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优秀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5:41:46 |
  • zdfb |
  • 11页

天文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热爱、一种追求更高境界的心灵寄托。有效的情感表达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和理解。阅读总结范文可以扩大我们的思维视野,为我们的写作带来新的灵感和想法。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一

高校实验室建设是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相关的重要基础建设,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性、技能型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高职专业实验室工作,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根据我院的发展规划以及专业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立足我校办学实际,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充分利用多种经费来源,大力推进高职专业实验队伍、设备、管理职业化和现代化,以达到最佳的投资效益,满足我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目前,我院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堂基本状况是:仪器设备总额近300余万元,现有实验用房7间,实验室面积(包括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脑机房、理化生实验室等)为平方米,专兼职实验技术和管理员4人,学生上机率100%,校内实训开出率约60%,理工科实验开出率不足50%。高职学院成立两年多来,通过学校实验专项经费投入和引进社会资金,我院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初步满足了高职专业教学的需要。

从目前状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高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被重视的程度与建设的需求不谐调,资金投入明显不足;(2)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尙未设立专门的实验室管理机构;(3)校内实训基地没有专用场地,多数专业的实验室或模拟实验室尚未规划设计,已建专业实验室(特别是软件高职实验室)未形成规模;(4)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数量不足,电脑和网络的维护和维修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5)实验教学管理缺严格少规范,实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根据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和我院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我院将进一步调整实验室结构和布局,搞好实验室队伍建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1加大投资力度,更新和补充教学仪器设备,建成一个适应现代化办学要求的规范化、现代化实验室;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实验室建设成为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配套的支撑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建设目标为:

1、按统一规划逐年建设的原则,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实,改善实验条件和环境,新建软件高职实验室、电子电工实验室、计算机维修维护实验室、模拟实训实验中心、旅游管理实验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确保各专业都有必须的实难实训条件,生均设备费达到评估方案规定的最低要求3000元,按计划在校生3000人计算,仪器设备金额达到900万元,达到平均每8人一台计算机(软件高职实现生均电脑0.5台),语音室平均每千人30座,保证各专业实验和职业技能培训按质按量开出。

2、经费有保证,教学业务费(含实验费、实习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教学设备维修费、师资培训费、毕业实践指导费、军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等经费的投入达到本省制定的生均培养标准。

3、组建院级高职实验中心,配备专职负责人,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稳定又壮大,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能满足实验室管理工作和的需要。

4、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有良好的技术保障,现有各专业实验(校内实训)开出率达到90%以上,电脑上机率达100%。

5、形成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良好的专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符合要求的指导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满足实验教学与课程实训的需要。

6、初步建立适应我院的实践训练体系,基本能满足培养目标中对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各专业的训练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

7、建立健全配套、规范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实验室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的发展就努力达到以下要求:

1、实践性:实验教学目的、环节逐步由普通高等教育实验教学的验证性、演示性向实践性过渡。以高职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尽量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仿真性,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环境。将一般实验室和专业教室建设相结合,设备投资方向不仅要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还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2、综合性:改变实验室传统的单一模式,逐步建立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室,拓展设备实验功能,实现实验,实践环节的有机衔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新建的计算机软件2实验室和在建的电子商务实验室、饭店、酒吧实验室等正是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建立的综合性专业实验室。

3、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尽快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和提升教学实验设备功能,由传统教学,实验向现代化教学和实验过渡。

4、职业化:学院一方面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和驾驭现代化高新技术实验、实训设备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经常举行各种讲座,鼓励学生就近参予社会活动,进行就业前的各种指导为学生就业工作走向社作了充分的准备。

四、建设发展的主要措施。

1、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实验室将作为教学科研重要手段配合专业教学和科研。

2、调整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突破口,以拓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试验设备,扩大实验室规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侧面地进行教学试验,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用自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建设一支与我院教学、科研水平相适应,其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加强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善实验室评估与考核措施。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我院教学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和建设需求,加强我院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并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现代化管理。

5、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和能力,对全院师生开放,对社会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范围,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二

摘要: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基地,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接受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是在实验、实习场所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建设应该是高职院校整体建设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高职院校要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思想认识、稳定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怎样构筑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平台和管理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

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管理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而实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验室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一通道,是学生学习操作技术锻炼动手能力的初级战场,是首次进入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因此必须以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为目标,强化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问题。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是学校教学水平、科研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不辱使命。

