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秀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22:34:05 |
- zdfb |
- 10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怎样才能在总结中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现在来看看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和心得体会。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一
乡镇统战工作既是统战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统战工作的薄弱环节,当前,乡镇统战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三是经费不能保证,工作难度较大。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认识不够到位,工作力度不大。当前,无论是乡镇主要领导还是一般干部群众普遍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乡镇班子领导干部统战观念淡薄,对统战工作不重视,对统战工作,不研究、不过问,讨论不充分。二是相当一部分同志片面地认为统战工作就是做团结民主党派、归侨侨眷和台胞台属的工作,是为促进祖国统一服务的,没有真正认识到统战工作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由于统战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硬性指标,导致个别领导认为统战工作平时可管可不管,有检查时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事。调查表明,有8%领导情况表明,群众对统战工作任务,目标是什么都不太解。四是基层群众对统战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所以就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统战工作作为一项“副业”来处理。
2、人员配备不强,业务水平不高。机构改革后,我县38个乡镇统战工作,配备专职统战委员的只有9个乡镇。一方面是专职少,既使是专职统战委员,平时也承担了大量的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名为专职,实际上也变成兼职,29个乡镇没有设置专职的统战领导干部,采取由其他岗位机关领导干部兼职的办法,甚至是安排一名机关干部临时附带,至于兼职的,更谈不上对统战工作的关注。由于乡镇中心工作任务繁重,造成乡镇统战委员“没有时间和精力抓统战工作”,“工作应付多”。另一方面是没有具体干事的人。乡镇除配一名统战委员外,没有配备具体工作人员,处于“单枪匹马”、“光杆司令”和“孤军作战”的状况。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精力。在干部的选择上良莠不齐,并且人员变动频繁,随意性较大。由于上级有关部门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和组织开展的统战业务知识培训相对较少,统战方面的学习资料比较缺乏,部分统战干部又不注重加强学习提高,个别统战干部甚至对统战政策、统战对象、工作目的和工作方法等不甚了解,普遍缺乏做好统战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对统战工作中的突发事件不能正确及时处理,客观上影响了统战工作的正常开展。
3、经费不能保证,工作难度较大。统战工作虽然对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因其作用一般不能快速显现,乡镇对统战工作的投入往往不足。一方面,统战干部没有固定的岗位津贴,又未纳入乡镇班子进行管理,缺少相应待遇,使统战干部感到“没想头、没奔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普遍较为困难,没有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固定的预算支出,即使必要的业务开支也得挤占其他项目的支出预算,办公经费紧缺,办公条件差,客观上对开展工作也造成一定影响。
在党外干部队伍方面:主要是整体素质不高,后备干部队伍数量不足,培养不够,在安排和使用上有断层现象。尤其是党外知识分子的成长,由于缺少组织的培养和使用,参加社会活动较少,所以进步慢,代表性不突出。同时,不少干部认为,“中共党员干部培养、使用机会多,发展有前途,而非中共党员干部由于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当个乡镇领导已是职务到顶。”因此要求加入中共党组织的人也逐渐增多,给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影响。
乡镇统战工作面对的是最基层的群众,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工作难度较大,时间精力少了不行。
1、提高认识,为做好乡镇统战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上级党委要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办事日程、纳入乡镇年度政绩考核,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上级统战部门要建立统战工作督查机制,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大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配强人员,落实统战干部待遇和工作经费。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党委专(兼)职统战委员,要选配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善于团结人、热心统战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委统战委员。二是各行政村和有统战对象单位的基层支部都要设立统战联络员。三是统战工作任务重的除应配备专职党委统战委员外,还应配备一名统战干事,具体负责统战工作。解决统战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乡镇党委要把统战干部列为班子管理,纳入选人用人的视野范围。将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开支。
3、加强培训,提高基层统战干部素质。一是要建立镇统战委员岗位轮训制度,加大统战委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保证所有统战委员上岗后在短时间内接受较系统的统战理论业务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二是要以县为单位组织乡镇统战委员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三是各级党委要重视对加强基层统战委员的培养、教育、交流和使用工作,不断优化基层统战干部队伍结构。四是基层统战委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搞好自身修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此外,要建立基层统战工作的竞争激励机制。要强化目标责任考评,改变目前统战工作重视不重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要加强信息交流,培育先进典型,推动工作发展。
在党外干部、党外人士队伍方面:对乡镇党外干部要重视做好培养、选拔、安排和使用工作。对党外知识分子要认真贯彻“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政策,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对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等,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增进共识,促进团结。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二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政治代言人,他所从事的有关人大的一切活动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效率,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稳定、发展大局,因此,人大代表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作为一名乡镇人大工作者,现结合镇实际,就乡镇人大代表作用发挥浅谈一些看法。
(一)身兼多职代表时间不足。乡镇人大代表中,有机关干部、农村干部、企业干部,大部分是身兼多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线,乡镇基层工作多、任务重,尤其是担任要职的乡镇领导干部和农村干部代表则忙于开会和应付繁重的事务,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精力执行代表职务。
(二)无职代表认为无职位不愿发挥作用。无职代表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职位,履行职能怕被人讥笑和挖苦,误认为多管闲事,没有信心和勇气发挥职能作用,本着只要自己不犯法,不与上级作对,对上级布置的任务自己带头完成就行的态度。
(三)无经济实力的代表执行职务怕误工损钱。依法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为了当好自己的角色,在执行职务中常常因耽误了他们的时间,损失他们的经济,导致不愿执行职务。
(四)极少数代表怕打击报复。做好地方人大工作,敢于监督是前提,善于监督是关键,社会呼唤强有力的监督,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那么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人员,如果没有人大代表的日常监督,人大的监督作用就不能很好的发挥,所以极少数人大代表在日常监督中,由于怕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二、对策。
