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优质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22:07:47 |
- 李耀Y |
- 8页
编写教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步骤和知识结构等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接着,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以及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一
第一部分:写边塞大雪奇寒的壮丽景象。(照应白雪歌)。
第一层(1~4句)写边塞大雪纷飞的奇景。
第二层(5~8句)用反衬手法写雪天的奇寒。写景。
第三层(9~10句)用夸张的笔法总写边塞冰天雪地、愁云惨淡的景象。
第一层:(11~14句)写军中设宴饯别。
第二层:(15~18句)写轮台东门送别。
课后小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二
军中主帅帐内摆酒为归客送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悠扬的曲子缠绕着塞外的孤烟,婉转,坚韧,悲凉.然而始终化成一个盘旋的空洞,让人晕眩.跳舞的歌妓舞步华丽而寂寞,轻易地掩盖了我浊重的呼吸,我问过一个来自遥远长安的女子:“牡丹花开的时候,长安是不是笼罩在一片绯色的烟雾里?”她底声说道:“这里永远都没有牡丹花,大人,就像这里永远没有春天一样.”
这时我突然回忆起什么,可又立刻忘记.
天宝十三年.
彻骨的寒冷把我从回忆中生生拽了出来,不过是胡天八月,漫山遍野一片萧条的景象,过了一会儿,便纷扬落雪,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人间,已是一片苍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将军双手冻的拉不开弓,都护的铁甲冰冷难以披挂,战士们的斗篷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辕门前,红旗冻硬了连风都无法牵引.
此时此刻的长安城内,正值牡丹花开的时节,我仿佛还能想象出车水马龙的繁华的大街小巷.干净,透明的长安城上一方恒久不变的天空,远远观望长安城,氤氲在一片美丽的姹紫嫣红中.
剽悍的白驹上武公子身披重裘,英气逼人,那一双闪烁着炽热的星眸仰望那一抹阴云惨淡久久凝聚不散的苍穹,似心驰辽远.
我知道有个南方以南的都城牡丹年年盛开,于是绯色的烟雾年年升起.
我在北方以北思念长安,日夜思念长安.
武公子即将归京了,终于要会到那个四季温暖如春花丛锦簇的长安城.他将看到,长安的八月是如何隐匿在一片璀璨的嫣红中,热烈儿澎湃.眼眶微微湿润.
……尘归尘,土归土,长安月下,牡丹花上。尘归尘,土归土,南方以南,岁月无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著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的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精心谴词造句,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说说你最熟悉的两个唐代著名诗人。
有眼光,一个被成为“诗仙”,一个被喻为“诗圣”,地位极高。那么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唐朝的另一名诗人,说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他的诗写得好,能与他们相比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岑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领会他诗歌的精妙之处。(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及作者,并板书)。
提到岑参,我们可以看注释一,湖北江陵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八年,对边塞奇丽的风光和战士们艰苦、壮阔的战斗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而出塞的经历也成就了他意境开阔,格调豪迈、乐观进取的诗风。这首诗,就是他边塞诗的杰作。
我们要师生配合,一节课把这诗学完,有没有信心!
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我们先看诗歌题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咏雪,送别诗,送友人归京)。
根据题目让你把诗歌分为两层,你会怎么分?
板书:咏雪,送别。
三、读: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让我们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及时在文中作好标注,把你有疑问的圈点出来。(听准,等会请同学试读)。
这首诗歌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还有几个是多音字,大家可能拿不太准。谁有信心来试一下。
如果有不太认识的,把它标注在原文上。
现在,你对哪个字的读音还有疑问,请举手。
现在就让我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四、读:尝试把握节奏。
其实诗歌的节奏很复杂,最要紧的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灵活的加入一些特殊处理。
比如老师是这么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ppt出示:根据理解,加入轻重缓急、颤音、拖音)。
下面你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一下,大声地,像我一样大声的把诗歌朗读一遍。
五、读:读懂内容。
对这次朗读,你评价一下(和第一次比)。
你能不能从诗歌中读到点什么?
你觉得应怎样读会更好。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遍争取读懂诗歌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把气势加进去,放声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翻译。把难点圈点勾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有困难吗?遇到不理解的把手举起来。
这个问题提得有质量。
问题预设: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题目叫白雪歌……,咏雪,雪覆盖在纵横交错的沙漠上,塞北的天气非常的寒冷、干燥,就结成了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真的有百丈吗?
