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蜻蜓说课稿(优秀1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3:51:18 |
  • admin |
  • 12页

投诉信是一种以表达对某种不满和提出抱怨为目的的书信。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总结范文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模仿和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小蜻蜓说课稿篇一

今天我教授的是苏教版第六册19《放飞蜻蜓》。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引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诲。

2、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好人物的对话。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孩子是充满爱心,充满想象力的,将可爱的蜻蜓形象比喻后,孩子们一定

会喜欢上它们,激起无限的兴趣。

二、朗读交流感悟

默读全文,以“陶行知是怎样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为主线,从而找出、画出陶先生的四个问题,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围绕着四个问题,人物间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我抓住陶行知的话语、动作如:“慈爱”“抚摸”“小心”“商量”等词语让孩子们感受到陶先生的智慧,“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课堂中的孩子们如同文中的孩子一样,入情入境,步步感受着他的引导,大胆诉说着自己的体会、感受。教学中,我也注意到要注重学生自己的感受,当孩子们了解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时,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继续学文,而是先问他们“知道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现在愿意把蜻蜓放了吗?”让孩子参与其中,有话可讲,有情可抒。

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讲台,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作为教师应起着指引的作用,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所以,在学习蜻蜓知识部分时,我让孩子们带着我的问题提示去学习,孩子们有了学习的目标,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方向。不论他的理解、感受有多少,至少他在不断地感悟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陶行知的教育艺术是令人欣赏的,孩子们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在大家获得收获的同时,再次让学生从文中自己体会他的为人,他的教育机智,认识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三、拓展的设计

学完课文,让学生课外搜集,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去了解它们,呼吁身边更多的人关心、爱护它们。这样,将课内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因为学生需要实践,需要行动。

小蜻蜓说课稿篇二

《蜻蜓飞飞》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景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准备:课件、蜻蜓图片、有关作品,彩笔。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二)观察发现,感知蜻蜓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三)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五)课堂评价

(六)课堂小结与拓展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利用猜谜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蜻蜓飞飞》。

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想表现物象的冲动。

(二)、观察发现,感知蜻蜓形状,激发创作欲望

1、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1)问题一、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

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

小结:蜻蜓是目差翅亚目飞行的捕食性昆虫,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下雨前喜欢低空往返飞行。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问题二、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纹理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蜻蜓的美。

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蜻蜓这些地方漂亮:

身体: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

眼睛:有两只,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漂亮,红、黄、紫

2、这么美丽的蜻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美,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哪些地方?从而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3、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小结: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得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蜻蜓的色彩很丰富而且很鲜艳;蜻蜓的翅膀纹理画得很细致;蜻蜓的姿势各不相同;许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热闹;画中背景各异。

(三)、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1、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想给它穿什么花纹的衣裳?鼓励学生结合多种方法来表现,发展个性、开拓学生思路。

2、提出作业要求:

学会用线条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用彩笔给它穿上五彩的外衣。

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多种方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3.播放大量的蜻蜓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课堂评价

1、你喜欢那幅作品?喜欢哪里?

你的作品中哪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一下啊?

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六)课堂小结与拓展:

蜻蜓王国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小蜻蜓说课稿篇三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冷饮,学习用彩色笔给冷饮涂色。

2、进一步学习在指定区域内给冰棍、冰淇淋、饮料涂色。

3、喜欢给冷饮涂色。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油画棒人手一份。

2、黑板一块、彩色粉笔若干。

3、幼儿人手一只冰棍。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吃过冷饮吗?你吃过什么冷饮?吃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阅读画面,感知冷饮的特征。

1、教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这些冷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2、教师;你知道这些冷饮是什么口味的吗?