(一)要求代表树立代表意识和奉献意识。代表是职务,职务就意味着职责,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有较强的代表意识,以代表的身份看问题,不管是有职代表还是无职代表,都要摆正关系、克服矛盾,除了人代会期间履行好职责外,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需要履行好职责。同时人大代表是一个法定职务,但是执行职务没有报酬,这就要求人大代表要有较强的奉献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三个代表”上来,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良好形象,而不能当作一种荣誉,仅仅当个“开开会、画画圈、吃吃饭”的“会议代表”而已。
(二)保证活动经费。各级政府应根据《代表法》中“代表的活动经费应当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的规定,保障代表活动经费,对无固定收入的代表给予一定数额的误工补助。
(三)落实时间保障。对兼任代表职务的,代表所在单位应给予有力支持和足够的时间保证,确保他们按时参加代表活动。:。
(四)落实司法保障。保障代表的合法权益是对代表开展工作和活动的有力支持,为了不阻碍人大代表执行职务,侵犯人大代表民主权利的违法事件,要求司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要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做到执法必严,为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
(五)对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到位。对于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议和意见,要及时给予处理和答复,如果久拖不办或只说不落实,就会大大影响代表的参政议政热情。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三
会计管理体制,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职责分工等一系列会计运行机制的总称。会计管理体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会计管理职能和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经过50年的探索、总结,我国基本上建立了包括会计人员职责权限制度、会计人员任免制度、会计人员职称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考试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总会计师制度、会计人员培训制度、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制度等在内的下系列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调动了会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和会计人员素质的稳步提高,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农村会计;管理体制;问题对策在新形势下,农村会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突出表现在农村会计更换频繁。队伍不稳定,部分村会计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业务水平偏低,不适应新形势对i作的需要,这不仅影响了村“两委”班子的团结,而且还造成了一任会计一包账的弊端,影响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同时有的村会计政治素质不高,原则性不强,存在谁让我干,我就为谁干的思想,只对人不对事,对村干部监督不力,导致了村财务管理混乱和群众不满。其次,农村相关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再次农村财务资金管理混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并引发了农村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改革当前农村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推进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农村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管理i作。是加强和改进会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时期,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政府主导与行业自律结合的会计管理体制。政府直接领导会计管理部门,制定会计规范,同时会计职业团体实行行业自律,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我国会计管理组织机构有财政部门、职业协会、会计学会等。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套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组成,我国的会计管理的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
在我国,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为主体的三个屑次的会计规范体系,而且我国一直采取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共同规范会计工作,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有必要继续实行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共同规范会计工作,这不仅是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管理体制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二、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会计素质偏低、年龄老化;农村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而且透明度不高;农村会计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机制,管理混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农村会计学历较低、报酬偏低、会计人员素质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村级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年龄老化,普遍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奎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住上来。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之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另外,会计人员的选用也存在很多问题。会计人员的选用大都局限在本村范围内,并且选用的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根据村领导的喜好或是近疏关系来选用,因此造成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2.农村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制度不健全,收支不建账,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方面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大部分是流水账。不能够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同时查账也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某个费用,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这就需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另一方面,有的村几本账,有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同时,村级资金坐收坐支现象严重,乡镇经管站资金代管流于形式。村干部在收取集体资金后,不经资金代管及审批程序就私自开支现象仍然存在。
3.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有些村理财小组不健全,人员健康状况差,理财时不能出席;有些村理财小组成员大多是老好人。理财只是走过场,有些单据甚至不看就盖章,更为严重的是没有民-主理财小组,无法真正地起到作用。
4.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监督不力。由于公开事项不及时,公开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迎接上级等的检查,公开的'内容不具体不详细,就是专业人员也不一定能看懂,更何况老百姓,会计监管偏松,首先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不够。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公开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实施监督;其次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三是乡镇机构改革后,经管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四是村级民-主理财小组一般鉴于乡邻乡亲,或是怕打击报复,都仅限于事后监督或睁只眼闲只眼,得过且过。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为对村财务管理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镇政府除了要求村干部应付上级财务检查外,一般不过问村级财务情况,更不研究村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完全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代管只是一种形式。
三、对策建议