(2)“愁云”体现了什么情感。
写景更是写情,为送别奠定了惨淡的气氛。
(3)冻不翻。
“翻”是翻卷,飘扬的意思。红旗插在那,已经被冻住了,风又拉又扯,还是不动,确实奇迹。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读一便诗歌,把你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用语言的抑扬顿挫、颤音、拖音去表现。
这次朗读,同学们又多了感情的添加,使诗的气势和悲壮情怀得以进一步体现。应该说,诗歌每读一次,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常读常新。
六、读,读出感情。
这首诗是边塞诗的杰作,也是咏雪的名篇,诗歌都讲究锤炼字句,那么作者是如何用精妙传神的语言去描述那一份塞外风光,表现那一份与友人惜别的真情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的品味诗歌的语言,去欣赏那一幅画面,感受那一片真情。
幻灯片出示:
赏景,品情: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打动了你,为什么?
现在开始准备,可以在书上写一下,免得等会忘记。
我们分工,一二组的同学从咏雪的句子中去找,三四组的同学从写送别的句子中去找。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或许会获得一些灵感。
找到一处,就开始说,下面谁有话说?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二天早上推开门一看,白茫茫一片,你有什么想法?(惊奇、不可思议)。
我们想象,表演一下。(把学生送出门外,推门而进,吟咏)。
学生:推门---惊喜—情不自禁的吟咏。(岑参由眼前的大雪想到家乡的梨花,可能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可能就在推开门的时候,咱们请这位同学再来一次,好不好?)。
他们本地人会惊奇吗?
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是个名句,刚才同学们从词语的角度去分析,换个角度,多角度来分析。
用梨花比喻雪,梨花是白色的,仅仅是形似吗?
千树万树,千多万朵,竞相开放,压枝欲低,还神似。
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那种感觉读出来(千、树重读,开要读得饱满)。
你觉得读得好不好?还缺少什么。
(赞美、惊奇的感觉)。
怎样体现出来,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把情感添加进去,齐读这句诗。
可见,赏析诗歌要联系作者和协作背景。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能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让老师也看一看。
师:请学生范读,提示:你觉得在哪些词语上可以处理一下。
(3)诗里面我们感觉到雪很寒的句子有哪些?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正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苦寒)。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奇寒)。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块之大,“万里”形容面积之广,这句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由辕门一直送别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可以说雪满天山路,情亦满天山路。
(7)有一个句子老师很喜欢,老是读不够,你找找?
是的,老师每次读这句诗,心弦都深深为之颤动。
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蜿蜒曲折,不好走,诗人神情的目光伴随着雪上的马蹄印,渐行渐远,久久不愿离去。
体验到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哪个词语用得极好,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传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空的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吗?朋友远去,诗人的心也被掏空了。
可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不错,还可以读得更好,哪些地方可以强调?
“空”,试一下。
“马行处”应该怎样处理?
结尾读得轻一点,语断意连。
这与李白写过的哪句送别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友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他在想什么呢?诗人没有写,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瑕思,悠悠留恋之情,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总结。
1、紧扣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等)。
2、看修辞方法(比喻、夸张等)。
3、关注角度变化(正侧、俯仰、动静)。
4、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和想象。
那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品读一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句。
好,请同学来背两句,可以加入适当的手势表达一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句。(给他点掌声,……语气可以读得更……)。
总之,这首诗完美的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的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在送别的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雪景来烘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品和读上都有所增进,可谓学有所得。但一节课的时间,对于一首诗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大家课后带着这样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兴致,继续赏析诗歌。就让我们带着对边塞诗的热爱,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最后齐读或背诵这首诗,完全融入!慷慨淋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四
一、教学设想。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两课时。
二、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二)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三)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总结本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背诵本诗。
三、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默写名句。
(三)继续分析课文。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四)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完成课后作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五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酒》《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登幽州台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飞来峰》《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画出来。
活动2【活动】二、试试我们可以这样做!
你喜欢诗中的那一句/联,说说你喜欢“她”的理由。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活动3【活动】三、讨论一下,让诗人的形象鲜活起来!
你觉得诗中抒发的情感够“真挚”吗?说说你的看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录音、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指名学生朗读。
2.正字音:裘衾薄着瀚阑饮羌掣。
3.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更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每位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五、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六、作业。
背诵诗歌。
完成目标与检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八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精心谴词造句,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说说你最熟悉的两个唐代著名诗人。
有眼光,一个被成为“诗仙”,一个被喻为“诗圣”,地位极高。那么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唐朝的另一名诗人,说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他的诗写得好,能与他们相比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岑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领会他诗歌的精妙之处。(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及作者,并板书)。
提到岑参,我们可以看注释一,湖北江陵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八年,对边塞奇丽的风光和战士们艰苦、壮阔的战斗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而出塞的经历也成就了他意境开阔,格调豪迈、乐观进取的诗风。这首诗,就是他边塞诗的杰作。
我们要师生配合,一节课把这诗学完,有没有信心!
