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1:28:49 |
  • zdfb |
  • 12页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提高教学效果。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提升的问题。这些教案范文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一

今天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在昨天的预备教学时,我便让学生做了预备题,即写出一句话,让学生先找出单位“1”,再让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通过几题的训练,我觉得学生已经掌握了这种题型的数量关系,开始教学学生例题,学生学得也不错,然后让学生口述练一练的单位“1”与数量关系式,最后让学生解答,学生也顺利解答出来,但在中午所做的家庭作业中不少学生还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中午做学生对19页的练习三第五题有大约二十个同学分不清单位一或数量关系而出错;下午做补充习题时也有学生在填单位“1”时出错,从这儿可以看出,我班学生对单位“1”的确定及数量关系式的确定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如何准确定位单位“1”是一个关键问题,同时,现在还仅仅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还不会混淆、出大错,因此,应在这时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找出单位“1”,定位数量关系式,这样,等到学生学习分数除法应用题与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才不会出错。

我想,教学之余,还是多让学生找一些题目中的单位“1”,确定出数量关系式。这样,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师: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做一做(1)。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揭示)。

(4)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课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图片(2),学生独立填写分数。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相同的数)。

(1)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

“相同的数”、“0除外”。“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7、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分数基本性质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现在我们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举例验证,如:3/4=3÷4=(3×3)÷(4×3)=9÷12=9/12)(课件揭示)。

7、趣味比拼,挑战智慧。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既对又多。

交流汇报后,提问: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不能写,到底能写几个?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考考你(第43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

2/3=()/186/21=2/()。

3/5=21/()27/39=()/13。

5/8=20/()24/42=()/7。

4/()=48/608/12=()/()。

2、涂一涂,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3、请你当法官,要求说出理由.(手势表示。)。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2)把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4)10/24=10÷2/24÷2=10×3/24×3()。

(5)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

加上4。()。

(6)3/4=3×0/4×0=3÷0/4÷0()。

(四)、拾捡硕果,拓展延伸。

(或用分数表示这节课的评价,快乐和遗憾各占多少?)。

2、学了这节课,现在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同学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献上有节奏的掌声)。

3、拓展延伸:

五、动脑筋退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站在教室的前面,与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后面,与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与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三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四

本节课呈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图片。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昆明湖占地219公顷,万寿山占地面积仅是颐和园的1/4。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的学习。这节课主要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时,从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引入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找单位“1”的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因此在理解题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讨论完成请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展示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个别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还很有点模糊。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五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习,是为了学习新课做准备。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习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习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1、3题。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内容:课本第60页例3,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十五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中能够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

62×37+38×3736×99。

指名说一说应用了什么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新授。

1.导语。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板书课题:简便计算与巩固练习)。

2.教学例3。

出示例3:计算。

(1)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3)问:下一步应该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学生把题目做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简便运算。

2.练习十五的第7题。

让学生比一比,谁算得快,谁的计算方法灵活。

3.练习十五第8题。

第2题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能简便运算的应该怎么办?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6、9、10题。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八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但是与上学期学习的分数比较,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比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用分数表示要难得多,因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一共分成的分数与药表示的份数都清晰可见,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每份里有时有几个物体,物体的个数会干扰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物体个数上,不能很好地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这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能够突破这样的难点,我做了如下的构思:首先,从复习近平均分四个苹果,两根火腿肠入手,通过旧知的复习,帮助学生回忆平均分的意义,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接着,在教学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在卡纸上分一分、折一折,并且通过学生的操作,感受“把一块饼干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块饼的1/2”;然后,让学生学习1/2的意义,体会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都能被平均分;继而放手让学生研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四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同桌共同交流讨论,得出“每人分得这蛋糕的1/4。”在学生出现不同结果时放手让学生去辩论那个答案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同样是分东西,为什么一次用1/4表示,一次用1/2表示,从而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想同”。在习题的设计上,先通过具体情景想分数,逐步抽象到看立体图形想分数,在实物上发现分数,最后想象生活中的物体说分数。

通过本次的上课,我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比第一次上课稍好一些,针对学生说话只说一半的情况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所以课堂的知识结构还较清晰,只是因为我是初出茅庐的新手所以免不了存在着理论知识不扎实,数学语言不够规范的毛病。在各位数学组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次不断磨课的研究活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后一定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习例1.

出示例1:计算。

(4)大家打开练习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习例2。

出示例2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习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1)()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要先算(),再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再算()。

2.判断正误:

下面的计算正确吗?错误的原因。

分数乘分数教案及反思篇十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1)梨树有多少棵?(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x)。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