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优秀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06:27:49 |
  • zdfb |
  • 14页

总结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提高职场竞争力和创业能力?这是职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一

出生于1985年的张亮敏还不满27岁,16岁时被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教练选中,一年后就在于韩国举行的2002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在随后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亮敏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不过张亮敏的奥运会冠军之路却格外曲折。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在雅典残奥会和20北京残奥会上,她所参加的项目里却没有f11这个级别,她只能去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结果她在雅典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虽然伦敦残奥会上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但在今年3月,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张亮敏甚至打电话给教练宋国超说:“教练,我不想练了。”所幸最终张亮敏坚持了下来,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

夺冠喜讯传到家中。

19时40分,亲戚在网上看到消息:“f11(全盲)级铁饼比赛开始了”;。

20时10分,网上实时公布:“第四轮试投,张亮敏投出40.11米的好成绩,成绩暂时领先。”张亮敏的父亲张新振想了想:“这距离她在去年世锦赛上创造的世界纪录还差31厘米。”母亲居芳英说:“囡囡这几天手痛得厉害,又要针灸,又要打封闭,一直没法练习。”

焦灼的等待总是显得特别漫长,居芳英好几次轻声默念“加油!加油!”

20时30分,电话响了,外甥在网上看到了赛果:“六轮全投完了,40.11米,阿拉敏敏得金牌了!”

上海籍选手的`第一枚伦敦残奥会金牌诞生,张亮敏家顿时沸腾了。居芳英只顾得上对电话那头的外甥不断说“谢谢”,张新振则没说几句话就眼眶发红,声音颤抖起来。

安静下来后,张亮敏的父母和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训练科副科长宋国超,与记者聊起了张亮敏的训练生涯。

训练次年包揽三金。

张亮敏从小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16岁那年,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一开始,做着文艺梦的张亮敏还不太愿意,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甚至跟进了卫生间。

教练的眼光很准,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2002年,她参加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年至20,她又相继在全国残运会、香港青年世锦赛、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包揽这三个项目的金牌。

三朝元老终圆梦想。

张亮敏家中,客厅和卧室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奖牌。不过,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一直差那么一点点。20雅典残奥会,因对盲人选手进行分级,所以张亮敏参加的f11(全盲)级别取消了。

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

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谁知今年3月,宋国超接到了张亮敏的电话:“教练,我不想练了。”原来,除了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的老伤,困扰张亮敏的是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经过两个半小时长谈,张亮敏终于摆脱了困扰,重新投入训练。昨晚,这位28岁的上海选手,终于在伦敦残奥会的赛场上圆了梦想。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二

运动员们获得优异的成绩的背后肯定付出过不少的努力,一起来看看他们的。

吧,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运动员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20xx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项目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一下子,舆论哗然。“听到这个消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xx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xx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锏。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

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xx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

时间。

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

坚持。

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1989年进入国家队,1983年—1989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xx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着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

座右铭。

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生涯中共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xx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xx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

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三

4.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泰戈尔。

5.高尚的娱乐,对人生是宝贵的恩物。——鹤见右辅。

6.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苏格拉底。

10.教育上的秘诀,便是使身心两种锻炼可以互相调剂。——卢棱。

11.体育竞赛之最绝妙处乃由于它只在手做,不在口说。——赫尔巴特。

12.一切苦境,也可由运动解脱。

13.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14.我生平喜欢步行,运动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爱因斯坦。

15.生命就是运动,人的生命就是运动。——列夫·托尔斯泰。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四

继刘文君里约残奥会上勇夺女子100米t54级轮椅竞速金牌后,武汉另一选手、19岁的柳萌在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决赛中夺金。由此,武汉市两位里约残奥会参赛选手均获金牌。柳萌7岁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伦敦残奥会上她名列第五,当时她便给自己定下目标:里约拿冠军。恭喜圆梦!

身为体育委员,她站了起来。

8年前,柳萌是武昌区南湖学校四(1)班学生,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她失去了左小腿。听到医生的诊断后,柳萌哭了,虽然她并不知道将来还有什么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害怕从此不能再担任体育委员。为了尽快回到学校,柳萌选择了装假肢,假肢和皮肉的磨合是痛苦的,但小柳萌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回到班上,她向老师要求继续做体育委员,师生们被她感动了。

从小爱蹦爱跳的柳萌,装上假肢后不甘在教室坐着,她一有时间就去找同学打乒乓球。去年10月,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乒乓球的专业训练。凭着良好的悟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柳萌的进步很快。

每天的早训是围着训练场跑10圈,还要练习蛙跳和滑步,然后是成千上万次地挥拍。尽管集训的日子在旁人看来苦不堪言,但柳萌的言语中却透着一股兴奋,她说乒乓球让她找到了生命的追求,乒乓球也让她变得坚强。“小丫头不简单,很能吃苦,将来要成大器。”教练万由群一脸疼爱地看着柳萌说。

7岁装上假肢,做班上体委带同学做早操。

柳萌在4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9级中获得单打第五名,此次勇夺冠军,与其坚强意志分不开。

柳萌年仅7岁就因失去左小腿而装上假肢。课后她仍爱和同学一起来到操场上打乒乓球。她还因此被老师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带同学做早操,组织课外活动。

省残联选中小柳萌到武汉市体校集训从那时起柳萌才正式接受专业乒乓球的训练。“你家的小姑娘真不简单!”教练常常对柳妈妈竖起拇指称赞。“我的梦想是拿世界冠军。”柳萌小小年纪就给自己立下了目标希望有一天能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比赛拿一枚金灿灿的金牌。

柳萌还很喜欢读书,她觉得读书是一种乐趣。

柳萌从来没有因残疾而放松学习,“我能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柳萌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幅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柳萌说,在集训队的课堂上,她的成绩不错,这令她感到自豪。