1.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实行会计委派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培训或招聘一批会计人员,委派到下级单位任职,被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与所在单位脱钩的制度。我们认为,在乡镇村推行会计委派制,不但可以提高乡镇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且能够强化财务监督,有效抵制所在乡镇村的不合理要求,避免不廉政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考核分业务考试、工作考核和民-主评议三部分,对个别违法违纪的,在群众中信誉差或素质差并且老是提高不了的。要坚决令其下岗,以纯洁会计队伍,建设一支遵纪守法、业务水平高、群众信任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当前会计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会计工作失去了吸引力,因此要适当提高会计的工资待遇,要迭到或超过当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工资由乡镇统一统筹发放,要出台政策,不准出现拖欠村干部工资的现象。这样才能稳定会计队伍。
2.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制度。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根据各村实际,由镇经管站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员,经培训考核,择优录用,委派到各村。对不能实行会计委派的村,由镇经管站代管账目。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财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大额资金使用、干部报酬、个人借款、水电费、招待费、车辆费用等一些群众关l心的热点问题列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扣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管理水平。实行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最终实现以财务管理电算化为核心的农经电算化,为将来的农村信息化打下基础,包括会计核算、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公开等。实践证明,凡是实行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地方,群众因财务问题发生的纠纷明显减少,群众对财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增加。
3.完善财务资金管理体制。对乡镇财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检查,对清理核实出来的问题,属于违法的坚决查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以教育有关人员遵纪守法做好新老会计人员的交接。为保证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防止出现财务混乱,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公开选举和招考前,先清理村级财务,保护好账务,超前预防毁、改、调、藏账务以及借机弄虚作假、谋取私利等现象的发生。
实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进村民自治的一项有力举措。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公开,各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向村民公布项目收支情况,使村级财务管理做到“阳光操作”。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健全落实村级财务管理责任制,做到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人把关,有人自责。
4.制定和宣传相关法规。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制度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规范了会计科目的使用,调整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加强票据管理和会计档案管理,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再次全面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将会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加强会计报表填报,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准确;还要全面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和处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学习宣传会计法规,营造一个全社会了解会计法规、执行会计法规的良好氛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依据,《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要加大对会计法规的宣传和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论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促进农村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我们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健全相关会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同时严格会计聘用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同时健全相关会计监督体制,建立健全各种监督管理制度和账务公开制度。这样,既减轻了各村的自担。又减少村民对干部的怀疑,减少了群众来信来访,会计的业务素质又得到了保证,理顺了村会计与财政所的关系,保证了各种税费的厦时征收。杜绝了挪用和贪污公-款现象发生。特别是民-主监督体制保证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保证,从而有利于阳光政府的建设,从而做到政务公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保证会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证。
一、财务做假与体制缺陷的关系
从查处的单位领导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行贿,偷税漏税等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大都有本单位财务人员的配合,通过财务人员伪造单据,毁灭原始凭证,做假账等。为何这些财务人员置职业道德于不顾,甘愿与虎谋皮?除其自身原因外,与现行财务人员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有关,通过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体制的缺陷,导致道德沦丧。在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中,会计人员的任免权限都在各单位,其档案、组织关系,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位升迁等自身利益的实现都牢牢掌握在单位领导人手中,领导为了自身政绩和经济利益的需要,迫使会计从业人员做假,会计人员为了生存,屈服压力有时不得不违背职业道德,提供虚假信息。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享有充分的劳动用工权和人事管理权,这个问题尤为突出。非国有企业,会计只是法人的工具,更是名目张胆完全用假账偷税漏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由于体制的弊病,作为各单位内部会计预算、执行监督、审计的主体形同虚实,不但发挥不了作用,反而成为替领导作假的帮凶。专业作假,使得外部监督、审计很难深入。
第二,《会计法》对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的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现行的《会计法》对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回避等可能造成会计不公的情况未做规定,对会计及其他财务人员的法律地位,法律责任等都没有明确,容易造成单位领导安插亲信或不通晓业务者从事财务工作,使财务监督徒有虚名。
第三,《会计法》对财务人员违反财务规定的处理,没有严重的法律后果,不具有足够的威慑力。《会计法》和《会计基础规范》规定了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在现实情况中,会计人员的作假多是受单位领导指使,要求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处罚是难以实现的,而且“情节严重”作为界定标准”,通常得不到严格的执行,而是从宽处理或不予处理。这样使得财务人员敢冒违法犯罪的险而博领导之欢。如果财务人员严格依法办事,就必定引起领导不满,自身的前途和经济利益将会受到损害,权衡利弊,财务人员通常都会与单位领导联手,而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
二、整改财务管理体制的措施
财务作假的主要行为人是单位领导和从业人员,造成这些人作假除了“人”的因素外,现行体制也提供了条件,所以要从源头上根治,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对那些没有自律能力的人,只能用好的机制来约束,针对现行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第一要素,人的问题解决了,一切事情都好办,而解决“领导人”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所以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俩袖清风,一尘不染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所在,也是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的唯一法宝。
