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的教案流程(大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7:47:05 |
  • zdfb |
  • 11页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以确保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案的编写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来看看这些教案范文,相信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一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验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前后”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五官位置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和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练一练”里的习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自己判断上下的位置关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地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在“森林运动会”上学习了“前后”,今天,我们继续在森林里逛一逛、玩一玩,看一看还能发现和学到什么数学知识。

(二)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1.看一看。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初步体验上下(先不让中间的小松鼠出现)。看,眼前有一棵柏树,还有什么?它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2.说一说。

出示松鼠,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瞧!又跳过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3.议一议。

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谁说得对呢?为什么?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4.教师小结。

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是因为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兔比,一个同学是把松鼠与小鸟比,所以说法不一样,但是说得都是对的。

5.放松小游戏。

说一说自己鼻子的位置。

6.说见闻。

在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物品,它们之间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吗?(学生、教师身边物品的'上下关系等等。)。

(三)拓展应用。

1.“练一练”第1题。

出示小书架,请同学们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指名到前面摆一摆并提出问题,找同伴解答。要求先独立完成,再在班上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先按要求写数,写完之后,自己说一说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练一练”第3题。

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多种说法和答案,只要孩子们说得有道理,都应予以肯定。对只说一个答案的学生,教师也应鼓励和表扬。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4题。

本题答案不统一,先组织学生观察图,房子有几层?哪是第一层……哪是第四层?然后再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小动物的位置,即把小狗、小猫、小兔、小象的头像贴在相应的窗户里,最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关系与顺序。

5.“练一练”第5题。

本题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让大部分学生根据要求独立思考,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只标出名字就可以了。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可以小组帮学、交流;还可以用人物头像试着贴一贴,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愉快呀!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课后到商场和家里再观察观察,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也有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用你的巧嘴巴讲一讲、说一说。

由上节课的“森林运动会”设计情境,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由于低年级学生专注时间短,又爱活动,教师在课堂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撂放书架、写字、鼻子在哪儿、分房子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的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节教学设计,教师能够联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直接给出的三个小动物比较上下,改为先出示两个小动物,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再出示第三个小动物,比较三个小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这样设计,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符合《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接着,教师又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比如:指鼻子游戏、说生活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组织学生进行多样化的练习等等,在这一个个具体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很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如: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发表不同见解等,教师都能用准确的语言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不仅如此,教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形式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二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第69、7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9加几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苹果卡片。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20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三

1。了解的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和相交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上,即“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体会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

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

(一)重点。

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及相交线。

(二)难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公理的理解。

(三)疑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法解决公理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

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

演示: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板书】第一章线段角一、射线线段1.1。

探究新知。

1。的概念。

【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

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你知道吗?

(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但画出的只是的一部分。

2。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对于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

由学生小结,得出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

3。点和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

(1)点在上,如图,叙述方法:点在上,或经过点。

(2)点在外,如图,叙述方法:点在外,或不经过点。

【教法说明】在点和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上和点在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4。的公理。

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同时板书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

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

【教法说明】。

(1)学生通过实验,对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就是错误的了。(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5。相交线。

师:根据公理,过两点有几条?

(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

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

(学生容易答出:不能)。

[板书]如果两条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叫相交。

如图,和相交于点,点是和的交点。

【教法说明】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1)。

1。问答题。

(1)经过一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3)只用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是否可以?用上的两个点表示呢?

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

(1)经过点。

(2)点在外。

(3)经过点的三条。

(4)与相交于点。

(5)经过、三点,点在点与点之间。

(6)是外一点,过点有一与相交于点。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言”与“图”的转化能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预习下节内容。

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四

本课所授内容为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找规律”,旨在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同时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及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境引入,揭示问题。

师:(播放“体育彩票开奖”的现场录像)同学们,请看屏幕(略)。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体育彩票在开奖。

生:我看到8、6、0、9、2、6、9这几个数字。

生:这是中奖号码,如果买的彩票跟这个号码一样,就可以中特等奖。

生:中500万!

生1:8和6。

生2:9和2也可以。

师:彩票中其实也有数学问题,请同学思考,中五等奖的彩票一共有多少种情况呢?

