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2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3 02:49:00    小编:zdfb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等奖实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02:49:00 |
  • zdfb |
  • 9页

在流逝的岁月中,总结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写一份好的总结要注重组织结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总结是难忘的回忆总能让人心生感慨,也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写总结之前,先梳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经历,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滕王阁序》是一篇抒情散文,王勃通过它传递出了对命运的悲叹,对命运的抗争,对命运的希冀于是我在本课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就抓住情感为主要内容我计划以文章中的六个问句为抓手,通过反复诵读来引导学生体会王勃内心的复杂情感此外,写景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之一,而体味景物特色和思想情感的统一也是学习抒情散文的要实现目标之一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比较复杂,无法一一兼顾于是我计划引导同学体会作者将景物描绘的如此壮美。

1、体会文章中的问句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指导同学们理解文章中景情关系的统一。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王勃的复杂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导入。

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初唐四杰之一,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诗人他凭借着非凡的才华以及在文风改革中突出作用,而为世人所敬仰但是天妒英才,王勃不幸英年早逝但是王勃用《滕王阁序》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圆号,不,应该是感叹号!因为《滕王阁序》说迸发的是王勃生命中最后的呐喊!让我们走进《滕王阁序》,走进王勃!

二、赏景味情。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序文,它当然要符合序的一些要求那么能否请同学们说说文集诗集的序一般要写哪些内容呢?(可以用《兰亭集序》来引导)。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明确:从第一段到第四段的前半部分。

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场盛筵为什么会让王勃如此难忘,让后人无限向往。

明确:“四美具,二难并”

谁能具体谈谈这“四美”、“二难”在文中是这么体现的吗?从整体上看作者真的只是想表现这个盛筵自身的美吗?还是另有深意(可用柳永的《望海潮》来引导)。

明确:自然美。

社会美——政治清明。

宾主美——安居乐业。

盛筵美。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王勃真的完全沉浸在参加这场盛会的激动与兴奋中了吗?

明确:“兴尽悲来”“兴”的是盛会;“悲”的是命运。

但是这种悲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在文章前半部分就有所暗示,特别是在对美景的描绘中。

明确:孤鸿、雁阵惊寒。

这两个意象就和盛筵的整体氛围格格不入,因为王勃明白自己就是那孤鸿,就是那惊雁在这场盛宴中自己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等待王勃的最终命运是什么呢?只能是“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明确:对情感脉络的把握可以通过对文章中的问句来加以体味。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意之悲。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无望之悲。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无奈之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豪迈激越。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坚定信念。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充满希冀。

明确:王勃在这场盛会中只是惊鸿一瞥,相对于这美景、嘉宾、贤主、盛筵,王勃只是这宏大聚会中的那孤鹜,那惊雁在这盛大的聚会中他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个人的渺小,人生的失意,但是他又不甘心屈服于命运,他要通过这篇文章来传递出对命运的抗争,渴盼通过这篇文章为自己命运的改变做最后的拼搏!

那么王勃怎么样通过这篇文章来实现命运的改变呢?

明确:渴盼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杨意、钟子期在这里就是都督阎公,而对滕王阁盛会的赞美其实就是对都督阎公的赞美,那政治的清明、百姓的安居乐业,不正是阎公的政绩所在吗?这样,文章中王勃对这场盛会极尽赞美之能事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除了阎公,在座的诸位都可能成为王勃生命中的杨意、钟子期,所以“所望于群公”

三、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中典故的含义,并且体会作者通过典故所传递的的情感。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书,更要育人。要以塑造美好的心灵为己任,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达到这一目的,绝不可枯燥生硬地说教,而要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注重审美教育,通过感受鉴赏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

同时,语文课堂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由阅读向写作迁移。

教材分析。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而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佳材料。

《滕王阁序》写景颇为精彩,其中第三自然段写登临之所见,一句一景,将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风物与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描摹得神采飞扬,尤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最,文章极富意境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句式错落,节奏分明,全篇使用对偶,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而且,文采华丽,讲求藻饰。文章极富文字之美。

