖父介绍一种药方,用直系亲属的.手背上的肉剜下来炖给病人吃。于是,祖父悄悄地到本村寺庙里,向神灵祷告减去自己十年阳寿加寿给太奶奶,然后剜下左手手背上的一块肉,回来掺在猪腿肉里炖给太奶奶吃,说来也奇怪,太奶奶吃了祖父做的手背肉后,没隔几天神奇的痊愈了。太奶奶果然多活了十年的光景,可惜祖父只活了五十三岁。我们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对我们家族影响很大,一为祖父失去科考机会而惋惜,所以,后代都非常好学勤奋,好似为祖辈完成未尽事宜,替他考取功名。二要向祖辈那样孝顺父母,争取做个孝子。

祖父不仅尊老还爱幼。祖父是长子,曾祖过世后,兄弟七个的事有他担当。其中最小的兄弟好吃懒做,整天到处吃喝嫖赌,祖父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小兄弟尽然将祖父的二十条牛偷偷的到街上卖了去还自己的赌债。祖父知道后,批评了一顿也就过了,祖父说,谁就我是他的兄长呢。算我上辈子欠他的。

我家有了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这样的传统,同时又有勤俭持家宽以待人的家风,我们家族几代人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都是一些诚实守信、勤学好问、勤劳勇敢、敢于担当的良好公民。到目前,我们家族在外工作和学习的人很多,他们由于为人谦逊、作风正派,得到周围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日子过得都很舒心、很幸福。当然,这些美好幸福生活的获得,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四

“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句世代流传的千古名言,是古代先贤对后人的一种警示,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种财富。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崔明玲,一个普通的妻子、母亲正是秉承着这种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细心的打理着自己和谐幸福的家庭。

崔明玲,今年34岁,家住樊城区春园东路艺名邸小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虽然是一名80后,但是由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中不追求享受,穿衣打扮不和人攀比,不追求名牌、不追求奢侈,生活中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从不铺张浪费,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凭着勤俭持家的优良美德,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虽然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也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然而,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很多人已经不认同这种做法了,认为勤俭是以前没有钱的时候才提倡的,现在时代不同,有了钱了,就要懂得享受,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时下几乎成了“小农经济思想”的代词。奢侈被认为有“派头”,“节约”反被认为“无能”。有的人奢侈浪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享受生活,尽情消费”,“好日子先过,超前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玄耀消费”。成为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尚”和生活理念。在生产生活中浪费水、电、油、纸的现象普遍存在。

然而崔明玲却不是不赞同这种说法,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注意在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在她的生活中节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做到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中自来水管一打开水就哗哗地流不停,与农村的水井相比省时又省力,但是她从不浪费一滴水,家里的厨房和厕所里一直放着几个大大的水桶,用过的水也不是随着下水管道流走,而是被放进这些大桶里用来拖地、冲厕所,进行二次利用;家里用电也是本着节约用电的原则,到哪个房间开哪个房间的灯,房间里没有人,就把灯关掉,家用器不用的时候,随手把电源拔掉,而不是像有些人,任电源一直插着。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到网上或者别人那里学习一些勤俭节约、废物利用的好方法,用到自已的生活当中,始终坚持“低碳生活”。比如:每天的淘米水不倒掉,用来洗手擦家具,既干净卫生,又自然滋润;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还经常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给儿子做成小玩具或者是做成小工艺品装点房间,即变废为宝又充满了创意的小欢乐。刚开始丈夫对她的这种生活方式很不理解,认为家里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吃穿不愁,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她虽然没有当面反驳,但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渐渐地用自己的习惯影响着家庭里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对年幼的儿子更注重这方面的教育。给孩子买衣服从来不追求大品牌,名品牌,而是选择穿着舒服,美观大方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小孩子穿衣服不需要品牌,不需要华丽,只要穿得舒服、穿得干净就行了”。有一次全家外出去吃饭,年幼的儿子看到什么都想吃,爷爷奶奶也惯着孩子,买了很多,吃到最后,还剩下许多,怎么也不肯吃了,她就给儿子讲小时候在农村种地怎么辛苦,庄稼种出来做成食物怎么不容易,还教儿子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让儿子小小年纪就懂得珍惜,懂得节约,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开始家人都对她这种做法不理解,觉得对一个这么小的小孩要求太高了,可看着孩子越来越懂事,习惯也越来越好,也慢慢接受了,并且对她勤俭节约、“低碳”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理解。