出示问题:

选对两个连续的数字可以中五等奖。五等奖的彩票一共有几种情况?

8

6

9

2

6

9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1.第一次探索。

学生自主活动后汇报交流。

师:找到答案了吗?一共有几种情况?

生:一共有6种情况。

师:6种情况,大家同意吗?有没有别的答案?

师:确实是6种情况。但老师更关心你们是怎么找到这6种情况的?;

生:我是用方框框的(课前每个同学都发了一个透明的方框)。先框住左边的8和6,是一种,然后框住6和0……一直到6和9,一共是6种情况。

师:他是用方框来框的,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我是在上面画圈的,一共有6个圈。

生:我把每一种情况都写下来,比如86,60,09……一共有6种情况。

师:噢,刚才有同学用方框来框。老师电脑上也有一个框,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电脑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是怎样框的?这样框有什么好处?

生:他是先框住最左边的8和6,然后向右平移一格。一直移动到最右边,一共是6种情况。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框,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啊,这样按照顺序就可以一个不落,把每种情况都框出来。(板书:按顺序操作)。

生:一共平移了5次,有6种情况。

师:都是这样的结论吗?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平移了5次,怎么会有6种情况呢?

师:确实是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方框一开始就框住了8和6两个数,8、6是一种情况,但没有平移。以后每平移一次就是一种情况。

总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中五等奖就相当于每次框两个数,方框从左到右要平移5次,一共有6种情况。

完成板书:

每次框的个数平移几次有多少种情况。

256。

2.第二次探索。

生:就是选对连续的3个数字。

师:是啊,也就相当于每次框3个数。如果每次框3个数,有几种情况呢?请同学们先猜一清。

生:我认为还是6种情况。

生:我认为应有5种情况。

……。

3.第三次探索。

师:刚才我们又研究了中四等奖的情况,如果是中三等奖和二等奖呢?三等奖就是相当于每次框——4个数,二等奖——每次框5个数。

生1:每次框4个数,需要平移3次,一共有4种情况。

生2:每次框5个数,需要平移2次,一共有3种情况。

生:我看到第一次要平移到2,再平移到6,最后到9。这样就需平移3次。

师:那平移2次呢?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片,你认为“平移的次数”跟什么有关?

生:跟剩下的数字有关。

生:剩下3个数需要平移3次,剩下2个数就需要平移两次。

生:也就是剩下了几个数,就需要平移几次。

师:是这样吗?那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如是框两个数,需要平移几次呢?

师:框3个数呢?由此,我们是不是能看出些规律呢?,

生:只要看到剩下几个数,我们就知道要平移的次数了。

三、分析比较,概括规律。

师: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一共有多少种的情况,看看黑板上的表格,联系屏幕上的图形,我们来思考一下,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究竟和什么有关呢?清大家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一共有多少种情况和什么有关?

生l:有多少种情况和平移的次数有关。

生2:有多少种情况总是比平移的次数多1。

师:是这样的吗?那如果平移100次呢?有多少种情况?

师:如果有200种情况,需要平移几次呢?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有多少种情况跟平移的次数有关。那平移的次数又和什么有关呢?

生:和每次框的数字有关,框得越多,平移的次数就越少。

生:它们的和都是7。

师:找到规律了吗?下面我们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内化,发展智力。

1.研究p56的“试一试”(经过改编、加工)。出示花边图:

(1)每次给相邻的五个小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2)如果花边有13格呢?

师:试着比较这两题,有什么区别呢?

小结:虽然每次盖的数相同,但总数不同,所以有几种盖法也不同。

师:结合刚才同学们所做的以及黑板上的数据、算式,你能归纳这其中不变的规律吗?

小组交流汇报。

师:如果用a表示总个数,用b表示每次框的个数,有几种不同情况怎样表示呢?

生:a-b+1。

2.研究“休假问题”。

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问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

学生研究并交流。

3.研究p59"练习十”的第2题(经过改编、加工)。

师:(出示书中的插图,把总数改成10个)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呢?

师:如果这个小朋友坐这儿呢(出示下图),你还能解决吗?

