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优秀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3:25:56 |
  • zdfb |
  • 13页

方案应该是可操作的,能够引导我们完成我们的任务。方案的制定需要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思考,确保各个环节的协调与衔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特定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个人方案。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一

第一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设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保证。为提升院所的科技综合竞争能力,我院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并制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2015─202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福建省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大会(2015年)”,及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精神为依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我院学科建设的需要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凝练重点科研方向、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优化资源配臵为出发点;以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中心大楼为载体;以科学论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工作机制。

第三条基本原则。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依靠专家、择优遴选,激励创新、引领未来,跟踪发展、动态管理”的基本原则。

1、自主组合。根据院的统一规划及学科发展需要,由拟申报首席。

第1页共9页。

专家的人员召集、组建团队。创新团队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学术队伍,不设行政级别。

2、开放流动。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以本院科技人员为基础,鼓励跨所联合;面向国内外吸收人才,团队成员根据考核绩效,优胜劣汰,能进能出;团队整体根据绩效验收情况,确定下轮是否列入管理。

3、项目带动。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人员优先进入团队,已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团队优先入选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院本级以研究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推动团队建设。

4、政策激励。创新团队优先配臵科技资源、资金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请报奖。创新团队的成员与省和国家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衔接,优先推荐。

5、合同约束。加强对创新团队所承担的项目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书,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规范团队成员行为。

6、目的清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要有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臵;有利于凝炼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有利于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有利于融入国家队,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影响力;有利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有利于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和有利于“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建设。

第2页共9页。

设,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农业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使我院在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突击队。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现任院长担任,副组长由现任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人事处、计财处、科研处、产业处、行管处和监察室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院科技创新团队遴选工作;审定经费支持额度;对团队申请资助的院本级研究计划项目组织论证;审定团队终期验收情况和确定下轮建设办法等。

第六条团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团队建设办公室),挂靠院科研管理处,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第七条由团队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成立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原则上由院外相关的知名专家9~15人组成。评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拟组建的科技创新团队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运行中的创新团队进行阶段性评估,对达到合同建设年限的创新团队进行终期验收。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首席专家依据本暂行办法,负责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团队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

第九条经评审委员会论证、推荐的拟建创新团队名单,阶段性。

第3页共9页。

评估及终期验收结果,送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审定,报院党委研究决定。

第三章团队构成。

第十条科技创新团队是围绕农业科技创新及我省“三农”发展的需求,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有较好的研究基础,承担重要科研课题,与我院的相关学科的创新平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自然形成或有效合作、整合等形式形成的、具合理学术梯队的研究群体。

第十一条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队伍规模和组成结构原则上由首席专家提出,每个创新团队设立1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为学科带头人;设立若干名责任专家,责任专家为学术方向带头人;具若干名研究骨干和若干名专业研究初级工作人员,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总数不少于10人。

第十二条首席专家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具有明确的创新性学术思想,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学科透视和把握能力、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并具有充分的时间从事创新团队的科研和组织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责任专家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一致,原则上。

第4页共9页。

主持相关研究的国内外重大、重点项目或省部级重大项目。

第十四条研究骨干须与所在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主持或参加相关领域的研究项目,具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

第十五条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院青年拔尖人才,可优先入选团队。

第四章遴选程序。

第十六条科技创新团队按以下程序遴选: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群体,自然列入我院的创新团队建设。

2、院根据学科领域建设与发展需求,发布拟建科技创新团队申请指南。首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的研究领域拟定为:基础生物学、作物学、园艺学、食品科学、动物学、植物保护、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农业经济与管理。

3、拟以首席专家身份参加申报的学科带头人,根据指南的要求,自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提交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申请书。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_cj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加快推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引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在德育教育、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2.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成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根底课、专业根底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10-15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骨干成员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不少于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教师占30%以上。有优秀教师、水利职教名师〔新星〕、教学名师等,立项建设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或首席技师〕工作室。

3.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科研成果、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那么上应具有高级职称,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5.专业建设根底优势明显。校企合作根底良好,有长期合作稳定的合作企业,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专业建设工作,积极承接国家或地方、行业企业科技攻关工程或研究课题。积极参与编制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标准等专业相关文件。学生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部级品牌特色骨干优质专业、承当省部级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的优先。

