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精选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7:30:54 |
  • zdfb |
  • 9页

总结是提高自我认识和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9.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运用适当的修辞和修饰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好处和重要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20xx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o%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xx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二

**镇地处思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有总面积89.7平方公里,农村有80.7平方公里;有总耕地面积15100亩,其中田10250亩,土4850亩,城区总面积为9平方公里;末有总户数15356户,63394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6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乡镇,20经普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9874人。

近年来,我镇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坚持以“政府引导、培训基地市化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为目标,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离土离乡,向外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外输出不仅大大缓解了人地矛盾,为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对我镇这种传统农业区和欠发达地区来讲,这种离土离乡、向外输出的转移方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便捷的途径。二是离土不离乡,就地安置。相对于向外输出,依靠发展本地经济,扩大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这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有效降低外出务工的成本,减少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我镇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并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从而在我镇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年来,我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余人,其中外出务工4800余人,就地安置1200余人,转移人口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60%。2004年全镇劳务总收入约4000万元,劳务工资性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2%。

一、主要采取措施:

(一)是落实组织,强化领导。

成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组织机构。由镇人事劳动保障所负责具体办公,做到层层有人抓,块块有人管,事事有人办。各级有关部门按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是落实责任,明确任务。

(四)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劳务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迅速减少。我镇切实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拥有专业技能。2004年我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人数13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期,培训人数916人,向海南五指山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组织劳务输出13人,向深圳家政服务公司组织劳务输出24人。

(五)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城镇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过程。我镇科学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发展规划,坚持城镇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升级。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性规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简化农民进城务工、落户的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

(六)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降低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果。目前,我镇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居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为农民工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从内部结构看:2004年我镇农民在本乡以外地域就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0%,比的71%上升了9个百分点,我镇外出劳动力总人数由205450余人增加到2004年的6000余人,增加了550余人,2004年我镇有65%的农民家庭有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比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二)从收入效果看:2004年我镇农民劳务收入人均约660元,比上年的600元增加60元,增长9%;农民劳务纯收入占总纯收入的32%。也就是说每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就有32元来自在外务工。劳动力转移的成效已经凸显。

(三)从社会效果看:1、发展了效益农业。人多地少的矛盾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转移后的农户又将田、山转承包,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也促进了经济林的联包开发运作,出现了一些效益农业大户。2、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许多农民在城务工,部分农民在镇上或城里购买或租赁住房,在城镇里生活,而且他们的示范作用又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这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推进城乡统筹也是实实在在的。3、劳动力转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农民从田头走向工厂,从农村走向城镇,从依赖土地走向自主选择就业,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主要途径。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三

资料显示,河北省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技能证书的农村劳动力只有25.7%。

②许多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意识缺乏,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职业培训补贴,很难掌握真正技能。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每年要培训100万农村劳动力,全省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万,有转移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就有337万。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四

只有确立平等就业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五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4号)精神,特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二、目标任务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3、实施时间。。三、培训计划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4、培训任务。20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2004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四川省2004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5、培训基地。按照《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四、具体措施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4、营造声势,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编发阳光工程培训简报,积极指导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5、培育品牌,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在带动劳务输出方面的示范效应,重点培育“川妹子”、“川厨”、“川建工”、“川技工”等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转移输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集团化和有序化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培训人员转移输出,强化培训机构在转移输出方面的主体职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开发产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六

20××年,xx市科协把实施阳光工程作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实行领导、人力、物力、财力多方倾斜,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现总结汇报如下。

根据我市初选的7所培训基地的性质不同,我单位把党校、技工学校和科技职校定为培训基地,并分别在这三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到60人。

培训基地要执行工作月报制,在月底前上报上个月培训转移有关统计数据,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点进行检查验收,对培训就业的学员采取就业跟踪或深入农户的形式,抽查转移就业情况。

培训基地将公开“阳光工程”招生简章,明确对培训岗位、内容、时间、收费及补贴标准,并公开学员名字,随时接受学员监督,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要实行承诺制原则,为他们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大工程,我们将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发挥科协最大职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为打造“和谐xx”做出贡献。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七

“服务社会、服务农村、服务企业、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宗旨,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年来,我县按照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工作精神,自始至终、认真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取得了良好成绩,既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xxx。

人,完成计划数的。

xx%。

;组织现场招聘会。

xx。

场次,完成计划数的。

xx%。

;实现新增转移就业。

xx。

人,完成计划数的。

xx%。

其中:省外。

xx。

人、省内县外。

xx。

人、县内乡外。

xx。

人、乡内。

xx。

人;有组织转移。

xx。

人、自发转移。

xx。

人、帮带输出。

xx。

xx。

多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

xx。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xx%。

100。

多万元,吸收周边群众到基地打工达。

1000。

多人,年支付工资达。

10。

多万元,使周边群众生活有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他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经济林木近。

8000。

余亩,为山区农业经济发展开辟了宽阔的天地。

我县广泛采取贴招生简章、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宣传,使农村群众明确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而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村群众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积极要求参加培训,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7

30。

200。

讲》、《农村专业合作社。

100。

讲》、《农药规范使用读本》、《农民务工读本》等相关培训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按照培训人员的不同要求,按照培训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培训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切实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的技能,为外出就业或在本地创业奠定技能基础。

我县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结合各工种的实际情况,妥然安排培训任务,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成效县农广校负责农村植保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以及农产品加工工的培训任务,县农机培训学校负责农机使用与维修的培训任务,县畜牧局负责畜禽繁殖员的培训任务要求各项目培训机构通过与县劳转办的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培训工作,并安排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对合格学员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方便培训人员就业创业。