师:看得出,同学们真聪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能轻松地解决,不简单!

4.研究游戏中的问题。

师:最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同学们喜欢玩的游戏。

生:这个方块掉到最下边,它的位置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师:会解决吗?

生:9-2+1=8种。

师:同意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演示)。

生:是7种,9-3+1=7。

师:同样的方块,为什么一会是8种,一会是7种呢?谁能解释一下。

师:看来这个小小的游戏里面也蕴藏着我们今天找规律的知识呢。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如果我们不把这个看成游戏,而是把这个看成一个方格图,那么这个绿色的方块在整个方格图上的位置又有多少种情况?其实,这就是下一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五

1。了解的概念。

2。掌握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和相交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上,即“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体会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

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

(一)重点

的表示方法,的公理及相交线。

(二)难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公理的理解。

(三)疑点

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法解决公理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

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

演示: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板书】第一章 线段 角 一、 射线 线段 1.1

探究新知

1。的概念

【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

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你知道吗?

(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但画出的只是的一部分。

2。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的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对于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

由学生小结,得出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 。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

3。点和的位置

师生共同总结:

(1) 点在上,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 上,或 经过点 。

(2) 点在外,如图,叙述方法:点 在 外,或 不经过点 。

【教法说明】在点和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上和点在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4。的公理

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同时板书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

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

【教法说明】

(1)学生通过实验,对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就是错误的了。(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5。相交线

师:根据公理,过两点有几条?

(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

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

(学生容易答出:不能)

[板书]如果两条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叫相交。

如图, 和 相交于点 ,点 是 和 的交点。

【教法说明】两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 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1)

1。问答题

(1)经过一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能否画?能画几条?

(3)只用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是否可以?用上的两个点表示呢?

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

(1) 经过点 。

(2)点 在 外。

(3)经过 点的三条。

(4) 与 相交于点 。

(5) 经过 、 三点,点 在点 与点 之间。

(6) 是 外一点,过 点有一 与 相交于点 。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 “言”与“图”的转化能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预习下节内容

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六

1.通过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2.熟练掌握用乘法来表示加法的简便过程,能够灵活运用于

3.增强用所学的乘法的意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生:想

师:(课件出示)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都来了谁?

生:小青蛙、小猴子、长颈鹿、小狐狸、小老鼠、小狗、小免。

师:嗯,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小动物们都在练习什么本领吗?

生:想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第1题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青蛙在练习什么本领?(点击课件,出示第1题)

生:跳远

师:谁来读一读题要求?

生:xxxx

师:你们发现小青蛙是怎么跳的吗?

生:从刻度0跳到刻度3。

师:真是好眼力,我们算它跳1步。

师:小青蛙要想跳2步应该怎么跳?

生:接着在第1步后面跳,从3跳到6。

师:谁能画出来?

生:xxxxxxx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带箭头的曲线,从刻度3出发画到刻度6。

师:这时小青蛙一共跳了几个3?

生:2个3

师:所以,小青蛙2步跳了几格呢?

生:6格

师:接下来,小青蛙3步跳几格?6步跳几格呢?你们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题卡纸上动手画出来。

生:动手画(教师巡视)

生:xxxxx

师小结:xx同学的口才可真了不得,小青蛙可把它的本领变成了小儿歌,(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准备好了吗?小青蛙1步跳3格,2步跳6格,3步跳9格,6步跳18格。

2.课件出示第2题

师:看到了小青蛙的本领,可把小猴着急坏了,这不,小猴拿着小棒走来了。谁来读题?

生:xxxxxx

师:谁来说说小猴是怎样摆小棒的?

生:一堆摆4根,像这样摆了五推。

师:用虚线把这样的五堆小棒圈起来,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呢?

生:4+4+4+4+4=20

师:这时,我们发现有几个几相加呢?

生:5个4相加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乘法

师: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填空,其他同学在第2张题卡纸上把题补充完整。

生:xxxxx

师:写完的同学就做好,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请答题的同学来说给大家听)

生:对

生:xxxxx

师:谢谢你哟,这回我没有问题了。通过做这道题,你看出了小猴子具有什么样的本领啊?