〔二〕申报立项。

各院部根据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群〕建设情况,择优推荐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填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编写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组织相关评审专家,根据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立项条件,遴选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根底上,推荐省部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建设任务〔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1.整合校内外人才资源,不断优化团队人员组成结构,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2.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诊断与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组织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良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1.以专业〔群〕建设为根底,完善校企合作、团队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2.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准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三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学团队建设方案2、篇章2:“教学团队”建设实施方案。

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xx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xxx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xxx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1.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2.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五、项目资助与管理1.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2.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四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 ,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英语听力》和《电子商务》作为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 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的建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五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81%;博士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40-50岁12人,占57%,40岁以下6人,占28%。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六

2.裁减人员方案。

3.制定、审查裁员文件。

4.人事结构方案。

5.企业的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

6.直接参与裁员谈判。

7.直接参与裁员中与相关政府部门、工会部门等的沟通交流。

8.参加仲裁和诉讼程序。

9.协助办理有关行政手续。

二、薪酬、绩效方案设计服务。

1.进行岗位调查和薪酬调查。

2.根据岗位调查结果,进行岗位分析。

3指导《岗位说明书》的填写,并进行审核。

4.进行岗位评价。

5.薪酬制度设计。

6.工资结构结构调整与工资标准测算。

7.制定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办法。

三、社会保险服务。

1.社保政策解答。

2.社保实务操作。

3.社保专项稽核。

律师协助自审流程:

1.社保稽核法律服务的需求。

2.律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3.审核表单是否齐全,并协助完备。

4.初步评审企业社会风险金额。

5.根据员工身份及工资总额构成逐一分析梳理。

6.得出准确社保补缴金额。

7.出具社保风险体系完善报告。

四、事业单位改制服务。

1.为改制单位设计改制方案并指导实施。

2.协助改制单位接续各种社会保险关系。

3.为改制单位设计薪酬方案。

4.为改制后单位重新聘用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提供分类指导。

5.为改制后单位建立或完善规章制度。

6.代理改制单位进行产权方面的民事诉讼或仲裁。

五、单项法律服务。

1.参与企业谈判或调解。

2.代理申请不定时工时制或延期申请。

3.辞退员工的方案设计。

4.起草或审查文书,包括但不限于:

(1)劳动关系(解除、终止)协议书、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劳动合同续订通知、劳动合同变更书、离职手续办理通知书、离职申请书、员工过失报告、离职交接登记表、离职手续办理表、离职证明、待岗协议书、待岗通知等。

5.代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一审、二审。

6.起草或审查员工手册。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七

一、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德、才是教师基本素质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2、目标: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合理,各科教师各项结构的比例合理。

数量稳定:指各学科教师数量基本稳定。以利教师定向发展。 素质较高:德才兼备,敬业乐群,教有特色。

教师队伍建设中,要紧紧把握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两个重点,分别为他们设计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要以德为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高,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骨干教师:能在改革实践中学习提高,兼收并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基本原则:

(1)适应当前与面向长远相结合,组织教师学习基本的教育理论,研究大纲与教材,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参加科研活动,以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

(2)要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我的积极性;同时,要为教师成长创造相应的外部条件,使二者相互作用,有机结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1、目标导向:

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为了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成为每个

教师的内在要求,我们重点抓两项工作:

(1)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学高为师,身正为表,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我们把"敬业、爱校、爱生、善处"作为我校师德建设的目标.

(2)引导教师确立自我发展目标。

引导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目标,可以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自己的工作现状,因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理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内在要求。

2、精心培养: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精心施工,引导教师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做好四项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师的两翼,只有两翼完全展开,教师才能迅速提高。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教学实践活动,教研科研活动,借此提高教师的实际能力。

(3)开放学习,使教师获得多方面信息。

信息,是知识,也是动力。善于接受新的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经常不断地接受各地教学改革的信息,了解教改动态,教科研发展的新趋势,就会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为教师订阅教学杂志,报纸5种,请教研室同志来校讲学,听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使教师提高了认识水平,拓宽了教改的思路。

(4)严格要求,培养教师的求实精神。

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我们坚持严格要求,培养教师脚踏实地工作态度。

3、科学评价:

评价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激励教师不断调整,完善自己,以逼近评价目标,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4、用其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对教师扬长避短,

