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小学教案课件(优秀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03:24:02 |
  • zdfb |
  • 14页

教案应当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教案的编写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教案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教学有所启发。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一

1.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的言行,分享与同伴保持良好关系的策略。

2.喜欢交朋友,感受友谊带给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1.两张大纸,上面贴着每个孩子的照片;

2.一些不干胶笑脸贴纸;

3.几顶小皇冠;

4.录象片段,电视机。

一、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快乐

2.讨论:什么是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呢?

二、游戏《谁的朋友多》,体验朋友多的乐趣

1.朋友大串联:每个小朋友想好自己的好朋友是谁,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笑脸苹果贴在好朋友的头像旁边。

2.师生共同统计每个人的好朋友人数。

3.找出好朋友最多的几位小朋友,给他们带上小皇冠,恭喜他们成为“好朋友之星”。

三、讨论活动:怎样交到好朋友

1.引发思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别人欢迎,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有的人总是找不到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看几段录象。

2.组织幼儿观看录象片段,讨论:怎样与小朋友交往

提问: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你愿意跟哪个小朋友做好朋友?为什么?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理由总结出几条可供大家借鉴的好做法。

4.师小结:朋友多了快乐会更多。大家在一起很有礼貌,相互关心,互相谦让,就会有更多更多的好朋友。

四、律动《找朋友》,结束活动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二

授课对象:五年级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寻找用天平找次品的“最优化”方案。

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播放视频)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猜猜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师:(出示天平)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他是?(天平)记得吗?我们在学习方程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他了。他在今天我们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初步认识天平

(2)学习例1

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

2.师:有个小朋友身体缺钙,买了3瓶钙片,(出示三个钙片)其中有

1瓶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这个小朋友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

3.师:大家帮忙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师质疑:不进行实际称,你能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

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小结: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三

[教学要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2、理清说明顺序。

3、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粗读课文,抓住本文的说明中心,划分课文段落,借助工具书弄懂生字词。

二、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那么苏州园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让我们伴着清雅的古筝曲,一起来欣赏一组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趣。

三、课件显示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趣,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图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苏州四大名园)。

2、说说你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鼓励学生运用诗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看看叶圣陶先生跟你们有没有同感。

[幻灯出示思考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3、作者分项概括,又从四个方面体现以上特点,是哪四个方面?

4、课文余下部分又介绍了什么?

5、结合是上述问题,标明全文说明顺序。

(电脑播放课件: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原文文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自由发言。)。

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结合图片,用语言再现苏州园林四个“讲究”的图画美。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提供相应的图片、音乐,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点评。)。

2、文中优美的句子很多,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3、从文中你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六、质疑问难。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寻求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

七、拓展训练。

[学文与作文成为一体,意在指导学生注意作文的条理性]。

试以“我的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要求不实写哪一处景或哪一件事,而从总的印象写起,引出对事物总的特点的概括,然后围绕中心多方面说明。

板书设计:苏州园林——叶圣陶。

总印象:标本影响。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四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

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数量较少,读音难点不多。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字形的识记,可在学生自主识字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分散进行,建议: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写字指导。

”,不要写成“巳”。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五、资料袋。

泉水。

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文档为doc格式。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五

1.指名学生给下列字注音:(幻灯显示。)。

谪(zhe2)属(同“嘱”zhu3)淫(yin2)霏(fei1)樯(qiang2)楫(ji2)冥(ming2)谗(chan2)偕(xie2)。

2.朗诵全文。

二、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六

《伯牙绝弦》是《列子》中的一则,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教学目标。

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说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学生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历事件的过程或情节。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配合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互相理,互相欣赏。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入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谊。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传说故事,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经历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学生将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说故事的知识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说故事阅读上,了解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兴趣。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朋友”,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谊的理解。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谊,学生参与度较高。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非常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该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音乐导入: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导入。学生听完后,畅谈感受——。

2、介绍俞伯牙与钟子期。(故事形式)。

春秋时期,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师傅带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寓言《伯牙善鼓琴》——看看伯牙如何善鼓琴,钟子期如何善听琴的。

3、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学生举手谈谈作者及其作品,教师补充。)。

(ppt展示)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师讲述列御寇的故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

2、检查预习,纠正字音。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

(二)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三)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2、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三、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1、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四、巩固练习,自主检测。

1、做“导学案”之“练习巩固”题。(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五、拓展延伸。

(一)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节选)。

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举手演读所作)。

明确: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二)展示两人千古传诵的诗篇: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六、课堂小结。

1、《高山流水》的原曲据说已经失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即课堂开始时所播放的音乐。(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则古文。

2、高山流水,琴台知音。这则发生在一位音乐家和一位樵夫之间的故事,浪漫而诗意。我们无须去验证这则传说的真实性,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心灵与情怀。

