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湿地工作计划十(汇总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2:48:37 |
  • admin |
  • 10页

计划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制定的一系列具有目标和行动方向的安排,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计划可以是日程安排、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让我们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制定好计划后,我们可以更有条理地进行各项工作,避免拖延和混乱。我想我们应该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制定计划时,我们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提供给大家一些关于计划制定的经典书籍和文章,希望可以拓宽大家的视野。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一

副指挥长:宋涛副州长。

成员:费国华州政府副秘书长。

郑东来州发改委主任。

向应才州经信局局长。

王  闯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卢智绘州生态环境局局长。

向  辉州住建局局长。

冉茂和州交通运输局局长。

田贵周州水利湖泊局局长。

王  波州农业农村局局长。

田爱民州林业局局长。

陈登帆恩施日报社社长。

粟  勇恩施州广电台台长。

根据工作需要,州指挥部可邀请其他部门和单位参加。州指挥部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报州指挥部同意。

州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生态环境局,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卢智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州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十个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一)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指挥长:州经信局局长。

成员:州经信局、州发改委、州应急局、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人社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住建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业局、州税务局、州市场^v^、人行恩施州中心支行、恩施银保监分局分管负责同志。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经信局,州经信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指挥长:州生态环境局局长。

成员:州生态环境局、州住建局、州财政局、州经信局、州林业局、州交通运输局、州水利湖泊局、州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生态环境局,州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三)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指挥长:州住建局局长。

成员:州住建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水利湖泊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市场^v^分管负责同志。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住建局,州住建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指挥长:州住建局局长。

成员: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经信局、州商务局、州市场^v^、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教育局、州卫健委、州生态环境局、州农业农村局、州交通运输局、高新区管委会、州供销社、州机关事务中心分管负责同志。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住建局,州住建局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五)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

指挥长:州交通运输局局长。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二

结合吴江水资源现状、管理特点、重要机遇及主要挑战,全面对标一体化示范区对吴江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完善水资源管理创新体系作为水务系统支撑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重要方面,围绕“六个体系”、“一个系统”、“一个创新”,加快探索水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建立更加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2.持续优化水资源配置。

3.加强水量分配和地下水管控。

(二)建立规范高效的取用水管控体系。

聚焦河道外用水管理,把取水许可管理作为水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完善取水许可全过程和标准化管理。

1.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

按照“以供定需”指导思想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吴江水量水质现状,以及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开展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试点,实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加快推进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以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为单元,明确提出区域内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和项目准入用水定额标准和水资源管理要求,超指标地区实施取水许可限批。

2.确定分行业可用水量。

综合考虑本地水资源、过境水资源以及河流、湖泊调蓄水量等水资源禀赋条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水源布局、取水设施分布、水体水质和水生态管理要求,科学确定区域分行业可用水量,作为取水审批的前提和依据。积极探索建立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框架与指标体系,实现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相适应。

3.优化取水许可审批程序。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范围内建设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流程,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和电子证照改革,研究提出告知承诺制取水许可审批标准、审批流程以及告知承诺事项具体要求,积极探索取水许可审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细化完善适用取水许可审批简易程序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

4.完善取用水工程(设施)规范化建设。

组织开展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建设,以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为重点,对取水口标识标志、取水泵房布置、计量设施安装、检定校准等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建设,新(改、扩)建取水工程(设施)建设参照标准化方案执行,已建取水工程(设施)逐步开展标准化升级改造。明确核验、发证、延续、总结和计划管理各环节的规范程序和格式样板,细化监督检查“规定动作”和标准体系,实行取用水户清单式管理,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设水平。

(三)建立集约节约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实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

结合吴江产业结构特点,推进纺织、印染、电子元件等主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全覆盖,推动一体化示范区统一用水定额标准,完善长三角地区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在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评价等工作中严格使用用水定额。持续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多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高质量创建一批节水型园区、单位、企业、学校、社区,不断提高各级各类节水载体覆盖率,充分发挥节水示范作用。在公共领域和家庭组织深入开展节水器具、节水产品推广普及工作,加快公共领域节水改造。巩固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果,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快完善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稳固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新增污水处理能力工程及其尾水湿地建设,完善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产业链条,电力工业、城市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以及苗木花卉灌溉等优先使用再生水;以盛泽镇、平望镇为重点,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工业水厂及其配套回用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区域工业用水供排一体化,有效提高工业再生水回用率。

