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大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2:08:47 |
- zdfb |
- 11页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编写教案时,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既定的目标。优秀教案的特点包括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等。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每星期的天数及从星期日到星期六的顺序。
2、认识表示天气晴、阴、雨的符号,并能用符号记录天气状况。
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天气符号记录不同的天气。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知道什么样的天气是晴天、阴天、雨天。
年历表一张、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
一、在黑板上写数字,幼儿认读。
二、结合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三、认识天气符号和复习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引导策略。
1、复习认读1~6的阿拉伯数字。
2、在每个阿拉伯数字下面对应地写上汉字数字。
3、复习1~6数序,请幼儿说出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排列1~6的顺序。
4、出示年历,边问边看年历,认识一星期的顺序。
有效提问。
1、“请你们来读读这些数字,1的后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5的后面是几,请你们来帮1~6排队?”
2、“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方块,你们知道这每一个方块表示什么吗?(告诉幼儿,每个方块表示一个)接着来看看每个月的上面一排写有什么。(日、一、二、三、四、五、六)这表示一个星期有七天。指导幼儿看天气符号,根据天气画出不同的符号。
3、“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星期日过了是星期几````````?”
4、“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天气?幼儿回答后教师把晴、阴、雨的符号画在黑板上。
5、“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今天是星期几是什么天把它画出来?”
活动结束:
不朋友一起听音乐。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二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三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等。
五、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等。
六、突破方法: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学具、教具加以突破。
七、单元课时:6课时(其中有4课时是活动课)。
八、教学关键:通过实践和练习,使学生明白知识的规律,灵活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九、单元小结:
一、课题: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页例1练习十五1-3题。
三、教学目标: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使学生知道。
1时=60分。
五、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60分。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实物钟,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认识时。
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的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3、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师生互动游戏操作,认读时刻,
师拔生说、生拔师说,同桌一人拔一人说,并交换。
十、课后小结: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后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后位置的顺序。
2.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前后位置的确定及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受前后的概念。
师:今天大家坐的可真整齐,愿意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以下你自己吗?(学生纷纷举手,向听课老师自我介绍。)。
师: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和你相邻的同学吗?(教师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学生进行介绍。)。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介绍时都用到了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字?是什么字呢?
生:是前、后两个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前后的知识。
板书:前后。
二、观察讨论,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概念。
电脑出示:5个小朋友跑步的画面。
生:(生纷纷举手。)。
1.我看到小明跑在最前面,洋洋跑在最后面。
2.我看到田雨的前面是小明,田雨的后面杜杭。
3.田雨在杜杭的前面,小亮在洋洋的前面。
4.小亮在田雨的后面,杜杭在小亮的前面。
5.小亮的前面有3个同学。
……。
师:还有想说的吗?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看到的情况用前后位置的关系来描述一下。(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三、亲身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并加深理解。(老师设计了一个找前后的游戏。)。
师:向后转。现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
1.因为发生了变化。
2.因为脸朝的方向不一样了。
3.因为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师:真聪明!(教师进行小结)我们说一个人或一个物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首先要看面对的方向或者和谁比,面对的方向不同,前后的位置就不同。
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电脑展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跑的方向不同了。
师:那么,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4人小组交流,不做统一要求,只要能分清前后位置就行。)。
2.(电脑出示:站队上车的图,提出下面的问题。)。
这些人在干什么?
谁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小明站在解放军叔叔的()面。
小明的前面是(),()在小明的后面。
……。
你除了知道前后的位置关系以外,还想到了哪些数学以外的知识呢?
生:上车要守秩序。
小明很守秩序。
大家都尊老爱幼。
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小动物进行游泳比赛的场面并提出问题,学生一一作出解答。)。
(1)小花狗在小白狗的()面。
(2)小黄狗在小花狗的()面。
(3)游在最前面的是谁?最后面的是谁?
(4)如果继续游,他们的前后位置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有什么样的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
生:
1.可能小白狗游到了最前面。
2.你看小黄狗努力的样子,我想他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3.小花狗和小灰狗相差很近,小花狗一定会游到最前面。
……。
(电脑出示最后一幅画面,并提出问题。)。
师:(1)这位老师在干什么?猜猜看,他们今天学的是什么知识呢?
生:肯定是有关前后的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们排的很整齐。
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这样排的位子。(指一排一排的排列)。
师:猜猜看,从前面数第10个小朋友在说什么呢?
生:我排在最后面。
师:从前面数第2个小朋友又在说什么呢?
生:我在××的前面,我的前面是××等等。
师:从前面数第8个小朋友可能说什么?
生:
1.今天的课真有趣,原来我们学习的是前后的知识。
2.我的后面是××,我在××的前面。
师:能把你看到的情况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找代表发言。)。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师:有关前后的知识生活中到处都有,观察一下你的周围,你能用前或者后说一句话吗?
