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优秀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4:34:11 |
- zdfb |
- 8页
总结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回顾,是进步的关键。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有详细的记录和准确的观察。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习分角色读课文(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二
一、课前游戏。(略)
二、导入,揭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蜻蜓的文章。 21、放飞蜻蜓
2、谁愿意把课题读一读?齐读课题
(为什么放飞蜻蜓?谁放飞蜻蜓?怎样放飞蜻蜓?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蜻蜓吃什么?孩子们为什么愿意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自由朗读课文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四、体验捉蜻蜓的快乐 (出示课件)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捉蜻蜓,他们玩得很开心。)
四、放蜻蜓,学习有关蜻蜓的知识
1、、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也捉到了一只蜻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孩子们为什么把高高兴兴捉住的蜻蜓给放了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是陶行知劝他们把蜻蜓给放了。)那他是怎么劝的呢?抓住了蜻蜓的几个方面?(抓住了蜻蜓吃的东西和蜻蜓的眼睛来说的?)出示句子:“陶行知拉着……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为什么说吃苍蝇、蚊子就是好朋友呢?(因为蚊子它吸血,会传染疾病)(加介绍蜻蜓吃食知识)一只蜻蜓一小时就能吃4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一只幼蜻蜓一年就可以吃3000多只孑孓,所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出示第十段及课件)(尾巴和眼睛)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出示句子)请大家说说,他介绍了几方面?(样子、功能)齐读句子。蜻蜓点水是蜻蜓往水里产卵,每点一次产一只卵,连续动作,人们就看作蜻蜓点水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工作不深入。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引读“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复杂)是……”
同学们,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呢?(奇怪、神奇、奇特) “神”在它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它的小眼可达几万个。这两个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你还能说说含有数字的成语吗?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没有,课文里也有一个含有数字的词哦。(七嘴八舌、五颜六色等等)这些都是成语,我们要学会积累,用了这些词,会使句子更生动。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五、再读课文,认识陶行知
这次要求静静地读,找出有关语句来。(默读)
请各小组讨论交流。
1、汇报:(1、)陶行知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第六段、第十段)
你能用“他知道……,他还知道……”来说话吗?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出示句子)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看出来他和蔼可亲?(慈爱、抚摸、商量)
第1句边读做动作读、范读,齐读,赛读。
第二句用商量的口吻来读。
2、小结:陶先生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对人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六、放蜻蜓,想象说话
2、蜻蜓又回到了自由的天空,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瞧,它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它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又会说些什么?你又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会说:小蜻蜓你飞吧,我们不会再伤害你了……蜻蜓会说“小朋友,再见,你们真是好孩子……)
四、小结:通过陶行知孩子们的对话,让我们懂得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还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和蔼可亲、教育有方的大教育家。大家来找找他们的对话。
1、请各小组先练读(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
七、总结全文,体验人性自然美: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谁和谁成了好朋友吗?(陶和孩子、孩子和蜻蜓、蜻蜓和陶,老师和大家也成了好朋友)
是呀,大自然中有很多像蜻蜓这样的好朋友(如蜜蜂、青蛙、蚯蚓、七星瓢虫等等),他们都为我们人类作出了贡献,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爱护这样的朋友。这样我们人与自然就能和谐相处,,那样我们的世界也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或观察蜻蜓,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
板书设计
21、放飞蜻蜓
陶行知
好朋友
孩子们 蜻蜓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启发猜想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谁让他们放飞的?为什么放飞?)
出示陶行知资料(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创办了多所学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检查词语:慈爱、抚摸、田埂、孑孓、复杂、四面八方、成千上万
3、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一)学习1——6自然段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自由读1—6自然段。
2、通过读书,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放掉蜻蜓呢?
重点: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1)为什么说吃害虫就是我们的朋友了呢?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
4、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
5再分角色读1——6自然段。
(二)学习7——10自然段
2、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什么知识?再来读读7——10自然段。
重点交流:
(1)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a、出示前一句读,尾巴有什么特点、作用?
b、出示图片。
c、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要读出尾巴的特点来。
d、你还了解蜻蜓尾巴的哪些知识?
f、通过 “据说”这个词我们知道了陶行知也不确定,课下我们继续研究考证这个问题。
g、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a出示句子读,眼睛有什么特点、作用?
b再读这几句话。
c省略号:陶行知讲完了吗?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蜻蜓头部的知识?
