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优秀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08:05:58    小编:zdfb
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2023年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优秀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8:05:58 |
  • zdfb |
  • 14页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写总结时,要注重整体结构的安排,清晰地呈现出问题、分析、总结和对策等要素。精选几篇优秀的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探索写作的奥秘。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一

教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分为以下三点进行: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通过一道0.8×1.2得出一个较为浅显的表象,因而我这里是这样处理这个环节的,我不急着去归纳,而是出示两道计算6.7×0.3和0.56×0.04,让学生在利用0.8×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1、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0.07,先29×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2、突出口算为小数乘法简便运算打基础。

如在课堂上布置了多种常用的、常见的口算,这样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而且为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小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二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不困难,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小数加减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但从教学实际上观察,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经常会与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混淆,在列竖式时经常出现右边对齐的错误。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微课,希望通过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的精讲、正确与错误的对比等方式让学生在此感受这一知识点。

导入部分,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熊大和熊二搭建木栅栏,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行了讲解。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创设了“选一选”“比较一下”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并自主发现,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最后通过典型的练习巩固,对这一计算方法进行再次体验。

本节微课,通过反思,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小数减法的例子举得较少,考虑微课的简单短小,有点特殊的情况没有完全变现出来,如小数位数少的减小数位数多的,可以在被减数的小数部分末尾舔0补位,这样算起来,更加好观察。

这次我的第一次微课制作尝试,通过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微课对学生的帮助是效率很大的,能够针对学生平时存在的一些难点,一针见血地摆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研究这种简洁的教学方式,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高。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片断:

1.出示课本例题7的小明房间和外面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明的房间面积是多少?阳台面积是多少?

生成: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一共是多少?房间面积比阳台面积多多少?

2.求小明的房间面积,怎样列式?

预设:3.8×3.2=小数乘小数怎么计算?让学生说一说准备怎么算。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学生板演(正确的),展示另一个学生的算法(错误的)。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计算的想法。

生:把3.8看成4,3.2看成3,3.8×3.2≈4×3=12平方米。

【反思】:教材中先要求学生用三种估算的方法,体会房间面积的大小范围。而根据实际经验,学生其实潜意识里觉得估算就是四舍五入法,其余两种估算他们是很难想到的,那么我势必要在这里花较多的时间教授估算的问题,这与本课的重点不符。于是我便把估算设计到了后面,让学生明确通过估算可以初步确定哪个积才是合理的。但是评课的沈老师觉得我这是没有认真解读教材。当然他说的我没有让学生自己来判断121.6与12.16哪个正确的方法,如果估算放在前面教学,让学生结合刚才的估算就自然而然会判断了。实际上我在之前教学五年级的时候,试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回答完全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他们基本不会把估算和计算结果联系起来判断。在平时的计算中,学生往往都是直接计算,而不会先估计,所以我此次设计想让学生在计算的结果上,养成用估算方法初步判断结果正确与否。当然,沈老师说我后面的计算全都没有提到估算,我承认确实是这样,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估算意识,这样才能带动学生的估算意识。

3.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独立列式,展示学生的作业。

【反思】:本来我想展示学生错误的答案,可以让课堂冲突性更强。谁知让沈老师觉得我是之前小数乘整数没教好,所以在这堂课还要去强调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这个旧知。看来公开课需要伪装,我的侧重点完全偏离轨道了。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多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进行“验算”环节,首先让学生判断例题中计算的对与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鼓励他们大胆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激发有创新的思路。经过交流讨论,同学们有的根据条件来说“鸵鸟的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所以鸵鸟的速度应该快,而不是比56小!”说得极有道理,这是上节课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还有学生补充道:“56乘1.3的积应该比56大,因为一个非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教材上也有,但这样的解释更清查明了!更有学生利用上节课“因数与积的小数数位间的关系来解释”,超越教材!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学生在形成技能环节,还需要多练习,还有待提高。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五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六

“小数乘小数”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小数乘小数即是小数乘、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本节课有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应用四则运算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二、亮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内容在学习时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烦躁。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很重要。课一开始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的情境:超市里橘子搞特价,5.4元每千克,照这样计算,班主任王老师买了4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学校午托部买了40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解决的是自己眼前的问题,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计算完,此处巧妙的复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又说道,班内学习委员张明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0.8千克橘子,应花去多少钱?学生列算式已经不是难点。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因为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是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关注后进生,对于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错误,我觉得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说算理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算理、板演改错题的机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不足之处:

1、列竖式时出现了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有的只关注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的只关注第二个因数的'小数位数,顾此失彼的错误频出。

2、该进位不进位,该对齐数位不对齐的错误还是屡见不鲜。

四、改进措施:

1、加强计算的练习,特别是加强口算题卡的练习,强化口算能力。

2、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在课堂上多关注,多留给他们答题的机会。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七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从由积的变化规律中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推的高效性,也免计算时的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知识的生长结构近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2.4×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将两个因数分别乘10.这样积想当于来100,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除以100;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2.计算上的失误。(1)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0时,先画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2)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4.8×0.24的竖式下直接写出152,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数等,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自已的课堂,审视自已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八

今天上午经过精心的准备,邀请实习教师走进课堂听课,课题是《小数乘小数》(教案已发),下面谈谈今天教学后的反思。

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这节课孩子能说的有课前的复习题:根据乘法算式说出积的小数位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为什么可以先用整数乘法来计算;归纳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怎样点积里的小数点;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说出来,所以我管好自己的嘴巴坚决代替学生说。而我就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孩子们说,说得不完整我再请其他孩子来补充说,需要所有孩子都说得时候,我就让他们同桌互说。

例题是小数乘小数,是新知识;但今天这两节课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独立进行计算,这个时候我就放手让他们去算,再来说说怎样算的:有的孩子说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就是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所以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时候,也是先按照整数乘法方法来计算,再点小数点(这类学生是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的);有的孩子说:我先把3.6扩大10倍,再把2.8扩大10倍,然后再把积缩小100倍来想的(这类学生是通过预习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总之是解决难点了。

3、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提问的空间:解决完房间的面积后,我问:你还能提一个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吗?课的最后,我问:你还能提出比较复杂一点的问题吗?孩子们能根据我的设计提出有解决价值的问题,使得练习有了一定的层次性。

在比较中找出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比较中归纳计算方法。

(1)、例题与复习的比较,从而引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小数乘小数;。

(2)求阳台面积与求房间面积比较,引出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新问题,但比较后得知,计算的方法是不变的,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得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最后求总面积的两道算式的比较,引出把整副图看成一个大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求阳台比房间小多少的时候,引出先用房间的长(3.6米)减去阳台的宽(1.15米)来计算比较简便。这里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计算,但通过比较使所有学生感知到简便的列式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1)今天首先教学的b班,孩子们表现的很不错,我基本上是按着教案中的预设进行教学的。等到了a班,学生思想活跃,原本的一些设计就要跟着他们稍微调整。估算意识的渗透,b班是先估再算,a班是先算在估,这时处理估算的作用就有不同,a班算完了估,渗透了用估算来演算的教学思路;b班就是提高估算能力的一个小环节。

(2)b班比较顺利,就带来了一个好处:时间宽裕,所以有时间将练一练第二题全部上课堂练习本;a班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就让他们自己任意选一题做,然后进行讲评。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九

《小数乘小数》这部分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它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细心程度。在上完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给我的启发:

1、要处理好怎样点小数点。

我认为书上的例3、例4、例5这3道例题可以统一到一个知识点来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小数乘小数,把小数也看成是整数,这样每位学生都会做整数乘法,最后,在指导学生在积上应怎样点小数点,这是关键,也是教学难点,要强调整个一道乘法算式中共有几位小数,在积中就点几位小数。其中的道理也要让学生明确,把小数看成整数,是先扩大几倍,最后也要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要在积中点几位小数。但在学生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学生小数点仍点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不会数小数点,他们把小数的乘法与加法混淆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再复习一下小数加法的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会点小数点了。

2、在教小数乘法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在上例3时,要结合学校的宣传栏,让学生先用米尺去量一量宣传栏的长、宽,再让学生想一想,怎样去配宣传栏上的玻璃,学生马上知道要通过乘法计算来确定玻璃的大小。

这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求让学生通过“探索”,自主地发现规律。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我想我现在的立足点就是在日后的家常课中,一点一滴的拾起,新理念,新课堂,希望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一路走好。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

