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大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6:55:26 |
- admin |
- 8页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一种详细的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教师更有条理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教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
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媒体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生:想!
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
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
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二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红领巾、三角板、纸、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
2.什么是角?
师:在图中你发现那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学生:同为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观察到的角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出来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理解角,认识角。
师:你能给角的各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学生给角的各部分命名。
教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一个角吗?
学生: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作角。
出示情景图
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学生:到情景图上找角。
出示:
显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学生:观察并再一次认识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这些角有大有小。
2.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学生:在直角上标上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提前预习下一课。
本节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由此引出对角的认识和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三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第一次出现分数,由于分数与整数差异很大,学生会感到很困难,对分数的意义理解透了很不容易,本节课运用了直观积累的教学方法,通过分实物、折线、分线段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从而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初步知道了几分之一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课上,同学们用眼看、动口说、动手折、动手画,激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又通过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交流亲身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圆形纸片2张、梯形纸片2张、准备练习的图形作业、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为1/2(填在月饼实物图上)。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之一(要求学生一边空书1/2,一边说说什么是1/2)。
提问:这一份是整个饼的1/2,那么,另一份呢?为什么也是它的1/2呢?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形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别指出那一部分是圆的1/3),谁会写1/3?一位同学上前来板书,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3.把一个圆形片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的1/3。这句话对吗?为什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提问:能说这个(指长方形纸片的1/3)是那个圆形纸片的1/3吗?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说一说每幅图中1/3表示的意思)(板书:是谁的)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
(2)每份是它的()分之一。写作:( )/( )
6.让学生用直尺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直尺上的刻度1,2,3??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写出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 )
7.口答:(老师板书:1/2, 1/3, 1/4, 1/5, 1/10??)
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表示这样的一份,分子就是1.
(三)巩固练习
提问:折出它的1/2,分母是几?应把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几份?
折出它的1/4,应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根据什么?
2.在每个图里选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将准备好的图形片练习)
提问:每图中平均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哪一部分有关?分数的哪一部分决定涂颜色的份数?
3.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见书本)
提问:第4个图中的涂色部分为什么不能用分数表示?(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4.写出下面各分数(要求: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要画太长,分子、分母上下对齐)
(师读生写,一人板演,其他同学写在本上)
六分之一九分之一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七分之一二十分之一
5.出示梯形纸片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4吗?为什么?
谁能在这个梯形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使每份大小相等.
提问:这样每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四) 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反之,则越大。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认识几分之一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小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写作:1/2。
象1/2, 1/3, 1/4, 1/5, 1/10都这样的数,是分数。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写作:1/3。
1/3在写作时注意:
分 分 分1.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子 数 母2.注意书写的规范性、顺序性。
线3.分母与分子要在一条直线上。
归结:分数中要注意:平均分是谁的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刚上课,我创设了一个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中秋节分月饼。从整数可以分开始,到不能用整数来分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数的需要,在分月饼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平均分”这个概念。
生通过分月饼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后,我安排了一个找圆形1/2的活动,让学生从实物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认识1/4时,同样一张正方形纸,学生的折法不同,所呈现出的这张纸的1/4也不同。通过画线段从中认识1/2, 1/3, 1/4, 1/5, 1/10这些分数的表示,这种方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思维训练。
虽然本堂课有以上几个优点,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主要可归纳如下:
1、课堂纪律性不够。由于本班的学生比较活跃,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直接将答案说出,导致课堂出现了一点混乱。这就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举手发言,以免部分学生蒙混过关;
2、教育机智有待加强。在问到“一半”如何表示时,一个学生回答“0.5”,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为了使本堂课顺利进行,我忽视了对她的夸奖,仅是说了她的答案是正确的,想想此事我认为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3、课堂环节有待加强。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但是在推导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看图说出分数,再进行比较。这样来得太快,学生一时不能够接受,假如这时我能让学生说说这两副图的区别,他们就会发现份数变大,但是每份的大小就变小,这样就避免学生用整数的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
