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教学反思(优质14篇)
- 上传日期:2024-06-06 02:07:12 |
- zdfb |
- 7页
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在总结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自己的亮点和成就。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自我学习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把在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文字进行梳理纪录的过程。作为一种“接地气”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方式,近年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写教学反思的目的当然不仅是成为名师,但不管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位教师确实应该时常反思自己。
人,正因为擅长反思,所以才能发现一些其他动物看来司空见惯物件的特殊用途,并用之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进而改变自己生存环境。夜深人静时盘点一天的得失,审思自己的作为,人才可以走的更远、更稳。正因为吃了一堑,所以才长一智。如果一个人重复犯同样错误而毫无改进,那么至少可以这样说,他没有好好的反思自己。教学上也是如此,写教学反思确实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类似的错误,进而不断地走向新的高度。但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帮助呢?我认为教学反思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和叙事型反思比,问题型反思具有以下的特点:关注预设和生成,即上课时教师会带着问题教学,课后教师对自己的预设和学生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和差异进行分析和比对;教学除了关注点,更关注面,力求寻找具有共性的因素和问题,关注问题后的问题;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兴趣;反思聚焦于某一个教学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而不是全面开花。
如何让自己的反思更有质量?我认为除了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外,还要多阅读一些教育类书籍,这样就容易在一些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和冲突,就能站在更高的教育视野上看问题,避免陷入重复、低效反思的窠臼。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二
在学习混合式题时,要求学生意读题。如:13×6+23读作:13乘6的积再加23,和是多少。60-28÷7读作:60减去28除以7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打下基础。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没有括号?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的运算关系,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要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同时计算的就同时算。
5.检查:在计算的每个步骤中,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在看结果是否正确。
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能够很好地计算,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主要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书写格式不对,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有些学生运算顺序掌握不牢,老是忘记了没有括号,有乘除时先算乘除还是从左往右计算。有的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
(3)有些学生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写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添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6)有的学生不知道用数学术语读题导致老是掌握不好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
对于以上出现问题,我进行认真地反思打算采用如下的方法补救:
1、坚持每天进行计算练习,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
2、对于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训练,提高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和自觉性。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达成教育教学共识。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三
20__年12月15日,我参加了济宁市语文教学能手比赛。13日的下午抽签确定上课的内容。我抽到的上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一天多的时间,既要熟悉教材,设计教案,又要制作课件,那紧张是可想而知的。虽说有近25年教学经验,但也不敢轻视。若说连做梦都是“圆明园”,那是毫不夸张的。历经潜心地研究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心地制作课件,于15日那天成功执教了此课。至于成绩如何,且不评说。就执教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堂课,经过反思才能促进教学。一堂展示课,更需要反思,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成长自我。为此,我对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进行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是一个悲剧。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所以,“圆明园”这一“毁灭”的悲剧,更能激起学生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内容为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者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就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其昔日辉煌景观是教学的难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据此,本课教学设计紧扣“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以读为本”“以读促情”,“以情为本”“以景激情”“以史激情”之理念,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的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在阅读中有所悟,在阅读中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历经“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走出圆明园”的教学流程,使学生“爱之深,恨之切”的情感,在阅读中飞扬。
一、激情导入,走近圆明园。
上课伊始,开门见山地板书“圆明园”三字,齐读后,让学生就了解“圆明园”的有关信息作以简单的介绍。而后,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特别针对“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与当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比较(我临时速算出多媒体约200平方米):圆明园占地面积是多媒体教室的1700倍。就是如此,学生也不可能立刻建立圆明园占地多大的概念。我就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思考多媒体教室的10倍有多大,然后依次思考100倍,1000倍,10000倍,17000倍,最终,让学生对圆明园占地面积之大有初步的概念。
学生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后,我深情感叹道:“同学们,就这样一座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1860年10月,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毁灭’了。”感叹的同时板书“的毁灭”三个字。至此课题目板书完毕。再让学生齐读课题,并强调“毁灭”要读得低沉、哀缓。
而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辞动而情发。”学生“爱”“恨”之情感得以初步激发,已引导学生走近了圆明园。
二、以读激情,走进圆明园。
学生默读2、3、4自然段,并作简单的批注。教师巡视点拨后,开始引领学生走进圆明园。
首先,读悟第2自然段。让学生在文本的对话中,在课件演示中理解“众星拱月”之“独具匠心”的布局特点。
为让学生对圆明园建立整体美,课件播放圆明园复原视频,教师随课件声情并茂地解说:圆明园被誉为“万圆之园”,它是我国无数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园中著名景观达145处,风格各异,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至此,教师引领学生跟随作者走进圆明园,尽情地饱览了“恍若月宫”的奇景。
再次,品读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什么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课件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奇珍异宝”的典型图片,让学生对当时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而赞叹。
最后,引导学生回归朗读第2、3、4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此时,只有此时,学生才真正在文本载体的引领下,走进了圆明园。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师悲愤地说:“但是,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已灰飞湮灭。华丽的殿堂楼阁已成一片废墟,让人流连的美景人们心酸的回忆。园内的奇珍异宝,有的被毁坏,有的流落他乡陈列在别人的博物馆里。这是为什么?是谁毁灭了美?是谁毁灭了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圆明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愤慨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东西,一个放火。……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引导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结合资料领会“统统”掠、“任意”毁、“放火”烧的强盗行径和野蛮罪行。然后,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学生犹如走进圆明园,目睹了英法两个强盗的无耻行经,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英发联军的滔天罪行深深烙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三、升华情感,走出圆明园。
教师过渡语:“圆明园就这样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损失吗?不!”出示第1自然段,抓住两个“不可估量”重点领悟。
教师荡气回肠地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引出)落后——就要挨打!”此时,学生会感慨万千:对强盗的刻骨之恨,对祖国的深切之爱。在老师的激情下,让学生拿起笔将内心的话语记写下来。写后,让学生带着或赞美或痛恨,或激昂或哀痛,读一读自己的感慨或抒怀。教室里想响起的阵阵掌声,将课堂推向高潮。
此刻,屏幕上出现八个大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我的预案是让学生齐读而升华情感。然而,我的灵感顿生:让学生全体起立,举起右拳,一起宣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声音回荡在气宇轩昂的教室里,这声音回荡在情绪激扬的每个学生的心头!