二、目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经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致使实验室建设经费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加上科学技术和学科建设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更新极快。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增多,仪器设备需求量增大,然而,教学科研的设备购置经费有限,且仪器设备的价格高昂,从而导致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差,仪器设备套数不够,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仪器设备陈旧,更新率和完好率低下。接下来的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形势将持续良好,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专业学科不断增加,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远远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教学队伍的管理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某些职业学院的领导办学理念滞后。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授课轻实验的倾向,试验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很多实验室实验开出率低,管理职责不清,实验技术人员被视为教辅人员,在评聘职称、奖励、计算工作量、个人进修等方面,一些学院对实验教学人员关心较少,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偏见和政策上的不配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工作积极性。使得许多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留不住,一有机会总想调离实验队伍,导致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学历层次偏低,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学习进修提高,很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近几年许多实验室都引进了不少进口的大型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基本上都没有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支训练有素的实验技术队伍。严重地影响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极大地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验室设置混乱,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沿用院—系—室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实验室按照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许多交叉学科的实验室存在着重复建设的情况;一些实验室的设置混乱,功能单一;服务对象单一,一方面,经费不足使投入成本较高的专业类实验室处于长期紧缺状态,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用十分有限的经费建成的专业实验室却使用率不高,此类实验室专业针对性越强,专业规模越小,闲置程度高,不能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客观上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实验室设置中,没有坚持任务、规模、功能、人员的通盘考虑,而是过分地被人事关系、教研室利益等问题所纠缠,一个实验室掌握了使用权,就等于拥有了所有权,我不用,别人也用不了,也别想用。

(四)实验方法约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本来应该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许多高职院校实验大多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但由于许多实验为原理验证性实验,缺少大型的、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方式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者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这没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受到了约束。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限制。

(五)实验室整体规划力度不够、实验室开放性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学院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握不足、定位不准以及投资经费有限,造成的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系。

在高职院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实验室过于封闭,对外服务意识差。由于实验经费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实验室除开展必要的教学活动外,很少有其他的任务,可以说基本处于封闭和各自为战的状态。学术领域的最新信息也不能及时引入到学生的实践环节中来。

三、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实验室肩负着培养应用人才、出成果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要从战略高度,运用政策导向和竞争激励机制,把广大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上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进行规范化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验收,勇于创新,认真实践,创出特色。

(二)探索先进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资源共享。

应将分散的各教学实验室相对集中,形成以技术实验中心为行政管理机构,院级实验室和功能性实验室并存的管理模式,技术实验中心在一位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具有一定学术造诣,治学严谨、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实验室管理干部、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把公共基础课实验室建成规模适度的院级实验室,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的综合教学平台。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院级实验室主任由学院直接任命或聘任。使相近的几个单一功能的学科实验室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功能实验室主任由所在系提出名单,报学校审查批准后统一聘任。功能实验室实行院、系两级统一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模式,既保证了技术实验中心对功能实验室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系的专业管理优势。技术实验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保证仪器设备配置不重复,功能不重叠。凡新建、分立、合并、撤销实验室,应由各试验室主任提出申请,按规范审批、规划和建设。技术实验中心应理顺关系,建立独立管理机构,统筹协调,使原本内在紧密联系的职能由分离走向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另一方面,应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无线射频等技术,把各实验室的设备信息、业务数据方便地、更好地集中到实验中心的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校内实验室资源共享。同时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使实验资源的共享扩大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范围。

(三)强化高职院校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核心部分,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素质。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充实队伍,改善结构;另一方面要对现有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校要加大经济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岗前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学位,定期参加新技术的学习或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实验工作人员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派专门人员学习专项技术。使新设备、高新技术在短时间内能充分发挥作用。要切实赋予实验技术队伍相对独立的地位,改变仅将其视为教辅人员的做法,他们的技能的不可替代性应由相应的职务(称)、级别、待遇等来体现。还要在人事部门建立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实验人员聘任、晋升、奖惩都按规定通过考核评定。对不适应实验技术岗位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分流。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实验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时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实验室监督管理力度。聘请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退休专家和老教师协同技术实验中心组成监督检查组对全院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的状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同时积极参与大型仪器设备的立项论证与评估,使实验室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总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好坏关系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要尽快改变实验室目前的落后状况,必须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才能改变实验室管理模式;强化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挖掘实验室自身的潜力;与外界加强联系;吸引外部资金;合作开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把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三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实验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创新实验室管理度,提高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高校动手能力。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实验室是培养和造就科学家的摇篮。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和造就现代高科技的摇篮,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实验教学不但是对理论教学和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补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传统落后的实验管理制度,探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当前实验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实验教学学时明显减少,因此,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呈下滑的趋势。据社会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扩招前毕业的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优于扩招后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动手能力方面,前者普遍优于后者。

应该承认,招生规模的急聚扩大与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产生了矛盾,给高校的教学质量带来了消极的影响,特别是给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师资的配备、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以及实验场所的安排带来了冲击。同时,落后的实验课管理制度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发展。