第二,国务院成立会计署,制订有关会计从业人员考试、录用、再教育、职业准则、监督处罚等法规条例,各级政府成立专门用于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行政机构,独立领导。机关和事企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从这里委派,其考试、录用、管理、工资福利待遇和职务升迁都由该行政部门考核决定,让会计从业人员从原单位脱离出来,具有完全独立的从业资格和良好的从业环境,从真正意义上发挥会计的各种职能和作用。
第三,实行财务人员轮换制。可以不定期地轮换会计人员的工作单位,随时检查其工作情况,财务人员应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工作单位财务执行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审计部门进行审查。
第四,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奖惩制度。首先,审查任职资格:主要审查财务人员与派驻单位的领导之间是否存在需要回避的情况,防止会计不公的情况出现,消除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共同犯罪的隐患和故意栽赃陷害他人。其次,严格奖惩制度。对依法办事的财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财务监督有突出成绩,为国家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应给予重奖,作为晋升职称职务的依据。鼓励财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提高其依法办事的积极性。对工作不胜任,与单位领导同流合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的,应严厉惩处。
第五,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一是从法律和制度上明确会计人员的地位,应有的权力,监督职能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立法机构应对该问题从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在刑法中增加有关罪名,对违法行为以犯罪论处,避免产生仅从组织纪律方面追究责任的威慑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对财务作假的单位、部门和责任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滥用职权、玩忽执守、徇私舞弊、搞人情交易、放纵相关责任人的执法执纪人员也要严厉追究其纪律责任。四是完善与《会计法》相关的《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税法》等法律法规,使得相关法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有机监督整体,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四
1、理论学习方面抓得不够紧。
在持之以恒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还不到位,自觉用马克思主义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还做的还不实,存在着学用脱节“两张皮”的现象。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深度和广度不够,还多停留在按要求学习和浅层次的交流研讨上。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存在急用急学、现用现学、不用不学的问题,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就多学一点,与工作关系远的学习就流于形式粗略浏览,导致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掌握,把握和理解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2、工作作风仍不过硬,“四风”现象尤为顽固。
在日常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仍时有体现,有些工作往往流于形式,过度留痕现象仍时有发生,用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仍很普遍,会议部署多,深入落实少,尤其是一些督察督办的工作,深入基层现场走访的力度明显不足,对基层深入调研极其缺乏,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往往仅通过书面报告或电话询问进行了解,没有真正的“一竿子插到底”;特别是在一些政策解释应用上,没有学深吃透,对基层提出的问题不敢应答往往绕着走或者直接推给领导解决,政策应用存在薄弱环节,往往造成工作疏漏和重复工作;在办公文风上,有照抄照搬、东拼西凑的现象,缺乏深入思考、入脑入心,在用词语句上往往不够严谨细致。
3、在从严从实上有差距,仍存在好人主义现象。
没有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角度,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认识反对好人主义的重要性,在全面从严的持久性上,缺乏深刻认识和高度警觉。对于“严管就是厚爱”的认识还不够,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力度不足。充分运用组织手段、组织干预、组织问责上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一团和气的倾向,怕得罪人、怕遭排挤的心思较重,往往有些问题不能止于萌芽,红脸出汗的力度不够,在工作中表现为好人主义,缺少敢管严管的狠劲,思想认识高度不够,没有形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狠刹不正之风的高度自觉,对无条件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的高度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事业、个人事业、家庭因素等的摆位还不够清晰明确,私心杂念时有滋生。尤其在组织部门,组织观念亟待加强,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这根“弦”绷得还不够紧,还有待进一步改正提升。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五
林万泉兰平。
农民负担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3月2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将原有过多过滥的各种不合法收费强行予以取消;一改过去管理失控的状况,将那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政策规定的农民合法负担,改革为税收的方式依法予以征收。试点实践证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
也正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对我国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以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发展,都将伴随着对旧的体制的斗争。
因此,税费改革,给人们带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笔者所在的地区处于我国川南“鱼米之乡”的泸州市纳溪区,也属我国典型的丘陵农业地区,全区243个行政村,184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人口384276人,106498个农业纳税户。该区于2002年全面进行了农村费改税工作,费改税前不含投劳折资的负担为人均76元,费改税后人均45元。农村实施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负担切实减轻了,农民得到了实惠,绝大部分农民对党中央、国务院的税费改革工作是拥护和支持的。
但是,据地方税务部门统计显示,费改税前所欠税数额为212万元,费改税后仍有部分农民拒交农税,单就2002年全区欠税额为142.4万元。对于费改税前欠税的问题,本文不作研究,费改税后仍然出现欠交、拒交农税的问题,就不得不引起注意,其原因如何,有何良策?笔者试就存在的这一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欠交、拒交的原因。
160个农户进行了实名或问卷调查,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对费改前欠费与费改后欠税的区别不清。由于改革前欠款的农户,一直未受到任何制裁,欠款户认为原来不交都可以,改革以后仍然不交何尚不可,因而我行我素,仍然采取拖欠或拒交的方式对待。殊不知这种行为是拒不履行法定纳税义务的违法行为,偷税、漏税、抗税的违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与费改税前的欠款行为所承担的责任是截然不同的,但全区这样的欠款户约占25%。
(二)互相攀比,好滞后。改革后部分欠税户持观望的态度,认为“他人旧欠不清,自己新税不交”无关紧要,这样的欠款户约占50%,而其中约15%的欠款户还是税改前交清了的,税改后看到别的欠税户过去和现在未交都能过关,自己才跟着拖欠、拒交。
(三)借题发挥,附条件纳税。部分农户认为自己与他人的纠纷未得到解决,由此而拖欠拒交的欠税户约占10%。
(四)工作失误、民心不顺。这种情况多系计税面积与实际面积不一致所造成。中央规定,费改税后的计税面积以第二轮承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面积为计税依据,而在第二轮承包土地时,有的实行丈量亩分配,有的仍实行习惯亩分配,分配的标准不统一等,由此造成纠纷,部分社员因而拖欠拒交。
(五)纳税人不知情,或委托代理手续未完善。如纳税农户举家外出,田土无人耕种,因而无人代交农税。由于本地区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益较低,政府鼓励农民参加劳务输出,外出务工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约有八万四千多人外出务工经商,由此导致个别农户田土无人耕种、抛荒,税费无人代交。
(六)农税减免工作滞后。按照《四川省农业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农村特困户、革命烈士军属、在乡的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五保户、因生活贫困或者缺乏劳动力而纳税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以减征或免征,实行先减后征,对遭受灾害的实行减征或者免征,实行即灾即减即免的办法,但在实施费改税工作时,没有将减免工作及时落实到位,导致部分农户拖欠、拒交。
