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程教案(通用20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4 03:20:06    小编:zdfb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通用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3:20:06 |
  • zdfb |
  • 10页

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教案要与教材和教学大纲相结合,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范文进行改编,使教案更符合教学需要。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一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含义。

2、理解怎样正确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3、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

4、理解艰苦奋斗在今天并不过时。

5、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应该理智的消费者。

(二)能力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框学习,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等消费观念,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做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难点。

适度消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教师点拨:我们的消费往往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常常影响到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点评: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这种消费会受别人行为、别人评价的影响。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来推销总结的商品。所以,我们是否消费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从众。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看待这种消费行为?

教师点评:青年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的展示往往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体现出来。这虽然推动了新工艺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教师活动:即在消费时综合考虑商品的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各方面情况,从实际出发,而不是跟风买,搞攀比。

总之,人们的消费行为往往受到多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当然,不同的消费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常常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使我们的消费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师提问:什么是适度消费?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如何理解?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热烈讨论,回答自己不同的看法。

教师总结: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就是要求人们的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理解这一原则注意:一方面,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这个动态因素。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首先,在消费中注意避免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例: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其次,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它是个人消费受到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智的的消费选择的现象。往往是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因此,在消费时,要注意保持冷静。

最后,要避免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是不断变化与改善的,我们的选择也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总结: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大家也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去从事绿色消费,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希望同学们能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个绿色消费者。

教师活动:大家辩论:我们还应该不应该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观点自动分为辩、反两方,对上述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兴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辩论作点评、总结: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民族精神,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行为。作为精神,它是永远不过时的。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还面临人口、资源等压力,我们更应该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个人思想品德的修养角度讲,有利于个人优秀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有志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状态。当然,不能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合理消费对立起来,勤俭节约不是抑制消费而是说不要浪费。

总之,以上四个原则,是科学消费观的具体要求,我们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原则,并用他们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既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将促进个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四、实例探究。

[例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

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

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

答案:c。

[例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

答案:b。

[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这主要表明()。

a.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c.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

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

答案:c。

[例4]近几年来,在许多大城市居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念夜大、电大,给自己充电蔚然成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长。城市居民的这种消费趋势()。

a、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b、看到了知识就是力量,是发财致富的根本途径。

c、是从众心理的体现,具有盲目性。

d、懂得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答案:d。

五、课余作业。

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

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

板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二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运作理念如协作学习观、面向全体观、学生主体观、教师主导观、信息和思维同步观等正好符合高中新课改的理念,是高中新课改极力倡导的教学模式。,我们申报了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新课改专项课题“高中政治学科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两年来,我们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后作业、社会调查中也实施合作学习,将合作学习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高中思想政治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课外学习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缘由、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同行的共鸣,促进合作学习在高中各学科的广泛运用。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不好教、也不好学,知识面宽、理论性强,多数学生因缺乏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因而学习起来总是觉得抽象、空洞,理论脱离实际,记住了的理论要点也难以有效运用。“课上了然、课后茫然”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思想政治学科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抓好从预习、听课到复习、作业等完整学习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各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完成好了,才能保证整体学习质量。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能把单个孤立的学习变成小组群体的互助性学习,把对学习效果的个体化评价变成小组集体性评价,借助群体目标激励、群体规范约束、群体情感催化、群体氛围保障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我国古代文献《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论述,强调结交学友、在讨论交流中学习。西方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近代群体动力学,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都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用场理论(即在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彼此影响;当某部分元素变动,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都会受到影响)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群体活动会产生群体动力,这种“群体动力”是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这种能源来源于具有不同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之间的互补、互勉、互助、互爱。另外,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效应”,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形成理论等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依据。

3.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课外学习任务的完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两年的实践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同,学生总结的课外合作学习的好处有三:(1)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们各挥其长,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每个人都提高较快;(2)小组学习让学生彼此更加亲近,更加友好,更加团结;(3)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管理、相互监督,使学生对共同的学习目标更有责任感、更有积极性,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得到增强。

相关。

1.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合作学习小组是否有凝聚力,小组成员间是否职责明确、互助友爱、相互监督、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因此,建立相对固定的具有凝聚力的小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我们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1)方便原则。

从学习过程中小组集体学习活动的方便快捷角度出发,组建学习小组,前后两桌,4――6人为宜,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之间的竞争。

(2)优势互补原则。

小组的几个成员在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别等方面最好是各有优势,这样小组内成员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自治互助原则。

小组内要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一些组规组约,实行小组成员责任制度等。为了让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课后作业及社会调查各个学习环节的任务落到实处,每个小组成员各负责一个学习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形成组内相互管理、相互帮助的风气。

2.明确各学习环节合作学习的任务。

课前预习主要是初读课本,重温有关的知识;初步理解知识点,形成总体印象;找出有疑惑的问题。搞好课前预习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减少课后整理消化、作业的时间,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中合作学习的任务就是提醒、检查每一成员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组织小组成员间交流疑难及新想法,找出需要在课堂上深入理解的问题,便于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

课后复习主要是尝试回忆当天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课堂笔记,使知识系统化,促进形成知识结构。不仅可以巩固和深入理解当天所学知识,还可以查漏补缺,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

课后复习中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提醒、组织、检查每一成员按“五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要求进行复习,小组成员间通过互换笔记、抽背的方式互相交流。

课后作业是针对所学要点进行的应用性练习。“温故而知新”,课后作业不仅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强化,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深化与发展。

课后作业中合作学习的任务是提醒、组织、检查每一成员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和及时更改错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交流讨论、相互答疑,将大家都不能解决的和答案有分歧的题告诉教师。

社会调查主要是结合综合探究的主题和要求布置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这是拓展延伸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的重要形式。

社会调查中合作学习的任务是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拟定调查方案、分别进行调查、共同形成报告等。

