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汇总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4:05:55 |
  • zdfb |
  • 13页

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它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前人的智慧,同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经验。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要注意客观性。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一下下面这些总结范文,说不定能找到点启发。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一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的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总结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研究部署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刚才,会英同志传达了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批转的《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讲三点意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形成了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甚至阻碍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迫切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党政机关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今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

第一,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20007:月,中央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目的是要建立起一套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省里也提出2003年全省聘用制改革覆盖面达到80%以上,2004年达到100%目前,我县企业改制已基本完成,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步落实,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下岗分流已取得明显成效。以全面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为核心内容的党政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入轨运行。近年来,在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卫生系统开展了竞争上岗、全员聘用,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县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中实行了聘用。

合同。

制和人事代理制度,加快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社会化、法制化步伐,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整体配套、立体推进的改革态势。由于机制和体制的问题,很多单位未能迈出关键性的一步,也迫切需要县委和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方向上加以指导,从政策上加以规范,以求改革到位。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机制和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转变用人观念,破除大锅饭和终身制,强化激励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潜能,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二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确保社会稳定。刚才,对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赞同,大家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主动顺应“三个需要”,统一思想认识。

1、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的现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因此,20xx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省、xx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就全国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改革所需,已势在必行。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体制不顺,事业单位本身缺乏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二是机制不活,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缺乏活力,缺乏竞争激励,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三是布局不合理,一部分事业单位规模小,服务功能差,创新能力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四是社会化程度不高,一批生产经营性单位仍依附于行政机关管理,挂事业单位牌子;五是财政负担较重,财政支出主要用在人头费上,真正用于事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非常少。上述原因,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要增强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开创阆中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市委十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但是,我们目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人才浪费,人才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只有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事业用人、单位引人、事业留人,为阆中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切实围绕“六个方面”,务求见到实效。

这次改革,范围较广、涉员较多、难度较大,各事业单位要围绕市委、市政府《阆中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开展工作。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变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切实解决好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二是在分配上与绩效挂钩,按岗位分配,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解决好在分配上“一刀切”、搞平均主义的问题。三是总体减少编制,实现实职在岗人数减少;对超编单位,既要压编,又要分流,但要处理好稳定关系;教师队伍应研究城乡结构,做到动态平衡。四是挂钩的经费要随着编制减少,逐年降低由财政核拨经费的比例,解决好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五是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聘用暂时延缓,有些单位根据岗位和结构需要,可以进行公开招聘。六是借用人员参加原单位竞聘,以后再根据情况予以解决。

三、妥善处理“四个关系”,搞好统筹协调。

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发展所迫。既要坚持积极的改革态度,坚定不移地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还要在改革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上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稳促进,以进求稳。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行政部门权力的弱化、下放和事业单位人事、分配权的扩大。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和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各级领导,该放权的一定要放权,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改革、迟滞改革进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坚持党的干部政策的关系。要切实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逐步落实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用人自主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以“聘”为主的多种用人方式,真正把那些群众拥护、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改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人才,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确保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化。

四、务必坚持“四个原则”,搞好具体实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敏感”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

一要依靠群众,广泛宣传。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采用走访了解、座谈交流、集中学习等方法面对面地交流,心贴心地沟通;要引导事业干部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改革,正确对待变化。做好群众工作,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

二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抓总,认真做好政策指导、宏观协调、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经贸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共同加以解决。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组织作用,主动搞好横向协调。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督办,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三要严明纪律,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政策规定,借改革之机搞打击报复、任人唯亲的,要及时予以制止,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坚决予以处理。近期,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工作纪律等具体要求,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四要严谨细致,稳步实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过细地开展调查研究,把所属单位的性质、类型、实有编制、实有人数以及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等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摸清楚,决不能盲目行事。对因政策不清、工作不细而在改革中出现问题甚至引发规模性不稳定因素的单位,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安置过程中,要精简机构、增强活力、保持稳定,不允许通过增设机构和突破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进行人员安置;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未聘人员只能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自行消化;要先开渠、后分流,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改革实施前,开辟未聘人员安置的多种途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置措施和办法,避免造成被动局面。特别是该兑现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兑现到位,该做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以己正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确保留得安心、走得舒心、单位放心。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努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三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去年年底和今年4月份全省两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加快步伐,促进我市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市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多次听取了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南阳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试行办法》两个文件,今天高书记、李市长、许秘书长、舒部长、柳秘书长等领导又亲临会议,高书记、李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就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20xx年9月28日至30日省人事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在驻马店市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家人事部的有关司局级领导到会做了专题报告,并初步确定了我省20xx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即在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首先在科研、教育、卫生三个系统的事业单位全面铺开,以此带动其它事业单位的改革。

今年4月份,省人事厅又组织部分市地人事局的同志,赴云南(人事部张学忠部长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省份)和广西(中组部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试点省份)进行考察学习。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于4月25日至26日,在许昌又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对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两次会议明确提出:

1、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聘用制是对终身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是今后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搞活用人机制、促使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科学设岗。要按照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并明确规定岗位的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选聘、考核、奖惩制度,做为聘用的依据;其次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按岗聘用;三要完善聘用程序,加强聘后管理。要严格按照程序,订立书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义务,并切实加强聘后管理,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2、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突破口,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要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一是根据经费自给率和财政支持程度,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二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对关键岗位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可以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真正搞活分配。

3、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辈出的机制和环境。事业单位是人才集中的地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建立吸引人才的“绿色通道”,实行特聘专家等制度,采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优绩优酬、动态管理等办法,建立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

4、要多渠道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人员落聘待岗。做好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事业单位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98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家人事部、省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了改革试点。

98年选择了南阳农校、南阳市园林处、方圆律师事务所、桐柏县人民医院等7个单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改革试点。99年—20xx年上半年,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几次反复筛选,又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了人员相对集中、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人员素质比较高、领导班子比较好、经济效益比较佳的涉及全市农、林、水、牧,科、教、文、卫等系统的66个事业单位进一步扩大试点(其中,市直21个,县市区45个,涉及职工6596人),进行了以聘用合同制和搞活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进入20xx年,从中央到省里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更加重视,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中组部、人事部分别和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相继出台了高校、卫生和科研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也从单个的试点单位迈向整个卫生系统和全市事业单位的所有新进人员。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出台了《关于全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宛政[20xx]92号)和《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施意见》(宛办[20xx]28号)文件,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截止目前,全市有110多家事业单位推行了聘用合同制,有13169名干部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书;市直和新野县事业单位的新进人员全部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和人事代理制。

各级党委、政府普遍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里以卫生系统为重点,成立了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委、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召集人,多次主持研究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各级人事部门普遍都把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市人事局连续几年都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为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与卫生、农、林、水、城建等业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组织人员赴改革工作走在前列的山东、广东、云南、广西、上海、大连等省区市和我省的安阳、许昌等地市进行考察学习,并经常深入到试点单位和试点县市调研,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研讨制订改革方案和配套办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桐柏、镇平、方城、西峡人事劳动局建立了联系员制度,组织了问卷调查,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定期汇报会、专题促进会等,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改革每一阶段遇到的矛盾和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从而增强了试点单位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确保了整个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和顺利实施。

(二)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已呈现整体推进之势。

全市各级人事部门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改革思路,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将改革由“点、线”向“片、面”推开。新野县根据宛办[20xx]28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新野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实施意见》、《新野县人事代理办法》等具体办法和措施,20xx年对进入全县事业单位的386人(大中专毕业生368人,在职调动18人),全部办理了聘用合同及人事代理手续。桐柏县在县直卫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xx年又在教育、农、林、水、城建、交通、土地等系统和单位进行了以聘任制和搞活内部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南阳文化艺术学校的全员聘任制,南阳理工学院的职称评聘分离,南阳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的搞活内部分配等作法,都起到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改革意识普遍增强,改革成效日益明显。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各试点单位十分重视改革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渠道,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广大干部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从而提高对改革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广大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和对改革的承受能力普遍增强。早改革,早主动,早改革,早得益,已为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干部职工所认同。通过改革,使事业单位用人制度从长期以来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中分离出来,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正在形成;有效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极大地激发了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事业的健康发展。如:南阳理工学院96年实施综合改革以来,学院办学规模扩大了2倍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300余人增加到近8000人;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增加到65人(其中博士6人);近三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达153项;获国家专利7项,发表省级以上刊物论文870余篇,教职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等等。

虽然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起步较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相对于机关和企业改革来讲,整体上还处于滞后状态。随着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企业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改革滞后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先进市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全省的位次也比较靠后。如驻马店市去年在市直、县区、乡镇同时进行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现已基本完成聘用合同制的推行任务。平顶山市去年完成了市直所有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改革,今年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已开始向县区延伸。目前,仅市直281个事业单位就签订聘用合同21074人。许昌市截止今年4月底,市直事业单位的聘任制改革工作已进入检查验收阶段,县市区的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仅事业单位各项费用的开支就占财政支出的较大比例,减轻财政负担的潜力在事业单位。因此,在积极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的同时,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必须摆上重要日程,加快步伐。

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岗位要求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建设一支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较强竞争力、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促进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目标任务是:在总结经验、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20xx年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年底市直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要基本结束,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的比率不能低于50%,在此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进行搞活内部分配和职称“评聘分离”等内容的配套改革;20xx年县市区和乡镇聘用制改革全面推开,年底基本完成任务;20xx年巩固改革成果;20xx年作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工作。

近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聘用制做为一种新型用人制度,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肯定会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因此,必须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改革工作。具体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即宣传发动和方案出台阶段。时间大体为一个月。