三、重点引导幼儿探索如何给画面上的冷饮涂色。

教师:你想做什么口味的冰棍?什么口味的蛋筒和什么口味的饮料?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好吃的冷饮,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冷饮涂上相应的颜色,在涂色时,边涂边讲解,让幼儿感知来回均匀涂色的方法。

四、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请小朋友给画面上的冷饮涂上颜色,变成你喜欢吃的甜甜的冷饮。

五、举办《甜甜的冷饮》展览。

1、展示幼儿涂色的作品,带领大家欣赏,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冷饮,体验制作冷饮和参观展览的快乐。

2、冷饮品尝会。给幼儿人手一支冰棍,感知品尝冷饮的那份甜蜜和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蜻蜓说课稿篇四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报告了教育家陶行知老师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侪,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条理明白语言简便通过人物详细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生长,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领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师对下一代的谆谆辅导。是教育学生要敬服有益动物,引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课本。

凭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现实环境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寄义。2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侪,造就学生掩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此中目的1、2是教学的重点,目的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部署学生网络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放飞蜻蜓。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文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7、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恭敬学生,明白教育要领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部署作业:1、誊录词语。

第三个关键拓展延伸。

陶行知老师说:蜻蜓饿极时会吃本身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构造学生联合题目查找资料,睁开交换。)。

板书放飞蜻蜓(陶行知)。

(人类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小蜻蜓说课稿篇五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其独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志愿放飞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情境激趣,导入新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小蜻蜓说课稿篇六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是教育学生要爱护有益动物,激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教材。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其中目标1、2是教学的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

1、标好自然段。

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

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

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部、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放飞蜻蜓。

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词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7、教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爱,有学问,尊重学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九步、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小蜻蜓说课稿篇七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四单元《田野在召唤》第二课时《红蜻蜓》。

1、教材分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xx—19xx),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xx—19xx)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xx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1、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听的音乐。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2、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伴奏。师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

4、学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认识换气记号。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认一认渐强渐弱记号。

(3)自学第二段、第三段。

师:给你们半分钟时间,请你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

(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4)齐唱全曲。

3、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4、二声部合唱。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饱满、有变化。接着用lu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为每一段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齐唱+领唱+合唱)。

在整堂课中,我都注重了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蜻蜓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蜻蜓飞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法教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蜻蜓飞飞》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美术学习的第二学段,他们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蜻蜓,感受蜻蜓对称的美。

技能目标:抓住特点,用各种绘画工具表现蜻蜓。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学重点是观察蜻蜓,感知蜻蜓的美,难点即是用多种工具材料抓住特征表现蜻蜓的美。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在学法上重点突出观察法、体验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在教法上着重体现引导发现法、情感激励法,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基于以上定位,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二、观察发现,感受蜻蜓之美;三、赏析作品,启发构思,激励创作;四、展示评价,鉴赏学习,体验成功;五、课堂小结,以美育人,拓展延伸。下面具体展开我的流程设计:

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结合本课教学内容,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用谜语激趣法导入新课。在课的开始,我将用激趣的语言出示一则有关蜻蜓的谜语:“小飞机,纱翅膀,斗大眼睛照前方,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最棒。”学生很快就会猜出是蜻蜓,学习的兴奋点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蜻蜓的知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本环节一开始,我将用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浏览播放一组蜻蜓的图片,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蜻蜓美在哪里?”,认真观察图片,注重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初步感受蜻蜓的美,为下一步分析蜻蜓之美奠定基础。

观察图片过后,紧接着学生带着观察的积极体验,转入两个问题的分析交流上:

(1)蜻蜓有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点击课件中蜻蜓结构图,以直观的形象分析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本环节的设计学生由最初的感知,到教师的板画演示,再到课件的点击认识,层层铺垫,完成了对蜻蜓的认知过程。

(2)第二个问题的分析“你认为蜻蜓美在哪里?”这是本课的重点。在环节设计上,我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纹理美,接下来介入蜻蜓之美的第三个重点即“对称美”,我利用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蜻蜓左右对称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对称美。由蜻蜓的美发散思维想到蝴蝶、蜜蜂、飞机等其他对称的形象,注重知识的类比迁移,通过这一过程,完成对蜻蜓之美的认知。