毕业生质量差主要体现在动手能力差,反推之说明实验教学质量差,说明实验装备差,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室管理落后,师资力量差。理工类高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不仅要会说,而且要能做,高校要培养出符合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除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实验设施的建设外,还要从实验教学的管理制度上下工夫,创新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实验设备的效益。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与教学的改革措施。

1.推行实验课程学分制。

按照实验课教学计划,每门专业实验课程,必须明确给出学分,增加实验学分的所占比例,建议占专业理论课程学分的'1/4,如:一门专业课总学分为5分,该课程的实验可占1.25学分,理论教学占3.75分,才能算该门专业课修满了学分,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立严格的实验课程考核制度。

既然实行课程学分制,就要建立相应的考试考核制度,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考评,考核可以用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

(1)考试。实行抽签制的现场实验考试。将学生所学专业课的所有实验混合装入签箱,由学生抽取。每个学生按抽签的内容,进行实验考试,时间2小时,由实验教师现场阅考平分。实验课考试实行百分制。

(2)考核。采用现场考核评分制。所谓现场考核评分制,即在每次实验课中对学生所做实验进行现场考核评判,并给出学生该专业实验课的学分。为什么不用实验报告进行考核呢?这是因为实验报告学生可以相互抄录,即使不上实验课的学生也可以做出优秀的实验报告,反映不了学生的真实成绩。

3.建立实验课签名制度。

学期开始,由教务处将学生班级名单发给实验教师。上实验课时,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点名,做完实验,学生签名后才能离开实验室。这样可以规范学生的行动,上课不能迟到早退,实验必须做完。现在的实验课是学生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这是学校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如建立实验签名制、实验学分制、实验考试制后,这种现象即会自然消失。

4.建立实验教师任课制。

理论课程学的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课表,负责给出实验教学周次和课次时间、实验内容和要求,由实验教学教师负责完成具体的实验课教学任务。这样责任分明,也有利于各自的工作。这就要求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良好配合,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也应备课,以备回答学生实验课中提出的与实验有关的理论性问题和实验中出现的实践性问题。显然,这就要求实验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懂实验方法与技能,还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正是高校实验师资配备所缺乏的。实验教学可以不实行坐班制,实验备课与准备、实验教学与设备维护,由实验教师根据理论教师安排的时间自主完成。

这既要求高校实验室必须配备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教师,同时也要求高校必须改革现行的实验体制,赋予实验教师予同等的地位、同样的使命,打破教师系列编制与实验系列编制的概念。

高校现行实验模式,基本上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模式,我校也不例外。老师画好样,学生照葫芦画瓢,即老师确定好实验科目,实验室设计好实验,学生只须按设计好的实验线路(如数字逻辑实验)搭接好线路,再按给出的操作步骤操作,验证该实验的正确性即可。

这种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学生学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不能将知识活用。这种验证性模式必须改革成设计验证性模式,由教师给出实验课目,学生自主设计并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完成该实验课目。这样,既能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合理安排实验课时。

高校的教学安排有一种倾向,就是理论课时越来越多,实验课时越来越少。有些高校的院系,甚至存在压缩实验课时、延长理论课时的倾向。在专业课方面,理论课与实验课同等重要。高校应为社会培养既懂理论又会实干的人才,这种人才才是合格人才,才会为社会所接受。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有些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课时应缩短,实验课时要相应延长。当然,每门专业课课时,都应从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出发,合理安排理论与实验教学课时,或延长,或缩短。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实验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管理者要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室改革和师资配备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四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

工程竣工验收邀请函。

某公司:

______年___月日。

5、变更签证单(如有)。

施工单位(盖章)年月日。

工程设计单位质量检查意见。

理情况、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落实情况、设计功能、指标实现情况等进行检查评价。

某公司印制。

建设单位使用。

工程竣工验收邀请函回复:

已收到上报的竣工验收资料,经核查,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同意于______年___月日地点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xx公司(盖章)。

工程竣工验收项目表。

制性标准的情况;工程合同履约情况;规划、公安消防、环保、档案等规定落实情况;设计功能、指标实现情况等;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简单评价;工程质量情况;难以弥补的质量缺陷记录(不得影响安全使用)。验收组组长由建设单位派人担任。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五

很多实验室,处于深化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还未采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实验室主管,无法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控合同状况、试验进度、人员管理等实验室信息;人员和任务分配过程较复杂;检验任务书、试验报告、原始记录等信息需要重复录入,而且查询、生成不方便;实验仪器设备的查询、维修、校准、各种标准文本的发放、查询等管理手续繁琐;从检验任务书的传递、检验,以及检验报告等都由人工处理;虽然各部门都配备了电脑,但是大多数部门的计算机都是独立使用,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这种不适应当前检验工作需要的现状,说明了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二、实验室自身业务流程的规范。