生:
1.老师站在我们的前面。
2.老师的前面是我们。
3.我们的教室在学校实验楼的后面。
4.我们的后面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
六、畅谈收获,评价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五
单元教学目标:
1、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教学目标:
1、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读整进、半时。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教学准备:
钟
教学过程:
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二、说一说。
1、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三、认一认。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一、三、 比一比。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二、四、 结合实践。
1、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五、 练一练。
1、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六
出示各种整时半时的钟面,学生说出时刻,复习巩固钟面认知。
师说: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例1的图。
师问:图上是什么?
上课的时间是多少?你知道吗?
时针指在什么位置?”
像图上的同学们每天上课都有固定的时间,都要用到时间。看来,时间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2.识钟面刻度。
(1)认识钟面。
教师演示教具钟面。并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学具钟面。
说一说从钟面上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按1至12的顺序围成了一个圈。12在最上面。
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钟面有两根针,时针和分针。
老师小结: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12个大格,这12个数字表示12个刻度。每个大格里面有什么?(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2)教学“时”、“分”。
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转了一大格是1小时。(演示教具钟面)。
时针从刻度2转到刻度3是1小时。时针从刻度3转到刻度4也是1小时。
自己拨一拨学具钟面,拨出1小时。
我们再来认识分针,分针转过1小格是1分钟。
1分钟有多长呢?我们来体验一下。
请同学们数自己的脉搏,看1分钟脉搏跳多少次?
刚才大家数脉搏的这段时间就是1分钟。
我们再来看钟面,分别从刻度12转到刻度1,一共转过了几个小格,是多少分?(转了5个小格,表示5分钟。)。
再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刻度2、3……分别表示多少分?(要求学生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再让学生观察:分针转一周,共转过了多少小格,是多少分钟?
(3)用5分5分数的方法来读出某些比较特殊的时间。
a:同学们小组讨论:如何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自己在平时是怎样看钟的?
b:出示钟面: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指在9过一点儿的位置,所以确定是9时多,在看分针指向刻度1,分针从刻度12转向刻度1,分针指向刻度1,对应的是5分,所以这个时间是9时5分)。
c:出示第三幅图,说一说是几时几分?
(4)教学时与分之间的进率。
a:师演示教具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c: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时针从一个数字转到下一个数字是1时,而分针同时正好转了一圈是60分,所以1时就是60分,即1时=60分。
d:生拨学具钟,体验一下。
三、巩固运用。
1.老师在钟面上拨出下列时间,指名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各是几时几分。
3:158:503:05。
2.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
(2)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
(3)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时间。
3.同桌共同操作学具钟面,拨出下列时间。
4:305:05。
四、作业。
1练习十五第2题。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七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理解星期的循环性和周期性。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依次标有“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转盘一个。
2、“星期”头饰七个,游戏音乐。
3、幼儿用书《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一、了解星期的名称及排列的顺序。
1、教师讲述故事《星期娃娃》:星期妈妈有七个孩子,老大叫星期日、老二叫星期一、老三叫星期二……他们七兄弟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2、根据故事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一个星期有七天,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
二、游戏:转转盘。
教师出示转盘。游戏开始时,教师或幼儿转动转盘,当转盘停下时,请幼儿说说指出指向的是星期几,这一天想做什么事。
三、游戏:碰一碰。
玩法:选七名幼儿戴上“星期”头饰,在音乐声中其他幼儿听教师指令找到相应的“星期”朋友碰一碰,并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延伸:
在活动时间,让幼儿按一星期的顺序,说说幼儿用书第13页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八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知识点内容。
第38页例1。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1、让学生观察例1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明确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品牌。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时,让学生看清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并规范作图,最好要求都用铅笔作图。
3、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要点1、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或提出简单的问题。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1。
b级(中):无。
c级(难):无。
教学建议1、让学生先弄明白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规范作图,建议用铅笔作图;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可以发现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胖,比较两名学生的身高、体重相差多少。然后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中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可以方便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以下,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如加强锻炼)。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38页例2。
b级(中):教材第41页第3题。
分析:因为除了起始格表示90个单位以为,其他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需学生通过李明和王鹏的游泳成绩来确定,从而确定纵轴上每格的数值,最后确定其他学生的游泳成绩。
存在问题:出现半格数时,学生比较容易把半格表示的数当做是1格表示的数。
解决对策:通过其它格子呈现的数据作对比。如左图中,可用130~150之间是两格,即1格就是10秒而不是5秒。
c级(难):无。
2、区别平均数与平均分的不同意义,让学生明白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
评价要点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评价样例a级(易):第42页例1。
b级(中):
判断题。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米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2、利民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可能是156厘米。()。
c级(难):
2、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份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评价要点1、学生能用平均数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学生能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评价样例a级(易):教材第42页例2。
b级(中):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表示这个赛季没参加比赛。这个足球队该引进哪个运动员?
