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1:18:01 |
- zdfb |
- 7页
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成功,更在于怎样过好每一天。一个好的写作思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探索总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重要性和写作方法。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一
该计划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在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如果在案例之前介绍该方法,则为“ldquo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全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20xx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党建工作联动、产业增收联创、干部队伍联助、村级事务联促”的思路,通过优化党建资源配置,结对帮扶、以强扶弱,实现结对村党组织互通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推动工作薄弱村实现“有一个运转高效的村级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有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弱村党组织晋位升级”的“四有一促”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党建业务水平、档案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因素后,拟定对幸福村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形成3队相互帮带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1.党建工作联抓。结对村党组织通过每季度共同开展“我们的党日”系列活动、召开党建联席会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经验与方法,研究村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和解决措施。特别是强村党组织要发挥自身党建工作优势,采取邀请弱村党员干部到村观摩学习、协助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梳理检查村级各项制度等方式,帮助弱村在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支部规范化达标等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工作。
2.产业增收联创。强村党组织要帮助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共享实用人才、种养经验、市场营销等资源,帮助弱村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规划,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解决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要组织发动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帮助弱村困难农户解决创业、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弱村党组织要主动邀请强村致富能手到村“现场说法”,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脱贫技能。
3.队伍建设联动。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干部队伍“共建互助、结对互帮”的思路,建立强村弱村干部结对关系。探索开展村干部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强村弱村党组织书记交流挂职,选派强村干部到弱村担任党建指导员,选派弱村干部到强村挂职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把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复制到弱村,切实提升弱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
4.村级事务联促。结对村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读书、文体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联谊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沟通交流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级治理,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困难家庭、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探索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确定的强村要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党支部书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负责,认真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帮带活动。
各结对的村要理清本村存在的问题,各项工作中的短板,发展的方向,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要认真落实工作要求,提前与结对村党组织沟通意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结对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
(二)提升工作实效。各村党支部要探索务实管用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及时跟进,检视反思,看结对村党组织“帮”是否有务实的措施,“带”是否有明显的成效,党员群众是否认可,从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三)注重氛围营造。各结对党支部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并及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反馈至镇党政办公室。镇党委将在帮带活动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的党支部在年终考核中适度予以加分。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到2020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三、强化惠农服务平台网络创建及功能提升。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四、不断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五、推进涉农协同服务机制建设。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新全镇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市20-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按照市级《考核细则》对各行政村采取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行政村要定期总结、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好影像资料,考核结果将纳入到各行政村年末绩效考评中。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二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种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能保护自然环境的旅游方式,我有幸参与了乡村旅游的推广与振兴,从中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与体会。
首先,乡村旅游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将乡村的自然风貌、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等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前来。这些游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导游等服务而得到收入。同时,乡村旅游也带动了周边农产品的销售,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田的面貌,也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使他们能够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次,乡村旅游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乡村是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旅游将传统的民俗文化与旅游景点相结合,以此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游客不仅仅是来欣赏风景,更是来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体验传统手工艺,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乡村旅游的推广,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弘扬,这对于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互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一直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乡村旅游正是通过游客与农民的互动,帮助城乡之间建立了联系。游客的到访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同时,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的传递,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乡村生活,而农民则可以通过接待游客了解和学习城市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乡村旅游通过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强调保护原生态和自然景观,鼓励游客关注和参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通过宣传和教育,游客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绿色出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乡村旅游也促进了农村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取暖和用水等问题的解决,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乡村的自然环境,为后代留下了美丽的乡村景观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总结起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护传统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动力。作为一名从事乡村旅游推广的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旅游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三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振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深感乡村旅游的振兴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在此,我想分享我对乡村旅游振兴的心得体会。