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让培训学员真正学到和掌握技能,关键在于培训的师资力量我县始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和培训质量一是每年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组织全体培训老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认真学习业务知识,特别是提高培训老师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聘请外地专家学者给培训老师授课,使培训老师增长知识、扩展眼光,吸收外地先进的培训经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三是组织培训老师开展培训教研,交流培训经验,创新培训方法,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

十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是对培训组织实施、业务资料汇总、项目执行验收、项目资金拨付等工作程序的同步性重视不够,出现培训组织进展快,业务资料汇总慢的现象,还有部分项目任务下达时间较晚,致使项目组织实施时间紧张,培训组织的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影响培训质量。这些存在的不足问题,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宣传动员、引导培训、组织输出、就业安置、跟踪服务、综合维权以及效果测评”等各项工作一起发展,良性运营,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深入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八

一方面,部分农村劳动力择业观念陈旧,受“人离乡贱”思想影响比较严重,转移就业意愿不高,阻碍了自身向城市的转移;另一方面,部分市民思想偏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有一定抵触情绪。

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存在这种思想,他们把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视为不稳定因素,甚至在登记项目和职业工种上设置政策性歧视和体制性障碍。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九

2018年我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任务。根据省农业厅川农业[2018]180号文件精神,我县应培训农村劳动力2130人。在市农业局、县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农劳办的牵头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县阳光工程于2010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培训任务。现就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搞好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和监督,我县以隆府办发[2007]19号行文成立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县农业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的日常工作。各培训单位也相继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并报县阳光办备案。工作组专门负责阳光工程培训的招生、组织、教学、管理和日常事务工作。

阳光办主要负责制定全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和方案;督促各培训单位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培训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把握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培训任务是2130人,通过2018年12月招投标,确定了xx县农技推广中心、xx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xx县畜牧兽医协会、xx市建安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职业技术学校、、xx县创力职业学校、xx县职业学校、xx县e步职业技术学校等9个培训单位共同实施2018年“阳光工程”项目。

1、公开招标,认定基地。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面向全县“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的基地招标。

2、下达任务,县农劳办以“隆培办发[2018]]6号文件将2018年2130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培训基地。

3、招生培训,推介就业。基地承接培训任务后,积极宣传,印发招生简章,选择符合条件的学员。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使用规范教材,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上课,强化学员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门技术。结业后学校推荐帮助就业。

4、核对身份。开班第一天,县农劳办、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到现场核实学员身份,免费发放引导性培训教材,坚持上好第一堂课,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知识讲座。将课本、笔记本发到农民学员手中,受训学员签字,并登记造册。

相关范文今日更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xx市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发展: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今日更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方式

农林牧渔:关于xx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报告

农林牧渔:**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5、规范手续,拨付资金。培训结束验收后,各基地凭县阳光办出具的验收意见、目标责任书、培训和转移台帐等有关材料,到县财政局报账。

为落实好阳光工程质量建设,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和部省关于做好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县阳光办继续执行了七项制度及办法。即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监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公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培训台帐、项目报告制度,并将七项制度贯彻落实到各培训单位。

1、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申报、项目招标、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制定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组织培训、负责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等。

2、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我县阳光工程项目资金由县财政专项管理和监督,县财政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对全县各培训单位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培训转移任务完成后,培训单位凭培训台帐、县阳光办和检查验收报告到县财政按规定报帐。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帐目单列、专人负责,严格资金用途和审批报帐程序。

3、项目监管制度。县阳光办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督促培训单位健全各项目制度,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

4、培训台帐制度。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台帐,内容齐全,并报县阳光办备案。我县按照要求,统一印制了阳光工程培训台帐。台帐的内容包括学员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所学专业、培训时间、补助标准和学员联系电话。培训台帐签字和手印。

5、项目公示制度。阳光工程培训要体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基地认定、培训人数、专业、时间、国家资金补助标准及农民应承担的费用等都要向社会公布。县阳光办就评估认定的培训基地、参与招投标的培训单位、招标结果、国家对阳光工程资金补助的情况通过隆昌电视台和张贴公告向社会作了公示 ,各培训单位对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专业、学习时间、各专业收费标准、国家补助政策、学员就业去向均向学员作了公示。

6、招投标制度。培训单位于2018年12月5日前向县阳光办递交了申请和申报材料。县阳光办对材料进行审核,于12月15日组织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纪委、县劳动局等单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县农业局会议室举行公开招投标, 招标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择优的原则,有9个单位中标。

7、项目报告制度。各培训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对培训进度、信息的报告。

8、认真上好“第一堂课”。每个培训单位的每期培训班开班前2-3天,培训单位分别向县阳光办xx县财政局报送本期参加培训的学员花册和学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开班第一节课上,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检查核实学员身份。

县阳光办工作人员到场讲课,讲解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培训的要求。培训结束的最后一堂课,县阳光办、县财政局到现场检查培训的效果,抽查学员参训的情况、就业意向,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情况,,监督结业考试等。

9、严把培训质量关。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培训,培训单位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保证了培训转移效果。培训专业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情况而设置,最终达到输得出去的目的。e 步电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与济四药业、隆昌工程机械厂、机械学校与长安棉组织厂等均签订了用要合同。

业指导导培训教材》免费发放外,各培训机构均保证了每名学员人手一套技能培训教材,有的.培训学校还为学员准备了笔记本、笔、学习证、资料袋等学习用具,绝大部分学员感到 满意, 不但免费学习技术,学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还有生活补助。

