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2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3 22:12:50    小编:zdfb
最新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大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大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22:12:50 |
  • zdfb |
  • 9页

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能力。教案的编写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要点,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5,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中连续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8+5=6×7+4=4×9+7=8×6+3=。

2、笔算。

(1)出示214×5,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1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时怎样算的,十位上为什么是7?

(3)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情景图:

(2)你会列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列式)。

(3)你会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

(4)反馈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5)验算:请你们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6)比较复习题:这一题和我们刚才做的一题又什么异同?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重点要让学生说一说第三题:为什么十位要向百位进“4”,百位要向千位进“2”。

小结:做连续进位的乘法,要注意把每一步都算对,弄清应该向前一位进几,然后再横线上写几,算出是多少。

2、练一练--2。

指名3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有错的.学生说明原因,然后改正。

3、练一练--5。

(1)学生观察,说明错在哪里?让学生说说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什么?

(2)学生独立进行改正。

4、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1、3。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

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计算,并能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运算顺序灵活选用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复习回忆。

课件出示:

1、计算。

2、解方程。

独立完成后指生回答。

3、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图。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谁来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生:乔木林占公园面积的1/2,灌木林占公园面积的3/10,草地占公园面积的1/5。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黑板画扇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1/2+3/10—1/51/2-1/5+3/103/10-1/5+1/2)。

3、引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例1(1):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怎样计算这几个算式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选其中两种进行计算吗?

(1)尝试计算。

(2)反馈评讲。

反馈:a、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指名说,同桌说)。

b、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c、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3)老师强调书写格式及注意事项:用递等式计算,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2、例1(2):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过度语:森林多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好处呢?这云梦公园地处长江中下游,雨水特别充足(下雨动态图)。这么丰富的降水量都转化成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的表格)一起读一读:“森林和周边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统计对比”。

师:仔细读这个表格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先让学生解读表格,再引导学生理解表格意思。)。

(2)提出问题:

再来看看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11/20、其他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先想一想怎样解答,再做在本子上。

(3)尝试解决。

(4)反馈评讲(课件上出示两种方法)。

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强调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最后强调答案)。

(5)渗透情感教育。

发现这种情况,你想说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小结:你说的非常好,我们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行动起来,一起绿化环境,保护水资源。

3、归纳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在书本第117到118页,请大家打开书看一看。

三、巩固应用。

过度语:同学们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用递等式计算。先说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用今天学会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擦黑板和擦玻璃的学生比扫地的学生多还是少?多几分之几?

师:其实据专家们的最新报导,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最好能达到10小时,这样更有利于你们的生长发育,记得晚上一定要早睡。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探究活动中,逐步理解一个整体,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l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l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练习纸。

l设计意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引出分数后,短短的一句“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接着又借助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分数的由来,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思想。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力求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让学生自主探究、补充概括,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真正含义。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l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师生之间的谈话引出分数。

2、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出要求:

二、分数的产生。

1、板书课题。

师:课前我们一起聊到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分数。

师:你知道古人是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理解分数的意义。

1.理解一个整体。

(1)、找出各种材料的1/4。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材料,你能分别找到它们的四分之一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分一分、涂一涂,找出它们的1/4。

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如何找到它们的1/4的。听明白了吗?

(2)、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规范:

生: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1/4。

生:我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1/4。

突出整体:

师:这里的1/4是如何得到的呢?

生:我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这是他的想法,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把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说得不错。只要把这4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进行知识迁移:

生:我是把8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

(3)小结:

提问:刚才我们在不同的材料里找到了四分之一,找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材料不同。

跟进:但我们都把这些材料看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

相同点:都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了这样的一份,得到了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

2、理解单位“1”。

(1)深化理解一个整体。

学生自主创作:

师:现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小棒。同桌合作,任选一些小棒,分一分、找一找他们的1/4。开始吧。

交流汇报:

师:你用几根小棒表示1/4?你把几根小棒看作一个整体?你能说说这个1/4的含义吗?(多说几个)。

学生说4根小棒、8根小棒,师:4根小棒、8根小棒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揭示单位“1”。

师:说的真好。在数学中,通常把一个整体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可以用1/4来表示。(板书单位1)。

师:如果一个菠萝用三分之一表示,他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果然如此。

师:如果2个橘子用五分之一来表示,她的单位1,又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已经能很快地找到单位1了。

3.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1)、找其他分数。

那就请同学们动手涂一涂,用阴影表示出这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写在下方,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个分数的含义。

(2)、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所找到的分数?

生:把4个苹果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2份就是2/4。

(3)比较:

师:在刚才同学们动手涂一涂,写一写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找到了,这几个分数。(课件使用说明:点击课件出现:

师:观察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分母都是4。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4呢?

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

师:把什么平均分成4份?——单位“1”。

师:要是单位“1”平均分成5份,分母是几呢?——5。平均分成6份——分母就是——6。

师:分母其实就是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不一般呐。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分子各不相同,都差1。

师:分母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取的份数不同。

师: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一份就是1,两份就是——2,三份就是——3。

师:分子其实就是表示——取的份数。

师:同学们不仅观察能力强,分析、概括能力也很出色。

4.揭示分数的意义。

(1)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我们通过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等方法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分数。

现在老师再写一个分数5/9,你能说说它的含义吗?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已经会用单位1来说了,真好。谁也愿意来试一试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这样的的5份,就是单位1的5/9。

师:说的真好。如果不是平均分成9份,板书5/,那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很多份,取这样的5份,就是5/()。

师:很多份可以是几份?——2份,3份……。

师: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板书:若干份)。

师:如果取的份数也不是5份了,板书()/(),那么这个分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若干份,就是()/()。

师:可以取这样的一份,也可以取这样的……几份。

小结:像同学们所理解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分数的意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分数单位。

师:分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像这样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叫做分数单位。

1/4,2/4,3/4,4/4的分数单位就是——1/4。

师:5/9的分数单位?