靠一分分追回来拿得冠军。

伦敦残奥会上,柳萌名列第五,亲朋好友都为她高兴,觉得实属不易。但是性格坚强的她暗暗给自己定了目标,里约拿冠军。

伦敦残奥会后,省、市残联非常支持柳萌圆梦,与省体育部门联系,安排柳萌进入省乒乓球队与一线队员同训练。市残联工作人员孙晓彤负责长期跟踪服务,他感慨,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进行高强度的力量、技战术训练,付出的汗水可想而知,可是柳萌从来不喊苦喊累,坚定地朝自己残奥会冠军发起冲击。

“柳萌这次夺冠,不但技术层面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提高很快。”孙晓彤说,柳萌年纪小,以前心理不稳定,不会打逆风球,一旦落后比较大,就容易放弃。这4年,她有意识提高自己心理素质,参加各类比赛,有赢有输,输了从不气馁,而是专心分析原因、改进技术。

这种对比赛的专注,让她在里约残奥会上不再浮躁,越是关键时候越能扛住压力发挥水平。孙晓彤说,此次残奥会,她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都是3:2险胜,其中半决赛还是在最后一局5:9落后的情况下,不急不躁,一分分追回来,最后获胜,实属不易。

昨日获得残奥会冠军后,柳萌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省、市残联报告了好消息。市残联介绍,至此,武汉派出的两名运动员均获冠军。柳萌也继承了武汉市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传统优势——继1988年汉城残奥会程喻获得乒乓球女子双打t9级冠军,20北京残奥会陈刚获tt8级男子单打、团体冠军,武汉涌现第三位乒乓球残奥会冠军。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五

李樟煜,大多数人对这个临安山沟沟里的小伙可能并不熟悉。他1988年8月12日出生,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临安市於潜镇南山村人,浙江万马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脑瘫患者。

起李樟煜涉足残疾人体育运动,并在体育运动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天赋,在近几年的刻苦训练中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在今年8月29日英国伦敦举办的第十四届夏季残奥会男子c1-2-3级场地自行车1公里个人计时赛中,李樟煜竟以1分05秒021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荣获残奥会冠军。

幼小的李樟煜就对自行车有着浓厚兴趣。

23年前,李樟煜呱呱坠地,出生时跟别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没想到孩子长到一两岁,经常流口水,不仅不会说话,连路都不会走,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然得到的都是同一个诊断结果:先天性脑瘫。医生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年轻的父母几乎丧失生活的信心。可毕竟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能让李樟煜健康成长,父母选择了坚强,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他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快乐成长。

而李樟煜从小就表现得格外坚强。因为行走不便,上幼儿园时,父亲为他买了一辆童车,没想幼小的李樟煜从此就对自行车产生浓厚兴趣。虽然,骑车会经常摔跤,可他每次都会不声不响再爬起来,继续骑,5岁的时候就能骑着儿童车独自上幼儿园了。在校读书时,他勤奋好学,成绩也不错,而且特别喜欢文学,喜欢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于是暗下决心要自强自立。

福利企业打工的他成了村里“最有名的人”

李樟煜进入浙江万马电缆成了那里的一名员工。在工厂里他积极上进工作努力人缘关系好深受全厂干部职工们喜爱;入选省体队、国家队训练期间李樟煜非常刻苦每天起早贪黑集训为了锻炼体能他经常超负荷运动。在自行车公路100公里训练时很多人都中途落下了可李樟煜从未落下过。他的教练说:“这小子特聪明善用巧力也特肯吃苦。”在训练中受伤也是常有的事。

这几年,为了练得一身好本领,李樟煜从不断摔跤中总结经验,虽然摔得满身都是伤,可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以乐观向上的姿态对待训练,对待比赛,对待荣誉,在省队大家亲呢地称他为“开心果”。为了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2012美国洛杉矶残疾人自行车锦标赛和伦敦残奥会,李樟煜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一直在江苏、广州、深圳等地训练,已连续三年没有回家过年。

今年5月,钱江晚报第七届体育庙会第三站活动就在万马电缆举行。当时,参加活动的很多万马电缆员工就对笔者说,他们厂有个叫李樟煜的,虽身患重症,但却是於潜镇南山村最有名的人,因为他是全国冠军,要不是备战残奥会他肯定要来参加体育庙会的活动。

“李樟煜进我们厂后,我们就经常让他去参加残联举办的比赛,先是田径,后来发现他自行车特别有感觉。由于先天性脑瘫,他的行动非常不方便,上自行车都要人扶,可他骑上了车却像变了个人似的,看起来和健全人没什么两样。”章晓红说,连自己也没想到,这个需要人扶着上车、扶着上领奖台的人现在竟成了奥运冠军。

从20起涉足残疾人体育运动,李樟煜先后入选了省队、国家队。年在全国残疾人自行车锦标比赛中,获三枚银牌;在广州亚残运会上,获得了一块铜牌。2011年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男子c1(最高等级肢体残疾级别)级自行车场地1公里、场地3公里、公路10公里、公路45公里以及团体赛中获得4金1银,2012在残疾人自行车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在伦敦残奥会上获得一金一银一铜,成了当之无愧的“自行车霸主”。

身患重症的他成了奥运冠军。

李樟煜平时特别喜欢笑,给人很有亲和力的感觉,也很倔强,很爱钻,喜欢通过qq和别人交谈。“我徒弟啊平时很好动,让他一直坐是坐不住的,尽管话说不清楚,但很喜欢说话。”李樟煜的师傅说。“我既把他当朋友,又当自己的孩子,他喜欢做什么,尽量支持他,这次拿了冠军,我替他高兴。”李樟煜跟了陈师傅一年左右就去自行车集训了,还经常发短信问候陈师傅,并向陈师傅报平安。

“李樟煜,好样的!”“李樟煜,我们要向你学习!”“没想到奥运冠军离我们这么近,奥运冠军也可以就在我们身边。”在李樟煜成为奥运冠军后,他的同事们纷纷议论和赞叹。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他们也不只是梦想着能自食其力,同样渴望着有一技之长,更希望有一天能站在更大的舞台,在更多的人面前展现自己。李樟煜也不例外。年,为备战杭州市残疾人青少年田径、游泳锦标赛,临市残联通过乡镇(街道)、福利企业报名、组织赛前集训的方式,选拔组织了20名残疾人青少年组成了代表队参加了这次比赛。李樟煜是其中一位,参加了田径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一个第二名、二个第三名的成绩,初次展露了他的运动天赋,引起了教练的注意,当年就被入选杭州市残联体育集训队。2009年,为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李樟煜被入选浙江省残疾人自行车队。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在自行车项目中暂露头角,并快速成长起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直站到了奥运会最高的奖台上,让无数人为之惊叹不已。