培训过程中,县阳光办工作人员不定期对每个培训单位作了2-3次的突击检查,检查上课、实习情况;抽查学员学习的时间、内容;学校在不同阶段的资料收集情况;阳光工程有关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中途县阳光办安排各培训单位就培训情况进行了1-2次自查 ,县阳光办对全县按培训单位和班次进行了抽查 。全部任务于今年4月月底以前结束,各培训单位向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提出了检查验收申请,由县阳光办组织农业、财政、纪委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检查组于对各培训单位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的形式一是查阅档案资料,二是走访学员,三是电话调查,电话抽查人数占培训人数的10%。验收公开、公正,结束时检查组向培训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和意见,资料不齐的及时补充,县阳光办向各培训单位出具了验收报告。

1、学员转移输出效果好。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学员转移输出,帮助学员增收致富。为此,多数培训单位安排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职业技术学校、e步电脑学校、创力职业技术学校、xx市长宏技能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培训就业合同,学员学习结束、通过考试合格后被安排到企业工作。共输出240人。学校把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作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解学员的工作、生活、收入情况,并保持长期联系,学员有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

2、学员增收致富快 。 优质粮油生产与营销专业由我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培训。通过培训,学员的种粮技术得到提升,较大幅度提高了农户农产品产量和收益,人均增收142元,广大农民学员排手叫好。

3、学员辐射带动作用强。通过培训后的学员技术含量高,而且带动性强、幅射面宽。龙市镇普照基地,水稻高产攻关示范田,折合亩产829公斤,创造了川东南地区中稻亩产最高纪录,其技术已幅射带动周边水稻种植2000多亩,增产效果突出。

1、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工作经费不足;二是在培训的进度上有些专业没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是阳光工程教材与实际工作结合不紧密;四是由于本地缺少大型企业,培训就业相对分散,推荐就业难度较大。

2、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阳光工程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进一步做好对各培训机构阳光工程培训管理工作。

3、在抓好培训管理的同时,做好培训后的转移就业工作。

我县2018年阳光工程培训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部门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 2130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务工技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可以看出,实施阳光工程是深入人心的,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智力支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

一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由此衍生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异给农村劳动力的自由迁移增加了成本和风险,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结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人数庞大,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人数高达3亿,占农村人口的20.7%;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8.8%;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仅占5%。

(二)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不宽松。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行业、工种限制虽然正在逐步取消,但仍存在其它制度性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还未完全消除;城镇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对农民剩余劳动力开放还需解决观念、体制和物质技术条件等问题,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还需做大量工作。

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务工收入在扣除住房、子女教育、生活消费等方面支出后就所剩不多了。

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资源和服务以及大量额外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积极性。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普遍缺乏。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不少企业不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将社会保险金负担转嫁给劳动者个人而形成超额利润,这一方面使资本积累加快,另一方面使劳动者贫困加深。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要做到这一。

点,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业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增加主要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率迅速得到提高,从而使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

(二)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哪里产业聚集效应大,哪里吸引的劳动力就多。

反过来,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又加速了这些地区的产业聚集。

但是,伴随这种正反馈机制的形成,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二元经济结构,这对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不利的。

只有当中、西部地区有自己强大的产业聚集,实现东、中、西部产业趋同,地区差距才可能缩小。

因比,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大的地区,要认真研究产业集聚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大、中城市的经济规模较大,产业门类较多,聚集效应强,消费水平较高,为解决农村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推动城市化,要不断加快现有大、中城市发展,继续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各类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大、中城市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用。

小城镇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路径。

我国多数小城镇现有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空间较大,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农民进镇成本低,可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现实需求。

为此,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根据小城镇特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产业为依托,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逐步扩大产业规模。

完善小城镇的投融资、用地、户籍、购房、发展二、三产业等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城镇发展,拓宽小城镇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企业、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小城镇的各项公益事业。

在保护耕地和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

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对农民工的种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四)、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

劳动力素质是影响自身择业能力与收入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切实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一项长期战略。

1、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确保新增劳动力素质稳步提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国家强盛的根基。

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支持教育事业、特别是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办好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与针对性。

增加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财政支持,降低学杂费,尽量使农民子女接受更高的教育。

转岗培训是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

要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就业订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提高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和适应能力。

(五)、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分割十分严重,农。

民进城就业壁垒重重,对缓解短期劳动力供给局部短缺矛盾极为不利。

首先,要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构建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有效机制,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环境,制定合理的最低工资和职工社会保障与福利标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及其后代平等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其次,要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

过去我们比较多地关注劳动力需求不足,对劳动力供给关注较少。

面对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新形势,尤其是劳动力供给的局部短缺,政府和企业应提高劳动力供求预测意识,及时根据劳动力供求变化,掌握更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制定相应对策,维护劳动力市场供求稳定。

再次,以改善劳动力供给为目标,努力完善收入政策。

一是以工资指导线为宏观手段,按照企业名义工资率逐年增长水平应等于全国平均长期劳动增长率的要求,引导工资合理增长。

同时,加强工资和价格的控制,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借助于法律或行政手段对工资、价格实行管制,如对价格和工资进行冻结;另一方面,推行以激励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即对工资增长率超过工资指导线的.企业课以重税,对工资增长率低于工资指导线的企业予以减税。

最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依法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通过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加强宣传力度,严肃劳动保障执法,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行为,严格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强化企业劳动保护和劳动者自我防患意识,完善劳动者对侵权案件的投诉举报与受理制度,健全劳动保障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依法依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要真正实现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提高劳动者素质。

高素质劳动力意味着高工资、高福利、高产出,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业市场竞争迫使城乡劳动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种竞争也是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杭生。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j].甘肃社会科学,;4。