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在深入调研,全面领会有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于8月30日前报市人事局审核。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宛发[20xx]18号定的时间为8月20日,这里改为30日,目的就是给各单位充裕的时间开展工作。这一阶段要着重抓好二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家认真学习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让大家充分认识改革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用上级精神来统一同志们思想,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局面。二是要认真制定好实施方案。要把改革方案的决定权交给群众。制定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拿出了草案要再交给群众,进一步听取意见,反复修改。方案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时间安排为9—10月份。

该阶段为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改革的关键阶段,事关改革的成功与否。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合理分解职能,科学设置岗位。要根据单位性质和任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及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任职条件及聘用期限等,作为公开竞争,择优聘用的标准和依据。

其次,组织好竞争上岗。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岗位目标要求,做好竞争上岗工作。对中层以上行政管理岗位要实行竞争上岗,对专业技术岗位也要竞争上岗。要严格规范竞争上岗的程序,制定监督制约的具体规定,使整个竞争和聘任过程都在阳光下操作。

其三、抓好聘用合同的签订和合同鉴证工作。聘用合同是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确立聘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具有法定约束力的协议,是依法管理的重要依据。各单位都必须按照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宛发[20xx]18号)和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阳市事业单位实行人事聘用合同制的通知》(宛政[20xx]53号)的要求,采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合同文本,签订聘用(任)合同,规范聘用程序。各级人事部门要注意做好聘用合同的审查、鉴证、备案和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工作。

其四、做好落聘待岗人员的安置工作,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人多是历史形成的,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人员落聘待岗。做好富余人员的安置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予以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要注意采取先挖渠道、后放水的办法,还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余缺调剂功能,最大限度地安置富余人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富余人员面向基层,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检查验收阶段。时间安排为11—12月份。

该阶段主要检查是否按照规定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改革;检查聘用合同签订的数量,完成的比率;竞争上岗,搞活内部分配的实施情况;未聘人员的安置情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等。单位要先进行自查,写出书面总结报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将及时会同主管部门对实施改革的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协调和督促解决遗留问题。

四、加强领导,确保聘用制改革落到实处。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到各种利益的调整。任务很重,难度很大,政策性很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要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改革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人事系统评先表彰的重要内容,年底适当时候召开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结表先大会,对改革先进的县市区、行业、系统和单位进行表彰,对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和单位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各级人事部门做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帮助各单位解决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同时还要多向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主动提出建议,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加强与组织、财政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密切合作,形成关心、支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合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过程中,各级人事部门要把建立人事代理制度、合同鉴证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聘期管理制度及争议仲裁制度,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从制度上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各系统、各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各单位要把推行聘用合同制、搞活内部分配,建立完善各类人员的管理办法和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作为重点。在工作中必须区分差异,实行分类指导,各方面条件好的单位可以进行配套改革。实施时间、工作步骤和措施办法要实事求是,不能搞“一阵风”,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

三要支持改革,鼓励探索。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一方面,要坚决把中央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要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要积极支持,为基层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最后还想强调一点,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改革,必须考虑相关人员的承受能力和接受程度,要认真贯彻学习“5·31”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改革中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措施办法。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职工认识到:改革不是叫职工下岗,而是让职工找到更合适的岗位;竞争上岗不是你干的不好,而是有人比你干的更好;今天工作不努力,就可能明天努力找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改革信心,争取社会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保持社会稳定。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新课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改革任务,关键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我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四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会议,部署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本次会议精神,深刻理解把握,全面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财政部门如何支持做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事业单位在职及退休人员的关心,对于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公平效率兼顾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切实提高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已于20xx年顺利实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克服财力紧张的矛盾,努力增收节支,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兑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对建立符合义务教育学校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是整个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的关键环节,涉及单位多,人员规模大,行业分布广,经费供给多样,不同类型单位收入水平差异明显,各方关注度高,情况相当复杂。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高度重视,认真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

二、把握政策,着力强化经费保障。

确保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顺利推进,资金落实是关键。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对我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的批复意见,明确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原则上按单位类型不同,分别由财政和事业单位负担。由财政负担的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和单位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由事业单位负担的经费,其经费来源渠道和支出办法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对少数经费来源困难、收入水平低于最低调控线的财政拨款单位,经审核后由同级财政给予分类补助。为此,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化解矛盾,准确把握政策,突出重点,切实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一要切实加大经费筹措力度。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需要财政给予有力保障。省委、省政府考虑到全省经济薄弱地区财政较为困难,负担能力较弱,决定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安排专项补助,20xx年已安排补助资金共6.25亿元,部分已于今年3月办理结算时通过县级财政保障机制预下给有关市县。省财政补助人数是按各地标准人数核定,补助比例是根据人均财力等因素实行分类分档办法。我市仅有四县及海州区享受到省专项补助经费,市直及其他区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省财政不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所需财政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负担,因此,各区财政部门要立足自身,切实承担起资金筹措责任,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足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要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统筹安排事业单位各项非税收入及其他收入,优先保障绩效工资实施。

二要加大对退休人员补贴的保障力度。目前,部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收入水平与在职人员差距较大,与机关、义务教育学校等已实施绩效工资单位的退休人员相差明显,矛盾较为突出。对这些单位退休人员发放补贴,改变退休人员收入水平总体较低状况,是此次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一项重要政策,需要各级财政重点保障。但退休人员的补贴标准要合理确定,既要考虑与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的关系,又要兼顾已实施绩效工资单位退休人员收入情况、财政负担能力等因素。

三要加大对经费困难单位的支持力度。事业单位类型很多,经费渠道不同,收入高低不齐,有的单位绩效工资水平较高,有的单位可能由于来源单一而收入能力较弱,绩效工资水平较低。这次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就是要合理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差距,分别设置控高线和托低线,对收入明显偏高的单位实施有效调控,对经费来源困难、收入水平低于托低线的财政拨款单位,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经费供给关系给子适当补助,尽力支持这些单位合理提高绩效工资水平。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涉及人员多,特别是补发工资所需资金量大,财政负担重。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通过拓展收入来源、压缩其他支出、动用历年结余、部门预算调剂等渠道解决。各县区要量力而行,制定绩效工资政策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财政保障能力,不得变相涨工资,不能将绩效工资基准线和保障标准定得过高,避免产生超越当地财政承受能力的情况。

三、密切配合,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涉及许多部门和单位,情况复杂,工作量大,需要财政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主动配合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认真抓好相关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津贴补贴清理核查相关工作。对事业单位现有津贴补贴进行清理核查是实施绩效工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在认真总结清理规范公务员及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清理核查在国家统一规定政策外发放的津贴补贴和奖金,摸清收入来源、支出去向、账户情况和津贴补贴实际发放水平。津贴补贴清理核查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对虚报、瞒报等不实行为的制约机制,确保数据准确、情况真实,为科学合理地研究制定绩效工资具体实施意见和准确测算经费需求提供可靠依据。要参照目前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核定办法,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功能性质和业务特点,在掌握并审核财务收支状况和现有津贴补贴发放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补助办法。

二是积极参与具体实施意见的制定。各县、区财政部门要配合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严格按照我市两个实施办法和本次会议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本县、区绩效工资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具体实施办法既要符合省、市有关精神和文件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坚决防止把实施绩效工资演变为“普涨工资”。要主动参与政策研究制定,尤其要重视当地绩效工资基准线、调控线、退休人员补贴标准等关键指标的核定。在核定绩效工资水平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水平、公务员规范后津贴补贴水平、已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等因素,按照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避免盲目攀比。要仔细测算财政保障经费,为党委、政府提供详实的决策参考。

三是切实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按照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其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和规范处置。要加强其他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非税收入一律按照有关规定上缴同级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加大对其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特别是绩效工资发放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出现事业单位在绩效工资之外自行发放其他补贴或奖金等违规问题。督促事业单位将各类经营服务收入全额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绩效工资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进行核算,并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原则上不得发放现金;单位工会经费、集体福利费和其他专项经费要严格按照财务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使用和核算。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绩效管理,促进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严肃查处违反规定发放津贴补贴的行为,切实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同志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意义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财政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通力合作,尽心尽责、扎实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顺利推进。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五

,供大家参考。

近几年,

我们市广电局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分离的产业经营路子,以及栏目节目的市场化运作等办法,打开了经营思路,拓宽了经营途径,提高了经济实力与竞争能力,初步建立了一套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多能少、职务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今年,

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分析解决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了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从月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局属的所有事业单位认真组织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确保在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并有效推进全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把握重点,精心组织,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们局将以下几项工作作为今年的改革重点:

1、认真总结前几年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科学设岗、全员聘用、绩效考核、人员流动、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使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在市政府关于事业单位经费总额包干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绩效挂钩的人员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传统的“铁饭碗”,真正实现重贡献、重实绩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与分配新机制。

3、将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按照市场方式运作。

对系统内的广告经营、节目制作交流等部门进行企业化改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脱钩与半脱钩方式逐步推向市场,激发他们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和经营水平,充分激活生产经营部门的活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对县(市、区)。

建立。

市局。

党组成员联系指导。

制度。

要求每个党组成员对所挂点的县(市、区)。

广电局的人事制度改革。

工作。

进行有效指导推动,确保全市广电系统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二、把握政策,有情保障,妥善安置分流下岗人员。

我们将对落聘分流人员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落实相应的保障措施,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落聘人员安置制度。通过内部转岗、培训上岗、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妥善安置落聘人员。

使每个落聘人员各得其所、各有所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市事业单位。

人事。

制度。

改革。

的浓厚舆论氛围。

广播电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部门,也是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舆论工具。全市广电系统将在积极做好自身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好广播电视的宣传优势,积极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人事制度工作的最新进展和有效做法,宣传全市人事制度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的力量,调动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全市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各项改革任务的及时有效完成。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六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央和省有关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决定。一会儿,市委、郜秀菊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就组织实施好这项工资提出明确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有关政策及实施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做如下说明。