为了及时评价和反馈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实行量化评分制,对每个环节每一学生进行评分。预习环节,通过课堂展示或检查预习作业和笔记来评分;课后复习通过默写、抽背来评分;课后作业通过评改作业等级来评分;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报告或讨论发言情况来评分。通常是好的加1――3分,差的扣1――3分,并且将每个人的加减分累计为小组得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总结,以小组总分排序,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奖励。

1.做好合作学习理论的宣传工作,让学生接纳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主动参与,真情投入,认真对待,规范操作。

2.加强合作学习操作技能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该怎样去进行合作学习。

3.坚持整体评价原则,让学生真正把自己放到小组集体中去学习。坚持把个人得分计入小组得分,并以小组得分为奖惩依据,这样做让小组成员意识到“荣辱与共”的关系,有助于合作学习的实施。

4.合作学习要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合作学习要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更有效。不管是预习,还是复习、练习,都应该先独立做,再讨论交流。为此,我们建议一个合作小组的学生统一安排学习时间,每一科每一天都安排一个学习时间段,在这一时间段里大家学习同样的内容,这更便于开展合作学习。

5.正确对待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的差异,坚持不懈地实施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小组与小组间、班级与班级间、小组内成员与成员间无论是在积极性上还是在合作程度上、学习效果上都会有较大差异。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坚持得越久、组织得越好,实施效果越明显。

总之,合作学习在每个学习环节的实施,都有助于发挥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效率,不仅能促进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促进良好非认知品质的形成,是我们值得努力探究和广泛运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03)。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新课改专项课题“高中政治学科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三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4)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教师总结:(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_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四

说到概念是否混淆,不得不再说一实例。

老旧在回复潇洒贴子中所言------“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谁仅仅用意志或如孤帆文中所云:”意念“走着自己的人生。”这里,老旧将意念与意志混淆了。

意念是指念头或想法。

意志则为不达某个目的不罢休的心理状态。

二者岂可混为一谈?

孤帆在《生命的奇迹》中说的是“善用自己的意念”而不是什么意志!孤帆想表达的意思说得直白一点------在人生的每个重要关头或每遇重大挫折,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并努力按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去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至于用意念控制生理,在他的两篇《遭遇》及《拜师修行》中,读者会有所悟。

老旧说“在看了乐园的很多文字后,就觉得严谨的逻辑思维并非此论坛的长处。”

孤帆还真搞不清,老旧此结论从何而来?

当然,孤帆不排除论坛不时会出现一些逻辑错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孤帆自己也在所难免。无论对论坛还是对每个作者,这错误只是相对多与少(努力方向:少得可忽略不计,那就是说出话来滴水不漏,真的无懈可击了)的问题。

老旧自己有没想想,老旧有没逻辑错误呢?呵呵。

备忘:老旧是个善于学习深于思考的人,对此,真的值得孤帆好好学习。老旧的文章孤帆也很喜欢读呢------暂且不去议论老旧的那些结论正确与否。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电影城里话电影。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以长春电影城为话题,播放视频《变形金刚4》,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同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交代清楚。)。

众所周知,长春又叫做“电影之城”,因为长春有一个的文化标志,那就是“长影”,作为影城的孩子,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聊聊电影吗?好,那我们这节课就以电影为主题来学习新课,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教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自主学习的内容,大家对教材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了。那么我们就回到电影这个话题上来,大家平时看美国电影吗?都看过哪些美国电影?看来同学们平时还是很关注电影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小段电影视频,同学们在观看之后要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感受。教师:这是哪一部电影?

教师: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震撼,那同学们在观看欣赏之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能够制作出“变形金刚”的传奇故事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活动2【活动】合作探究(有关话题)。

学生先提建议,后播放《长影集团—双轮驱动产业升级》,让学生通过视频回答长影集团是如何实现发展的。

教师:?《变形金刚》这部电影的拍摄离不开经济上的投入,同时也离不开政治上的支持,所以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变形金刚》是一部系列电影,从第一部到第三部它接连创造了票房神话,拿变形金刚3为例,它在中国至少卷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票房更是突破了十亿美元。同时,这部电影又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带向全球,接下来同学们再思考:《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的上映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有什么重要影响呢?同学们结合材料2,再次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

教师:也就是说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文化,同时文化也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总结一下,我们大家通过合作讨论,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板书)写完后放幻灯片,三者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同时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下面同学们把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我们说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那么文化都能促进经济发展吗?请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非常好,有些问题啊,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举例来论证,文化是具有两重性的,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那么经济相前发展,文化也一定随之向前发展吗?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经济发达的社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说二者是同步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变行金刚》第四部即将上映,值得期待,但我们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赢得世界影迷的青睐,接下来同学们再次思考,美国电影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需要我们警惕的问题呢?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教师:先说说经验吧。(板书)。

生:回答。

教师:其实同学们说的这些都体现了文化与经济越来越分不开,就拿科技来说,邓小平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板书)再说说我们应该警惕的问题。(板书)。

生:回答。

教师: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好。某些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这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这也体现了文化与政治越来越分不开,与政治相交融。(板书)。

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交融(板书),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为科学技术、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明显。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实不仅体现为国际上某些某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还体现为国内,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同学们将结论简单整理在导学案上)。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教师:当前有一个热词叫做文化软实力,其实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自身文化的发展,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就必须重视文化,但是目前我国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拿电影来讲,面对实力强打的好莱坞电影,你能给长影或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教师:哪个小组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建议)。

学生:回答。

学生:可以。

教师:所以我们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能够提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板书)好,我们进行课堂总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相互影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本节课,我们看似在研究美国电影与长影,其实,老师是希望引领同学们去关注和思考中国电影的问题,我们看似是只学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其实,老师更希望同学们理解文化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进而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同学们,你们能从自身做起关注祖国文化的发展吗?非常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六

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显现出明显的课程综合化倾向.从综合课程的视角,用综合课程的理论来审视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席贯强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451004刊名:教育科学论坛英文刊名:educationscienceforum年,卷(期):“”(7)分类号:g623.1关键词:综合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基本含义。

2、能力方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觉悟方面:运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原理,认识到无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学生情况分析]。