2.严格高耗水企业管理。

推动高耗水企业节水增效,严控高耗水行业用水总量,定期开展高耗水企业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准确把握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定量关系,逐步将管理措施延伸至企业各用水工艺、用水流程以及产品定额环节。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高效冷却、洗涤等节水工艺技术,促进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将取水总量监控预警及用水效率指标分析服务及时推送给企业,实现取用水全流程监控及节约用水管理。

3.创新公共供水企业管理。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三

吴江位于江苏最南端,一体化示范区西部,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

(一)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吴江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延浙江,北依苏州,总面积平方公里。全区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势低平,地形低洼平缓,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全区分为湖荡平原和滨湖圩田平原两种类型,绝大部分区域属湖荡平原,地面高程至米(镇江吴淞基面,下同),其余滨湖圩田平原地面高程至米。

2.水文气象。

吴江地处中纬度,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多年平均气温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26天。冬季盛行西北及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多年平均风速米/秒。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毫米(1999年),最小年降水量毫米(1934年)。降水集中在汛期5至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毫米。

3.河流水系。

4.社会经济。

吴江常住人口万人,城镇化率,下辖黎里、盛泽、七都、桃源、震泽、平望、同里7个镇和松陵、江陵、横扇、八坼4个街道,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20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二)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量。

吴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与河川径流不重复计算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产水系数,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四

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建设贯穿工作始终。一是政治引领不断强化。第一时间组织集中收听收看党的^v^开幕会盛况、召开党的^v^精神专题学习会;高效完成设立党组工作,高标准完成局党总支换届;深入推动^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专题重温^v^^v^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真正做到同以^v^同志为核心的^v^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党建群团工作扎实推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共召开党组会议6次、局党总支会议13次,第一议题学习92次;在疫情一线,全力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在抗疫后方,34名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踊跃献血超1万毫升;对口帮扶汕头市莲华镇,助力乡村振兴,与西浦村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干部职工徒步活动,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文体活动异彩纷呈,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廉洁教育常抓不懈。以“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纯洁”为主题,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召开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制定涵盖全局10个科室、129个岗位的责任清单,排查出业务风险点54个,制定针对性措施142项;开展各级谈话提醒210余次,不定期开展工作纪律作风检查,取消评优资格4人。四是队伍建设持续加强。招录新公务员2名、劳务派遣人员25名,完成10名处、科级干部选拔工作、36人次职级晋升,9名同志的岗位调整工作;抽调10余名骨干人员赴省自然资源厅和市^v^挂职,驻点市、区工作专班;认真做好职工干部福利保障工作,适时提高公积金和社保缴存基数及比例,区补充经费全部足额发放,增加保障经费三百万余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v^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以党的^v^提出的新中心任务为总牵引,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v^^v^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勇立湾区竞合大潮,综合运用“禀赋+机遇”双重优势,充分发挥“战略+谋划”乘数效应,按照市局、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健全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开发保护格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为宝安加快建设“三城”、领湾发展而努力奋斗。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2023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坚持前瞻规划,强化战略支撑,把握“湾区时代”发展趋势,发挥黄金内湾“中枢”优势,筑牢临湾核心区地位,携手前海,协同南沙、翠亨、滨海湾、横琴,构建世界级湾区城市群。高规格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巩固深化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编制成果,开展规划报批,加快传导实施,持续搭建标准单元体系,严格“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实现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落实重大空间发展战略。强力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战略,以机场东枢纽为支点,串联环机场周边约155平方公里区域,集聚商务、科创、会展、海洋和总部经济版块,重点打造机场东、立新湖、九围三大总部集群,将其全力提升为市级重大发展战略;以优化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为主线,细化西部城市中心规划发展策略,重点推进碧道、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及土地整备二次开发,启动环清平古墟商圈开发建设研究,集中孵化具有广府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新中心,深化宝安中心区城市设计成果,联动前海打造功能完备、品质高端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心;持续深化燕罗、石岩、会展东、新桥东四大制造业片区的空间保障指引,释放集中连片产业空间,铸就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高地;深入推进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开发建设,加快形成整街统筹模式下的“三生融合”样板区,高标准开展石岩中心、石岩南片区城市设计,共筑“双湖一体、三城联动”的科技创新走廊。多维度开展专项规划编制研究。打通外循环,开展深莞增、深广中轴城际轨道宝安及相关段线站位方案研究,配合跟进广深第二高铁规划建设;畅通内循环,继续深化轨道26号线,持续推进15号线、18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等轨道五期规划建设;构建“双循环”,加快机场东“六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深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评估及布局优化策略研究,增强城市基础承载能力。