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我们先看诗歌题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咏雪,送别诗,送友人归京)。
根据题目让你把诗歌分为两层,你会怎么分?
板书:咏雪,送别。
三、一读: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让我们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及时在文中作好标注,把你有疑问的圈点出来。(听准,等会请同学试读)。
这首诗歌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还有几个是多音字,大家可能拿不太准。谁有信心来试一下。
如果有不太认识的,把它标注在原文上。
现在,你对哪个字的读音还有疑问,请举手。
现在就让我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四、二读:尝试把握节奏。
其实诗歌的节奏很复杂,最要紧的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灵活的加入一些特殊处理。
比如老师是这么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ppt出示:根据理解,加入轻重缓急、颤音、拖音)。
下面你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一下,大声地,像我一样大声的把诗歌朗读一遍。
五、三读:读懂内容。
对这次朗读,你评价一下(和第一次比)。
你能不能从诗歌中读到点什么?
你觉得应怎样读会更好。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遍争取读懂诗歌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把气势加进去,放声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翻译。把难点圈点勾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有困难吗?遇到不理解的把手举起来。
这个问题提得有质量。
问题预设:(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题目叫白雪歌……,咏雪,雪覆盖在纵横交错的沙漠上,塞北的天气非常的寒冷、干燥,就结成了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真的有百丈吗?
(2)“愁云”体现了什么情感。
写景更是写情,为送别奠定了惨淡的气氛。
(3)冻不翻。
“翻”是翻卷,飘扬的意思。红旗插在那,已经被冻住了,风又拉又扯,还是不动,确实奇迹。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读一便诗歌,把你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用语言的抑扬顿挫、颤音、拖音去表现。
这次朗读,同学们又多了感情的添加,使诗的气势和悲壮情怀得以进一步体现。应该说,诗歌每读一次,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常读常新。
六、四读,读出感情。
这首诗是边塞诗的杰作,也是咏雪的名篇,诗歌都讲究锤炼字句,那么作者是如何用精妙传神的语言去描述那一份塞外风光,表现那一份与友人惜别的真情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的品味诗歌的语言,去欣赏那一幅画面,感受那一片真情。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二天早上推开门一看,白茫茫一片,你有什么想法?(惊奇、不可思议)。
我们想象,表演一下。(把学生送出门外,推门而进,吟咏)。
学生:推门---惊喜—情不自禁的吟咏。(岑参由眼前的大雪想到家乡的梨花,可能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可能就在推开门的时候,咱们请这位同学再来一次,好不好?)。
他们本地人会惊奇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九
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1、知识与能力: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1.领略岑参的诗歌“好奇”的特点。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朗读。
1.听录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指名配乐朗读。
(三)赏析诗歌。
1.解题。
2.领略边塞美景。
(1)小组合作活动。
把文中描绘奇景的相关句子找出来,并用短语“天气奇_____”“地域奇______”“风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来概括。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活动。
(3)汇报,点评。
(4)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汇报——依依惜别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
(3)赏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
4.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1)欣赏图片,用文中诗句来描绘画面内容。
(2)学生交流讨论: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小结,出示板书。
(四)拓展练习。
1.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十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
教师提示:诗歌因其语言凝练,故不必追求直译,大可合理添加、细致描绘。
示例: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无垠的大沙漠上覆盖着厚厚的冰,俨然南极冰盖被搬到这里,再往天上看,乌云如崩塌的大山黑压压的堆在头顶,让人看了发愁,这雪怕是下上一个月也不会停,武判官你怎么走啊!