生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师:大家同意他总结的吗?(生:同意)恭喜你们,已经学会了小猴子的本领了。

3.课件出件第3题

师:要说着急莫过于长颈鹿了,看,他带来了摆圈本领。(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题?

生:看一看,填一填。

师:题要求读明白了吗?好,大家看第一幅图,长颈鹿是怎么摆的?

生1:1列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列。

师:表示几个几?(生:5个5)

师:这是竖着观察的,我们还可以怎样观察?

生2:1行摆了5个圆圈,摆了这样的5行。

师:噢,你能说出这样摆法表示的意义吗?

生:也表示5个5。

师: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请大家写在第3题上。

生:5+5+5+5+5=25,5x5=25

师提问:加法算式5+5+5+5+5=25,乘法算式5x5=25。

师:这是长颈鹿的一个本领,它还有第二个本领,看第二幅图,它又是怎样摆的?

生:3个连一起,像这样摆了8份

师:表示什么意义?

生:8个3是多少?

师:请在纸卡第3题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看大屏,这是长颈鹿根据图意列出的算式,请大家对照一下,看你写的对不对,对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长颈鹿的本领了。

4.课件出示:第4题

师:小狐狸看到它们的本领,记在了心里。谁来读一读题要求?(生:)

师:这个本领可不简单,我们看第一题,这道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怎样写出乘法算式?

生:5个3;3x5=15或5×3=15

师:看来你对小狐狸很了解吗。看这道题,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以下4道题方法同上)

5.出示课件:第5题

生:1件4个,缝了5件

师:表示几个几?

生:5个4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请用直尺在题卡上连出来。你来说说你是怎样连的?

生:xxxxx

师:由于参加人员的衣服很多,小老鼠邀请亲人来帮忙,看右边这幅图,谁来说说图意?

生:1组5只,有4组,表示4个5

师:怎样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生:xxxxx

师:这时,右图与哪些卡片可以用线连起来?在题卡上连一连。

师:老师发现一个问题,5+4为什么没有连?

生:因为5十4表示5加4合并在一起,而5x4表示4个5相加或5个4相加。

师小结:可以看出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不同。以后我们做题可要认真,不能马虎。

6.出示课件第6题

师:小狗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七

教学内客:

九年义务课程规范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同学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经历区分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

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2.cai:学校的平面图:大操场、教学楼、蘑菇亭、篮球场。

生活中怎样识别方向。(几幅图)。

芜湖步行街局部景图。(麦当劳、肯德基、鸠鹚广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手拉手学校和平乡先进小学的同学们将到我们学校观赏,还要在我们的步行街玩一玩。

1.师:大队部将招聘局部同学作为小导游带领他们观赏,你们想报名参与吗?

2.问:怎样才干准确找到想游览的景点的位置呢?

二、同学在生活中寻找方向的用途。

问:你会认方向吗?你们都有哪些辩认方向的好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我在网上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想看看吗?(出示司南、树林、动物图片)教师作简单的介绍。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八

1、进一步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熟练地写含有两级的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数位表。

一、基础训练。

1、小黑板出示:写出下列各数十二万三百零五万四千零六万五千。

2、这些数你是先写哪一级的?再写哪一级?

3、请你回忆一下数位表,你能说出数位表在写数时能给你什么帮助?

5、学生回忆亿以内数的写法。

6、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

(1)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2)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3)八千万和四十反馈:这些数的最高位是什么数?怎样写出这些数?

3、学生写数(3人上黑板写)学生说一说万级和个级上的'数是怎样确定的。

4、学生写数后大家评议。

四、作业:

练习二:10、11。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九

1、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水果贴图,统计图和统计表等。

1、学生动手。

那咱们就自己动手挑一挑。每个桌面上都有一个信封,那里面有不同的水果图片,现在请你们打开信封,每人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卡片举起来,让老师和小朋友们看一看。

2、开动脑筋,探索新知。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个人喜欢呢?谁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把喜欢吃苹果的同学排成一行,喜欢吃橘子的排成一行)。

我们就按这种方法来试一试,喜欢吃苹果的同学站在第一行,喜欢吃橘子的同学站在第二行,喜欢吃香蕉的同学站在第三行,喜欢吃梨的同学站在第四行。

3、动手实际操作(师巡视。)。

提示学生数的时候应该一个一个地数,不多数一个,也就是不重复,还要注意别漏数,现在每行第一名同学数一数你们组的人数。

4、学生汇报结果。

5、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6、小组汇报结果(让喜欢吃苹果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几个人,再让喜欢吃橘子的同学举手,数一数)。

7、还可以用符号表示呀!

