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优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4:46:39 |
- zdfb |
- 14页
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对于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非常重要。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评估方案的效果。执行方案前,可以参考一些成功案例,借鉴经验和方法。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一
为深入贯彻上级部门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精神,落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开放共融的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要遵循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原则。
1.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我的校园我清扫”保洁劳动竞赛。将校园每一个角落进行规划、分配,由班级认领清洁区,每天7:20早锻炼后,学生打扫、整理环境卫生,重点是保洁。每周三课外活动,全校大扫除,对清洁区、运动区、教室、功能室、寝室等全方位清扫,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2.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我的教室我装扮”绿化劳动竞赛。每班用花盆种绿花草三盆,放在教室窗台上,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学期结束时开展开花最美、保养最好、绿色植物最壮的评选活动。
3.以寝室为单位,住宿生开展“我的寝室我整理”的寝室劳动竞赛。每天轮流安排住宿生整理寝室内务,由学生会干部检查评分。每周三集体大整理,全寝室住宿生参与,由值日教师和团委组织专班检查评比,纳入文明寝室评分之中。
4.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全体学生开展“我的形象我塑造”的个人卫生竞赛。每月不定期举行一次个人形象大检查,从头发是否干净、是否符合乎标准;从脸面是否清洁、是否佩戴耳环;从衣服是否整齐、是否穿着奇装异服;从手指是否干净、是否藏污纳垢;从鞋子是否清洁、是否朴素等方面着手,督促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5.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我的.事情我来做”的个人劳动教育。每学期组织一次女生梳头发比赛,规范从“头”开始,由学生互评。每学期组织一次住宿生叠衣服叠被子比赛,由寝室长互评,劳动教育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
(二)整合家庭资源,重塑家庭劳动教育。
1.充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劳动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家庭劳动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2.“我是小小洗刷匠”,七年级学生每周帮助家长清洗碗筷一次,开展清洗自己穿的袜子、洗刷自己穿的鞋子、清洗自己的小用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将活动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3.“我是小小保洁员”,八年级学生充当家庭保洁员,帮助家长收拾餐桌,打扫家庭卫生,整理家庭花草等。当好家庭保洁员,培养学生良好的保洁意识,将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我是小小修理工”,九年级学生帮助家长修理座椅、自行车,安装简易鞋柜,制作衣架等,当好家庭修理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图片留存,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依据。
(三)整合社会资源,引领劳动教育制度。
1.充分利用中学德育基地“xxx抗战遗址”的价值,每年清明节组织团员清扫墓地、除草保洁,既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集体教育。
2.每年重阳节,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福利院开展志愿者送温暖活动,为老人们唱一支歌、为老人们扫一次地、为老人整理一次房间、为老人洗一次脸、为老人梳一次头、给老人送一个苹果,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
3.结合xx市“双创”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洁城服务,清扫xx一路、xx二路,清除牛皮癣,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公益劳动中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
(四)整合课堂资源,构建劳动教育体系。
1.独立开放劳动教育必修课,用于活动录制、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每周不少于1课时。
2.在学科教学中浸入劳动教育。文科类学科要重点浸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的劳动观。理科类学科多加强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端正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我校校本课程中专门有“规范从头开始,规范从着装开始”等内容,专门有家庭劳动篇目,要充分利用好地方课程教学,把劳动教育篇章讲好用好。
4.把劳动教育纳入质量评价体系,纳入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
(五)营造劳动教育氛围,开展劳动教育周活动。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到来,将每年的4月最后一周定为劳动教育周,开展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宣传栏、小广播、国旗下讲话等舆论工具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劳动最光荣及劳动者最美的道理。
2.各班级围绕“做最美的劳动者”出一期黑板报。3.组织师生进行“我的家我打扫”卫生清扫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懂得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4.在学生中开展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的教育,让学生充分利用五一节放假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要求在父母的指导下,对学到的劳动技能进行实践的活动,填写好活动记录,收集好图像资料。
5.各班级组织学生围绕“劳动光荣”的主题开展展示评比活动,评选班级劳动小明星、劳动小能手。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二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建设者和接棒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校学生劳动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把握育人导向。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的感情,报效,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地区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等可利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一)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2.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开设一门公共必修课《劳动教育》,24课时,1学分,分两学年完成。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该课程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综合构成,各任课教师负责明确理论与实践成绩比例、出具理论学时成绩并负责汇总评定总评成绩;学生每学年向课程责任教师提交《学生劳动手册》,以手册中学生处、团委、后勤处等部门确认的劳动实践时间和成绩作为该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依据。具体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方案、考核标准和成绩构成比例学校统制定。
2.开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及课程管理由各教学部门负责。
3.所有专业课程应结合课程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元素。树立“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4.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构建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各专业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通过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在课程实习实训或顶岗实习实训指导书中,应明确劳动教育学时、方式和考核评价标准,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教育融入到培训,把学生劳动表现纳入实训成绩考核体系并加大成绩比例。实习实训中,应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设置劳动实践项目。