实验自身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验室管理清晰的初始化资料,包括实验室人员角色配置和权限配置、实验室仪器设备台帐、检测能力范围、方法标准等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行的基本资料。

为保证信息的畅通,必须配置服务器、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来组建性能优良、结构合理的网络系统。

重视制度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实验课越来越被重视。

做好初中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的积极配合。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六

摘要:汽修专业是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汽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汽车的快速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提出我校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方案。

我院于去年下半年成功升格为生物工程学院,为满足汽车专业发展的需要,汽车实验室需要扩建充实,为此我提出了实验室现阶段及中期的建设方案。

汽车实验室建设是我院汽车专业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办出本专业特色的主要保证。我院在教学和管理改革中,十分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均是以“实践”“应用”为指导思想进行设计的,并认真组织了实施。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我院在认真研讨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希望在现有教学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投入。目前,已有一个初具规模与特色的实验室,但不能满足学生实验需要。

一、实验室现状。

我院现有一个综合性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底盘实验室、电器实验室都在一起,面积150平方米。拥有汽车发动机解剖模型2台、汽车自动变速器3台、汽车全车电器实训台1台、汽车4柱举升机1台、汽车abs实验台2台、汽车空调实验台1台、汽车底盘模型1台、三峰汽车底盘北京吉普底盘各1台、拆装发动机8台、普通变速器6台、主减速器4台、汽车驾驶模拟器5台、电喷发动机2台、整车5辆,另有部分汽车电器、发动机、底盘零部件。可以开出的实验项目20多个,实验开出率98%,同时实验室的时间开放、人员开放和项目开放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仪器设备利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均达到学校要求,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教学质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虽然汽车实验室的建设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距离职业学院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够,实验项目的更新率不高。(2)教学设备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配置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新的教学实训需求。实验仪器设备套(组)数也不足,不能满足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需求。(3)实验室的综合功能不强。这样不仅不能充分体现专业实验室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而且也阻碍了教师与实训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使专业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难以发挥。(4)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还有待充实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还有待充实,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来进行课程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还没有全面展开。

我院的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尤其是企业需求,建设教学及科研功能齐全,专业特色明显的实验室,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具体的实验室建设规划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实训室与功能性实验室。

(一)扩建实训室。

实训室主要用于学生平时的实验、实习、理实一体化教学,具体按下列要求完成。

1.实训室的布局。

将现有实训室面积增至400平方米,分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电器实训室、检测实训室。增加实验室设备设施,使每个实训室能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

2.增加实训室的功能。

设置一个约40平方米的师生科研实验室,使用配置较高的设备,激发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3.实训室的提升。

实训室增加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增加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次数。有时在实验室讲完汽车或其部件结构后,原理就很难讲清楚,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教学,但此时又不能再回到教室上课,因为很多实验室离教室都较远,此时若实验室内有多媒体就方便多了。譬如,当我在实验室讲完制动防爆死装置在汽车上的分布、组成后,但因内部结构无法用简图呈现给大家,其工作原理就无法讲,如有多媒体就方便多了。

4.实训室的扩充。

补充现在汽车实训室的设备,()使各实训室能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以后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同步补充实训室的.设施。根据现有学生人数及需要增添如下设备:

(1)增添如下发动机电控实验台及配套电脑解码器:本田电控发动机试验台、日产蓝鸟发动机试验台、大众帕萨特试验台、大众宝来试验台共4台。

(2)增添发动机检测台4台及配套仪器、数字万用表。

(3)其它需增添设施见下表:

(二)筹建功能性实验室。

目前我院没有这项实验室,但随着我院汽车专业的发展、国家对汽车发展的要求、教师科研的需要,急迫需要建立如下的实验室。

1.发动机性能测试实验室。

汽车制造与维修、汽车电子与电器、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运用技术、汽车营销、车辆保险与理赔等专业的工程热力学、发动机原理等课程教学都需要利用发动机试验台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测试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等发动机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获得发动机试验的基本训练;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取理论计算难以得到的技术数据,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动机性能实验,可以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验教师也可以进行汽柴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排放性能及代用燃料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进行发动机性能改进产品及燃油、润滑油节能添加剂、清净剂效果的试验评定,进行汽车节油技术改造、醇类代用燃料、汽车节油及排放控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2.底盘测功实验室。