[2]郑功成。

科学发展与共享和谐[m].北京:人民出版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一

县农业人口35。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7万余人,占农业人口的19。5%。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已经成为连结城乡经济的重要因素。县把握机遇,积极激活农村富余劳动力,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好效果。仅一年,全县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11000人,农民增收5500万元。

二、坚持按富民工程推动。始终注重创新方法、拓宽渠道,真正发挥劳务经济增收富民作用。一是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在县电视台开设劳务输出专栏,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组织他们现身说法。引导农民转变封闭保守、恋守田园、小富即安的传统思想,解决农民“不敢走出去、不会走出去、不愿走出去”问题。去年以来,通过就业服务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增加了40%以上。二是建立信息网络。在全县15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专职信息员,在全县330个行政村设立兼职信息员,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使每个农民都能快速及时地享受用工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推广农村就业试点项目。作为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县,在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推进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就业,先后在14个乡镇、47个村共计2399个农户中实施了奶牛养殖、红薯加工、金针菇种植等就业方案56个,实现利润957。3万元,使近1000名农村富裕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

三、坚持以城乡互动切入。主动顺应城乡互动潮流,从两个方面大力推动劳务经济。一方面,积极建立适应城市用工需求的培训机制。在广州、北京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在天津、山东、石家庄等地设立18个信息网点,不断完善市场信息沟通体系,实行以市场订单定向、培训输出为主的新型劳务培训方式,以县就业训练中心为龙头建立“培训基地”,在全县15个乡镇建立“培训中心”,在150个村设立“培训课堂”,先后开办微机操作、美容美发、保险业务、服装裁剪、维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18期,共订单培训外出民工1300余人;另一方面,设立返乡创业基金。进一步扩大劳务经济内涵,以劳务返乡人员为纽带,主动承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利用返乡创业基金,对有一定素质的返乡创业人员,进行资金和技术扶持。目前,已投入返乡创业基金30万元,扶持返乡创业人员开办纺织袋厂、纸箱加工厂、大棚菜种植基地等企业,带动就业800余人。

四、坚持在“宣传”上做足文章。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宣传的.重要窗口,通过劳务输出宣传、认知、发展。一是打造“劳务”品牌。强化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引导外出民工肯吃苦、守纪律、遵纪守法,做技术能手,增强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劳务”品牌形象。二是建立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与石家庄、保定、北京、山东、天津、广东等地多家劳务市场以及企业密切联系、友好合作,建立稳固的劳务输出诚信基地,以此宣传,进一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三是实施劳务招商。为每一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招商引资宣传材料,以多种形式宣传的矿产资源、农业特产以及优惠政策。通过劳务招商,使30多个外商来到,投资开发奶牛养殖、矿产品开采加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多个行业,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坚持从更深层次进行探索。围绕劳务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在总结以前工作基础上,探索推行了一整套全新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发放农民进城务工“明白卡”,介绍求职方法和技巧,注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务工政策以及县转移就业和劳动监察机构的联系电话、负责人姓名以及务工所在地劳动监察机构的举报电话等内容;开通进城农民工向家里报平安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接听、传送外出民工的平安信息;设立职业指导服务,配备2名职业指导师,对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实行“双证”培训,使800多名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了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了用人单位和劳务输出个人双满意的良好效果。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向国际劳务进军,走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输出之路,已初步与北京金吉利公司达成首批境外劳务输出合作协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站在富民兴市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加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国办发〔20xx〕79号文件精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政策机遇,齐心协力,狠抓培训,寻找市场,转移输出,使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每年都在100万人以上,去年突破150万人次,务工收入达到50亿元。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认真做好转移培训工作。

我市外出务工的农民每年虽在百万人以上,但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2.8,初中文化程度占53.6,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0.7,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9,由于缺乏专门技能,从事的大多是建筑、养殖、种植、运输、缝纫、家政服务、仓储、捕捞等工种和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的人员较少,月薪在千元以上的不足转移总数的5,月薪在300—800元之间者,占转移输出人员总数的90以上。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市委、市政府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综合运用了财政扶持政策和竞争、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农民工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了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组织、重点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的工作格局。

(一)领导重视,建立组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各县(市)区分管农业的书记、县(市)区长及农业、劳动、建设、财政、科技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科技、教育、劳动、建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局长xxx任办公室主任。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对各县(市)区实施阳光工程进行业务指导。目前,我市6县2区1市均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均设在县(市)区农业局。三是出台了与培训相关文件。市政府出台了《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商政〔20xx〕54号),制定了《20xx—20xx年xx市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全市转移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规划要求,20xx年—20xx年,全市对2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40万人开展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同时,对其中的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4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xx—20xx年,随着政府扶持资金的增加,培训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拟向农产业转移的110万农民工开展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1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100万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规划。

设部门10所,其它部门和组织10所。

(三)分解培训任务,规范培训管理。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给我市的培训任务,及时将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自我加压把引导性培训任务由3。4万人提高到10万人。同时,年初召开专门的项目培训会,并与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签订了项目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把阳光工程培训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管理。为体现阳光操作,圆满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我们对全市120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进行了公开招标,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的54所培训学校承担了阳光工程培训任务。