学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集体劳动、校外劳动锻炼为主。同时多途径灵活设置各类劳动实践项目,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处负责制定《学生劳动手册》作为学生完成劳动实践项目的证明,学生每完成一项劳动实践项目,由相关部门在其《学生劳动手册》上确认劳动实践学时和成绩。学生每学年向《劳动教育》课程责任教师提交《学生劳动手册》,作为该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依据,完成劳动实践项目的时长和成绩应不低于该课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
(三)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
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明确劳动教育要求。全校各部门应严格按本方案分工,做好劳动教育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
(二)保障经费投入,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
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依托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劳动实践场所,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各部门应多方拓展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三)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各劳动实践项目责任部门应制定风险防控预案,建立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四)加强督导和宣传引导。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将各专业劳动教育开展情况纳入学校专业动态调整评价体系。加大劳动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三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总体要求。
(一)实施目标。
1.育人目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高质量、可选择的劳动教育机会,让学生获得丰富劳动体验,掌握必备劳动技能,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解决问题、勤于创造、善于合作的氛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2.工作目标。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和社会劳动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实施机制。到2025年,建设100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培养100名劳动教育名师,开发系列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具有深圳特色的校内校外结合、课程体系完善、资源丰富多样、体制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态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协同育人格局,实现劳动教育先行示范。
(二)实施原则。
1.思想引领原则。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思想品质。
2.有机融入原则。劳动教育要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充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
3.实践体验原则。以体力劳动为主,创设劳动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实践过程,获得劳动感受,分享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适度原则。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心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实施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洁,掌握简单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家务劳动,参与班级集体劳动、手工制作,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种植、社区服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民风民俗。
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要指导学生参与简单烹饪、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编织缝纫、校园公益、种植养殖等劳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不同职业。
初中以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主要内容,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要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开展校园保洁和美化,参与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型劳动,适当体验金木电工、陶艺布艺、工艺设计等劳动,尝试简单家电和家具维修、科技创造,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以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要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从通用技术、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要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开展职业技能比赛,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普通高等学校应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要让学生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服务性劳动;积极参加实习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四、实施途径。
(一)开设必修课,扎实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探索将学校保洁、绿化、餐厨等部分后勤服务内容设置为劳动教育课程,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劳动模范任教。劳动教育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和其他科任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二)融入学科教学,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要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教学中,有重点地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多学科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开发多样化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校本课程和特色项目课程,加强实践类社团建设。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化产教融合。开放大学(成人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课程。
(三)丰富实践活动,系统推进劳动教育。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教育周。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服务性劳动,树立良好的劳动服务意识。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时,可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和主题,嵌入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劳动情境和体验劳动的机会,提升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的劳动教育实效。
(四)依托实践基地,创新实施劳动教育。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基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技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支持学校利用屋顶等空闲场地设置劳动教育场所。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实习场所、设施设备,以及社会各类学生实践或实习基地等开展劳动教育。