首先,乡村旅游振兴需要注重特色和创新。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这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而,乡村旅游振兴要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例如,我曾参观过一个以茶叶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了解茶文化的渊源和乡村生活的魅力。这样的体验式旅游,吸引了大量游客,也推动了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振兴也要注重创新,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多样化、富有创意的旅游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别样的农村生活。
其次,乡村旅游振兴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而目前,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相对欠缺,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完善住宿和餐饮设施,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只有健全的基础设施才能支撑起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再次,乡村旅游振兴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也是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一些地方在开展乡村旅游时,过度开发和滥建,破坏了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因此,乡村旅游振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和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好乡村旅游的环境质量。
最后,乡村旅游振兴需要注重农民参与和收益。乡村旅游的核心是农村社区的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因此,乡村旅游振兴要注重农民的参与和收益。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旅游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收益。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以提高农民的创业成功率和经营效益。
总之,乡村旅游振兴对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乡村旅游振兴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和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环境、促进农民参与和收益。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推动乡村旅游振兴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四
该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部署的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在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在案例之前呈现,即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全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着力打造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新全镇乡村建设水平,按照《市20-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按照“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梯次推进、一个不落”的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幸福美好做出贡献。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组织镇政府、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乡村振兴召开一次专题对接会议,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行政村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厕所改造和宣传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并完成目标。各行政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须报镇政府审核把关后再做实施。杜绝举债建设,各行政村要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经管站做好资金监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在时效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全员参战开展春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整治范围覆盖中心村、社屯和庭院。落实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农民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头。不断推进“三治”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继续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展演等群众参与性活动。全面建设“一谷一城”,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成工作指标。完成春季栽种植花卉和绿化美化工作,提前谋划好种植地块、种植品种和种植设计。各村落实好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畅通沟通渠道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分析解决。重点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开展夏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植工作。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形成“比、赶、超”工作氛围,全镇乡村环境基本达到从“整洁”向“美丽”目标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引领农户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创建活动,院落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打造以本村历史典故、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教育、英雄名人等为主题的村史馆。
(四)真抓实干,实现目标。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开展秋冬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完成好市委、市政府年终考核工作任务。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积极谋划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和各项工作任务筹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包村领导、包保单位(部门)主要领导、村书记要亲自抓,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落实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及时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镇政府工作部暑和要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完成任务。
(三)精心组织实施。镇包村工作组、包保单位(部门)、行政村要按照镇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成好本实施方案制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人居环境整治。
结合省委、省政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20条标准开展工作,镇域内环境整治主要包括道路两侧、河道河岸、沿街店铺、农贸集市、景点公园、群众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确保规范有序、应拆尽。各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点(社屯组所在地、农户庭院)—线(道路两侧、河道河岸)—面(中心村所在地、村民居住集中区)相结合原则,做到视野范围内无杂物、垃圾清运及时、日常保洁到位、环卫设施完好外观整洁,边缘地带积存垃圾“清零”。各行政村要落实好辖区内的绿化工作,按照年初定购计划,完成花卉栽种植工作任务。对公路、村路和巷路沿线围墙、栅栏、房屋等进行整修和美化,精心打造图文并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工作内容的文化墙。加强亮化设施的维护保养,行政村要消除街路的照明死角。进一步强化保洁员作业监督,增加环卫设施建设和投入,抓好设施管理、维护和使用。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全面加快“一谷一城”建设,因地制宜选择出适合当地特色与资源禀赋的产业发展路径,要结合当地优势,走产业发展道路,多重渠道切实增加村民经济收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订单农业”,发挥好农村电商平台作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与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集体经济收入。
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村级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20-年全镇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继续保持在10万元以上。
(四)乡风文明建设。
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体系建设,使乡村治理取得成效。继续推进党员“双联”工作方式,使农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注重培育新型农村带头人,加强村三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实际,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群众认可、易于执行的村规民约。注重村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结合村屯实际建设“村标”,打造主题村史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等。推行家风家规家教和文明创建活动等,用文化活动形式承载主旋律、凝聚向心力。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体现乡村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