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

用其所长,就能充分调动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xxx小学在原有学生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团队的组建和发展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团队活动。

一、组织机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各班班主任

二、完善团队制度,规范团队管理

学校把团队活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对团队活动进行指导和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团队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出了团队活动“七到位”策略,即“导师到位、成员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使团队活动日趋制度化、规范化。

三、丰富团队活动,活跃校园生活

学校以“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提高素质”为出发点,本着学生自愿和导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成立兴趣小组,融教育性、活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校规定,每周二和周四两个下午为固定的团队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每到活动,学生便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愉悦了身心,快乐地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幸福。

四、采取有效评价机制,保障团队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团队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学校专门制定了团队活动评价制度,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评价活动分为日常考核和学期末考核两个层面进行。日常考核分别查看各团队是否按时开展、活动有无成效、活动计划、记录是否健全等;学期末,各团队将开展情况和活动成果进行展示评比,从而促进团队的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

学生团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我选择、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共同提升的一种教育模式。目前,团队活动已经成为第一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舞台,它不仅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发展了特长、加深了交流,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学校大舞台中尽显风采。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市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学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为依据,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教师队伍,促使学校能更有效持续地发展。

二、 培养目标:

坚持教师发展为本,发挥教师主体作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研修,积极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造就一支热爱学习、敬业爱岗、求真务实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三、 基本原则:

1.坚持师德与师能同建的原则。

2.坚持专业提升与错位发展结合的原则。

3.坚持全面提高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教师发展与评聘、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师德建设,培育人文情怀

师德修养是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弘扬教书育人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构建一支具有一定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

1.修师德、练师能,塑造教师新形象。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促进教师为学、为人、为师的有机统一。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依法治教意识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不断提高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

2.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风貌。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整体合力,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党团队伍建设,岗位体现“三高”;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整体提升班主任师德修养及专业能力;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发挥组长引领、组织、凝聚作用;加强年级组长队伍建设,提高组内沟通协调及应对矛盾、纠纷的能力。评选表彰各类先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传播教师中生动事迹,形成年度表彰制度。

(二)提高专业素质,提升育人能力

1.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和继续教育。预计到2015年,教师专科

学历达到60%,鼓励教师攻读大学本科课程,争取小学高级职称达到90%,为拓展我校教师进取的空间,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科研机构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

2.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的`作用,每周更新近期学习内容,每月开设教师论坛,每学期组织全员读书活动。

3.开展寻找自身特长活动: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在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特长,发扬特长。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挖掘教育教学或兴趣爱好方面特色或特长,加以总结,进行展示或交流,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相结合,进行“教师课堂”的授课,以期达成“精彩一点,闪亮一片”的目的。

4.开展专项教学技能评比: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开放、展示活动。每学年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老年教师风采展示”,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汇报(板书设计、独立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片段设计大赛、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

4、突出抓好教师分层培养:

(1)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入校的青年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涉及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能初步懂得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标准和要求。

(2)建立带教制度。在同学科的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办法,学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全面帮教合同。成立学科指导小组,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所有教学骨干、部分中层领导任各学科组员,指导各学科的教学工作。

(3)明确各年龄段教师发展指标:

总结一份经验校级以上范围交流,完成一次“教师课堂”授课。

(三)抓教育科研,深化新课改

将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推进作为培养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根据教师在课改实践中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探索校本活动的有效形式,努力提升教师实践智慧,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教学观摩、实录分析,案例交流评选、专家讲座等活动,为教师投身课改创造条件。

2.落实长效工作制度。完善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学习制度和科研论文评比制度,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教师每学期所读理论书籍不少于一本,所做读书笔记不少于2500字,参加学习共同体活动不少于2次,每月上传教育教学随笔不少于1篇,学期末进行考核与评比。

3.进一步增强研究意识。教师从自身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教学问题入手,研究自己需要的课题;体验亲历的实验;珍惜、运用、发展自己提炼的成果。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研究、案例研究、行动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重点做好如下教科研工作:一是按计划推进学校课题《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策略及实践研究》及教研组、教师课题研究工作。二是开展好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三是尝试开展每学期一次以上的“教师课堂”活动。四是做好每年一次的教师优质论文评选活动,对获奖的优质论文积极向教育教学报刊编辑部或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推荐。五是定期总结教师借助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的方法,借鉴分享。