各级残联的关怀是他成长的摇篮。

“能有今天,离不开残联领导的关怀。没有他们,不会有今天的我。”这是李樟煜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各级残联的培养和关怀下,李樟煜走出临安,走向全国,冲向了世界。为了备战大小赛事,李樟煜三年没有回家过年。

这些年,他的生活、他的'训练、他的进步和成长成了市残联最牵挂的事。每当他取得一点成绩和进步,市残联会给予及时奖励;每当他遇到问题和困难,市残联会及时伸出关爱的手,帮助他化解;每逢助残日和节假日,无论在哪里,市残联都会以各种形式及时送去组织的关怀;每次参加比赛,市残联都会及时给他加油鼓劲。说起李樟煜,市残联的人都满怀自豪,因为他取得的成绩是对残联工作的最好回报。说起市残联,李樟煜总是心怀感激,因为残联是他成长的摇篮。

笔者手记: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民警”沈慧勇,从“最美的哥”到“最美外来工”,于临安这座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而言,我们从来不缺这样的美丽身影。除了熟悉的“他们”,我们身边一定还有更多的最美身影曾擦肩而过。

从小就有先天性病患,语言功能基本丧失的李樟煜,当他胸挂金牌,手捧鲜花,站在残奥会的领奖台时,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全场人为他鼓掌喝彩。他即便是咬字不清,也依然唱起了国歌,在向全世界的人证明残疾人也可以很自信很坚强,也可以创造奇迹。而他则是一个福利厂的普通工人,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看起来和健全的人没什么两样,他同样是“最美临安人”。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六

许庆今年24岁,平顶山市人,s6级游泳运动员。许庆6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双臂。

母亲带着许庆来到一家生产假肢的工厂购买假肢。这家工厂的负责人恰巧也是一名残疾人还获得过残疾人乒乓球世界冠军。她问许庆喜欢什么许庆说他特别喜欢洗澡、玩水。那位厂长便建议许庆的母亲让他从事游泳运动用这种方式让许庆重新找回自己。

回到平顶山后,母亲带着许庆去了游泳馆。当时平顶山市残联正在选拔、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准备参加省残运会。从此,许庆便跟着启蒙教练马云鹏,开始了他的游泳运动生涯。

苦练游泳无臂少年逐渐成长。

对于一个失去双臂的孩子而言,学习游泳要付出许多艰辛。健全人游泳时,用两臂划水换气呼吸,而许庆只能靠腰部的力量,游起来会比一般人慢,而且经常呛水,教练为他准备了浮背,绑在腰上,慢慢适应泳池。

许庆不分白天黑夜地练习,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游泳池中。在教练的系统指导和帮助下,许庆的进步非常明显。刚开始练习游泳不足两个月,他就参加了河南省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收获了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

此后,许庆开始在国内的残疾人游泳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他一举获得肢残s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的金牌和50米蝶泳银牌。当时许庆对母亲说:“你看,我仍然可以非常棒!”

入选“国家队”成为金牌“飞鱼”

20,许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几个月后,参加了年的雅典残奥会,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运动员,那年,他获得了一个第九名,不过这次出征,激发了许庆的奥运梦想,他给自己定下了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目标。

20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远南运动会上,许庆斩获三枚金牌和两枚银牌;2007年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许庆获得一金一银一铜;在北京残奥会上,许庆再次证明了自己,获得了3枚金牌和一枚铜牌;在的伦敦残奥会上,许庆又获得了4枚金牌,并打破4项世界纪录。

游了十几年的泳,许庆说,他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害怕了,游泳让他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希冀。

《老人与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

伦敦残奥会结束后,他又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与此同时,他也停止了正规训练。这一停,就长达三年。去年成都全国残运会结束后,国家残疾人游泳队李孟钟又将许庆召回了队中。“当时,我们一见面,我心里就‘咯噔’一声,他怎么会胖成这样啊?这还怎么练啊?”李孟钟今年曾对记者说。

后来,许庆在李孟钟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恢复训练,每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还要给自己加量,单独跑步1个小时。一个月后,他的体重就下降了5公斤,训练也开始步入正轨。经过10个月的努力,李孟钟和许庆终于看到了那段时间的效果,体重降了,力量长了,但成绩离他的最佳状态却还有很大距离。不过,许庆并不悲观,他始终一点一点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着,经过一个冬天的训练,教练终于对他说:“你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的85%,接近了伦敦残奥会时期,再加把劲,就可以去里约了!”

9月9日,许庆先是参加了男子s6级50米蝶泳,接着又参加了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不仅都获得了金牌,而且都打破了世界纪录。赛后,他说:“我今天感觉棒极了。”虽然看上去很淡定,但从他略微颤抖的声音还是能感受到他此刻激动的心情。“接力最后一棒我游出了自由泳的最好成绩,照这样明天也能破纪录了!”10日,在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他虽然未能打破世界纪录,但却收获了自己残奥会上的第十枚金牌。接下来,他还要参加男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四年前在伦敦,他就列该项目第一,此次,他将力争蝉联冠军。

在此前的采访中,对于自己练习了十几年的游泳,许庆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当自己面对困难时,再也不用害怕了。“练习游泳这么多年,什么困难都克服了,什么场面也都经历了。”他笑着说,“我不再害怕了,它让我收获了自信。”

不过,许庆在生活中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曾告诉记者:“像我们这种肢体残疾的人,第一次裸露肢体的时候是有非常大的压力的,你可以想象我身穿泳裤出现在泳池边的样子。内心是非常怕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去看的。”