(五)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年整村推进村、村厕所改造。同时,完成乡镇垃圾中转站和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围绕“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求,全面完善农村路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村积极申请资金和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六)绿化美化亮化。
推进完成花卉定购工作,充分利用镇村道路两侧空地进行栽种植花草,确保统一协调,实现整镇、整村、整屯绿化美化全覆盖。同时,完成绿美示范村建设工作任务。按照安全、节能、实用和便民原则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强设施管护力度,力争实现街路照明全覆盖。
(一)镇包村工作组职责内容。
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行政村工作责任制,对所包行政村工作负责。将本年度的工作内容制作图表“挂图作战”进一步夯实“河长制”和“路长制”责任沟通包保单位(部门)和行政村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在常态化整治的基础上,每季度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落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岗位责任制和工作实施方案。帮助包保村谋划、研究好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帮助行政村收集整理好大会战行动时的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作为制作全镇乡镇振兴vcr的素材使用。
(二)包保单位(部门)职责内容。
包保单位(部门)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工作任务。帮扶好包保行政村工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和栽种花卉等日常工作任务。加大资金、项目和物资帮扶投入力度。
(三)行政村职责内容。
行政村对辖区整体环境卫生负总责,负责村屯环卫设施建设,对村属垃圾清运车辆及环卫设施日常管养。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宣传、引导、教育农户做好“门前三包”和“门内达标”工作。村三委成员和党员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从自家做起,庭院环境卫生达到“五净一规范”标准。做好保洁员作业监督巡查工作。谋划和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好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包保单位(部门)积极帮助包保村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各行政村自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按照市级《考核细则》对各行政村采取不定期检查考核。各行政村要定期总结、汇报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收集好影像资料,考核结果将纳入到各行政村年末绩效考评中。
根据全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20xx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党建工作联动、产业增收联创、干部队伍联助、村级事务联促”的思路,通过优化党建资源配置,结对帮扶、以强扶弱,实现结对村党组织互通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推动工作薄弱村实现“有一个运转高效的村级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有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弱村党组织晋位升级”的“四有一促”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党建业务水平、档案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因素后,拟定对幸福村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形成3队相互帮带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1.党建工作联抓。结对村党组织通过每季度共同开展“我们的党日”系列活动、召开党建联席会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经验与方法,研究村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和解决措施。特别是强村党组织要发挥自身党建工作优势,采取邀请弱村党员干部到村观摩学习、协助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梳理检查村级各项制度等方式,帮助弱村在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支部规范化达标等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工作。
2.产业增收联创。强村党组织要帮助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共享实用人才、种养经验、市场营销等资源,帮助弱村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规划,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解决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要组织发动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帮助弱村困难农户解决创业、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弱村党组织要主动邀请强村致富能手到村“现场说法”,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脱贫技能。
3.队伍建设联动。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干部队伍“共建互助、结对互帮”的思路,建立强村弱村干部结对关系。探索开展村干部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强村弱村党组织书记交流挂职,选派强村干部到弱村担任党建指导员,选派弱村干部到强村挂职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把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复制到弱村,切实提升弱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
4.村级事务联促。结对村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读书、文体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联谊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沟通交流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级治理,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困难家庭、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探索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确定的强村要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党支部书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负责,认真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帮带活动。
各结对的村要理清本村存在的问题,各项工作中的短板,发展的方向,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要认真落实工作要求,提前与结对村党组织沟通意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结对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
(二)提升工作实效。各村党支部要探索务实管用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及时跟进,检视反思,看结对村党组织“帮”是否有务实的措施,“带”是否有明显的成效,党员群众是否认可,从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三)注重氛围营造。各结对党支部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并及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反馈至镇党政办公室。镇党委将在帮带活动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的党支部在年终考核中适度予以加分。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三、强化惠农服务平台网络创建及功能提升。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四、不断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五、推进涉农协同服务机制建设。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和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垃圾分类示范、美丽村落和美丽庭院打造、“四好农村路”创建为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实施系统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路及两厢环境突出问题,把xx建设成幸福美丽宜居的新家园。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街道切实加强对路边环境治理的领导,并充分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二)示范引领,确保实效。所有县道、乡道及通村公路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基本原则,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路边环境。
(三)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实行集中治理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治理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四)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村(社区)负总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上下联动、协作推进,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五)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对村(社区)推进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指导和月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务求取得治理工作实效。
(一)治理时限:20xx年xx月上旬至20xx年xx月。
(二)治理范围:全街纳入“路长制”责任制管护的所有农村公路道路两厢可视距离1000米以内。
(三)治理内容:全面治理全街农村公路及路边两厢环境,确保全街农村公路及两厢达到“十无”要求(无垃圾、无杂堆、无违建、无裸土、无滥呆、无毁损、无污物、无淤沟、无占道、无乱挂)。
通过全面治理,要求每个村重点整治1个组,每个组重点推选10户示范户,不断巩固治理行动效果,让广大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一)打造美丽村落。按照布局美、整齐美、清洁美、绿化美、和谐美的要求,在全街范围内打造1个以上美丽村落,并推荐参与区级美丽村落评选。