二、以阳光工程培训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市抓住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的有利时机,整合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单位、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1万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引导性培训8。4万人,经过培训的农民90实现了转移就业。培训共涉及20余个专业,其中建筑、电脑、工厂作业、餐饮、裁缝、家政等6个工程的.受训人数占总受训人数的65。据报统计,我市36所培训基地已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7万人,转移就业1。68万人,占总任务的95。由于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带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达150万人,其中各级政府部门引导性转移输出16万人次,民间组织转移输出77。4万人次,自发外出56。6万人次。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每年,我市有250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岗就业,而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再加上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转移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转移、轻培训,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领导不到位。一些领导同志还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培训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摆不到应有的位置,拿不出应有的力量,投入不到应有的时间和精力来抓这项工作,研究不深入,工作不扎实;三是宣传不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尽管政府满意,群众欢迎,但在社会上影响还较小,除了做这项工作的同志外,许多人对它还不真正了解;四是操作不规范。工作粗放,简单应付;五是质量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对培训机构没有严格要求,培训的专业和就业岗位脱节,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就业效果不好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三

xx地处xx,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6万,是人多地少的新一轮国家扶贫帮困县之一。全县劳动力总量达35万,年外出务工达17.4万人,其中农民工13.4万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2560人,其中有2530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xx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2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和县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20xx]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8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10个技能培训专业。

3、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20xx—20xx年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xx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xx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基地的组织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广东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福建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400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同时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或措施,落实县阳光工程办一定的工作经费,以便更好地加强项目实施的协调和监管工作,同时建议省阳光工程办尽早安排落实20xx年度培训补助经费,以便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得到更有力的开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四

我区农村劳动力共25700人,已就业19983人,尚未就业5721人,其中有就业愿望年龄45岁以下的有309人。

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情况

根据市、区政府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和“双转移”工作部署,我们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结合实际和市场需求,做到以需定培,实行“订单式”、“定向型”、“输出型”培训方式,开设了电子装配、车工、电工、车缝工、家电维修、电脑、汽车维修和机械维修等专业。2017年,我局职业训练中心和第二技工学校共组织两镇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103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885人;组织区属企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446人;2017年9-11月,组织148名农村青年到技工学校参加短期培训;今年3月,组织100名农村青年到技工学校参加为期3个月的短期培训。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区委区政府把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端州的重要工作来抓,并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培训后转移就业指标下达到镇委镇政府,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

2、加快发展,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

区政府出台了《端州区企业招用本市(区)农村劳动力具体办法》(端府办[2017]113号),同时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发展吸纳劳动力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同步增加,鼓励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尽可能更多地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

3、积极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为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把做好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狠抓落实,我们坚持以“先培训、后输出”为原则,把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着力点。2017年我区制定了《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实施工作方案》,确定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组织300名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以16—45岁之间失地农民为重点,把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做到以需定培,实行“订单式”、“定向型”、“输出型”培训方式。

4、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城乡一体化机制

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八统一”的要求,建立了以区就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六个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与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劳动保障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我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择业观念上的问题,这是目前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最大因素。许多人眼高手低,对苦、脏、累的岗位不屑一顾,特别是初高中刚毕业的年青人,就业期望值高,对工种、收入要求苛刻。同时,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恋家依赖思想严重,缺乏敢闯敢试精神。许多经济较好的城中村的农村劳动力宁愿在家无事可干,等年终分红、收租金,也不愿外出务工就业,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甚至“无富也安”;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从总的就业劳动力情况看,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偏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为65%,其中高中以上只占35%。从初中以下劳动力就业结构看,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技能,相应增加了转移就业的难度。三是产业结构不完善。我区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量雇用外地廉价农民工,相应造成本地农民失去转移就业岗位。

五、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对现有培训资源的整合利用。完善市第二技工学校和区职业训练中心培训基地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民转移就业的新型培训体系,对培训基地给予必要财力扶持,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另外要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所的基层作用,宣传和发动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二是要创新培训方式和培训专业,加强对培训基地办班计划、培训项目等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双向沟通,主动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沟通协作,以就业带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大力推行“订单”、“定向”、“联合培训”等模式,按就业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建立起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的联动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突出培训重点,以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为主。四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实行1年以上的劳动预备制专业培训。五是要完善培训补助政策。对参加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就业前景较好的技能培训,经有关部门认定,提高培训补助金额,通过培训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端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五

年,**县劳务输出计划任务10.01万人次、8.68万人(市任务10.01万人次、8.679万人),其中,六个月以上稳定务工6.19万人(市任务6.181万人)。培训农牧民2万人(市任务1.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4000人(市任务3680人)。举家外出4255户(市任务4255户),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3616人(市任务13614人)。劳务输出收入8.3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2515元(市任务2500元)。

2013年**县劳务输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扶持培训机构、中介组织、中介人,在加强职业农牧民队伍建设的同时,通过宣传引导和典型引路,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实现农村牧区人口向建制镇和中心城市稳定转移。

突出重点,做好农村人口转移工作。一是宣传引导,使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深入人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通过政府协调、宣传引导和典型辐射等手段,做到上上下下达成共识,以劳动力转移为先导,实现农村牧区人口向建制镇和中心城市转移的目标。二是通过培训,使转移后的人员进入企业并逐渐成为主力军,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相对固定的工资收入,成为长久的城市居民。三是支持劳务输出中介人,在向外介绍劳务的基础上,组建本地的专业队伍,吸纳农民工参加,常年承包专项工程,以先转移劳动力再转移农村人口的方式,在把农民转变成工人的前提下,实现农村人口举家向城镇转移。

充分利用媒体,发挥应有作用。一是继续编辑《**县劳务输出》通讯。印发工作安排、阳光工程培训、春季用工招聘、劳务输出形势分析和技能培训开展情况等内容。二是继续维护更新好“**县劳务输出”网,以新浪博客的.形式链接**县党政信息网,满足社会各方面浏览**县劳务输出工作、统计、公示、招工、剪影等内容,给人们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更直观平台。