d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构成的大眼,我们叫它复眼,几乎占了头部的一半,多么神气啊!
e再读描写眼睛的句子,把眼睛的特点读出来。
3、了解了蜻蜓眼睛、尾巴有这样神奇的作用,你觉得蜻蜓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4、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论蜻蜓,让我们了解到有关蜻蜓的这么多知识,我们越来越喜欢蜻蜓了,其实陶行知不仅用语言告诉孩子们蜻蜓吃害虫,它身体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也来关注关注他的动作,看看你从中有没有新的认识?再来默读1——10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
5、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他的动作中你了解了什么?(爱孩子们,爱护蜻蜓)
(三)学习11自然段
1、孩子们明白了陶行知的用心了吗?读读11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再请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感悟深情
1、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板书:擦?
2、作业: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小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课后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介绍小蜻蜓。
(2)查阅资料,了解蜻蜓真的能吃自己的尾巴吗?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益昆虫知识。
板书:
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喜欢、爱护有益昆虫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1、听课文录音2—10小节,观看多媒体,整体感知。
2、学生自学: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指名交流。
(2)评议,补充完善。
(3)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
(4)教师总结。
4、感悟朗读。
(1)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评议。
(4)练读。
(5)感情朗读。
1、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3、朗读感悟。
1、自读思考:陶行知是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交流。
3、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
(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六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次教《放飞蜻蜓》一课,我以为应该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陶先生其人其事。因为,陶先生的塑像就矗立在我校附近的尊师广场上,每天,他都深情地眺望学生走进校园。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七
1. 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 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1) 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2) 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3) 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哪里看出?
(4) 个别读孩子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读这种心情来!练习朗读。
3. 激起悬念。
1. 自渎课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明自己乐意放飞蜻蜓原因的句子。
2. 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桌商量。
3. 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 从蜻蜓本身讲。(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2) 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
a.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b. 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c. 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 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5. 你们愿意同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吗?
6.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
2. 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初步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陶行知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确定的依据: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已具备。重点通过阅读陶行知给孩子们讲解蜻蜓的知识,使孩子明白放飞蜻蜓的道理。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达到要求。
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确定的依据:在学习新课前,学生就通过各种渠道对蜻蜓有了浅显而零乱的认识,教学时在朗读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通过师生互相补充资料,进一步地让学生认识蜻蜓,才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蜻蜓的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生活在三年级农村的学生,对于蜻蜓这样的小动物充满了喜爱之情,对于蜻蜓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对学习的文本已具有一定的初读感知能力,所以能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理解能力、说话能力,学习能力有限。况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家长文化水平相对差一些,家长不能为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学生学习水平有限,要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都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都较为薄弱。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蜻蜓、认识陶行知,成为进行整合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好引路者、指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的信息资源,大力支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本课文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布置好学习准备工作和阅读要求。
首先猜谜语、展示蜻蜓画面,初步认识陶行知后引出课题。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学生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猜谜语、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背诵有关蜻蜓的诗《小池》,出示学习链接,图文结合让学生了解陶行知先生。这样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作用,水到渠成引出课题《放飞蜻蜓》,师生共同书写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3、读通读熟课文。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在学生扫清生字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词语分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扫清词语障碍后,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具体过程:
一、猜谜语、展示蜻蜓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1、“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一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同学们喜欢蜻蜓吗,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蜻蜓有什么认识?(学生描述蜻蜓)出示蜻蜓图片,欣赏可爱的蜻蜓。
3、引导学生背一背写蜻蜓的诗《小池》。
4、出示学习链接,图文结合了解陶行知先生。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先生吗?学生读老师补充讲解:
这位先生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1891年出生于安徽省。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27年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他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我们研究教育影响很大。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陶行知的一生,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与一只可爱的小蜻蜓之间的故事《放飞蜻蜓》!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相机正音,理解词语。
1、学习第一组生字词:蜻蜓苍蝇蚊子孑孓露水,先指名读第一组生字词。再让学生说说你发现这些词之间有什么联系?比如说,蜻蜓与苍蝇、蚊子之间……?蜻蜓是吃苍蝇、蚊子、孑孓、露水的。
2、学习第二组生字词:一撅一撅 掌握方向 据说 结构复杂成千上万 四面八方,先指名读,相机纠正。再指名读,齐读。然后让学生看,得出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词放到一块吗?最后找一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那些自然段?相机理解“...据说”是什么意思?找一找、读一读。据说是听说,别人说,人家说,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也没有科学家研究证实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方法)出示句子:(1)刘三姐是在鱼峰山骑鱼升天的。(2)我看见龙潭公园的桃花很漂亮。(3)做眼保健操对保护视力有帮助。(4)换下的牙齿一定要扔到房屋顶上。(5)明年的冬天不太冷。这里面哪些句子可以用上“据说”?再引导学生理解“结构复杂”的意思,课文哪个地方写了蜻蜓结构复杂?为什么蜻蜓结构复杂,请你动笔画出,指名读。指名用“因为……所以……”告诉老师。再让学生说说“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什么意思?在课文里指什么?这两个词语在这里表示多的意思,你知道其他类似的吗?也有表示少的,你知道吗?(鼓励孩子主动积累成语,养成积累的习惯)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二组生字词语。这些有关蜻蜓的知识又是谁告诉我们的?陶爷爷还在和我们谈蜻蜓呢。
3、学习第三组生字词:慈爱抚摸七嘴八舌入神纷纷。
(在这里读一读这组词语就可以。这组词语在后面放到课文的第2—6自然段,结合语言环境来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关怀,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4、课件展示重点指导“蜻蜓陶蚊衡整”等难字的写法,学生观察临摹,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运笔情况。
三、默读课文,你能说说课文围绕着蜻蜓讲了哪几件事情?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交流,相机板书:捉蜻蜓 谈蜻蜓 放蜻蜓。教师结合板书总结,课件出示填空: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师强调概括内容的方法。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四、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关于蜻蜓谈论了几个问题?我们看看课文的第2到6自然段。(出句子:你们知道蜻蜓吃什么?)。
1、陶行知先生是怎么说的?找出重点词“慈爱与抚摸”。老师慈爱地抚摸着发言的学生。引导学生理解“慈爱、抚摸”。(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朗读。
2、孩子是怎么说的?(抢着说,七嘴八舌)“七嘴八舌”是什么意思?“抢”你读懂了什么?表演读。课文里有个词语和“七嘴八舌”的意思很相近,你知道是哪个吗?“纷纷”。那我们能不能通过再现当时热烈讨论的场景?分角色朗读。
3、蜻蜓到底吃什么呢?陶行知先生告诉孩子们:(课件出示句子)说说“孑孓”的意思孑孓指的是蚊子在水中的幼虫。你知道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多少只苍蝇或者是蚊子吗?夸夸蜻蜓。蜻蜓吃什么,是谁告诉我们的?是陶爷爷在和我们谈蜻蜓呢。(出示图片介绍孑孓及蜻蜓相关资料)。
4、从陶行知先生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蜻蜓是益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板书;益虫 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5、这句话的提示语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写出了人物的动作)。
6、从这些人物的提示语中,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蜻蜓的吃食我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六、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还谈论了什么?我们下一课时再学习。
第二课时:在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本课的教学将着眼整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讨论,捕捉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蜻蜓的哪些知识,从中感受陶行知是怎样一个人;圈点、勾画,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利用朗读感悟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更深刻认识陶行知对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
(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二)细读感知。
1、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轻快的心情,温和的语气,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7~10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我知道蜻蜓长什么样子了。
(2)自由读第7~10自然段,思考:
蜻蜓的眼睛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蜻蜓的尾巴又有什么特点和功能?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第二段具体叙述了陶行知给孩子们讲解有关蜻蜓特点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这是事情的(经过)。从本文中,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可以按事情发展顺序,先讲原因,再具体叙述经过或过程,最后讲结果来写。
分角色读第二、三段,评一评朗读效果。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小练习:
a、填表。
b、填空。
( )的口吻( )地飞翔。
结构( ) 保持( )。
抽两位学生向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从填表中你知道介绍动物应写些什么了吗?按什么顺序写更好呢?
小结:写小动物可按从头至尾(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去观察。描写时,并不是每一部分都写,而是抓住两三个最能反映动物特点和功能的部位进行具体描述。
当然,除了写外形特点和作用以外,还可以写一写吃、住、活动的情况。
(三)品读感悟。
1、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不明白,需要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吗?
(1):蜻蜓为什么点水?
(我知道。因为我问过爸爸,他说,那是蜻蜓在下蛋!)。
老师赞扬道:“不错,下蛋就是产卵的意思。”
这时,教师急中生智,说:“这个问题提得有水平,把老师都问住了。课下,我们一起查资料搞清楚,好吗?”