已经能够用双脚熟练操作电脑的许庆在自己的qq个人说明中用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名言激励自己:“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击败!”在24年的人生之中,许庆不仅将其作为一句名言,而且用行动来践行着这句名言。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七

双脚残疾的彭秋萍,一次又一次游出世界速度,令人感动不已。了解她的'人都知道,这一路走来,颇不容易。

彭秋萍的夺冠之路。

1994年8月,彭秋萍出生于宜州市刘三姐镇三合社区山底屯一个农家。

4岁时,一次感冒发烧打针吃药后双腿突发神经性萎缩,从此走路只能靠拐杖和轮椅。

逐渐懂事的彭秋萍没有被身体残疾击倒,而是靠着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勇气,谱写出了自强不息的人生篇章。

彭秋萍很要强,读书时从来不让父母接送,每天拄着拐杖来回两个小时。,彭秋萍读初二,宜州市残联工作人员到学校选拔运动员。工作人员准备上3楼教室去找她,但彭秋萍却坚持花了10多分钟,自己从三楼“挪”下来。

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彭秋萍的手臂较长,适合游泳,而她的坚韧和独立,正是一名优秀运动员必需的品质。

彭秋萍之前没接触过游泳,刚开始训练时,不停被水呛,常常抓住池边不敢动,又被教练推下去。

反复训练多次后,彭秋萍展示出了过人的游泳天赋。仅仅训练70天后,她就参加广西第七届残运会,一举夺得s6级50米自由和100米自由泳两个第一名。

她找到了人生的新路,从此更加刻苦训练。

彭秋萍游泳完全靠手臂力量,她每周有两天要在陆上训练上肢力量,一个半月就从只能拉动10公斤提升到40公斤。每天还要进行水上训练,一天下来往往腰酸背痛。

彭秋萍一直咬牙坚持,家人的关爱给她极大的动力,父亲彭洪理常激励她:“不要放松放弃,不能输在第二起跑线上。”

她开始在国内赛场崭露头角——。

在全国残疾人(22岁以下)游泳锦标赛中,获得s5级的50米自由泳、50米仰泳第二名,100米和200米自由泳第一名。

6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夺取sb2级50米蛙泳金牌。

接下来,彭秋萍将参加当地时间9月14日举行的50米蛙泳比赛。

她通过微信表示,感谢家乡人民的关心,接下来的比赛,她会好好准备,全力以赴,勇夺佳绩。

家人盼其勇夺佳绩。

“秋萍很懂事,很孝顺,性格开朗活泼。因为训练,她很久没回家了,但是只要有空,她就经常打电话来问候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经常寄钱给我们。”毛宝新说,女儿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家人特别想念她。以前在家的时候,她虽然行动不便,仍经常煮饭、扫地、喂猪喂鸡等,帮父母分担家务活。

彭秋萍的爷爷、奶奶已经70多岁了,平时习惯早睡早起,但只要有彭秋萍的比赛,无论多晚,他们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妹妹彭开宇更是经常上网,关注姐姐的比赛、训练等情况。

全家人都希望她在残奥会上好好表现,争取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八

信念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信念支持他走到最后,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从来都未曾畏惧,他从未放弃那个信念――解放科西嘉,在全法国建立共和制,是信念使他过关斩将,英勇杀敌,毫不畏惧一切。在没有武器和粮食时,在后援被敌方切断时,在孤军奋战于异国他乡时,他――拿破仑,从来就没有倒下,他始终有这么一个信念在支持他,支持他打完每一场战役,成就神话般的色彩人生。

我们不仅要关注奥运会,还要关注残奥会。

残奥会就是指残疾人的运动会,这样的话那些落下一生残疾的人,也就有很多机会参加运动会了。我们不要把关爱残疾人看成是一件小事,虽然我们是小学生,但也能为那些残疾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些残疾人正准备去过马路,但马路上的车太多而且又开得非常快,怎么也过不了马路,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过去搀扶着他们走过马路。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那些残疾人却会感到无限的温暖。但是,仍有一些人对残疾人不闻不问,就拿路上的盲道来说吧,盲道本来是专门给盲人准备的,但却放满了自行车,盲人根本无法走动。

有好多人认为,残疾人根本一点用没有,除了吃喝什么事也不做,因此就对残疾人非常冷淡,一点关心也没有。。上个星期六,我像往常一样在站台上等着公交车去超市买东西,过了好一会儿,我才等到一辆积满了人的公交车,我心里想:今天的公交车很难等,还是上车吧。于是,我就挤上了车。公交车过了两站,车上的人逐渐少了起来,最后终于腾出了一个空位子,我连忙坐了上去。

这时,一个拄着拐杖,像是腿脚很不方便的老爷爷上了车,但车上一个位子也没有了,已经是座无隙地,这时,开公交车的司机叔叔就说:“哪个人给位老先生让个坐!他的腿脚很不方便!”但车上的人像是没听见公交车司机叔叔说话似的,依然若无其事的坐在那里。这时一个人突然发火说:“我们凭什么给一个老头子让座,他有位子了,我呢?他就不会扶着把手站在那儿吗?”之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就把我的位子让给了那个老爷爷,车上有好多人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关爱残疾人,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了迎接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我们就要关爱残疾人,关心残疾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做起!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九

1.体育是在理性轨道上运行的竞争机制。

3.一切乐境,都是由运动而来。

5.缓慢而有恒赢得竞赛。——莱特。

6.各种娱乐的高下优劣,最能显示那个人的高下优劣。——麦肯。

11.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12.乔丹: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决不放弃。

13.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欧阳修。

14.更高、更快、更强!