汽车性能、汽车排放等课程教学都需要进行底盘测功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习测试汽车最高车速、汽车加速性能、制动距离等汽车主要性能的试验方法,获得汽车试验的基本训练,底盘测功试验是有关汽车性能测试教学的基础设备。为了控制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促使汽车生产厂家改进产品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十五”末期的新型轿车、轻微型车、大中型客车、中重型载货汽车应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部分中高档轿车和高档大中型客车争取达到欧洲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新型四轮农用车要逐步提高排放标准,配备多缸发动机的四轮农用车应达到欧洲第一阶段排放控制水平。汽车排放已被视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发达国家为此加强对汽车污染的治理。当前为了更好地配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相关法规的陆续实施,国内许多高校都在交通运输和热能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加大了污染气体测试技术教学及实验的力度和深度。这两项实验的设施设备见下表:

参考文献:

[1]周林福。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张弟宁。汽车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王世震。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代表全校师生对各位领导及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我校认真执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创建“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工作,并按照《济宁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评估细则》进行了自我评估,现将我校在实验室设施、仪器装备、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验设施标准化。

我校建有高标准实验室一个,仪器室一个,实验室采光、光照均达到省级标准,配备标准演示实验台及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有标准学生实验桌凳,实验桌有局部日光灯照明,供电、供水到桌,有安全消防器材。有仪器提篮,规格统一的仪器厨,墙壁张贴各种规章制度,且一律装入镜框,排列整齐,符合仪器室标准要求。

(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化。

我校按《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配备达到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仪器按标准配备,能满足分组要求。

我校在推进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保管、维护、修理都建立了明确的责任制。

1、实验人员专业化。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目前配有兼职实验员2名,实验员均有一定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并通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十分熟悉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保管方法和使用方法,比较精通仪器管理和电脑的操作,为提高我校实验室管理效益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定的人力条件。学校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晋级、进修、评先等方面对实验员与其它教师一视同仁,保证了师资的相对稳定。

2、建议帐册制度。

实验室共计8.5万元的实验器材,设备设施均按要求计入了学校固定资产帐。实验室设有“三帐”即“总帐”、“明细帐”、“低值易耗品账”,学校定期进行盘点检查,做到物物有账,及时记账,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仪器存放科学化。

仪器配有规格统一的仪器橱,框上贴有标签,注明了类别、编号、品名、数量,醒目处贴有标签的各类仪器按类入橱,陈列有序,做到了整齐美观,取用方便。

4、注意仪器的维护保养。

在仪器维护保养方面,有防尘、防潮、防光、防锈、防震、防雷、防冻、防火、防爆、防毒等“十防措施”,仪器使用后及时进行擦试、整理、校验、复位,学期末进行集中维护、维修和保养,很好地保持了仪器的完好。

5、借助微机实现规范化管理。

我校在实验室配备了微机,并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教师可以方便地知道每件仪器的数量,并能利用微机进行账目清理。

(四)加强实验教学力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1、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为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我校成立了实验教学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业务校长任副组长,成员有教导主任,后勤主任等组成,分工具体,责任明确,确保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实验教学过程的监控,规范教学行为。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学校拟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验计划,提前汇编报所需的教学仪器和耗材,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每学期未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且做好详细记录。

于2节,每学期进行一次有关的实验教学主题活动,组织一次学生的实验考查活动,这些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抓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并有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负责指导,实验室的开放大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践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尽管我们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及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不够科学的地方,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提升管理水平,使我们的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八

:

所在单位。

:

验收日期

:重点课程名称。

课程建设参与人员。

姓名。

职称。

在课程组中的分工。

签名。

原计划起止时间。

实际起止时间。

经费支出情况。

下拨经费总额:元;支出经费:元;剩余经费:元.

支出项目内容。

支出金额。

合计。

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内容简介,具备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

与既定目标比较,有哪些未完成或部分完成。

希望在哪些方面需继续进一步建设。

专家鉴定意见。

课程建设的既定目标是否实现,拟突破的难题是否解决,成果具备价值或效益以及存在的'主要不足:。

专家(签章)年月日。

院系审核意见。

重点课程是否按计划完成,项目完成的质量,学术价值与水平。

负责人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主管部门验收意见。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九

任何管理性的工作都需要制度保障,没有制度,管理的措施就无法落实。

实验室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和管理条例,根据不同实验室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行为规范。

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目标即无法实现。

实验室中会存放很多器械和药品,确保规范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

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验室基本都有一套管理制度,但由于其大都是“照抄照搬”,对本校实际考虑不够,因而影响了其可实施性,在应用于日常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和设施的科学应用。

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日常化,要把最平常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制度的实效性。