(七)趁机煽动,破坏改革。个别农户断章取义、歪曲中央政策,四处串联、造谣生事,对抗国家税收法规,造成相当一部份农户不明真象,误听误信,随波逐流,拖欠或拒绝交纳农税。如:本区护国镇沙田村的刘某和丰乐镇罗东村的陈某等人,从1998年起就拒交农税、提留、统筹款,且经常利用赶集的日子,在茶馆、酒店聚集,将自己栓改、剪辑后的“中央文件”予以散布,负面影响相当大。
二、税改前法律法规对农民承担义务的规定。
(一)国家宪法、基本法对农民承担义务的规定。
第16条规定:“农民依法缴纳税款,依法缴纳村集体提留和乡统筹费,依法承担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由此,我国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和国家基本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农民缴纳农税、提留、统筹费和承担义务工、劳动积累工是应尽的义务。既然是义务就不得放弃和推卸。
(二)《四川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对农民承担义务的规定。
《四川省农民负担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8条规定:“农民除依法交纳税金、完成农产品定购任务外、依照本条例上交集体提留和统筹费,承担一定数量的劳动是应尽的义务,应当积极履行。”同时,该《条例》第9条、第10条、第11条规定,农民交纳的提留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于“五保户”供养等集体福利事业;统筹费主要用于乡、村中小学危房维修、改造及其他办学经费,同时用于计生、优抚、交通、广播、卫生、文化等民办公助事业。《条例》第13条、第15条规定“为农村的植树造林、防汛抢险、公路建勤、修缮校舍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劳动力应承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该《条例》作为国家的地方行政法规,乡(镇)人民政府就有权依照该《条例》的规定予以执行。《条例》第33条、第35条规定,对无故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限期履行。逾期拒不履行的,每日加收相当于应交提留、统筹费总和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税改后法律、法规对农民承担义务的规定。
税及其附加予以调整。也就是说,对农民负担不能采取再收费的形式,而只能按照税收政策及法律规定予以依法征收。因此,农民的义务就是依法纳税。按照我国《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为纳税人。纳税人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纳税义务。如有特殊困难不能交纳或不能按期交纳的,应当向税务机关书面申请减税或免税,减交、免交或缓交须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未按规定缴纳,可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2‰的滞纳金,因纳税人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特殊情况还可延长到10年,并可追收滞纳金。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缴纳税款及滞纳金,然后由税务机关予以处罚,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同时,我国《刑法》第203条规定:“欠税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倍至5倍的罚金......”。第202条规定,纳税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倍至5倍的罚金......。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据此,对欠交税款的行为依法予以追收的法律依据是充分的。
四、对清欠工作的几点建议。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六
“财政就是政府”财务管理。金融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其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董传界。
摘要: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推进,由于部分乡镇存在财政单位隶属不清、乡镇债务压力大及乡镇税收流失严重等问题,导致其出现财政困难、财政运行不畅的情况。因此,乡镇财政所需要对财政管理体系及管理方法不断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本文从乡镇财政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及财政运行的效果,为乡镇财政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较好的参考资料,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体制框架也基本形成,但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严峻的基层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乡镇财政运行过程中的热点及难点问题。由于国内各乡镇经济基础、经济体制、地区条件的差异,让部分乡镇还存在财政体系不健全、政策性支出较大、财政供给人员较多等问题[1],导致部分乡镇出现财政困难、财政运行不畅等情况。因此,对部分乡镇财政单位来说,需要对财政管理体系及管理方法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探索乡镇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及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财政支出,让乡镇财政更好的精准解决农村问题,为促进乡镇的健康发展而努力。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推进,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只有正确认识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水平、解决乡镇财政问题,为化解乡镇财政风险、促进基层财政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这也是财政改革的关键环节。
本课题的宗旨是研究乡镇财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本文从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并探讨了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及财政运行的成效,为乡镇财政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翔实的借鉴资料。
二、乡镇财政的问题及分析。
(一)财政单位隶属不清。
乡镇财政作为重要的部门虽经过多次改革,但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体制依然被保留了下来。由于对乡镇财政所的归属没有统一的规定,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与推进,乡镇财政所有的属于县级部门管理,有的属于乡级部门管理。财政单位隶属不清容易让财政监督不力,且在财政运行中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相关各级政府之间相互推脱的现象[3]。我市的乡镇财政部门属于乡镇政府,财政所成了乡镇财务结算中心,但人们仍习惯称我们单位为财政所。市财政局仅仅进行业务指导,而乡镇财政人员需要依照乡镇的要求办事,也让乡镇财政难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让违规、违纪的行为屡禁不止[2],导致乡镇财政的职能大大受限。
(二)工资待遇不高。
乡镇财政所(也有叫结算中心的,下文统一称财政所)工作具有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等特点,且与旅游局、纪检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发放的津贴相比,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津贴特别少;另外,财政人员上升过程中设置了股级的机构,让财政人员难以得到晋升除非跳槽,使得乡镇财政人员减员较大,财政人员短缺的现象比较普遍[3],导致乡镇财政工作难以高效、健康的开展。
(三)乡镇债务压力大。
近年来,随着乡镇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及建设,部分乡镇领导特别在意“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盲目建设、注重规模、肆意举债等现象,大大超过了乡镇自身的经济实力,让乡镇背负的债务包袱比较重,面临的本息压力比较大,而乡镇财政所获取财源的渠道相对较少,让乡镇财政的实际支出远远超过财政收入,让乡镇财政赤字不断加大,还有历史性债务的积累,导致乡镇财政的运行举步维艰[4]。
(四)乡镇税收流失严重。
随着乡镇财政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税收更多是按“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将税收工作从管户变化到管事,乡镇财政税收更多的是依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纳税管理全靠自觉纳税,而对个体商户仅仅提醒他们在申报期内上线商户及时纳税。乡镇财政部门工作内容包括查找税源、偷税或漏税商户上报、配合税务部门稽查等多项任务,难以避免出现税收流失的问题[5]。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我国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体系及方法也是逐渐完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乡镇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明确乡镇财政隶属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过去的“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为促进基层财政健康、高效、持续的发展,可以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对乡镇财政所进行监管,将乡镇财政所直接隶属于县级部门,强化基层财政职能,避免出现相互推诿、无人监管的情况,让财政所将法律、法规真正执行到位[4];另外,需要不断完善乡镇财政规划体制,建成结构合理、无缝衔接的财政管理系统。