2、口头翻译,每小组展示两句。
3、概括诗人描绘了哪些场景。
明确:狂风卷地天降暴雪、军中苦寒、冰天雪地、帐中饯行、东门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十一
1、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本诗。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领会诗词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
【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
一、出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幻灯片)。
二、听录音朗读,正音,朗读。
三、朗读,疏通文字,再朗读。
四、思考(幻灯片)。
1、本诗内容上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讨论、解答(幻灯片)。
咏雪。
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天寒。
情暖。
六、欣赏品味。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联想想象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七、熟读成诵,不能完成的课后继续背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十二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学生自由朗读。
(2)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明节奏(投影)。
(4)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教师范读(配乐)。
(6)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学生举例赏析。
三、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师小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文档为doc格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十三
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爱好:
生:“踢足球”、“编程”、“唱歌、听音乐”、“看名著”——————。
师:每个同学都有值得伴随自己一生的爱好。老师也有一个伴随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爱好:读唐诗,而且最爱边塞诗。今天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吟诵学习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感到特别高兴。
岑参。
认定学习目标。
师:根据对这首诗的诵读感受和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把3个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学习目标。
1、朗诵出诗歌的感情。
2、抓住关键诗句(名句)品味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根据学习目标,大家自读课文两遍;在小组里交流朗读感受;然后做预习题。
预习导学题目:
(1)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诗。
(2)作者是边塞诗人。
(3)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4)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师:刚刚读了两遍,大家就产生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实在可贵。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宝贵的体验,再次进入到诗歌中去,细细的搜寻,看看是哪些诗句给了你如此丰富的感受。紧紧的抓住它,细细的品一品,你的感受会更强烈。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把春风吹开梨花,比喻成北风吹落雪花,比喻用的新奇。
师:?
生齐:(迫不及待的)说反了!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该女生说一遍正确的。)。
师:你刚才是不是就想这么说?(女生点点头)。
生:“千树万树”写得好,写出了雪下得大,而且是一团一团的,梨花也是一团一团开的,很白很多,一望无边,很像。要是用一颗两棵树来描写就不好了。所以“千”“万”两个字要重读。
师:说得我们都好象看到了这大雪。你能用声音表达出来吗?
生:该生朗读这两句诗。
师:我们齐读一遍这两句。对这两句谁还有补充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忽”字,表现了表现了雪来得快,来得突然,表现了诗人的惊喜。
师:你就用这种惊喜的语气给大家读一遍好吗?生读。
师:他们本地人看见这雪会惊喜吗?
生:(急)岑参他是湖北人,应该没怎么见过这么大的雪,所以他又惊又喜。但是他见过千树万树的梨花开,所以他一看见雪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梨花。
师:岑参可能是在什么时候看见这个景色的.?
生:(七嘴八舌)早晨!一睁眼!一开窗!一推门!(最后统一成“早晨一推门”)。
师:咱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好么?大家推荐一名同学?
师:你就是岑参了,有一天的早晨——————(老师一边说一边把他送出门去)。
学生一推门,一脸惊喜,“啊”了一声。(众生笑)。
生:鼓掌。该生再次走出去,推门——惊喜——情不自禁吟咏出这两句诗。全班鼓掌。
师: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齐背这两句。
生:“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出了塞外雪下得早,才阴历八月就下大雪了,尤其是“即”,表现出诗人的意外、惊奇。而我们这里八月十五才刚刚感觉到一点凉爽。“飞雪”的“飞”显示出雪下的大。
师:历代文人墨客有许多吟咏雪花的诗句——————。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师:雪是背景,是烘托。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了雪的香。坏了,不是写雪的,是写梅的。
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写出了雪的白。
师:投影“大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让此诗三分。
师:投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这一句与本诗有什么不同呢?
生:写出了一片雪花之大;本诗写的是整个的雪下的大。
师:所以,这两句诗不着一个“雪”字,却是咏雪诗中的名句。接着品咏诗句。
生:“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四句写了边塞的奇寒。狐裘是最高级的保暖的东西,丝绸的被子是最高级的被子,也都不觉得暖和了。将军的弓也冻硬了,都护的铁衣本来是不离身的的东西也冻得难以上身了。可见是多么多么的寒冷。
师:投影《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片断。
……。。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
这是岑参在另一首边塞诗中对塞外奇寒的描述,刚磨好的墨汁连字还没来得及写就冻上了。全班齐读“散入珠帘湿罗幕”这四句。
生:“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是写寒冷的,连红旗都冻住不动了,这是塞外特有的奇景。咱们这儿从来没见过。
生:我在老家见过。升完国旗,下雪,红旗湿了,最后冻住不动了。
师:你老家什么地方?
生:东北。
师:奇冷与塞外不相上下。哪个字用的生动?
生:“掣”。拉,扯的意思,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北风又拉又扯红旗还是不动,这是一个奇迹。
师:请大家读出这种情景来。齐读这两句。
生:最后两句是写的送别。送别的时间是“暮”,地点是轮台东门,路上是“雪满天山路”。
生: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惆怅心情。朋友都已经走得看不见了,诗人还站立在那里久久不肯离去。
师:还有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吗?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他喜欢大雪,雪花使他想起了家乡的梨花,自然惊喜温暖。朋友回京自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惆怅也是人之常情。
师:那么岑参是怎样来到边塞的呢?