七、布置作业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八、板书设计。

《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

——《列子》。

寓意。

俞伯牙。

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钟子期。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七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学会简要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八

1.欣赏散文,懂得"芽"的健康成长需要阳光、风儿、雨露。

2.初步理解"胆怯、健康、坚强、欢畅"等词,学习句式"别怕,我把你×一×,你就会变得更××"。

3.乐于助人并懂得感恩。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种子发芽的过程。

2.物质材料准备:嫩芽实物、大图书、表演道具。

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是谁?你喜欢她吗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嫩芽是从哪里出来的?她刚刚从泥土里出来。会觉得怎么样呢?(做出小心胆怯的样子。突出重点,理解散文内容。(思考、表达出示图书第一页)瞧,她多害怕呀!为什么会害怕呢?(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一段)嫩芽像什么呀?我们来学一学胆怯的样子。

2.嫩芽这么胆怯、害怕,猜猜有谁会来帮助她。让她快快长大呢?根据幼儿回答情况分别出示图,并提问:被太阳照耀着。会感到怎么样?(温暖)被风儿抚慰着,会感到怎么样?(亲切)被雨露滋润着.会感到怎么样?(就像我们口渴的时候喝到水一样舒畅)(教师配合图朗诵第二段)

3.小嫩芽还是有点害怕.我真想安慰她。我想对她说:"别怕!我把你抱一抱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芽__小豆芽__亲亲绿色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芽__小豆芽__亲亲绿色。你就会变得更高兴!"你想说什么来安慰她呢?幼儿相互说一说,然后回答。

4.(教师翻书到第三页)指着太阳:猜猜看,太阳会怎么对她说呢?太阳到底是怎么说的呢老师朗诵太阳说的话)什么是健康?看一看这两个嫩芽谁更健康?那个不够健康的嫩芽,就是在阴暗的角落被发现的.因为没有晒到太阳。我们学学太阳,对这个不健康的嫩芽说一说,对这个健康的嫩芽也说一说。

5.你猜风儿会对嫩芽说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后,教师朗诵风儿的话。你在什么时候也很坚强?女小朋友做嫩芽,男小朋友做风儿,相互说一说。交换角色再说说。

6.你猜雨露会对嫩芽说些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朗诵雨露的话。你欢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老师是雨露。你们是嫩芽,我来洒一洒,你欢畅吗?现在老师是嫩芽,你们是雨露,请对嫩芽说一说。再清一个小朋友来做嫩芽。大家做雨露,一起说一说。

1.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名字叫《芽》。让我们静静地、静静地欣赏。(结合配乐诗朗诵.教师扮演土地妈妈.用手和道具表演散文诗。

2.这首散文诗美不美?你们喜欢吗?嫩芽在太阳、风儿、雨露的帮助下,终于不再害怕,快快长大了。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四、合作表演,体验角色形象。(体验、移情.你们愿意做太阳、风儿、雨露帮助嫩芽吗你们想做嫩芽的哪个朋友?请小朋友分组做太阳、风儿、雨露,教师做嫩芽一起表演。嫩芽表演完真诚地谢谢太阳、风儿、雨露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芽__小豆芽__亲亲绿色主题班会。

3.根据幼儿的实际状态.灵活选择是否进行第二遍轮换角色表演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九

这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时,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种培养语感。

2、鼓励学生积累优美的段落、词句,可以背,也可以誊写下来。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马背小学》。齐读课题。

2、由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马背小学非常感兴趣,那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讲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生字。

(2)考虑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交流,讨论。

(1)马背小学在哪?

(2)马背小学与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解答。)。

3、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看看你从中还了解到什么?

(我的美好愿望和对马背小学的喜爱)。

4、那你喜欢马背小学吗?速读全诗,找出你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小组组员听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5、指名读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后,请同学为他的朗读加以评价。

6、看样子同学们对于课文的朗读都有自身的见解,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读出你的理解。(配乐朗读)。

三、总结,拓展:

2、马背是牧区小朋友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3、你能仿照课文,描写一段或者几段你的“童年学校”。

4、交流,修改。

四、作业:

1、完成并修改小练笔。

2、把马背小学介绍给你的朋友。

课后小结: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这是一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本文教师充沛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大胆想象,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沛的时间读课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读美课文。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十