(四)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1.继续坚持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火天乡教师达标校总体目标,其中对师德师能基础、专业水平等方面作为学校评价教师师德指标。

2.重视优秀学科人才的培养。深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及一校一品工作,作汇报,出经验,辐射各科。学校给重点培养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

3.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对开拓创新,成绩突出,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教师除了精神鼓励外,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五、 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校长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

小组,教导处具体操作执行,负责日常事务及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周伟华、熊厚军、周为贵、吴建华、彭泽雄

2.制度保障:

以火天乡教师道德建设具体要求为重点,完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教学事件认定及处理方法等。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款,在公用和人员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队伍建设。学校结构工资经费中安排1%,用于优秀教师的奖励。经费使用实行公开,接受教职员工监督。

4.监督保障:

根据规划,落实责任制,加强年度总结和考核评价。每学年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加强监督。有关信息及时反馈沟通,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接受上级部门的专项检查。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

渴口中心校

二0一二年九月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八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5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 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 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 1

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重大教学事故。

4. 教学研究。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学团队要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

1.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2.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

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

五、项目资助与管理

1. 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

2. 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1.5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0.5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3.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等。项目经费使用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院长(主任)审批。跨院系的课程团队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全权支配。

4. 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本团队书面总结和自评,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年度考核和验收评审,对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5年11月

2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九

为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学习情况和教师课堂教学常规教学情况,营造教师钻研教学,钻研课堂的氛围,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将对四个教师团队进行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引导作用。

团队一 :学科专家为核心的专家组队伍

1、对本学科备课组长进行培训,指导各备课组长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2、对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等重大事项提出建设性意见。

3、指导本学科的青年教师,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4、参与制订学校教育教学督导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5、配合教学部门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要求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在担任学科专家期间,每学期周平均听课少于2节将取消下一届学科专家聘任资格。

6、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中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7、指导并监督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仲裁。

8、指导并监督学校教学比武等教学公开课活动的评委和职称评定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认定工作。

9、指导各课改组选取教学资料,安排教学进度。

10、每周定期听课,每周五确定下一周听课对象。

1、定期对本年级班主任进行各项培训,做到全年级一盘棋,建设好学风。

2、督促本年级班主任、教师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

3、年级正副组长、年级支部书记每个月听一节本年级班主任的课,了解各班的教学动态和学情。

团队三: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科任教师队伍

1、定期向各科任教师反馈期考和班级动态,组织班级科任教师开会分析班级成长情况,与科任老师一道建立良好的班级班风。

2、班主任每月(高三年级班主任则每两周)分别听一节所在班的所有任课老师的课。

团队四: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教师队伍

1、备课组长定期召开备课组会议,组织本组教师参与学校安排的公开课和集体备课活动。

2、备课组长每月听一节本备课组所有老师的课。

3、高三年级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每人写一篇高考大纲心得。 工作要求及待遇:

1、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目标,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切忌搞形式主义。

2、每次听课都必须填写好听课记录表,并及时上交督导室

3、听课完后要及时与上课教师交流反馈意见。

5、各学科专家组成员在教学工作安排时,可按其满工作量的一半安排工作,按实际工作量计酬,学科专家组成员一年一聘。

6、其他核心组成员在学校安排工作时,工作量未满,在规定的听课范围内,规定的听课节数内的听课课时可代替上课课时计算工作量,按本方案计酬。

湘南中学

教学团队建设是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实施“规模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为了保证并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学综合改革的同时,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5——2012年)》中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制”教学团队,实现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过程优化共同提升、常规教学工作和教学综合改革任务有机结合的目标,特启动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试行)。

二、团队建设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实现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具体任务,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双师”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团队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重点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推进等方面来组建教学团队。

(二)优势互补和整体提升的原则

团队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队中,在组成结构上,学校成员和企业成员融合,年龄与职称上形成梯队,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互补,既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育教学,又有利于年轻教师的培养,积极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1 / 5

(三)团队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当与教学改革工作紧密结合,不断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探索取得明显地教学成果,形成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促进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团队建设要求

(一)团队成员的构成

教学团队设负责人1名,成员一般为5至8人,专业团队成员注重“校企结合”,应包括本校专职教师,也要有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参加,人数可适当增加。

团队负责人一般为本专业具备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务人员承担,熟悉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学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名教师同期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