总之,这堂课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在发现中体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 每个分数都由学生自己去创造,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我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更大的进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第 “想想做做”第l—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纸片、实物钟。
学具准备:硬纸条、图钉、小棒、蜡光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
师:这个周末,小明和小红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 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三角尺、课本、小闹钟)
师:三角尺,书本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课件闪角)。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课件隐去物体,剩下三个角):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再标上角的标记,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1、活动:摸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三角板,跟着老师一起来摸摸看。
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师指导摸:如果用手掌摸角这里(顶点)会有什么感受?尖尖的
师指两条边,这样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另一边呢?直直的
师:数学家们给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板书: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
师:你能说出上面每个角各部分的名称吗?(师指出,生说)
师生共同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师!板书:角)
1.找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认识角了,那么该怎样找角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
师:通常我们在找角时,都要先找到角的顶点,再沿着角的的两边分别指一指,你们能用这种方法,找出身边物体上的角吗?找出来指给同桌看。
(生找,指名说,学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讲台桌面上的角,还有很多学生举手)
2.辨角(“想想做做”第l题)。
出示题目,学生明确题意,用手势作出判断,是角的,指出顶点和边,不是的,说说为什么不是,教师课件展示。
3.数角(“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
(2)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85页先找出图形中的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并且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角有什么特点呢?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给你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你能做出一个角吗?(生做角,师巡视)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吗?怎么变?(指名一边演示一边说)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小吗?怎么变?
师小结:我们通过张开两条硬纸条,可以使角变合拢硬纸条可以使角变。
师:通过做这个活动角我们知道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角有大小。(师板书:角有大小)
2.比较(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们的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老师这里有三个钟面图,每个钟面上都有一个角,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生判断)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慢慢打开,扇面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出示剪刀图):合拢剪刀时,剪刀上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3.观察
生答:角的两条边变短,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角的大小与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现在来看第4题,用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尺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答: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他们对应的角一样大。
5.折角(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动手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师: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该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该怎么做?
(3)学生思考——动手折——展示。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五
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能正确画描述角的特征,画角,加强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角以及直角的特征
难点:画角和直角
学习准备:尺子
一、说“角”
前两节我们认识了角,还进一步认识了角王国中一个特殊的角,直角。现在我们进行你说我说大家说环节。几天的主人翁是角。
请同桌互说,并指名汇报。
注意点:角的特征,怎样判断角的大小。
二、综合练习
1、判断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其中哪些是直角。
2、下面是什么图形,他们分别有几个角,有几个直角?
(先是简单图形,再是复合图形)
3、画角
画一个直角。画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再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
4、数立方体上的直角。
怎样数能一个不落呢?
三、总结
四、作业:画一画你喜欢的图形,并找一找它由几个角,其中几个是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六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操作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让学生经历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交流的意识。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能
师:现在我(请勿抄袭好范文 网:)们先来欣赏几张照片(课件显示)
师:这是一个小朋友分别在一岁和九岁时拍的两张照片,你们认识他吗? 生:不认识
师:我保证你们看了下面一张照片就会一定会知道是谁了。来,一起看。谁?(课件)
生惊讶的说:哇!是刘翔。
生:大
师:是的,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变化很大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奇妙变化中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引出“一半”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张图片看。(课件显示胎儿图)
师:这是一个胎儿图片。你们知道胎儿是指多大的小宝宝吗?(还没出生)你们以前见过吗?(没有)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显示)
生1:眼睛是闭着的。
生2:头特别大。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胎儿的头真是特别大。那你们知道胎儿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吗?(课件显示)
生:一半
师:为什么是一半呢?现在我们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同学们想一下应该怎样来找到它的一半?(出示苹果)
生:平均分(板书)
2、“一半”的表示方法
师:那“一半”应该怎样表示呢?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表示出来,画图也可以,写字也可以,用数学符号也可以。。(学生创造,师巡视,请几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来)
学生汇报想法。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表示方法。
3、引出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看来表示“一半”的符号有很多。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1/2来表示“一半”(课件显示1/2),它读作:二分之一(课件)。下面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写法:(师边说边板书)因为是平均分,所以先写短横线“—”,平均分成2份,就在下面写“2”,其中的一份就在上面写“1”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一下。(生写)
师:它读作?(二分之一)生答师板书。
师:现在谁能再说一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苹果的1/2的?