这些好办法老师建议你们一会儿在小组学习中去试一试,现在每组小组长为调查员,负责带领小组的同学选一种调查方法,去调查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2号同学把你们各组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1、动手操作。

老师在每组桌面上放一张表格,根据调查表,把各种水果图片贴在这张表中。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将苹果贴在这个格里,喜欢吃梨的将梨贴在这个格里……注意一个小格里只能贴一个水果,开始吧!

2、全班交流。

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成了这幅图,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喜欢吃(橘子)的人最少。)。

3、引导填表。

根据统计图中每种水果的数量,我们来填在这个表中。

4、介绍统计表。

好,我们就提到这里,如果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就跟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下吧!(学生组内互问。)。

5、做中得,得中悟。

新年到了智慧老人给我们班带来了许多新年礼物。(微机出示:电脑、算盘、笔、计算器混放的场景。)智慧老人想请同学们帮他统计一下各种礼物的数量,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下面同学们把事先剪好的图片贴好。(生展台展示统计图表。)。

6、提问:1.电脑有几台?2.算盘和笔共有多少?3.电脑比计算器多多少?4.我一共送来多少个礼物?(生回答)。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十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93页。

1.认识简单的统计图,知道统计的对象,会看简单的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知道统计的对象,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

每组一个篮子,4双筷子,4个小碗,玻璃球若干;小印章30个;统计图2种;多媒体课件;纸花若干朵。

1.给小组的每个同学编号。

2.公布奖励办法,给表现好的小组贴小红花。

3.了解学生的生日,教师对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做好记录。

一、认识统计

(一)导入

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看比赛,有一场精彩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想不想去看看?

(教师边播放小猫钓鱼的课件进解说: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比赛的队员,他们要参加什么比赛呢?想知道他们比赛的成绩吗?请看一下比赛的记录单)

(二)指导看图

师:图上有一条横线,下面分别列出了参加比赛的三只猫的名字,上面的小格表示他们钓鱼的条数,一小格代表一条鱼,涂了几格就表示它钓了几条鱼。

(三)认识统计

师:看这个图,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先小组四个人说说,再指名答。

生1:小黄钓了6条鱼,小白钓了5条鱼,小花钓了4条鱼。

生2:小黄钓得最多,小花钓得最少。

生3:小黄是钓鱼比赛的冠军。

生4:小黄比小白多1条,小白比小花多回条。

生5:小白比小黄少1条,小花比小黄少2条。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小红花鼓励。)

师:如果再有一条小黑猫参加比赛,你猜他能钓几条?为什么?

生1:可能是7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一只可能钓7条。

生2:可能是3条,因为图是按6条、5条、4条的顺序排的,再来,只可能钓3条。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很有道理。看这个图,我们不仅知道了每只小猫钓鱼比赛的成绩,而且知道了谁是冠军,知道了小黄比小白、小花多几条等类似的一些问题。

二、感受统计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咱们同学之间的一场比赛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要举行的比赛,请全体同学参加,高兴吗?先听清比赛的规则。

(1)每个同学必须听到老师“开始”的口令再动手,听到“停”的口令必须住手。

(2)必须用筷子将玻璃球夹到每个人的小碗中,手碰到玻璃球就是犯规。

(3)时间1分钟,由电脑计时。

师:请组长给小组的每一个同学发一个小碗,再发一双筷子。

(学生活动。比赛结束时,要求学生将筷子放回篮子,给动作快的3个组贴小红花。)

师:谁想把你的成绩告诉老师和同学?(指名3~5人,教师及时做出评价)