哲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困难,并且学生容易把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矛盾混同起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这一知识应该多举学生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重点]:

矛盾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矛盾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

[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导入:

1、先请几位同学向全班介绍说明自己所找的关于矛盾的事例,教师简单评述。

2、教师播放一段中国与阿曼足球队世界杯小组赛的比赛录像,并启发设问:“谁来帮我分析一下,足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快与慢等。引出课题。

b、新授:

一、矛盾的定义。

师:我们先来学习矛盾的含义(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看屏幕上显示的这块磁铁。它包含着n极和s极,这是两种相反方向,但是n和s却又相互吸引着统一于磁体中。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磁铁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内,存在着n、s两极,n、s两极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在哲学上叫对立;n、s两极相互依存,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中,在哲学上叫统一。

(1)对立。

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哲学上的“对立”是什么?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相互斗争的意思。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学校教学(屏幕显示)。

先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师:请同学们举出身边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的双方。

学生举例略。

(2)统一。

“统一”指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屏幕显示)。

师:请同学看课本那幅漫画,大家说她敢剪吗?

启发学生围绕漫画展开分析,然后针对学生分析教师进行点评,讲解,重点扣住:“不敢前的理由,”加深对第一种情形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讨论“议一议”加深对第二种情形的理解。

二、理解矛盾概念的注意点。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师:统一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的“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另一方的性质规定,也就是通常说的相比较而存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对立,所以它们存在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矛盾双方的“转化”也离不开对立,转化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然而对立也离不开统一。事物的排斥,对立、斗争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有一个场所才能显现出排斥的倾向,才能斗得起来。同化和异化的排斥,斗争是生物体这一统一体中。离开了这一共同基础、场所,是斗不起来的。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没有自由。

学生讨论(略)。

2、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

学校教育社会经济学校教育社会经济。

3、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投影出示一幅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分析。

c、知识小结:让学生回忆知识提纲,教师整理。

d、课堂练习(投影出示)。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识记消费心理的种类,学会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2、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影响人们消费的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推进新课)。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

组织学生看书,简单的了解教材框架体系。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一)“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从众心理。

(幻灯片展示)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二)“看我的发型潮不潮?”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引发的消费?学生回答略。

学生分三组分别讨论爸爸、小明和妈妈的消费心理。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异心理。

(幻灯片展示)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三)“展示明星们的豪华婚礼”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攀比心理。

(幻灯片展示)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幻灯片展示:情境(四)“展示一个对话情景材料”

设置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实心理。

(幻灯片展示)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特点、评价及态度。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其中有科学的,有非科学的,在生活消费中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

(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交流1。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设置问题:提倡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量入为出的“入”既指当前收入,也包括未来预期收入,只要一个人当前的贷款数量不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他的消费就依然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所以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不矛盾。

(幻灯片展示)合作探究交流2。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怎样做到理性消费?师生共读课本p21一段话,坚持“三个避免”

过渡:我国早就禁止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等,实施了限塑令,

国家为什么这样做呢?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草原退化、白色垃圾、烟尘等造成的污染。

请回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略。

(幻灯片展示)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设置问题:什么是绿色消费?有哪些要求?(师生共读课本p22总结绿色消费的含义及特点)。

(幻灯片展示):情境图片:“有钱我们就能这样花吗?”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归纳: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逐渐的富裕起来,但是国家还不很发达,还有一些地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所以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我们自身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幻灯片展示):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板书。

板书设计。

3-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九

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2、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

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知道多少?请大家谈谈了解的知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指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

立法权: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是我国的立法机关。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备案。

决定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人大会,依法决定国家和本行政区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任免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的权力。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会行使,以便更好的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人大代表的产生的方式与任期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宪法修正案修改)。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明确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提案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质询权是指人民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回答的权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知识,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组成、职权等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进一步感受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

课后作业。

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当地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的活动,体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的。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家长们应让孩子勤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绕口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是训练孩子语言及思维能力很好的教材。在练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可使孩子的口、齿、舌得到锻炼,训练思维,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交很有好处。小编推荐几个经典的绕口令,家长们不防跟孩子一起练一练。

南南有个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成语反接龙——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除了绕口令,小编还有一个大招:成语反接龙。成语反接龙是成语接龙的升级版,锻炼的是孩子的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它是对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怎么玩成语反接龙?即成语第一个字作为新成语尾字再说一个新成语,可以同音不同字的转换用字。请看,举例演示:

高山流水---风急浪高---不正之风---。

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小编强烈推荐家长们抽出一些闲暇时间和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既可以学到更多字词,又可以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思维模式,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逆向思维与讲话时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许多场合的讲话都离不开逆向思维。小编想跟大家分享孔融的故事。孔融小时候不仅很懂事,口才、思维也很优秀。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

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逆向思维辩解,是对付对方强大逻辑最有效的武器。孔融面对陈韪和李膺的刁难,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巧妙辩解,达到了反守为攻的效果。

辩论和演讲——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一

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

3、组织讨论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小面粉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使我备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当然,由于研究学习的时间太长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不尽人意,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这才是我们新的课堂教学取得的最大收获吧。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因势利导要及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二

高中新课程中斯增了综合探究课的学习,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型人才、创新性人才、应用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闻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教师加深对综合探究课程的认识.研究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共同摸索,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网络财富英文刊名:intemetfortune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综合探究定位实施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公司的经营。

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财政。

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3(必修)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

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专题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2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3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4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走向未来专题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2“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

3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专题三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专题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综合探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

1斯密的理论贡献。

2斯密的政策主张。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专题三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于主要模式。

1罗斯福新政。

2凯恩斯革命。

3新自由主义。

4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1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专题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1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2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家的本质。

2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4国际组织概观。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专题三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的联邦制。

2美国的两党。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4美国的利益集团。

专题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中国与联合国。

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

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

专题一树立科学思维的观念。

1探究思维奥秘。

2学会科学思维专题二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1思维需要逻辑。

2准确把握概念。

3恰当运用简单判断。

4学会运用符合判断。

5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上)。

6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下)。

7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8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1思维应该辩证。

