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丽的草原教案(通用1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02:47:30    小编:zdfb
最新美丽草原教案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美丽的草原教案(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47:30 |
  • zdfb |
  • 7页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必备工具。编写教案时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探讨和分享可以促进教师们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推动教学改革和发展。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一

年级。

大班。

班级与学生。

36(人)课的类型。

工/实践。

执教。

阮美华。

教学。

内容。

1、跳跃:各种方法的跳跃2-1。

2、奔向1-1。

教学。

目标。

1、身体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肢体的灵活运用能力。

2、能力发展目标:初步学习各种跳跃方法,要求落地轻巧。

3、心理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

重点。

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程。

2、难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次序。

时间。

课的`。

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学。

期望。

运动负荷。

练习场景。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次数。

时间。

负荷。

1’。

导入。

师生问好。

向学生问好。

向老师问好。

进入。

角色。

2’。

《草原就是我的家》。

启发指导。

师生共舞。

欢快。

轻松。

投入。

1’30”

5’。

模仿动物跳:

1、小兔。

2、小马。

3、青蛙。

4、小猫。

1、启发指导学生练习。

1、学生模仿。

2、学生练习。

模仿。

生动。

活泼。

2

|

3

4’。

14’。

各种方式的跳跃。

1、启发、点。

拨学生进行各种方法的跳跃。

2、创想练习。

1、在老师引导下练习各种方法的跳跃。

2、自己创新的体现。

跳跃。

时轻。

落地。

自主。

创想。

3

|

4

8’。

|

10’。

奔向2008。

1、教师引。

导学生通过障碍。

2、教师简述方法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合作练习。

积极。

合作。

拓展。

思维。

2

|

3

8’。

次序。

时间。

课的。

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学。

期望。

运动负荷。

练习场景。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次数。

时间。

负荷。

2’。

放松操。

(音伴)。

听音乐师生同练。

轻松。

愉快。

1’。

小结与。

评价。

师生共同小结评价。

积极。

热烈。

预计。

运动。

负荷。

平均。

心率。

130/分钟。

基本部分密度。

30―40。

全课密度。

45~55%。

器材。

反思。

重建。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二

二:新课学习:

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三

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56”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小结。

1.初步掌握了音符3、5、6,学生学唱积极。

2.这两首歌曲学生很喜欢,掌握得好。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 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和生活习惯 ,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方面了解的少之甚少,因此我设计了《美丽的草原》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蒙古族人的一些风俗和生活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蒙族人的衣、食、住等方面的生活习俗;

2、学习蒙古族舞蹈的马步、踏点步、提压腕等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了解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蒙古族人的一些生活习俗

难点:学习蒙古族舞蹈的踏点步

活动准备

电子课件:蒙古族草原风光图片、蒙古包图片、瓦房、平房、楼房等图片、蒙古族食物图片等。

物质准备:奶酪、头饰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老师告诉你们它是一首蒙古族歌曲,小朋友们知道蒙古族人住在哪里吗?去过美丽的大草原吗?下面就让你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基本环节

(出示课件幼儿观察)教师提问:1、蒙古包式什么形的?2、蒙古包是用什么制成的?我们都已经知道蒙古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有的小朋友问他们住哪呀?老师告诉你们蒙古包是可以移动的,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蒙古包搬到哪里。谁能告诉老师你家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它是由什么制成的?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课件找出我们住的房子与蒙古包的不同之处。

看了这么多好吃的老师馋的都要流口水了,我想小朋友一定也吃了,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蒙古族的奶酪,一会儿一边吃一边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蒙古人》,看一看歌曲里的人都在做什么?向幼儿介绍蒙古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结束环节

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跳蒙古族舞蹈。

活动反思:本节课自己讲解的比较多,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突出,幼儿参与的比较少,在今后活动设计中以《刚要》为依据,转变观念,以幼儿为主体。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五

1、初听歌曲。

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感受歌曲的情景和内容。

听听歌曲中唱出了内蒙大草原怎样的景色?