(一)加快工作推进。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加强治理工作督查,督促各部门和各村(社区)落实工作责任,倒排治理工期,加快推进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二)组织全面测评。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xx年xx月组织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测评。
(三)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好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可操作、可复制的治理模式,为全街乡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夯实基层基础。
(一)建立统筹机制。实施“路长负责、村组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治理工作格局。由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领导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各路长要牵头调度所联系农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治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牵头单位要自觉承担整治工作牵头责任,抓好治理任务的逐项落实,定期向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报告任务推进情况。各村(社区)要组织实施好治理工作具体事项,确保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全力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奖补高效示范”的原则,加大对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发现和推广更多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广泛宣传发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宣传报道,街道干部、支村“两委”和基层党员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参与作用,挖掘和推介一批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营造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强化日常督查和测评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推进有力、圆满高质量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拖沓不力、进度迟缓、不能如期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严格责任追究。将百日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街道对村(社区)的绩效考核内容,从严从实予以考评。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到2020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五
乡村振兴是当前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了解乡村文化、感受大自然的重要方式。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将结合我个人在乡村旅游中的体验,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前景和发展方向。
第二段:乡村旅游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乡村旅游在许多地区蓬勃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其次,乡村旅游的基础建设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此外,一些地区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维护,使得游客体验较为一般。还有的地方过于注重景区的商业化,让游客感到不舒服。总之,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加强规划和管理,不仅仅是开发旅游资源,还要注重保护和利用。
第三段: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前景。
乡村旅游具有很多优势和前景。首先,乡村旅游可以带动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其次,乡村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激发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力。最后,乡村旅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更加热爱自然和自己的家乡。因此,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一些方向。首先,要注重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规划和管理可以让游客感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环境。其次,要注重乡村旅游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些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最后,要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影响到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很多好处。
第五段:结论。
总之,乡村旅游是当前国家的一个重要战略。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乡村旅游的问题,发挥它的优势,注重它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它更多的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传承的一种促进作用。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六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策划方案集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到2020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七
乡村振兴发展旅游是当前国家政策的重点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旅游的引导力,也是现代人追寻传统质朴生活方式的理想场所。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振兴乡村旅游,开发独特的景色、风土人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笔者在参加乡村振兴发展旅游活动时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以期能为广大读者加深对于这一主题的了解和认识。
一、重视乡村的传统文化,激发乡土意识。
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的首要任务是利用乡土资源,挖掘出深藏于农村底蕴中的历史文化,这是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笔者所去之处,无不是在更加深入地研究当地的传统文化,从而也逐渐了解乡村的魅力所在。从山区到平原,这些地方依照各自的特点,开发出适合本土玩乐的奇特景区,让游客不仅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文化,更加关注自身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旅游游览的品质。
现代科技在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创新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场所的信息化管理、人工智能助手的服务、虚拟现实技术等都成为近年来热门的话题。笔者在一次旅游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配备智能服务人员的旅游景点。智能服务人员为游客提供高效的语音服务,解决日常交通、住宿、饮食问题等。同时智能导游也能够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游览咨询。
三、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维护。
虽然旅游业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人们在参观旅游景点时,也需要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保护旅游资源成为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的重要任务之一。各个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们妥善维护景区环境和设施,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老建筑保存的完好状态。而且,一些景点还刻意开设相关知识点,让游客了解这些建筑如何得以得以保存下来。
四、建设乡村养生环境,深入开发乡间旅游庄园。
乡间旅游庄园通过打造主题乡村民宿、农家餐饮和自然度假等服务,形成可循环利用的综合型营地,让游客近距离接触田园生活以及食品种植、采摘等乡村休闲。而大部分的乡村旅游地,都是由美丽的小村庄组成的,通常这些村庄有着丰富的古老文化和传统建筑,人们在游览时也可以同样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恢弘气派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五、形成乡村旅游品牌,推广乡村文化。
当地旅游局为鼓励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积极号召当地民众进行创新,并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打造出具有差异化、新颖性的乡村旅游品牌,推广当地的乡村文化和自然风光。日本的“清洲会”、韩国的“光州文化之路”等都是成功的旅游品牌,这些旅游也促进了现代经济、文化与科技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总体而言,乡村振兴发展旅游是现代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各个旅游景区的旅游服务和供应链系统的高度发达,也是该领域得以迅速升温的原因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更应当注重环境保护、乡村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在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实际可执行性和目标实现率,不断创新和提升,为乡村振兴发展旅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八
目标对象:农村。
创业计划背景: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乡村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更是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再看一看城市居民的现状:城市生活实在让人头疼,光、噪声、汽车尾气污染,令人谈之色变,网民朋友们更是别出心裁地发表出生动而又暗含着让人发以深思的说说,说说中这样写道:“早上起来买地沟油炸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啃个染色馒头、中午、在食堂要个注水肉炒农药韭菜、来碗翻新陈米饭、瘦肉精的肉下菜、完事泡壶香精茶、下午买条避孕药鱼、开瓶甲醇酒、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睡觉。”虽然你不可能那么的不幸,偏偏说说中提到的每一件事你在一天之中都能碰到,但你敢确定以及肯定地说,你没吃到其中之一吗?先不谈这些,单单是住房问题就可以让无数人“钱包渐空终不悔,为房拼得人憔悴!”