主要存在问题:
1、计算总和时出错。
2、求一组数的平均数时,把数字的个数看成是总份数。
典型错例:
(15+13+7+9)4=11(个)。
解决对策:
1、加强连加的计算;根据平均数在这组数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来估计与验算;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验算。
2、根据题意对比练习,找准总份数。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九
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一个月各有几天。
2、通过探索、比较等方法,学会看月历,能正确地说出月历上的日期、星期。
3、对看月历感兴趣。
准备:
幼儿台历人手一本、月历一本、星期字卡。
过程:
一、导入,引出台历。
1、提问:小朋友,你知道今年是几几年吗?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们教室里挂着一本日历,小朋友可以从日历上了解日期
你是怎么从日历上看日期、星期的?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台历、日历的不同,从而认识台历。
1、出示台历。
台历和日历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幼儿观察桌上的台历。
3、日历和台历日期数不同
(1)日历一张是一天,台历一张是一个月。
(2)出示一张放大的10月份月历。
这是几月份的?从哪看出来?10月份有几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从台历上认识星期和日期
1、台历上的星期在哪?一星期有几天?他们是怎么排列的?
(1)请一幼儿排列星期字卡。
(2)教师:星期日是一星期的开始,在第一个,后面是星期一……,星期六排在最后,是周末。
(3)教师领幼儿读一遍。
2、你能在台历上找到今天的日期吗?请你把它圈出来,再说说它是星期几。
(1)幼儿自己操作。
(2)请一幼儿在集体面前找日期。你是怎么找到的?(重点提示:找到日期后向上看)
(3)请小朋友找到10月17号。(方法同上)。
3、日期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师:日期排成一条一条,一条有7天,表示一个星期。
(2)与幼儿一起数:10月的第一个星期、10月的第二个星期……。
(3)请小朋友在台历上找到第三个星期。幼儿操作,然后请一幼儿上来找。
4、请小朋友找找看第三个星期的星期二是几号?把它圈出来。
(1)幼儿寻找。
(2)请一幼儿上来找。
(3)教师指导:先找到第3个星期,然后找到上面的星期二,顺着往下看。
(4)还有什么方法?
(5)请小朋友找到第二周的星期六、第四周的星期四……(方法同上)。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台历,回家后,可以从家里的台历或挂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自己的生日,用笔圈出来,到了那一天就可以给他们送一份小礼物,他们一定很开心。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二、导入教学。
(不认识也可让学生猜猜看,大概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多叫几名学生说)。
师引:这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先放这儿。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
三、
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钟面。
师:钟面上12到1之间是一大格,1到2之间也是一大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大格呢?(边说边课件演示一大格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钟来数一数。
(生: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请2-3名学生说一说。)。
师:刚才几个同学数的都是12大格。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演示)再请同学们数一数,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子呢?(生:5小格。)(课件出示放大的格子图)。
指生数,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一格一格数的还是5格5格数的?)(生:5格5格地加起来的。)。
师:他们都数得很对,也用了比较好的方法。我们一开始可以5格5格地加,可是到了后面,再来一大格一大格地加,会不会太慢了呢?还有更快的方法数吗?(多点几个学生数)。
(生: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数。一大格里有5小格,就是1个5,2大格就是2个5……)。
师:可是我们的乘法口诀最多只学到了9个5,五九四十五,那45后面的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加法算。5个5个地加。)(数完后将上图贴在黑板上。)。
(生:分针走了5分钟,因为分针指着1是走了一大格,也就是5小格,所以是5分钟。)。
师:那分针走一圈呢?是多少分钟?(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圈)。
(生:60分钟。因为一圈有60个小格,1小格是1分钟,60小格就是60分钟。)师:你真了不起。
2、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师:现在是几时?(12时)课件播放分针从12走到12的过程现在呢?(1时)。
时针走了多少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
师:那为什么分针指着6的时候是半小时呢?