15.灵感——莫过于运动。

16.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语言。

17.我宁愿我的学生打网球来消磨时间,至少还可以使身体得到锻炼。——卢棱。

19.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歌德。

20.活动是生活的基础!——歌德。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

在比赛场上,刘磊是当仁不让的举坛猛将;而在亲人们的眼里,自小残疾的刘磊从不用人操心,是一个懂事、要强、阳光的大男孩。

奶奶朱秀芝:有梯子能爬到房顶。

刘磊因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条腿没发育好,从小就习惯用双手拽着腿走路,无形中锻炼了他双臂肌肉的力量。奶奶朱秀芝说,残疾没能影响他活泼好动的`个性,“有梯子他就能爬到房子顶。”

“孙子懂事,不管上哪去,出国比赛也好,都先跟我通个电话,报平安。”刘磊参加国内外大赛的奖牌都保存在朱秀芝家中。“8块金牌、4块银牌、两块铜牌!”老人清楚地记得刘磊获得的成绩。

启蒙教练孙善喜:“木杠铃”训练从不喊苦。

刘磊今年20岁,他的启蒙教练是枣庄市峄城体校举重项目教练孙善喜,正是孙教练最早发现了刘磊强劲的臂部力量。

跟刘磊家沾点亲戚关系的孙善喜记得,刘磊从小就臂力惊人,“在学校里,他喜欢和同学掰手腕,比他大几岁的男生都掰不过他。”

到了十二三岁,刘磊让爸爸用一根木棍两头拴上石头,当作简易“杠铃”,来锻炼手臂的力量,被来家作客的孙善喜发现。从此孙善喜就经常到他家给他一些指导。

第二任教练孙涛:举重让他开朗自信。

“一般举重运动员,三十岁左右是正当年,没想到刘磊20岁成绩就这么突出了!”从开始训练刘磊、并带他参加过多次大赛的枣庄市体校教练孙涛说。孙涛记得,刚开始接触刘磊时,他话不多,跟年龄相比显得老成些。但通过练举重,刘磊的性格越来越开朗、自信。“现在的他,非常阳光!”孙涛回忆,刘磊参加全国比赛的时候,比赛间隙,他喜欢给同伴们表演倒立,有时甚至朝教练扮鬼脸,“他真正从举重中得到了乐趣。”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一

这是里约残奥会闽将首金,也为三明市摘得了史上首枚残奥会奖牌。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预赛中,柯丽婷排名第一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这些天,柯丽婷父亲柯国仙、母亲傅新美和其他家人牵挂着的心,也终于放松了。柯国仙激动地说:“泳池里手臂抬得最高的那个,就是我的女儿。”

天赋异禀成绩斐然。

柯丽婷,出生于1995年12月,是尤溪县城关镇水东村人。在柯丽婷出生7个多月时,因一次高烧不慎致小儿麻痹症,导致肢体残疾。

2009年4月,中国残疾人游泳队到福建各地挑选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柯丽婷被选中。据柯丽婷母亲傅新美回忆,当时到三明参加选拔时,柯丽婷原本想进射击队。在此之前,柯丽婷从未学过游泳。在参加选拔的人群中,柯丽婷早就被著名残疾人游泳教练张鸿鸪相中,认为小柯的身形及其他条件都非常适合游泳。

后来,在选拔过程中,用尺子量小柯的手臂长度和身高,发现小柯的臂展比身高长了10多厘米,而且其他各项测试也都表明小柯天赋极佳,是个学习游泳的好苗子。才14岁的小柯,还想着参加射击队。张鸿鸪教练等一直做工作,努力说服柯丽婷,并告诉她“选择这条路绝对不会错”。

“我们让她自己做决定。”傅新美说,当时女儿在校学习成绩还不错,作为父母不敢鼓励女儿选择游泳,因为怕女儿游泳和学习都没搞好,耽误了孩子。后来女儿说,大学生就业都不容易,何况自己这个样子,就业更难,所以还是决定加入国家队。

被国家队选中以来,柯丽婷在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获得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金牌、女子s6级100米和s6级400米自由泳银牌、女子sm6级200米个人混合泳铜牌,取得一金两银一铜,并以38秒41的好成绩打破了女子s6级50米自由泳的全国纪录;2012年伦敦残奥会,刚满16岁的柯丽婷,克服了参加等级从原来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的不利因素,获得4100自由泳接力第五名、女子s7级100米自由泳第六名;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女子s7级100米仰泳金牌,并破该项目全国纪录,获得女子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s7级100米自由泳和s7级50米自由泳银牌,获得两金两银……成绩斐然。

本次到里约,是柯丽婷第二次征战残奥会,除了女子s7级100米仰泳以外,她还将分别参加女子s7级50米自由泳、sm7级200米混合泳和s7级100米自由泳3个项目的`角逐,令人期待。

挥洒汗水曲折前行。

在傅新美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柯丽婷在里约的照片:头发染了颜色,手上涂了红色指甲油,大方漂亮。但训练起来,小柯却很刻苦,其间也经历了曲折。

傅新美说,女儿性格有些大大咧咧的,独立能力非常强,也很懂事。这么多年来,女儿为了训练,过年没回家是常事,目前回家次数也屈指可数,一般只有大赛结束时才能放假回家休息一小段。女儿的训练非常辛苦,有时为了锻炼手臂力量,练得连筷子都拿不稳。有一回,晚上7点左右,她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因为游泳速度没进步,正被教练罚练3000米,教练也陪着她还没吃晚饭。

有时,因为教练要求太严格,柯丽婷也会同教练闹点情绪。家人会配合教练,通过电话帮助女儿稳定情绪。刚到云南集训时,因为年龄太小想家等因素,虽然成绩提高很快,但小柯也曾状态不佳。后来在教练的允许下,柯丽婷父母和弟弟专门到云南看她。家人陪伴了3天后,柯丽婷就重新投入到训练中。

最难的是,参加伦敦奥运会前,柯丽婷的参赛等级,从原来参加比赛的s6级被评定为s7级。傅新美回忆当时女儿心情很不好,因为需要加重训练强度,甚至一度觉得太累想放弃游泳。在教练们等努力下,女儿扭转了思想,开始慢慢加大训练强度。2015年,柯丽婷参加了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比赛,还拿到2枚游泳金牌。