到2013年11月份,全县劳务输出100272人次、91807人。稳定务工6人。培训农牧民22000人,其中技能培训4130人。举家外出4255户,转移农村牧区人口13616人。全县劳务输出总收入8.3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输出收入2515元。

**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一百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为了做好试点工作我们着重做了三件大事:第一确定基本思路。确定**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思路是:**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长期、全面、系统、综合教育为主线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依据农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公立和私立及县内和县外培训机构和组织共同参与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和培育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有责任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第二做好基础工作。印发《**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认定管理制度》根据全县主导产业分布情况和优势产业特点以及农牧业发展方向有重点、有侧重地把1000名新型职业农牧民的名额分解到十二个镇场要求各镇场进行调查摸底和初步认定并将认定名单和档案报送县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之后又印发文件确定刘增军、温忠、吴继军、丁乃民、张桂华、陶占富、于永文、陈洁等150名农牧民为**县第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制定了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时间表和路线图。第三实施“三动战略”。一是开展“文化穿线”活动二是采取“掺沙子”和“挑珠子”行动三是实行科技院校与产业农民双向互动。通过培育一支有技术、有技能、有道德、有责任、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在成长。

成绩面前也显露许多不足:一是农民工技术、能力、素质偏低。个别农民工不讲诚信,不适应城市生活,不专一钻研业务,没有长远打算。二是培训的运作与农民的意愿不合拍。表现在培训时间与农民工闲暇时间不合拍,讲授的方式与受训对象的接受习惯不合拍,项目要求与农民期盼不合拍,讲课内容的深度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合拍。三是在农民工的观念中存在着传统保守思想。不敢走出去,怕在外面学坏了。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单凭农广校的力量,微不足道,无法满足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培育。

今后,我们将树立为返乡创业而打工的理念,为主导产业而培训,重点培训红干椒品种鉴别和栽培技术、茉莉香葡萄栽培技术、香瓜种植高产技术、苹果和苹果梨苗木选择和栽培技术等专业的培训。协调帮助各镇场、相关部门和单位、**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社会私立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学校,设立“流动讲堂”,讲授急需的知识和应尽的义务以及所负的责任,共同开展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让农牧民走上“吃专业饭、挣技工钱”的路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六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

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对策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七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

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八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总结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不断增加,但其素质提高缓慢,造成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恶性膨胀。近年来,三都县各级各部门积极想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分乡镇教育、培训,领办项目,劳务输出,提供服务等措施,使全县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转移。

20**年,根据国务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阳光办的关心指导下,我县积极组织培训转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

1、我县农村青年的规模与结构。

根据全面统计,20**年我县14—35岁农村青年6.6万余人。其中男性占53.5%,女性46.5%。其中17—40岁外出务工青年占40%左右。

2、我县农村青年转移状况与特征。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青年转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农村青年转移数量增加。近几年,我县农村青年外出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从事二三产业,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已成为我县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特征之二:农村青年转移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在农村青年的转移中,具备初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唱主角,是主力军,占到80%以上。这些人头脑灵,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闯荡见世面、学技术的欲望高,去外地谋求职业的机会大。

特征之三:工业、建筑业、制造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青年转移的主要行业。在20**年,农村青年转移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建设第一线和低层次的商业饮食服务业,主要流向为深圳、东莞、广州、上海、福州、北海等发达地区,占到70%以上。

特征之四:我县青年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这些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绝大多数还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每年除在外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家从事农业生产。

3、农村青年转移的积极作用。

农村青年向非农产业的大转移,对缓解农村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一,农村青年以其工资要求低、就业期望值不高、勤劳能干、能吃苦等特点,增强了在城市就业的竞争性,这对促使我县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推动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二,农村青年在城市从事的大多是脏、苦、累和城市人不愿干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医护、环卫、建筑等特殊服务,对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适应社会化服务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之间劳动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追求在城市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农村青年向非农业转移,是解决农村剩余青年就业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外出农村青年的年平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比全县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约高出1500元左右。

同时,外出青年返回农村,又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及有关信息带回农村,对于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与生活质量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为开发农村消费市场做了观念和物质的准备。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我县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以县农业局副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配置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专抓此项工作,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方案,对培训专业、人数、时间、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年有规划,月有安排,有底数的步步推进。

(二)、狠抓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为将我县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好,工程领导小组认真对县内的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对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设施、培训经验的对比,认定三都县劳动就业办和三都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我县培训基地,这两个培训基地有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能提高培训人员素质,保证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得到认定后,这两个基地及时地安排人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购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认真调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训近年来,我县每年都要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农村青年思想状况进行调查。

从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来看:广大农村青年致富成才的愿望更为强烈,60%以上农村青年认为增收无门路,其原因,6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技术,37%的农村青年认为缺乏资金,他们普遍认为外出是解决技术和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务工。

(四)实行订单培训,提高就业率。

我县采取整合社会资源,借机发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与就业结合的培训形式。与企业的培训基地联合,由企业出就业岗位,出培训设施设备,出技术力量,就业办负责招生、教学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学于一体,同时容纳几十人的培训基地,如由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深圳运发集团等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创办了技工技术培训班,取得了多名大龄农民工集体就业的好成绩。

这种培训方式是我县与外地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公司、企业合作的硕果,我们借助这些公司的技能设备和师资力量举办培训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我县培训基地教师和企业培训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现深圳市爱德康珠宝首饰公司已招收农村劳动力学员96名,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已招收440名。