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可以参照其他学校,但也要充分考虑本校与其他学校资源配置、教学安排的不同情况,要高度重视日常工作的制度化、具体化。

在规章制度中着重研究《危化品管理条例》《危险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实验药品和器械的安全使用规范》,将其作为日常实验室管理的重点。

对一些危险性的药品管理工作一定要细致入微,同时将规范的操作写进制度,依靠制度来约束管理和使用人员的行为。

规范的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也是实验课安全的'保证。

2养成实验操作规范的习惯。

2.1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

教师在科学实验中应从细节上去规范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一定做到示范的规范性,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的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以达到实验的目的。

教师要用熟练的实验技能技巧、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的实验态度去规范、教育学生。

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实验中理解其意义,掌握实验的技能技巧,从而养成和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及严谨的科学学风。

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实验的基本操作和程序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实验,使每次实验都有所得;要做到爱护公物,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一次实验完成后,自己整理实验桌,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桌面整洁、卫生,水池里没有杂物和垃圾,危险物品按要求倾倒,让一切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实验过程同时转化为成长过程。

2.2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考核。

学生的实验习惯是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的实验考核中,实验习惯占考核总成绩的30%,表明了实验习惯重要性。

以本校为例,为了实验安全和保证实验的成功,学校特别制定了“学生实验习惯管理制度”“学生实验习惯评分记录表”和“学生实验习惯记载”,合订成册,摆放在实验桌上。

学校对学生实验习惯的考核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验收、移交和检查。

1)验收。

验收的过程是在学生进实验室后,先检查桌面、地面的卫生状况和仪器是否有缺损,仪器的放置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问题,进行记录。

2)移交。

移交的过程是在实验结束后,再一次检查学生自己的实验各项操作是否规范,若不规范,立即改正,若仪器有破损,一定要记录在实验习惯记载中,并填写《实验器材缺损报告单》。

3)检查。

检查的过程是在移交结束后,对每一组学生的实验习惯进行评分,记录在《实验习惯评分记录表》中。

通过强化学生实验习惯管理,本校实验室的卫生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做实验的认真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现象也更加明显。

如和的“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一实验,两次实验对比可以发现,前一次的实验在实验桌上留下了紫黑色的高锰酸钾,而后一次的实验则没有在桌面留下一点高锰酸钾。

学生的实验习惯改善后,不仅使实验器材的破损率降到了最低,而且实验课得以有序进行,实验效果也明显提升。

3强化内部管理,探寻有效方法。

3.1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验室管理是一个比较繁琐的工作,需要主要管理人员和实验课教师协同合作,同时各部分的工作要明确分工。

主要负责人可以经过协商把主要的管理工作列出来,然后根据个人的一些专长实施分工,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人。

合理分工以后,还需要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形成合力,保证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3.2合理利用学校其他资源。

实施新课改后,对实验的要求更高,客观上实验室规模扩大,数量增加,实验课内容增加,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就卫生而言,面对诸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很难自己完成清洁工作。

对此,应该更多地挖掘学校的资源,一方面请求学校分配清洁人员,负责外围的日常清洁工作,针对实验室内的,较为简单的清洁工作可以安排给各个班级完成,对于专业性强,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必须由管理人员完成。

实验室的一些基础设施可以交由后勤的专业技工协助维修等。

尽量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做好实验课准备和器械药品管理上。

3.3加强实验课教师的技能培训。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的要求越来越高。

另外,学生现在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接触到的知识也很广,许多学生很希望能在实验课上找到答案,这对实验课是新的挑战。

要求实验室管理在实验课服务方面需要持续提高水平,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不断探索对器械和药品更为科学合理及安全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做好实验室服务工作。

3.4加强内部档案的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档案管理,要做到规范、详细。

要把每个学年的工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一些管理问题和创新点着重记录,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同时,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各项费用以及器械的更换等做好记录,方便学校对账目的管理。

4结束语。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同时完善的制度需要严格地执行和实施。

从近些年的实验室事故来看,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

同时,实验室的管理必须针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将常规工作做到具体化,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提高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丁浩.科学探究:新综合学科实施的突破口[j].科学教育,2005(5).

