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市公司调研报告(模板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11:53:19 |
  • zdfb |
  • 14页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所掌握的信息,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表达能力。那么在撰写报告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保证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我们要收集充分的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报告应该遵循一定的结构和逻辑顺序,清晰地表达观点和论证,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通过阅读下文的报告范文,您将可以更好地理解报告写作的技巧和要点。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一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目标企业法人地位的消失或控制权的改变,因而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安排,以体现并购方的并购意图、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但这一切不能仅从理想愿望出发,因为企业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并购整合的操作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整合过程中,在涉及所有权、经营权、抵押权、质权和其他物权、专利、商标、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以及购销、租赁、承包、借贷、运输、委托、雇佣、技术和保险等债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时,都要依法行事。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也才能避免各种来自地方、部门和他人的法律风险。

实效原则。

整合要以收到实际效果为基本准则,即在资产、财务和人员等要素整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效益最大化目标,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都应该保证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实际效果,而这些实际效果可以表现为整合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企业形象的完善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等。这里应避免整合中的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做法。

优势互补性原则。

企业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经济实体,构成的各种相关要素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要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和最佳组合是针对不同企业而言的,甲企业的优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优势,甲企业的劣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劣势,最佳组合应该是适应环境的优势互补。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从整合的整体优势出发,善于取舍。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理想组合。

可操作性原则。

并购整合所涉及的程序和步骤应当是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要的条件或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实障碍。整合的方式、内容和结果应该便于股东知晓、理解并能控制。

系统性原则。

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带来整个并购的失败。系统的整合内容应包括:

1、战略整合。这是并购后企业战略方向的重新定位,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6、品牌整合。无论对目标公司还是并购公司而言,品牌资产都是其发展和经营的重点,品牌整合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决定着整合工作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能否实现。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二

截至12月31日,江苏省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共计276家,在行业、地域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一)行业分布集中,仍以传统型制造业为主。

江苏省上市公司行业分布较为集中,276家中共有209家分布在制造业,占比为75.72%。其余行业中,以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主,其占比均超过2%。

(二)地域分布不均,苏南上市公司数量超过七成。

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占比分别为27.90%、19.92%、16.30%,苏南地区(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总占比达到75%。江苏省上市公司呈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多分布在苏南地区。

(三)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偏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月31日,江苏省27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690.76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6.44%;276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78家上市公司选择在深交所上市,占比达64.49%;深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22亿元,占省内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4.81%。江苏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平均市值相对较小。

(四)上市公司证券化率不高,市值增长空间很大。

江苏省上市公司证券化率(总市值/地区生产总值)为13.31%,低于浙江省的22.8%,并且5年来总体呈下行趋势,因此江苏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空间很大。

根据wind资讯数据,自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江苏省上市公司共发生1260次并购重组,交易总额4415.68亿元。其中,20至江苏省内总计发生并购重组501次,而20发生了299次并购重组,2015年发生了460次,及并购重组数据超过前5年总和。从数据来看,江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在年之前较为平稳,但2014年以来,受国家政策及企业发展内生需求影响,并购呈“井喷”态势。

1.并购重组促进了江苏上市公司收入和市值的提升。年至今,从事过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大幅增加,最近一年平均增长61%,至2014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30%。

2.并购重组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并购重组能够实现传统产业的整合、结构优化,消化过剩的产能;在微观层面上,并购重组能够实现上市公司的快速成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3.新兴产业并购活动方兴未艾,未来对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作用值得期待。近年来,江苏省涉及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178次交易中,除传统产业并购新兴产业的20次和新兴产业并购传统产业的35次以外,新兴产业间的并购达123次。

1.并购交易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苏南,跨区域整合不足。

江苏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中,收购方所在地以苏南为主,苏中其次,苏北最少(如图1所示),这与不同地区上市企业数量及地区产业发展水平有关。从标的所属地区来看,苏南标的比例依然最高,跨区域并购不足,苏中、苏北等地区标的企业较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江苏具备省内产业转移、协同发展的条件。