2、学生聆听后交流回答自己的感受。

3、了解演唱者德德玛。

课件出示:

德德玛(1947~)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1962年入呼和浩特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声乐。1964年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民族班学习。现任中央民族歌舞团独唱演员。经常演唱的代表曲目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奥菲欧的咏叹调》等。

4、分段欣赏。

学生聆听谈感受。

5、完整欣赏,随旋律哼唱,进一感受歌曲表达的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请学生根据歌曲情绪,设计一些简单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分组讨论,可加入小乐器伴奏。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汇报。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去内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欣赏了内蒙音乐,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辽阔而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感受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以后我们还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对少数民族能有更进一步地了解。

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六

一、教材内容:

足球:头顶球。

主教材:原地正面头顶球。

辅助教材:原地跳起头顶球。

二、教材分析:

头顶球技术作为足球基本技术之一,在比赛中得到广泛应用。它是高空进攻和防守高空球的主要手段,良好的头顶球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防守质量,还可以丰富进攻套路,提高整体战术效果。而对高一学生来讲,由于是初学头顶球,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尤其是不怎么踢足球的女同学):闭眼、缩脖,不敢主动迎球,甚至低头等球落在头上,所以在教学上教师应注意解决4个问题:

1、学生对头顶球恐惧感的消除,敢主动顶球并且敢睁着眼睛主动顶球。

;2、学生能用正确的部位顶球;

3、学生对来球方向的及时判断与选位(时机的掌握);

4、学生对蹬地和上体摆动技术的使用。

由于是初次上课,本次课的重点是:

1、用前额正面主动顶球;

2、顶球时机的把握;

3、蹬地和上体摆动协调发力。

难点是:用正确的部位(额头正面)在合适的时机顶球。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本次课的练习中来,初步了解足球头顶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并能在平时参与足球运动时使用这一技术。

2.运动技能: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敢顶球,绝大部分男生和一半以上的女生每次都能顶得到并且能顶出一定距离,大部分男生和部分女生顶球部位准确,并且能主动利用腰腹或脚蹬地发力。少部分同学,头顶球动作优美协调,时机掌握准确,还能偶尔跳起顶球或行进间顶球。

3.身体健康: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提高身体各系统的代谢水平,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心理健康:学生对头顶球不恐惧,在练习过程中产生颈部酸痛等问题时能努力克服,在教师安排的练习和游戏中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快乐。

5.社会适应:二人练习时注重二人的默契配合,队间竞赛时,合理安排队员,全队通力配合,争取胜利。同学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教学设想:课的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能力。那就是给学生多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多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多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学的流程为:

导入内容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自主探索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摸索头顶球的有效、高效方法)师生探讨解决问题(根据刚刚的练习情况总结归纳正确有效的方法)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完善练习(两人一组“抛――顶”练习,把刚刚总结的动作方法运用起来,并在练习中体会时机的把握)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进阶练习(跪顶球,体会身体后仰发力和腰腹用力)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提高练习(头顶球小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指导下进行分队竞赛(团队合作,队员配合)。

课的特点:

本次课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和带动,师生互动教学,并且用设疑、启发、引导、示范等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接受灌输。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练习的方法形式多样,避免了枯燥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和练习的兴趣。练习评价注重男女生的评价差异,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的学生的评价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展示空间。

五、学习状况预计:

心理预计:使学生感觉到学习过程轻松有趣,愿意参与到练习中来,练习时以学生自己为主,体现个性教学,避免抵制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内容。

高中体育教案:《背越式跳高》二。

一、课题:背越式跳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能正确做出背越式跳高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三、重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四、难点:腾空过杆技术。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组织:成四列横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成两路纵队绕田径场慢跑1圈。

2.热身操:(2x8拍)。

3.专项准备活动:

1.成一路纵队结合口令沿跑规定圆形路线慢跑,跑5步用起跳脚(左脚或右脚)。

2.两人一组压肩;。

3.两人一组下腰;。

(三)主要部分。

1.导入: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热身活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一种运动它是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运动?。对,是跳高,那跳高项目采用什么姿势可以跳的更高呢?同学们都很聪明,是背越式跳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背越式跳高技术,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挑战高度。

2.新课讲授。

(1)首先,教师结合挂图讲解背越式跳高各技术环节的动作要领并示范。

(2)助跑技术的练习,教师给同学们做动作示范。将学生分四组自主组模仿练习,直线与弧线相结合。教师强调助跑阶段的动作要领,并进行指导纠正。

教师提问(预设):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为什么助跑要采用直线加弧线的方式助跑?学生回答(预设):1.提高起跳效果;2.为起跳做准备。