(五)加强培训管理,搞好跟踪服务。

搞好农民工转移就业跟踪服务是转移农村青年剩余青年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实际不断充实完善,每个月都进行就业培训跟踪服务。

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务:

一是与企业建立了信息联系制度,经常性地了解输送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情况;

二是加强与乡镇就业指导站联系,引导广大青年合理流动,与法律服务站共同维护外出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提供法律帮助等。

其次,是协调党政及有关部门为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或在家领办项目提供政策、资金、物资帮助。

再次,营造氛围,对外出务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带头人、返乡创业的青年典型进行大力表彰和在报刊、电视台等媒体上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政策措施、办法等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一个为转移农村剩余青年劳动力服务的好环境,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

(六)运用多种方式,拓展就业渠道实现转移才能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我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以县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挂钩的方法,确保培训质量,拓展就业渠道,使培训工作实打实,不走过场。

为了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多次深入21个乡镇的劳务站进行调查研究,联系用工单位;

其次,运用电视、广播、粘贴广告等多种传媒方式刊登信息;

第四,建立培训就业中心,专人负责就业工作。

针对我县属劳动力输出地区的情况,就地为培训的劳动力找婆家,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已为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报帐机制,实行专款专用我县的“阳光工程”项目款由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共同管理,培训基地将招收的农民工进行培训,对合格的农民工,由培训基地及工程办的人员共同送达厂家,经过企业一个月的岗前培训,上岗就业,由接收企业提供签字盖章认可接收人员名单,县财政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根据就业人员数量按比例将补助款拨付给培训基地。这样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提高所招收的农民工的就业率。

(一)培训与转移情况今年我县共培训8期、600人,完成了今年转移培训任务,就业办共转移培训536人,职教中心共转移培训64人,主要转移到深圳市、东莞市等,培训专业有电工电子、机械制造、驾驶员、乘务员等。其中深圳市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接收96人,东莞市石排镇金飞达电子厂接收440人,深圳市运输发展集团公司接收64人。

(二)农民工就业情况今年转移的600名农民工,主要从事首饰加工、电子设备制造和客运驾乘等行业,劳动强度相对较轻,而薪酬却相对高一些,据第一批赴爱得康珠宝首饰公司就业的农民工反馈的信息,他们的月工资在800—1000元左右,由于受过一定的培训,有的农民工已升为领班、组长,就业环境相对稳定。

(三)效益

1、经济效益由于采取了系统的培训,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输送的600名农民工全部得到就业,月工资比自行进厂就业的工人高150元左右,月纯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计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将达290万元左右。这可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及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对促进家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效益由于培训转移的农民工就业有保障,且收入相对较高,对其他的农民工震动极大,第二批输送进厂就业后,来报名参与培训的农民显著增加,由于培训经费和名额有限,我县筛选了一些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织培训,剩余的则输送进其他一些厂家就业。

通过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扩大了民工的视野、增长了见识、掌握技术等人力资源积累,通过城市经济的“扩散效益,为农村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技术、信息,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县发展不平衡,好坏差距明显加大,个别乡镇不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是招生、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机构还不健全,业务工作还不成熟;

五是跨区输出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将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的提高;

四是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服务中心的场地、设施、师资等力量,发挥我县职业培训优势;

六是加强引导,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合理流动,避免肓目流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十九

为充分发挥xx市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集中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确保20xx年全市“阳光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xx]1号)的通知精神,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积极开展了基地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进了调查摸底,并通过公开招标、公示,在去年的基础上重新认定了xx所学校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

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是实施好“阳光工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市阳光办高度重视。x月xx日我们召开了各县(区)阳光办负责人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点学习了《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x阳光办[20xx]1号)的通知精神和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要求各县(区)要在认定过程中要坚持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原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招标;要坚持贴近农村,方便农民,自愿申报的原则,把符合条件的公办、民办培训单位都吸收进来;各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对自愿申报的培训机构进行审定,并将培训质量、就业质量作为招标主要条件。市阳光办于x月x日在《xx日报》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新认定的通知》。

市、县(区)两级阳光办都分别组成由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认定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门下发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附件)中规定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对申报的xxx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实践场所、就业渠道、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情况逐一进行审查和审核。在20xx年、20xx年已经认定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完成任务较好的,我们进行了优先考虑,对培训质量不高,转移就业率达不到要求的,重新进行了认定,对个别的完不成任务,操作不规范,且存在问题的,坚决取消了基地的认定资格。根据省阳光办通知要求,市属培训机构由市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认定,市农业局,财政局等阳光办成员单位对市属申报的x所学校逐一审核认定,将劳动局就业培训中心等7所符合条件的学校认定为市管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同时对招标认定的培训基地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x天,并公布市和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市阳光办对县(区)认定的培训基地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认定的基地是否符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条件,对在认定培训基地的招标、公示过程中是否有违规行为,一经查实,除限期整改外,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通过市县(区)阳光工程办公室的阳光操作,市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认定了xx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在认定的基地中,农广校x所,占x.x%;劳动部门所属的职业培训中心x所,占xx%;教育部门所属各类职业学校x所,占x.x%;其它部门所属学校x所,占x.x%;社会民办培训机构xx所,占xx.x%。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汇报篇二十

xx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总人口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7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动力培训和输出”工程列为2004年全市抓好的八大工程之一,拟定方案,科学制定规划,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组织实施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从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入手,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宣传带动,使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逐步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全市共组织培训劳动力3.3万人,有组织的向市内外输出劳动力2.2万人,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103%。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部门联动。