图1江苏制造业并购收购方所在地统计。

2.并购形式以控制权变更和横向并购为主。

公司的并购从行业角度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以及混合并购。经过调研(如图2所示),111家具有并购经历的江苏上市公司中有71家涉及横向的并购整合,占总数的64%;有39家涉及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其中22家目标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17家处于产业链下游;另外有31家有过与产业无关的混合并购经历。在通过并购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跨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等方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江苏上市公司还需进一步探索。

问卷调查显示,江苏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并购意愿,参与调查的240家上市公司中,有202家表示未来有并购意愿,占上市公司总量的84.17%。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三

*st铜城12月26日发布公告称,12月26日,经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20第40次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申请获得有条件审核通过。

根据*st铜城今年9月披露的资产重组方案,拟向浙江富润等四家对象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上峰建材100%股权以及铜陵上峰35.5%股份。重组完成后,*st铜城将“变身”为水泥企业。

据了解,此次重组拟置入*st铜城的资产作价为22.1亿元,20、净利润分别达到1.36亿元、5.56亿元,盈利性强,在水泥行业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st铜城因、、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于5月11日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暂停上市至今已经五年有余。2012年1-8月公司净利润亏损237万元。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四

11月5日,博盈投资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以4.77元/股的价格向东营市英达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英达钢构”)等5家创投机构发行3.14亿股,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购买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梧桐硅谷”)100%股权,3亿元向梧桐硅谷全资子公司斯太尔动力增资。收购完成后,英达钢构将成为博盈投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公司也将变身为国际柴油机设备商。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方英达钢构承诺“博盈投资收购的梧桐硅谷—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如果低于上述金额,英达钢构将予以补足。”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五

思科堪称硅谷新经济中的传奇,过去20多年,其在互联网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思科在其进入的每一个领域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反观思科的成长,几乎可以视为一部高科技行业并购史的缩影,而其并购成长模式离不开另一家伟大的公司:红杉资本。

思科1984年创立于斯坦福大学,创始人夫妇一个是商学院计算机中心主任,一个是计算机系计算机中心主任,两人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让两个计算机中心联网,1986年生产出第一台路由器,让不同类型的网络可以互相联接,由此掀起了一场通信革命。思科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达到5500亿美元,超过微软,雄踞全球第一。

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是全球最大的vc,曾成功投资了苹果、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paypal等著名公司。红杉累计投资了数百家公司,其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红杉资本早期投资了思科,在很长时间里是思科的大股东。被称为互联网之王的思科ceo钱伯斯就是当时红杉委派的管理层。

思科真正的强势崛起,是在上市之后开始的;而并购重组正是它神话般崛起的基本路线。(思科在之前就进行了260起技术并购)。在it行业,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新团队新公司层出不穷。作为全球领先的网络硬件公司,思科最担心的并不是朗讯、贝尔、华为、中兴、北电、新桥、阿尔卡特等网络公司的正面竞争,而是颠覆性网络技术的出现。颠覆性技术一旦出现,自己的帝国就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因此思科把地毯式地扫描和并购这些新技术新公司,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和成长路径。

然而新技术新应用在哪里?颠覆性的技术在哪里?它可能在任何地方,可能藏在全球各地的创业公司、实验室、甚至某个疯狂创业者的家中(正如思科自己的创业背景)。因此,思科必须建立自己的“行业雷达”与“风险投资”功能,高度警惕,保持对新技术的获悉。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大量出现的新技术应用,作为上市公司,思科并不适合扮演vc角色,因为这牵扯上市公司的决策流程、公司治理、保密性、风险承受、财务损益等因素。因此,思科需要一家vc与自己配合,共同来完成这个工作任务。