生答课件显示。
师: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巡视)
师:像1/2这样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4、多种形式,认识1/2。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1/2,现在我们自己再来找一找1/2,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找到它的1/2,并涂上颜色。(课件显示要求)学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学生展示:
生1:横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2:竖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和他折法一样的举手。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3:斜着对折,涂色的就是这张纸的1/2。
师:谁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没有了。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找到1/2的。(生交流)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小结:折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课件显示)
(2)、判断。
师: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显示)读“判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生答:1、3能(课件显示)
师:第二个为什么不能?他也是分成了两份?
生:不是平均分的。
师:最后一个是平均分的,怎么也不能?
生答:因为它分成了三份。
师:那应该怎样表示?
生答:应该用1/3表示。
师:你们能自己写出1/3吗?
生写,师巡视,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师:那它怎么读?
生:三分之一(板书)
5、认识1/4
师:其实,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长到8个星期大时头长大约就是身长的1/2了。宝宝出生后慢慢成长,到了婴儿期,宝宝的头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问题)
生:1/4
师:1/4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婴儿身高平均分成4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课件显示) 师:你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1/4.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齐读:四分之一(师板书)
6、利用材料,探究其他分数。
生1:1/5、1/6(师板书)
生2:1/7、1/8(师板书)
(学生继续说)
师:如果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
生:不能
师:也就是说分数是无穷无尽的,永远也说不完。(师在1/8后面加上??) 师:像1/2、1/3、1/4、1/5、1/6、1/7、1/8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 )
(2)、介绍分数发展史
子和分母隔开(课件),分数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3)师:现在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另一张纸片折一折,并涂出它的几分之一。(课件显示)
学生动手折,师巡视。
师:谁起来说一下,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生1:我把它平均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我把它平均分成4份,涂了一份,是它的1/4。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折出了自己的分数,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折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找三个不同的1/4。
师:老师还发现,有几个同学的图形虽然不一样,但是却有相同之处。老师把他们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课件显示) 生: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也就是说,不同的图形,能不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 生:能
师: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涂色部分大小不一样。
师:看来,即使是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
7、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看书
师:现在同学们合起课本。谁起来说一下?
中间短横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数线 板书)表示平均分
2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母)表示平均分成2份。
1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指着黑板上其他的分数:看谁能很快地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各是多少? 生:??
三、巩固练习
1、读分数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分数,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你们见过这些分数吗?请读一读。
指名读
2、填空
师:刚才的同学读的都很好,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3、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的阴影部分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下面的画面让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师:下面老师再带同学们去生活中看一看。(课件显示)读题目要求
图1:法国国旗
生:1/3师:哪一部分表示1/3?
生答师小结: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的1/3。
图2:奥运五环(1/5)
图3:巧克力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现在我们来看一块大巧克力。(课件显示巧克力)
生:1/6
师:谁都能想到巧克力,那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答:6个
师:同样是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
5、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2,婴儿的头长大约占身长的1/4,那长大成人后头长又占整个身高的几分之几呢?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
生:1/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把成人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长占了其中的一份。
生答课件显示
师:对,还有这张9岁时头部占的分数不知道。你们现在几岁?
生答
学生估计,同桌交流,汇报。
师小结:十岁左右的儿童头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四、拓展延伸
1、师:看来,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分数,现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课件显示)
生1:我家有3口人,我占全家人口的1/3。
生2:我班有50人,我占全班人数的1/50。
生3:妈妈买了10个苹果,我吃了1个,我吃的占苹果总数的1/10。
??
2、猜一猜
生答并说理由
师:到底是哪根长呢?请看这里(课件)
四、小结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生答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都非常善于动手动脑,真高兴认识你们。最后老师再送你们一句话: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课件显示)成功源自勤奋、努力与汗水。老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只要认真勤奋,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1/2读作:二分之一
1/4读作:四分之一
1/8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的作用,从而使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
(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
(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平?
(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
(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平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九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基本特征。
(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都相等;用圆的特征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多媒体课件、圆片、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等。
情景引入:
同学们看,这里有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1.圆的认识:
折一折:圆是轴对称图形
2.认识圆心
实际上,我们能像这样折出无数条对称轴。
那么请同学们现在观察一下,你折出的这些折痕有没有交叉?是不是相交在同一点?