(生:因为分针走到6的时候,刚好走了钟面的一半,所以是半小时。)。
3、教学例2,认识几时几分。
课件依次出示:4:05分。
4:30。
你们能用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写出它的时间吗?指生上台写。其它同学在草稿本上写。
师小结:我们认几时几分时,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过了多少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而我们刚才认的时间是,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4时多少分。
1、课件出示p9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2、课件出示p93页第一题。学生在书上填。大屏幕指生回答。
师:小朋友们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才能精神饱满的学习和生活。
3、课件出示p93页第2题。指生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五、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1分钟走动的过程。学生闭着眼睛感受。师:感受完了,同学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师小结:1分钟过得真快,其实每一天都过得很快。时间一去不复返。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比喻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不能买到一寸光阴。说明了时间的宝贵。我们应珍惜时间,从小好好学习,珍惜每一分钟,让生命更有价值。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共一课时,实在学生认识0~2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试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在4次教学3次走班教学,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一下几点: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过钟表,但在钟表却是随处可见,平时上学的时间、晚饭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在课前,我曾有意识的询问过孩子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有的知道整时,有的知道几时几分,知道几时差一点儿。貌似闲谈如同聊天,但作为老师就可把这几句“闲话”记在心里,作为下一课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除了“课前聊天”,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回答的每一次问题,在短时间内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在这节课中,我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10时”这一环节,让学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10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结实“框架”。
所谓“框架”就是一节课纲要,在教学环节中的小结总结,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建立。本课的纲要就整时和大约几时。在这一课里,在认识整时、拨出整时的经验下出示三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共同特点然后小结,就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学习一条“框架”。在有了经验之后,教学大约几时,在两次拨出接近7时后,学生自己就会建立又一条“框架”:接近几时,可以说大约几时。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联系生活的看图说几时、说说起床和睡觉时间等变式练习效果还可以,但是仔细回顾,如果能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因此,我觉得还可以适时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后续积累性练习,如记录一下一周每天起床的时间,设计一份假日的时间安排表。这些练习不是一日一时能做完,也许眼前所学的知识还不够,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是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其乐无穷。
“颇具匠心”--让课堂生动起来。
课难免会有收获,从指导老师那,从其他老师那。是的,我体会到学校帮助我们安排师徒结对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是多么有必要。
这次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
在(2)班是自己试上,因为预设和生成截然不同,整个课有点不知所措。开头出示钟面,问看到什么时刻,就没有人说两根针,由于我不够机灵,头没带好,开始的不顺导致后来处理问题都有些生涩,所以自我感觉是很失败的。
课后急忙找指导老师指点,一颗心悬着。吴校长给我鼓励也给我建议,也是因为他的又一次指点,我豁然开朗。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把练习也重新按层次设计了一下,整理后我心理塌实多了。
那我课堂上的问题在哪里呢?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我预设的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上定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肯定会出现好多你预设不到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的把握课堂。随机的处理一切课堂上发生的异常情况。新课标提倡课堂生成,我明知这个理论,可是却没有做到真正应用,反之,恰导致自己语言生涩。要清楚教案虽然是预先设计好的,但课堂是绝对生成的。
第二是课堂常规方面。“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还真是个难题,一直捆绕着我,一节课总有那么部分学生游离。这方面,我准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于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牢记了以上几点,结果是“上得蛮好的”--知道老师这样说。我的心也放下些。跟着学生的思路,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含义,处理练习也注意了层次,合作学习时也不流于形式了,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是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与内容衔接过渡的语言组织上没有精心设计准备,语言显得过为直接,这样学生就易乏,少闪光眼神的出现。比如在教授完整时进而不如授新知大约几时的时候,我便能够意识到自己语言的仓促性,直接说:下面我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明显就欠缺了语言连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课后听课老师也这样反应道。假如在语言设计上更锤炼些,那么转换的层次分明性与生的接受效果应该会更理想些。
其次,由于我对新课标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看、会写钟表上的时刻,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再次,低年级学生由于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因而在小组活动中不听指挥,从探索到语言表达,能力显差。例如分辨时针、分针没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结果交流得不好。
最后,也是课结束时本可以按自己所设想画自己喜欢的时刻,把钟面印发给学生,但是由于课前疏忽,居然没有准备好,故而要求画钟面就稍显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为真呐!
这样,学生才能够学数学,爱数学!
“找规律”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很少,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这一规律应用得比较少,但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可能是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美,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将课本中出现的装修墙面和地面的主题图大胆进行改革,把其中的一幅主题图改为明明设计的图案,另一幅图改编成四种颜色的卡片花放到闯关题中去。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第三关的第2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没有及时发现指导。课中的小游戏意图是想让学生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但从新课程标准“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这一要求来看,不是让学生发现而是在探索规律,对教材的把握深度有余,而宽度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深入领会其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正如李科长所说的,新的课程目标是方向,路就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助梳理知识,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以上几处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自由设计才不至于“纸上谈兵”。那样,课堂会因学生的大胆创新呈现更多的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物业保洁检讨书(实用20篇)
- 2023年初一善良作文600字左右(汇总20篇)
- 志愿者活动讲话稿(汇总17篇)
- 最新家人春节聚餐邀请函(大全15篇)
- 最新仓储合同的(优秀18篇)
- 最新叙事作文读书笔记(精选8篇)
- 2023年我与高考作文600字(实用15篇)
- 冷库工程质量保证书(模板13篇)
- 2023年大学生会计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优质12篇)
- 承包合同协议书(大全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