2学会分析综合3领会思维具体。

4推动认识发展专题四结合实践善于创新。

1思维力求创新。

2运用发散思维。

3驾驭聚合思维。

4善用逆向思维。

5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6鸟瞰思维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

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2积极维护人身权。

3依法行使财产权。

4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5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

1走近合同。

2订立合同有学问。

3言而有信守合同。

4违约与违约责任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

1通往就业之路。

2就业维权之道。

3公平竞争与诚信经营专题五家庭与婚姻。

1构建和睦家庭。

2法律保护下的婚姻。

3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专题六法律救济。

1不打官司解决纠纷。

2心中有数打官司。

3诉讼的基本程序。

4用证据说话。

5律师面面观。

1学会做人道德为先。

2继往开来综合创新。

3社会主义荣辱观。

4“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

1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2工作岗位上的职业道德。

3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4健康成长中的个人品德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要求。

1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

2经济秩序呼唤诚信伦理。

3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伦理。

4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专题四面对科技进步的伦理引导。

1科技发展:锋利的双刃剑。

2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

3网络的伦理困惑。

4科技事业与人类福祉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1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2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3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四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教育变革无不与技术革命有关.当今技术发展呈现的多种特征将对农村职业教育及其课程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克服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价值的种种错位取向,坚持人文引领,发展综合能力、注重协调发展的取向是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侯攀作者单位:陇南市成县职业中专,甘肃,陇南,742500刊名:甘肃农业英文刊名:gansunongye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技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五

如今,不少学生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太强、晦涩难懂、答题无法入手厌恶该学科,这种想法与该学科的特点、教师们的读书、画书、默写的传统做法肯定有关。但是作为该学科教师来讲,除了将一些政治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理解,还应学会将一些政治术语深入浅出。这就需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深入剖析一些知识后学会使用语言的艺术,改善自己的语言风格,增强高中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听得进听得懂上花功夫,进而在此基础上互动,让课堂逐渐活起来,最终增添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笔者试从生动情感性、幽默风趣性、逻辑严谨性这几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语言艺术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学习的效度和教学的质量。

一、教学的语言艺术———生动情感性。

思想政治是文科中必学且不易理解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它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述一些事例进而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理论性强,论证点多。如今,仍有不少教师仅用画、读、记、默等一些过时的简单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枯燥无味的现象。学生一直去听教师的讲述、说明知识点,无法融入到教学中去,感到课程的无聊,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应掌握并能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使教学语言里既有激情、感染力,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感染高中生的情感和教学产生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加深记忆,拓展高中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必不可少。通过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加强教学内容对高中生的刺激性,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语言的生动情感性,加强与高中生的情感交流,依据语言的独特性创设教学意境,从而帮助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想要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需要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观点的时候,将所讲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或者相应的例子中,让枯燥无聊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化、简单易懂,便于高中生的学习与记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没有教学语言艺术的课堂就好比佳肴里缺少了调味品,必然枯燥无味,不会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只有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才能让高中生更乐于去学习政治。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艺术的幽默风趣性,让他们的讲课内容变得更加诙谐,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点,展现出思想政治的魅力。结合自身的钻研和一些公开课教师的展示,我觉得关于如何使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幽默风趣性的问题,不妨对下面这个例子进行适当的参考。比如,在阐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将部分比作一滴水,整体比作长江。长江由每一滴水构成,离开了每一滴水,长江将不复存在。然而,没有长江,每一滴水的存在价值将不能体现。所以,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的变化,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构不成其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如同一滴水与长江的关系。这样,用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幽默风趣性,使死板无味的、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更加有趣,简单易懂,感染高中生的情感,提高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记忆力,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教学效率。体现幽默风趣性,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学习,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出的情感。语言节奏性的改变需要较强的语言的掌控力,控制语言的速度、力度和语调。控制好语言的节奏,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高中生伴随着教师语言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去。运用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性,让高中生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的语言艺术———逻辑严谨性。

理论知识的讲解都要求教师拥有极强的逻辑严谨性,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学,要由浅入深讲解基础知识,再根据知识的联系进行层层推进,引出更多更难以理解的知识,最后将所有知识环环相扣。做到这些的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层次清晰、语言严谨、充分论证,让每位学生在教师逻辑严谨的语言中对知识拥有清晰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中,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与严谨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切记不可互相矛盾。当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类比,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进行知识讲解。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高中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又必要的课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常识教育的系统教学,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谨性、科学性。教学语言要求用词符合,简洁利索和具有科学性。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讲的知识,不能含糊其辞,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语言往往拥有让人难言的征服力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度和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师在对概念、定义等易混词解释时更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严谨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来误导高中生的学习,使学生陷入误区。运用教学语言的逻辑严谨性,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对语言的准确要求,进而养成学习严谨的习惯。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语言清晰规范,再加上以上几种语言艺术的应用,会让思想政治课堂锦上添花,极具感染力。另外,教师们应该不断进行语言艺术的学习和培养,将教学语言艺术完美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何珊珊.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语言使用的一些思考[j].考试周刊,(54).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口才与思维的训练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家长们应让孩子勤加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绕口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语言游戏,是训练孩子语言及思维能力很好的教材。在练习绕口令的过程中,可使孩子的口、齿、舌得到锻炼,训练思维,对孩子的成长和社交很有好处。小编推荐几个经典的绕口令,家长们不防跟孩子一起练一练。

南南有个篮。

南南有个篮篮,篮篮装着盘盘,盘盘放着碗碗,碗碗盛着饭饭。南南翻了篮篮,篮篮扣了盘盘,盘盘打了碗碗,碗碗撒了饭饭。

捉兔。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成语反接龙——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除了绕口令,小编还有一个大招:成语反接龙。成语反接龙是成语接龙的升级版,锻炼的是孩子的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也叫做求异思维。它是对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怎么玩成语反接龙?即成语第一个字作为新成语尾字再说一个新成语,可以同音不同字的转换用字。请看,举例演示:

高山流水---风急浪高---不正之风---。

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训练,小编强烈推荐家长们抽出一些闲暇时间和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既可以学到更多字词,又可以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思维模式,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逆向思维与讲话时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许多场合的讲话都离不开逆向思维。小编想跟大家分享孔融的故事。孔融小时候不仅很懂事,口才、思维也很优秀。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达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他的亲戚,门人一般不通报。孔融想看看李膺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登门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膺接见了他。

李膺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很多宾客都在场,对孔融的回答十分惊奇。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来到李膺府第,宾客把这件事告诉他,陈韪却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

孔融立即反驳道:“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李膺大笑,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逆向思维辩解,是对付对方强大逻辑最有效的武器。孔融面对陈韪和李膺的刁难,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巧妙辩解,达到了反守为攻的效果。

辩论和演讲——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七

老旧让潇洒将思维逻辑改成逻辑思维(老旧语:“顺便说一声,老兄常用思维逻辑一词,似应用逻辑思维才较准确。”),对此,乍一看,是纠错,细推敲,为误导。

老旧,你在这个问题上,孤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貌似严谨实属荒谬!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八

1.q:非洲食人族的酋长吃什么?a:人啊!

2.q:那有一天,酋长病了,医生告诉他要吃素,那他吃什么?a:吃植物人!~~。

3.q:什么动物是高手?a:猪,因为猪(珠)算高手。

4.q:什么动物最容易被贴在墙壁上?a:海(报)豹。

5.q:胖子从楼掉下来会变什么?a:死胖子。

6.q:吃饱饭了谁会帮你添饭?a:飞龙嘛,因为飞龙在(天)添。

7.q:一只小狗在沙漠中旅行,结果死了,问他是怎么死的?a:他是憋死的,因为沙漠里没有电线杆尿尿。

8.q:一只小狗在沙漠中旅行,找到了电线杆,结果还是憋死了,为什么?a:点线杆上贴着“此处不许小便”

9.q:一只小狗在沙漠中旅行,找到了电线杆,上面没贴任何东西,结果还是憋死了,为什么?a:很多小狗在排队,没等到.

10.q:一只小狗在沙漠中旅行,找到了电线杆,上面没贴任何东西,排队也排到了,结果还是憋死了,为什么?a:因为后面是两个漂亮狗mm,他不好意思。

11.q有一棵三角形的树被送到北极去种...请问长大后!那棵树叫....?a…三角函数(寒树)..............

12.q:老板,你这不叫牛肉面吗?怎么连牛肉都没有?!a:人家还叫老婆饼呢,难不成你买的时候还送你一个老婆?!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十九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环境,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用民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体验,主动参与,主动探求。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当前中学政治学习中民主教学的模式进行剖析,归纳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的策略即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尊重学生人格、优化教学设计,构建和谐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构建。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因为课堂应该是老师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创造师与生、教与学、语言和精神等方面和谐融洽的阵地,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师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才能感受到主体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烁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一、和谐课堂构建提出的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学生的创造力缺乏得以发展的学习空间,缺乏一种关系和谐的教学氛围。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学生被动机械学习、教师满堂灌、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以及平时听听考时背背等现象。

新课程呼唤和谐的课堂。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和谐的课堂教学是构筑理想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因此,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一切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是一个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和谐课堂的主要内容。

“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良好的教学生态是和谐课堂的标志。教学生态指教育各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态势。良好的教学生态是指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各因素能够和谐共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

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不和谐,必然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表现为建设“和谐的课堂环境”:(1)教室布置的和谐,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例如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一个政治园地,分别有时政新闻剪报、新闻评论、新闻照片、优秀作业等栏目,由学生定期轮流负责完成。又如每学期有二期黑板报的主题围绕高中政治相关内容等。(2)构建课堂活动与课堂环境的和谐。如组织学生演讲或讨论时可以改变传统的座位模式,例让学生围坐成一个马蹄形状,教师或发言的学生处在马蹄状的开口端,这样的座位安排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直接有效的、面对面的视觉交流,从而加强了情感的沟通和相互感染。又如方格形座位模式不仅可以促成学生之间直接的情知交流,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讲座等,形成更多的情知信息交流回路,从而引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情感。其次表现为“课堂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开放的课堂教学管理,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学习。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亲临实地,到一种特有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往往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如组织学生去前卫村理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社区资源体会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等。

融合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课堂的面貌,是和谐课堂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师生的情感关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服务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其次,是师生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第三,教师要重视平等、互助、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科学与否并不是从绝对意义上讲的,某种教学方法相对于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言,是科学的,而相对于另外的教学目标而言,可能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与当前的教学情境相适应,有利学生个性的张扬,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为和谐课堂的构建提供依据。

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特别是把计算机技术引进课堂,能较好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指导作用: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要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要唤起他的力量,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要使他归于平静,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要给他启迪。要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要听出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创造,要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要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要让学生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和谐的快愉、发现的惊喜。

三、和谐课堂构建的现实意义。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关注学生成长是和谐课堂的根本任务。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成长,是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

1、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没有知识就不能生存,就不能发展,就不能探索世界的奥秘。因此求知欲是生来就有的。但是学生的求知欲是盲目的。因此,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求知,学会求知的方法,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2、满足学生自主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学生虽然生活在群体之中,但是他们都有独立的意识。他们喜欢接受教师的传授,更喜欢自我的体验。因此,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自主验证知识,满足学生有自主发展的需要。

3、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随着阅历的增长,学生能认识自我,体现自我,关注自我。在教育中,教师无端的指责、训斥、辱骂,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伤害。因此,享受平等是每个人的追求,一个人获得了尊重,也就获得了自信、幸福和快乐。和谐的课堂能使学生平等地相处,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4、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无论做什么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失败使人颓丧,成功使人激奋进。因此,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不断地使学生走向成功,激励他们快乐的成长,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