一、把握好政策实施时间和绩效工资总体水平。

市委、市政府对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非常重视,市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都专题听取了汇报,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刘国庆市长、武国定常务副市长、郜秀菊、杜中强副市长都多次听取汇报并作出明确指示。市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纪检监察、组织、编制、人社、财政、审计等7部门参加的专门机构,明确了责任分工,从去年底开始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问题进行了调研,经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对于这个意见,我们要把握好实施时间、范围和总体水平要求,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认真贯彻实施,把市委、市政府对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关心体现好、落实好。

(一)把握好实施的范围和时间。按《实施意见》要求,本次市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范围,包括按国家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市直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不含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施时间从20xx年1月1日起执行。

(二)把握好绩效工资水平。《实施意见》对绩效工资水平作了原则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我市市直机关与事业单位津贴补贴一贯同步考虑、水平大体平衡的实际情况,参照部分兄弟市做法,我市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水平按照与公务员规范后的津补贴水平大体平衡、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之间大体协调的原则确定,同时考虑与已经实行绩效工资的市直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实际情况,依此拟定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各级岗位的具体标准。根据市直事业单位预发津贴补贴的情况,《实施意见》列出了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和20xx年10月1日以后两个时间段的绩效工资标准。同时,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要求,从20xx年1月1日起,将原地方津贴补贴、预增发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和原工资构成中津贴比例按国家规定高出30%部分并入绩效工资。

(三)把握好不同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总量。对于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办法。即: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水平核定;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水平1.5倍以内核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按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本水平的2倍以内核定。参照省直做法基本能够满足一部分单位的要求,达到绩效工资既规范统一,又灵活分配的目的。另外,考虑到事业单位情况复杂,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重点支持、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事业单位,在按上述办法核定总量时,经人社、财政部门批准后,其绩效工资总量还可以再适当高出一定幅度。

这里需要明确说明: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以分别按绩效工资基本水平的1.5倍、2倍以内核定,不是一定要达到1.5倍、2倍。因此,在核定绩效工资基本水平时,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以按单位财力实际承受能力提出核定倍数,以稳步推进此项工作。各主管部门要对所属财政补助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提出的绩效工资水平倍数进行审核把关,对可能反映出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对社会风险稳定进行分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拟定本单位人均标准,由单位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讲明理由,绩效工资发放资金从哪里来、怎么保障、标准制定的高低依据是什么,让大家听明白,无意见后,报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要成立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人员进行调研、评估、把关,看有无信访不稳定苗条,据实审核,签字盖章,再由人社、财政部门审核实施。各主管部门和各事业单位作为责任单位,负责下属各事业单位和本单位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各种信访疑难问题的处理。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以保障绩效工资的顺利实施。

二、把握好绩效工资的基本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方针十分明确,即“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提出要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实施意见》对有关政策也都作了详细规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确保顺利推进。

(一)把握好绩效工资的分配政策。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单位类别、岗位职责和经费来源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具体项目、标准和发放水平由单位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既要统一平衡规范又要搞活内部分配的要求,《实施意见》明确: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就绩效工资之间的比例依据单位性质、经费来源不同分别按7:3至4:6掌握。对于部分从事市场经营性业务,内部分配已占其收入分配大部分份额,需要扩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再适当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

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的,以及分配到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其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明确其基本工资的职级执行。对于单位主要领导的绩效工资,参考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和外地市做法,原则上其奖励性绩效工资控制在本单位工作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平均水平3倍的幅度内。

(二)把握好同步规范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要求。对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工人,在我市发放机关津贴补贴时,其生活补贴标准已与机关同条件人员同步实施。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与机关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水平大体相当的原则,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这样既保持了过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津贴水平相同的做法,又避免了事业单位之间出现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和攀比,有利于单位稳定和社会和谐。

(三)把握好清理规范津补贴的政策规定。按照全省统一规定,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与清理规范津补贴工作同步进行。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总的要求是,事业单位职工应享受的绩效工资既不能少发、漏发,也不能多发、重发。这项工作既是涉及工资政策的执行,也涉及到财政纪律。为把此项工作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市委组织部、编办、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设立若干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清理核查组,开展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清理核查工作。首先,各事业单位做好自查,按照市纪委等7部门下发的文件规定,如实按期上报统计表,不得漏报、少报。其次,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审核把关。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负责人、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财务人员都要在上报的表格上签字。上报的自查情况应在单位公示,同时公布市纪检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各清理核查组要认真负责,对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情况,实事求是的进行清理核查,并将清理核查的结果向市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四)把握好绩效工资补发的具体问题。由于市直事业单位从20xx年10月1日起开始兑现新的绩效工资标准。20xx年1月至20xx年9月33个月的补发,在今后两年内逐步兑现。在具体操作中,在职人员应将《实施意见》中绩效工资标准与近两年发放的津贴补贴(含单位自行发放部分)比较,同时考虑近两年岗位变动、调动、退休等因素,实际发放金额达不到绩效工资标准的,由单位按照现行收入分配政策补发给个人;退休人员可分时段计算其生活补贴标准,扣除近两年实际发放的津贴补贴后的差额补发到个人。若单位和个人两年来已发放津贴补贴数额大于绩效工资标准的,经单位主管部门同意,可不再退回,今后统一按照新的绩效工资政策规定执行。市直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原绩效工资标准低于《实施意见》标准的,从20xx年1月1日起按《实施意见》标准补发。

三、明确绩效工资实施的几点具体要求。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这次会议结束后,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指定专人负责,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抓好组织落实。要抓紧指定工作计划,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分配等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直事业单位20xx年绩效工资总量要在20xx年12月底之前报市人社、财政部门审核审批。各县、区要尽快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抓紧拟定工作计划、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部署本县、区的有关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搞好配合,积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取事业单位和职工的意见,可结合本县、区实际,参考市直意见,本着事业单位与机关大体平衡、事业单位不同行业之间大体协调的原则,抓紧制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尽快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

(二)严肃纪律,加强监督。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将规范津贴补贴与实施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全面清理核查事业单位现行各类津贴补贴。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期间,严禁虚报、瞒报人员和收入、违规发放补助、奖金等违规违纪行为。实施绩效工资后,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程序和办法进行分配。对违反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属于财政支持的单位,相应核减其下一年度的财政拨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与纪检、监察、组织、编制、审计等部门将定期对市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检查。

(三)加强指导,维护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正确理解绩效工资的各项政策,及时研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要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同时,做好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风险评估的分析,强调稳定压倒一切,采取有效措施维护社会稳定;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宣讲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人员的重视和关心,引导广大职工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要坚持低调、适度的原则,加强舆论引导,只做不说,不要炒作;同时,密切关注各方面的反应和动态,确保社会稳定。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七

第三,要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要贯彻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一方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逐步扩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试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积极探索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事业内部分配。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一定要搞活,要拉开档次,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内部按岗位分配的办法,对关键岗位要给予适当倾斜。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第五,要妥善安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未聘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由于编制、岗位、条件及应聘人员自身素质等原因,会出现一些未聘人员,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渠道进行妥善安置。在安置过程中,要坚持"三条原则",从六个渠道予以妥善安置。"三条原则"即:一要坚持精简机构、保持稳定、增强活力的原则。不允许通过增设机构和突破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来安置人员。二要坚持单位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未聘人员要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自行消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跨系统、跨行业调剂安置。原则上不能把未聘人员简单地推向社会,也不能盲目分流。三要坚持先挖渠、后分流的原则。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改革实施前,开辟未聘人员安置的多种途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置措施和办法,不能造成"车到山前再找路"的被动局面。希望大家谨慎对待,把握好环节,执行好政策,扎扎实实地做好思想工作,多渠道进行安置,防止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八

尊敬的站领导: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xx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xx市人事局事改办、人事争议仲裁处及xx市xx区人事局、xx市卫生局等部门就开展聘用制度、岗位设置、未聘人员分流安置、分配制度、社会保险等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先进单位座谈交流。

xx市人事局是国家人事部推荐的改革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他们在聘用合同制和工资改革方面做得较好,从1999年开始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至今,共形成下发了39个配套文件,通过强化行政手段、抓宣传、抓培训,开展试点,带动全市2万多个事业单位,30多万名职工签订了国家人事部统一印发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签合同率达95%,有1.6万名职工分流。他们在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时,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二、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养老保险解决不了,改革是很难进行的。现xx市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已基本建立完善了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但对财政核拨的事业单位还不能按养老保险制度执行。

三、改革的优惠政策。为稳定队伍,采取老人老办法,保护老同志。对工龄满三十年的老同志可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提前5年离岗退养。申请离岗退养的同志可按2年正常晋升一次(最多晋升两级工资)至正常退休年龄计算退休工资。

四、落岗问题。人事制度改革不是人事机构改革,是在管理制度上的转变,原则上不精简人员。对竞聘落岗人员,按原职务保留国家财政给的待遇,给予换岗。待聘人员,一年内单位给予2至3次上岗机会,不上岗的,一年后,交人才市场,由人才市场推荐2至3次上岗机会,仍不上岗的下岗。

据本次考察带队的xx市人事局工资福利处的潘建明处长说,xx市拟定今年对事业单位进行聘用合同制管理。

附件:

1、xx市人事局关于事业单位在试行人员聘用制度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意见

2、利用分配的“杠杆”原理寻求事业发展最佳支撑

3、以调整机构编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九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必须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严肃纪律,狠抓落实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涉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牵涉面广,任务繁重。对此,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必须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宏观指导,及时沟通信息,主动通报和反馈情况,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研究部署,有督促检查,有责任落实,确保改革的深入开展。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要按照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对本乡镇、本单位的改革作出规划,理清思路,大胆探索。在改革方案设计和实施中,要先易后难,递次推进;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同时,要及时摸清干部职工的思想动向,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保证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积极争取全社会对这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减小改革阻力,形成有利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要通过按口、按部门召开座谈会或深入基层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改革的意见,真正使这项重大改革更加稳妥,更加符合我县的实际。

4

页,当前第。

4

1

2

3

4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

重庆市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东北部、长江上游,1997年3月设中央直辖市,现辖14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7个县、4个自治县,面积8.23万平方公里,人口3107万。现有事业单位2.5万多个,实有人员达49.5万多人,覆盖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农业等各行各业,其人员总量大概相当于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总量的5倍。其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约33.4万人,占67.5%,且大多数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重庆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起步比较早,配套措施相对完善,改革进度较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1999年天津会议之后,重庆市开始全面启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2000年重庆市召开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会议,计划用5年时间,在2004年底前全部搞完。截止今年8月底,市属64个部门展开62个,40个县(市)区展开27个,近20万人签订了聘用。

合同。

占42.9%。其中有13个部门、7个县(市)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聘工作全面完成。在改革中分流人员达16322人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统。通过改革扩大了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和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增强了事业单位活力极大地调动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加强领导,确保“事改”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重庆市人事局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两个层面的领导和督促作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王鸿举亲自担任。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原市委书记贺国强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做了重要讲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目前已召开了六次。“事改”方面的文件有12个是经过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由组织、人事两家联合印发,提高了文件的权威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有4名专职工作人员,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常务副主任由市人事局一位助理巡视员担任,专门负责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具体操作。市政府每年给“事改”办拨付业务经费10万元,专项用于“事改”工作。同时,重庆市还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改革深化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了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每月通报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需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各部门主要领导联席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各县、市、区和各行业系统改革进度进行统计和通报。通报直接对县、市、区及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对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的给予记功;对领导不重视,推进步伐迟缓的做不合格处理,单位不得评优,领导个人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次。对于重庆市委办公厅这样的单位,由于没有及时上报改革方案,事业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都敢于直接报到市委书记那里,上压态势明显,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县、市、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重庆市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比较重视改革氛围的营造。具体表现为:一是改革之前,就组织精干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及各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全市事业单位的性质、人员构成、人员数量、经费来源,做到了底数清、改革思路清,为全面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层层召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目标、措施及相关政策、规定明了于最基层,既不夸大,也不隐瞒,扩大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提高了基层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重庆市非常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舆论造势效应。改革之初,重庆市各大媒体集中2个月时间,对“事改”工作进行了专题宣传和报道,大造改革声势。改革中,每出台一项政策、举行一次工作会议都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报道,而且还根据“事改”工作的需要,不定期举行新闻媒体通气会。尤其是今年,重庆市将所有出台的政策及“事改问答”56题全部上网,扩大了宣传,增强了工作透明度,营造了积极的改革氛围。

(三)抓好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利益格局调整幅度大,社会反响大,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类矛盾,陷“事改”于被动。重庆市认为“事改”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宏观上要积极造势,取得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改革共识,微观上要抓好试点,慎重推进。在试点上,重庆市主要抓好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县、市、区层面,二是科研、教育、文化、卫生层面。具体操作中,重庆市先从经济条件好,推进难度相对较小的县、市 、区和行业开始试点,一点一滴潜心总结,形成成功经验后,抓住时机,乘势而为,顺势而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而且在改革中,重庆市非常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对工作积极,推进迅速、稳妥,效果明显的县、市、区和单位,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行政从上面推,媒体从侧面促,县(市)区及各部门改革热情竞相迸发。

(四)突出重点,全力推进。一是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主要抓好了竞争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两个关口。针对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参照党政干部管理的单一模式,以及职务、身份终身制和人员能进难出等问题,重点实施了“双聘制”,即对单位领导或中层干部职位实行“公开竞职”的聘任合同制,对一般岗位实行“公开竞岗、双向选择”的聘用合同制,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全部纳入合同管理,员工与单位的人事关系成为符合市场经济准则的“双方协商,按需聘用”的合同关系。二是分类管理。因事设岗,以岗定员。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管理制,共分为五级,即:二级职员(正),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正),四级职员(副);五级职员;六级职员。不同事业单位职员职务最高等级的设置,由其行业主管部门核定后,报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职员职务等级实行结构比例控制,其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部门确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评聘分开,对工人实行岗位等级聘用制。三是分配制度改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差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统一的工资政策和工资标准执行,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并可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其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可选择60%:40%到50%:50%,有条件的积极试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办法,也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二对不同类型人员实行不同的分配政策。专业技术人员分为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奖金制,其中职务工资为固定部分,津贴或岗位津贴为活的部分。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分为职员职务工资(固定部分)和岗位目标管理津贴(活的部分)两部分。工人分为技术工人和普通工人两大类,技术工人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分为技术等级工资(固定的部分),岗位津贴(活的部分);普通工人实行等级工资制,分为等级工资(固定部分)和津贴(活的部分)。无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工资活的部分均按照工作条件、工作量、岗位性质、奉献大小确定,并建立了正常的增资机制。其三对不同的效绩实行不同的分配形式,将国家财政支持变为对项目的支持,对优秀人才给予重奖。主要有提高人才岗位津贴,对两院院士等不同的人才由市财政每月给予8000元、3000元、1000元的岗位津贴;妥善安置配偶子女;享受医疗待遇;建立高级人才疗养制度;提高退休待遇和奖励有重大贡献的离退休人员。同时,对一些重要岗位,重庆市鼓励试行年薪制。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目前,重庆市已有6000多个单位进行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四是抓住难点突破。养老保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颈”问题,是疏通“出口”的关键因素。重庆市在养老保险方面主要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人事、保障、财政、编制四部门发文对改制为企业和分流出去的人员统一纳入养老保险,即离开事业单位的全部入保,留下的暂不入保。五是坚持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六条途径予以妥善安置。(1)正常退休。凡改革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副高职称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延长退休,其余的一律退休;(2)提前退休。改革时,财政拨款和部分拨款的事业单位(不含参加了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年满50周岁、女性工人年满45周岁且工作年限(不含折算工龄)满20年,或者工作年限满30年的工作人员,可按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但市管干部和副高级及其以上职称者除外。高温、高空等特种行业人员,可再提前5年。提前退休人员享受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其经费来源渠道不变。(3)提前离岗。改革时,接近法定退休年龄(不超过3年)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原则上都应提前离岗,但市管理干部和副高级以其以上职称者除外。其中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提前离岗年龄可再放宽2年。提前离岗人员不占事业单位编制,不晋升职员职务和技术职称,其工龄连续计算,工资福利待遇同在职人员相同,经费按原来渠道解决。(4)辞职辞退。经单位批准辞职的,可由单位视财力状况,酌情给予一次性的补助费。被辞退人员符合领取辞退费条件的,由辞退单位按规定标准发放辞退费。(5)自谋职业或进入企业。凡自谋职业的人员创办科技、经济实体,税务、工商部门应在国家规定政策范围内予以支持。(6)下岗待聘。下岗待聘期限为两年,第一年为待聘期,第二年为托管期,待聘期内享受本人原基本工资(固定部分和活的部分),托管期内享受原本人基本工资固定部分,但不得低于市政府规定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托管期满仍未就业的,可按规定辞职或予以辞退。同时,重庆市对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人员和被撤消的单位人员的分流安置,也分别做了规定。六是建立了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开展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人事争议仲裁条例》,在人事争议仲裁没有和司法接轨的情况下,为保证仲裁顺利执行,重庆市政府制定了仲裁保障条例,将仲裁执行与否直接于被执行单位的领导人的考核、晋职、增资等待遇挂钩,保障了仲裁结果的顺利执行。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现有委员21名,市政府主管人事工作副市长任主任,设副主任5 个,人事局局长任常务副主任,组织、纪检、监察、司法、劳动、财政等部门领导人为委员。委员会下设仲裁办,与人事局仲裁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任由仲裁处处长担任,副主任两名,分别由仲裁处两位正处级调研员担任。仲裁委员会共聘请专、兼职仲裁员22名,其中专职仲裁员3名,兼职仲裁员19名,分别由人事局各业务处室处长(主任)和市级部分综合部门、市级司法机关人事(干部)处处长担任。目前,全市40多个县(市)区都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截止今年8月份,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受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48件,调解和仲裁结案29件。

(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注重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2000年至今,重庆市已出台47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法规,整个改革过程政策规定明确,实施起来有法可依,相对减轻了实施层面的工作难度。

(三)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造势作用。重庆市委宣传部、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宣传报导工作的通知》,做出了一些严格的、必要的政策性规定,并且通过动员会、学习会、现场会、新闻发布会、宣传月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将改革精神传达到家家户户,将改革完完全全地置于全社会的关注之下,激发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大督导和通报力度。“事改”办经常深入到各个县区、行业系统、事业单位进行督查指导,增强了改革的针对性。建立了“事改”进度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各县区、行业系统定期按规定上报“事改”进度,“事改”办汇总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对积极的予以表彰,对不积极的进行批评。