教学团队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实行跨专业、跨教研组组合。团队成员同期只能参加一个教学团队。

(二)团队建设的内容

教学团队在建设期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优秀教师应利用他们在学术和教学中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2、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推进团队建设良性发展

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技术交流、经验总结、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育教学经验的交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 / 5

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4、形成优秀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效果

总结具有特色的团队建设经验,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尤其在兵团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等方面有新突破。团队教师在学生评教、校内外专家评价、行业企业评价、兵团中职学校评价等教学评价中,评价结果优良。

(三)教学团队建设的管理及评价

1、负责人主持制

团队负责人对所建团队的预期目标、建设方案、人员组合、建设进展等方面总体负责,并负责团队建设中期和结项检查及验收工作。核心组员主要协助负责人进行与团队建设及有关教学业务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并带动骨干成员一起参与团队建设及相关业务的实践与探索。

2、建设周期及经费保证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质量,实现预期目标,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周期一般为2——3年,建设周期内需所需要的经费,由学校根据相关办法给予支持,团队建设取得的预期成果,由学校按办法给予奖励。

3、中期检查

立项一年后进行中期检查,对未能按既定计划完成预期目标和不合格的团队,限期整改,直至整改合格,否则取消团队建设资格及经费支持。

4、建设期满总结及评优

团队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要提交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校将组织校内外学科专家对团队建设的各项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验收合格将颁发证书。对于建设成果非常突出和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团队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优先推荐参与上一级教学团队评选。

5、项目实施与运行

教学团队建设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实施,负责立项、组织活动、过程协调、中期检查及结项验收等工作。

四、申报办法

1、各专业教研组根据本建设方案,填写《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申报书》,在2015年11月报教务科,并提交团队成员相应的资格证书及相关材料。

2、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校教学团队评审委员会,负责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评审工作。评审通过后,经由学校批准后发文公布首批教学团队建设的名单,并发聘书。

五、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安排

学校第一批教学团队建设将首先建立“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重点专业教学团队,计划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

(一)实施过程

2015年11月,正式启动首批教学团队建设,三个重点专业教研组积极申报,主动参与,通过探索团队建设的机制,积累相关经验。

2015年6月,对首批团队进行中期评审。

2015年4月,开展第一批团队建设的验收、评价及推广工作,召开经验交流会。

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推广,形成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管理办法的长效机制,使团队建设工作成为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施计划

2015年12月,成立“机电技术应用、化学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并根据团队重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每月开展一次培训,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等主题进行。

2、每月组织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会,主要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建构、课程标准制定、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

3、开发专业核心课程

(1)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开发建设4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2)化学工艺专业

开发建设3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3)机电技术应用

开发建设3门核心课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制定、学习指导书等), 编写1门教材并出版,编写3门校本教材。

4、实训基地建设

三个团队在职能部门的带领下,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如下 :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增添汽车电器设备维修实训室的配套设施;新建整形美容综合实训车间,配套教学设备。

(2)化学工艺专业

新建仪器分析实训室一间、多媒体仿真实训室3间。

(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新增机电、焊接设备,进一步完善相应实训室。

上述专业实训室、车间引进企业“7s”管理模式,将“7s”管理制度推行到日常实训教学中。

5、建立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库,三个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教师网上教学(演示、辅导、批阅、评价、互动等)、学生网上学习(自主协作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实时交流等)。

6、每学期专业教学团队与相关行业企业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

二一三年九月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然而在欣喜之余的同时,我们感到不少的课堂在热闹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减少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少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明确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培养。

2、明确有效的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3、明确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组长:xxx

副组长:谭xx

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3月28日

多媒体教室

1、录像课《草船借箭》(40分钟)展示优秀的课堂教学,为老师选一个较为典型的'有效性学习的课例,搭建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发老师们对于有效性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2、语文教师根据看点提示评课。根据已提供的课例,全校语文教师就“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不足,带动发展。

3、看点提示:

(2)本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启发?

(3)为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你有哪些建议?