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又能安心生活呢?下面请看我们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优势分析。
一、凸显农村性格充分分析每个农村所具有的自然环境、发展历史、生活劳动方式、节庆习俗、村民的精神面貌等元素,对村落的旅游特色进行准确提炼,是每个村落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形成与其他村落不同的特色。
二、形成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向城市居民出售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新鲜健康的食品,乡村里的各种元素都变为可消费的旅游产品,乡村社区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也在乡村中得到闲适舒畅的心情、新奇独特的体验,并收获健康和快乐。
三、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乡村旅游也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的一个典范,有利于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村经济的和谐发展,特色旅游村的建设应该是一次乡村合理产业结构形成的过程,应积极提升农产品、乡土文化在旅游语境下的经济附加值、社会附加值和生态附加值。
四、人性化经营管理。根据当今城市居民生活现状做出相应的旅游决策。让城市人们体验乡村生活,从中可以让他们得知劳动人民的辛苦,从从而珍惜其来之不易的工作;还可以让他们缓解平时的工作生活压力。最终达到“双赢”的最佳效果。
产品劣势分析。
一、交通可能会给旅游带来不便;。
二、部分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方向;。
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创业计划意义。
1.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地环境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使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更注重村容村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将促进旅游地大环境的改善。同时还将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生态规律及当地的文化习俗,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而能增加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使当地居民认识文化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价值,让民间手工艺、音乐、戏剧、舞蹈、饮食等各种文化都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同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更深刻的意义。
3.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的布局更加合理排污、治污更加规范、严格,更加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害虫的防治等,从而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客观上为当地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休憩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产品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4.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求在充分运用现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美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等与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旅游业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旅游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繁忙的都市快节奏生活,使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缓解压力,密切亲友之间联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乡村旅游业是近年来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新趋势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农村新型产业,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带动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城市文明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本次策划就是让乡村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创业计划与流程。
地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有以下特征:
二、乡村旅游、是一种低干扰程度的行为体系,在当地环境容量的承载范围内,合理的乡村旅游应当具有较强的生态旅游特征;三、以聚落为核心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开展的乡村旅游就是对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行的旅游开发和生态教育。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极其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同时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多种多样。生物资源丰富,野生生物种类繁多。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区域特色农业,使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并针对我国各地不同的景观和农业生态生产形势,设计出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农业观光园。我国类型齐全的地形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的发展,而且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孕育了丰富的水乡平原草原高原高山等文化内涵及民俗风情为开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田园景观千差万别。为了满足旅游开发的需要,可以在不丧失是个年产能力的前提下改善规格和布局,吸引游客。如构建植物迷宫。造型植物,模拟名画,大地艺术的等。可以配合旅游的主要时间,合理控制名作物的品种和种植时间,以繁茂的花果为游客提供游憩空间和体验载体。不同成熟区不同色泽不同花期的品种合理搭配都能创造出宜人的乡村景观。
2、农耕文化灿烂辉煌。随着科学和生产力的不断发站,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进步,大量高科技的运用使得现代农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由此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都使旅游者充满了好奇心。这对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让游客了解这些动植物等。除此之外,游客还可以亲自参加农业实践,以增强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体验劳作的辛苦与欢乐,得到更多的乐趣。
3、民居建筑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古村落的恢复和保护,营造乡村氛围街道服务设施和设备保持传统古朴的外表,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中民间形成了各色各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艺术,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二备受游客青睐。民间绘画简直民间雕刻乡村编织乡村刺绣传统能够印染等等经过挖掘和改造,可以提供表演和参与体验的素材同时开发旅游商品。
由于各地不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
一、民俗风情型。民族风情模式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模式。
二、农场庄园型。以农村田园生态环境和各种农事活动为凭借和吸引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将农村生态和农事风情、旅游与休闲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休闲农庄作为经营单位的发展一种乡村旅游的模式。休闲农庄是指占地有一定的规模,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
三、景区依托型。景区依托模式是指依托旅游景区(点)开展乡村旅游,把附近旅游景区(点)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四、古镇村落开发。古村聚落主要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历经年代久远,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古村聚落模式是指以浓厚的古村聚落文化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还有度假休闲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红色旅游结合型等等。
流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类型,然后进行开发。
活动经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拨经费。