生:1/9。

师:5/99。

生:1/99。

师:()/1000。

生:1/1000。

师:老师都还没说分子呢,你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生:分数单位就是表示一份的数。

师:也就是说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师:那3/4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5/9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练习巩固。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请同学们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1.填一填。

(1)说说3/5的意义。

(2)同意吗?

(3)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点击生活。

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分数的意义。

(1)、我校五年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1/6。

(2)、长江约3/5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师:还有几分之几的水体没受污染呢?

师:受污染水体多还是没受污染的水体多?——怎么想的?

师:有什么想说的?——要保护环境。

师:看来同学们很有环保意识。那你希望,长江受污染的水体占长江水体的几分之几呢?

师:大家都有美好的希望,那就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共同来保护环境。

(3)、姚明的头部高度约占他身高的1/8。

师:我们的身体中还蕴藏着很多分数,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一查资料。

五、总结全课、质疑问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教学目标: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4)交流总结。

3、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二、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三、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四、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五、课堂总结。

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两个年龄段的体重放在课前进行分段统计,课堂上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

3、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突出复式统计表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

4、渗透生活基本常识很自然,老师请学生拿自己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时,引出我们怎样做才会有好的身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学生平时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1、能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能利用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利用年、月、日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合作和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今天我们一块到商场去看看。

二、解决问题。

1、解决课本92页第一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关于购物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的各种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理解“相当于”的含义,弄清数量关系,然后独立解答。组织学生交流时,要注重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除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5个学生包比1个女士包贵多少钱”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此题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己的想法,说清解题思路,使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2、解决课本92页第二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从中发现各种不同的拼法,再发现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解决课本92页第三题。

此题主要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找到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4、解决课本93页第四题。

这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可放手由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情境图,了解信息,独立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最后一幅图,通过:为什么只过了3个生日?启发学生自然的想到:每4年过一个生日,肯定是在闰年,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拓展延伸。

此题要注重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540千克,它相当于3匹马的体重,一匹马的体重是一只小侯的4倍。

(1)一只小猴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匹马和2只小侯一共多少千克?

(3)6只小猴比一匹马重多少千克?

(4)你能自己提个问题并解答吗?

5、用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折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框架。框架所围的面积分别是24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求这根铁丝的长和折成的长方形、正方形框架各边的长。

四、全课。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口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的教学内容,它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创设了邮递员送报纸和信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整百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学会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主要以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口算方法,不仅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熟悉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探究乘法口算的具体问题情境,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口算乘法的不同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例2主题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xx。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37405040=20xx(盒)。

大约有20xx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

1710。

1330。

2130。

4320。

3240。

5170。

6330。

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

3213。

4211。

2123。

2332。

4121。

2223。

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

3131。

2333。

2224。

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

3113。

1212。

2211。

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860。

3112605。

20xx180。

5511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学习内容:

教材第70、71页例3、例4,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我能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认识带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

2.根据独学部分的题目自学例3、例4。小组内讨论交流。

(1)什么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化成整数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化成带分数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完成71页“做一做”。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及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制作相关教学课件。

能正确笔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正确掌握连续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眼急脑快(口算)。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帮助小羊胜利的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8+7=9+5=8+42=46+9=。

34+53=28+12=520+300=。

2、心明手巧(笔算)。

师:同学们很顺利就迎接到了圣火,但如果想把火炬保留下来,必须打开密码箱才行,你们有信心把火炬保管好吗?现在请拿出练习本,用竖式算一算,密码是多少,看谁算得好。

笔算下列各题:25+38=45+29=。

学生独立用竖式进行计算后汇报结果并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

3、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好,看看你认识那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演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

1、分析统计表,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注意思考从“已知种数”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数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数据教育学生爱护野生动物。

(3)出示第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思考。

2、尝试解答。

(1)师: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请用竖式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98+25=)。

(2)指名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计算。

(3)师生齐分析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结合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把这题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突出“那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比较总结。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打开密码箱的两题和例题,同桌互相交流讨论,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通过比较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特点并引出课题。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神机妙算(直接写出结果)。

65396743。

+78+86+95+88。

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

指名说出结果及计算过程。

2、拔萝卜(用竖式计算)。

58+9468+5286+77。

(1)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同时指3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2)让3名学生当小老师,批改同学的计算。(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算式的数抄错)。

(3)集体评讲学生的完成的情况。

3、配钥匙(连一连)。

师:班长暖羊羊它负责小羊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不小心把小羊房间的钥匙给调乱了,你们能帮帮暖羊羊,把钥匙给配好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确!

58+9458+6759+7579+89。

125168152158134。

指名学生说说如何算得又快又准。

4、活学活用(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答吗?请把你的算式写在书上。

巡视学生的解答情况,并指名说出解答的算式。

师:除了上面这个问题,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想一想(扩展延伸)。

两位数加上的两位数加和是多少?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同学们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