(二)提高财政人员待遇。
乡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他们承接的工作业务性比较强、涉及面广、强度大,需要不断提高财政人员的岗位工资及津贴,可以将财政所长按副科标准津贴参公执行,同时为乡镇财政人员提供职务晋升的条件,将变相减员、工作繁琐、任务量大等问题一一化解,强化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及工作认同感,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及思想觉悟[3],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实行严格的债务督查制度。
在乡镇财务管理过程中,可以加强乡镇债务督查制度,将乡镇政府性债务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将其纳入到对乡镇或其直接上级党政领导的政绩指标,并将主要的领导人员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另外,需要财政部门不断强化监督债务的强度[5],持续加大对乡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融资等行为的查处及惩罚力度,对违规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工作人员建立终身追责制。
(四)強化财政政策及职能建设。
国家需要出台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注重乡镇的均衡发展,提高落后乡镇的税收留成比例;可以在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乡镇实施税额返还政策,以弥补本地基础设施发展的投资需求[6]。不断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建设: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基本要求安排预算;乡镇财政人员需要完整、真实、准确地编制年度预算,在进行财政支出时严格按照年度预算,以更好的维护乡镇财政预算的严肃性。
四、结论。
随着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推进,财政管理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由于部分乡镇存在财政体系不健全、政策性支出较大、财政供给人员较多的情况,导致部分乡镇出现财政运行不畅的问题。因此,对部分乡镇财政单位来说,需要对财政管理体系及管理方法不断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2]王新明.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的一些做法[j].财会学习,2018(11).
[5]赵文静.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2).
区财政局于10月份组织了全区乡镇财政联审互查,以期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在本次联审互查中,笔者发现,部分乡镇法律意识淡薄,财政收支管理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乡镇财政的真实性,现就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如下:
1.乡镇预算不规范,预算执行不严格。目前乡镇级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区级金库,财政支出由区级财政拨款,多数乡镇连形式上的预算都不编,与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原则相悖。预算执行中没有刚性,与乡镇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频繁发生追加或追减情况,预算调整不规范。多数乡镇财政支出不受预算约束,基本是有钱就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什么钱都敢花,在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执行预算的概念,造成财政决算与预算数据相差悬殊,使人代会批准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财政预算形同虚设。财政预算约束不严格,还表现为预算编制不科学,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乡镇其他收入未完全纳入预算,大量预算外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
2.财政决算不真实,账表严重不符。乡镇财政决算报表的数据,不是依据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填列,而是根据上级财政决算编制的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后填列,部分乡镇在账薄中不设“一般预算收入”账户,只在年终财政决算时根据上级财政机关提供的“一般预算收入”数据,填入决算报表,账上则不进行记录,有些数据是为寻求平衡倒挤出来的,甚至为达到收支平衡,该入账的支出不入账,虚顶资金,或虚增调入收入,或虚列财政支出,造成决算数据不真实。
3.资金安全存隐患,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乡镇对财务收支凭据审批、审核,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资金的监督管理等环节缺乏相应制度,表现在:现金管理混乱,有的库存现金数额过大;有的将单位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当地银行或信用社,形成公款私存;个别乡镇因债务纠纷银行被冻结或担心被法院执行,就将单位资金以存折形式存入银行。或将一些不合理支出长期用白条虚顶现金,借款条长期不入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资产虚构,现金账款不符,甚至形成长期挪用。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票据入账已成为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中的普遍现象,这为一些不合理开支报账打开了方便之门。
4.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乡镇普遍存在往来款项挂账数额过大、时间过长的问题,且有的挂账时间经过了几任领导,有些债权债务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单位人员已无人知晓,有些往来款项账户,本来就记载不清,日积月累,不少已成为呆死账,无头账,严重影响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由于政府部门在支农项目管理上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情况不明。尤其是对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大部分支出在经常性科目中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以上问题存在的成因,主要是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有缺陷,没有约束机制,缺乏综合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编制程序不到位,支出预算编制粗糙。财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不严密,监督机制不完善,忽视专项资金管理。
1.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力。要改革目前区乡财政管理体系,在保持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根据区级财政部门提出的具体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乡镇财政所具体负责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执行本级预算。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部纳入财政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性,强化,净化财政支出内容,不向非预算单位拨款,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支出行为。强化综合财政预算制度,统一编制内外收支,严格进行决算工作,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确保收支平衡。
2.完善各类财政制度,规范财政基础工作。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加强制度约束,认真清理不切实际的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充实和完善有关财政财务管理办法,细化有关财务收支管理规定,制定乡镇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等专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支出审批程序和手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往来账项的管理,使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各乡镇要进一步重视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建立往来款项定期核对和清理制度,建立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催收应收款项,拨付应付款项,对呆死坏账进行清理调整,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严防利用往来款项调节财政收支。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应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督范围,切实做好专项资金项目的立项与审批、拨付、使用。加强对财务收支的审核与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和结算纪律,对报账的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核程序,认真执行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会计人员、经办人员“四方会签”制度,严肃票据管理规定,杜绝不合规发票入账问题的发生。