一堂课结束了,这是一堂“爱”与“恨”的课,这是一堂“赞美”与“愤恨”的课。一堂课结束了,可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却飞扬起来。
总之,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力求着眼于自主阅读,致力于课堂优化,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四
《大熊猫》是一篇说明文,第一自然段总写大熊猫是一种最可爱的吸引人的珍奇动物,后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大熊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说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学伊始,我出示大熊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以此调动学生的热情,为全文教学创设良好的“乐学”氛围。
二、以读为本,以读促讲。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阶段都要重视朗读。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学时,我运用了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书声中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引导感悟。教学时,我让学生图文结合,以及板书,生动再现了大熊猫的可爱的外形,以及它吃竹叶的可爱样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大熊猫是许多珍奇动物中最可爱的一个,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四、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的训练和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教学时,我指导学生运用文中叠词对大熊猫的外形进行填空式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样子,以此强化学生的词语积累的运用。同时在课外知识的延伸上:我让学生收集大熊猫的资料或给大熊猫画一幅画,这样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这节课,不足之处也还很多,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读得不够充分,不到位,精读部分能读懂,但感情还不够投入,这些都待于今后加强指导,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五
浮力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在生活中及小学的自然课上对浮力认识已有一定的基础,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其概念由两个现象直接得出并强调“浸”和“向上”。
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是难点,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和动手做课桌上的小实验现象猜测加推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由水中水袋受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从经验,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猜测避免猜测的盲目性。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及实验的自主选择,避免“整齐划一”,保证多样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同时教师在应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猜测的“意外”,如:猜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的经验出发,这样猜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加以引导。学生交流,回答“小鱼和大鱼由于深度和体积不同而产生浮力不同的争论”,“改错题:木块浮在水上受到的浮力”两个问题。情境化的问题,增加亲切感,易引起兴趣。“改错题”降低难度,又加深对原理的理解。题型的多样化可避免解决问题烦味与枯燥。
不足的是题目的覆盖面不广,可增加对浮力方向理解的问题;可换浮力在生活应用的例题,从而增强物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文档为doc格式。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六
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有关春天的,三篇课文都是描写春天的一种事物,本单元的写作是家乡的一种代表,跟本单元的课文类型相关,因此在讲课文时我既是为本课服务,也是为写作服务。《燕子》这一课描写了春天的动物,从外形到飞行的动作,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式,在讲解本课时我让学生划出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好在哪里,并让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写句子,让学生从知道到了解到应用从而掌握。学习课文时也让学生找出成语,积累,在平时写作中学会应用,把生活中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表达。学生对上下结构的生字书写容易写成左右结构,我以“燕”为例,范写,并进行当堂训练。学生以具体的课为例,对作文更好的理解,当堂写字当堂改正,及时反馈情况,效果显著。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七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内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令人满意。课堂中往往唱主角的就是几位同学,一些同学往往处于一种无言的状态,这是让做老师的感到比较揪心的。
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八
上课了,我先复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看,斜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你们用画笔把郑振铎笔下烂漫的春光呈现在了眼前,多么令人神往。谁能用书上的语言来描绘这美景呢?”要求学生对着黑板上的画感情背诵第二自然段,其余同学在听的时候,要透过文字浮现美好景色。随后,我用过渡句“在这烂漫无比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出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引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再次利用学生的图画,“看,耿小宇观察的多仔细,画出的燕子惟妙惟肖,请同学们看着燕子想想,你能用几句话来介绍介绍这燕子吗?”于是同学们开始介绍,说的基本和书上的一致。我出示书上句子,指读后请同学用一个词语概括小燕子的特点(活泼可爱)。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动笔墨不读书”,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呢,学生圈圈点点,分别从“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几方面进行分析。
在学生搞明白第一段落的写作顺序后,为了进行片断练习,我提出问题:“小燕子的外形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描写,郑振铎为什么只抓住了羽毛、翅膀、尾巴写呢?”学生倒是一下子就明白了:因为这三方面最能体现出燕子的特点。在探究出原因后,我随即出现了仿写词语“小青蛙、小白兔”学生回答的非常好:“一身碧绿碧绿的衣裳,一对鼓鼓的大眼,一张宽宽的嘴巴,这就是机灵活泼的.小青蛙。”“一身洁白的毛,一双长长的耳朵,一对红红的眼睛,这就是温柔可爱的小白兔。”到此,第一段落教学结束。第三、四段落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我处理得非常简单。