(3)起跳技术的练习,分四组自主进行原地起跳练习和助跑起跳练习,并强调助跑倒数第二步时,支撑腿以全脚掌着地,步幅稍大,摆动腿上提。

(4)腾空过杆与落垫技术的辅助练习。

1.分四组借助海绵垫做原地倒肩、挺髋收腿辅助练习,小组同伴可帮助练习者提拉髋关节,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要点:背对海绵垫,起跳、仰头、倒肩、展体、挺髋成背弓,最后肩背落垫。

2.分四组借助海绵垫自主进行完整动作过橡皮筋辅助练习,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根据自身体会,小组共同学习,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要点:挺髋,踢小腿。

教师提问(预设):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思考一下腾空过杆过程中身体那哪一部分最容易碰杆?落垫时最先着垫的部位是哪里?学生回答(预设):最容易碰杆部位是臀部、肩部。最先着垫的部位是肩背部。

3.巩固提高。

跳高展示,挑战自我,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积极参加比赛,超越自我(注重个体差异,发展技能),学生自我分析评价。

(四)小结部分。

1.组织学生做身体放松运动,主要活动腰部和腿部肌肉。

2.教师集合学生,回收器材。进行总结以鼓励为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高二体育上学期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七

年级。

大班。

班级与学生。

36(人)课的类型。

工/实践。

执教。

阮美华。

教学。

内容。

教学。

目标。

1、身体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和肢体的灵活运用能力。

2、能力发展目标:初步学习各种跳跃方法,要求落地轻巧。

3、心理发展目标: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合作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次序。

时间。

课的。

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学。

期望。

运动负荷。

练习场景。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1’。

进入。

角色。

2’。

欢快。

轻松。

投入。

1’30”

5’。

1、小兔。

2、小马。

3、青蛙。

4、小猫。

模仿。

生动。

活泼。

2

|

3

4’。

14’。

1、启发、点。

跳跃。

时轻。

落地。

自主。

创想。

3

|

4

8’。

|

10’。

1、教师引。

积极。

合作。

拓展。

思维。

2

|

3

8’。

次序。

时间。

课的。

内容。

教法与学法。

教学。

期望。

运动负荷。

练习场景。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2’。

放松操。

(音伴)。

听音乐师生同练。

轻松。

愉快。

1’。

小结与。

评价。

师生共同小结评价。

积极。

热烈。

平均。

心率。

130/分钟。

基本部分密度。

30—40。

全课密度。

45~55%。

器材。

反思。

重建。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八

课型:音乐课。

教学对象:三年级。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唱好这首歌,并通过其他的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在小组集体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老师通过听、唱、吹、奏来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材分析: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教具: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易拉罐)。

一、组织教学:

(一)师生问好。

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听音点将。

(二)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flash给学生看)。

1.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2.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放《草原上》这首歌,并把有草原图片的歌谱展示出来)。

出示多媒体:

速度。

情绪。

节奏。

旋律。

《草原上》。

《小酒窝》。

a.稍快。

a.舒展地。

a.宽广。

a.欢快。

b.中速。

b.活泼地。

b.紧凑。

b.优美。

学生回答问题: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学生分组先讨论。)。

(1)比较:再听学过的《小酒窝》(片断),对比一下以上四种音乐表现的基本要素。

师:同学们请再听一段《小酒窝》,对比两首曲子的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

学生回答:《草原上》速度比《小酒窝》慢,是中速,情绪比较舒展,节奏宽广,旋律优美。(出示答案)。

(2)老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内蒙古歌曲的风格:

(结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草原上》)这两首歌的节奏非常舒展、宽广,旋律十分优美,使人感到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热爱和赞美家乡的情感。

3.进入新课:

师: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二、导入教学:

(一)唱歌。

1.记歌词,听录音伴奏唱第一次。

生:高。

师:太阳呢?

生:照。

师:草原是什么样的气氛啊?

生:草原好热闹。

师:为什么热闹呢?

生:因为马儿跑,羊儿叫。

师:有马儿跑还有羊儿叫所以这里风光怎么样?

生:这里风光好!

师:还有歌词中说草原人欢笑,那为什么呀?

生:因为马儿壮,羊儿肥。

师: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草原人的生活……。

生:很好。

师:所以年年光景好,草原人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得很幸福,对吗?

生:对!

师:全班同学自己再来唱一次,要求有感情地,就好像我们正在大草原上正享受着美好的风光。

(二)知识点。

1.初步感受。

师: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一些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比如在哪个小节里的哪些词?请同学回答。

生:高、照、跑、跳、壮、肥。

师:那他们分别相对唱什么音呢?