第二次在“试一试”,让学生在三个箭头上面的括号里填数,并写出左边竖式的积,独立进行推理。在两次探究后比较各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得出在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班有51名学生,其中男的有27人,女的有24人。从上学期的期末检测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10位同学基础比较差,最简单的整数乘法都不会计算。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有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学习小数乘小数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和小数与整数相乘,这对学习小数乘小数已有了些基础,现在来学小数乘小数应该一不很难。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计算。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

3、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道理。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小数乘小数的的乘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以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性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笔算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孩子们的潜力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四年小学生活的经验,但是,我班的学生还不能在表达上大胆而放松,正是由于他们过多地关注了表达本身而忽视了需要表达的内容,才使得表达缺乏深度,教师没能让学生充分地把自己的表达欲望激发出来,很多学生欲言又止,不想说、不想表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另一方面,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还缺乏足够的应对策略,不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地引领与点拔,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解决还存在着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完全放手,在思想认识上,还不能更坚决地执行让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只有学生自我认识到的东西,才能真正被学生所采用,只有学生认可的东西,才是孩子们记忆最深刻,想法最多的东西。

再有,对于课堂中的学习节奏还存在着节奏慢,不能满足整节课学习需求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和思维的宽度和广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几点。

一是大胆相信学生,把真正地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地动起来,既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意识,更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中思维的碰撞对自身学习的巨大的促进力量,同时,让学生形成一种大胆表达自己的习惯,这种习惯不是一个或几个同学的表达,而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达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师生共促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只有思维紧凑,才会让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珍惜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争取有效地课堂时间。

二是在小组建设上努力打造好基层的学习小组。关注每一个组的小组建设,同时,注重小组长的带头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不同作用。让小组的作用更有力地发挥。

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颗不断关注的心态,让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更充实的课堂。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参与教材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其实质就是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而归纳而成的。

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后,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在小组交流中大多数会利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推导,把1.2x0.8的因数1.2和0.8分别扩大10倍算出积是96,要使积不变,积就要缩小到96的1/100,所以1.2x0.8=0.96.在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感知了积的小数数位和因数的小数数位的关系,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要从右到左点上几位小数。

接下来,我出示两道计算6.7x0.3和0.56x0.04,让学生在利用0.8x1.2所得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排列出0.8x1.2因数一共有位小数,积0.96也是两位小数,6.7x0.3中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也有两位小数,0.56x0.04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积也有四位小数,从而在这些例子当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积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进而学生很自然的就归纳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一共有同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当位数不够时,要添“0”补足。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突出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在计算时简要的说出计算的算理,如计算0.29x0.07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按书写格式书写,而且要求学生说出0.29x0.07,先29x7计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四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点上四位小数,位数不够的添“0”补足。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三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教学思考: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教学实践:

一、复习铺垫,沟通联系。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由猜到说理,主要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算理的迁移运用。)。

生1:一个因数变成了小数。

生2:36缩小10倍,是3.6。

师: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点在0和8之间。

师:怎么想的?

生1: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倍,所以点在0和8之间。

生2;因数中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

师:那么36×2.8呢?为什么积都是100.8呢?

2、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生(几乎一致):10.08。

预设:用估算的方法,把因数保留整数部分计算,3×2=6,准确的积肯定大于6,不可能是1.008。把因数看作接近它的整数,4×3=12,准确的积比12小,也不会是100.8。

那准确的答案只有10.08了。

3、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师:3.6×2.8,列竖式演示出这样的思维过程。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

师指出:1008是36×28的积,别忘记点上小数点。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实际问题,比如,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全国包括扬州还有宝应人民的居住条件也改善了。这是扬州的一座漂亮的居民小区。(出示图片)。

师:2.8×1.15,列竖式时,一般把哪个数写在上面?怎样对齐?

生:末尾对齐。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们实际上是看作115×28计算的,整数是个位对齐,所以它就是末尾对齐。

4、快速口算,提升算法。

师:根据刚才的方法,请你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已知:482×73=35186,求:482×7.3,48.2×7.3,4.82×7.3。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直接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同时在快速口算时,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

一起回答:4.82×7.3。

5、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觉得有什么经验,或者是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的?

师:我把大家的说法归纳成一句口诀,读一读:小数乘法有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

说一说:一算,怎样算?二数,数什么?三点点,怎样点?

三、设置巧妙的思维“陷阱”,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思考:

怎样设计计算课的练习?