2、读句子,正确读出语气。想一想,说一说陶行知是怎样关心和教育儿童的。
a: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叫翠贞的女孩的头,说:“你知道蜻蜓吃些什么?”
b: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a.我觉得,陶爷爷是一个温和的人。
不错,陶爷爷是个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人。
b.陶爷爷爱蜻蜓!
对,陶爷爷真是一位善于因势利导,又尊重别人选择,有爱心的教育家呀!
(五)、拓展升华。
1、陶行知先生说: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组织学生结合问题查找资料,展开交流。)。
2、欣赏《晚霞中的红蜻蜓》歌曲,体味蜻蜓的可爱和陶行知对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
3、画一副蜻蜓绘画或制作有关蜻蜓的小名片,也可以办一期有关蜻蜓的手抄报。
板书: 放飞蜻蜓。
小朋友 陶行知。
捉 循循善诱。
谈 蜻蜓。
放 和蔼可亲。
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为达成教学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基于多媒体技术支持与功能优势,我整合运用了如下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认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拉近学生与陶行知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了解陶行知先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2、利用网络在线搜索加深对蜻蜓“结构复杂”等词语的了解以及认识。
3、利用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适当补充一些有关知识蜻蜓的知识,认识蜻蜓是可爱的益虫,增强学生热爱、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4、利用课件演示汉字的间架结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临摹,写规范、美观的汉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悄然传递汉字的文化。
5、利用多媒体欣赏《晚霞中的红蜻蜓》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味蜻蜓的可爱和陶行知对孩子,对小动物的关爱。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九
19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捉蜻蜓”--“识蜻蜓”--“放飞蜻蜓”,这三部分环环紧扣,前后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本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扣题质疑,理清脉络,学习生字新词。
一、揭示课题:
1、指读以下词语:放飞理想、放飞青春、放飞心情。
2、理解“放飞”:纵放出去,任其高飞。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放飞蜻蜓(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蜻蜓的曾经不自由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要“放飞”?谁放飞?怎么放的?……)。
二、初读课文: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
2、自读课文:
a、一读注意编写小节,画出生字词语。
b、二读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c、三读注意把每个词语句子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大意。
3、读后交流:
a、读准字音:蜻蜓陶行知慈爱抚摸孑孓复杂。
b、理解:慈爱:慈祥。孑孓:蚊子的幼虫。口吻:口气。
d、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4、再读课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涉机纠正读音。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带读生字,注意“抢、蝇”后鼻音。
2、分组互相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3、交流,辨析:抢--枪蝇--绳纹--蚊钩--构饿--我夏--复。
4、指导书写。
5、描红习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2、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读文入境,探究自悟,从中得到启迪。
一、复习导入:
1、检查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2、介绍陶行知其人。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1、指名读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第三段:
1、指名读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
课文重点段:
(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有关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二到十小节多读几遍,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涉机理解“慈爱”,体会陶行知先生热爱孩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习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6、指导同桌练习--全班展示。
三、归纳总结。
1、为什么这群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谈了蜻蜓以后,回自觉自愿地把蜻蜓放飞?把前面大家讨论的做个归纳。
2、听了他们的理由,我们真的也想把这只蜻蜓放飞,一起读一读“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读出大家一同的愿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2、查找资料:蜻蜓饿极时会吃自己的尾巴。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十
课文《放飞蜻蜓》这一课是一篇记事文章,是按“捉蜻蜓——识蜻蜓——放蜻蜓”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蜻蜓有关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蔡老师的这堂公开课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一、块状教学凸现。
在课堂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教学设计中的“识蜻蜓——识陶行知”这两大板块的存在,师生的多层次对话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
二、文本解读精致。
蔡老师对让学生了解蜻蜓知识这一教学设计中,能从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并将课外资料适时补充,让学生对蜻蜓的了解由肤浅走向深刻。
商讨:1、课后作业能否增加一项:为蜻蜓做一张动物名片。
2、板书“陶行知”的位置应调整,不要与课题对齐。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1、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
过渡:课文哪个自然段写“捉蜻蜓”的?
1、指名读。
2、是一个孩子在捉蜻蜓吗?
3、想想,他们捉到蜻蜓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快乐)
第三段:
1、指名读。
2、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3、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4、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5、个别读孩子们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快快放飞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读出这种心情来!
1、在课题下的“放飞”二字下加着重记号!