(五)弘扬优良家风,强化家庭劳动教育。家庭要弘扬崇尚劳动的优良家风。家长要在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言传身教,鼓励孩子主动担当、积极参与、自己动手。为孩子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孩子参与简单烹饪、家庭清扫、垃圾分类等必要的家务劳动,帮助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掌握1-2项生活技能。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与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尤其是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
(六)设立主题活动月,广泛宣传劳动教育。每年5月为全市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各高校、各区和中小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宣传劳动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重视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
(七)优化管理评价,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中小学劳动教育成果纳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范围,定期检查学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督导内容,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建立学生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过程和结果记录机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毕业的依据之一,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做好三年一个监测周期的劳动学科教育质量监测。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高校和各区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部文件要求,出台具体工作方案,系统设计、常态化实施劳动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组织实施工作机制,明确主管校领导,设置专门机构或明确相关部门负责劳动教育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资源整合、师资培训、过程管理、总结评价等。
(二)强化安全管理。各高校、各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安全管控机制,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学校要充分了解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制定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性的劳动项目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集体外出劳动教育要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有关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好安全预案。
(三)优化社会协同。中小学校可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课后延时服务经费等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资源和服务。各高校、各区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提升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五
第十四条加强劳动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专业特色着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培训与指导,强化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企业兼职劳动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将生产一线获得的经历、经验及案例融入教学中。
第十五条推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依托校内先进的实训中心、图书馆等场所建立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联合校企合作的龙头企业、街道社区等打造劳动教育校外实践平台,运用企业的职业文化育人,强化安全生产、劳动流程、劳动规范、劳动保护等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第十六条建立协同实施机制。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通过建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要联合社会力量,设置荣誉教师、实务导师岗位等,多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共建共享稳定的劳动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第十七条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对于积极编写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读本且经过学校审核通过的著作按照学校校本教材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六
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七
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发挥中小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基础教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手脑并用的育人理念,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接棒人,现就我校劳动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科特点,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观念,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创新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2-3年时间,争创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联动的良好氛围。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功能室清扫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年级、班级劳动系统图谱,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德育室牵头,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兼职教师,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新生活教育”理念,丰富“恪勤?日新”校训的精神内涵,践行“自主、合作、实践”的德育模式,注重在实践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引导学生在劳动生活中发展个性,从而帮助学生创造新生活。
高一年级。
1、以班级为单位申请承包责任田。学校按面积平均划分好实践基地责任田,班级成立责任小组进行承包,每班承包1块田。
2、种植计划。班级制定栽种计划,并将责任小组分组情况和详细栽种计划于9月17日之前上报团委,审批通过后,授予田地标识牌,并分发劳动工具。建议班级每个责任小组成员数不超过10人。
3、松土播种。在9月底之前各责任小组应该根据本小组的计划完成除草、松土、施肥、栽种。(开垦仪式时间将另行通知)。
1、除草等过程管理。与农工结对后,分配到各班固定的1块田,负责人提前与农工协调好,定期到田地中进行除草等过程管理。
2、收获季采摘。田地的农作物到了可以收成的时候,按照农工的要求进行作物采摘。
1、小组栽种方案中种子最好选择适合本季节的,比如:小白菜、大蒜、萝卜、菠菜、油菜、小麦等。学校将提供萝卜、油菜、小白菜的种子,涉及其他的种子、肥料等由班级(小组)自主购买,建议在班主任或者家长的指导下购买优良品种。从劳动基地收获的农作物由班级支配,鼓励学生通过义卖等方法资助社会弱势群体或做其它有意义的事。
2、凡申请承包的小组,都必须严格按照小组计划进行栽种,并做到定期维护、适时保养,建议小组自主聘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实地指导。凡空有计划却不栽种者,学校将收回田地,并予以严肃批评。
3、承包小组必须设有小组长,同时要有清晰的组织结构,有完善的栽种计划,要有明确的任务分配方案,要责任到人,落实到事。
学校将专门成立劳动实践基地监督领导小组,随时监督田地栽种和过程维护情况,在期末组织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成果评比,根据班级小组栽种计划、过程养护情况、劳动成果情况、活动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评定学分,评出优秀劳动实践小组并给予奖励。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九
我校根据相关文件指导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学初中部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教师目标。