本节课学生的基本计算障碍已被扫清,关键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一些计算策略也无法有效形成。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的计算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方法的生长过程,设置思维的“陷阱”,激起心理和思维的震撼,从而有效形成计算的技能。

教学实践:

1、帮帮小马虎。

师:说说题目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7.2             7.2。

×0.3          ×1.3  。

21.6           2.16。

2、给积点上小数点。(数学书87页练一练第1题)。

3、等式变形。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数,确定因数的位数。在开放练习中,更加凸显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的位数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思维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预设1:48.2×7.3=351.86。

2、4.82×73=351.86。

3、482×0.73=351.86。

师:在给因数加小数点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引出数学小故事:小数点的代价。指出:小数点的代价实际上是什么的代价?(粗心)。

4、我做小判官。

师首先出示:(1)1.25×3.2=4,问:想一想,这一题有没有做错呢?

生1:做错了。因数中一共有3位小数,而积是整数。

生2:没有做错。(直觉,但又说不出理由。)。

师:争持不下,不妨自己计算一下。

师引导大家观察算出的结果,讨论:这个积的小数部分的三位小数到哪里去了?

师小结:数学上也有眼见不为实的情况。

接着出示:(2)8.05×1.2=4,这一题正确吗?

学生纷纷拿出计算本计算,只有几位同学却迅速的举起了手。

师引导:一定要列竖式计算吗?我们让没有计算的同学谈谈经验。

生:不一定。8×1=8,准确的积肯定要比8大,所以不可能是4。

师小结:我们要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

5、计算效果检测。(书87页练一练第2题)。

四、留下“发人深思”的课堂结尾,延展算法思路。

教学思考: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不是思维的嘎然而止,而应是留有余味,坚持为下节课孕伏思维生长的起点,这是很重要的成功做法。

教学实践:

(第四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设置思维的生长点。)。

生1:应该是0.384。

生2:应该是0.0384。

师:究竟是谁正确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预习课本88页的内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积的小数点的确定方法,摈弃了大题量训练的计算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从更高层次上触动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四

由于本人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其中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很大启示,并按照此教学思路在我班进行了尝试,效果很好。下面是我结合范本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和交流。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中是这样归纳的,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

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的方法。而教法上更多的依赖旧知识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算理形成。

1.创设什么情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数学情境可以分为两种: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情境,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结构出发设置的情境。

所谓“有效“,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能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能为数学思维的生长提供土壤,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情境。

苏教版教材以计算小明家的房间面积为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再让学生进行探索尝试。这样,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要求,但情境本身的设置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并无实质的作用。相反,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比较,前者需要同时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而后者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计算方法可以类推,算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加以验证。所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的生长点作为问题情境是可行的。

因此,本节课我对教材的呈现方式作了调整,首先通过小数乘整数的推理计算,引导学生弄清计算方法。再出示小数乘小数的题目,自主探索。在掌握方法后再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怎样让问题情境富有“吸引力”?

小数乘小数的最关键的地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重点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可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的枯燥无味的感觉。

因此,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做题目、再总结,做题目、再总结的机械循环。我通过四次反复的出示根据整数乘法的积,,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每出现一次,都有新的要求,每完成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五

小数乘法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现在讲一下讲完两节课的感受。

整节课还是我主导的多,学生主动发现的少,是我太心急了。工作一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样讲课了。

小数乘法先让学生回顾了小数乘整数,回顾买3个水杯多少钱?

学生口算3.2×3=9.6。

然后提出问题:爸爸又想买草莓,根据图片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知道单价乘数量就是总价。

列式为9.9×0.4,首先进行估算,需要的钱少于4元。然后进行精确的竖式计算。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生对于计算过程也会理解。

但是,真正在交上来的作业过程中,却漏洞百出,让我的内心甚是惶恐。

作业主要出现的问题是:

1.小数乘小数的竖式出现错误:0参与运算过程当中。

2.竖式当中末尾不划0。

3.小数点直接下拉到竖式中或者计算原理不清楚。

上式中,第一幅图片10.5=2.1×5。

第二幅图片0.86=0.43×0.2,0.43=0.43×1。

第三幅图片10.5=2.1×5,6.3=2.1×3,第一位因数按小数计算,第二位因数分别按整数计算。

4.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当中出现。懂原理,但是不会写简便形式。

上式中0.0190=0.38×0.05,0.076=0.38×0.2。

该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呢?下面是预设的解决办法。

假设一:学生不懂原理。该如何解决。

具体方法:说过程。

先出示几道错题,让学生感受下混乱的竖式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

小数直接参与到计算过程当中。

假设二:学生已经懂原理,但不会写正确的计算过程。【老师直接指导】

具体方法:课堂上集中解决。写出几种错误形式供学生参考。

多余的计算:000。

计算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数的大小。

实施效果:再次对交上来的作业,学生的格式情况良好,除个别学生需要再辅导外,基本上都能写出正确的小数乘法竖式。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六

小数乘小数本来是纯数学化、格式化内容,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为了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如何让一堂计算课上得既有数学味又生动有趣,既具实效性又讲发展性呢?因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小数乘小数计算法则的探讨过程,由于学生初步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和具有吸引力的现实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讨论中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让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初步完善并总结出计算法则。

学生有了以上的学习经验后,我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计算练习。虽然都是平时常用到的改错、判断、计算题,但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认识再次升华,在练习中出现了逆向思维练习题如:3.已知:367×58=21286给下式的.因数点小数点: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367×58=212.86如何让这些等式成立呢?同学们陷入了思考中……。课后刘濮龙在他的数学日记这样写到:没写时,我还以为多简单,其实不简单,有一定的难度。刚写完三道才发现难处,心想:“咦?可以点的都点了,还有三道怎么点啊”。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老师公布答案了,老师笑着用鼠标把其它三道题剪切了。我一看,才知道我自己上当了,看来还是要认真思考……这堂课使我知道学数学不难,只要用心就会成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注重加强知识应用的思维含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一节课下来,我虽然有不少的收获,但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还是感到有些困惑:目前我开展计算课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在探索阶段,还没找到最佳的切和点,我仅仅还是停留在要求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的层次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七

苏教版第9册86页例1、87页“试一试”、“练一练”,89页1、2题。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估算能力,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一、复习:

0.8×3=。

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谈话:哪些同学有自己的小房间,是什么形状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回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方法,为后面概括小数和小数相乘的法则作铺垫。谈话过渡自然。)。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挂图)。

(2)下面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房间长3.6米,宽2.8米。

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

列式后说说和我们以前学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房间面积和阳台面积的算式同时列出,便于一扶一放。)。

让学生先估计一下。

3.6×2.8≈()。

想:3×2=6(平方米)。

4×3=12(平方米)。

房间的面积在6-12平方米之间。

还可以怎么估算?

4×2=8(平方米)3×3=9(平方米)3.5×3=10.5(平方米)。

哪一种估算方法比较好?

(3)猜:列竖式怎样算呢?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吗?

3.6×1036。

×2.8×10×28。

288288。

7272。

1008÷1001008。

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得出:

两个因数分别乘10,积就扩大100倍,要求原来的积,1008就要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这个结果与我们刚才猜的和估算的结果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先估计得数,然后根据估计的得数猜小数点位置,再用算理验证小数点的位置是否正确,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估算的价值。)。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八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会直观的认为如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一共有两位,积的小数位数也应该是两位,以此类推。当然学生的这一发现是正确的,然而我们应该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明确为什么可以这样来做,即验证的过程也是重要的。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我们是运用了大量举例来验证的,这节课通过推理来进行验证。教学中一方面通过先估算,估计出结果的大致范围,一边用已有的经验尝试练习。初步了解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接着通过提问3.6*2.8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其中的算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明白了因数扩大了几倍,要使积不变应反之缩小相应的倍数,这也是积不变规律的运用体现,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系统性、连贯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接着运用刚才的推理计算阳台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抽象概括出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深化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数乘小数本小节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注重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决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篇十九

本节课的内容基于整数乘法上,而进行有关计算的课程,我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教材并没有归纳小数乘小数的法则,参考人教版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筛骨出几位,点小数点。在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向学生指出,如果积是未化简的情况,这个方法可以使用。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避免学生出现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

教学方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结构间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饿掌握。

最后总结一句口诀:

一算、二数、三点点。

最后是自主实践,先由一两个错题,通过让学生找错,说理由,进一步深化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紧紧抓住积的变化规律来引导学生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的位置的方法,关注了学生思维的有效生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