风险效果评估。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文化性、参与性十分强的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并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生活不同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将之融合于优美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中,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旅游者的需求动机,推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本次策划分析了乡村旅游背景的优劣势以及策划内容流程。相信本策划可以给乡村生态旅游开拓一个崭新的天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创业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城市化、农民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要着眼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长期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农村居住条件和周边环境的改善;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注意保持当地农村特色,要防止某些“城市病”向农村蔓延,防止工业垃圾、城镇污染侵蚀农村净土。发展乡村旅游,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提升为目标,既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旅游新村建设,把新农村规划简单搞成旅游新村规划;也不能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而把农村建成没有农业、村庄、农民、特色的所谓新农村。
2、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中政府推动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发展乡村旅游要由政府来推动,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政府推动不是包揽一切,而是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和积极作用,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农民有选择是否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以及如何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权利,不应该强求一律。要在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智慧,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农村各产业之间和谐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要发挥乡村旅游产业关联度大的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旅游也要充分依托其他产业,取得其他产业的支持,在其他产业发展中得到加快发展。
4、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应牢固树立“环境兴游”、“生态兴游”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间的内在统一规律,先规划、后开发,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渠道。要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简单粗暴使用,杜绝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
5、正确处理发展乡村旅游与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关系。乡村传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要深入挖掘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提升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旅游吸引力,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同时,注重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实践中摸索继承和发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扶贫作为“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重要举措之一,带动全市7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将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以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为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生态支撑。
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继续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生态脱贫成果巩固拓展,脱贫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发展生态产业,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满足能力不断提升。到2035年,脱贫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美、百姓富“双赢”局面基本实现。
(一)坚持合理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上下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适度向乡村振兴持续攻坚区倾斜。在生态补偿、国土绿化、生态产业等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梳理现有帮扶政策并进行优化调整,逐步推进生态扶贫政策向稳定政策转变,增强生态脱贫稳定性。
(二)坚持帮扶不变、巩固提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定点帮扶,保持原有帮扶责任人、帮扶联系人不脱钩,重点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大科技帮扶,提升基层一线工作能力,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地区生态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密切利益联结机制,拓展脱贫群众增收空间。
(三)坚持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坚持抓落实、快速响应的工作机制,将各项帮扶举措及时落到实处。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脱贫人口的积极性,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巩固生态脱贫成果各项举措见实效、可持续、利长远,推动脱贫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保持脱贫人ロ稳定就业。
1.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对全市现有×名生态护林员,过渡期内保持政策稳定,按季度精准更新生态护林员基本信息,完善生态护林员选聘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管护边界,不断健全生态护林员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做好生态护林员队伍服务培训等工作,为生态护林员配备巡护装备、购买保险,加大对生态护林员服务保障水平。
2.建立多元化管护机制。支持森林资源管护任务重、原非贫困县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参与等方式开展生态管护,设立护林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就地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
3.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在营造林、森林保护与修复及油茶、薄壳山核桃、储备林基地建设等领域中生产作用道路、贮存设施、灌溉基础设施和管护用房等配套和附属工程建设与维护,因灾损毁营造林附属配套工程复建等,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项目,带动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业增收。
(二)支持农村特色林业发展壮大。
1.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支持油茶丰产示范基地、加工和品牌建设,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两山”转换通道示范产业。
2.加大竹资源开发和培育力度。按照“主攻二产、促进一产、拓展三产”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毛竹板材加工产业,实现上下游企业的合理分工,延伸竹产业链条。争取农发、林业科技推广和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等项目资金,支持现代林业示范区、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竹山集材林道、竹加工制造业、竹文化旅游业产业发展。
3.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争取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林下经济及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打造林下经济精品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石斛、天麻、黄精、西洋参等林下生态平衡种植。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森林景区和大别山风景道、×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等森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康养产业。
4.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润分配方式,维护林农利益,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三)加快脱贫地区生态优势转化。
1.做好用地保障服务。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程序,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林地,优先保障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要。
2.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开展公益林布局优化调整试点,争取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试点开展公益林补偿抵押贷款。科学实施森林经营,推动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