《滕王阁序》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以古比今,步步递进,紧扣题旨,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文章极富章法之美。

《滕王阁序》是一篇登临之作,它不同于其他的或借古咏怀、或念远怀人的幽思之作,字里行间里渗透了王勃的喜怒哀乐,展现了王勃丰富而高尚的思想情操。他自信自尊、谦逊得体、热爱生活、面对挫折,虽有消沉,但更多地表现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想的'人格境界,这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尤其令人敬佩。文章极富情操之美。

这四美之中,情辞并茂是本文流传久远的根本原因。抓住王勃的情感变化,以此为课文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用多种方式抒发感情,便抓住了这篇文章的关键了。

学生情况。

我上课的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在年级中成绩领先,不少学生身上“骄”、“娇”二气严重,讨厌说教,经不起挫折。王勃“居逆境而思有为”的乐观精神可激励学生自我完善、笑对人生。

在语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而且与现代生活相距甚远,不合时宜,厌学情绪较浓。正可借此文,纠正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鉴赏经验比较少,鉴赏能力不强,尤其是古诗文的鉴赏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节课我希望在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引导学生鉴赏,把握文章表现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并加以评价。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解题介绍作者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

第三课时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

[设计说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

[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

[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

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

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

(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事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习第三段。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

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习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

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

投影:

望长安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南溟深北极远。

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怀帝阍不见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

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

老师小结。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

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

[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

回顾板书。

乐观旷达。

景事宇宙人生。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

[步骤五:拓展与思考]。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

[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

[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原文】。

豫章故郡[1],洪都新府[2]。星分翼轸[3],地接衡庐[4]。襟三江而带五湖[5],控蛮荆而引瓯越[6]。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7];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8]。雄州雾列,俊采星驰[9]。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11]。十旬休假,胜友如云[12];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13];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14]。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16]。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1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18]。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20];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21]。

遥襟甫畅[22],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23],纤歌凝而白云遏[24]。睢园绿竹[25],气凌彭泽之樽[26];邺水朱华[27],光照临川之笔[28]。四美具,二难并[29]。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30],目吴会于云间[31]。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3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33],奉宣室以何年[34]。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35],李广难封[36]。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37];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38]。所赖君子见机[39],达人知命[40]。老当益壮[41],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2]。酌贪泉而觉爽[43],处涸辙而相欢[4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4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46]。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4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48]!

勃,三尺微命[49],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50];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51]。舍簪笏于百龄[52],奉晨昏于万里[53]。非谢家之宝树[54],接孟氏之芳邻[55]。他日趋庭,叨陪鲤对[56];今兹捧袂,喜托龙门[57]。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58];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59]。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60],梓泽丘墟[61]。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62]。

——选自清光绪吴县蒋氏刊行本《王子安集注》。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2、准确记住名句,切实理解成语典故。

3、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

点拨法。

ic课件。

一、复习检查。

检查背诵二、三段。

二、学习新知识。

1、阅读《滕王阁诗》,背诵《滕王阁诗》。

滕王阁诗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渡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1)对这首诗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a。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依然歌舞不休。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的《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之静。

c、第五句写阁外景象,天空中自由自在的白云倒影在潭水中,天天悠然漂浮。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说:物象更换,斗转星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空自奔流。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对滕王阁分层描述,最后一句。

以议论作结。

b.第二联对仗极为工稳自然,毫无斧凿之痕。

c.最后一句以写景作结,与李白敌视“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抑郁但不消沉。

2、本课应掌握的成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鸣鼎食。

高朋满座龙飞凤舞逸兴遄飞。

萍水相逢投笔从戎长风破浪。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注意:龙飞凤舞。

3、用典的作用。

加强论证抒情含蓄(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三、课堂练习。

1、对对联:冯唐白首老当益壮司马青衫穷且益坚。

俨骖騑蟾宫折桂御舸舰蓬莱访仙。

2、用一副对联概括课文内容(可以选择某一方面)。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课内练习。

板书设计:

2、成语。

3、用典的作用。

教学后记:

1、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作者经历的介绍有助于提高自读效率,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典故及作者的“牢骚”。

2、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美好。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高大的丘陵。

c云销雨霁霁:ji天气晴朗。

d逸兴遄飞遄:chuan迅速。

2、断句品韵:

a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xxx对xxx: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六、讲读课文第一段: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

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

3、控蛮荆见注释。

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

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最好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著名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领袖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中考真题。

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

3.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4.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一个“________”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写景层次分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请仔细体会揣摩。

5.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________作用。

7.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

答案。

1.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示例:《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

4.看山江天水。

5.承上启下的过渡。

6.“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能答出大意即可)。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教学目标:

分析形象,探究主题。

教学重点:

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文章详略安排的巧妙用意。

教学资源及手段准备:

学生日记中想象的画面朗读法背诵法讨论法。

教学思路:

先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并让两位学生谈自己的背书心得;再分享学生日记中描述的想象故事情节的画面,让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学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体会,实现个性化阅读;最后,解决本课的问题――“文章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

为解决此问题,先让学生归纳故事情节,从中体会文章表现了木兰怎样的优秀品质;接着,让学生找出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从而,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了花木兰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情怀。

在教学的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之情,思考自己爱国的方式。

一、抽查背诵:

请学生举手背诵,并请两位学生介绍自己的背书心得。

二、创造性复述故事情节:

展评学生日记。

按照段落顺序,依次展示七位学生的日记,并点评其想象的优点,如加入“心事重重”的心理,突出了思念之情,体现了人物品质,运用了对话、动作描写,添加了人物神态等。

三、分析文章详略安排的剪裁特色:

(一)请一生朗读后概括故事情节。

(二)思考:

你喜欢本文塑造的木兰形象吗?你特别欣赏她的哪一点?请结合诗中描述,用下面句式来发表你的意见。

“我喜欢木兰,因为她____,你看____。”

由此,归纳出木兰的优秀品质:机智勇敢、忠孝两全、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深明大义、不慕名利等。

(三)讨论:

对木兰的描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除“征战沙场”略写外,其余详写。

(四)探究:

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用意何在?

明确:1、围绕“木兰是女郎”安排详略,以丰富女英雄形象。

2、突出主题:赞美了木兰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爱家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一)你还知道哪些知名女性?与大家交流。

学生发言。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理清全文的思路,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和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文章思路。

点拨法。

ic课件。

一、齐读课文。

二、理顺文章思路。

1、第一段。

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先写历史悠久,再写地域广阔,写地理位置的重要,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出参加宴会的众多杰出人物,还有一个“童子无知”的“我”。

此段为叙事。

2、第二段。

前往滕王阁处观景及登临时见到的自然景观。

3、第三段。

在滕王阁上俯视所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4、小结二、三段。

这两段为写景。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并阅读前三段,巩固字词及句式。

5、后四段作者抒情,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怀才不遇。

第四段,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第五段,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第六、七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6、阅读后四段,积累字词,掌握典故。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四、布置作业。

背诵二三段。

板书设计:

王勃。

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3、状宴会之盛况——述“兴悲”之情怀。

4、写作者的人生看法和人生态度。

5、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教学后记: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一、导语设计: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同学们一定耳熟吧。这历咏不衰的名句出自何处呢?(学生回答)是的,它出自古今传诵的骈文名篇《滕王阁序》,更是出自少有才名的王勃之口。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滕王阁序》,深刻感受一下他十足的文学才情。

二、解题: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离,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径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客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三、诵读,疏通。

1、学生对照注释边读边译。

2、教师讲解。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提问: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学生思考后,明确: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3段):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第4、5段):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7段):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具体研习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1段。

2、提问: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界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宏伟。

3、提问:从“物华天宝”到“宾主尽东南之美”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龙光射牛斗之墟”一句呼应“星分翼轸”;“徐孺下陈蕃之榻”一句为当时“洪都”人才的出场作铺垫)。“雄州雾列”四句将地势与人才两方面交叉在一起写。(“雄州雾列”写地,是“星分”四句的补充;“俊采星驰”写人,是“物华”四句的发挥。“台隍”一句复说“星分”四句,“宾主”一句补充“物华”四句,并为引出后文作铺垫。)。