1、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兴趣是课堂上教师自始自终凭借课堂动态生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等有意义的信息或技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我在平时备课中通常注意几种情况:其一、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奇异现象联系起来,使出乎意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事实。其二尽可能将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生动事例,有趣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情绪。其三、尽可能将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未曾接触过的领域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深层内涵,产生欲进一步琢磨推敲的兴趣情绪。其四、尽可能将易为学生所腻烦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现实社会、生活实际、生产实践和未来工作与事业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显示的实用价值,产生要深入领会,掌握其要义的学习兴趣。其五一些易被学生认为陈旧的内容,可以与现代社会、高新科技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例:高三的哲学常识课学生认为是抽象晦涩、枯燥乏味的,在阐明哲学原理时,适当地应用文学名著中的警句笺言、世界名人的美谈佚事,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富有哲理的谚语成语、诗词歌赋、寓言故事,以至于笑林趣谈等,寓哲理于情趣之中,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用莱布尼茨在德国宫廷提出“在自然界中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的论断,以及宫女们到御花园中试图找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故事,去论证矛盾的特殊性,从“风马牛不相及”反其义推出“猫羊可相及”的古怪的反命题,讲述达尔文发现的“猫―田鼠―丸花蜂―三叶草―羊”之间的食物链,说明事物的普遍联系。这样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讲述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2、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条件。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师生在和谐的课堂中,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首要的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夯实和谐根基。

首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融洽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会进行认知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如果师生情感融洽,即在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达到情感上的沟通、融洽,使师生关系处于积极和谐状态之中,那么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体会更深刻。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而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情感交流中往往处在主导的地位,因此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作有感情、有理智、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人,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和谐气氛中主动学习。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之外,主动和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如课外经常聊天,时间一长,在学生眼里,教师不仅仅是师长,而且还是好友,在与他们海阔天空的闲聊中不但得到不少小秘密,还了解到学生的学习信息,发现他们的学习困难之处。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妥善处理、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维护教学秩序严肃课堂纪律时,即使是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也应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学生的行为有背于教师的教导,教师也要多一份谅解和宽容,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师德。同时注意平等施教,倡导师生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等教学气氛。当然师生关系会出现冲突矛盾,这就要教师主动、积极、巧妙地加以解决或化解。

其次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要融洽生生关系。在学生之间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氛围,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课堂充满生机。如在教师精心指导安排下,把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作业,在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3、开展师生互动是构建和谐课堂途径。

以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和意见的机会。如今,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教师的角色已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生生关系的协调者。

我们学校在不同年级开设了相应的拓展课和研究性课程。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确立,一般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校特色、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符合家乡的社会科技发展,最后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分析,从而激发出探究事物的潜在能力。例如高二年级学校组织前卫村社会劳动实践一周,我就利用这段时间开设了《崇明农家乐的现状分析》的研究课,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预先收集一定的信息资料,让学生与农户聊天,走访不同的农户,并且实地考察与游客交流,这样同学们对农家乐的形式、客流量、农户的实际收益、生活水平的变化、游客的评价等有了详细的认识,写出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并且提出了很多合理及富有创新的建议,深受农户的欢迎,学生感言:尽管这次的学习中我们还很幼稚,但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确研究课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探索精神、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逐步提高。又如在高一开设拓展课有《我爱生态家乡――崇明岛》、《投资理财》,高三有《哲学与绘画》、《生活中的趣味哲学》等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优化教学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桥梁。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不是一朝一日之功,更不是随意组织。教学过程的优质高效,其重要保证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水平,身心状况,只有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有利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师生互动。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优化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以保证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进程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方法和教学法手段,给学生不同的刺激,增强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这样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双边活动和一定的科学程序把教师讲解和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学生动手和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学生作题和教师评改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生动形象的分析,简洁明快的点拨,精心设计的演示等。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可以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把书面文字、口头语言和声音的视听效果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更立体、更形象的感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应学生心理状况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这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围绕生态崇明的课堂大讨论、时政评论、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活动、辩论赛等,如高一教材中有生活质量和消费的知识,针对学生中过分追求金钱、认为高消费即幸福的错误观点,我们就开展“金钱就等于幸福吗”为题的辩论赛,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找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特长,有发言的、有找资料的、有整理资料、有充当评委的,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争辩中明白了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领悟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充满自信,而且鼓励学生论点要鲜明,富有独立的个性,不要老调重提,拘泥于条条框框,当然也要给于一定正确的引导,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学生的推理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5、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评价使用得当,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因评价而和谐,因和谐而焕发生机。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评价,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例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时政新闻发言奖、时政新闻评论奖、收集处理资料奖、课堂提问奖、教学活动参与组织奖、富有人性化的书面考查等等。

同时新课程要求用激励性的评价观评价学生。激励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催化剂,激励评价能促进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生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真实、准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个性化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抓住点滴的闪光点,如学习的态度,思考问题的角度分式,或发言中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不断采用多元的激励评价方法及时点评,使学生有信心参与到整个教学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技能和方法的提高,从中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在教学实践中,“好同学”易产生骄傲之气,认为自己了不起,把取得的成绩归因于天资聪明,对这些同学的学习评价,教师可以更多地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节其预期水平,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用激励的方法来调节,从一无是处的境况中找出闪光点,消除或缓解他们消极的情绪。如我班中有一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学习一直处于班级后几名,导致他情绪低落,但是他的电脑技术学得相当好,我就充分利用他的特长,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找资料、制作幻灯片、制作小动画等,学生们一致认为他非常聪明,给了他收集处理奖,我也经常表扬他,让他体会到成功的感受,同时劝导他与周围学生比,让他看到自己在某个方面也有长处,也有优势,以增强他加倍努力的信心和决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这位学生的成绩逐渐提高。

五、和谐课堂构建的成效。

通过高中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形成师生和谐成长、互教互学的新型校风。

(一)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使更多的学生从原来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习得者;使学生改变了原来的知识的“容器”,成为获得知识的“活水”。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自理、自制、自律的行为得到了提高,使班级形成了奋发向上,致力探求的良好氛围;学生在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筛选信息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知识的学习既活又实。学生对政治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各种政治学科的竞赛活动,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促进了教师的转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角色的转换;使教师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者”和“促进者”;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使广大教师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获取了更新知识,更新思维方法,掌握新技能。