首先我会激趣提问“这么美的蜻蜓,你该怎样表现它们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交流各自的构思,在此基础上,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以积极的肯定。然后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范作,在小组内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的特点,带着这种分析的感受进一步欣赏课件中提供的范作,重点突出作品中蜻蜓的动态、用色、构图、材料方面的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开思路,提供借鉴。最后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体验转入作品的创作,配以优美的音乐,课件浏览播放蜻蜓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教师巡回辅导,尊重学生的构思,充分起到引导的作用。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作品会大体成型。这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作品,在此基础上每组推荐三幅作品参与集体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评、互评,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施以激励性评价策略,充分保护学生的创作个性,www.xxjxsj对于学生需要改进之处用委婉的语言指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又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真正起到评价促进步的作用。

学生通过以上环节发现蜻蜓之美、表现蜻蜓之美,到最后的评价美,蜻蜓的美已经深入学生心中。这时我利用课件展示捕捉蜻蜓的画面,以美育人,激发学生保护蜻蜓、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肯定学生这节课的表现之后,展示用其他不同艺术形式、不同材料,比如剪纸、泥工、籽粒拼贴等表现蜻蜓的作品,进一步拓宽作品的表现形式,激励学生再创造。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体验各种工具材料的造型体验远没有结束,通过这样的拓展就会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再创作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教师用激励的语言结束本课的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勇于放飞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去尝试、去表现,也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总之,本课的流程设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从学生的发现、分析再至表现、评价,体现了“学为主体、视为引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过程。

【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设计既能反映一堂课的线索,又是一节课知识点的缩影,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条目式的板书设计:课题、抓住关键词“色彩美、纹理美、对称美”罗列板书,既归纳了蜻蜓的美,又为学生作业的创作及评价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依据。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蜻蜓说课稿篇九

《蜻蜓飞飞》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1、观察蜻蜓,能够说出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进行造型表现。

2、能够结合简单的情景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3、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习惯,懂得珍惜动物、保护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进行表现,画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赏析教学法、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准备:课件、蜻蜓图片、有关作品,彩笔。

(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

(二)、观察发现,感知蜻蜓的美,激发创作欲望。

(三)、画蜻蜓,展开创作过程。

(四)、学生绘画,教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五)、课堂评价

(六)、课堂小结与拓展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

利用猜谜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蜻蜓飞飞》。

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想表现物象的冲动。

1、课件展示两个问题:

(1) 问题一、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

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

小结:蜻蜓是目差翅亚目飞行的捕食性昆虫,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清晰。头部能灵活转动,复眼1对,较大,约占头部的1/2,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动物。下雨前喜欢低空往返飞行。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 问题二、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首先出示一组不同美感的蜻蜓图片,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纹理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蜻蜓的美。

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出蜻蜓这些地方漂亮:

身体: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

眼睛:有两只,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漂亮,红、黄、紫

2、这么美丽的蜻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美,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哪些地方?从而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3、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小结: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得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蜻蜓的色彩很丰富而且很鲜艳;蜻蜓的翅膀纹理画得很细致;蜻蜓的姿势各不相同;许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热闹;画中背景各异。

1、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想给它穿什么花纹的衣裳?鼓励学生结合多种方法来表现,发展个性、开拓学生思路。

2、提出作业要求:

学会用线条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用彩笔给它穿上五彩的外衣。

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多种方法表现蜻蜓的不同姿态。

3.播放大量的蜻蜓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1、你喜欢那幅作品?喜欢哪里?

你的作品中哪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一下啊?