1、选定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楷书(硬笔书法、毛笔小楷)帖。

2、准备一本书法笔记本,记录我们所要学习的书法理论知识。

3、遵守课堂纪律,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和课堂笔记。

4、执笔:拇指与食指夹住笔杆,其它三个指头辅助运笔,指实掌虚。

5、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课题:临、摹和创造的关系。

让学生了解临摹的方法和作用;了解临、摹和创造的关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掌握临、摹的方法,了解只有继承才有创新。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习字过程的必经阶段。但从学习的目的来说,却不能以此为止境。在初学的时候,总是越摹越不对,越临越不像,甚至无意再临摹下去了。不如干脆自己来个创造吧!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优秀的书法作品,是积累了很多年和无数人的写字经验(直接地学习和间接地学习)而创造出来的。所谓创造,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在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以后,再进一步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只能是由学习中间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然后可以自出新意,变化笔法,别具形体,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要知道号称“书圣”的王羲之,也是从艰苦的实践和体验中成长起来,不是生来就是大书家的。

一、摹法:

(1)描红:

小学生初学写字,要先描“红模”。红模是印好的红字范本,用墨笔照样填上;填得多了,手就熟了,对于每个字的形体,在心中手上都能有个大概。

(2)摹书:

把油纸或其他透明而不浸墨的纸,罩在碑、帖上面来摹写,古人叫作“响拓”。

初学写字不先摹写,就不容易入手,如用透明的纸蒙在上面,笔随影写,练习久了,字的结构自然就会写好,所以“对临”(是对着碑、帖临写的意思)之先,应从摹写开始,可以事半功倍。

二、临法:

(1)方格临写:

凡是临写楷书,要用有方格的纸来临,这是为把字体大小、笔画长短排列匀称,有些依*。将碑、帖放在对面或旁边,看一字,临一字。

(2)去格临写:

如临行、草书,应用无格的纸,就其行笔连接的'地方,注意临写;所以用无格的纸,是为了免受拘束。(以上两种方法都算作“对临”。)。

(3)分临:

就碑、帖中笔画最清楚无缺损的字选择一个,把这一个字分拆开来,看它一点一画的安顿,学它的结构;再看它每一点、一画的起止转折,学它的笔法。每天一字,至多三、五字,不可贪多。

(4)空临:

古人学习书法,随时随地都能用功,就是用一枝竹筷或用手指代笔,坐着无事,画沙、画地;睡在床上,画被、画腹;甚至书空作势,只要胸中具有碑、帖字体的笔画结构的印象,用指画空临,也可以收到效果。

(5)背临:

平时将所临写的碑、帖,熟记心中,临写的时候,将碑、帖合起来,照它的笔法、结构,背着摹仿,写完之后,用原碑、帖来对照,如果发现有不对的地方,随时重写更正。凡经过更正的字体,印象较深,以后便不易忘记,能收到较大的效果。

三、摹临法:

同时摹临:

先用透明不渗墨的纸,将所要临写的碑、帖摹出,然后用较薄的纸,罩要摹本上,再对照碑帖临写出来。既摹之后,对于结构、笔法已经大概明了,再加临写,形体和精神,更可以结合起来,这对于学习书法是很有益处的。

从前王羲之说:“始书之时,不可看其形势,一遍正手脚,二遍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以遒润,五遍益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临之,为取滑健能,不计其遍数。”(《笔势论》)他所说的一遍正手脚,是说写第一遍的时候,要先把字的手脚端正起来,手脚就是字的笔画,横、坚、撇、捺之类,先把它摆端正了;第二遍得形势,形势就是每个字的形体,因为第一遍,只能将手脚安放端正,不暇注意全体,到了第二遍就应该注意每一个字的整体位置;第三遍微微似本,既在第一遍端了手脚,第二遍注意到整体结构,现在第三遍就应该求其稍微像原本了。

这是专指结构而言,到了第四遍,就是应该注意笔法的时候,所以说:“加以遒润”。“遒”是运笔沉着有劲,这是说运笔不论方、圆,笔画总要挺拔;“润”是笔墨秀健不枯槁的意思,行笔太快,墨气不匀,写出来的字,干燥枯焦,当然不会秀润;行笔太慢,笔画滞肥,墨气钝涩,这样“润”倒“润”了,却以不“遒”,就像一个胖子徒有虚肉,不见筋骨,臃肿无力;行笔应该是不快不慢,从容运行,写出字来,不肥不瘦,自然会秀润有劲;最末写到第五遍,已经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所以说:“益加抽拔”。“抽拔”的意思,就是笔能提得起来(在新学写字的时候,笔是塌在纸上,提不起来的。),灵活运笔,纵横挥毫。如果运笔还是生涩,则并末达到纯熟,仍要多写,不得计较遍数。以上是指练字的一个阶段来讲的。写到某一阶段可以达到某种程度,逐步深入逐步提高。只要按步就班地学习,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就是说,要经久不断的练习,才会见到功效。

四、读碑、帖法:

上面所说摹、临的方法,是学习书法必经的阶段,决不可少的。而帮助摹、临,使得进步更快,还有读碑、帖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不临写的时候,把碑、帖摊开来对它的一笔一画,以至字体的结构变化仔细端详。其次,再研究它的笔法,对它的起笔、住笔和运笔中间的转折,都一一加以领会。这样,对于临碑、帖是有极大帮助的。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十一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