党的^v^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管理和治理能力。夯实绿色生态基底。高效利用宝安自然本底,系统串联山体、河流、海洋、绿地等生态要素,贯通城市生态脉络;有机衔接“山海连城”计划,打通平峦山-铁仔山-碧海湾山海通廊,配合推动11条碧道规划建设,真正做到让居民群众“望山能登山,近水可亲水”。精细管理自然资源。编制实施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利用模式,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开展深圳罗田省级森林自然公园和新圳河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强化临时用地管理,明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工作指引;推深做实“林长制”,守牢“不占林、少砍树”底线,做好古树名木管理工作,守护农林根本,延续城市记忆。精准治理生态空间。编制宝安区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宝安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系统性推进、一体化修复;推进下角山等5处边坡修复试点工作,统筹兼顾安全、生态、美观性;推动近海湿地开展湿地公园挂牌工作;全面推广建设工程结余土石方出让和“矿地统筹、先矿后地”开发模式,实现生态治理和资源利用的双赢。

多渠道保障资源供给。坚持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管控,充分做好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合理调配用地用林用海指标,实现建设用地、农用地、临时用地指标分类精准配置;坚守“保产业”主线,推进华润微二期、紫荆文化等重大产业、重点总部项目落地,全力完成35公顷产业用地年度供应任务;加大与更新整备的有机联动,用足用好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利益统筹等贡献释放的经营性用地。多举措创新利用模式。用好综合改革关键一招,在燕罗整街统筹整备产业用地中试点二三产业土地混合利用;以“轨道+”“市政设施+”模式,推动机场东车辆段上盖保障房等一批复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深入探索联合总部用地供应模式,以“总部+产业”新方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体提供优质发展空间;稳步实施“工业上楼”优质产业空间行动计划,推动三代半产业园二期等4个首批试点项目落地。多路径盘活存量用地。加快产业项目提容审批,“一地一策”加大已批未建、批而未供处置力度;推动国企低效用地二次开发,落实非农和征返地开发建设;活用政策、创新思路,推动福永加压泵站土地置换等历史用地问题妥善解决。

以建设国际化湾区滨海城为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宝安韵味的特色风貌城区。强化城市设计管控。高质量完成创业路商务大道策划及城市设计成果整合,推动形成城市设计控制导则,实现新城旧城的缝合共生,培育特色时尚消费场;前瞻性开展现代厂房定制化研究,差异化供给空间配套。美化城市公共空间。贯彻儿童优先、全龄友好理念,建设相对安全、舒适、美观和无障碍游览的公共空间。全力配合青年公园、新圳河碧道等一系列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持续探索微空间功能整合、品质提升的实施路径,孕育一批“小而美”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轨道站点周边公共空间形象,打造站城一体化品质生活圈。活化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历史文脉,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按照“一保护区一特色”的要求,探索“文旅+、文创+、文博+、非遗+”模式,高质量完成历史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以及传统风貌建筑普查和线索认定工作,确定线索保护范围,留住历史文化记忆;积极推动“清平古墟”纳入双年展展场,让历史文物焕发新生机。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力补足民生短板,让现代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优化民生空间布局。扩大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力度,优化职住平衡,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北部宜居片区。保障民生空间供应。供应居住用地不少于31公顷(其中公共住房用地不少于13公顷);加大成套住房供应,新增商品住房1万套,公共住房万套;着力补足文教体卫等设施缺口,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1座,新改造建设医院12家;重点推进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市人民医院宝安院区、中国足协足球训练中心(基地)等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全速落实市政交通建设。促“外联”,加快机场东、机荷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助力宝安全面融入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优“内畅”,做好12号线二期等3条轨道线路审批服务,推进142条道路新开工建设,新增道路里程约公里;夯“基础”,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铁岗-罗田输水隧洞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00千伏大空港输变电工程等10座变电站规划建设。