这一点在圆的中心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认识直径
把一条折痕用笔和尺描出来。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称为: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想一想,圆有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一样吗?
4.认识半径
半径就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半径一般用r表示。
想一想,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它们长度一样么?
半径r和直径d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
即时练习:找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用圆规画圆:
1.介绍圆规的构造
看这是圆规,圆规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请同学们在练习纸左上角的范围内试着任意画一个圆。
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
3.介绍圆规的正确用法
想一想:
1.我们刚才画圆的时候,怎样确定圆的位置?(由针尖的位置决定,针尖所在的点就是圆的圆心。因此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怎样确定圆的大小?(笔尖和针尖的距离决定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因此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画半径3厘米的圆:
1.画圆的时候可以先在纸上标出圆心(画一个x),确定好圆的位置,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3厘米)。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4.再画一个半径为4cm的圆。
画同心圆:
这些大小不同的圆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有同一个圆心。
这些有同一个圆心但半径不同的圆,我们称为同心圆。
练习:以o为圆心画出半径为2cm、3cm、4cm的同心圆
四、深化认识:
1.不用圆规还可以画圆吗?2.美丽的圆3.课堂总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十
分一分(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3--55页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
必要性。
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熟练认读分数,能够写简单的分数。
3.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把一个图形平均分
成几份,其中一份表示几分之几,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分数图片??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是“分一分”。
看到这个“分”,你想到了什么?(平均分)
对,我们分东西的方法有许多,但是数学上要重点研究“平均分”。我们就来解决几道平均分的问题。
(1)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2)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3)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几个? 你能列式吗?
这半个苹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吗?
怎样表示?还可以怎样表示?
你会写二分之一吗?(生示范写)
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什么数?
师示范写,强调书写顺序。
先写短横线,它的名字叫分数线;
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它叫做分母;
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它叫做分子。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一起来边读边写。
比较一下分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那你知道分数线、分子、分母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吗?这个分数代表什么意思吗?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笑笑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淘气也得到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二、1、拿出学习纸,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2、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评价。纠正不准确的地方。
请学生多次叙述。
3、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其它更多的分数吗?
请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涂色的部分应该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请学生将图贴在黑板上,并写出这个分数。(共4个)
4、一起读一读写出的这些分数。你发现这些分数都有什么特点?
(涂色部分只占一份,分子都是一。)
如果涂色的部分不止一份,你能用分数表示吗?
拿出正方形学习纸,将它平均分成4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并且想一想用哪一个分数来表示。
请学生演示,并说明理由。
5、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你能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吗?
6、看看黑板上,我们写出了许多分数,像这样的分数还有许多。
板书: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节课也可以叫做“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你认识分数了吗?
我就用分数的知识来考考你。送给你们一个闯关游戏,想不想玩?有没有信心过关?