于是,风险基金红杉,扮演起风投和孵化的角色,与思科形成战略联盟、结伴成长的关系。一方面,思科利用自己的技术眼光、产业眼光和全球网络,扫描发现新技术公司,对项目进行技术上和产业上的判断,把项目推荐给红杉投资。另一方面,红杉对项目进行投资后,联手思科对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若孵化失败,就当风险投资的风险。若孵化成功,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就溢价卖给思科,变现回收投资,或换成思科的股票,让投资变相“上市”。

上述过程常态性地进行,在全行业里地毯式地展开,思科将行业内的创新技术和人才,一个个地整合进来,企业神话般崛起,直取全球第一。而红杉成了vc大王,名震it行业,获取了丰厚收益。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六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1.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产品。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再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将不同公司的不同业务和产品嫁接到同一客户上,从而可以有效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因此,这样的行业属性使得蓝色光标并购后,因投后管理或并购后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并购失败,被收购公司业绩无法得到释放的可能性较小。

2.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较大估值差异,蓝色光标的快速并购扩张带来资本市场对其未来业绩增长的高预期,从而带动股价的上涨,市值的跃升。市值的增长使蓝色光标在并购时更具主动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市值意味着上市公司拥有资本市场发钞权。

3.利用上市超募资金迅速且密集展开行业内并购,将募集资金“转化为”高市值,再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继续展开后续并购与配套融资。

从蓝色光标上市后的并购支付方式可以看出,上市时,蓝色光标共募集资金6.2亿元,公司账面现金充裕,因此,公司上市后的并购几乎都是以募集资金直接作为对价支付,末至年初,超募资金基本使用完毕,而此时,公司市值已近百亿,百亿市值为蓝色光标在后续并购中带来了更多主动权,从2013年起,蓝色光标的并购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公司凭借其高估值溢价多采用定增方式进行收购。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七

卧龙电气6月27日晚间公告称,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7日召开的第15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公司目前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待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后将另行公告。公司股票将于6月28日复牌。

根据此前预案,卧龙电气拟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总预估值约24亿元人民币购买其所持有的香港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卧龙”)100%的股权。其中:卧龙电气拟通过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85%的股权,同时支付现金向卧龙投资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1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卧龙电气将直接持有香港卧龙100%股权。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八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议上,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st吉药()的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获有条件通过。

根据*st吉药此前公布的重组方案,*st吉药将截至基准日9月30日持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以1元的价格出售给公司第二大股东金泉集团。同时,*st吉药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江苏金浦集团、王小江和南京台柏投资管理咨询中心合计持有的南京钛白100%股权。两项交易同时生效,互为前提。

上述两项交易完成后,*st吉药的总股本将扩大至3.07亿股,而南京钛白的控股股东金浦集团将持有*st吉药1.42亿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46.16%,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st吉药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为钛白粉的生产和销售。

*st吉药在年5月7日暂停上市,此前公司曾发布业绩预告,预计公司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270万元左右,而20同期,公司亏损556万元。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九

unjs网为您带来会计相关的内容。

日前,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成立。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6名注册会计师当选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分别来自五洲松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于雳、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杨淑娟、中磊会计师事务所邹宏文、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陈玉红、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罗占恩、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熊建益。

[6名注册会计师当选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十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跨国公司的成长主要通过两个过程即兼并与收购完成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研究发现: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只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即收购和兼并是企业获得最佳规模和最大实力的最有效方式。对处在调整阶段的中国企业,并购无疑也是结构调整的焦点所在。虽然一部分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得益,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走入了误区,适得其反,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误区之一:政府参与中的越位。