(三)课堂的变化走进现在的课堂,发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言踊跃,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育模式由“灌输型”向“重实践、重自学能力型”转变;教育手段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教育内容由“知识型”向“知情型”转变。

参考文献:

1、胡佐勇《教育环境的和谐共生》《小学教师培训》第一期。

4、许序修《让教育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人民教育》.21期。

5、崔新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民教育》,2004.23期。

6、黄忠敬《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7期。

7、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版。

8、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三联书店,。

高中政治课程教案篇二十

首先是与课本的距离。

在教学工作中,教材是最为基本的、可靠的根基,对教材的熟悉是教学最为基本的要求,因为熟悉是理解的前提。对教材的熟悉应该是大家都做到的,那么我们与教材的距离是什么?脱离教材讲知识、脱离教材练能力、脱离教材培养价值观是现实教学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脱离对教材的认识,一直带领学生游离在教材之外讲知识体系、训练应试能力,题海战术也使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去看教材、也没有很多时间去温习教材,只是在机械地做题。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运用教育学的新理念,发挥集体智慧的成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并不会认真去研究教材和讲授教材,因为一些教师发现新教材与传统的老教材相比,理论性阐述少了,概念的要求降低了,于是就认为新教材简单了。为适合应试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囫囵吞枣地快速讲完课程,接着就用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可以想见,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接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应对社会现实的问题也就必然缺少整体的思维。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五个方面:(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个方面中实际上明显区别或者不同于传统政治课理念的主要表现是(3)和(4)两个方面。

所谓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从上述两个方面的理念来看,实际上这两个方面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真实目的,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要认真体会和贯彻好这两个方面。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立足生活实际并不是要脱离教材学知识,教材的知识始终是学生学会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分析社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来源。(政治教学论文)离开了教材的知识讲解生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就没有根基;反过来离开了生活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失去了来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所呈现的“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两点是新教材最根本的特色,所以教材的名称都是“某某生活”或“生活与某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课程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思维逻辑,体会到生活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具有明确的逻辑在先性。因为生活与知识是一体的。教材的知识来自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去理解生活。这就是在生活中求知和在求知中生活,或者说是知识来自于生活,而又用之于生活。

其次是与学生的距离。

近代以来的教育方式主要就是大班化教学,均衡化授课。课堂教学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学习的均衡化和结果的对均衡化打破。

所谓均衡化就是用平均的方式授课,用平均的程度对待所有学生。而所谓均衡化的打破是指在均衡化教学之后的教学考核中,出现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和学生学习的分化。教师授课大多是以自己的方式对待学生。教师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自己在理解基础上的备课、自己想象的能力训练等等准备好,然后讲授给学生,灌输自己的学习理念。这不是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之后的备课和讲授,必然与学生的接受和学习有差异。现实的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现实和逻辑的在先性,学生是在教的基础上接受和理解。所以对于教学来说,教师是主体,教师的理解水平就是教师的课堂授课水平。

学生的情况是在教完之后的检查或者考核中呈现出来的。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对所学、所教的知识在理解和运用上开始出现了差异,也就是学生开始分化。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均衡化教学的结果反而是非均衡化的,也就是均衡化的打破。学生之间的差距虽然是学生的学习造成的,但是同样的讲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差异?一些在另一些课程的学习上很好的学生,为什么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上就不能做到很好或者较好?像这样的问题,很值得我们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政治教师思考。我们认为,这是由老师与学生的距离造成的。因为不了解学生,因为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意志倾向、兴趣趋向等的不熟悉,因为没有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程所在学科的情况,所以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动力的不足、理解的不同,从而在结果上出现分成,并打破现实教学的均衡。

当然,按照社会分层理论来看,在任何群集中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占有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上的不同,在其结果上都会发生分层的。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我们的均衡化教学总会被学生打破,这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思考的是:打破均衡的学生的能力来自哪里?当然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实际上又不是我们教育的结果。学生自身的素养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是其非常重要的方面。

再次是与自己的距离。

如果说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中出了一些问题,这其中确实有客观的因素。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大多数老师所能接受的。但是客观原因不是唯一的。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规律的理论,我们不应该回避对我们自身的剖析。我们发现,这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教师与自己的距离,也就是职业自我和心灵自我的距离。

何谓职业自我?就是在职业实践中源于职业理想、职业尊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表现出的自我状况,比如对职业的忠诚、对职业规范的遵守、对职业目标的追求等等。其中职业理想是最为重要的!只要对职业的实现达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就会对职业的追求有某种设想。这种职业目标的确定,就是一种职业理想。从教师的职业来看,既然自己对这个职业并不排斥,既然还想把这份工作做好,那么谁不想成为一个好的老师,或者说至少在职业圈当中被大家都认可的教师。这应该也是一种职业理想的表现形式。

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心灵自我的表现。心灵自我在现实中并没有明确的表现,但是心灵是职业实现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没有心灵的追求就没有职业的理想、上进、以及所有由职业带来的进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心灵中想要的东西实际上在实践中并不会都能实现。所以心灵自我与职业自我之间的差距是始终存在的。因为职业自我只是在职业实现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别人的超越;而心灵自我则是要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超越。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我们相信绝大多数的教师在职业的实现过程中是将自己融入到课程之中、融人到教学的过程中的。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切实的领悟或者都能切实的实现的。我们并不怀疑大家的理解力,但关键是践行。另外,很多地方都有集体备课的过程,所以对课程目的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对教学技巧的使用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在自身的努力之下、在一些教学研究人员的引导之下,所有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人员都会表现为同一个职业的自我身份。但是所有人的心灵自我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效果的检查中,均衡化教育就必然出现差异。这实际上就是职业自我与心灵自我之间的差异。