强化系统安全观念,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力保行业监管万无一失。防范林渔系统安全风险。加强森林防火督导检查,持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外来物种入侵普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纵深推进渔业船舶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编制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治事项清单,挤压涉渔“三无”船舶生存空间,保障渔业系统安全有序。兜牢地灾边坡安全底线。统筹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完成宝安区地质灾害和危险边坡防治“隐患清零”行动;科学运用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创新管理模式,达到由隐患点管理向区域管理的转变。提升行业管理行政效能。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用心用力用情解决民众诉求;针对房地产开发领域信访易发点,制定宝安住宅项目审批手册;建立健全政务舆情的监测、研判、回应、处置机制,实现闭环管理;持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提升审批服务效能。

党的^v^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理论学习凝心铸魂。突出抓好党的^v^精神学习贯彻,推动党的^v^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不懈用^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把^v^^v^的重要指示要求转化为做好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党建引领落地生根。打造“规划先行、自然先锋”党建引领品牌,在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诉求中,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党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队伍锻造有谋有为。以开展“雏鹰计划”人才培养项目为主要抓手,分梯队、分阶段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培养促发展、以锻炼促提高,促进队伍能力提升、素质跨越。在干部选拔推荐上,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上检验干部、考验干部、锻炼干部,以事促人、以事选人,以正确导向打造更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慎终如始。持续深入开展“以案剖析、以案释法”警示教育,从思想上正本清源,恪守廉洁底线;常态化开展作风建设、执行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抓工作作风、明廉洁纪律”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从机制上防微杜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五

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实践,实现“六个全覆盖”、推进“五个规范化”、开展“四个创新”等重点示范工作,有效增强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试点活力,推动试点工作在吴江落地生根、早见成效。

(一)实现“六个全覆盖”

1.实现水量分配全覆盖。

2.实现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全覆盖。

全面完成全区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确定,制订印发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实施、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监督考核要求,抓好生态流量(水位)目标落实,系统提升吴江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位)保障能力水平。

3.实现地下水计量管控全覆盖。

按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全面完成吴江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超采区范围及开采量核定,严格执行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和用途管制。建立地下水水位和开采量动态预警监测体系,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点布局及监测项目,实现地下水取水全覆盖计量及规模以上取水户在线监测。

4.实现取水许可审批监管全覆盖。

5.实现用水定额制定实施全覆盖。

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抓手,结合吴江产业结构特点,建立健全江苏省和苏州市先进用水定额标准体系。选择纺织、印染等高耗水行业开展用水定额对标达标,推动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提升。加强用水定额标准实时跟踪、动态评估、监督检查,切实发挥用水定额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刚性约束和导向作用。

6.实现节水型载体创建领域全覆盖。

全面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高质量完成吴江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助力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纺织染整等重点高耗水行业节水载体建设为重点,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逐步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加快推进节水型载体建设,提高重点行业节水型载体创建覆盖率,充分发挥节水示范作用。

(二)推进“五个规范化”

1.着力推进饮用水源地管护规范化。

持续开展水源地长效管护规范化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严格落实供水安全应急防控措施,加大蓝藻(水草)防控处置力度,严格水源地长效管护年度评估考核,实现饮用水源地长效管护规范化。开展吴江第二水源地建设和应急饮用水源地升级改造,适当提高应急备用水源地围堤设计标准,推动供水设施改造,提高供水保障程度。结合区域水利信息化建设,增设水质信息采集、视频监视、闸站工情监测,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地现代化指挥管控。

2.重点推进取水工程(设施)管理规范化。

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规范、取水行为规范、档案台账规范,取水计量精准、监控传输精准,标志标识清晰等“三规范、二精准、一清晰”要求,以吴江第一水厂、吴江第二水厂、吴江市盛泽镇开发区工业水处理有限公司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为模板,开展吴江规模以上取水工程(设施)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加强取水工程(设施)核查验收抽查,对验收达标的,发放合格标牌;对未达到建设要求的,提出整改要求并组织复查,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