(五)妥善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人事争议仲裁事项,为改革保驾护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点多面广,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出现各类人事争议在所难免。重庆市仲裁办本着先调解,后仲裁的原则,依据有关政策,对人事争议进行妥善处理,一方面维护了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极大了保障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六)对重庆市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几点忧虑。(1)提前退休政策、离岗退养政策加大了财政负担。重庆市虽然在经济总量等方面位于全国前列,但穷困人口多的现实问题也不可忽视。提前退休和离岗退养等于是政府在10年内用钱养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提前退休和离岗退养的人员,一部分是空编空岗后新进的人员。(2)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到底改成什么性质的企业。改制为企业不能单纯的视为政府断奶,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实现的有效形式,要允许社会资本参与事业单位的改制,形成多元投资混合所有,并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降低改革成本,尽快将潜力转化为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不能再走国有企业改革的老路——死了再改或者半死不活了再改。(3)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尽快完善,改革的后劲不足。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只能算是不痛不痒的小改小革,一旦出现反复和反弹,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将更大。

(一)千方百计调动领导层的积极性。“事改”工作要多请示,多汇报,多吹风,要多请领导同志参加“事改”工作会,要将“事改”风不时地吹进主要领导同志的耳朵,切实引起领导层的关注。

(二)加强宣传。集中起来,用一到两个月时间,在市属广播、电视台、报刊进行“事改”专题宣传,造声势,鼓士气。要树立一些改革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可比性。同时,市“事改”办要通过编写“事改问答”等形式扩大技术层面上的宣传,切实指导各实施单位的改革。

(三)要充分发挥“事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督导作用,切实调动各参与部门的积极性。当务之急,要印发一个要求各部门积极做好“事改”相关工作的通知,从工作纪律、目标考核各个方面,对各县(市)区、各行业系统进行督导,凡工作不积极,不按要求制定政策、编报方案和推进改革的,年终取消县(市)区和行业系统及其主要责任人的评优资格。要建立定期汇报和通报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改革机制。

(四)尽快落实各级“事改”办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使之尽快开展工作。尤其是“事改”办所抽调的人员一定要精干、务实、好学、善思、能写、不怕吃苦,要抽“贤人”而不能抽“闲人”,扎扎实实搞好政策研究制定、信息宣传、日常协调督查等基础性工作,从组织上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五)市“事改”办及相关部门要抓紧时间研究制定“事改”各项配套政策,为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尽快制定出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等关键性制度。收入分配政策要注意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充分结合起来,可根据不同行业和创收能力高低进行分配形式的选择。具体到岗位和人上,要充分考虑岗位的重要性和贡献的大小,要将激励创业部分(活的部分)的作用最大可能地体现和发挥出来。养老保险政策制定要注意不同行业不同政策,不同人员不同政策、不同年龄段不同政策。原则是所有新录(聘)用大中专毕业生或从参保单位(企业)调入事业单位的全部要入保,所有从事业单位出去的除公考录入公务员队伍或上学深造的外一律要入保,留在事业单位的也要按照一个相对时间段(工作年限5年以下或10年以下)灵活入保。要成立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出台符合银川市情的人事争议仲裁条例或办法,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类人事争议案件依法仲裁,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总之,制定的各项改革政策要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短视和滞后。一些关键性政策一定要经过市委、政府两会研究通过,能联合组织部及其他业务部门印发的文件一定要联合印发,提高文件和政策的效力。

(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量力而行“。无论是政策的出台,还是具体操作,都要符合政府和单位的财力情况,改革是为政府和单位轻装,不是自我加重负担,尤其是改革的代价不能全部由政府承担。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一

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对于吃了几十年"事业饭",捧了几十年"铁饭碗"的事业单位职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要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基本思路,把推行聘用制、实行评聘分开、搞活内部分配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把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作为队伍建设重点,把未聘人员分流作为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是对终身的固定用人制度的改革,意味着要搬掉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铁交椅",打破干部职工的"铁身份"。各事业单位要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按程序订立聘用。

合同。

可以直接聘到岗位也可先签聘用合同后签岗位合同;可以一步到位也可分步实施但必须按照县里确定的时间表进行五月底前全部完成。今后事业单位补充新的工作人员要进一步严格按照要求实行考试、考核的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加强聘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聘用人员进行岗位聘期考核。人事部门要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妥善处理人事争议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二

过去二十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始终围绕财政来源而扩张、缩减。在财政补助(全额或差额)和经费自理的原则性区分下,单位内部的创收则往往与拨款混同一块。而“公共服务”这个基本属性的确定,也随着财源的不同而摇摆,并引起社会的不同观感。

事业单位长期消耗约三分之一的国家预算开支。据多项统计研究,这些资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三千万人员自身。

在上世纪80年代,科技、卫生等行业展开的事业单位改革中,扩大自主权成为核心内容之一,其中包括收益权与分配权。这一趋势的另一面便是财政预算的削减。

上世纪90年代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三个重要文件中(1993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1996年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政事分开”的原则直接针对“政事不分”的弊端,但对日后越来越严重的“事企不分”则尚未过多防范。

这一时期的改革背景乃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路线后,事业单位也开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体制。

近几年来,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尤其是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在教育、医疗等行业的诸多“矫正”之举说明,事业单位“伪市场化”方向并不被认可。事业单位改革越来越回到它的本位:公共服务。

事实上,在分行业、分地方进行的同时,事业单位改革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分类。如在上述上世纪90年代的三个重要文件中,都有分类指导。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分类有所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概念是“公益性”。

去年年中,中编办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及相关改革的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这一分类与浙江、深圳等地的实际做法差不多。

分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以此定去留,承担行政职能的回归行政序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而剩下的事业单位则只有一种:即从事公益服务。

不大清楚”、“没有总体目标”、“零敲碎打”等。200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继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当时着重提到人事制度和养老制度。

人事部在去年推出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再加上今年拟报送国务院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及十几个配套文件在内的制度规定,将逐步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法规体系。

去年6月,中央批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人事部、财政部先后印发事业单位的相关方案和实施办法,日前还要求加快进度,抓紧套改,争取春节前兑现改革。

此次改革并非单纯涨工资,在制度模式上旨在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合理拉开差距,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将绩效工资总量与单位完成社会公益目标任务及考核情况相联系,促进事业单位不断提高公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目前,全国51%的事业单位实行了人员聘用制,59%的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28个省区市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了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三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全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其它事业单位(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分别部署实施)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刚才,艳春、春青同志分别就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希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就如何稳妥做好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

实施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20xx年,国家人事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20xx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20xx年9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省政府分别于20xx年8月、20xx年3月,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意见》、《河北省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意见》,分步在全省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今年11月底,省政府又出台了《河北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意见》,并专门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就我省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

国家和省部署开展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摆上重要位臵来抓。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人社、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收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正式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数量及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统计,对绩效工资情况进行了反复测算分析。通过深入细致地专题研究,市政府分别于20xx年1月和20xx年7月下发了《关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秦皇岛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办法》,规范开展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在职和退休(退职)人员共34464人的绩效工资总量、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已全部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正在组织实施。

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实践证明,实施绩效工资从制度上解决了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存在的差距问题,有效保障了义务教育教师的待遇水平,对于合理配臵教师资源,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其他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当前,在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一是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县区和部门特别是主要领导对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上级精神和政策没有深入研究,有些部门会签文件时存有拖延现象,有些县区的相关部门不能够及时向党政领导汇报,推进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力度不大。二是畏难情绪严重。部门和单位对落实绩效工资工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怕因打破平均分配得罪人,怕影响职工稳定,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精神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看,各县区基本上是将固定发放的班主任津贴、农村教师补贴单列发放后,剩余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按人平均分配的办法发放,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按绩施奖的初衷,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进展缓慢。我市于7月15日下发了《秦皇岛市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办法》,要求各县区抓紧制定出台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年底前兑现绩效工资。但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工作进展迟缓,市直公共卫生单位基础绩效工资和绩效工资总量及各县区的绩效工资实施办法报批滞后(11月28日刚开始报批),县区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至今没有开始审批,影响了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开展。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最基本的公益服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对政治体制运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分配激励机制的实质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状,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可以充分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做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凝聚合力,狠抓落实,拿出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力度,努力把这项大好事抓紧办好。

二、依据政策,规范运作,稳慎推进其它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方针已十分明确,即“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提出要在规范津贴补贴的同时实施绩效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河北省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意见》对改革的原则、政策也都作了详细规定,是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性文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实施绩效工资的基本原则,完善制度、建立机制,确保顺利推进。

(一)要按照时限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省政府明确要求我省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要在20xx年元旦前落实到位,可以说时间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进度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抓紧部署落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认真抓好事业单位调查摸底和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培训工作,于12月10日前制定我市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完成报省审核备案。各县区的实施办法也要在12月10日前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提出修改意见并审批备案。

(二)要认真做好津贴补贴、奖金项目的清理。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出台的相关文件精神,立即着手,集中力量,全面清理核查事业单位的津贴补贴、奖金项目。实施绩效工资后,各事业单位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不得违反规定程序进行分配。人社、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违反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纠正,严肃处理。

(三)要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是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首要环节。各级各部门要本着保持不同县区、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合理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财力状况、物价消费水平及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后的工资水平等因素,科学合理制定其它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类别、人员结构、岗位设臵、事业发展、经费来源等因素,科学核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首次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要考虑清理核查后的津贴补贴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对绩效工资水平明显偏低、公益性较强的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的事业单位,根据当地财力给予支持,逐步提高其绩效工资控制水平;对知识技术密集、高层次人才集中、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重点扶持的事业单位,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适当倾斜。人社、财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严格审核,防止出现相互攀比现象。

(四)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这是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关键环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参照外地好的经验做法,深入研究、科学制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既要拉开收入分配差距,体现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又要防止分配不公或差距过大,尽可能减少矛盾。为保证分配的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必须经过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核、报批,并在本单位公示。