生:沉默摇头——————。
师:大家可能需要一点材料。投影“作者背景”并讲解补充道:“岑参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六年。他第一次出塞时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回京的老朋友,他写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他两次出塞都不是被动的,是他积极投身边塞军旅的一种主动行为,所以诗中处处体现出一种豁达,这也是盛唐人所特有的一种豁达。请用这种情感朗读末四句。
生:齐读。
师:他送朋友的时候心情惆怅,可以想象,一回到军营,他就又投入到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中去了。他曾在送某将军出征时写道:“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诗人是在赞颂友人,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志向。
师:投影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知君。
这是和岑参齐名的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的诗篇,充满盛唐人特有的豪放情感!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这种唐风诗韵,下面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看谁背得多。学生自主背诵。三分钟后,请两名同学展示。
做检测达题,做完之后,小组之内交流答案。有分歧的请教相邻小组。还不能确定的问老师。
1、忽如一夜春风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3、写出胡地雪来得早的一个字是。
4、任写胡地奇寒的一句。
5、从室内景物转到室外送别的两句景物描写是。
6、分析一下“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字:
7、看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你有什么联想。
五、拓展延伸,辐射课外。
师:我喜爱唐诗二十多年,诗读的多了,也曾经写过一些或许可算作诗的习作。给大家展示两首。献丑了。
《函授纪实》片段。
先生张口不闻声,未等到时已成冰。
呼气成烟吸气长,马海毛上结白霜。
笔凉更有凉手握,字落纸上声自作。
写的是十几年前在曲阜读函授的情景,夸张的写寒冷的手法和歌行体的体裁都明显受到这首边塞诗的影响。
清明。
杯茶淡酒过清明,也有风雨也有情。
春夏秋冬三生事,喜怒悲欢一念中。
衔觞久饮浮生痛,寂寞常沐快哉风。
谁道郊野抚琴处,樵夫不解流水听。
师:希望大家课下多找些唐诗来读,可能有人喜欢送别诗,有人喜欢哲理诗,有人喜欢———————读得多了,你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可见读唐诗并不难。就让我们带着对唐诗的热爱最后齐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生:有气势的齐背。
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篇十四
在师大学习这一个月来,我认真了听了许多名师、专家的的讲座,不论是从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都给了我一定的启示,为自己今后的教学道路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回想自己在运城实验中学所教的观摩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感触良多。
一、要想上好课必须赢得学生的信任。
和学生接触是在学校的安排下,在听学校老师的课时才和学生有了一面之交。在课堂上领略孩子们自信的风采我的内心深处,不由为孩子们的优秀竖起了大拇指。
几天后自己也站在了这个讲台上,再次和学生见面是上课前的十几分钟。我趁下课融入到了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交流起来,指出上课时孩子们精彩的表现:幽默的语言、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思考、齐心协作的团队精神……孩子们马上重新审视了一位到教室听课教师的我,也由此和我起来,我趁热打铁给孩子出了谜语,孩子们在猜得过程中不由得和我亲密了起来。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心情激动,翘首企盼着新的老师,新的课程的开始。精彩的导语的涉入、精美图片的出示,我从孩子们的表情中看出了他们热切期待着在课堂上要展示自己的风采。
二、有怎样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怎样的惊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内容涉及“咏雪”、“送别”两个方面,和学生以往学习的唐诗相比,篇幅长了,内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课文学习落在分析诗歌“奇景”、“奇情”两个点上,使诗歌学习避免了支离破碎的图解,简单的理性分析。而作为诗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诵读这个环节,在常规教学中,往往采取的是播放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一遍以后进行朗读。由于受时空限制,学生的朗读很难按要求得到提高。于是我利用视频,诗中的场景加上恰如其分的飞雪配乐及名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诗境中。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个人的喜好选择示范朗读进行聆听和仿读,同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曲为自己的朗读配乐,大大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三篇)
- 寓言故事阅读题及答案(大全12篇)
- 2023年活动策划方案(通用11篇)
- 2023年招生策划宣传方案(大全16篇)
- 客服人员获奖感言(优质11篇)
- 客服获奖感言一句话(通用18篇)
- 退伍感言简短(精选20篇)
- 2023年音体美工作计划(精选14篇)
- 设计师的个人工作总结(模板15篇)
- 家庭的日记(模板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