第三段落,让同学自读,说说你觉得小燕子飞行是怎样的?为什么?学生找到了“唧、斜、掠、”这三个词语,并进行了分别阐述。徐楚涵提出“沾”也表现了小燕子飞行的轻快,因为“沾”一下就飞起来,多么轻盈的身子,同时她还联系到了第一自然段的外形的活泼可爱加以说明。在这一段落中,我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小圆晕”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充分体现出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他觉得不仅是燕子本身漂亮、动作优美,甚至连荡起的水圈都是那么迷人,充满了灵感。第四段落让同学们个别读后,我又一次利用了学生的图画,让学生找出比喻句,并观察图画,说说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对于“几痕”的理解,张心宇非常到位,她认为:“用‘几痕’,那是说明我们远距离看电线,那电线感觉上若隐若现。而用‘几条’、‘几根’则显得电线太清晰了。”在铃声响起时,课堂教学结束了。其实,如果说同学们在思考问题能干脆一些,今天课上还能完成一些作业呢。不过,最有收获的是巧妙利用了学生资源,把学生的图画当作了挂图合理利用。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九
《中括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它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在表示数量关系时,单用小括号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用到中括号。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购买铅笔盒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下,在问题的具体解决中,感悟中括号的作用。使中括号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中括号的内涵理解依托实际原型,中括号的规则内化紧靠实际背景。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在观念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那么课堂不仅是展示学生原有认知的展示场,更能通过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去掉括号之后不改变运算顺序的,小括号去掉以后中括号得变成小括号的,尽管改变顺序但是根据运算定律得数不变的等等。
虽然一节课顺利的结束了,学生们个个都知道中括号,个个都明白运算顺序,但当学生动笔计算时,格式上却有不少错误。比如:
360 ÷[(12+6)×5]
= 12+6
= 18 ×5
= 360 ÷90
= 4
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只知道“= ”为了得出结果,而忽视了“= ”最根本的含义:表示相等。为了相等,在算式由复杂变简单的脱式过程中,始终需要注意的是没算的照抄,已经计算的用相等的的数代替,还需多花些时间多多练习。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十
本文是巴金的作品,“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齡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马村天河的一座小岛上。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设亩左右的河面,独树成林。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由此而美名传扬。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十一
剪纸窗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喜庆的节日里剪贴,既装点了我们的`环境,又给我们的生活营造了浓浓的热闹喜庆的氛围。然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了解这门艺术了。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就整个活动下来小朋友很积极的参与,而且很认真的制作,能在尝试和探索中剪出方形、圆形等的作品,作品展现出来时很漂亮的。小朋友对我们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又有了一点的了解,在快乐的制作中无形的传承和发扬了这种文化遗产。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十二
1、本文突出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文章选材广泛,从横向上探讨了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广博深奥、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神奇、人类与宇宙间其他万物等等之间的关系和对比;从纵向追溯了古代人类成就使之与现代人类文明乃至与将来人类前景进行对比,从博杂的内容中突出文章中心。
其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文章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巧妙熔于一炉,并且运用象征、类比、烘托等手法突出自然的伟大神奇、人类的渺小平庸,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主题。
2、大量运用各种修辞是本文一大特色:
写人类的幼稚、浅薄用了比喻的修辞:“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写大自然的广博神奇用了拟人的修辞:“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写人类的贪婪将会带来的后果用了反问的'修辞:“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字里行间融入作者热烈的感情也是文章突出的特点:
“宣称”“沾沾自喜”“喜形于色”等写出了作者对人类的讽刺;。
“母亲”“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包含了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更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十三
昨天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在课前我就向王老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自然课教学反思篇十四
《燕子》这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给早春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插图范画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教学开始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时,学生通过观察范画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为什么说它们就像唱着春天的歌。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二、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读时,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指导,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
不足之处:
一、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做得不够。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课堂中,教学春光美那一部分若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会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打开。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二、教学语言运用不够精准。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富有感召力、吸引力。课堂中,教学语言运用的好,能不断丰富学生想象,促教学的形象性,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运动会加油稿跳高100字(精选11篇)
- 2023年母亲的呼唤读后感(精选9篇)
- 最新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优秀18篇)
- 抄作业检讨书5000(通用8篇)
- 美育课堂心得体会800(精选12篇)
- 2023年考风考纪心得体会600字(模板18篇)
- 2023年时政新闻记者工作总结(汇总9篇)
- 校园活动合作协议书(精选13篇)
- 2023年业务转让协议书(模板9篇)
- 个人借款协议合同(优秀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