3.强化财经法规意识,加强财政队伍建设。要把财经法规的学习列入学习的重要内容,尤其对《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重要法规,要做到学懂弄通,增强依法理财、依法管财,依法治财的自觉性。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要重视乡镇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财务人员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不断提高乡镇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4.健全财政监管体系,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加大监督广度和深度,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调节资源、配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督,从阶段性向经常性监督检查转变。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处罚。
近几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和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推行,乡镇财政积极规范收支行为,财政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部分乡镇财政基础较差,财源相对较少,财权和事权不统一,收支矛盾突出,在财政管理中仍存在许多制度缺陷和不足,诸多问题不容忽视,乡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目前,我区财政对乡镇财政实行的是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定额补贴、综合预算、自求平衡、建立税收激励机制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乡镇全年财力及财政专项支出还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乡镇财政预算基础数据库不够充实,乡镇基本支出标准体系不完善,因而财政支出难以严格按照年度部门预算执行。乡镇财政收支只是象征性的收支计划,一般只是制定了收入计划,支出则较灵活,不是准确和完整的预算。预算外资金则基本没有实行预算,支出项目较乱。对《预算法》的贯彻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二)财政保障水平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乡镇收入来源单一,保障水平低,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收支矛盾突出。目前安排乡镇运转经费为8000元/人.年,差额、自收自支编制未安排,难以维持乡镇的基本运转。而基层信访维稳压力大,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绿化造林、基础设施、控违拆违等投入大,且逐年增加,乡镇财力十分紧张,基本运转难以保障。
(三)支出结构不优,资金风险防控意识不强。虽然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越来越严格,但是风险防控体系不严,支出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支出不管规模。即使收不抵支,也进行支出。二是支出不管结构。支出存在无预算支出和超标准超范围支出及其他违规支出。三是支出不管财力多少。财力不足时,借款进行安排,由此则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支出失控,债务风险大,到2016年底,娄星区乡村地方政府性债务11034.36万元,债务形成时间长,难以消化。四是支出不管资金来源。在无合法资金时,不管是否是专项资金,也敢于挤占挪用。上面检查起来只能应付。五是不管支出的绩效。部分乡镇支出中不计成本和不管效益的情况,存在一定的损失浪费的情况。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七站八所管理不够规范。虽然大部分乡镇建立了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但是轻落实,缺乏有效财政管理和内部监督,因此,造成某些站所脱离了财政管理,乱收费、滥支出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还存在。如村级财务管理方面,与经管局等部门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造成在村级财务管理上有些脱钩。
(五)资产管理和核算不严格,统筹盘活使用不够。借撤乡并村改革的契机,对全区乡镇固定资产进行了清理,发现还存在账实不符和资产流失的问题。大部分乡镇在资产购置时,缺乏必要的计划和可行性分析论证,没有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公开制度,资产管理中,缺乏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会计核算,资产保管没有实行责任到人制度,没有进行实物登记和明细核算;大部分乡镇普遍存在有物无账的问题,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有的甚至对大型办公楼和车辆也未进行会计核算和控制,许多资产游历于账外,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的失控和流失。
(六)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有待完善,信息化建设没有完全对接。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乡镇与区支付系统数据不能兼容。目前我区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使用用友grp-u8财政管理软件,区国库支付中心所使用软件虽然同属用友软件平台,但两个平台数据不能共享,相互对接存在一些困难。在全省而言,乡财与国库两个部门对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业务上、系统建设上的要求还不统一,需要进一步理顺。
(七)乡镇财政业务人员缺乏,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乡镇财政所近10年没有新进专业财会人员,大部分为部队转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并且一些业务骨干相继调离乡镇,财政所业务人员非常缺乏,有些乡镇已经难以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会计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因此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
(一)由于乡镇财政基础薄弱,现实财源财力不充足。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现行的财政体制和现实需求,乡镇收支矛盾根本无法解决,乡镇基本运转都很艰难,要靠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性增支及重大决策支出等,因此,年初预算编制时难以充分考虑,全部收支列入预算难度较大,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差距也很大,年终追加预算较为突出,从而导致乡镇财政预算执行弹性增大,刚性减弱,乡镇财政预算仅仅只能做做样子,走走形式。
(二)乡镇领导和干部的思想认识还有些错位。一方面,乡镇领导思维模式滞后,对乡镇财政工作的理解仅停留在简单服务的思维模式下,风险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少数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因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形势、政策、要求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跟不上时代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不熟悉业务,不熟悉政策,不尊重基层群众的意愿,墨守成规,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相脱节。
(三)部门职能交叉内控管理失位。在财务支出的管理上,乡镇其他站所对财政管理职能不够理解,在资金管理上简单的认为财政在集权。在民政资金、村级财务管理等管理上,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存在交叉混乱,最后导致管理不到位。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上,有的财政所只管资金的拨付,没有排查过风险,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进行追踪监管,与专项资金管理的部门协调不够,未形成系统的乡镇财政资金控制风险评价标准,不利于风险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裁定。
(四)乡镇财政资金使用评价机制不健全。在财政管理上,对乡镇党政领导的绩效考核重收入,缺乏有效的政绩考核、评价和奖惩措施,特别缺乏乡镇政府的财政管理、收支情况和债务情况的考核和奖惩。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处罚不力,问责机制和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问责管理。