3.大力推进取水计量监控规范化。

出台取水计量监控规范化工作办法,明确取水计量工作要求。规范计量监控安装流程,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控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取用水计量监控覆盖面。强化水资源监控系统运维管理,提高取水计量监控在线率和准确率。加大取用水计量设施监管,借助取水户计量设施第三方抽检,确保计量设施正常运行、数据准确。

4.探索推进工业园区用水管理规范化。

以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为单元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结合本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明确提出产业园区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提出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提出适用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提升产业园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对产业园区内工业水厂、污水处理厂和企业主要用水单元安装分级计量监控设备,构建产业园区分级计量在线监控体系,实时掌握水厂和企业内部新水取用和中水回用情况,做到产业园区和内部企业取用耗排全监控,实现企业在线水平衡测试和水效评估分析。

5.持续推进计划用水管理规范化。

加快推进计划用水全过程规范化管理,用水计划上报、下达、警示、变更等全过程留痕。严格按照用水定额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下达用水计划。以重点监控用水户为对象,加强超计划、超定额用水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累计加价收费,逐步规范用水行为。以吴江智慧水务平台为依托,与供水企业、取水户搭建供水和用水数据传输系统与共享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取水户在线用水智能分析和预警服务推送,实现计划用水管理的精细化、在线化、流程化。

(三)开展“四个创新”

1.开展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创新。

针对吴江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开发利用特点,完成吴江水资源刚性约束“四定”试点方案编制,明确吴江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框架,研究建立涵盖用水总量、分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生态流量(水位)、地下水水位、再生水重复利用等指标在内的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探索发布入太湖河道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总量、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力争将刚性约束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2.开展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制度创新。

基于吴江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结合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提出园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控制目标,以及项目准入的用水定额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促进产业园区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利用。加紧完成吴江经济开发区开展区域评估试点工作,尽快制定区域评估工作计划,优先完成开发区、产业园区区域评估,有序推进区域评估向乡镇延伸,并研究探索吴江全区的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工作。此外,在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基础上,推行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提出适用评估区域内取水许可告知承诺制的项目类型和具体要求。

3.开展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进一步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水务“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的“四统一”社会服务。积极推进水务系统信用工作,完善水行政审批、执法和排水户失信行为认定、告知、惩戒、修复等相关制度。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投入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探索新型市场合作模式。

4.开展吴江水务智慧化管理创新。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六

1.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攻坚提升行动。2023年底前完成剩余1家沿江化工企业(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分公司)关改搬转工作,全力推进全州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2.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经过2—3年努力,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效,到2025年底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3.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到2025年,恩施市、利川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恩施市、利川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20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且不低于40%,其他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较2020年有增长;各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污水处理率达到96%以上;各县市城区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

4.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奋力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由卫生填埋向焚烧转型。到2023年,长江干支流涉及县市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含水泥窑协同处理)占比不低于70%。到2025年,全州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含水泥窑协同处理)占比不低于80%。

5.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巩固长江大保护船舶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提升我州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到2022年底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格局,2023年后转入常态化运行,服务和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6.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攻坚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进一步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实施连片池塘尾水治理,确保实现“十年禁捕”目标。

(二)四大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

7.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合理调整森林结构,着力提升森林质量,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力争到2025年,完成国土绿化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8个、森林乡村80个。大力开展重要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促使全州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提升更加显著,人为修复措施更加科学,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资源更加丰富,生态格局更加优化。

8.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攻坚提升行动。科学编制州、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巴东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开展全州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项目。

9.水资源保障攻坚提升行动。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国家节水行动,到2023年底前跨县市重点河流生态流量管控目标确定基本完成。到2025年底前,全州用水总量控制在省确定目标以内,用水效率达到省确定的“十四五”目标,重点河湖主要控制断面生态基流满足程度总体达到90%以上,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

10.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全面排查我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开展集中清理取缔,做到应清尽清、能清速清,维护河库水系通畅。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七