母亲傅新美表示,女儿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多年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女儿的教练团队等。2011年,柯丽婷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当拿到第一个金牌时,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自己拿到第一准备上领奖台时,傅新美和柯国仙都不敢相信。傅新美马上打电话找小柯的教练杨文彪核实,发现杨教练激动得哭了,因为小柯是他教的第一个出成绩的队员。目前带小柯时间最长的正是杨教练,大约有7年左右。

现在,柯国仙和傅新美与女儿联系大多用微信。但最近,为了不影响女儿比赛,减少了与女儿联系。最近一次通电话,还是9月1日下午4点多,女儿到达里约后打来的。赛前,傅新美就觉得,这次小柯总体状态比较好,在北京倒时差调整了一个星期,又坐专机到里约。

拿到金牌后,记者通过微信,第一时间采访了柯丽婷。柯丽婷说:“决赛时就想着按自己的节奏游,然后闷着游,被眷顾了。接下来的项目,还没想怎么比,希望能进决赛就好。”我们衷心预祝她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二

3.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4.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蔡元培。

5.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全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卢梭。

6.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决不放弃。

8.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9.运动是生命的源泉。

10.体育是包治百并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12.努力发展体育事业,把我们的国民锻炼成为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的人。——朱德。

13.体育是舰力、美三维一体的组合。

14.生命在于运动!

15.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三

其实,笑露8颗牙就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原来,负责礼仪小姐培训的老师们在研究过悉尼奥运会的礼仪小姐后,决定把中国人讲求端庄和笑不露齿的传统笑容改成露出牙齿的微笑。

为了展示最完美的笑容,培训老师发明了头顶书本、牙咬筷子、膝盖夹纸等训练方法,这些方法将帮助中国向全世界展示最漂亮、最快乐、最友好的面孔。

当然,并不是谁都能很容易地做到在微笑时露出8颗牙齿。培训老师介绍说:“有的孩子不会大笑,因为她们的嘴太小,就算咬着筷子也露不出8颗牙齿。即使露出来,看上去也很不自然。”

奥运礼仪小姐郝婧钰说,“老师要求我们每个人在练习笑容时,嘴里都要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这样一笑就得几十分钟,笑得连脸部肌肉都麻了。”这样长时间练下来,很多姑娘的牙被筷子硌得酸疼不说,嘴角还时常被磨伤。家长们看到伤口时都不免心疼,姑娘们则笑着用一句“没什么”来宽慰父母。

即使练习笑容本身的训练就已经很辛苦,但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微笑,姑娘们还“研究”出了更好的自我练笑法,在统一训练结束后自我训练。

徐雪伦是记者采访的又一位礼仪志愿者,她向记者透露了她们训练过程的一个方法:如何找到最美的微笑。徐雪伦说,许多人都知道礼仪志愿者是咬筷子来训练,这个没错。但更多的时候,姑娘们也会两两一组,坐在小板凳上互相向对方笑。对面的搭档就会告诉你,你什么时候的微笑是最美的,并提醒你要抓住和体会这一瞬间。

虽然关于如何笑有统一和个人的训练方法,但是培训老师还是认为,微笑不只是露几颗牙齿这么简单,而是应该发自内心。在礼堂内训练的礼仪小姐中,有的笑得过于灿烂,有的笑得比较僵硬。几个来回后,礼仪小姐们围成圈席地而坐,老师站在中间讲解要领:“微笑不是非要露6颗或者8颗牙齿,一是要笑得自然,二是要发自内心。”

除了笑容达到国际化,奥运礼仪小姐的妆容也是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去打造。据北京奥运会形象总设计师易茗先生介绍:这次奥运礼仪小姐评选中我主张了一个观念,她要符合国际标准。对于确定的妆容,易茗先生说:“我可以说的是这个妆容不是我们试妆过程中中国人认为的最美的一个,而是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四

吴晴是个不幸的女孩,患先天性脑瘫,从小父母离异,一直与姑姑、姑父生活在一起。据姑姑吴艳丽介绍,吴晴生就男孩子的性格,喜欢和男孩子玩,尤其爱和男孩子一起打篮球。尽管她的左脚不灵便,但却丝毫不影响她喜爱运动的兴趣。在亲人、邻居眼中,吴晴就像一个“假小子”。她从来都是一头短发,一身休闲装,不喜欢艳丽的色彩。但是对邻居,对弱小她却是一副热心肠。吴艳丽说,正是吴晴这种好动、爱玩、不怕输的“假小子”性格使她在日后的训练中百折不挠,顽强拼搏。

先天性脑瘫导致吴晴双腿蜷曲。在训练中,为了把她双腿的筋撑开,教练每次都要找来5个人帮她压腿,人为地把已经扭曲10多年的筋拉直。每一次,吴晴都凭借坚强的毅力忍受彻骨的疼痛。由于腿不听使唤,吴晴没少摔跟头,即使这样,她总是在课后给自己加砝码。为了提高成绩,她无论训练还是平时走路,腿上总是带着两个重重的沙袋。不知情的人都会奇怪地盯着她看,可吴晴不管。一个多月下来,吴晴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经过刻苦训练,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她取得了女子100米、200米短跑t35级两块银牌;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她以0.02秒的微弱之差夺得100米短跑t35级亚军。20末,吴晴开始转项练习标枪。经过大半年的刻苦训练,她第一次参加全国残运会的标枪比赛就打破了世界纪录。

差点与冠军梦擦肩而过。

“吴晴能走上正规的训练道路,多亏了她张姨!”吴艳丽告诉记者。“张姨”是指现任龙沙区江安街道一厂社区主任张丽梅,就是她在最后一刻,把吴晴力荐给即将离齐的省队教练。

事情还得从冬季说起。那次省队来齐选拔残疾人运动员,一直关心吴晴的张丽梅,在得知消息后放下手中的活就赶紧联系她,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她。焦急万分的`张丽梅,直到晚上五点才把吴晴等回家。当时天色已晚,省队教练在齐就餐后即将返程。张丽梅二话没说,亲自打车护送吴晴去找省队教练。在市残联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省队教练。省队教练认真观察了吴晴的手、脚和其它条件后,让她回去等通知。一周后,忐忑不安的吴晴一家接到了赴省参加训练的通知。