针对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切实维护财经秩序,维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更好地促进乡镇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督管理。一是增强乡镇财政预算约束意识,健全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定额标准,因地制宜,不断健全和完善乡镇财政预算和执行运行机制。二是加强对乡镇预算编制的指导。强化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规范乡镇财政预算。指导乡镇严格根据预算法要求,科学合理编制本级财政预算,将乡镇预算编制和执行纳入年度绩效管理,严格考核。三是加大预算督查力度,健全管理。乡镇人大要切实履行和发挥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加强对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和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移。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加大乡镇财政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和执行监督管理。
(二)健全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各基层站所的财务管理审批制度,加大对乡镇站所的审计力度,重点对经济责任目标,收支管理、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工程项目等情况进行审计。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杜绝对各部门的管理漏洞。二是完善财政管理制度。针对乡镇财政运行的特点,制定可操作的、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增强遵守财经法规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财政所的管理和监督职能,积极对乡镇所属部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各项支出、各项资产和债权债务的管理和控制,有效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运转,全面推进乡镇政府财政收支公开,实施阳光财政,促进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使乡镇财政管理真正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四)建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根据当前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乡镇财政的特点和实际,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调整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县市(区)乡两级事权与财权,做到事权与财权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积极扩大乡镇事权范围,凡不应由乡镇办的事,不得由乡镇来承担,严禁向乡镇转嫁任何财政负担,最大限度照顾乡镇财政利益,使乡镇财政具有能够保障财权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中央、省财政要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乡镇财力保障水平,建立“以奖代补”机制,逐步消化乡村债务。
(五)加强乡镇财政人员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会计和财政财务管理知识的培训,使相关负责人基本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财政管理的知识,便于财政管理;二是要经常强化对乡镇财会人员的会计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以适应新常态下的财政工作的需要。
(六)改进和完善乡镇党政负责人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切实注重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财政管理水平的考核,不仅要考评收入指标,也要考核和监督支出规模、固定资产和债务总量等指标。从考核和奖惩制度上,提高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意识,促进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完善问责机制,实施及时和严格的问责,要建立健全对财政管理不善、支出规模无端加大、违规支出不断增加、资产管理不善、债务总量不合理增加等情况的问责,不仅要处理单位,而且要追究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相应的责任,切实强化问责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七
城市公厕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收集、贮存、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其卫生及使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公共厕所的具体状况,及时获得反馈意见,从而更好地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我采取了实地参观和街访的方式,对满城县县城的五个公厕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调查。经过调查,满城县城公共厕所虽然充分发挥的应有职能和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以下便是我对这些不足做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括。
1、“供”不应“求”且“分红”不均。
“加上外来人口,这么多人,五个公共厕所,一个坑得装多少人呀?”家住广场附近的张大爷说。
经我调查,满城县城共有五个公共厕所,分别设置在县人民广场、中山路与燕赵街交汇口处、玉川路顺德小区南侧、北平路菜市场东、陵山汉墓绿地处,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拥有7万城镇人口,面积可达10平方公里规模,呈环形发展的县城的日常需求。
“西边广场都建成了,怎么连个厕所都没有呀?”家住城内村的小杨说。
2、若“隐”若“现”且“藏污纳垢”
“我见过许多外地人,提溜着裤子打听厕所的,呵呵!”路人小王(化名)透露。
由于传统观念,许多地方把公共厕所视为见不得人的地方,因而将其建在比较隐蔽的地方,
当然满城县也存在这种问题,据我了解除菜市场东和汉墓绿地处的公共厕所比较明显外,其他三个都有不同程度的遮挡,若隐若现,很难被人发现。而且很多厕所因为标识物较小,影响了人们对公厕的可识别性,从而大大影响了这一公共设施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公共厕所一部分使用吃紧,一部分资源浪费的现象。
公共厕所“脏、乱、差”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市容发展的久治不愈的“顽症”,也是居民投诉最多、涉及地区最广的问题。满城县城的五个公共厕所均有不同程度的脏乱差现象,尤其是北平路菜市场东的那个公共厕所,简直是藏污纳垢的最佳场所。正如正要放学回家的小李说的那样,“菜市场这儿厕所都没办法进了,全是地雷,一不小心就踩上去了!”
二、调查结果改进方案。
(一)改进方案。
1、针对“供”不应“求”和“分红”不均现象的'解决方案。
加大公厕设施的投入,科学选址,合理利用每一寸闲置土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厕的合理使用人数是3.18座m万人,满城县城约有7万城镇居民,所以应在城区内建有23座公共厕所才算是最合理的。然而,公厕的选址也是需要考虑周全的,有专家指出:一个人从有便感后可以坚持5~10分钟,这段时间的步行距离约为300~500米,所以在人流聚集区500米之内应该有至少有一座公厕。
2、针对若“隐”若“现”和“藏污纳垢”现象的解决方案。
树立醒目标示物,严格管理,规范公民如厕行为。醒目标识物的设立可是人们在内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现厕所的具体位置,针对已经建成而不可更改的遮蔽式公厕不易被发现这一现象是最有效且最直接的解决措施。针对公共厕所“脏、乱、差”的现象,一是从清洁和管理人员内部入手,加强清洁和管理力度,完善管理章程,对公厕需要整治的问题逐条梳理,制定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责任到人,奖罚兑现,做到全日保洁。二是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及城市环境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的主动维护公共设施的意识,规范居民如厕行为,唤起居民的公德心。
乡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篇八
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农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阐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列举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作者: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刊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yekeji年,卷(期):“”(12)分类号:x836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六年级写人的作文450字(精选19篇)
- 2023年学生综合评价评语自评(实用18篇)
- 2023年劳动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00字(优秀10篇)
-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稿400字(实用19篇)
- 学生主持稿(模板8篇)
- 生物教学总结提高学科素养(大全14篇)
- 2023年初中同学的作文(大全13篇)
-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大全16篇)
- 2023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教学反思(通用16篇)
- 大班美术教案雪花(汇总13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