3.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林业碳汇工作,以保护为前提,在自然保护地控制区内划定适当区域开展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
(四)促进脱贫地区生态宜居。
1.继续开展送苗下乡活动。支持脱贫地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鼓励脱贫人口房前屋后零星造林,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公园建设,推进城乡绿化美化融合发展。
2.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将低产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等重要项目资金继续向脱贫地区倾斜。
3.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生存空间,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带。
(五)加强脱贫地区科技和人才帮扶。
1.完善帮扶机制。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亚林所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开展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着重培养油茶、薄壳山核桃等基层紧缺型林业产业人才。延续脱贫攻坚期间科技特派员、122科技服务、一周一技等科技活动,建立健全引导林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对林业科技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林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新闻报道、成果展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林业科技重点工作和实用技术进行广泛宣传。
3.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乡土专家等基层人才的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健全全市林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库,着力构建以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入双轮驱动的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林业局要把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建立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领导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并做好驻村帮扶、定点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加强衔接保障。各县区林业局要聚焦支持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统筹安排林业项目资金,在脱贫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生态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逐步提高用于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比例。要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对优势特色林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继续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和“五绿兴林贷”,积极开发特色经济林险种,增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确保生态脱贫成果。
(三)加强宣传推广。各县区林业局要及时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进模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并通过多渠道广泛宣传生态脱贫成果。要大力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引导群众积极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推动实现我市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前、当表率、做示范。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十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十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乡村振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旅游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将结合自身游览经验,深度分享在乡村振兴发展旅游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对旅游景点进行品质提升,包括景点环境、设施设备、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升级,对景点多样化服务的提供,从而为游客提供好的游览体验。
三、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艺术资源。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乡村文化的独特性和历史性让人们向往,游客可以通过旅游获得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旅游机构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艺术特色,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旅游策略与计划。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艺术,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
四、大力推广当地乡土美食。
乡村振兴发展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提高当地乡土美食的地位。当地美食是旅游吸引力的一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和口味,制定不同的美食宣传和推广策略。这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知名度,还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五、加强旅游服务质量。
乡村振兴发展过程当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很重要的。当游客游玩乡村景区时,对于员工的服务态度、技能专业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都会有要求。好的服务可以留住游客,形成口碑,带来更多的游客前来。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和服务质量提升,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
结论:
乡村旅游不仅具有休闲、文化、教育等多重作用,并且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分享的是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旅游的心得体会,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艺术资源,大力推广当地乡土美食以及加强旅游服务质量,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措施。同时,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十二
对于传统的养殖粪尿污染非常严重,对地面、空气、水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至影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现在又由于瘦肉精的使用更是让人们谈“猪”色变,另外疾病,食品问题,养殖效益问题均是目前面临的问题。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生态养殖是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养殖技术。通过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猪舍里不产生臭气和氨味,无需冲洗猪圈,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大大降低,节省大量的设备成本,粪尿处理成本。转变养猪方式,猪粪便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养猪场污染物无处排放的难题,更是一举多得,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三赢。
二、公司简介。
生态养猪有限公司主要运用微生物发酵对猪的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使猪达到无病的目的,成为健康猪,在自然条件下提高猪的瘦肉率,满足市场对无害化瘦肉的需要,人们对放心猪肉,安全猪肉的食用。
三、大棚发酵床养猪的市场前景。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规格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骤增加,原先设计的一套污水排放净化处理系统将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如何处理养猪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猪粪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内排泄的大量粪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棚发酵床养猪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它是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四、竞争性分析(略)。
五、养殖场选址及环境。