二、对策:如何缩小这个距离。

要缩小上述的距离,就要考查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从思想政治课考核的目标和要求上来看,就能找到缩小上述距离的途径。思想政治课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4)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对照上述要求,比照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这个距离是明确的。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要能做到上述四点还是比较难的。但是我们以为要能缩小上述距离还是有可能的,这就要处理好下述三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处理好大生活和小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人类一切理性思维之源,也始终是我们思想政治课的来源。生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充斥着各种繁复的内容和形式,在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理性而清晰的对生活的不同方面的区分,比如单纯的经济生活、单纯的政治生活等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生活”;但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为了便于课堂讲解,我们可以透过生活现象发现生活的不同方面,这些不同的、单个的方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生活”,这些“小生活”就形成了我们课程的不同领域的知识。

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也不可以将这样完整的社会生活一并交给学生。而是需要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区分,这个区分就有了生活的不同侧面,也就是有了所谓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等的内容。我们在对生活进行理解的时候,就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完整的社会生活,并在学习知识与增长能力的时候,清晰地的把握生活的某些片面,做到区分生活或者大的生活与我们知识所理性区分出的小生活。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知识和生活是不可区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得到检验。也就是说实践出真知。这是关于知识的观念,也应该是关于生活认识的观念。所有的这些观念就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获得知识,在体系化的知识中理解生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课程体系是来自于生活本身的,但是它又是从“大生活”中分离出来的“小生活”,让学生立足“大生活”理解“小生活”。

再次要让学生区分现实的生活和知识领域的生活。现实的生活是完整的、包罗万象的,而知识领域里的生活则仅仅是生活的一个部分。现实中的生活与其他相关的内容是无法割舍的,但是知识领域里的生活却是社会生活的理想状态,是从真实的生活中割舍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走进生活,又能走出生活。让他们走进生活去理解知识,同时又能走出生活去把握理论。

第二,处理好大体系和小体系的关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这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也是在现代科技发达之后人们在理论上对世界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把握。系统本身会内含许多的不同层次的系统,而体系是系统内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建构并形成的。

现行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从知识的体系上看就是一个系统: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我们在应对社会之前就要把握这样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一个“大体系”。同时,我们分析每个知识模块就会发现,每个模块也是一个体系,这就是说一本书又是一个体系,实际上一本书或一个模块的一个单元也是一个体系,一个章节也是一个体系,所有这些就是我们说的“小体系”。既然如此,在处理课程教学的时候就要注意“大体系”与“小体系”的关系。

首先,思想政治课的四个模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是对应完整的生活本身的。中学生学习的完成就是对这个体系的完整把握,最终以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去理解生活、分析生活、应对生活中问题。全国高考政治学科试题(江苏卷)的最后一题充分地运用了这样一个大体系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一个生活的完整场景,需要学生运用中学所学的四个模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打混合拳的方式,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其次,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的体系,因为它们都是一个自恰的封闭体系。不管是从一个模块的知识来看,还是从一个模块内的一个单元的知识来看,它们的知识系统都是自恰的、完整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些自恰的知识系统讲解清楚,并被学生所把握,那么学生对于这个知识领域的理解就是完整。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对于一个模块来说,它其中的四个单元又合并为一个小的模块体系。因为这是一个学科的知识的体系,是思想政治课总的“大体系”下的一个学科的完整的“小体系”。这是缩小与课本距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老师不能做到对知识体系的完整的系统的把握就不可能做一个好老师。

第三,处理好大设计与小设计的关系。

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只是对课程知识讲解的准备,实际上也是对知识体系的展现的设计。备课的过程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的实际过程。所谓的课程设计就是对课程知识呈现的估计,是对课程知识的地位、知识的价值、知识的展现过程、知识的补充材料的安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最终的能力训练等等的预设和谋划等等。一般来说,课堂设计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测验设计等等。

课堂设计要有开放性特征。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念中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就是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可见,开放性特征表现在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灌输式的。这种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知识接受的量的多少和深度,讲得多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这种教学理念,就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所批评的:“在岸上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的空洞教学理论。所以在现行课程的能力训练的安排中,以开放性教学为主导理念,在每个单元的结束时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按照课标的要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通过做“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来学习,以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能力和技巧。当然这种学习方式需要老师与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因而这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学习和教学方式的核心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方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更注重“实践活动”和学科的“综合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和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在实现由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转变为师生合作探究的转换。这种教学方式当然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

其次,课程的设计主要不是知识安排的设计,而是知识呈现和知识演进的设计,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现知识的演进过程,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去梳理知识体系,并从而掌握切实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知识的演进过程实际上是问题意识演进的过程,没有问题的社会发展是不可以想象的。历史任何一个跨越式的进步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美国教育家肯尼思・h・胡佛曾从现代教学观的角度指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说,我们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地使用问题的设计,在任何时候也都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

如此看来,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仔细考虑问题的出场方式、周密谋划各种可能出现的疑义等等都是必要的。所有这些对于课程设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够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的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当然,这里还需要的是方法论的支持,那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小组讨论式教学等等,最核心的还是探究的使用。

最后是课程教学效果测验的设计。教学效果测试的设计直白一点说,就是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一份有创意的试卷不只是考出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能力,而且也是对教师测试能力的考量。一份高质量的测试必然是一个高水平老师精心雕琢的作品。

我们以为,真正高质量的测试设计不完全是考量学生知识识记和把握的程度,而主要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试中的体现。在这里,我们真正需要考虑的是,思想政治课的本真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以为是判断!应该是学生的应对各种社会问题和生活现实的判断能力!中学生并没有多少能力去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但是思想政治课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对错、真假、美丑等等,那么等到他(她)长大后有能力的时候就必然能够伸张公平正义、弘扬道德正气、做到扬善去恶,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测试不必要对学生提太高的要求、不必要学生非得有什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足矣!

总之,高中思想品德课的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是统一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关心生活具有第一性的意义,发现问题具有现实性的价值,判断是非则是根本性的目的。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