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蜻蜓王国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一

一、感受:

温暖:更包容的心态、更开放的姿态来做这件事;把竞赛的过程看做是培训的过程,让更多的老师受益。

二、教材:

这是一篇讲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爱护蜻蜓的故事。通过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懂得爱护益虫的道理,还要体会到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三、几点想法:

1、教学方式的转变:问答式向任务目标驱动转变,教学过程有明确的目标指向。(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掌握“蝇”的读音,理解“七嘴八舌、成千上万、复杂”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4)初步感知本课语言特点,通过提示语及人物的语言初步了解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习的时空最大化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充分得到发展。

3、朗读得到充分的'重视。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书,熟读方能成诵,熟读方能理解、感悟,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书。

(1)读的时间有保证。

(2)读的形式多样。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形式。

(3)读的内容有选择。在读通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为第二课时的理解奠定基础。

4、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讲方法,揭示规律。识字解释、理清条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抓住重点,无须面面俱到。(无论是哪种解词方法,都必须联系课文,借机了解课文,切忌孤立解词,那种为了解词而解词你说他说照本宣科的形式宁可不要。)。

5、着眼学生的发展,致力培养学生的习惯,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丰厚学生的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二

设计理念:

1、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3、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目标: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发现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蜻蜓的图片、有关蜻蜓的绘画作品、及有关音乐。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这节课在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主要采用启发性教学,并结合讲授、观察和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二个谜语,它们都是说的同一个动物,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看谁能猜得出,听好。

1小飞机,沙翅膀;

身体细细长又长。

斗大眼睛照前方,

飞来飞去灭虫忙。

2尾巴一根钉,眼睛两粒豆,

有翅没有毛,有脚不会走。

学生讨论回答:是蜻蜓。

明确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九课《蜻蜓飞飞》(板书)。

二、探索新知。

1、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们是怎么猜出是蜻蜓的呢?是从哪些方面觉得是蜻蜓呢?

生:翅膀、身体、眼睛、灭虫;

现在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蜻蜓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先分别由学生讨论回答后,

师出示图片,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蜻蜓的身体由:头、胸、尾、两对翅膀、三对腿组成;

2、教师简笔范画,将蜻蜓的头部、眼睛、胸部、尾部依次画出后,留出翅膀的部分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基础上到黑板上来画出翅膀。

在学生画出翅膀之后,教师进行翅膀对称性的言语直观教学,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翅膀对蜻蜓的重要性,更要让学生明白其对称性。

三、加深。

1、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多多了解了解它们,除了在身体结构上,你对蜻蜓还了解了解多少?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小知识,说一说。

(生:――)。

老师也知道一些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有关蜻蜓小知识,是一首关于蜻蜓的儿歌,想不想听听?

蜻蜓蜻蜓大眼睛,翅膀透明身体轻。

飞东飞西抓害虫,飞低飞高报阴晴。

让学生在明白蜻蜓飞翔的时候不仅是美的,还有其他的寓意。

同时联系一下在一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学过一首关于蜻蜓的词句:

天气晴,池水清。

小蜻蜓,大眼睛。

飞来飞去抓害虫。

联系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蜻蜓在蓝天白云下,在荷花盛开的池塘里,扇动着漂亮的翅膀在飞翔;小朋友在随着蜻蜓的飞翔追赶,嬉戏的场景;同蜻蜓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2、让我们再一次近距离走近这个可爱的精灵,感受它美不美?你觉得它最美在哪里?

图片欣赏,同时让学生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

身体:细细长长的`,造型美。

翅膀:两对,又长又薄,透明;很多纹理。

眼睛:复眼,大大圆圆。

颜色:丰富。

再次强调,注意了:蜻蜓的身体有一个大特点:对称,这个特点对飞行很有帮助,可以帮助蜻蜓轻松地平衡身体,看蜻蜓飞起来的姿势多优美啊,所以,对称也是一种美。(对称对飞行的重要性)。

(用颜色鲜明的粉笔将对称板书于黑板上)。

三、学生作业:(配合播放音乐)。

1、作业:请小朋友来为蜻蜓画一个故事,看看谁画的故事最特别,最好。

2、要求: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播放音乐)。

对个别存在的问题单独指导。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班指导。

五、展示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

大家都来说说,最成功的画和还需努力的地方。(师生互议)。

六、小结。

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怎么样?(不能随意捕捉它!)。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生命都是很美的,有了它们,我们人类才不会孤单,所以,爱护生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这堂课我们小朋友都表现的很优秀,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蜻蜓的美,同时,老师也想告诉大家蜻蜓也可以用手工折纸的方式来表现,具体要怎么做,同学们可以课下自己研究,也可以向同学、家长请教,当然,更可以和老师交流哦。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三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蜻蜓飞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