一辈子不忘姑姑家的恩情。

吴晴自父母离异后,就和姑姑一家人生活。对于姑姑全家的关怀,她心存感激,总是说“一辈子不忘姑姑家的恩情”。

豁达的姑父把吴晴当作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在吃的、喝的、花销上从来没二话。姑姑是吴晴的心灵港湾,有什么困难,她总是向姑姑倾诉。就在残奥会开赛前一周,一向稳定的吴晴成绩出现下滑。烦恼的吴晴给姑姑打来电话说,可能是压力大,一上场就忘了技术,脑袋总是一片空白,怎么办?深谙侄女心理的吴艳丽就不断给她解压:,“不要考虑拿不拿牌,只要你尽力发挥了水平,不管结果怎样我们都不会怨你。”在姑姑几次劝导下,吴晴逐渐恢复了平常心。在残奥会女子铁饼比赛中,调整到最佳状态的吴晴,用一枚闪光的金牌向姑姑一家及家乡父老献礼。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五

茅经典,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的一个普通家庭,现为体育学院级商特本班学生,获得全国残疾人乒乓球女子单打tt9级别金牌、20取得约旦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获得广州残疾人亚运会乒乓球女子tt8级单打冠军、获得香港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tt8级单打冠军、获得伦敦残奥会乒乓球冠军、获得北京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2014年获得世界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国际乒联之星最佳女子残疾人运动员奖提名、20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四优秀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年仅19岁的她用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和骄傲。

梦想转弯,在痛苦中坚持拼搏。

为了增强体质,在4、5岁的时候,父母就让她练习打乒乓球。在练习的过程中,茅经典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一运动。10岁时,因表现优异,茅经典被选入江苏省队,成为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年底的一次训练中,茅经典突然感觉右腿一阵剧痛,跌倒在地上。当时医生的诊断是拉伤,本以为休息一段时间就好,可是茅经典的伤却迟迟不见好转。父亲坚持继续求医,最终才确诊:股骨头脱臼。而此时,最佳的治疗时间已经错过,以后可能要与轮椅终生相伴……茅经典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碎。此后一年多,这个10岁的小女孩与病床为伴,与疼痛为伴,经常腿痛得难以入眠。有一次,她在电视上看到技术不如自己的队友在比赛中获奖,眼泪就控制不住地流淌。她哭着向爸爸说,不想看见一个残疾的自己、一个永远不能站立的自己、一个没有办法再拿起球拍的自己……在爸爸的支持与鼓励下,茅经典,这个倔强的女孩迅即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从拄拐走,到扶着墙走,再到坚持自己独立行走,顽强的茅经典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尽管这个结果比医生“要坐轮椅”的预测好太多,但是,最终还是因髋关节不能屈伸,她成了t8级残疾人。其后的家庭变故又让她的生活雪上加霜,父母离异后家庭的情况跌落到低谷,连她第一年的学费都需要叔叔垫付。一个十几岁的花季少女,承受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但如今的她已破茧成蝶,在异于常人的困境中,她不放弃、不抛弃,怀抱梦想,在自己青春路上大放光彩,不仅成为了竞技场上的王者,更是生活中的勇士!

年,在一年一度的全国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赛上,14岁的茅经典一鸣惊人获得了第一名,赢得直接进入了国家队的资格。当年夏天,她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便取得了单打比赛冠军。此后,在国家队,她得到了重点培养并迅速成长起来,20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香港亚洲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20伦敦残奥会……茅经典将一个个单打冠军收入囊中。

年伦敦残奥会,虽然是一场比赛,却成为茅经典成长路上的重要转折点。单打决赛时,已经先赢两局的茅经典,因为情绪波动丢掉了第三局。紧急情况下,教练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和心态调整,最终她赢得了金牌,更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做到怎样。”

走进校园,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走进校园,她成为体育学院2014级商特本班的一名学生。对于这段经历,茅经典可谓历尽曲折,也成为她自己主动选择的不平常路。

2012年伦敦残奥会夺得单打冠军后,茅经典取得了北京户口。与此同时,北京联合大学还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可以进入其特教学院学习。北京联合大学有针对残疾人的成熟的教学机制。面对如此的好机会,茅经典却毅然放弃,她选择要像健康人一样参加高考,她要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自己心仪的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她说,自己以前在这里训练的时候,每天一大早就能看见步履匆匆奔向教室的学生,感到这里的学习氛围很浓厚,这就是自己憧憬的大学校园。但是,山东师范大学只招收本省的高水平运动员。面对着各种优越的条件,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茅经典果断放弃了北京户口,放弃一切可得来的优越条件,将自己的户籍落在了山东省章丘市。20,忙于参加比赛的茅经典因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没有被录取。但她没有放弃,又开始准备2014年高考。

在第二次的备考过程中,茅经典从当年2月份开始准备高考文化课,但是5月2日到20日她要去欧洲参加斯洛伐克乒乓球公开赛。“当我请假的时候,老师们都很着急。既然赛事已经确定,教练说,把学习资料带过去,一边学习,一边比赛。比赛的时候,其他人都在一边为队友加油助威,我却在一边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的精神,茅经典终于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成为体育学院2014级的工商管理学高水平运动员学生。

茅经典的主教练袁锋老师不仅是山东师范大学乒乓球队的总教练,也是中国残疾人乒乓球队的总教练。回顾一路以来的成长,茅经典说,最感谢的人还是袁教练,“和教练待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要长,袁教练给了我无私的关爱与帮助,对我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是他让我有机会进入了山师这个大家庭”。不仅如此,日常中,袁教练总是鼓励开导茅经典,“肢体的残疾并不可怕,维纳斯一只胳膊也是另一种美。真正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你不需要崇拜明星,你自己可以成为明星,成为一股正能量,去影响更多的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群体去奋斗,去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这对茅经典是很大的鼓励。

虽然入学时间不长,但是大学校园锻炼了她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让她的自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大学启发式的教育,也为她开启了另一扇门。