4.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二)分年级学生目标。
1.初一年级。
(1)了解各种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及养护知识。初步掌握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2)了解各种养殖业的周期及经济价值。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家庭的生产劳动中。(4)了解社会各行业的分类,对特定的行业从业者进行体验了解。
(5)学习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6)感受劳动的快乐,明白劳动的价值,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劳动。
2.初二年级。
(1)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及简单的种植知识。(2)能够独立完成动物养殖的一天管理,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家庭生产生活的决策中,并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4)对一些社会中一些常见的职业进行一天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5)通过物理的学习,理解简单电路知识,了解简单家电的运行知识。
(6)增加学生对劳动生产持续性的认识,在劳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3.初三年级。
(1)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知识并能独立完成某一种农作物的生产全过程。
(2)能掌握动物养殖的全过程,并可以独立养殖某一种动物一周。
(3)可以完全参与到家庭的生产生活中,并可以对家庭某项生产生活做出自己的决定。
(4)通过职业体验,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初步挑选出适合自己的几种职业。
(5)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拆装一些简单的家用电器。
(6)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初步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1.生活劳动教育以打理自己的生活为主,辅以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生活中基本技能教育。预计需要3-5课时。
2.生产劳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家庭情况,开展种植业及养殖业的劳动技能教育。预计需要8-10课时。
3.服务型劳动教育主要以职业体验为主,辅以参观工厂、医院等行业机构,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树立职业理想。预计需要8-10课时。
副组长:(分管初中校长)。
组员:劳动课教师。
各科任教师及各班主任。
(二)职责与分工。
组长:负责劳动教育经费的来源及保障,负责与需要利用的社会资源的沟通。协调建立家、校、社齐抓共管机制。
副组长:负责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对实行过程中的全面管理及考核。辅助组长协调建立家、校、社齐抓共管机制。
(一)配齐配足劳动课教师,提高劳动教师专业水平。(二)保障劳动教育经费的使用合理。(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四)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浸入劳动教育。
(五)独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六)丰富和拓展校外劳动教育场所,如参观一些工厂、农场、机关单位等。
(七)聘请校外人员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等。(八)请各级劳动模范等先进个人来学校做讲座,树立劳动榜样。
(九)协调建立家、校、社齐抓共管机制。五、资源建设。
(一)学校资源。
1.利用学校的空地,提供一些农业种植的场地,让学生有劳动体验的地方,让教师有讲授的“课堂”。
2.提供校内岗位的体验与实践机会。
3.联系xx进行参观体验,让学生对一些职业技能进行了解体验。
(二)家庭资源。
1.从事简单的家务劳动及农业生产劳动。
2.了解自己家庭的农业产出,并了解其的价格,计算自己家庭的农业总收入。父母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并可以让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
3.提供农业种植及动物养殖的机会,让孩子体验并能够独立自主完成某一项特定的劳动。
(三)社会资源。
1.联系一些敬老院、福利院,让学生参观体验。2.精选一些场馆让学生进行参观体验。
(一)专职于兼职相结合。
(二)聘请校外人员辅助。
劳动教育的评价要以实际劳动实践的课程为中心,但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一)平时表现评价(包含实际表现、劳动观念、自我评价、写实记录等)。
(二)学段综合评价(包括劳动技能掌握情况考核、过程考核总结等)。
(三)劳动素养检测(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
(一)学校公众号。
(二)学校宣传栏。
(三)教师个人制作视频。
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篇十
1、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小学生中定期举办自理能力测试、劳动能手竞赛、“今天我当家”中队主题会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实践。在学校继续开展“雏鹰行动”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五自能力”,还可以举行隆重的颁章仪式,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劳动实践,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对劳动的兴趣,同时,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3、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如采用制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反馈”、等有效手段,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踏踏实实,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小学劳动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将更加有利于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潜力很大,一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开展活动目的.明确,计划性强,不加重学生负担;二是注意与其他的活动,如班级大扫除,少先队组织的参观调查活动等结合起来,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假日小队”、“红领巾特别行动小队”等形式,定期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尽量为学生劳动技能的提高创造条件。这些社会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家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学校认真做好值日,在社会上自觉遵守文明规则。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1、要打破来自家庭教育的障碍。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克服来自思想上的障碍,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断增强其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意识。
2、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教水平。引导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四、健全家校合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我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中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设计(精选17篇)
-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大全17篇)
- 最新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优秀10篇)
- 最新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优秀19篇)
-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计划(优质12篇)
- 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方案(大全12篇)
- 最新供应商保密协议陷阱(汇总12篇)
- 中考满分作文《温暖》开头与结尾(12篇)
-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免费下载(优秀18篇)
- 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总结简短(模板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