生:“高、跑、壮”唱6,“照、叫、肥”唱6。

师:请一组的同学把这两个音前的短音唱出来,另一组同学接着用竖笛把长的这两个音吹出来感受一下。

(一组同学唱短音,另一组用竖笛吹长音,然后轮换)。

生:没有,只有一个音。

师:对了,以后看到了音后带一根线的要唱得怎么样啊?

生:唱长一点。

师:师:对,同学们很聪明!

1.实践活动。

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表现短音?(请回答的同学来演示一下,一些同学用碰铃表现长音,一些用拍铃鼓表现短音)。

师:在草原有什么动物奔跑?

生:马!

师:那么可以再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呢?

生:双响筒!(让这位学生来演示)。

师:你们看过马跑吗?

生:看过!

师:那么马跑得怎样的啊?

生:很快。

师:所以我们敲双响筒时应该要敲得怎么样?

生:要快一点!

师:师:而且要按节奏来快,听老师示范(老师演示一遍马蹄声,然后让同学来表演)。

另一位学生发言:生:老师铃鼓还有一种方法表演,可以摇动它来表现长音(请其演示)。

师: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好!现在就请这些同学来伴奏表演,请你们用刚刚所创造的演奏方法来表演,其他同学请你们来给他们唱并讨论一下谁表演得好。(学生在歌声中用自选的打击乐器表演,并选出了演得较好的一位)。

(三)分组创编表演。

师:(面向全班)同学们都表演得不错哦!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来表演表演?

生:能!

生:生:前面的动作可以表现长音,后面的可以表现马蹄声!

师:师:好的,现在你们分组然后分配好各自用什么方法来表演,要求能把长短音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自己再创作别的方法来演,看那组的表演方式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

((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师:每一组都表演得很好!希望下一次你们能更好地发挥出你们的创意和合作精神!

(四)进一步掌握风格:

师:师:现在老师放一段朋友跳的蒙古舞蹈给你们看,叫做《我也来当小骑兵》,好不好?

生:好!

(看完以后)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到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吗?

生1:很活泼生2:动作很大生3:有骑马的动作。

师:为什么会有骑马的动作呢?

生:因为内蒙古人爱骑马。

师:哪位同学举手来做几个内蒙古舞蹈有代表性的动作:骑。

(请几位做得比较好的同学来给学生们示范,然后跟着做)。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很有天分。

三、课堂总结。

1.总结风格。

生:很开朗。

师:师:对了,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名组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下课。

师:好,现在下课,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教学反思。

新课标,新理念。

――《草原上》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在教授此课中遵循了以下几点:开展情境教学、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创造性以及简化理论知识。

一、开展情境教学。为使学生开始对本课感兴趣,导入部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时下网络上最流行的flash,这是用多张草原照片做的动画,先让学生进入课题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爱慕之情,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接着进入主题,让学生在欣赏新曲的同时思考音乐的表现基本要素,并且与学过的、风格相差甚远的曲子作比较,这样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在无意中掌握了情境与音乐的关系,不同的音乐表现不同的情境,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二、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习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笔者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根据这个班的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在欣赏舞蹈后让学生跳舞也是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来进行,而且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在这个部分他们的学习已被调动起来,都显得很积极主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三、尊重学生差异。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在分组创编活动中,我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演,一些演唱较弱的学生用了竖笛来表达,喜欢唱歌的同学则用歌喉来表现,并且配上打击乐器进行。笔者还往更广的方面去提示学生,如果不用打击乐器能不能也可以表现呢?然后老师示范了两个,随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来做,并且还创造出别的方式如拍手、跺脚、(这是他们曾经有过的课堂体验)。这样,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演,这样更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更能让他们能深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简化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要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要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吹、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

在此课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如在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部分就没有很清楚地再交待如何更准确地把握其节拍。在情境导入部分能再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就更好,可以再让他们根据自己所体验过的经历(比如电视上、阅读、旅游等)编编草原上的故事,而且还应该在其他方面拓展更广的知识面。望各专家能多指出其不足和需要再改进的地方,诚心以各位的宝贵意见作为我今后展开教学活动的参考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榜样!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能用豪放、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集体编创舞蹈、编配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笑脸”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音画导入。

媒体放映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射雕英雄传》草原上欢庆场面的的片段,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电视剧吗?生:《射雕英雄传》。师:那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事情发生什么地方吗?生:大草原上。大草原给你的感觉怎样?生:略。师: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导游一起去游览一下大草原,学一首《草原上》的歌。[设计意图]导入和现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结合,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演唱歌曲。