(五)要统筹事业单位职工与相关群体的收入水平。规范提高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要统筹考虑城乡低保对象、企业离退休职工等相关群体收入待遇,绝不能出现不稳定问题。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要给离退休人员发放补贴,标准与机关和已实行绩效工资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大体相当,让他们能够共享发展成果。退休人员补贴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研究制定相关补偿机制。

(六)要不断研究完善政策措施。事业单位类型多、情况复杂,需要我们边实施、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县区政府和市直各主管部门要组织专门班子,借鉴先进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对如何健全分配宏观调控机制,如何与事业单位分类、转企改制等改革相衔接,如何妥善处理编制外人员工资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要符合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相衔接,不断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做到同步推进、相互促进。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力确保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顺利完成。

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任务。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抓紧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主管领导要吃透政策,深入组织实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层层召开动员会,把政策讲清楚,把意义说明白,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时间安排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位、思想发动到位、目标落实到位,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中来。

(二)要强化责任落实。各级政府要对本地区实施绩效工资负总责;各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对实施绩效工资负主体责任,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的组织指导;各事业单位对实施绩效工资负全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敢于坚持原则,严格抓好政策落实。各级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全力抓好我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监察、审计部门要强化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超标准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各有关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督促各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实施绩效工资的有关政策,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遇有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市政府研究解决,争取尽早完成工资兑现工作。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要加强对各县区和市直部门的工作指导和督导检查,及时对全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各县区也要加强督导调度,每10天向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报一次进展情况。

(四)要加强舆论引导。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非常敏感。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组织实施中,要加强政策宣传、认真做好解释工作,积极主动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宣传工作要以正面引导为主,不能人为炒作,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各个方面的反应,研究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一旦发现苗头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要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本单位,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志们,做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及部署,扎实工作、团结协作、执行政策、严肃纪律,确保我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平稳推进,顺利实施,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四

今天召开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动员和发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刚才,市审批中心、建设局、工商局等三个部门作了表态发言。吕市长代表市政府部署了工作,讲得很具体,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大家根据吕市长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群众,服务于经济发展。特别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快政府改革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建设服务型政府”,省和绍兴市也对行政审批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们开展以网络技术和依法行政为依托,以政务公开和电子监察为手段,以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为目的的行政审批改革,是贯彻落实上级精神,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努力打造服务政府、电子政府、效能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

二是加速优化发展环境的需要。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应对严峻的宏观形势,结合实际,出台了加强项目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要确保这些政策措施顺利实施,关键是要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是我们提升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各单位必须站在贯彻落实“保稳促调”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的高度,扎实做好审改工作。

三是推进政府廉政建设的需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有利于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便于社会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抓住行政审批改革的重点环节。

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核心工作是实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这是对传统审批模式创造性的改革,具体要抓好“两个进入”和“两个到位”。

(一)抓好“两个进入”。一是所有审批事项必须进入系统。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严格按照要求,不折不扣做好审批事项进入系统的工作。同时,要结合“扩权强镇”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网络审批系统,将下放给乡镇的审批事项纳入其中。二是明确的审批事项必须进入中心。对于市里确定要进入市审批中心办理的事项,必须严格实行审批中心“一地”办理,绝不允许“明进暗出”或“二头审批”。审批中心是政府的第一形象,有关部门要选派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入驻中心,并充分授权,确保事项在中心的受理和办理。

(二)确保“两个到位”。一是落实审改要到位。对于本轮审改后的审批事项,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审改后的办事流程和审批时限规范执行,不得随意延长审批时限、设置审批条件、增加申报材料和审批环节,对出现上述问题的,一经发现将严格查处。二是监督检查要到位。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投诉渠道,确保审批行为接受多方面的监督。市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四轮审改实行全程监督检查,并适时对改革力度和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落后的部门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拒不执行的将采取行政问责。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关系到部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涉面广、政策性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要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根据市里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坚持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不折不扣地做好审改工作。

二是要加强协调。四轮审改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有序实施。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市里已专门出台行政审批项目联合办理实施办法,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操作办法执行;审批中心和法制办要做好审改法律法规指导工作,确保审改扎实推进;市信息中心要加强对部门网上审批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持,加快审改工作进度。

三是要形成氛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件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实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各相关部门要广泛听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一切要从有利于优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发展的角度出发,推进审改工作。其他部门也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反思和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审批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同志们,实施第四轮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事关发展,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文档为doc格式。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五

事业单位考试:聚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公教育带你聚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这一法规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一时之间,很多媒体纷纷报道“3153万名事业编制人员7月起参加社保”,这也让很多正在或者打算进入事业单位的人产生了疑问。但2014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对于我们大家关心的社保、合同制到底是做了怎么样的规定。中公教育给广大事业单位的考生指点迷津。

问题一岗位终身制是否会终结。

管理条例最大的特点是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合同关系”,打破终身制,建立包括合同聘用、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

此外,条例还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必须订立聘用合同,原则上不得低于三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在合同的解除中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在条例中规定,凡是考入普通高校或科研院所全日制学习,被录用、调任或聘任到国家机关,依法服兵役的职工,在书面通知单位后可解除合同。劳动法中职工有“单方解除合同权”,即提前30天通知单位就能解除合同。但意见稿中没有这项权利,只是对考研成功等人群开了“绿灯”。那些坚持要离开单位的职工,一般还得等上6个月。

问题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是否从7月1日起缴纳社会保险。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却也是最被大家所误读的一个问题。从5月份起,各大媒体纷纷报道,7月起事业编制人员开始买社保。但7月起事业编制人员开始买社保的解读,实际上是误读。人社部7月1日表示,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是从2003年开始的,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条例只是以法规形式确立了这项制度。条例实施也并不意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开始实施。而且,6月25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学习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条例》对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只作了原则规定。不仅如此,事业单位如何参保、如何并轨,谁来出资等问题皆未提及。因此,对于很多媒体所报道的从7月份开始,事业单位人员将开始缴纳社会保险是不真实的。对于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相关制度我们期待政府尽快完善,并制定出时间表,在尽量不降低其社保待遇的前提下,让事业编人员和城镇职工社保并轨早日实现。

涉及3000多万人的利益再分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不仅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法律支撑,而且彰显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思路。如此触及灵魂的改革不仅显示出诚意,同时也展示出勇气,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迈出关键一步。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六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会议主要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适应形势,迎难而上,把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为扎实推进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专业技术人才、科学技术力量最为集中的部门。截止20xx年底,我县共有事业单位573个,9098人,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事业单位,其发展越来越受到原有运行机制的制约。从体制上看,政事职责不分,管理方式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从人事制度上看,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从保障机制上看,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未建立,宏观调控不得力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已势在必行。这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县初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岗位要求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形成符合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特点的用人、分配、考核、奖惩和社会保险福利等制度;逐步实现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二、认真领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出发,按照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要求,以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为目的,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思路是:“脱钩、分类、放权、搞活”。按照这一总体思路,通过改革,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党政机关的人事制度分离开来。根据各类事业单位职能、经费来源和岗位性质的不同,建立适应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扩大用人自主权,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切实把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搞活。

三、切实抓住重点,明确基本任务。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搞活工资分配、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科研、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在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同时要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搞好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其它各类事业单位要以推行人员聘用制为重点,分步进行各项制度改革。其基本任务是:

度。用人单位可根据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按照聘用合同合法辞聘。通过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促进各类人员的合理流动。

(二)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

一是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社会职能以及经费来源的不同,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打破工资分配中的“大锅饭”,分离档案工资和实际工资,激活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依据业绩进行分配。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积极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对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比例,实行工资总额增长与收入增长幅度及财政拨款递减幅度挂钩的办法,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主权;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在保证公共积累的基础上,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通过搞活内部分配,合理拉开工资收入档次,允许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工资待遇向关键岗位和特殊岗位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二是要试行按项目分配的政策。把人员的成本纳入项目成本预算,把国家对单位的支持变成对项目的支持,变养人为养事,变按人头拨付经费为按项目拨付经费。事业单位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可以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贡献的人员。对重大科技贡献者,按有关规定实行重奖。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自行高薪聘用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三是要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特别是要探索信息、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切实把专业技术人员的贡献与其收入挂起钩来。积极探索符合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工作特点和工作业绩的机制。四是坚持按岗位分配的原则。实行全员聘用制后,凡在行政管理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只能按行政管理岗位核定工资;凡在专业职称岗位上的一般工作人员也不再评定一般行政职务,只能按专业技术职称核定工资。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防止因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而阻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甚至引发其它不稳定因素的情况发生。

(四)建立事业单位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体系。

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县人事争议仲裁办要积极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保驾护航,切实维护职工和单位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要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证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要切实保证和发挥好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护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管理和进行监督的权利。

第三,要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对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健全人员和工资总量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在一定时期内,人员增长继续(本文权属本站所有,更多文章实行编制范围内的计划管理方式,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工资总量调控的有效途径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技术等级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优化人员结构,合理控制人员增长,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凡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单位,应将聘用实施方案提交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再与受聘人员签订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四川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并将受聘人员的档案、人事关系委托同级政府人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管理,实行人事代理后进行合同鉴证。

第四,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根据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制定、修改、完善符合我县特点的事业单位考核、奖惩、分配、解聘、辞职制度。实行人事执法评估制度,定期检查评估,对违反人事政策法规的行为进行通报和查处,并以此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之一。