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最初是由政府发起的,政府的参与程度一直都很大,企业并购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我们对企业并购的管理缺乏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政府对并购活动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直接参与和行政干预,由此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其一,政府以行政命令方式直接参与企业并购活动,充当并购活动的主体,以政府目标代替企业目标。例如:对于目标公司的选择、重组价格的确定、中介机构的参与,政府一手包办,喧宾夺主。其二,政府为了实现“减少国有企业亏损”的目的,采用了“丑女先嫁靓女后嫁”的方法,把兼并对象局限于效益差、亏损严重、甚至濒临破产的企业,使优势企业不仅承担沉重负债,还要承担沉重的社会包袱。政府强制性的“拉郎配”,表面上看是“强帮弱、富扶贫”,实际上是保护落后,拖垮兼并企业。其结果是丑女未能嫁出,靓女贻误前程。政府不合理干预,违背了市场“优胜劣汰”规律,保护了落后企业,不利于国有企业自我约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削弱了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其三,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在并购活动中若涉及各级政府利益时,往往会延缓或阻碍并购重组的进程,使并购活动失去机会,使资本市场缺乏公平和有效。

笔者认为,政府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社会行政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介入企业并购活动。作为所有者,国家拥有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最终决定权,并将这种权力授予运营机构去行使,以维护所有者利益;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和监管企业并购行为。具体体现在:其一,限制垄断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为了取得控制权而产生的并购行为,往往是在不公平和不利于社会的情况下发生的,因而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加以控制和调整。为调整企业并购行为,我国应制定《并购法》和(反垄断法)。其二,促进并购行为,提高资本集中。政府应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促进企业的资本集中,例如可通过优惠贷款、减免税收、财政补贴等形式对一些行业的并购行为给予支持。重点放在那些急需提高竞争力,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域以及集中程度过低、竞争过烈的生产领域。

误区之二:企业行为目标的错位。

目前频繁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并非完全取决于企业资产的正常组合需要,而是出于短期的经济利益或是出于非经济的需要,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为了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信贷和税收优惠政策,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取这些优惠才进行重组,他们明确表示,没有优惠政策就不会重组。还有一些公司为了达到配股资格或是为了避免堕入亏损行列,以并购重组来解决燃眉之急,达到获取虚假利润目的。

就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常见做法是:采用集团公司向其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在购买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后,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换出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优质资产的注入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且带入相应的一块利润,劣质资产的剥离不仅带走了企业负债,而且带走了相应亏损。这样一来,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任期内迅速提高,重组效益增加,但集团的整体业绩并未改善,仅仅是一种业绩幻觉,这些重组很少有实质性行动,只是资产转让和利润转移的过程。

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完成仅仅是瞬间的事情,但并购是否真正成功取决于众多因素,并且要经过一个较长整合期,包括目标公司与主并公司在观念组合、组织组合、人员组合以及财务组合上是否协调、高效,主并公司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过一个较长整合期。如果资产重组是着眼于“效益目的”的话,其重点应在“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应该基于企业之间生产和经营的优势互补,寻求共同发展。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我们许多上市公司的并购更多是基于“生存目的”,即为摆脱暂时困境或逃避经济责任。并购重组作为证券市场的一项重要功能,其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的积极功效正被一些上市公司所误用。如果把重组仅仅视为“拆东墙补西墙”,不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改善经营,而是利用重组保住短期的“圈钱功能”,这种做法只能使企业陷入“重组――亏损――重组”的怪圈,长此下去,消耗了企业的宝贵财富,使企业发展失去锐气。

误区之三:企业资产扩张的盲目。

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中,一些公司将并购作为公司低成本扩张的一条途径,存在扩展的盲目性。大量新建和购并中小企业,或兼并许多没有优势的企业,不仅在本行业中大量并购,而且跨行业并购。不少企业集团提出发展自己的许多支柱产业,并认为这样可以使企业经营风险分散,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表面上看,多元化使企业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似乎减少了风险,但企业并没有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没有仔细考虑资产规模过大可能造成治理结构的失控,业务多元化可能造成盈利能力降低,主业被拖垮,副业也没有搞好,从而使多元化经营走入困境,最后导致并购的失败。

其实,资产并购重组的真正意义在于以下三方面:

1.资产并购重组是实现经济集约化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首先.可以盘活大量存量资产,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可以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第三,可以实现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资产并购重组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相对而言,存量调整比增量调整更有效。资产并购重组正是存量调整的主要手段。通过资产并购重组,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不仅可以有效地盘活存量资产,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短缺部门、新兴产业集中,从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省调整所需的资金投入。