20,我局营销工作在***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支持下,按照年初工作会、职代会制定的“十一五”奋斗目标及公司确立的一个总目标、两个战略转移和营销十项重点工作、四个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管理、效益、创新”主题年活动,全面推进“大薛家湾供电区”建设。面对***电力体制的重大改革和电力市场的急剧变化,克服了因国家宏观调控致使高载能市场严重萎缩带来的市场压力;全体营销干部职工在局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战斗力,强大的凝聚力,出色的执行力,团结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年营销各项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简要分析。

(一)指标完成情况。

1、售电量完成****万kwh,完成公司年计划****万kwh的;同比增长。

2、线损率完成,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3、平均电价完成元/kkwh,同比提高元/kkwh,比公司下达的计划提高元/kkwh。

4、销售收入完成万元,同比增收万元。

5、当年电费回收率完成100%,上缴率累计完成100%。

6、营业外收入全年完成160万元。

7、其它收入全年完成万元。

8、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万元。

(二)全年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售电量:全年完成亿kwh,增长。由于高载能电量比重占到全局电量的,其增长率只有,故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率较低。其他行业电量增长势头良好;其中:非普工业用电增长率高达,居民用电增长率,非居民、商业用电增长超过24%。

2、平均电价:全年完成元/kkwh,比去年同期增长元/kkwh。平均电价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是2017年6月份电价调整。二是8月份以后由于电价检查和高载能电石市场的恢复,取消电石企业低谷优惠电力,是平均电价提高的主要原因。

3、资金发行及回收情况:全年电费发行预计完成万元,同比增收万元。

——营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是公司的管理效益年,也是我局开展“安全、管理、效益、创新”主题活动年。我局按照公司2017年工作会及2017年公司营销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因高载能市场低迷、环保治理和地方政府限制高载能发展等诸多不利因素,局领导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全力以赴开展高载能负荷启动和电费回收工作,较好地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强化管理抓落实,体现严、细、实工作作风,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迈进。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八

(十八)明确湿地监测评价主体。^v^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重要湿地的监测评价,制定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准,组织实施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调查周期为10年。省级及以下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监测评价。加强部门间湿地监测评价协调工作,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国家林业局牵头,^v^、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v^等参与)。

(二十)监测信息发布和应用。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v^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全国范围、跨区域、跨流域以及国家重要湿地监测评价信息。运用监测评价信息,为考核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湿地保护责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建立监测评价与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国家林业局牵头,^v^、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v^等参与)。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湿地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施湿地保护科学决策,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强化军地协调配合,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国家林业局牵头,^v^、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v^等参与)。

(二十二)加快法制建设。抓紧研究制订系统的湿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水、土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督促指导有关省份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地方法规。(国家林业局、^v^、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v^^v^、国家^v^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加大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给予风险补偿。探索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率先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要湿地开展补偿试点。(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v^、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国家^v^等参与)。

(二十四)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湿地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突出湿地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等关系研究。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技术示范,在湿地修复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决策的科技支撑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国家林业局、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v^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方案》指出,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7亿亩,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方案》明确了拟建立完善的一系列湿地保护修复制度。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九

对我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进行全面排查,开展集中清理取缔,做到应清尽清、能清速清,维护河库水系通畅。

二、主要任务。

对全州长江干流巴东段、清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以及三峡库区恩施州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咸丰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恩白水河大鲵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水域内非法设置的用于捕捞、养殖的矮围进行专项整治。

(二)集中清理取缔。各县市政府坚持依法依规、从严从快,立行立改、边查边改,对照非法矮围台账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排查发现一处,清理取缔一处,销号复核一处。

(三)开展重点抽查。州水利湖泊局根据各县市排查及清理取缔情况,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发现漏报瞒报、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配合长江委、省水利厅开展重点抽查。

(四)持续清理整治。集中清理整治阶段任务完成以后,结合河流“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非法矮围清理取缔有关工作,坚决杜绝已清理取缔矮围死灰复燃、新增非法矮围等情况。长江、清江禁捕期间,各县市定期组织排查,发现非法矮围及时组织清理取缔。自2022年起,每年12月2日前,各县市将排查清理取缔情况及台账报州水利湖泊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州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定期调度各县市工作推进情况,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县市政府要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非法矮围排查和清理取缔工作,对非法矮围清理取缔情况逐个点位进行复核、销号。