3、指导学生课堂讨论,引领他们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组讨论,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4、交流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三方面:吃食、尾巴、眼睛)
吃食:
(1)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
(翠贞、一个小男孩、几个七嘴八舌的孩子,角色扮演,体会“七嘴八舌”。)
(2)后来陶先生怎么介绍的?(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是益虫。)
(3)补充知识:
(一只蜻蜓每小时吃20只苍蝇、840只蚊子,每天吃1000多只小飞虫。还吃稻飞虱、浮尘子等。)课件展示水虿、孑孓。读第6自然段。
(4)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
填表:
特点作用
尾巴一节一节,又细又长。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5)课件欣赏:复眼。
(6)除了尾巴、眼睛,你还知道蜻蜓的什么知识?
(7)课件出示小知识:(种类、飞行、产卵、低飞原因。)
(8)说话训练:听了、读了这些知识,用上“我知道......还知道......”说说你对蜻蜓的了解。
(9)指导朗读6—10自然段。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机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页”、“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5、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想想: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掉吗?说说原因。(要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清楚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
6、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陶行知肖像及个人简介、名言、伟人们的题词。
简介:
陶行知(1891-1946),中国教育家。1927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1、陶先生有四个字“爱满天下”。不仅爱人类,而且爱生物,反对把生物弄死来做标本,把生物学变成死物学,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推广这样的爱,可以教导人们不再互相残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毛泽东
万世师表。 ——宋庆龄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1、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2、出示老师的收获: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颗向善的心,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向善的心!
放飞蜻蜓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陶行知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这个和小朋友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
4、初读,理清脉络:
(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遍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根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学生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
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
会的学生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学生读。
(2)你在读课文时觉得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读不准的可以再交流一下。
(3)检查对课文的朗读,相机正音。指导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
(4)多种方法理解词义。学生交流。说近义词:慈爱抚摸入神说反义词:复杂。
(5)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落。
一(1)捉蜻蜓。
二(2—10)谈蜻蜓。
二、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蜻蜓了?“纷纷”
“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
(2)从孩子们的举动中你体会到了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3、激起悬念。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呢?(在课题“放飞”下加重点号)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和这群孩子谈蜻蜓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找出简单的,可以自己写好的字:舌、蝇、蚊、饿、构描红、记忆字型。
3、教师范写:陶、慈、抢(强调左边不是“仓”)、复,抓住重点笔画进行提示。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关于蜻蜓的资料。
放飞蜻蜓的板书设计篇十三
本文是一篇记事的文章,通过讲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的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见解,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
本课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位语言文字,激起对蜻蜓及其他动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1、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体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放飞蜻蜓》这一课。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上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吃虫子、陶行知)
所以孩子们要——读题。
2、你从哪里知道每一个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纷纷”一词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飞蜻蜓。)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什么?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放飞蜻蜓的心情。)
读出这种心情来!(指名)
二、教学课文7—10小节:
1、这节课,我们就当自己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认真读一读课文的7—10小节,想一想:你愿意放飞蜻蜓吗?找找自己乐意放飞蜻蜓的理由,划一划有关的词和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知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3、课堂讨论。
a、从蜻蜓本身讲:
(1)出示: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理解“据说”:表明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只是听说而已究竟是怎么回事?谁查了资料?请你为大家做介绍。(蜻蜓繁殖后代时,由于生理的需要,会咬自己的尾巴,看起来像“吃”尾巴,其实并没有吃掉。)真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啊!(板:尾巴 保持平衡)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其实是蜻蜓在河里产卵。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2)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多可爱的昆虫呀!你有没有看到蜻蜓的样子?谁还会补充几个这样的句子?
蜻蜓好象会说话,你听到它说什么了吗?
哪个词给你印象比较深?“成千上万”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板:眼睛 四面八方)
(更喜欢蜻蜓了)
(5)是呀,因为了解蜻蜓,才会更喜欢蜻蜓,也才会——读题(放飞蜻蜓)。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小学数学分苹果教学反思(优质12篇)
- 最新分苹果教案板书设计(汇总13篇)
- 2023年书法课教学反思简短(模板17篇)
-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优质16篇)
- 小学语文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11篇)
- 2023年四年级美术下册《放学了》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8篇)
- 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简短(实用13篇)
- 2023年没写作业检讨书200字(大全16篇)
- 2023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优缺点(优秀13篇)
- 最新新寓言故事100字(通用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