3.资产并购重组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缺乏明显优势的企业,缺乏拥有知名品牌、领先行业技术水平的企业,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规模经济。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能力。企业资产并购重组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快捷途径,可以有效地整合外部资源,形成集团发展战略,以求投入产出率最大化。

几点思考。

企业并购重组不仅要考虑经济集约化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核心竞争力增强,而且应考虑到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整合工作。

1.并购重组前,关于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实质上是购并方根据所需支付的成本,运用数学方法对并购所能获得的收益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从而对目标公司作出正确的经济评价。价值评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具体的并购活动,选择采用现金流量法、重置成本法、市盈率法及市场价值法等。评估应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实现并购后的价值收益最大化。

2.并购重组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的并购重组是以市场为依托而进行的产权交易,其本身是一种资本运动,这种运动必须借助于资本市场。完善而发达的资本市场是有效并购重组的必要条件。为此,还需深化企业改革,增加资本市场交易品种,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资本市场。

3.并购重组后,关于整合工作。企业并购重组后,应考虑到整合工作的开展。整合工作是一种内部管理策略,是通过内部各种资源和外部关系的整合,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规模效应。具体应包括企业战略调整、产业重新定位、新市场开拓、存量资产整合、人事整合等。

作者:杭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王宝庆来源:《金融与保险》。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十一

重组是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工具,也有利于市场上优胜劣汰机制的健全。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重组股就是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一些新规定的出台,重组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出台的核准制规定,企业在实施ipo发行上市以前,必须先注册成立后再由券商至少辅导一年,这无疑加长了企业发行上市的周期。与此相对应,中国证监会205至7月份相继出台了增发新股的政策规定,即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且符合其它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增发新股,这无疑给非上市企业通过买壳借壳上市提供了一个契机,可以说,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年并购上市公司行为的大量发生。此外,如果重组效果良好,运作规范,可以在重组完成一年后提出配股或增发新股的申请,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前述重组后申请增发或配股的期限也可以少于一年。这无疑有利于那些优质的公司绕过一年的辅导期提前上市融资。

目前市场上的重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战略性重组和财务型重组。

一.财务型重组是利用重组概念炒作在二级市场上赚取价差,如象征性的进行一些置换,它并不能改变被重组公司的经营状况。主要由操盘机构直接参与或上市公司有意配合机构的做庄。

二.战略性重组根据目的又可分为产业转型和借壳,产业转型性重组是指重组公司自己行业不佳或看中了被重组公司的行业前景,重组后公司可利用其原有的技术、设备、销售网络,尽快占领市场,重组后被重组公司基本机构不会变化。对于借壳型重组,公司看重的是对方的壳资源,重组后再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并将原企业一些无关联的资产剥离。

由于目前公司退市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债务重组新规定的出台,单纯的财务重组因不能改变公司实际状况将减少。因此本文着重谈谈战略性重组。

战略性重组。

对于一个战略性重组方案来说一般包括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三个方面。下面分别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重组。

公司要对被重组公司进行重组,往往先取得被重组公司的大股东地位,减轻重组的`阻力。取得股权常用的方法有资产换股权,股权互换,债权换股权,股权协议转让,法人股竞拍,二级市场收购。

1.资产换股权的方式是较常见的,它是重组公司利用自己的优质资产换取公司股权,达到控股目的。优点在于取得股权的同时又完成了资产的注入过程。

2.股权互换是双方股权之间的互相交换达到相互持股的目的,其优点在于不用动用现金和重组公司的资产,其互换比例根据双方净资产评估出来的结果而定。

3.债权换股权是由于重组公司本来就有一笔债务在被重组公司中,重组公司进行重组有两种可能:一是公司确实想进行重组;二是公司本无意重组,由于被重组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迫于无奈进行重组。