节俭是一种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拥有的品质。是一种不竭的财富。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这种道德要求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更是一个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和做法,她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家庭生活也越来越来幸福和谐。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五

外公是个十分节俭的人。

外公每次吃完饭后都舍不得将吃剩的那一点菜倒进垃圾桶,他会把吃剩的菜装进盘子里,用保鲜膜小心翼翼地封好,放进冰箱。外公每次用保鲜膜都只扯出刚好包住整个盘口的大小,放进冰箱后因为热胀冷缩,保鲜膜缩小了,便包不住盘口了。小姨每次发现后都会提醒外公下次要多用点保鲜膜。外公每次都说:“那多浪费啊,用我扯得那么多就够啦。”小姨问他:“您这样能省下几分钱啊?在乎这点小钱干嘛?”外公反问她:“现在走在路上能捡得到钱吗?”两人每次都要争执几分钟,然而小姨磨破了嘴皮都没有用,外公总把小姨的话当成耳边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依然我行我素。

每次妈妈和小姨给外公买衣服鞋子时,他都很不高兴,总说:“花这些钱干嘛?你们之前给我买的衣服都还没有穿烂呢,还可以穿好多年呢!”外公很喜欢兰花,我用零花钱买了一本《中外兰花图鉴》,送给他做生日礼物。他看到这本精美的书时,眼里闪着喜悦的光,马上翻过来看了看价格:198元。他很心疼的抚摸着书,说:“这么贵,花了你这么多的零花钱哪!”我笑着对他说:“外公,我的零花钱可多了!”外公说:“也好,这么好的书我可以看一辈子了。”

外公虽然对自己很节俭,却对我和表弟很大方。这次期末考试,我和表弟的成绩都很不错。成绩出来后,我们去外公家玩,外公给我奖励了两百元。我本想不要,外公却说:“这是我的心意,我也给了你表弟,你拿着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吧。”我这才收下了钱。

我爱这样的外公。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六

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由一批批普通女工组成,是长期立足岗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创先争优的学雷锋模范群体,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1963年以来,‘‘雷锋车”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学雷锋,先后有500多位雷锋手倾情奉献,行程17多万公里,免费运旅客26万多人次、行包22万余件,为旅客送去了春天般的温暖,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诠释了新时期大爱连云的港城精神。

所以刘毅就编写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就比如“我看到太阳了”

“11月3日上午,一对盲人兄妹乘车从灌云沂北区新浦上学,不巧把旅行包忘在了车上,焦急的兄妹俩只得向雷锋车手们求救,雷锋车手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多方联络查找,终于找到了他们的包。雷锋车手们与这对盲兄妹唠家常事了解到他们一家只有爸爸一个人眼晴好使,封士兵和他的母亲,姐姐,妹妹都是盲人。封士兵还无意中说起他只是弱视,但是小时候家里太穷,买不起眼镜若配能一副治疗眼镜,也就不会失明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第二天,‘雷锋车’手王友香就从家里挑了十几件孩子正在穿的衣服和正在用的被褥,送给了兄妹俩。几天后,他们又领着封士兵兄妹,为他俩捡查眼睛并咨询如何配镜。得知妹妹封士芳的眼神经已经严重坏死,只有封士兵的眼睛还有治疗希望后,几位雷锋车手又轮流领着封士兵到市眼科医院、中医院找专家会诊。经过一个多月的检查治疗,封士兵的视力大有好转。

不久,当封士兵戴上眼睛一个劲地盯着几位雷锋车手阿姨瞧,打量着熟悉而又显得陌生的世界。他朝着窗外的太阳大声地喊着:我看到太阳了,我看到太阳了。看着封士兵在试探着大步行走时神情,听着他一边流泪一边说的感谢话,现场的医生和雷锋车手们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在随后的几年中,全站的雷锋车手几乎都去过封士兵的家。有的送去衣橱、席梦思床,有的送去被褥、衣鞋和钱粮,还有的帮助收拾家务、整理场院,把他们一家人当成了自己的亲戚”

在雷锋车手的影响和带动下,秋天,县、镇、村又筹款近万元,将封士兵家的六间危房改建成了六间新瓦房,让他们一家老小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居。

这篇文章最令我感动的地方是:“他朝窗外大声地喊着:‘我看到太阳了,。我看到太阳了。’”读了无数遍还能让我充满感动。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了雷锋车的阿姨对我们无私的爱和帮助。他们就像【雷锋日记】里写的那样“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是主人,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