经过综合考虑和对实际情况的评估,我们决定利用温室大棚作为养猪的环境。因为发酵床需要一定的温度,为了创造一定的环境温度,必须采用日光温室,冬季夜间加盖草帘子保温用。白天敞开帘子,便于采光贮热。夏季塑料膜上面加一黑色的遮阳网,以免太阳爆晒。生态养猪技术起源于日光温室发酵床育苗、它是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与日光温室巧妙结合成果,为生物生长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益生菌原液的制造是采用中温的益生菌和酵素结合而成,正常生产繁殖就需要20-4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环境,当环境温度低时就不易发酵。
养殖厂地貌:
发酵床猪场的建设:猪舍的建设要东西走向,坐北朝南,能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地形高且干燥,地面渗水能力强,无污染,离公路100米,有清洁的水源,有供电系统,住房处下风,偏风方向,朝南面的半坡全部作为采光面,阳光直接照射整个猪舍,冬至日也可照射到后墙。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圈舍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生长繁殖,促进垫料的发酵。温室大棚即省事又省钱,造价低,室内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夏天前坡的采光面上放上遮阳网,把周围的棚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养殖环境的建设:
一、大棚的外部结构。
1、四周用砖墙围成,砖墙与房子的建造方式是一样的,大棚高度为2.5米,南北高度为1.8米,砖选用空心砖,空心砖轻,强度高,隔热保温效果好,还要在砖墙上涂上水泥。
2、只需设一个出入大门,高为2米,宽为1.2米,南北分设对称的9个窗,窗的高和长均为1.5米,窗台离地面20厘米,窗内安装铁丝网,外侧另有纱窗,防止苍蝇,蚊子入侵,方便猪更好地在里面活动。
3、棚顶均匀分布四个天窗,天窗长宽均为0.5米,用流滴消雾膜来盖棚顶,因为流滴消雾膜具有不滴水,采光性好优点。
二、内部结构。
1、内部主体是用木制三角体来做,南北墙用木柱支撑,木头成本低,抗风雪能力强等优点。
2、在正中间内设宽1.5米的水泥管理通道,两边宽30厘米,深10厘米的水泥石槽。
3、其它设施。
另外养猪大棚内还需自动饮水和照明装置。
乡村振兴旅游项目策划书篇十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书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分享。
乡村旅游,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拥有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换言之,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无论如何理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其在旅游业中的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就业和促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西沟生态村简介:
西沟生态村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薄壁镇境内,面积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800---15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95%,河水流径10余公里,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林和太行猕猴保护区。
西沟生态村主要特征是:高山林立、奇峰怪石;峡谷万丈、壁立陡峭;泉涌溪流、瀑大潭深;古树参天、鸟语花香;野果遍坡,桃梨满园;深秋时节,红叶漫山;名贵药材,亨誉中原;自然冰雕,别有洞天。生态村内现有景点:潭头瀑布、西沟四级瀑、龙浴湖、黑龙洞、黄龙潭、龙王寨、青苔岩、小寨河、千年龟石、香炉石,还有众多奇峰待命名,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体,揽山、水、林、洞于一沟。专家赞誉西沟生态---贵在原始,美在天然----。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虽包罗万象,但无外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类。我国众多的旅游胜地中,有的以自然资源突出为特色,有的以人文资源突出为特色。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自然资源成了旅游中最具魅力的优势资源,并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西沟生态村却隐藏着与世隔绝的自然资源。
(一)国家对旅游产业开发的政策形势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旅游产业,争取把中国发展成为旅游强国,目前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7位,但与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产业政策。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旅游业将尽快改变政府的主导地位,变政策调节为市场调节,以加速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步伐。
(二)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1.21世纪世界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众多旅游专家一致认为,生态、绿色、极限、人与自然、度假、文化、体育等将是未来旅游业的主题。
2.中国旅游景点的开发将从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
3.旅游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细分化的特点。
(三)西沟生态村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成功点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良好(景区内的水、空气、植被等未受污染和破坏)
(2)近三年来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在河南省内)
2.不足点
(1)配套设施几近空白(住宿、饮食、娱乐等设施匮乏)
(2)景区自然景观尚未开发(峡谷内没有步道和安全保护);
(3)景区运营机制未制定(国家所有国家开发的运行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尚未市场定位。
(四)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景区有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开展一些水上项目,;
(2)峡谷内有多处适合速降和攀岩运动的天然石壁;
(3)具备良好的植被覆盖,生态环境良好;
(4)景区内有林果种植特色农业。2.劣势
(1)景区内峡谷较窄,地势复杂,汛期水大无路可行。
(2)景点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交通不便。
坚持保护生态、倡导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坚持传统特色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建设成为“河南著名、全国知名”的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区 ;
2.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基地。
3、建一个世外桃园。
(一)第一阶段:立足景区现有景点,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开发乡村旅游,加大营销力度,实现景区游客量的较大增长。
1.在景区内统一规范若干个农家旅馆
2.在景区附近建设一座集住宿、餐饮、停车、娱乐于一体的宾馆;(潭头、平甸)
3.对景区内现有游览线路上的泥石路、栈道进行改造或新建;
4.沿游览路线开设数个游客休憩亭,兼营饮品、副食和地方特色小吃;
5.新建景区内的邮电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
6.新建景区内的简便医疗点一个、生态环保厕所若干间;
7.建一烧烤一条街
8.设置两处篝火场。
9.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项目)
考察国际上流行的绿色旅游、旅游农业等不同的旅游方式,其实质都是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为背景或载体、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旅游回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的加强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应视为取得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保证。如新加坡为了对有限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有关部门将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事业相结合,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游人不仅可以漫步其中,而且可尽情品尝,如同生活在仙境中,让人大饱眼福和口福。还有日本的观鸟旅游和观光农园及务农旅游、马来西亚的农林旅游区、澳大利亚的牧场旅游、美国的农场旅游、法国的远离城市的绿色旅游、意大利的乡村度假旅游、德国的“森林轻舟”旅游等等。乡村旅游的内容涵盖了上述多种旅游方式,甚至比其更为广泛。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有特色的乡村遗留下来,特别是像安徽宏村、湖南凤凰村这样的乡村,在全国旅游中都是很重要的、很有名气的乡村。我们重点发展乡村游也是符合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相信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乡村旅游又可以成为带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为国家经济作出贡献,又陶冶了城市人的情操,还增长了农民的收入,三管齐下,我们一定要把乡村旅游做到最好!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夜大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实用11篇)
- 2023年学生档案自我鉴定50字(优秀20篇)
- 最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200字(优质16篇)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总结(实用20篇)
- 房屋销售激励方案(大全19篇)
- 2023年汽车销售激励方案(通用11篇)
- 中式婚礼策划方案及流程(精选20篇)
- 最新商业活动创意方案(通用15篇)
- 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通用20篇)
- 2023年函授护理毕业生自我鉴定(通用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