[1][2][3][4]。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十二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表1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额超“百亿”行业一览。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占比。

单数(家)。

占比。

平均交易额。

(亿元)。

电力行业。

1248.95。

38.96%。

6

6.31%。

208.16。

房地产。

556.09。

17.35%。

29。

30.53%。

19.18。

钢铁行业。

317.08。

9.89%。

3

3.16%。

105.69。

煤炭行业。

253.59。

7.91%。

5

5.26%。

50.71。

航空航天。

159.30。

4.97%。

5

5.26%。

31.86。

医药行业。

123.42。

3.85%。

4

4.21%。

30.86。

表2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六大行业的资产增值概况。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置入资产账面值(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电力行业。

1248.95。

922.75。

1264.62。

37.05%。

房地产。

556.09。

243.68。

568.25。

133.02%。

钢铁行业。

317.08。

243.96。

158.78。

85.36%。

煤炭行业。

253.59。

65.40。

94.75。

44.88%。

航空航天。

159.30。

30.22。

40.29。

33.32%。

医药行业。

123.42。

67.58。

124.10。

83.63%。

注:钢铁行业置入资产评估值不包括唐钢股份。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单位:亿元。

沪市。

深市。

合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比例。

交易规模。

比例。

定向增发。

18。

536.49。

21。

340.44。

39。

68.42%。

876.93。

53.17%。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6

145.13。

4

43.06。

10。

17.54%。

188.19。

11.41%。

资产置换。

2

7.85。

2

3.51%。

7.85。

0.48%。

吸收合并。

2

111.15。

3

296.79。

5

8.77%。

407.94。

24.73%。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

1.75%。

168.39。

10.21%。

合计。

27。

961.16。

30。

688.14。

57。

100.00%。

1649.3。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家数。

交易规模(亿元)。

平均规模(亿元)。

账面值(亿元)。

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定向增发。

39。

876.93。

22.49。

1,230.44。

1,802.66。

46.51%。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10。

188.19。

18.82。

150.05。

312.44。

108.22%。

资产置换。

2

7.85。

3.93。

3.70。

6.74。

82.16%。

吸收合并。

5

407.94。

81.59。

14.59。

47.70。

226.94%。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68.39。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649.30。

28.94。

1,426.44。

2,223.40。

55.87%。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交易目的。

家数。

家数比例。

置入资产账面值。

(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

(亿元)。

平均增值率。

行业整合。

21。

36.84%。

1,136.51。

1,620.60。

42.59%。

产业升级。

11。

19.30%。

53.14。

183.87。

246.01%。

挽救危机。

22。

38.60%。

209.13。

365.07。

74.57%。

国企重组。

3

5.26%。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00.00%。

1,426.44。

2,223.40。

55.87%。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业。

沪市。

深市。

合计。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变化量。

房地产业。

2

9

2

7

4

16。

12。

电子信息。

2

1

4

4

6

5

-1。

军工、航空业。

1

3

1

1

2

4

2

电力行业。

3

3

2

1

5

4

-1。

零售业。

4

4

4

4

煤炭行业。

2

3

1

1

3

4

1

医药行业。

3

2

2

2

5

3

-2。

化工行业。

3

1

3

6

1

-5。

钢铁行业。

1

1

1

1

2

2

农林牧渔。

1

1

1

1

其他制造业。

9

3

10。

10。

19。

13。

-6。

合计。

27。

27。

30。

31。

57。

57。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著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著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十三

科力远()12月1日发布了放弃对益阳鸿源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公告,为此公司连续3日一字跌停。另外,在今年放弃重组的上市公司多达114家。

据数据统计,从今年年初至12月5日止,共有114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并购重组停止实施和失败的公告。其中,有43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预案在当年内流产。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金融界首席分析师杨海表示,上市公司放弃重组的因素很多,有客观的市场因素,也有行政因素。其中,管理层对借壳上市的审核严格是导致上市公司放弃重组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市公司调研报告篇十四

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