全市成立了市县(区)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领导小组,由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等14个单位和部门共同参与,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协调和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输出的组织和管理,并从劳动和社会保障、共青团、科协抽调人员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全市召开了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会议,具体研究部署劳务输出工作,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2004年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分管领导具体抓劳动力培训输出的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调控,农业部门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参与,各县各部门具体实施的“劳务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风险共担、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

二、抓创新,建基地。

全市各县(区)创新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优势,主动出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战略,加大省市间的劳务对接,巩固和扩大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不断向市外、省外延伸。主动到输入地考察,邀请省外用工企业到我市考察,通过考察、洽谈和建立办事机构,有选择的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务合作协议,拓展拓宽输出领域,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输出工作。

耿马、云县、镇康、永德等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用工需求量较多的上海、大连、深圳、广州、江苏、浙江、福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部门达成长期的劳务合作协议,与劳务对接的方式开展劳务输出。市劳动力培训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把用工单位请到市内搞对接,与广东省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就长期开展劳务输出合作达成了协议,输出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内的各类用工企业或机构。

开展好基地建设。为做好输入地劳务用工信息审查,把好劳务人员思想关、技术关和健康关,协同用人单位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市的云县县委、政府在务工人员较多且相对集中的输入地深圳市,采取以派驻的方式,选派科级干部进驻深圳市华发电子厂,协助企业做好劳务人员的管理工作。永德县政府在输出劳务人员较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设立劳务工作办事处,长期开展劳务输出信息采集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领导小组与广东省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了输入地的培训基地。同时全市在8县(区)建立输出基地,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的配套管理服务体系,农业、劳动保障、妇联、科协等部门建立起了由市统筹,以县为中心,辐射乡村的劳务输出和培训基地,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三、摸底数,抓宣传。

为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基数,更好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我们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大信息采集力度,保证用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摸底调查工作,各县(区)利用已搭建起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各乡镇和社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对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技能状况、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向等进行登记建档。做到了富余劳动力情况清、底数明,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提供依据。有的县还派人深入到各村寨,利用会议、广播、张贴标语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动员,向农村广泛宣传和讲解劳务输出的相关政策和意义。使劳务输出工作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布用工信息,为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快捷信息服务。

四、抓培训、促就业。

各县(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市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家政服务、民族舞蹈艺术、保安、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市劳动就业局下属的桑嘎艺术培训中心,与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国家4a级风景区签定培训订单,联合开展以佤文化为主的民族舞蹈艺术培训,学员就业率达95%。为具有民族技艺的农村青年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艺术就业途径。

五、树品牌,促输出。

我市充分发挥“临沧保姆、保安和佤文化为主的歌舞表演”的优势,抓品牌战略,巩固和拓展劳动力输出市场,扩大劳动力输出的市场占有份额,促进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家住xx市云县茂兰镇的19岁小姑娘郭字英,初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广州市作小保姆,她的雇主是一名有两岁小孩的广州市律师。郭字英到广州一年多的时间,克服了诸多不适应的困难,学会了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学会了用燃气炉、电饭煲、洗衣机等家政技能服务劳动。她每天能从居住地小区到两公里外的幼儿园接送雇主家的小孩,并能独立到农贸市场买菜,成了一名地道的“广州通”。雇主高兴地说:“云县籍的小保姆在我们所居住的加拿大花园小区有7-8个。她们纯朴、踏实,雇主用着放心,在小区里口碑很好。希望临沧市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更多年轻、勤劳、有上进心的小姑娘到广州打工做保姆。相信以临沧人的质朴和勤劳,在广州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市桑嘎艺术团输往广东东莞常平的佤族歌舞表演队伍,自进驻当地隐贤山庄后,每天表演两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他们激情四射的舞蹈表演,陶醉于他们异乡风情和全新的动感体验。该团还先后到江苏、青岛、宁波等地进行慰问演出和旅游宣传促销演出,并向广西桂林的“乐满地”、杭州的“野生动物世界”、广州的“世界大观”输送了大批的佤族舞蹈表演人员,所输出人员供不应求,已成功地为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烟台市中华历史文化园、云南映象剧组等输送了800多名以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舞蹈演艺人才。目前的司岗里艺术团、桑嘎艺术团、李江平艺术团等歌舞团队成为我市佤文化产业的主力军,他们的团队分布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的剧院、公园、酒店等公共娱乐场所,通过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宣传展示临沧市丰富多彩的佤文化艺术以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临沧市以佤文化为主的歌舞表演品牌。

近期我市组织输往广东的48名贫困山区女孩,在广州市德和弘鑫人力资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后,通过考核全部受聘上岗,目前已成为该公司的初级家政服务员,是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程有组织输出的第一批具有职业资质的“保姆”,为进一步打造劳务品牌,拓展“临沧保姆”品牌的知名度,推动劳动力输出向“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六、抓组织,打基础。

我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做好信息引导和市场培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全市原有17家劳动力输出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并严格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抓好中介组织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拓劳务中介机构,通过调查研究、宣传发动的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中来。先后批准成立了临沧万鑫劳务公司、汉先科技劳务输出职业介绍所、青年人才培训中心和青年职业介绍中心,壮大了劳务输出力量和队伍,为齐心协力抓好农村劳务输出工作打下了基础。

通过抓劳务转移工作,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坚定了信心。我们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劳务转移工作的前提,广泛宣传是做好劳务转移工作的关键,搞好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劳务转移的基础,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是提高稳固率的根本保证。

我市劳动力培训输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与其他州市相比,无论是从组织力度,还是组织输出的数量上、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的帮助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贯彻传达好会议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做好文章,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更加有效服务,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开创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