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数量较少,读音难点不多。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字形的识记,可在学生自主识字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分散进行,建议: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写字指导。

”,不要写成“巳”。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五、资料袋。

泉水。

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小学教案课件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偷、眯、慢、咪、胡、须、迷、糊、饱、抓、谜”12个生字;会写“欢、咪、猫、饱、眯、迷、谜”7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目字旁”3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重点:认识“鼠、偷、眯、慢、咪、胡、须、迷、糊、饱、抓、谜”12个生字;会写“欢、咪、猫、饱、眯、迷、谜”7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目字旁”3个新偏旁。

难点: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出示猫、鼠图。)在它们之间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就和这两只小动物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自主认读,读准字音。

生:问同学、问老师、看拼音读……。

三、随文识字,理解课文。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把儿歌读完了!

这首儿歌讲了猫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老鼠趁猫睡觉的时候偷米吃,结果却被猫给吃掉了。

师: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出洞偷米的时候,花猫在干什么?(装睡)。

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花猫在装睡?(不急不慢眯着迷迷糊糊)。

师:我们看一看72页的图,花猫是不是在装睡啊,瞧,它的一只眼睛还张开着呢!

师:下面让我们在一起来读一读这四句话。

师:小老鼠以为花猫真的睡着了,心情怎么样?书上是怎么说的?(满心欢喜)。

师:它满心欢喜,那小老鼠吃到米了吗?(没有)结果怎样?(被猫吃了)。

师:是不是被猫吃了,我们一起来读读72页的这四句话。

师:哎!这只老鼠可真可怜,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死的原因。小朋友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小老鼠是是趁猫睡着的时候偷米吃,结果被聪明的猫抓住吃掉了。因为猫其实是在装睡。)。

师:你觉得花猫怎样呢?(很聪明)。

师: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老师十分喜欢这首儿歌,也想读一读,我读着读着,还拍起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请大家坐好了,认真听、仔细看。(老师拍手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也试着读读吗?(学生自由试读)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吧!(学生一起拍手齐读)。

5、师:这些字宝宝从课本里出来了,先自己读一读吧!1分钟记忆读音。

师:会读了吗?老师要检查一下,开火车读,看哪个组开得又快又响亮。

6、师:生字会读了,可是你是怎么记住他们的呢?现在四人小组把你好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同学。

四、归纳分析,突破难点。

师:看到这四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四个字里都有一个米字。(板书:米)。

师:仔细看,瞧它们的“米”字有什么不同呀?

生:“眯”和“咪”的最后一笔是一捺,“迷”和“谜”的最后一笔是一点。

师:你有一双慧眼,观察的真仔细。你还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加上的部首与表示的意义有关。例如:我发现小花猫用嘴叫,所以“咪”字是“米”字加上“口”;眯着眼睛跟眼睛有关,所以“眯”字是“目”字旁。行走过程中分不清道路,就是迷路了,所以用走之儿。猜谜语和出谜语都与语言有关,所以用言字旁。)。

师:除了都有一个米字,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四个字的部首不同。(板书这四个字的部首)。

生:前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后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你是从读音方面分析的)。

生:迷字是半包围结构,其他的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

师:这四个字都是由“米”字加部首组成的,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这些字的部首跟它们的意思有关,另外一部分与读音有关,我们以后还会学到许多这样的字!只要你认清字形,理解它的字义,就可以把它记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个字都有哪些好朋友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说,老师板书)。

师:哪谁能分别用“眯着”、“迷路”和“谜语”来说一句话呢?看到73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题。

五、指导书写。

师:故事学完了,前面认识的生字宝宝又跳出来了,来,和它打声招呼吧!(出示“咪”)。

师:“咪”我们前面说过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的字我们要写的左窄右宽。口字旁要写在左边横中线偏上,米字要写的竖长而直,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要写在竖中线偏右一点。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老师写一写。下面在书上线描红再自己写两个。

师:接下来我们把“咪”字的部首去掉,换成部首:走之儿。是什么字?

师:迷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迷字是先写米还是先写走之儿呢?

师:在这里,米字要稍微写得小一点,这一笔捺要写成点。走之儿三笔写成,一笔点,二笔横折折撇,三笔捺。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跟老师写一些。下面在书上描红再自己写两个。

六:总结。

师:孩子们,今天你们掌握了识字本领,老师相信你们会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形声字,下节课我们在班里开一次形声字联欢会。

七、作业布置:

1、把儿歌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在生活寻找形声字,看谁找得多。下节课我们开一次形声字联欢会。

八、板书设计:

2、猫和老鼠。

咪眯迷谜。

(形声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