每每被常人问及现在的残疾对她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时,这个女孩总是回答道:“虽然自己行动受限,但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也很幸运,自己并没有缺胳膊短腿,我觉得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很珍惜自己的现在。”而她的主教练袁锋则一语道破天机:“这个小女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她吃了别人吃不了的苦,吃过苦的她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撒播爱心,尽己之力回报社会。

作为一位曾经得到过众人帮助的人,茅经典在步入大学后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来回报社会,帮助一些需要得到帮助的孩子。她总会抽出训练和学习之余的时间,到福利院等地方做公益活动,她觉得那些孩子比像她一样的残疾人更需要帮助。她利用自己的擅长专业交给孩子们打球,让他们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平时的生活中她经常将自己的物资积攒下来,邮寄到偏远贫困山区,给孩子们送去温暖,送去关爱,她时刻想着帮助别人,毕竟一路走来她也得到了有很多人的帮助。

全面发展,努力成为追梦女孩。

每个女孩子的内心里都有一个童话世界,对于茅经典而言也不例外。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诗人。除了日常训练,她最喜欢写诗歌类的文章,训练之余,她经常读阅歌德、雪莱、拜伦、戴望舒和舒婷的文章,另外,她还对李清照、柳永的婉约词情有独钟。

“远方有一道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迷失在黑夜的心,找到久违的理想。远方的那道光,点燃追逐的希望,驱散了失败的阴霾,期待在光荣里绽放!微风轻轻抚过我脸庞,清新的空气有温暖的力量,张开双臂拥抱理想,让心在青春舞台飞扬。打破前方无形的屏障,胜利就在不远的地方,坎坷挫折不能将我捆绑,我要飞上蓝天歌唱青春的梦想!”这正是茅经典现在的体会和生活的决心,在广阔的天空,她会飞的更高更稳!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六

奥运礼仪小姐训练的辛苦还体现在饮食上。礼仪小姐冯思璐最担心的就是掌握不好自己的饮食。她的早餐是鸡蛋和牛奶,午餐是汤和一个苹果,喝少量的水,晚上不吃饭。这是因为,如果饮食太多,姑娘们就会穿不上中国传统礼服,并长出小肚脯。如果饮食太少,她的血糖水平就会降得太低,耐不住夏日的高温。冯思璐说:“我总是做噩梦,梦见自己在领奖台前晕倒。”她还担心自己误导运动员,担心运动员听不见她柔弱的声音,担心高跟鞋的鞋跟折断。

针对特殊的颁奖环境,志愿者们还要进行特殊训练。比如在北京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进行的赛艇比赛,颁奖码头是浮在水面上的,颁奖志愿者们要做到身体不晃动,而且手中托盘也要平稳。为了练就水上颁奖的“绝活”,她们每天要进行100多次训练。

在颁奖时,少不了的是被拍照,因此,眼神训练是奥运礼仪小姐的一项重要的培训课程。“我们3分钟之内最多只能眨3次眼。”来自辽宁的奥运礼仪小姐张爽说,“到时候,世界各地的记者都在拍照,如果我眨眼了就照瞎了,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姑娘们一练就是3个小时。“练习结束,眼睛酸酸的,两手直发抖,吃饭的时候感觉嘴都不会嚼东西了。”张爽告诉记者,休息时也有严格的规定,“两手始终要放在腹前相互轻握,就连上厕所也是这样,决不能让记者拍到颓废的样子!”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七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冬残奥会运动员励志故事篇十八

9月14日,王晓福观看记分牌。当日,王晓福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s8级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6秒45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金牌。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残奥会冠军王晓福的人生励志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残奥归来,王晓福风尘仆仆,家里人觉得他长大了,北京残奥会终于让昔日那个懵懂少年成熟不少——在历经峰巅与谷底之后,这个20岁的传奇男孩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残奥厚礼”。

“回头想想,好像整个游泳队就我一个人经历了这么大的波折。”王晓福从容微笑着,似乎在谈论别人的事情。但当时的大起大落差一点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尤其第二次被判犯规之后,他把毛巾狠狠摔在地上。“你想啊,刚被判个犯规,就憋着口气想拿回来,不料又给判了……”

金牌和犯规之间的折返跑让他备受煎熬,但教练、父母、队友给了他莫大的鼓励。“我的性格中永远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不是取消我成绩了吗,那好,我下一个项目非得证明给你看!我也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才不会那么快就趴下。”在中国代表团积极申诉后,两次判罚王晓福犯规的澳大利亚裁判终被取消资格,但结果已无法更改,这也让王晓福深深领略了复杂的人生况味,也头一次感受了体育竞技的酸甜苦辣。

“必须迅速调整过来,因为你后面还有比赛啊,绝对不能放弃!”这一次,王晓福开始思考比赛的输赢、胜负以及付出、失落之间的深刻哲理,思考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雅典的时候哪儿知道什么奥林匹克啊,跳下泳池游就行了。拿冠军都拿得稀里糊涂。但今年不一样,我觉得只要摆正心态,积极参与,全力付出,就不会有遗憾。我想,这大概就是奥运精神。”

参加9项角逐、赛前被称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他没能抵达菲尔普斯的高度,但他笑了,“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做菲尔普斯?我觉得我这届残奥会收获的东西不比他少。”2金2银2铜、两破纪录、两次犯规,这样的奥运成绩单让他满意吗?“还行。这还不够丰富啊?”他又笑了,“我认为失败带给我的触动远比金牌更大。我收获了成熟、稳定的心态。”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这个热衷“德国战车”、“愤怒机器”、“金属”等摇滚乐的年轻人也能从《爱的代价》这样的“平淡老歌”中深刻领会成长的意义和爱的代价了。“我热爱泳池,所以,无论什么样的挫折,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你必须付出的爱的代价。下一届?当然要参加。我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回到云南新平县老家的王晓福每天都陪在父母身边,他已经半年多没有回家了,比赛期间妈妈做了手术,她担心影响他比赛没敢告诉他,王晓福为此还很生气,他说:“现在好了,金牌是我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