4、提问: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

5、提问: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即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更多。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本文在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文思缜密,层层扣题。各段衔接科学,思路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全文充分发挥了骈文的特点,融对偶、声韵、用典于一炉,表现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节点题——第二节近境——第三节远近结合——第四节远境感悟——第五节抒怀励志——第六节自我介绍兼回收题意——第七节收篇致谢。

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先通过点题,让读者明了当时所处的境况。接下去描写近境,以人的眼目为支点,由近至远,第二、三、四节也就顺理成章的现形出来了,这是一个层次感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条理清楚,而且让人觉得自然。同样,抒怀也是如此,从第四节下半截浅述至第五节加深到第六节先深又转浅,到第七节不着痕迹的收篇。都是充满着层次感。

更多。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第一课时)。

西安三中李为华。

教学理念:

1、古今联系。

2、听、说、读、写、背、讲、练七要素相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理解文意。

3、体会文章的美感及骈文的特点。

4、梳理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重点:

1、优美的翻译。

2、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1、学生谈对于作家王勃的了解。

2、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初唐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疏通文意:

1、学生听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自读第一段,寻找文言知识点。

方法:老师引导学生按结构梳理文章。

学生提出问题,同学解答,学生翻译,老师点评。

(1)、把握文章结构。

(2)、翻译中存在问题的实词、虚词。

(3)、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

翻译语段:

学生翻译、调整、教师归纳。

词类活用:

襟三江而带五湖:都为意动,以为襟、以为带。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都为名词作状语,像雾、流星那样。

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才。

句式:。

物华天宝:判断句。

宾主尽东南之美:判断句。

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借代:。

b帷暂驻。

二、体会文章的特色。

1、细读文章。

2、课堂练习:

(1)、比较学生习作《我的三中》片段与《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

《我的三中》片段。

民国的'女子尊德,现在为西安三中。它处在名城胜地,与历史和现代相连.连带着八仙宫。

周围环绕着古树,影响扩至东郊,连及全市。这里的宝物众多,就像是天的珍宝,人才俊杰。

土地灵气,雄伟的学校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百年三中永远辉煌。

(2)、让学生仿照《滕王阁序》第一自然段将这段文字翻译成文言文:

学生动笔,学生念自己的翻译。

参考翻译:尊德故校,西安新星.

地分名胜,时接古今.

襟八仙而带古树.控东城而引全都.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雄校雾列,俊采星驰.

百年三中,永铸辉煌。

3。比较发现第一自然段(骈文)的特点:

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三、背诵指导。

1、学生先自由背,考察效果。

2、老师指导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前半部分。

3、学生运用层次加顺序的发法背诵后半部分。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徐孺下陈藩之榻。

都督阎公之雅望,り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b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梳理:

故郡新府。

星分地接。

三江五湖。

蛮荆瓯越。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4、自读第2、3自然段,自己翻译。

四、作业。

仿照《腾王阁序》仿写《我的三中》。

教学反思: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反思: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教学。

设计”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骈体文的特点。

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美好。

b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高大的丘陵。

c云销雨霁霁:ji天气晴朗。

d逸兴遄飞遄:chuan迅速。

2、断句品韵:

a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待遇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1、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三四式”;

2、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二一四式”;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二三二式”;

4、都督/阎公/之雅望“二二三式”

d、四六对四六:渔舟/唱晚,响穿/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exxx对xxx: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泓/于海曲,岂乏/明时?

f主谓结构相对: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g动宾结构相对: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h偏正结构相对:……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

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来自史传上的记载称事典,来自典籍上的现成语句叫语典。

1、豫章故郡见注释。

2、龙光射牛斗之墟见注释。

3、控蛮荆见注释。

补充注释:

1、豫章故郡故:旧。

2、地接衡庐接: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