[2]黄英奇.新课程理念下低成本实验的研讨[j].物理教学,2004(6).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十

本项目拟投资13,472.95万元,用于购置研发楼,装修实验室并配置先进的硬件研发设备和技术升级设备及软件工具,改善公司的研发环境,优化高端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建立与公司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技术研发平台,以全面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

(1)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成立之初就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持续不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是国内先进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是石墨负极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包括动力(电动交通工具,如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3c消费电子和工业储能等锂电池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开始商业化推广,而二次电池中铅酸、镍锂电池的使用和废弃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而锂电池因为其绿色、环保的特点,目前已经被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里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占比20%目标,20xx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目标,叠加“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将促进动力电池和材料行业高速发展。

石墨负极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主流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为此,公司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根据下游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需求,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积累基础上,集中优势资源加大高端锂电池负极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力度,逐步培育和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增强与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助力我国锂电池材料行业快速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

本项目的建设,将通过引进一系列先进的试验设备,一批专业的研发人才,集中公司现有技术力量,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实现石墨负极材料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企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提升我国在锂电池材料领域的地位。

(2)提高公司的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公司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公司技术研发及公司的全面技术进步的步伐,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技术方面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本项目建成后,将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公司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1)通过引进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及软件,建立完善的研发环境,提高研发基础设施水平,逐步增强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研发能力;2)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升级设备和检测设备及相关软件,为产品产业化提供先进工艺设备,优化工艺流程,解决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薄弱环节,提高高端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动能;3)将招聘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扩大研发人员队伍,优化研发中心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4)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以提升公司的研发实力、品牌形象和综合实力。

研发中心的升级及完善将有效提高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3)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优势地位。

公司致力于用低碳科技改善生活、造福社会,成为新能源行业里一流的锂电池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在产品技术、品牌建设、客户资源、成本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现已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

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公司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不断探索新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加快技术革新,促进产品快速更新换代,提升产品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公司获利能力。本次研发中心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研发中心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技术能力提升与创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缩短新产品研制周期,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公司技术经营的战略目标整合,协调公司技术资源,对公司技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公司影响力,实现公司技术经营的战略目标。

(4)创造优质研发环境,形成双中心优势。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外合作窗口,正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20xx年,上海市出台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xx—20xx年),聚焦规划、土地、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特色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打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互融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加快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在上海建设研发中心更加贴近采购中心设立在上海的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sk等锂电厂商,并辐射长三角其他锂电厂商如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同时能更快速的跟进、了解、响应下游车企如上汽通用、上汽大众、特斯拉(上海)等最终客户需求及前沿应用技术动向,切入更多的动力电池品牌供应链。与深圳总部中心形成双中心联动,发力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

另外,研发中心的定位是在负极材料以及其它新型碳材料产品方面进行更深的技术研究储备和开发,相较于现有石墨负极材料技术基础上的升级研发项目而言,前沿技术研发意味着从研发到应用会经历更长的研发周期、需要更多的研发人才,上海具有高校多、科研院所多、高新技术产业链完善等良好的科研资源和环境。因此,购置固定的办公场地有利于公司前沿技术研发工作的稳定开展和顺利实施。

(1)国家产业政策及规划的支持。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政府从政策法规、产业配套等方面鼓励、支持和引导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而石墨负极材料行业作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负极材料行业的支持力度,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根据相关政策和规划,负极材料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本项目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核心技术,属于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的项目。

(2)公司在客户资源方面的积累。

依托于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的严格把关、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及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公司石墨负极材料产品质量及性能一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凭借性能优异、品质稳定、种类丰富的产品和多年来不懈地努力经营,公司已积累了一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包括比亚迪、lg新能源、国轩高科、三星sdi、宁德时代、多氟多、中兴派能、珠海冠宇、湖南领湃、南都电源、赣锋锂业、捷威动力等多家客户,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也为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增产能提供了强大需求动力。

另外,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xx年4月,公司正式成为三星sdi的合格供应商,三星sdi从20xx年6月起小规模采购公司产品用于试生产和调试。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接触松下等国际知名锂电池企业,进一步打开日韩市场。

此外公司在积累自身客户资源的同时,还加强项目合作、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受到了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被有关部门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公司在市场方面的积累,为本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

(3)公司在技术方面的积累。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相对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在锂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品线,坚持人造石墨与天然石墨并重的技术路线,拥有了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开发的高能量密度、低膨胀、长循环等特性的产品均获得下游动力锂电龙头厂商的高度认可。公司自主研发、实施了锂电池低温低成本石墨负极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项目,是公司基于自身技术团队的开拓性研究,针对动力电池及便携电子领域亟待解决的低温下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高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负极材料解决方案。为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截至20xx年3月末,公司拥有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明专利52项。

另外,公司还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重庆大学等国内石墨研究重点院校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由公司提供资金、场地、设备支持,与各方共同致力于石墨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开发新一代厢式炉石墨化加工工艺,自建石墨化车间,以提升生产能力并降低制造成本。

公司自成立以来的技术积累,为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预计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3,472.95万元,其中场地购置装修、设备及软件投入11,878.0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38.60万元,预备费投入356.34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

本项目选址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北郊未来产业园,公司已于20xx年12月与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签订《意向销售协议》。

