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汇总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4:20:57 |
- zdfb |
- 8页
总结是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和概括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感受,对总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一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二
人体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
3.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起作用就被灭活对吗?
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4.酶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区别。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5.由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混和后随机形成的二肽共有几种?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6.甲基绿吡罗红与dna和rna显色的原理是什么?
7.什么是还原性糖,又有哪些?
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的还原性单糖。
8.儿童和病愈者的膳食应以蛋白质为主,对吗?
不对,应该是膳食增加适量的蛋白质类营养。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9.在鉴定还原糖的时候斐林试剂甲和乙为什么要混合均匀?分开不行?
10.双缩脲试剂a和b分别按先后加如有它的什么道理吗?解释.混合加又为什么不行?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三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_,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一要注重观察和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做每个实验之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在做每个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如实记录,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生物知识跟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食物链时,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链”的定义是什么?谁是被食者?谁是捕食者?他们之间是怎么样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的?然后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列举出2个简单的食物链。如果忘记了,你便可以及时地看书回忆,这样又就巩固了知识。学习生物科学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义是事情。
学习生物要注意细节的把握。在会考生物中重中之重就是细节,会考中许多女生的成绩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女生比较细心,对细节把握的好。说到把握细节,不单单指考场上不粗心,同时更要强调平时学习时要细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当然。例如在很多的实验题的表达中,应该注意类似“多”与“较多”这样的文字区别,以及在阅读图像和长文章做题时,应当准确获取信息。平时在作业中,就要严格杜绝粗心的错误,把每次练习当成考试,培养自己的细心习惯。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四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还有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五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六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8、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七
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八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九
1、生态系统的概念: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生态系统类型:
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
(1)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热能、水、空气等。
和光合细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
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义课本p93。
1、过程。
2、特点: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
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高中生物中比较重要的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掌握好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你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免疫调节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
作用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一
1、“j型增长”
a、数学模型:
(1) nt=n0λ
(2)曲线(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种群数量)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2、“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2)k/2处增长率最大。
3、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
3、群落中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4、群落的空间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
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二
1、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2、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1)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交易的一方凭借其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人为地使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背离商品的国际价值。(2)主要方式: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提高发达国家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扩大二者价格的剪刀差。(3)本质: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的主要手段。
3、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性质: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是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该组织。(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国际金融组织。(3)世界银行:是主要协调对发展中国家贷款和投资的国际金融组织。中国是后两个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88年5月5日恢复其合法席位。
4、外汇、汇价、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单位外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叫人民币的外汇汇率;100单位人民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币,叫人民币的本币汇率。
5、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1)本国货币汇率下跌(即外汇汇率上涨),本币贬值,通常会引起出口扩大和进口的减少,吸引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上涨,国际储备增加,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2)本国货币汇率上涨(即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通常会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减少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国内物价稳定,国际储备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下降。
6、汇率与币值变化的关系
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不能对立。我国要对进口严格控制,或采取反倾销措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民族工业;我国的民族工业也应积极走进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7、稳定的汇率有什么好处:
(1)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贸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国际储备。(2)从世界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使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
9、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1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11、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机遇有挑战,有利有弊:
利: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各国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弊:增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各国的发展差异有可能进一步拉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
12、我国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1)关键是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趋利避害;(2)实行对外开放,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家竞争与合作;(3)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善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监督管理,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安全;(5)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6)加强合作与对话,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3、为什么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必要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重要性: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扩大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4、我国企业应怎样实施走出去战略?(1)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国际竞争力。(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15、对外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构成。其主要方式:对等贸易(是最普遍的方式)、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
16、出口与进口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是外汇的来源,是进口的保证。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往往能带动出口。
17、顺差、逆差、贸易平衡:在对外贸易中,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称为顺差(出超);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称为逆差(入超)。进出口总额相等,称为贸易平衡。
18、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1)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3)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4)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19、关税及其作用:
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关税的作用:是一种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调节作用。
20、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只有坚持该原则,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总的来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2)平等互利原则:为什么要坚持该原则:对外经贸关系都是主权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体现:a、贸易双方的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贸易协定中不能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b、贸易协定和合同要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来签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三
42、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
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47、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52、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61、癌细胞特征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四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显性遗传病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伴x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黑尿症、苯丙酮尿症。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常染色体遗传病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先天智力障碍)。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o型,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
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如何快速提高生物成绩。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生物知识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
高中必修三生物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篇十五
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大全(模板11篇)
- 2023年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区别模板(优质12篇)
- 中小学生调查报告汇总(汇总16篇)
- 硬件采购合同验收(大全19篇)
- 最新数学期中考试检讨书100字大全(汇总16篇)
- 最新医院收费室的工作总结通用(模板16篇)
- 初中生的保证书1000字(实用18篇)
- 中班教学总结下学期(优质13篇)
- 2023年高三周记200字(通用12篇)
- 最新实验教学总结报告三篇(大全)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