1、 第一关:看图说分数。(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2、 第二关:看图写分数。
3、 第三关:判断。
4、 第四关:黑板上有8幅图,你能用分数表示它们没有涂色的部分吗? 师:恭喜你们,这么快就轻轻松松过关了。老师真是佩服你们的聪明。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分数,比如:一周有7天,1天就是一周的1/7,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与同桌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课后评析: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说一说、涂一涂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始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分图形中,感悟分数、理解分数、比较分数。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通过动手折,动脑想,动口说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一、在探索中发现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
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装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有“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第一层次,从自然数引入,以生活中的两个实际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分数“1/2”产生的必要。在这个阶段,“1/2”这个分数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模糊的。因此,一学生用剪刀估摸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的直观操作,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受到剪下的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第二层次,另一学生的质疑并“把圆形纸片对折,在用剪刀沿折痕剪成两半”的演示中,学生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感受到只有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2。
第三层次,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质疑:“这一份是这个月饼(出示一个更大的圆形纸片)的1/2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特指原先用来平均分的那个月饼)而不能是另外的月饼的1/2。至此,对于一个月饼的1/2,学生有了较清晰的感知。但此时学生对“1/2”的认识仅停留在直观的一个月饼的1/2,认知结构还不能转化为智能。
第四层次,1/2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例。对“1/2”这个分数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为以后分数意义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感悟分数1/2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
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
历经四个层次,学生享受到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在发现中体验
数学教学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数学学习。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在认识1/2后,教师以一句“认识了1/2后,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吗?”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然引入认识分数“1/4”。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去体验分数1/4,3/4,4/4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书本上不曾涉及到的知识。如“2/4就是1/2”,“4/4就是整一张纸”等。这里,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味自主选择的轻松和快乐。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感受、体验。
三、在体验中发展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除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全面
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完善个性人格等。案例中,在教学的总结阶段,一学生提出了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怎样才能在圆形纸上表示出1/3?”至此,学生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3。”已经建立了清晰的认识结构,对折出一张圆形纸片的1/2、3/4等有了实践体验。但对于一张圆形纸片如何折出它的1/3,即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困难。学生通过尝试操作、探索研究这一环节,顺利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操作探索解决了问题。师生自发的热烈鼓掌既是对问题解决的评价,更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
总之,本案例中,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从探索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从体验中发展的全过程。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发现”新分数,认识新分数,他们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学得兴趣盎然。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小学阶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课,他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下面我想就这节课当时设计时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学后的反馈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有效组织教学
在教材的编排中,是第一次编排有关分数的内容,第一次正规的学习分数,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感知过分数。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并没有过多的去创设所谓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从一句:“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导入课文,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的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份,在学生反馈的情况和动态生成中我们老师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
三、设计层次性的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练习设计时,先利用看到法国国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判断能否直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产生的基础是必须平均分。利用色块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利用验证1/8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猜想以后要验证,并让学生明白,虽然只分成了两份,但平均分后照样可以用分数表示,进一步完善分数的意义,体现极限思想。
我想通过一系列的练习的设计和安排,既可以巩固所学的新知,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四、注重完善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一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会正确的读、写小数。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归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课件
教师指导点播、精讲。
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多练习。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出示课件)文具。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好的,请同学们把这些文具按价格分成两类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
教师出示自己的分类。
书包:45元。
钢笔:3.50元
剪刀:12元
橡皮:0.20元
彩笔:3元
曲别针:0.15元
3、引入课题
象3.50、0.20、0.15这样的数就叫做小数,这个小点叫做小数点,(板书3.50、0.20、0.1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1、试读小数
师: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请大家读一读屏幕上的商品价格
教师提问: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角)第二位表示什么?(分)
让学生完成屏幕上填括号。
总结:小数的读法。(结合板书的小数学生再读)
2、你还在那里见过小数?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3、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小数知识,大家想了解吗?请同学们来读一读(出示搜集的小数知识图)
4、小结:看来咱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用小数表示价格,还可以表示质量和长度等。
1、汇报自己的身高
学生汇报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米和分米或者是米和厘米作单位,如果我们只想让自己的身高用米做单位,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现在同学们可以自己自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2、自学提示
(1)仔细阅读课本89页上的例1,想一想,用你学过的知识写出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的数。
(2)你发现什么问题,在小组说说,并想办法解决。
(3)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做一做,填一填,完成课本中的括号内容。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交流
板书: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7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7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03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18米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是3分米)
6、出示89页做一做,让学生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1、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一题。
做完后师生交流
2、试一试我能行
学生口答,师生肯定
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并且会读小数,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相信同学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掌握更多的小数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 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 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 交流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规画圆
认识圆心和半径
5. 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 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交流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
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十三
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1.找角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中共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 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十四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平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教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经验,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观察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1、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交流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模仿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模仿、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1、了解中国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医师协会工作计划和目标(大全8篇)
- 二手车辆买卖协议书十(通用17篇)
- 会议服务工作计划(11篇)
- 小学退休支部工作计划优秀(通用15篇)
- 2023年相信自己我能行活动反思(通用18篇)
- 健身工作计划16篇(优秀15篇)
- 安全演讲稿600字大全(模板14篇)
- 最新笑猫日记《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读后感(模板8篇)
- 最新金融居间服务合同(汇总10篇)
- 金融居间服务合同(汇总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