20xx年5月16日,该项目已取得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明》(上海代码:310113ma7h46r8020221d3101003,国家代码:2204-310113-04-05-824133)。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上海市实施细化规定(20xx年版)》,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不属于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情形,无需办理环评手续。20xx年5月9日,该项目已取得上海宝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同意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豁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的复函》(宝工园管办[20xx]18号):“你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上海市实施细化规定,项目无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手续”。

7、项目效益测算。

本项目不直接产生效益。本项目对公司核心业务领域的前沿技术、产品进行预研储备,从而保证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文科实验室建设篇十一

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xx年至20xx年中央连续以十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生态循环,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建设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验室意义深远,形式紧迫。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农业。

总之,生态科技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减少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而且直接创造农业经济效益。推行生态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项目的建设是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水平的需要。

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中科院提出在农业科技领域要“顶天立地”,要彻底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基地。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水平,20xx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院省全面科技合作框架下,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并举行了揭牌签约仪式。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和时任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副省长孙尧出席了签约揭牌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双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北方粳稻分子育种联合研究中心”,实现前沿技术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紧密结合,是对“顶天立地”最好的诠释。

1、项目的建设符合我国当前政策的发展要求与方向。

1)《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提出到20xx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展望20xx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改善农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促进就地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加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农业领域实施力度,选择部分农业科研院所予以稳定支持。

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扩大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突破农产品加工技术瓶颈为切入点,着力发展产地加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批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精深加工,培育领军企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着力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实现同步发展。

3)《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

开展动植物产量、品质、抗病虫、耐旱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农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猪、牛、羊、鸡等主要畜禽、动植物主要病虫和农业微生物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取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加强农田生态过程、农田养分利用与高效转化机理、耕地地力要素特征与地力培育机制、污染物运移机理及其调控机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机制、重大病虫草鼠害暴发成灾规律与防控机制等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知识源泉。

盘活存量科技资源,建立创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跨领域的共建共享机制。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现有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指导与重点支持,在农业新品种选育、作物优质高效栽培、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信息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推进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及综合试验站等,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重点部署一批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工程,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

4)《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2、项目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

发展现代科技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生态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较低,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农业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科技农业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农业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减轻农业资源与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提倡发展生态科技农业,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生态科技农业在我国将迎来大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科技农业,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3、现代化条件更加有利项目的建设。

展望“十二五”、“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外部拉动更加强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强劲拉动力。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断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潜力巨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4、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建设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传统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的问题日显突出,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把传统依赖农业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体系转变为依靠生态型农业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体系,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科技生态农业、建立生态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技生态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一种“食物网”的循环型生态农业系统。在该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形成一种高效、联动式的循环经济体系,使无机环境、动植物以及土壤之间形成闭路式能量和物质循环系统。在我国,正是循环农业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发展循环经济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

项目的建设以服务东北粳稻生产,稳定和提高粳稻产量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实用、经济、高效的分子辅助技术体系,提升黑龙江省水稻的单产潜力,为东北水稻的持续高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开展功能基因评价、资源鉴定、重要基因克隆、病虫害发生机理及防控机制等研究,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科研的基础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创建新一代的水稻组装技术系统解决方案,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战略支撑。同时在新一轮东北振兴和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中,充分发挥“粳稻中心”作为协同创新的载体作用,为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水稻的持续高效、优质高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6、项目的建设是保护并利用好黑龙江独特的水稻资源的需要。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目前已基本具备开展分子设计育种的条件。第一,可应用的基因很多,如控制水稻发芽期的低温耐受性的基因、控制粒型基因、控制抽穗期基因和抗稻瘟病基因。如此丰富的基因资源为我们开展设计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元件基础。第二、技术手段成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全基因组水平的标记选择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等常用手段已经很成熟,目前正逐渐向简单化和高效化转变。但目前黑龙江省科研及育种单位对分子设计育种研究大多尚停留在概念上,还没有真正开展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建模和软件开发工作。粳稻中心如果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将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

回顾我国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都与水稻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5060年代矮秆资源、20世纪70年代野败型不育系等资源、8090年代光温敏核不育和新株型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使水稻高产育种有了飞跃的发展。可见,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所在,大量收集和保存稻种资源是挖掘和利用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黑龙江省属于寒地稻作区,由于长期栽培繁衍演化,形成了与寒地稻作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品种群以及宝贵种质资源。中心希望能够成立寒地水稻基因中心,保护并利用好黑龙江独特的水稻资源,将构建基因大数据,引起大科学,推动大产业,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省基因组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为龙江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的建设是保护并利用好黑龙江独特的水稻资源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