师:大家都忍不住想说,老师也很想知道每个同学的成绩,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这样的一张纸,请组长记录,纸上有一条横线,下面是你们小组四个同学的号,谁夹了几个玻璃球,现在就请组长在谁的上面从下往上盖上几个小印章。(组长注意:盖章的时候要用力,一定要给大家记清楚。)

(每组一张统计图。)

(记完后将玻璃球倒入篮内,组长收起小碗。)

(二)认识统计

(展示一个组的统计图。)

师:这是第6小组的记录,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这个小组比赛的哪些情况?小组的四个同学可以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举手告诉老师和同学。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商量的情况。)

生1:我知道了1号夹3个、2号夹6个、3号夹4个、4号夹7个。

生2:我知道了4号夹的最多,1号央的最少。

生3:我知道了2号比1号多3个,1号比2号少3个。

生4:我知道了2号比3号多2个,4号比3号多3个。

生5:我知道了1号、2号、3号、4号共夹20个。

(学生边回答,边让被展示的组评价,贴小红花)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这个组夹的最多的是4号同学,其他组还有没有比他更多的?是谁?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师:我们这次比赛的冠军是××同学,我们向他表示祝贺,并发给他一个小奖品。

(三)小结升华

师:我们刚才记录了每个同学夹玻璃球的成绩,并且评出了冠军,咱们数玻璃球的个数并且记下来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

师: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评出了的夹玻璃球比赛的冠军。了解了小猫钓鱼的一些情况,统计的作用真不小。

三、应用拓展

(一)统计生日

生:横线上面一个小格代表一个同学,每个月有几个同学过生日就涂几格。

师:说得真好,我们奖励给这个同学所在的小组一朵小红花。

(学生涂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挑几个同学的作品,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挑两个同学的作品展示。(第一个同学的作品)

师:先自己评评好吗?

生:有点脏,不算太好。

师:挺谦虚的,谁还想给他评评。

生1:他涂得挺清楚,就是有些地方出头了。

生2:他涂得很准,和老师记录的一样。

师:第一次就涂得这样准,这样清楚,就不简单了。

(第二个同学的作品。)

生:他涂得很好,不但涂得很准,而且干净整齐。

师;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二)统计红花

师:看黑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1:6组的小红花最多,得了5朵。

生2:1组、3组、5组的小红花一样多,都是两朵。

生3:2组得了1朵小红花,4组得了4朵小红花。

师:6组的小红花最多,说明6组的表现最棒,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生1:他们发言最积极。

生2:他们反应最快,四个人的动作最快。

生3:他们最守纪律,听指挥。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以后就要向6组学习。

四、小结全课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十一

知道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叙述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究与实践,学习切线的性质;。

通过实例操作体会如何数量关系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运动变化的观点的教育;。

从运动的观点及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的概念;。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会类比思想方法的运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点、直线和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切线长定理。

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引导式教学、反证法教学。

投影仪、电脑,直尺。

5课时。

第一课时:

本课从问题情景:要学生解难入手,建立模型,设下悬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二个问题,将探究的结论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围绕着学生活动来展开,由学生身边的事所引出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和谐的关系。朴素的问题情景(射击)自然对学生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参与性;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释、合作等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还能感受到数学与自我生存的关系。

数学的教案流程篇十二

第45页、46页的例4、例5,做一做的3题,练习十一的习题。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知名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掌握简单的基本的估量方法。

1米长的彩带纸或细棉绳每人一根。

1、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1分米表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3、揭示估算的意义,板书课题:估计

(一)教学例4

1、读题,理解题意

2、想一想:你画出的线段应是什么样的?

3、各小组派代表演示。

4、对比交流,找出不足,讨论:怎么画会更准确一些?

5、再次派代表修改。

6、每人尝试画在练习本上,画完后用尺量一量,看自己估计的长度准不准确。

(二)教学例5

1、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解决,说己估计的方法。

(三)估计的方法

第1题:(1)先估计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简单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出来的。并按估计的长短依次写上序号。

(2)量一量,再算出每个图形的准确周长。

(3)比较,你估计的准的原因在哪儿?

第2题:比一比,估一估,再说出来。

第3题:小组实践。

练习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