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已经滞后,从现在起,必须尽快全面启动起来,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四、加强组织领导,部门通力协作。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既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具体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成立专门班子,投入主要精力,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运作格局。我县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区、乡镇及县级各部门党委(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真正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全程关注。尤其是主要领导,一定要亲自挂帅、亲自过问、亲自督促检查,为此项工作提供足够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障。对领导不够重视,拖了全县后腿的单位,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组织、人事部门一定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其他相关部门一定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坚决纠正做事推包袱、出事推责任的不良风气,要与组织、人事部门一道,共同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各级各部门要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组织好改革,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确保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健康顺利进行。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为推进新一轮的新跨越新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七

今天,市委、市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确保社会稳定。刚才,对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赞同,大家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主动顺应“三个需要”,统一思想认识。

1、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国家办事业、国家管事业、国家养事业的现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需要。因此,20xx年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随后中组部、人事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提出了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省、xx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就全国来看,从中央到地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是改革所需,已势在必行。

2、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体制不顺,事业单位本身缺乏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二是机制不活,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缺乏活力,缺乏竞争激励,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三是布局不合理,一部分事业单位规模小,服务功能差,创新能力低,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四是社会化程度不高,一批生产经营性单位仍依附于行政机关管理,挂事业单位牌子;五是财政负担较重,财政支出主要用在人头费上,真正用于事业发展方面的资金非常少。上述原因,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要增强事业单位的动力和活力,就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3、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开创阆中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市委十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发展总体要求,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保障,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但是,我们目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人才短缺,一方面人才浪费,人才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只有深化体制和机制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事业用人、单位引人、事业留人,为阆中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切实围绕“六个方面”,务求见到实效。

这次改革,范围较广、涉员较多、难度较大,各事业单位要围绕市委、市政府《阆中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开展工作。同时,必须着力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变事业单位人员身份,切实解决好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二是在分配上与绩效挂钩,按岗位分配,建立起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制度,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解决好在分配上“一刀切”、搞平均主义的问题。三是总体减少编制,实现实职在岗人数减少;对超编单位,既要压编,又要分流,但要处理好稳定关系;教师队伍应研究城乡结构,做到动态平衡。四是挂钩的经费要随着编制减少,逐年降低由财政核拨经费的比例,解决好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五是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聘用暂时延缓,有些单位根据岗位和结构需要,可以进行公开招聘。六是借用人员参加原单位竞聘,以后再根据情况予以解决。

三、妥善处理“四个关系”,搞好统筹协调。

一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发展所迫。既要坚持积极的改革态度,坚定不移地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同时还要在改革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上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稳促进,以进求稳。

二是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涉及到政府行政部门权力的弱化、下放和事业单位人事、分配权的扩大。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衡量标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和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特别是各级领导,该放权的一定要放权,该放手的一定要放手,不能以任何借口阻碍改革、迟滞改革进程。

三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坚持党的干部政策的关系。要切实按照依法治理的原则,逐步落实事业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用人自主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坚持以“聘”为主的多种用人方式,真正把那些群众拥护、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年富力强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单位聚集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要通过改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他们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尊重人才,想方设法用好人才,确保人才作用发挥的最大化。

四、务必坚持“四个原则”,搞好具体实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政治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非常“敏感”的政治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一丝不苟地坚持原则,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

一要依靠群众,广泛宣传。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所逼,是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充分采用走访了解、座谈交流、集中学习等方法面对面地交流,心贴心地沟通;要引导事业干部识大体、顾大局,正确认识改革,正确对待变化。做好群众工作,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知情、参与、选择和监督。

二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牵头抓总,认真做好政策指导、宏观协调、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编制、财政、劳动保障、经贸等方方面面的联系,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共同加以解决。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改革中的组织作用,主动搞好横向协调。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推进情况的跟踪督办,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三要严明纪律,有序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政策规定,借改革之机搞打击报复、任人唯亲的,要及时予以制止,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坚决予以处理。近期,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改革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工作纪律等具体要求,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四要严谨细致,稳步实施。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过细地开展调查研究,把所属单位的性质、类型、实有编制、实有人数以及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等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摸清楚,决不能盲目行事。对因政策不清、工作不细而在改革中出现问题甚至引发规模性不稳定因素的单位,将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在安置过程中,要精简机构、增强活力、保持稳定,不允许通过增设机构和突破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额进行人员安置;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未聘人员只能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自行消化;要先开渠、后分流,各单位、各部门要在改革实施前,开辟未聘人员安置的多种途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置措施和办法,避免造成被动局面。特别是该兑现的优惠政策一定要兑现到位,该做的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以己正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确保留得安心、走得舒心、单位放心。

同志们,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努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八

事业单位是我国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聚集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具有工作人员数量多、从事的行业多、专业技术人员多等特点。目前,事业单位有正式职工2913万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908.4万人,专业技术人员占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总数的65.5%,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8.8%。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在近5年的时间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深化,稳步推进,无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在改革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成效显著。

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

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1)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2)遵循事业单位的规律和特点,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建立有别于机关和企业的人事制度。(3)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4)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5)坚持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平稳推进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进度。

法制建设,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加大力度抓紧制定和出台改革各项政策。

十六大以来,人事部共出台了20多个政策规定,包括了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设置、人事争议处理等8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单项规定,以及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下发的10几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岗位设置管理的行业指导意见。

目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暂行条例》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这是一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行政法规,它立足于确定基本制度、规范基本环节、解决基本问题,将为建立系统性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岗位管理的要求,将逐步制定和完善贯穿于人员“进、管、出”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设置、人员聘用、考核、培训、奖惩、工资福利、退休、人事争议等。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必将使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向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各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人事部在。

总结。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政策研究制定,加强对不同行业推行改革的分类指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深化。

首先,聘用制已在全国全面推行。

自2002年起,聘用制开始试行,推行面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实行聘用制的单位占事业单位总数的比例从2004年的36%、2005年的44%,逐步增加到2006年的51%,数量达到65万个。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量的比例则从2004年的45%、2005年的51%,逐步增加到2006年的59%,总数达到了1700万人。迄今为止,全国推行聘用制已超过8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10个。

其次,公开招聘正在规范事业单位进人环节。

开招聘,其中15个省公开招聘范围超过50%,聘用了约33万多人。通过实施公开招聘,事业单位进人环节正逐步得到规范。

第三,岗位管理正在逐步展开。

2006-2007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以及11个分行业的指导意见下发,首次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进行了基础性规范,明确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其中管理岗位分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目前岗位设置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朝着规范化管理迈出的又一大步。

第四,未聘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处理受到高度重视。在推行聘用制中,对未聘人员安置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为原则,在解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接纳的渠道和办法。根据未聘人员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与单位分别采取了转岗培训、自谋职业、托管、内部待聘等方式给予妥善安置,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并保证其基本生活。

相信只要坚持改革,通过不懈努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最终将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督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十九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尤其要充分认识到深化行政单位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迫切性和加速推进中国现行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极其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

一、事业单位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1998年底的统计资料,我国现有事业单位约131万个,人员约2919.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13万人,占全国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860万人的59.9%。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科研、设计、教育、文化、新闻及体育部门,其从业人数约占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43%。事业单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业人员数量仅次于企业,是我国第二大社会组织,集中了我国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事业单位已覆盖各个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样,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

1.管理体制不顺,缺乏生机和活力。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被看成是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事业单位多由各级政府主办,许多行政职能延伸到事业单位,以事代政,混淆事权。同时,应属于事业单位的事务又拿到机关,政事合一,导致政事职责不分,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关系不顺。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对事业单位控制死,管得过多过细,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使事业单位缺乏生机和活力。政府包揽过多,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民间多渠道办事业。例如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主要由政府承办,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只占国家全部科技投入的13.8%,而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早已超过60%。

2.财政负担沉重,事业单位面临生存困境。

财政包揽项目过多,对事业单位承担无限责任,导致财政负担沉重,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中事业费比例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事业单位本身支出范围过大,经费供给渠道有限,该由财政予以保障的却力度不足。加之历年物价上涨、人员超编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财政对事业单位的支持强度逐年减少等因素,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困难。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财政供应资金大多被“人头”吃掉,事业单位只有“吃饭钱”没有“干活钱”,不少事业单位甚至连“吃饭钱”也难以为继,导致其目标和行为偏离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过分突出小群体利益,巧立名目乱收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3.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部门分割、地区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军民分割,各自都力求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体系,事业单位布局分散,职能交叉,低水平重复设置,形不成规模效益,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各单位各行其是有余,政府统一组织协调不足,造成政出多门,效率不高。

4.法制不完备,运行不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适用于事业单位的专门法规。事业单位的设立虽然须由编制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但这种行政性审批,并不能替代依法登记。由于缺少事业单位的相关立法,事业单位的设立、归并、撤销主要取决于其行政主管部门的意愿甚至是长官意志,有相当大的随意性。事业单位的运行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和监督。

5.政府职能的明显“越位”

政府与市场社会中介组织的责任边界不清,权力扩张。传统体制下的政府无所不包,几乎囊括了所有社会公共权力,一些原来应该由市场机制解决的事宜,一些本来应由非政府机构行使公共行政、社会性公共服务的职能实际由政府代替,事业单位实际上只是政府的二级部门。政府机构这种职能越位、责任缺位常常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

6.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功能“缺位”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应该为政府和社会进行双向服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提供政府服务功能的拾遗补缺。但是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定位为“准政府”,运行方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不愿意面向社会寻求生存的空间,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僵化的机制也严重地束缚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因此,必须树立一种更公正、更民主、更独立的公共行政观,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事业单位,从而进一步推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科学界定事业单位性质,分类管理和推进改革。