我我深深地佩服这些乐于助人的雷锋车手们,现在社会就缺这种雷锋精神如果每个人们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那么这个世界不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吗?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爱连云的港城精神永远流传下去!争取人人都做活雷锋!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七

雷锋的一生很是平淡,可又是那么的无私。他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淡的人生。

雷锋做的每一件事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并不是惊天动地的,而他是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兢兢业业,小到帮助老人寻路回家,大到保卫祖国的安全。

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有雷锋精神,一心一意去做,我们就可以成为新一代的雷锋,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

和孩子一起阅读,讲解给孩子听,让孩子更能了解雷锋精神,帮助孩子从小学习雷锋,总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从小就有一颗爱心,以后能更健康成长。

现在的孩子生活情况改善了许多,然而他们怯不知道解放前夕,生活是多么艰辛,就雷锋的一生来说太过匆忙,太过短暂,他从未享受一天奢侈的生活,切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他勤俭节约的精神是我们教育指导孩子的好题材。

和孩子一起阅读《雷锋的故事》,深深体会到不但要教育孩子学习雷锋,作为父母也应该学习雷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从我做起,孩子才会做得更好,学得更好,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八

近三十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主要经历了“嘉山说”、“盱眙说”、“明光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朱元璋16岁之前生活在盱眙。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唯一出身微贱的皇帝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神话故事,在盱眙农村广为流传,充满传奇色彩。

朱元璋出生。

朱家在元朝初年是淘金户,由于缴纳不起官府的金子,丢了房屋田地,逃到泗州盱眙县垦荒。这年,农历十月,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当一家人走到盱眙境内太平乡二郎庙时,好心和尚收留了朱家人。

是夜未时,小庙红光腾起,直冲霄汉,映红了半边天空。邻居都以为小庙着火,纷纷跑去救火,到了近前,未见有火,只听见屋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孩在破庙中降生了,取名“重八”。重八降生时,找不到一块裹身的布片。万事巧为真。这天早晨朱五四到小河中提水给妻子陈二娘做饭,到河边一看,一块“红罗幛”漂浮在河中,将河水映照成一片红光。朱五四心中大喜,把“红罗幛”从河里捞起,给刚刚出世的孩子当裹身衣。

明万历年间《帝里盱眙县志》记载:朱无璋出生时出现“二郎移庙之异,红罗浮水之奇”的祥瑞之兆。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九

朱元璋十二岁那年,经邻居介绍,给盱眙太平乡孙家岗刘财主放牛。放牛中结识了周德兴、汤和、徐达等小伙伴。就是这几个草根孩子,日后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驰骋沙场,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万世战功,荣耀一生。

一天,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一起上山放牛。中午时,黑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孩子们跑到山洞里避雨,到了后半晌饥饿难忍。朱元璋说,我们把小牛犊杀了烤着吃。接着他扯来一片草叶子,吩咐小伙伴们拽住牛角,他拿着草叶在小牛的脖子上轻轻一划,牛头就齐刷刷地掉了下来。伙伴们找来柴禾,把小牛架在石头上,一边烤一边吃。少了一头小牛,没法向东家交差,孩子们害怕了。朱元璋说,不怕,我有办法。孩子们在朱元璋指挥下,将牛尾巴埋在石头缝里,把现场打扫干净,回去交差。

回家后,朱元璋对刘财主说,小牛犊被山神拽去了。刘财主不信,拉着朱元璋去看个究竟。到了山上,刘财主拽住插在石头缝里的牛尾巴往外拖,竟然小牛“哞……哞……”地叫起来。从此往后,那座小山被称之为“牛头山”。

朱元璋在放牛的日子里,最爱玩“当皇帝”游戏。他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扎在嘴边做胡须,用块木板顶在头上做皇冠,然后把石头垒成堆,当成金銮殿。做游戏时,小伙伴们轮流坐在“金銮殿”上,其他的伙伴们跪成一排,行大礼,呼万岁。当小伙伴们一个个上去后,朱元璋行大礼时,石头堆塌了,“金銮殿”倒了。轮到朱元璋坐上“金銮殿”,“金銮殿”不倒了。小伙伴们排成一行,一字跪下,高呼万岁,万万岁。

1368年,朱元璋实现当皇帝的美梦。

勤俭故事读后感300字通用篇十

4)世间的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罗丹。

5)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范继亭赞同。

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0)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

11)成由勤俭败由奢。

12)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1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14)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1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1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8)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19)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20)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