4、校领导评课并总结活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一

活动目的:

提高社团凝聚力,增强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地点:

高中部操场。

活动时间:

11月23日。

活动人数:

30人左右。

活动项目:

编花篮、无敌风火轮、地雷阵。

所需器材:

眼罩、报纸、小刀、胶带、矿泉水瓶子。

活动步骤:

一、前言。

介绍此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宣布相关纪律和要求。

二、热身游戏——编花篮。

(一)编花篮热身活动。

(二)编花篮新编。

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活动方法:各参赛组队员一人把脚腕搭在另一个人的腿腕上,如此交替,围成一个圈,单腿蹦跳向前走,并在行进过程中拾起在相应的位置。预先放置好的矿泉水瓶,在规定的时间(一分半钟)内,按拾起矿泉水瓶累计得分多者为胜者。每次四组参赛。

3、竞赛规则:

(1)在行进过程中若“花篮”有损坏,则在组织者指定的位置重新开始。

(2)矿泉水瓶可由队中的任意队员拾起,每瓶一分。

三、拓展项目。

(一)地雷阵。

1、道具:每对参赛者一块蒙眼布。

两根约10米长的绳子(30英尺)。

一些报纸,使用对角线约60cm(2英尺)的硬纸板、胶合板代替亦可。用来代表游戏中的“地雷”。

2、目的:

(1)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2)促进沟通与交流。

(3)使小组充满活力。

3、步骤: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安排不想参加游戏的人做监护员。当参加游戏的人较多时,游戏场地会变得非常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这会使穿越地雷阵的人无所适从,难以分清听到的指令是来自自己的同伴,还是来自其他小组的人。

(3)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

(4)给每对搭档发一块蒙眼布,每对搭档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

(5)眼睛都蒙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布置地雷阵了。把两根绳子平行放在地上,绳距约为10米(30英尺)。这两根绳子标志着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

(6)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一些报纸(或是硬纸板、胶合板等)。

(7)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

(8)致游戏开场白,开场白示例如下:

几天前,你和你的同伴因叛乱而被捕,被一起关在一问牢房里。黎明前。你的同伴侥幸逃了出去。可糟糕的是,他非常不熟悉牢房外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外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为了逃离危险.你的同伴必须穿过一个地雷阵。你很清楚地雷阵的布局和每个地雷的位置。可是你的同伴不知道,你需要以喊话的方式,在他穿越的时候为他指引方向。如果你的同伴在穿越的过程中碰到或撞到了地雷阵中的其他人,他必须静止30秒后方可移动。如果他不小心碰了“地雷”,那么一切就都结束了,你们小组将被淘汰出局。天很快就要亮了,你的同伴必须尽快穿过地雷阵。一旦天亮,哨兵就会发现地雷阵中的人,并开枪将他们击毙。赶快开始行动吧!祝你们好运!

4、讨论问题示例:

(1)哪个小组率先通过了地雷阵?

(2)做完了这个游戏,大家感受如何?

(3)你的同伴能做到指令清晰吗?

(4)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安全问题。

留意那些被蒙住了眼睛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去。

6、变通:

(1)这个游戏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可以使用胶带来标记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

(2)可以使用诸如拼图板,捕鼠器之类的物品来代表地雷。

(二)无敌风火轮。

1、道具:报纸、小刀、胶带。

2、操作流程:

(1)分组。

(2)集中队员注意力,布置项目名称、目标、类型和规则;。

(3)项目进行,组织者监控行进队员的安全;。

(4)制作与推动竞赛。

(5)评估、分享。

3、拓展规则:

(1)每个大组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

(2)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推动大圆环前进。

(3)三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获胜组。

4、活动要求:

(1)各组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组织者统一发布口令出发;。

(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

5、总结分享:

(1)学会合理分配资源;。

(2)加强小组合作和沟通;。

(3)充分体会到整合信息、进行战略决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二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 ,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三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全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自2011年至2015年每年评审100个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等教育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一)本科

1.团队及组成。根据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以学科、专业系(部)、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校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省级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3.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无教学事故。

4.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参加过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如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计划、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教学基地、国家级双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励。

5.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承担过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任务。教材使用效果好,获得过优秀教材奖等相关奖励。

6.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二)高职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

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三、实施与管理

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年度考核、滚动管理的方式,分年度、分步骤实施。

(一)申报。教育厅每年组织申报省级教学团队。各校省级教学团队申报推荐名额为:教育部直属院校每校每年限报3个团队;省属本科院校(含山大威海分校和哈工大威海分校)及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每校限报2个团队;市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及其他高职高专院校每校限报1个团队。