我国事业单位情况复杂,性质各异,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准确定位和进行科学分类。事业单位改革将要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不同功能、不同经费来源的事业单位,国家在改革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步骤的安排上将有所区别,体现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避免“一刀切”。凡是承担公益任务、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的事业单位,财政将保证事业经费供给,但要精简内设机构和人员。凡可以由市场导向和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则采取分类推进的办法,积极进行社会化、企业化改革。根据目前我国各类事业单位所承担的不同功能,现有事业单位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承担行政行为保障事务职能的单位。这类单位经费主要由政府财政预算拨款,人事使用行政保障编制,依照公务员进行管理,按照行政机关确定级别。一经批准立即具有法人资格,不办理法人登记手续,为准政府机构(法定机构)。

第二类,承担国家交办的发展公益事业、基础性任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单位。这类单位有偿经营,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需要国家提供财政支持,经营收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按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基础性业务项目,而不是按人员编制拨付经费。这类单位将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实行多样化的级别管理。对这类单位的部分单位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并鼓励民间举办这类机构。这类单位的设置由编制主管部门会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等部门审批,并由登记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类,从事有偿经营服务、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单位。这类单位原则上实行企业化管理。自筹经费,照章纳税,人事、财务和业务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国家原则上不再出资设置这类机构,部分原有机构的国有资产要退出。鼓励民间大力参与发展这类事业。对于现有事业单位中确定为第三类单位的可直接到登记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待其基本实现企业化管理后,编制主管部门将一次性核销原审批的事业编制。今后编制主管部门原则上不再审批和登记这类单位,如欲成立这类单位可直接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登记。

2.实行政事分开。

“政事分开”实质上包括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两方面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政府是主导,只有政府下决心转变职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规范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才能为事业单位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市场经济是利益多元化的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牵涉到政府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难度最大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能单兵突进取得成功,需要与政府改革相配套,相辅相成。

3.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事业制度。

现代事业制度是指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一整套事业管理制度,它是有关现代事业组织的事业法人制度、事业领导制度、事业人事制度、事业财务制度、运行管理制度、事业评估制度、事业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事业管理制度,也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的管理模式,而是符合中国国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事业管理制度。它的特征是:政事分开,责任明确,多元投资,科学管理,强化约束。现代事业制度应当具备以下特点:法人地位明确,主要职责清晰,治理机制健全,文化管理为主。

在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已有的基础上,国家将现有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应当提供的公共物品的种类及水平划分为营利性及非营利性两大类,并引导营利性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制为企业。

国外非营利性机构绝大多数都已经实现现代化,使得非营利性事业成为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第三部类”。我国也将向这一方向努力,最终使我国的非营利机构基本实现社会化。其主要标志是:社会力量成为举办非营利机构的主体,非营利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社会,有大量的志愿人员在非营利机构中工作,非营利机构成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创新源泉。

我国事业单位,包括水利事业单位的改革要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可以提供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其实质是探讨适应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政府公共行政模式。借鉴国外公共行政改革的经验,我国事业单位未来将形成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一种是市场化、企业化、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它们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另一种是非营利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和社会管理职能。

三、

推进咨询服务业发展是事业单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随着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事业单位原来承担的部分政府职能将逐步萎缩弱化,事权将进一步规范,管理幅度将大大缩小,最终要淡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如何解决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就变得十分突出。面向行业,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拓展更多的空间,大力发展中介服务将是可行之路。

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行政审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共权力的下放,使政府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从部门型转向公共型,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发展趋势看,大部分原来由政府审批的项目内容将转而依托中介咨询载体,以提供市场服务的方式完成,这就给咨询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尽管存在很多问题与弊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事业单位中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优势。

对水利行业来说,设立和发展具有较强实力、较大规模的围绕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和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管理为核心业务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有利于将决策、执行、监督的职能分离,推动中央新的治水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有利于以人为本、体制创新,规范划分政府与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事权,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做好改变行政审批方式后的接续工作,承接政府退出的职能,对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水利事业单位的整体改革与发展,改变目前“弱、小、散”的咨询服务机构的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设立并发展与水利事业相适应的咨询公司,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水利咨询业务过于分散和实力不强的现状,有效整合和统一全局的咨询服务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承担起有影响的、大规模的咨询项目业务,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扮演智囊团和参谋的角色,为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相应的“疑难杂症”进行高质量、负责任的评估,保证对关键性水资源工程的科学论证,从而为水利部门行使政府职能提供坚强的服务支撑。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篇二十

同志们: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召开这次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毕署发[20xx]3号)和《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转发毕节地区人事局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毕署办发[20xx]92号)文件精神,部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培训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业务骨干。下面,我代表县政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深刻变革,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事业单位活力的重要措施。

(一)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是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客观要求。事业单位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主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我县经济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着力在我县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才能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发挥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明确事业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平等人事主体地位,通过签订聘用合同,以契约的形式确定单位和职工之间的有关责任、权力和义务,改变过去那种职工与单位之间存在的行政依附关系。

(三)在事业单位建立以聘用制度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正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二、认清形势,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今年,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迎接全国第十七次党代会召开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实施地区行署《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关键的一年。我们要以推行人员聘用制为突破口,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一)加大力度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分类、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管理制度,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

(二)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是指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与工作有关的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争取到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工作。

(三)科学合理设置岗位,逐步建立分类管理的用人制度。一要因事设岗,避免设岗的随意性和因人设岗的现象。二要按照职位分类的原则,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三要在核定的编制数额和职务结构比例范围内设岗,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和职务结构比例。四要实行竞聘上岗,签订聘用合同,不能超岗聘任。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科学设岗,搞好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工作。

(四)大力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根据省、地的有关文件规定,事业单位新增人员,除国家和省规定的政策性安置人员,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的人员以及涉密等岗位的人员确需使用其它方法选拔任用外,其他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五)搞活内部分配制度,逐步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各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工资政策的宏观调控指导下,建立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内部分配中要按照绩效优先、按劳取酬、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业绩和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实行“一流人才、一流报酬”,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

(六)签订聘用合同,强化契约管理,推进“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事业单位要与职工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和个人与工作有关的权利与义务。聘用合同的签订,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二要程序合法。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强化契约管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建立新型的人事关系。

(七)创新考核办法,完善聘后管理。聘用合同签订后,各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对受聘人员的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决定续聘、解聘、调整岗位以及晋级、奖惩等各方面的依据。考核工作一定要按照聘用合同对各类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强化激励机制。

(八)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要按照“新人新政策,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实现新旧用人制度的平稳过渡。按照中央和省地的有关文件规定,一是事业单位首次试行聘用制时,一般应尊重原固定职工的本人意愿,与其签订聘用合同;二是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三是单位的未聘人员,在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期间,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工作年限满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本人要求提前退休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四是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应当优先从本单位未聘人员中选聘。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未聘人员面向市场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对未聘人员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尽量把未聘人员安置在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内。同时积极探索兴办新产业、转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安置未聘人员。

(九)继续推行“评聘分离”制度,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要加大推行“评聘分离”制度的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资格,努力使职称工作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制度化、管理法制化方向发展,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做到职务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要组建有行业领导、行业专家和职工代表参加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组织来负责本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真正把优秀的人才聘用到岗位上。

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所有事业单位完成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工作,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各事业单位要抓紧成立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全面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要形成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为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形式,紧紧围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解决难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来深入广泛地宣传中央、省、地有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地的工作安排上来,积极地参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二)严格按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地、县的文件精神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制定方案要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反复论证和修改,召开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保证方案切实可行。

(三)认真组织实施,全程重点监督,使改革稳妥推进。各事业单位要设立由单位领导、人事、纪检和职工代表参加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监督小组,对本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程监督,特别要对本单位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岗位职数设置,岗位聘用条件和程序,应聘考试结果,拟定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内容和期限、受聘人员的权利及待遇和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以及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程序,执行政策和纪律等方面进行重点监督,增强改革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改革工作计划顺利完成。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和单位的发展,我们既要坚持改革,又要妥善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试行人员聘用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既要加大推行改革的力度,又要认真对待,稳缜实施。要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自觉性,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准突破口,先易后难,逐步推进。

(二)必须坚决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稳定是大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事业单位实施人员聘用制的工作范围广、涉及人员多,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执行中央、省、地、县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切实把工作做细、做深、做透,做到思想不乱,人员不散,牢牢把握好确保稳定、维护稳定这个底线。

(三)在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一定要重视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实施前要摸清事业单位及其人员类型、分布,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跟踪了解工作情况,对岗位设置、竞争上岗、人员聘用及未聘人员的安置情况要心中有数。对完成聘用制的单位,主管部门要组织验收,并指导做好后续管理工作。

(四)注意工作方法,搞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改革。各部门和单位要在保持积极推进的态势下,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照“点面结合、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分步到位”的原则,采取“先入轨、后完善”的办法。要正确处理好时间、进度、质量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单位和职工的承受能力,把握工作的时机和力度,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留“后遗症”。当前,要着重抓好推行人员聘用制工作,涉及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有条件或者条件成熟的单位,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工资政策的同时,按照“政府调控、分类管理、有效激励、内部搞活”的原则,可结合单位实际,大胆探索,建立自主灵活、形式多样的适合本单位的分配激励机制,扩大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条件尚不成熟的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开。

(五)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事业单位集聚了大量人才,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激发活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改革中,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创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凝聚人心,充分使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

(六)加强综合协调,确保改革顺利开展。人事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综合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负有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责。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协调工作,加强与编制、财政等部门的密切协作,重视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特别要依靠和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齐抓共管,共同研究,确定工作方案,指导、协助他们推动所属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聘用人员合同的鉴证工作,确保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同志们,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和上级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好毕署发[20xx]3号和毕署办通[20xx]92号文件精神,按照《纳雍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工作,确保我县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