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抓住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在欣赏和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关心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一)组织教学。

(二)谜语导入。

小飞机,纱翅膀;

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

气象预报它内行。

(谜底:蜻蜓)。

猜猜我是谁,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三)新课讲解。

1.提问:

(1)蜻蜓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美。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师补充,介绍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5、画蜻蜓,展开创作(配合播放音乐)。

(1)提出练习要求:

a.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b.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2)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只蜻蜓最漂亮?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增加信心。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都很棒,每个同学都画了美丽的蜻蜓,相信我们的蜻蜓朋友也会非常开心。那我们回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及材料也和爸爸妈妈制作一幅漂亮的蜻蜓,再让它飞一飞。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一、范画二、蜻蜓的特征三、学生作品展示区:

1.眼睛大。

2.身体细长。

三、蜻蜓的画法。

教学板书设计主要是设计为:对称。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四

一.简析首尾,聚焦“放飞”

1.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

(1)这群孩子捉了几只蜻蜓?

(2)这只蜻蜓当时在谁的手里?

(3)只是翠贞一个孩子同意放飞蜻蜓吗?哪里看出?

(4)个别读孩子的话。这里有两个“放了它”,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读这种心情来!练习朗读。

3.激起悬念。

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自渎课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情后,你会很自觉自愿地将捉到的蜻蜓放飞吗?找出课文中有关能说明自己乐意放飞蜻蜓原因的句子。

2.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同桌商量。

3.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1)从蜻蜓本身讲。(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资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知识。)。

(2)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讲。

a.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方法巧妙。

b.不摆架子,尊重孩子。

c.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

4.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答应放飞蜻蜓。

5.你们愿意同桌分角色来朗读一下课文吗?

6.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归纳总结。

1.老师指着题目,问学完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群孩子为什么同意放飞蜻蜓吗?

2.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时,此时,你们会想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么?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五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9课《蜻蜓飞飞》。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几大板块展开我的说课。

《蜻蜓飞飞》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课。是一节绘画课,属于美术学习领

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本课以学生熟悉的蜻蜓为绘画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样的工具表现蜻蜓的美。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致7—8岁,这一阶段的学生对昆虫有浓厚的兴趣,对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满好奇,对物象的观察与表现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这对于上好本课奠定了良好的学情基础。

本课我主要运用了讲解法、观察法、演示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蜻蜓,发现蜻蜓的美;并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体验中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抓住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并在欣赏和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关心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一)组织教学

(二)谜语导入

小飞机,纱翅膀;

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晴。

气象预报它内行。

(谜底:蜻蜓)

猜猜我是谁 , 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猜出后,再问:大家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让学生进入学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世界,发现蜻蜓的美,共同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蜻蜓飞飞》。

(三)新课讲解

1.提问:

(1)蜻蜓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几个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梳理学生的答案,接着出示蜻蜓的结构图,进一步明确学生刚才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认知。

(2)蜻蜓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哪?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是不是像我们说的那样美。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师补充,介绍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蜻蜓的大体形态。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老师带来的几幅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

5、画蜻蜓,展开创作(配合播放音乐)

(1) 提出练习要求:

a.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b.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2)让学生仔细观察蜻蜓的结构,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大胆发挥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现出来,看哪一位小朋友将蜻蜓表现的最美,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只蜻蜓最漂亮?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增加信心。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都很棒,每个同学都画了美丽的蜻蜓,相信我们的蜻蜓朋友也会非常开心。那我们回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及材料也和爸爸妈妈制作一幅漂亮的蜻蜓,再让它飞一飞。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第九课 蜻蜓飞飞

一、范画 二、蜻蜓的特征 三、学生作品展示区:

1.眼睛大

2. 身体细长

三、蜻蜓的画法

教学板书设计主要是设计为:对称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七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小蜻蜓说课稿篇十八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