点击媒体,出现美丽的草原风光,[背景音乐《草原上》]请一位去过内蒙大草原的学生或熟知大草原的学生上台来为大家作介绍。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听了这么动听的介绍,我们来把这草原美景用歌声唱出来吧?展示歌曲画面,教师示范唱《草原上》,学生打拍或跺脚。学生用“lu”唱歌曲,师钢琴伴奏。在悠扬的琴声中请学生朗读歌词。学生轻声唱,放歌曲动画,学生查找自己歌唱中的缺点,同桌互相唱给对方听。让学生说出这首歌曲中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生:略。师:注意一字四拍处的拖音。音准不要由于延长而发生偏差。反复练习。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稍快、甜美地声音演唱歌曲。放歌曲伴奏,让学生跟伴奏唱。师把学生优美的歌声录入磁带,回放给学生们听。[设计意图]音响及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有助于让他们获得直接地感受经验,初步感受《草原上》宽广辽阔的风格,为本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师点击多媒体,出现蒙古舞蹈。师:我们也来学一下吧。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分小组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自己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配合能力。看似简单的舞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五、加入打击乐。

师:同学们的舞姿真优美,现在啊,老师这里有几件打击乐器,为了让草原上的舞蹈更美丽,我们一起来给它配上打击乐。媒体出示碰铃、双响筒、沙球、手铃。师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敲击法。让学生从他们的凳子底下取出打击乐,自己敲敲打打,试一试。师纠正错误的方法。师弹琴,学生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先由单一的乐器伴奏,再逐渐加入其它乐器。}放歌曲带,学生边唱边敲击乐器,师在歌曲声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了解打击乐的敲击方法,锻炼各种能力,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

小结,下课。

美丽的草原教案篇十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在高低不一的平衡木上做各种动作,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具有初步的大胆进行身体活动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从平地上的平衡走变化到一定高度和宽度上的平衡木走及进行各种动作的平衡练习,这对幼儿的身体活动是一个新的问题,有一部分幼儿会由此产生害怕的心理,故在活动器具的.选择和活动方法的提供上,要让他们有一个逐渐过渡、慢慢适应的过程。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观赏我国体操运动员进行体操比赛的录像。

2.录音机1架,艺术体操音乐若干段。

3.高度、宽度、坡度要求不一样的平衡木三条,与平衡活动相配套的各种活动器具,如伞、帽子、沙包、球、娃娃、积木等若干。

四、设计思路。

身体平衡运动,对中班幼儿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且每个幼儿在这方面的发展进程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在既高且窄的平衡木上走,有的幼儿只能慢慢地走过低低的宽宽的平衡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幼儿的实际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既可在平衡器材的高度、宽度和坡度上有不同的要求,又可在运动方法的指导上给幼儿不同的示范和选择。可从徒手走逐步过渡到持物走、加速走和在间隔物体上走。

五、活动流程。

提供材料——重点指导——难度练习。

在场地上出示高度(10-30厘米)宽度(15-20厘米)坡度不一(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平衡木,请幼儿扮体操运动员,听音乐,自由选择动作走过平衡木。中间提醒幼儿可不断变化手臂动作,如叉腰,上举,侧平举、抱头、曲臂等,教师一旁观察,哪些幼儿已完全自如地进行活动了,哪些幼儿虽能独立活动但动作还很笨拙,哪些幼儿还不能独立地进行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在每次活动时,除了灵活的随机指导外,还必须要有重点指导内容和计划。如第一次是重点指导那些没有勇气登高的幼儿;第二次是指导那些大胆选择在窄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三次是指导那些不敢在有坡度的平衡木上走的幼儿;第四次是指导那些在平衡木上不断变化创新动作的幼儿等,除了器具选择的重点指导外,还要有落实到那些幼儿身上的具体指导方法的考虑。

随着活动的开展。视幼儿的能力发展,要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可从徒手走到拿小器具在平衡木上走,并鼓励幼儿根据器具等特点创造各种动作;头顶沙袋走、抱球走、撑伞走等,还可以编成游戏让幼儿玩。如“送娃娃过小河”(抱娃娃走过平衡木)、“运西瓜”(幼儿依序站在平衡木上传吹塑球)等。再过渡到在间隔物体上走,如走木梯,走树桩,在平衡木上放一块泡沫塑料积木跨过去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