(二)强化考核管理。将非法矮围清理取缔和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纳入州对县市河湖长制考核内容。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十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v^^v^关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以水资源管理改革创新为突破,以提升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关键,以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为目的,加强水资源管理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将吴江打造成为江苏县域水资源管理最美窗口和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管理示范标杆,有力支撑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制度创新。把握一体化示范区是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战略定位,破解制约水资源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着力优化水资源管理体系,有效增强水资源现代化管理能力。

坚持系统谋划。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一体谋划,着重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配置、调度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坚持分步实施。抓住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突出重点、锻造长板、补齐短板,科学分类制定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近远期目标,把握好节奏,稳扎稳打,有序带动一体化示范区其他区域一体推进,共建共治共享,务求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坚持示范引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水资源管理集成创新试点,坚持以重点项目为支撑,争当示范区水资源管理先遣队和排头兵,凸显示范效应,树立管理标杆,打造江苏县域水资源管理窗口。

(三)试点定位。

——水资源创新管理新高地。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创新体系,形成多层次、可复制、示范性的水资源管理创新经验,为一体化示范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示范。

——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新样板。聚焦吴江实体经济发达、产业基础雄厚的特点,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的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更好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布局优化,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安全发展。

(四)试点目标。

抢抓一体化示范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锚定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战略目标,聚焦吴江“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和“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发展愿景,高质量构建水资源配置、取用水管理、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标准规范、水资源技术支撑“六个体系”,完善水资源信息“一个系统”,探索水资源管理政策“一个创新”,实现水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取用水管理规范高效、水资源利用集约节约、水资源保护常效管用、水资源标准全面完善、水资源技术支撑保障有力、水资源信息管理智慧便捷、水资源政策创新有序推进,水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制度完善、基础扎实、管理规范、工作高效”的水资源现代化管理体系。

湿地工作计划十篇十一

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完成排污口的全面溯源分类命名编码树牌,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经过2—3年努力,基本完成排污口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整治成效,查缺补漏,到2025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长效机制。

二、主要任务。

集中各方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攻坚克难,对生态环境部交办我州的78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面深入开展溯源和规范整治。

(一)制定溯源整治攻坚行动方案。各有关县市要结合实际制定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分工、具体措施、经费保障等,强化力量配备,分解落实责任,全力推进溯源整治工作,并按时上报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二)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在排查、监测及初步溯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工作,逐一查清每一个排污口污水来源,确定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完善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水方式、排入水体等基础信息。对于难以分清责任主体的排污口,可探索以政府公共采购的方式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辅助开展溯源工作,查清排污口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认责任主体;经全面深入溯源后仍无法确定责任主体的,由县市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并按要求认真精准填报长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统排污口溯源信息。

(三)开展分类命名编码和标牌设置。各有关县市要严格按照《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分类规则(试行)》《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命名与编码规则(试行)》《长江、黄河和渤海入海(河)排污口标志牌设置规则(试行)》精准分类命名编码,在本辖区内选择一种类型的标志牌,统一规范设置。

(四)科学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各有关县市在排查、监测、溯源工作基础上,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组织制定科学合理、长短结合的“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整治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按时上报“一口一策”整治方案。

(五)强力推进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各有关县市要严格按照“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强力推进每一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建立整治销号制度,确保每一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按标准整治到位。持续推进分类整治,经过2—3年努力,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及时按要求组织填报长江入河排污口信息系统排污口整治信息。

(六)健全完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各有关县市要加大对遗留问题的整治力度,巩固整治成效,强化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加强与排污许可、环评审批及有关部门的其他关联信息共享,不断提升排污口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底前建立比较完善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县市政府是本辖区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制定翔实周密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州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攻坚提升专项行动指挥部要强化协调联动,积极协调组织技术专家、业务骨干指导相关县市开展溯源整治工作,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严格责任落实。各有关县市要主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构建政府统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人员、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将经费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州专项行动指挥部将结合溯源整治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强化考核评估,对履职不力、进展迟缓、弄虚作假的,予以通报批评、公开约谈等,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