(二)评审。教育厅根据我省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以及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审查材料、会议评审等方式,确定每年重点支持建设的省级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议方案,评审时本科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将按照不同标准的评审要求分别评审,最后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向社会公布并批准进行立项建设。每年评审时间和申报材料报送时间另文通知。

(三)建设与管理。被批准为“省级教学团队”后,各高校要按照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确保建设质量,科学运行,规范管理,并建立了有效地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教育厅将不定期对省级教学团队进行检查评估,检查评估不达标的,撤销“省级教学团队”称号,并取消该校3年内的申报资格。

四、2011年申报材料报送时间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四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五

2.裁减人员方案。

3.制定、审查裁员文件。

4.人事结构方案。

5.企业的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

6.直接参与裁员谈判。

7.直接参与裁员中与相关政府部门、工会部门等的沟通交流。

8.参加仲裁和诉讼程序。

9.协助办理有关行政手续。

二、薪酬、绩效方案设计服务。

1.进行岗位调查和薪酬调查。

2.根据岗位调查结果,进行岗位分析。

3指导《岗位说明书》的填写,并进行审核。

4.进行岗位评价。

5.薪酬制度设计。

6.工资结构结构调整与工资标准测算。

7.制定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办法。

三、社会保险服务。

1.社保政策解答。

2.社保实务操作。

3.社保专项稽核。

律师协助自审流程:

1.社保稽核法律服务的需求。

2.律师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3.审核表单是否齐全,并协助完备。

4.初步评审企业社会风险金额。

5.根据员工身份及工资总额构成逐一分析梳理。

6.得出准确社保补缴金额。

7.出具社保风险体系完善报告。

四、事业单位改制服务。

1.为改制单位设计改制方案并指导实施。

2.协助改制单位接续各种社会保险关系。

3.为改制单位设计薪酬方案。

4.为改制后单位重新聘用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提供分类指导。

5.为改制后单位建立或完善规章制度。

6.代理改制单位进行产权方面的民事诉讼或仲裁。

五、单项法律服务。

1.参与企业谈判或调解。

2.代理申请不定时工时制或延期申请。

3.辞退员工的方案设计。

4.起草或审查文书,包括但不限于:

(1)劳动关系(解除、终止)协议书、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劳动合同续订通知、劳动合同变更书、离职手续办理通知书、离职申请书、员工过失报告、离职交接登记表、离职手续办理表、离职证明、待岗协议书、待岗通知等。

5.代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一审、二审。

6.起草或审查员工手册。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六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而创新的核心在于团队的建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参与了某校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团队建设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价值观统一与目标明确(250字)。

一个成功的创新教学团队需要明确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目标。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中,我们首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和讨论,以明确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一致认为,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因此我们的价值观是以学生为导向,追求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接下来,我们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统一的价值观和明确的目标为我们的团队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段: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300字)。

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在我们的团队中,我们意识到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经验,因此我们鼓励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学习。我们定期组织团队内部的分享会,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方法。此外,我们也与其他学校和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资源共享也是我们团队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通过建立共享平台和数据库,共享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案例。团队合作和资源共享的实践使我们的团队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第四段:持续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250字)。

持续的自我反思是一个高效的教育团队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我们的团队中,我们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我们倡导成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从中找到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此外,我们也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和研讨会,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我们的团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段:成果展示与学习共享(250字)。

团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在教学上取得真实的成果并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共享。我们的团队注重收集和总结教学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展示和分享。我们撰写了教学论文,并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此外,我们也通过开展教育讲座和培训课程,与其他教师共享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种成果展示和学习共享的实践,不仅有助于提高团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可以促进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

总结(100字):

通过参与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和团队建设的关键因素。价值观的统一、目标的明确、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持续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以及成果的展示与学习共享,是构建一个强大的创新教学团队的必备要素。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教学创新和团队建设的进步。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篇十七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 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 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 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 建设目标与思路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5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 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 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 1

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重大教学事故。

4. 教学研究。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学团队要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

1.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2.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

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

五、项目资助与管理

1. 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

2. 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1.5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0.5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3.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等。项目经费使用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院长(主任)审批。跨院系的课程团队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全权支配。

4. 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本团队书面总结和自评,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年度考核和验收评审,对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5年11月

2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英语听力》和《电子商务》作为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 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的建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